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5)逆城市化是指,是的一个新阶段,表明城市化在提高。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1)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出现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大
起步时间
城市化
水平
目前速度
主要表现或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
(2)产业革命后:城市数量,规模,功能。
(3)“二战”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和出现,还出现了。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
(1) 概念:人口转化为人口
即三个转化过程:地区转化为地区
活动转化为活动
(2)主要表现为:①增加;
②比重上升;
③增加;
④规模扩大;
(3)主要标志:比重上升,衡量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
D.城市化的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
5、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此回答6~7题。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代城市化的特点;
3、理解城市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课前预习: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1)基本前提: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出现
(2)促进因素:社会分工,特别是及商业的出现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稿 第1讲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冷
热
冷
城市热岛增强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烟尘提供了充足的 城市热岛 水汽凝结核,故市区降水一般比郊区多
试题调研
练出高分
科学城:筑波(日本)
筑波
科学城:班加罗尔(印度)
班加罗尔
科学城:中关村(中国)
中关村
大学城:牛津大学城(英国)
牛津大学城
大学城:剑桥大学城(英国)
剑桥大学城
大学城:呈贡大学城(中国)
呈贡大学城
旅游城市:大理
大理
旅游城市:丽江
丽江
世界城市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阶 段 时 间 特 点
第一阶段
城市化过程
上海市城市化过程
54万
538万
1324万
1911年
1949年
1990年
针对性练习
1.该图表示一个区域的城市从t1到t4的发展变化过程, 该过程反映的是 城市化 过程;衡量当地城市化水平 的主要标志是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D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 C. 城市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一般在70 ﹪以上
出现了郊区化和 逆城市化 现象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导致大城市规 模迅速膨胀,城市数量剧增
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 拉丁美洲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而亚洲和非洲国 家则普遍较低
城市数量少,城市规模小,城市 18世纪工业 功能单一,以政治职能为主,城 革命以前 乡相对独立
第二阶段
工业革命 以后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 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 “两个出现”:出现了百万以上 人口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出 现“科学城”、“大学城”和旅 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
读图回答1~3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江苏省 B.河南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
A.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B.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C.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D.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解析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第三产业,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从其城市化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A 2.D 3.A阅读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分异图(图例中数字为外资投资比例,截止2010年),完成以下两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FDI在山东省的分布特点是( ) A.全省差异不大B.由北向南递减C.由沿海向内陆递减D.省会城市最具吸引力5.下列企业中对外商投资最具吸引力的是( ) A.钢铁工业B.粮食加工C.电子仪器D.海产品加工解析第4题,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以东部沿海地区为最多,其次是省会周边地区,西部最少。
第5题,我国吸引外商投资的最大优势是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因此以电子仪器装配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最有吸引力。
答案 4.C 5.C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城市扩张导致农业用地减少 城市发展加速土地集约利用 城市化对土地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的过程导致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城市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如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未来趋势
可持续发展:强调绿色建筑和环保设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智能化: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人文化:注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创造宜居、有特色的城市环境。 多元化: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创造包容、多元的城市空间。
06
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化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 程
经济转变:城市化是农业经济 向非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
初级阶段:城 市化率低于
30%,农村人 口占主导,城
市发展缓慢
中级阶段:城 市化率在30%60%之间,城 市人口增长较 快,城市经济
发展加速
高级阶段:城 市化率高于
60%,城市人 口占主导,城 市经济发展成 熟,出现城市 群和区域一体
城市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 务体系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 中心
城市的分类
按人口规模分类: 大城市、中等城 市、小城市
按功能分类:工 业城市、商业城 市、文化城市、 旅游城市等
按地理分布分类: 沿海城市、内陆 城市、边陲城市 等
按城市化程度分 类:发达城市、 发展中城市、欠 发达城市等
城市的功能
生产功能:提供工业、商业、 金融等产业发展的平台
居住功能:提供安全、舒适、 便捷的居住环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选考)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0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

第40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X围(1)位置:位于某某省中南部,珠江下游。
(2)X围:包括A某某、B某某、C某某、某某、江门、D某某、某某等市的全部和某某、某某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某某和F澳门。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某某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程特点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高,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4.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5.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分类问题解决措施工业化问题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X模式;建立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化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珠江水质恶化;城市酸雨现象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微点1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微点2 良好的区位不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唯一原因珠三角地区良好的区位是始终存在的,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改革开放的政策。
