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与《红字》中象征意义的对比
白色和红色_苔丝的象征色_谢劲秋

2001年3月第17卷 第2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ar .,2001Vol .17 No .2白色和红色———苔丝的象征色谢劲秋(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提 要:托马斯·哈代善于用不同色彩描绘自然刻画人物并使之与故事情节有机结合,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对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运用色彩刻画女主人公形象的评析,揭示出女主人公的性格行为特征及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得出:白色和红色是苔丝的象征色的结论。
关键词:白色;红色;苔丝;象征色中图分类号:I07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1)02-0050-03Red and white —the symbolic colors of TessXIE J in -qiu(Foreign Languages Institut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China )A bstract :Thomas Hardy is not onl y adept in describing nature and portraying characters with different colors but good at combining them organicall y with the plot ,which s hows his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skil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ole played by colors in portraying the image of the heroine Tess in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Tess of the D U rber ville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white and red are the symbolic colours of Tess .Key words :white ;red ;Tess ;the symbolic colors 作为跨越19、20世纪的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 ,1840-1928)毕生共创作了15部长篇小说,近千首诗歌和史诗剧《列王》。
浅谈《红字》中的象征主义

语言文学研究浅谈《红字》中的象征主'陈栩(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上海201701)摘要:《红字》表达人们想要远离清教主义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强P意愿。
《红字》完美运用象征主义,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本文分析红字A的多种含义、四大主角的名字,以及文中出现的众多景物,研究这部小说的象征主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象征主义。
关键词:《红字》象征主义清教主义艺术效果1.红字A的不同含义及象征意'的变化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红字A被赋予了许多含义,这些意义的变化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展示了人物的成长和道德的进步。
最初字母A被视为罪恶、通奸的象征,后来又被认为是孤独和疏远的象征,到小说最后,成为高尚、天使和崇拜的象征。
1.1通奸(A for Adultery)由于海丝特与罗杰.齐灵渥斯通奸,她胸前被挂上了一个红字A,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她被,遭人围。
这个字母象征着,使人视恶灵不及。
海丝特鼓起一切勇气面生的和,她并人一,一个人道她罪的重生活,她来,这显示了她的勇气和o1.2孤独与疏离(A for Alone and Alienation)海丝特后,的一小。
“它是由一位早期的的,后来被了,因为的瘠",远的使它了着的的”(75)。
由于她的罪行,海丝特生,上与疏远了。
人们海丝特,不愿与她。
,红字A象征着孤独和疏。
1.3能力、钦佩和天使(A for Ability,Admiration and Angel)着时间的流逝,红字A逐渐转变为能力(Ability)、钦佩(Admiration(和天使(Angel)的象征。
那些因为海丝特的罪恶责备她的人改了她的看:“红字A代表着她精巧的针线,以及她对急需帮助的人付出的爱心。
她以强大的和同情心帮助人,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人拒绝按照红字A的原意解它。
”(第148页)由于海丝特的仁慈,许多人都意识到她是一个正直和坚毅的女人。
“你看见那个戴着绣花徽章的女人了吗?是我们镇上的海丝特,她对穷人此仁慈,病人如此有益,对受苦此安慰”。
【硕士论文】反讽与象征:《红字》人物创作手法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MAS’I'ER’S’l'III!SIS内容摘要纳撒内尼·霍桑是浪漫主义时期美国最具天赋的小说和短篇故事作家。
他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象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作为!匕活在19世纪中期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三种思想的影响:清教主义,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
这耱矛盾形成了他对社会的怀疑态度,决定了他的写作风格并使他成为象征主义大师。
链酶主要作品反映了他的思想,体现了他的讽喻的创作手法瑚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瑰在文学界研究霍桑的作品《红字》的文章缀多,对其人物也从不同角度如从女权、宗教、心理等角度进行了分析。
本文则打算从反讽和象征两方面来对红字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
小说《红字》中作者对每个主要人物都进行了细致微妙的描写,每个人物心理的变化都可从作者细腻的笔法突现出来。
《红字》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异端而黑暗的世界,他们背负罪恶和过失却不能表达内心的苦楚。
作者巧妙运用了诸多象征物,从有形的到无形的,特别是红A字的象征意义及其转纯,将男女主人公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主人公闯欲爱却不能的情感体验,驮无富的,不能言的,难言的幸福、痛苦、自责与惶惑,到后来的不屈的对抗,表达得准确而生动。
分析霍桑独特的象征主义有利于深刻理解主人公的深层次方面,分析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与内涵。
从中可看出霍桑的一些写作手法,以及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揭露。
该作品情感忧郁,色彩暗淡。
他所描写的人物性格复杂,模糊不定。
这种似乎充满矛盾的写法,真实地揭示了宗教及|弱的伦理道德的偏执赞善,它攘残人的精神,压抑人的自然要求,并由此造成人们言行不符,表景不一的矛盾现象。
通过主人公的善与美,批判了清教徒的魏与恶,鞭挞了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关键词:霍桑;象征;反讽;白兰;丁梅斯代尔;齐林沃斯;珠儿硕士学位论支MASl’lj瓢’Stlt}t;}、!=!=篡黑懋黑黑烹!絮._——_——————_~…————?—紫—紫紫紫紫烹紫鼍,!AbstractNathailielllawthorncisOlleol’then|osttalentedAnlCl·icannovelistsandstol·vwritersoftheRomanticAge.HewasthefirstAmericanromanticwriterwhoinitiatedanewtraditioninAmericanliteraturewhichiscalledSymbolicRomance。
浅谈《红字》的象征意义

