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号 沉船大西洋
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

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历史上的沉船事故并不少,让人触目惊心、悲愤不已的重大船难事故也有很多,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让我们一起了解。
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1:泰坦尼克号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超过1500人遇难。
泰坦尼克号失事应该是史上最着名的海难事件。
1912年4月15日凌晨,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差不多两小时后,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被称作为永不沉没的船和梦幻之船,同时据称是最安全的邮轮在其处女航途中沉没。
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2: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1945年1月,德国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用来运送被苏联红军围困在东普鲁士的德国人(包括平民及少数官兵),在航行途中被三枚鱼雷击中,船右舷中弹受创,在极短的45分钟内船就完全下沉了。
图为1939年9月23日,停泊在但泽港内作为医疗船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估计伤亡人数达到了9400人,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海难。
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3:菲杜纳巴兹号1987年菲杜纳巴兹号与邮轮相撞逾4000人丧生。
因为热带气候、客运船只维护糟糕以及安全规则执行不力,菲律宾经常发生海上事故。
1987年12月,菲律宾客轮杜纳巴兹号与一艘油轮相撞,造成4000多人丧生,是国际海运史上和平时期的最大海难。
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4:法国大西洋号蒸汽轮船法国大西洋号蒸汽轮船在1933年经过英吉利海峡时被一场不明原因的大火烧毁。
9名船员在灭火过程中牺牲。
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5:卢西塔尼亚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艘船只在1915年5月7日被德国鱼雷击中,在仅仅18分钟内便沉没了。
这场灾难造成1198人死亡,当时一共有1959人在船上,最后只有761个人幸存。
这次沉船事件激起了世界民众对德国的愤怒,使得美国很快加入到一战中,成为了当时救世主的角色。
图为U-20攻击卢西塔尼亚示意图。
历史上的重大船难事故盘点6:兰开斯特里亚号兰开斯特里亚号于1940年6月17日在法国圣纳泽尔港外海被纳粹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击沉。
海底沉船一百万

海底沉船一百万作者:赵叶来源:《世界文化》2008年第10期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文物宝库,它埋淹着各个时代的沉船,从史前时代的独木舟到如今的大型潜艇。
这些沉船上遗留着各个时代的艺术珍品和大量的金银珠宝等有价值的东西,据考古学家和有关专门人才的估计,在全球海洋中,沉船至少有一百万艘。
荷兰的“卡梅兰”号,于1664年在彼德兰群岛前的海域沉没,船上有着价值300万荷兰盾的银子和铜币。
这些宝藏位于无法接近的礁石裂缝间,裂缝深达近100米;西班牙“圣克鲁斯”号船于1679年在威尔士附近沉没,船上有黄金220箱,白银两吨半,估计值11000万马克;法国海盗船“女骗子”号于1683年被一艘英国战舰的船员强行占领并击沉,大海吞没了海盗船上的全部宝物,价值约4.57亿马克;英国的“格罗斯维纳”号,于1782年8月间触礁后沉没在南非卢西亚角附近。
船上装有金块、珠宝、钱币和一顶镶有宝石冠,总价值1.48亿马克;美国货船“梅里达”号,于1911年5月12日与一艘汽轮碰撞后沉入弗吉尼亚,船上装有9亿马克的金条;意大利的“斯塔雷那”号船,于1943年11月18日沉没于科西加岛东海岸。
船上装有当时非洲军团掠夺的财宝和成箱的钻石,艺术品与贵重金属,价值超过2000万马克。
德国纳粹的最后一艘战舰“沙恩霍斯特”号,于1943年12月圣诞之夜,在英国海军护卫舰队的顽强阻击下沉没在挪威北部海域。
该舰长约235米,宽30米,舰上1840人,除36人被盟军舰船救获外,其余全部丧失。