微点3 珠江三角洲地区并非一直具备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条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工资水平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丧失。
2018-2019版高考地理鲁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
现与发展条件。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 平的高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 是这两方面。第(2)题,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
形成因素上分析,即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
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 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
差异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所处阶段 城市人 口比重 发达国家 早 趋缓(甚至停滞) 后期阶段 发展中国家 晚 快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大小
原因
大
小
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 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高 平低
表现
城市化表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现及原因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 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再城市化
20世纪80
间
19~20世纪
年代以后
人口迁回市区 开发中心区,高
表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 现 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成 因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 人口由市区迁往 区 农村和小城镇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 为追求更好的生 价上涨,交通拥挤 活环境
科技产业、第三
产业的发展
图 解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呈现不同的特点
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 识 整 合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实现
土地 、节约用地以及保护 _____ 耕地 的基本措施和有 合理利用 ______ 效途径。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城市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一、城市化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 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驱动力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表示,反映 了 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4.意义:带来了 聚落形态及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等 的巨大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 服饰、居民心理、 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建筑。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3.中国文化与人口发展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 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很大的变 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的人口观念被现代的人口观念取代。(见下表)
(4)D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城市对地理环境的 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 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 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4)下列属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过程表现的是( ) A.特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 B.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C.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D.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解析】 本题借助我国1949~2008年城市数量变化图来考查我国 城市化进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我国是一个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明显地表现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2)我国的 城市发展地区间不平衡,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3)读图 时注意三个时间段,注意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数量的变化比较。 【答案】 (1)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化进 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 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 (3)东部地带 经济发展水平高,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密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例2.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例3(导与练 P102)图7
为某城市功能分 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 ~2题
1、 图7 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
A.①
B.②
C.③
D.④
2、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
3.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 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在经济 因素中又占据主要地位,影响地租高低 的因素主要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 捷程度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①.距市中心远近
城市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增大而递减,每一块 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 地租的高低。
各类土 地利用 付租能 力随距 离递减 示意图
②.交通通达度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 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具体分析如下:
常见地租曲线图及判读方法
考查城市中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 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要在理解以上 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读图方法仔细 分析。这往往成为题目解决的关键点所 在,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A. 组团式
B. 集中式
C. 条带式
D. 放射状
D (2)根据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 )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
C (3)适宜在K点布局的企业是( )
A. 钢铁厂
B. 印染厂 C. 自来水厂 D. 造纸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的人口规模不同
城市的等级不同
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 理论及其应用
(1)商业用地
(2)工业用地
(3)政府机关用地
(4)住宅用地
(5)休憩及绿化用地 (6)交通用地
(7)农业用地
2、主要的功能区
形成
功能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1、各功能区之间无明显界线 2、每种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住宅区
1.城市中的地位
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