目录摘要-----------------------------------------------------------4 Abstract-------------------------------------------------------5 引文-----------------------------------------------------------6 一、红字的象征意义----------------------------------------------8(一)通奸(Adultery)---------------------------------------8 (二)孤独(Alone)------------------------------------------9 (三)女斗士(Amazon)---------------------------------------9 (四)艺术(Art)、能干(Able)、天使(Angle)-----------------9 二、人物的象征意义----------------------------------------------11(一)海斯特的象征意义---------------------------------------11 (二)丁梅斯代尔的象征意义-----------------------------------11 (三)齐灵沃斯的象征意义-------------------------------------11 (四)小珠儿的象征意义---------------------------------------12 (五)贝灵汉总督的象征意义-----------------------------------13 三、场景的象征意义----------------------------------------------14(一)刑台---------------------------------------------------14 (二)监狱、墓地---------------------------------------------14 (三)小溪---------------------------------------------------14 四、总结--------------------------------------------------------16致谢辞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苔丝》电影版与其原著之比对.doc

《苔丝》电影版与其原著之比对《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以下简称《苔丝》),是哈代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中的故事题材本身在中外文学作品中已是屡见不鲜,正如恩格斯所言是关于“无产阶级姑娘被资产阶级男人勾引这样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见《致玛·哈克奈斯》)。
但就在这平凡而古老的题材中寓于极大的不平凡,无论其内容上还是艺术上都容纳了诸多的精彩与辉煌。
因此,《苔丝》不仅在本国,在世界范围内都长久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且为专业人士所瞩目,为电影、戏剧界的艺术家们所垂青。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影《苔丝》即据此改编,影片由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执导,颇具几分忧郁气质和孤僻性格的德国美女娜塔西娅·金斯基(Nastassia kinski)饰演苔丝。
虽然此片在德国上演时反映平平,但在法国却好评如潮,随后在世界各地大获成功。
《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也均给予盛赞,且获多项大奖。
然而即便如此影片,还是留下了若干的缺憾。
以下是就原著《苔丝》与其电影版本这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多层面的得失比较。
一、《苔丝》原著与电影不同的艺术赏析《苔丝》之所以拥有如此众多读者,与其塑造了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密不可分。
堪称在英国文学史上“被塑造的最为完美的女性形象之一”——苔丝,是位美丽、勤劳的农村姑娘,她一心追求真和善,却戏剧般地受到命运的嘲弄,一再遭受伪和恶的打击,虽然她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与不公的命运进行了抗争,但最终还是难以逃脱被毁灭的命运。
书中多次提及苔丝的容貌,如初次露面的苔丝,哈代说她是:“一个姣好齐整的姑娘,两片娇艳生动的红嘴唇,一双天真纯洁的大眼睛,使她的容貌和颜色上,平添了一段动人之处。
她头上扎着一根红带子,在一片白色的队伍里,能以这样引人注目的装饰自夸的,只有她一个人。
”①(p21) 亚雷眼中的苔丝是“你那副美丽的模样,真是人间少有,画里难寻。
”①(p72) 克莱则认为苔丝是“多么鲜亮、多么纯洁的一个自然女儿。
谈_红字_中的象征手法