这次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英海军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海战,由于英军破译了纳粹的通信密码,并及时掌握了敌舰的行踪后采用信息技术而取得的胜利。
几十年来,战史学家通过各种手段,没有找到它沉没的准确位置,直至2000年10月初,正当俄罗斯准备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遇难官兵遗体时,挪威海军的一只海洋考察船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终于探测到这艘“沙恩霍斯特”号残骸的具体位置,它沉浸在东经28.16度,北纬72.3度的290米深的海底。
原油运输船舶的发展史

超级油轮-见证中东石油百年争霸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Glückauf,3000吨),于1886年7月13日首航。
它属于德国-美国石油公司。
世界油轮发展溯源石油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能源。
而在19世纪,欧美国家普遍用鲸油做照明燃料。
由于大西洋捕鲸活动过于频繁,鲸油供应濒临枯竭,使得价格暴涨,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照明燃料。
1846年,加拿大大西洋省的亚伯拉罕•季斯纳(Abraham Gesner)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1852年波兰药剂师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lukasiewicz),发现自石油中提炼煤油要容易得多。
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世界第一座石油矿场。
此后,石油工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村钻出第一口油井,次年产量达到9万吨,1962年增至27万吨。
这么多的液态原油如何存储运输便成了问题。
当时,石油商们用啤酒桶来分装石油,然后用马车拉到河边,装船运至各地的精炼厂。
1865年铁路延伸至油田后,又利用铁路平板车来运输石油桶,这样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
1876年,美国统一了石油计量标准,将1桶确定为42加仑(约159公升)。
但在跨大西洋运输时,石油桶占据船舶大量空间,提高了运输成本。
为此,造船企业开始研制新船型。
1886年7月13日,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Glückauf)首航。
该船属于德国-美国石油公司,全长97米,采用风帆和蒸汽机为动力,可以运输3000吨石油,用泵和管道系统装卸。
好运号在欧洲和美国之间来往运油,1893年在长岛触礁搁浅。
由于大船的每吨运载价格比较低,因此油轮规模不断增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石油产量和运输量的迅速增长,油船向专业化和大型化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专用运输船舶。
世界第一艘油轮(好运号),1893年搁浅。
它的运气似乎并不好。
1928年世界上最大的油轮是德国建造的斯蒂尔曼号(C.O.Stillman),可载23060吨原油。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相是什么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相是什么在1912当年,全球最大的客轮穿沉没在大西洋中,直到现在,人们还一直在寻找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泰坦尼克号沉没真相,一起来看看吧。
泰坦尼克号沉没真相1912年4月,当时全球最大的客轮泰坦尼克号在进行处女航的过程当中沉没,成为20世纪最大海难。
至今,人们仍在研究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以及还原整个沉船过程。
此前,多数观点都认为泰坦尼克号是因为撞击冰山导致船舱进水才最终沉没,但最新研究显示撞冰山只是压断泰坦尼克号的“最后一根羽毛”,而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出在船体内部。
《镜报》最新报道援引一名研究泰坦尼克号超过30年的资深记者Senan Molony的观点称,造成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元凶,其实并非冰山,而是船舱的大火。
因为英国第四频道最新播放的纪录片《Titanic: The New Evidence》中提到,从最近被拍卖的照片中发现,船身有被烧过的焦黑痕迹。
Senan Molony表示,早在泰坦尼克号起航之前,船舱内就有大火闷烧,4天后才把火势扑灭。