集中于两个方 向,运距很长 ,不便于行政 管理,建设投 资较大
每个城市的形态虽然有各自的特征,但 它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交通运输的发 展,科技、文化、旅游业的影响和社会 生活的改善,城市地域沿高速公路,向 环境优美的方向不断扩张,城市形态也 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
2.集聚效益好处 A、加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
B、拓宽了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围
区位特点
成因
目的
不断向市区外 缘移动
①市中心土地日益紧张, 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 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②规模扩大,布局不合理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为了降低成 本、保护城 市环境
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对运输 的需求
便于原料的 运进和产品 的运出
原因分析
地理位置优越,如沿海地 区,便于对外联系,服务 地理位置 范围广;相反如处于内陆 或地形不利的地区,其服 务范围小
实例
上海市 乌鲁木齐市
资源丰富的城市如矿业城 市,或特种资源城市如旅 资源条件 游城市,以资源为依托, 可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提 供服务
大同市 黄山市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实例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借 交通条件 助便捷的交通,可为更远的 湖南株洲市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含义: 城市中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构成
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同心圆 模式
扇形 模式
多核心 模式。
同心圆
商业、行政、居住
居住区、文化区 工业区
成
都
市
同的
心功
圆 状
能 区
分
布
扇状分布
多核心
读我国某城市平面示热意图点,探回答究(1)显~(身3)题手。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
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
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知图 6 . 3 所示(初一、十一、廿一
均为逢一,其余类推)。回答下面两题。
1.该地区 A .集镇等级分为两级
A
B .集市的周期为 3 天
C .① 地的服务范围比 ② 地小
D .② 地的服务功能比 ① 地齐全
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
社 会 因 素
4、城市功能热区点的探合究理显规身划手
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关键,关系 到整个城市能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在合理协 调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 面:
(1)要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 染; (3)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应设置防护带。体育馆、学 校、儿童机构、医院等,不应设置在防护带内。
A.坐标图
B.立体图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通达性越差,土地 价格或地租就越低,因此城市地价(地租水平)并不是由市 中心向四周递减的一个同心圆,而是随着交通通达度的变化 而起伏,从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图所示:
C.地租等值线图
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 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这两个方面。从综合付租能力 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 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 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
(4)工业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 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 缘或近郊区; 对于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如钢铁厂、 发电厂等,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 响。
热点探究显身手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区; 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 缘或近郊区; 对于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如钢铁厂、 发电厂等,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考虑盛行风向的影 响。
3.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 级
高
规模 大
提供服务级 别
高
提供服务种 类
多
服务 范围 大
低
小
低
少
小
二、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 1、等级高的城市数目 较少 ,相距较远;等级 低的城市数目较多,距离 较近 。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层层嵌套 的。
在一定区域内,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 具有相互重叠、交错,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 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种类越 多,相距较远;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种类越 少,相距较近。
2.分化
A、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B、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高级住宅区 位于高坡、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环境优美。
低级住宅区 位于低地,接近内城(城市中心或中心商务区)和 工业区,生活设施和环境差。
住宅区
1.城市中的地位
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
典型企业布热局点遵探循以究下显原身则手:
企业
钢铁厂、 发电厂、
水泥厂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纺织厂、 仪表厂、
机床厂
具体要求或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固体废弃物污染 大气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盛行 风向的下风向地带(最小 风频的上风向;盛行风垂 直的郊外),尽可能接近 原料、燃料产地
水污染
布局在流经居民区的河 流下游
2.分化
A、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 B、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商业区
1.位置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2.区位需求 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符合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
工业区
1.形成原因
现代工业由于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 ,城市中的大部分工业,在地域上集聚,可以缩减生产成本。
不同等级的服务功能
意义: 确定城市规模、规划城市的发展方向
一、城市的不同等级及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 (1)依据:城市_人__口__规_模___。 (2)类型:从小到大划分为集镇、__城_市___、 大城市、_特__大__城_市___等。 2.城市服务范围 (1)地域空间范围:__城_市__本__身___,城市附近 的_小__城_镇__及广大的__农__村__地区。 (2)特点: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__界_线____。
C
历史因素
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 没有高楼大厦,为什么?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 安门广场、故宫都是具 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 。如果在广场周围建筑 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 坏这一古老建筑的见
原因
社 会 因 素
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社 会 因 素
噪声污染
可布局在城区或近郊交 通便利区
企业
自来水厂
高新技术开 发区
具体要求或污染 要求水源清洁
需要高科技人才
商贸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仓库 用地多,交通方便
奶牛场、 养鸡场
靠近市场
一般布局原则
布局在河流上游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 机构附近
布局在城市几何中心或 交通中心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 站附近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