2008年5月号上旬刊摘要:《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家霍桑的代表作。
用象征意象来表现主题是《红字》的主要特征。
本文分析了《红字》中的红字A本身所蕴含的象征意象,主要的人物刻画,以及不同的背景描写,细致地剖析了罪与罚的宗教意识对人性道德本质的深远影响,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制度和宗教法律的残暴、卑鄙以及主人公为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和悲剧性的结局。
关键词:红字象征性格《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于1850年写的长篇小说,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的杰作。
小说描写北美清教徒聚居的殖民地区一个英格兰少妇的恋爱悲剧,肯定了女主人公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呼吁女性的人权,否定了清教徒殖民地区残酷野蛮的法律,揭示教会势力的虚伪凶残和对人的残害,表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
故事发生于1642—1649年的北美殖民地区,女主人公海斯特嫁给一个比她大很多的伪善学者,那是没有爱情的婚姻。
她原本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可她的青春在不合理的婚姻中被埋葬了。
故事开始的两年前,她从阿姆斯特丹移居到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途中她的丈夫罗杰·齐灵渥斯被掳失踪了,在寡居生活中,海斯特与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有一个女儿。
事发后,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清教)将其视为犯了“第七戒”的通奸罪。
普丽恩受到了惩罚,被戴上了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
全书以红字为中心线索,突出女主人公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揭露了社会上的不公平,宗教法制的褊狭和道德的伪善。
海斯特坚贞不屈,拒不交代同犯,受罚后离群索居,忍辱含垢,辛勤劳动,扶养女儿。
她终于赢得人们的谅解和宽宥,使胸前的红字变成了德行的标志。
丁梅斯代尔牧师起初隐瞒罪责,逍遥法外,后来受到隐藏罪恶的折磨,终于在灵魂受谴责的情况下公开认罪,随即死去,在道德上获得了新生。
海斯特的丈夫本来是受害者,但一心想着报仇,使自己变得如同魔鬼一样,成了真正的罪人。
报仇结束之后(牧师死之后)他的生活失去了重心,失去了精神支柱,最后精神萎靡而死。
相似的过错不同的命运——苔丝和海丝特命运之比较

相似的过错不同的命运——苔丝和海丝特命运之比较
齐荣军
【期刊名称】《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014)003
【摘要】我们从个性差异和社会的功利意识对苔丝和海丝特这二位影响两个方面,对女性人物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复杂根源,以此来警示世人,同时阐释了《苔丝》和《红字》两部小说所产生的深刻社会意义和价值.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齐荣军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语教研部,山东,曲阜,2731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相似的境遇不同的命运——帕梅拉、苔丝、晴雯三位女性命运之比较 [J], 叶春莉
2.相似的境遇,不同的结局——苔丝和海丝特性格之比较 [J], 杨桂琴
3.相同的抗争不同的命运——试比较简爱与苔丝之命运 [J], 顾兰
4.身世相似命运迥异——简·爱与苔丝命运观比较 [J], 陈坤
5.身世相似命运迥异——简·爱与苔丝命运观比较 [J], 陈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