由于大火的温度达到1000度,这造成船身外壳的钢铁已经被烧得十分脆弱,以至于船身撞到冰山时,很容易就被划开。
除了撞到冰山和大火之外,另外包括船员的疏忽,这些都是造成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原因。
泰坦尼克号沉没原因的科学推测1912年4月14日,“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撞上冰山沉没北大西洋。
一起葬入海底的,还有1500条生命和沉船的真正原因。
科学家不断质疑官方调查结果,对沉船原因作出了更多推测。
一般来说,只有极少量的大冰川才会到达北纬45度附近,跨越对于整个大西洋所有船只来说最为重要的航线之一。
但1912年却有相当可观数量的冰川漂移到了泰坦尼克号所经的这条航道上。
为什么如此多的冰川?一般来说,在北大西洋见到的冰川大部分来自格陵兰岛西海岸,那里的冰流在通往巴芬湾的各大峡湾处运输大量冰块。
每年有一万多大小不同的不规则冰片从冰川前缘掉落,然后被西格陵兰岛洋流慢慢推向更北边,远离船舶航线。
《海底两万里》关于大西洋主要内容

《海底两万里》关于大西洋主要内容《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于1869年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
小说以大西洋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尼莫船长带领着他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展开了一系列的冒险故事。
小说的故事情节发生在19世纪的大西洋,主要讲述了尼莫船长和他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在海底的探险历程。
尼莫船长是一位神秘的人物,他憎恨人类社会的战争和贫富差距,选择了独自生活在海底世界。
他的潜水艇拥有先进的科技装备,可以在水下自由移动。
尼莫船长带领着他的船员们潜入大西洋深处,探索了海底的奇妙世界。
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包括鱼类、鲸鱼、章鱼等等。
尼莫船长还向船员们展示了许多海底的奇观,比如海底火山、珊瑚礁、海底洞穴等等。
他们还发现了许多沉船和宝藏,使他们的冒险更加刺激和有趣。
然而,尼莫船长并不只是一个探险家,他还有着自己的反人类的理念。
在尼莫船长的眼中,人类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不公正让他感到愤怒和失望。
他选择了逃离人类社会,生活在海底的世界中。
在他的潜水艇里,他可以自由自在地探索海底世界,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
尼莫船长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追捧。
各国海军都试图追捕他,但都以失败告终。
尼莫船长对待他们的态度是冷漠和嘲笑,他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愚蠢和无知的人类。
他最终选择了孤独,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海底两万里》不仅仅是一部冒险小说,它还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思考。
小说中描述的潜水艇和海底世界的奇观都是基于当时的科学知识和想象力而创作的。
尼莫船长的反人类理念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神秘而奇妙的海底世界。
他通过创造性的想象和科学知识的运用,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冒险和惊喜的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科幻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和启发意义的文学作品。
它让我们对海洋的未知世界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并引发了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泰坦尼克号沉船过程文字

泰坦尼克号沉船过程文字(原创版)目录1.泰坦尼克号简介2.沉船过程概述3.沉船原因分析4.沉船的影响5.结论正文1.泰坦尼克号简介泰坦尼克号是一艘具有标志性的英国邮轮,于 1912 年沉没。
它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建造,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客运邮轮。
泰坦尼克号在它的处女航中搭载了超过 2200 名乘客和船员,其中大部分人未能幸免于难。
2.沉船过程概述1912 年 4 月 10 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开始了它横渡大西洋的首次航行,目的地是美国纽约。
