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四小工作法经验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众工作四小工作法经验总结

一、基本动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培养生命的根基和血脉。这是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指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紧迫性。为了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XX区总结过去群众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紧扣联系群众,养成亲民爱民的“小习惯”;紧扣服务群众,办好便民利民的“小事情”;紧扣惠及群众,营造安民乐民的“小环境”;紧扣发动群众,搭建聚民育民的“小舞台”,探索推行群众工作“四小”工作法,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足群众工作的“小文章”。

二、主要做法

“四联四固”新方法,养成亲民爱民的“小习惯”。“四联”:上级党组织联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挂联包片、“两代表一委员”联村包点、党员干部联组包户。“四固”:固定专班,组建由县级干部带队,“两代表一委员”、机关党

员和离退休党员干部组成的访民问事工作队;固定时间,就是每月集中开展一次下访活动和分时段、分层次、分类别走访活动,公示时间和内容,要求党员干部下基层坚持“四常访”,对困难群体常访、新社会阶层常访、行业精英常访、信访积怨者常访,“四常问”,即常问民情、常问民需、常问民苦、常问民计;固定任务,就是对每次访民问事中群众反映的各种诉求进行登记造册、分类处理,协调各方、及时化解,宣传法规、明理解惑,梳理疑难、上传研究、下达督办、反馈改进;固定考评,就是加强责任目标考核,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半年考核、年终考评,建立基层工作记实制度,组织部门将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内容,采取组织考评与群众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四化同步”新阵地,办好便民利民的“小事情”。强化为民服务窗口,党群服务中心,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立体化、数字化、网络化、多样化“四化同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工作阵地。一是建立立体化服务平台。建立区级行政服务中心、镇办综合服务中心和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服务项目上实现有效对接,形成区、镇办、村三级联动的立体服务网络。二是建立数字化服务平台。根据群众类别、年龄、文化、职业等因素,创新有效渠道联系服务群众。对年老的建立短信预约、应急呼叫等服务。对年青的建立短信、

QQ、电邮、远程教育等现代化信息服务渠道。三是建立网络化服务平台。以村为基本单位,建成养老服务圈、生活综合服务圈、志愿者服务圈等,让群众步行15分钟就可享受到卫生、养老、就学、购物等一系列便利服务,打造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四是建立多样化服务平台。在镇办、村(居)群众活动集中的地方建立“党代表服务站、人大代表工作站、政协委员工作室”,每月5日、15日为“代表、委员联络站开放日”,600多名“两代表一委员”实行轮值制度,接待群众反映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在接到诉求之日起7—15个工作日内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

“四方联动”新机制,营造富民乐民的“小环境”。充分整合区直部门、镇办、村、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党建资源,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各种资源向基层流动,帮扶力量与群众直通。一是建立部门联动责任机制。对涉及面广的复杂事情,探索采取“组团式”服务,确保群众合理诉求能得到及时解决。二是建立上下互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区、镇办、村三级联动的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实行“定岗定责定人”、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逐层包干抓落实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把各种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从而实现快速反应和妥善处理。三是建立多方合作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区、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构建涵盖职业培训、信息咨询、人才交流等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

高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进村开展“就业援助月”、“就业服务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增强就业稳定性。四是建立监督评议驱动机制。实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基层党组织报到制度。健全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居住地基层党组织“双重管理”制;建立党员向单位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双向承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对党员服务情况“双向评议”制。真正让群众成为民生工程惠民实效的“主裁判”。

“四项教育”新内容,搭建聚民育民的“小舞台”。以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丰富的人文影响人,文明的行为劝导人”,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工作。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教育。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政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的实惠,积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坚持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工作,注重培养、总结推广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用身边的人和事影响、引导、带动群众。坚持正面引导与帮教相结合,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充分利用报刊、互联网

等多种媒体,社区文化墙、知识竞赛等方式广泛营造舆论氛围,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道德规范,大力培育全社会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意识。坚持身教与言教相结合,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教育。要求党员干部结合各自的能力特长,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向群众的公示服务事项和联系方式,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以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营造“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社会风尚。

三、取得成效

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干部深入群众、沉到一线,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把群众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第一信号,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永恒主题。实现了“发展增动力、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小习惯”赢得了民心。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每年深入基层不少于一个月;设立镇办、社区两代表一委员服务站35个,“两代表一委员”每年进站服务、走街串巷不少于3个月;机关干部和离退休党员深入居住地社区进门入户每周不少于2次,促使党员干部下基层、“接地气”成为一种常态,创新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党员干部真正走下去、扎下去,深入群众、贴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