外国文学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意义薛伟辽宁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时代意义,小说中象征意义的运用更深化了主题。
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旨在突显其反映小说主题的作用。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象征意义;苔丝《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作品。
小说主要叙述了一个农村姑娘苔丝的悲惨命运,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提出了挑战。
小说运用了多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深化主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五大类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
一、人名的象征意义A.安琪·格莱尔(Angel Clare)安琪·格莱尔是苔丝深爱之人,在他和苔丝结婚当晚苔丝告诉他自己失去了贞洁,而后他离开了苔丝。
Angel意为天使,但他是否是苔丝的天使?这也是留给读者思索的问题。
B.亚历克(Alec)亚历克是财富和邪恶的代表,他诱奸了苔丝,造成了苔丝一生的不幸。
后来,他讽刺地成为了一名传教士。
然而,一个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
他再次遇到苔丝之后,又露出了真面目。
哈代在小说中表达出了对他的厌恶,认为他是当时社会的代表。
二、地名的象征意义马洛特(Marlott)是苔丝的出生地,mar有毁灭之意,暗示着苔丝今后会遭遇苦难。
在塔尔波塞(Talbotheys)奶场,苔丝与克莱尔相爱,tale有童话之意,both有成对之意,这也暗含着这个地方是苔丝享受快乐时光的地方。
三、颜色的象征意义小说中运用了很多色彩的词汇,这些词汇间接地展现了人物形象及其悲惨命运。
小说开头在希瑞丝节日上,很多女孩聚在一起,大家都穿了白色衣服,但苔丝头上系了一根红色的丝带。
在西方,白色象征着纯洁、天真,而红色则代表着邪恶和危险。
后来,家庭陷入经济困难,苔丝只身前往杜伯维尔家认亲,苔丝首先看到的是红色的房子,这也预示着危险正一步步逼近苔丝,后来亚历克出现,喂苔丝吃草莓,在她身上插玫瑰花,暗示了亚历克的情欲及苔丝今后的悲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米丽和苔丝
爱米丽和苔丝分别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的
女主人公。《爱米丽》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新旧制度交替期间约克纳帕塌法县的爱情悲剧;《苔丝》则取材
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威塞克斯乡村的一幕人间悲剧。可以从功能语言学的情景语境入手,对爱米丽和苔
丝这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成因进行比较研究。从语场和语旨入手探讨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从语场来看,造成爱米丽和苔丝悲剧的间接原因是:
1.她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
美国南北战争后南北新旧制度交替。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工业崛起,小农经济解体的时代大背
景,造成了她们的悲剧。
2.她们所处的经济条件
经济贫困是最先导致她们不幸命运的首要原因"爱米丽和苔丝在家世背景上极为相似:爱米丽出身于南方
贵族家庭,但家道中落,家境贫寒,苔丝其祖先曾是显赫一时的爵士世家,但名门世家早已败落,她的两度失
身均由于经济贫困。
从语旨看,造成她们悲剧的直接原因是:
1.她们的父母亲
代表南方旧势力的爱米丽的父亲生前死后都死死地束缚着爱米丽;苔丝的父亲
也是陶醉于那没用的古老贵族头衔,而终日游手好闲,贪酒而误工。
2.人言可畏
势力强大无比的乡邻乡亲代表了传统习俗和道德,像一张巨大的罗网将她们无情地扼杀。
3.她们的恋人
对爱情不忠的荷马·巴伦直接导致了爱米丽的悲剧结果;亚雷从肉体上造成了苔丝的悲剧,克莱则从精神
上残酷地摧残了苔丝,苔丝因他而杀人,他是参与和酿制苔丝悲剧的帮凶。
《爱米丽》和《苔丝》两部作品国别不同,时代各异,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各有差异"但是,通过从情景语境的角
度对这两个小说语篇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存在相似性。
建议比较2:
哈代的 “性格与环境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与 《卡斯特桥市长》以幻灭为主题,讲述了悲惨的故事。本
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苔丝与亨察尔鲜活的人物形象,充分揭示了西方文化的悲剧精神。
西方文化的悲剧精神弘扬的是人的价值。虽然人被打败了,但是并没有被征服。抗争的过程已经尽现了人
的伟大价值。苔丝这样一个鲜活的悲剧形象对死亡的坦然面对,正是人类对命运之神的最大的抗争,从而
尽现了人的伟大价值。而 《卡斯特桥市长》中亨察尔从一名酒徒,后来竟然成为市长。他的这一段奋斗历
程,同样展示了人的伟大价值:奋斗可以改变处境,生活总会有希望。最后,他破产了,所有的恨,都转
化为对女儿的爱,虽然知道女儿不是自己的。因此,在悲剧故事里,真爱依然存在。人间毕竟还有真情,
社会总会有希望。
建议比较3:
嘉莉与苔丝是世界文学作品中两个较突出的女性,前者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的女主
人公,后者则是哈代笔下的悲剧女性。她们最终的
结局截然不同:嘉莉成了走红演员,拥有了所梦想的一切:地位、金钱和名誉;而苔丝在一怒之下杀死了仇
敌亚雷之后,走上了绞刑架。比较可以发现,同为女人,她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但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建议比较4:
《德伯家的苔丝》与《红字》分别出自19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和英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哈代之手。《红
字》取材于1642 —1649 年间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则取材于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发生在“威塞克斯”乡村的一幕人间悲剧。两部作品国别不同,时代各异,在题材和风格上也
各有差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部小说的艺术写作手法却存在异曲同工之妙。两部小说从整体上都带
有强烈的神秘色彩,使普普通通的人与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出非常奇妙的光彩,充满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两位大师在小说中所体现的象征主义冲破了现实主义常用的陈述事物的手法,把人们的视线从只注重描写
外部物质世界引向着重通过象征的物象,来挖掘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从人的本质的角度表现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及人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了外在表象的底下所隐蔽着的思想感情、情绪和激情以及无意识的精神活动。
可以从两部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来对比分析两个作者使用象征手法的同样绝妙之处。
建议比较5:
苔丝与翠翠形象之比较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和《边城》中的翠翠,生命里都凸显出鲜明的自然之美、爱情之美和悲剧之美,
其共通之处折射出哈代和沈从文两位作家独特的审理想和审美追求,表现了个体生命超越了纯粹的自我,真
正实现了生命本质的充盈。
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哈代和我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作品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长于写爱情悲剧的作家,
并且创作题材都以乡土小说为主。尽管两人国籍、年代、生活环境不同,但他们的作品中都弥散着一种淡淡
的朦胧而忧伤的味道,都寄寓着作者对女性和人类命运的执著关注和思索。以他们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
人物苔丝与翠翠进行比较,尝试对两位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做一对比分析,探寻他们蕴藏在作品中的审美
理想和审美追求。
建议比较6:
以许地山的《缀网劳蛛》与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为例,探讨两位作家作品中所体现的人道主义追求与
社会现实的邪恶、圣女与“贞女” 以及世俗化的人生观照与宗教化的人生归宿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