4 月 14 日晚,当泰坦尼克号航行在北大西洋时,它撞上了一座漂浮的冰山。
撞击造成了船头的严重损坏,导致船上的五个船舱进水。
船上的水密隔舱设计虽然先进,但并非完全无懈可击。
当五个隔舱同时进水时,船体将承受巨大压力,最终导致船身断裂。
3.沉船原因分析除了直接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冰山撞击外,还有其他因素间接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首先,当时的航海技术并不完善,船上没有能够准确显示冰山位置的雷达设备。
此外,船上的瞭望员也没有充分预警到冰山的存在。
其次,泰坦尼克号的船速过快,可能是为了打破跨大西洋航行的速度纪录。
过快的船速使得船在遇到冰山时无法及时躲避。
最后,船上的救生艇数量不足,且并非所有救生艇都满员,导致很多人在船沉没时无法获得救援。
4.沉船的影响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它揭示了航海安全规定的不足,促使国际社会对海上安全规定进行了重大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要求船只配备足够的救生艇、加强航行瞭望、以及使用更先进的导航设备等。
此外,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还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观念,使人们意识到了人类过度自信和技术的局限性,从而更加注重生命安全和人性关怀。
5.结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悲剧,它改变了世界航海史,促使国际社会加强海上安全管理,提高救生设施标准。
四大洋哪个最可怕

四大洋哪个最可怕
四大洋中最可怕的是大西洋。
大西洋极其辽阔,在大西洋深处,存在着许多威胁人类安全的未知生物。
最可怕的是大西洋上有百慕大三角洲,发生在这个地方的种种事迹一直是人类未解之谜。
有人认为大西洋的磁场特殊,使得所有经过百慕大三角洲的船只沉没。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次元门的传说和猜测。
一、大西洋危机重重
在所有的海洋中,大西洋是最宽的,同时,船舶在大西洋航行发生事故的概率也是最高的。
大西洋上不仅有很多威胁船只安全的海盗,还有很多让人感到非常恐惧的未知生物和事件。
近年来,许多冒险家在大西洋看到了奇怪的海洋生物,如传说中的海龙、水怪等。
虽然没有相关证据证明这些未知海洋生物的存在,但相关的传说已经足够让人毛骨悚然。
另一方面,人们认为大西洋是地球磁场最强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很多船只在大西洋航行时突然失去正确方向的指引,所有指引方向的仪器都失灵了,因此发生事故的概率极高。
二、磁场特殊
在大西洋,有一个可怕的百慕大三角洲。
据说现在很多船只在穿越大西洋时都会刻意避开百慕大三角洲。
如果不避开,经过该地区时会遇到科学难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
很多飞机和船只在这里出事了,要么坠入深海,要么连残骸都找不回来。
此后,杳无音信。
百慕大三角洲被称为魔鬼的沉睡之地。
一旦感染百慕大三角洲,很多人都被谣传受到当地恶魔的诅咒,从而坠入海底,失去生命。
虽然这不是事实,但科学家们
仍然肯定百慕大三角洲的危险性,那里的磁场极其特殊,可能会极大地影响航行的正确性,导致许多事故的发生。
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实施了大西洋的威胁和恐怖。
世上最著名的六大沉船事件

世上最著名的六大沉船事件罗斯号于1509-1511年建造而成的玛丽。
罗斯号是第一批可做到舷炮齐射的船只,并得到亨利八世国王的偏爱,被形容为“海洋上一朵最美的花”。
这艘船舶的诞生标志着英国海军已由中世纪时“漂浮的城堡”转变为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海军舰队。
1545年7月19日,亨利八世国王在南海城(Southsea)检阅他令人骄傲的舰队出海迎击法国入侵者。
然而,他却目睹了一场灾难:满载的玛丽。
罗斯号在一阵风浪里颠簸并迅速倾覆,海水灌进了下面的炮门。
当时她的甲板上有90多门炮,大约有700名船员,据说只有不到40人得以幸存。
在这艘伟大的战舰沉没的当年,人们就开始了打捞工作,有些枪炮、帆桁和船帆被打捞了上来,但是打捞工作于1550年中止了。
玛丽。
罗斯号已经有一部分陷入了淤泥,并在未来的几个世纪里得到了这些淤泥的天然保护。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亚历山大。
麦祺(Alexander McKee)带领的一支队伍发起了对沉船的调查工作。
经过他的努力,这艘都铎王朝的战舰在沉入海底四个多世纪之后,被海水浸透的船骨终于浮出了索伦特海峡(Solent)的表面。
1982年,大约有6000万人观看了玛丽。
罗斯号打捞仪式的现场直播。
直到今天,这艘船仍然在用聚乙二醇防腐剂不断喷射,以防止船骨腐烂。
这一工作预计将于2008年完成,之后她还将经历一个缓慢的干燥过程。
到了那时,前往朴次茅斯(Portsmouth)历史造船厂参观的人们就可以透过玻璃屏风和雾状防腐剂瞻仰她的倩影了泰坦尼克号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的邮轮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15日被冰川撞沉。
她是由哈兰德。
沃尔夫船厂(Harland and Wolff)造船厂建造,注册的总重量为46,328吨。
泰坦尼克号上装备了引以为豪的健身房、游泳池、壁球馆和土耳其浴室。
1912年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的瞭望员摇了三次警铃,并通报说“右前方有冰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57年9月8日,美国“中美洲”号远洋蒸汽机客轮在通过巴拿马运河后的第七天,驶向佛罗
里达湾,这是它的第44次航行,它虽创造过辉煌的跨越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航海奇迹,然而,这
一次却是它的最后一次航行,因为它不幸遇到了大西洋海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飓风。
那天,“中美洲”号巨大的客轮,在排山倒海般的狂风巨浪中瑟瑟发抖,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大小的船体,在怒涛翻滚的大海上就像一片树叶随波飘浮。这时,船长哈得逊、机械师乔治几
乎是同时发现了船体破裂、船舱进水。于是,船长哈得逊立即下令船上所有强壮的男人,动用
了所有可以盛水的器具将海水排出船舱,可这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
到了9月12日中午,海上的风浪越来越猛烈,哈得逊船长已经预感到沉船的威胁正一步一
步地逼近。就在这时,一艘叫“海洋”号的双桅木船恰好经过,尽管它的船体也受损严重,但它
还是尽最大的努力向“中美洲”号靠拢。哈得逊船长决定:“等‘海洋’号靠过来,先让所有
的妇女、儿童转移求生。”然而,由于风浪太猛,救生船刚一放到海中,就被大浪击成碎片。营
救人员只好用绳索捆住妇女、儿童的腰部,然后缓缓地放到剧烈颠簸的小船上,再用绳索把她
们安全牵引到“海洋”号的甲板上。
也就这几个小时的工夫,“中美洲”号客轮已经渐渐下沉,船舱灌满了水,甲板也被海水淹
没。船上那些拼死拼活才换来几斤黄金的西部淘金客,在这生死悠关的时刻,为了活命,纷纷抛
弃身上携带的黄金,纵身跳入海中,奋力挥臂游去,寻求一条生路。
9月13日凌晨,除了50名逃生的淘金客被路过的“埃伦”号货轮营救外,其余425人皆
同“中美洲”号客轮,连同船上重达3吨多重的高纯度加利福尼亚黄金一起葬身浊浪翻滚的大
西洋海底。
这批黄金本来是从西海岸特意运往纽约的,是作为美国经济振兴的资本,然而,这一切宏
伟的愿望在“中美洲”号沉入大西洋的那一瞬间就宣告破灭了。这一无法估量的损失,立即引
发了整个美国经济界的恐慌,纽约银行纷纷关闭,数以万计的商业机构也纷纷破产倒闭,进而
导致了南北局势的恶化,引发了后来旷日持久的南北内战。
“中美洲”号远洋蒸汽客轮沉船大西洋事件发生之后,慢慢地被人们淡忘了。直到过了
130多年,美国的年轻人汤姆逊、沙茨、埃文斯联手探险打捞沉船的计划公布后,美国人才重
新回忆起那曾经发生的大海难,以及船上价值10多亿美元的黄金。
汤姆逊的爱好从小就与别的孩子有些不同,60年代当孩子们迷恋橄榄球、篮球、棒球之
际,他却饶有兴趣地从垃圾箱上弄回一大堆破旧的彩电、收音机、摩托车,在家里拆卸拼装摆
弄个痛快。他与好朋友沙茨做梦都想当探险家,去揭开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汤姆逊对
海底宝藏尤感兴趣,到了70年代,他又与沙茨合作写了一本科普书《神秘的佛罗里达湾》,这
本书一出版发行,旋即成为畅销书。
正在汤姆逊和沙茨两人配合默契,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地理学家埃文斯也加入了这个海
底探险小组,因为埃文斯很早就开始搜集有关“中美洲”号沉船事件的各种资料,动员组织160
多人参加这项探险投资活动。于是,他们成立了“中美洲号沉船3人探险队”。
1988年夏天,一艘服役30年的加拿大科学考察船“北极发现者”号停泊在碧波万顷的大
西洋海面上。船上装载着各种先进的海底探测仪器设备、卫星测控系统、电脑控制的超大型
推冲器,以及当时仅有的功能非凡的机器人“雷魔”。
在船舱特设的控制室里,5名专家和技术人员昼夜监视着11台电脑屏幕、18块海底图像
显示盘,不间断地搜集、记录、分析着海底工作的“雷魔” 所输送回来的各种信息。巨大的
“雷魔” 拖着粗大的钢绳潜入8 000英尺深的海底,它身上配备的光学纤维电缆有10万英尺
长。“雷魔”在海底轻松自如地挥动着强有力的机械臂,在明亮的海底射灯引导下,将任何有价
值的物体拍摄下来,并迅速传回船上的控制室。同时,它又不停地发现、挖掘一块块金砖、一
片片金币。
打捞“中美洲”号沉船,一般都安排在每年的6一10月其间,因为这个时间段大西洋海面
上风浪比较平静一些,是打捞沉船的最佳季节。
10年前,汤姆逊、沙茨、埃文斯三个人为寻找到“中美洲”号沉船的准确方位而付出了
巨大的劳动,他们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沉船的古今资料。与此同时,他们还认真研究了1 200平
方英里范围内最有可能的沉船方位。可是,直到1986年,他们耗费了140万美元,也没有找到
准确的沉船方位。于是,1987年他们投资了360万美元制造了海底机器人“雷魔”。1988年夏
天,当“雷魔” 第一次投入使用时,控制室的电脑跟踪器上就发出一种怪叫声,荧屏上立即显
示出了沉船模型,浮现覆盖着的黄金。这时,汤姆逊、沙茨、埃文斯和其他参加打捞的人高兴
得手舞足蹈,他们奋斗了10多年的愿望就要变成现实了。
1988年秋,打捞“中美洲”号沉船正式开始了。根据最原始的沉船资料表明,当时船上携
带的黄金只有3吨,而打捞的实际数量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当时,船上的乘客几乎都是西部
淘金客,他们都携带不同数量的黄金,而在沉船的那一瞬间,恐惧与绝望连同他们身上的黄金
一起葬身海底,而这些零散的黄金加在一起,至少也有1吨多。
打捞上来的黄金表面都有一层锈斑,但只要轻轻一擦,就会闪烁黄金本来的金灿灿的光芒。
其中,最大的一块金砖重量为754盎司(一盎司为31.104克,这块金砖总重量为23452.416克),
这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最大一块金砖。在金砖的表面还镌刻着加利福尼亚试金家的姓名,并标
明黄金纯度为100%,不难看出,19世纪的冶金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992年1月,按照事先投资合同规定,从“中美洲”号沉船打捞上来的3吨多的黄金,每
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成为百万富翁,而事实上他们没有拿到一两黄金,因为保险公司声称他们曾
经为打捞沉船已经付出了巨额的保险费,现在要用打捞上来的黄金折价收回保费。于是,出现
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当沉船安眠于海底时,谁也不闻不问,可是现在把黄金打捞上来了,各
路神仙也都出来了,竟有39家保险公司、纽约州政府、哥伦比亚大学等同时向法院申诉,要求
拥有沉船黄金大部分财产权。这样,在这场官司没有结束时,投资者就无法实现富翁梦。
由于黄金本身的文物与历史价值,这批黄金的巨额价值谁也不敢断定。比如1857年的一
枚双面10元金币,在当时只值10美元,而时价却高达10万美元。所以汤姆逊认为,这些黄金
的价值应该按照如今的市场价格和历史文物价值来估算,这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财富。好在对
“中美洲”号沉船的打捞工作并没有结束。
1990年秋,在“北极发现者”号控制室里工作着的工程师和科考人员突然发现,“雷魔”
的摄像机镜头被一个巨大的物体挡住了,所有的电脑显示屏上的图像都消失了。没过多久,一
条凶悍的动物出现在屏幕上,一大群海鳗被它一口吞尽,工程技术人员当即断定:这是一条长
21英尺的格陵兰鲨鱼。在此之前,从未在离格陵兰岛1 000英里的南部海域、4 000英尺深的
海底发现过这种鲨鱼,因此,这意外的发现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谜。
诸如此类令人惊奇的发现在“中美洲”号 残骸附近比比皆是,这是生物界的一个奇怪的
难以解释的现象。沉船的海底区域叫布莱克分水岭,是一个典型的生物沙漠,按理说绝对没有
生命存在,然而,沉船残骸内却生活着许多种海底动植物。打捞沉船探险队的科考人员一面打
捞黄金,一面研究海底生态环境,一举两得。
“中美洲”号沉船残骸在海底躺了130多年,船体还保持完好,这是轰动一时的“泰坦尼
克”号邮轮所无法媲美的,而寄生上面的多种动植物生长如此良好,这更是一个令人无法解答
的谜。于是,这个“海底生物绿洲”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海洋科考人员的广泛关注,而且已
经发现的动植物50多种。比如,有一种海藻会放射出一种世上第一次发现的杀伤力很强的毒
素,并能致人于死地,这对医学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一旦解开“中美洲”号海底残骸
绿洲生物圈这个谜,其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是几吨黄金也难以匹敌的,千车难载、万船也装不
尽的,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无价宝藏。
美国“中美洲”号远洋蒸汽机客轮沉船大西洋,虽说是航海史上令人痛心的大海难,但它
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航海事故中应吸取的教训,更是一个让航海工作者研究不尽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