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合集下载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其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热传导性能。纳米材料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具有了优异的导电和热传导性能,这使得其在电子器件、热管理材料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此外,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这使得其在航空航天、建筑材料、电子器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在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热传导性能、阻燃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等方面都具有优异的特性。随着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将聚合物基体与纳米材料进行复合,从而获得了优异的性能和应用特性。这种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在各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首先,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由于纳米材料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使得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展现状及展望纳米材料是物质以纳米构造按一定方式组装成的体系,以下是的一篇探究纳米复合材料开展现状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从纳米技术的角度论述了非金属粘土矿物——蒙脱石制备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开展现状和开展前景,并预测了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可能开展的新领域。

纳米是长度单位(Nanometer,nm),原称“毫微米”,1 nm=10-9 m,即十亿分之一米,一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就相当于将一纳米直径的小球放在一只乒乓球上。

纳米粒子通常是指尺寸在1 nm~100 nm之间的粒子。

纳米效应为实际应用开拓了广泛的新领域。

利用纳米粒子的熔点低,可采取粉末冶金的新工艺。

调节颗粒的尺寸,可制造具有一定频宽的微波吸收纳米材料,用于电磁波屏蔽、隐形飞机等。

纳米银与普通银的性质完全不同,普通银为导体,而粒径小于20 nm的纳米银却是绝缘体。

金属铂是银白色金属,俗称白金;而纳米级金属铂是黑色的,俗称为铂黑。

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活性,例如木屑、面粉、纤维等粒子假设小到纳米级的范围时,一遇火种极易引起爆炸。

纳米粒子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易于自发地凝聚以降低其外表能,因此对已制备好的纳米粒子,如果久置那么需设法保护,例如保存在惰性空气中或其他稳定的介质中以防止凝聚。

纳米材料是物质以纳米构造按一定方式组装成的体系。

它是纳米科技开展的重要根底,也是纳米科技最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纳米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有开展前途的科学之一,纳米材料也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由于纳米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能,使其能够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

本文阐述了蒙脱石/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开展前景加以展望,期望对其深层次的加工应用有所帮助。

纳米材料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其维数可分为:零维的纳米颗粒和原子团簇,一维的纳米线、纳米棒和纳米管,二维的纳米膜、纳米涂层和超晶格等;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陶瓷,纳米玻璃以及纳米高分子等;按材料物性可分为:纳米半导体材料,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铁磁体材料,纳米超导体材料,以及纳米热电材料等;按应用可分为: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光电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敏感材料,以及纳米储能材料等;按照材料的几何形状特征,可以把纳米材料分为:①纳米颗粒与粉体;②碳纳米管与一维纳米线;③纳米带材;④纳米薄膜;⑤中孔材料(如多孔碳、分子筛);⑥纳米构造材料;⑦有机分子材料。

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曹 丹,吴林波3,李伯耿,黄 源(浙江大学化工系高分子工程研究所,聚合反应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7) 摘要:聚乳酸是一种重要的可生物降解Π吸收高分子材料,广泛地用作可降解塑料、纤维和生物材料,市场前景广阔。

它具有与聚烯烃相当的力学强度和加工性能,但耐热性和抗冲性较差。

为满足各种应用的需要,其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等尚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与无机纳米材料复合的方法,可以明显地提高聚乳酸的性能。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聚乳酸有机2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三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二氧化硅;碳纳米管;羟基磷灰石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 LA)是一种重要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它以玉米或薯类淀粉经发酵制得的乳酸为基本原料、经缩聚反应或其二聚体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而制得,在自然界中可生物降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因而是一种来自自然界、使用后又回归自然界的环境友好材料,也是近年来研究开发最活跃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之一[2],广泛地应用于包装材料、纤维、农膜、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

但是,聚乳酸耐热性较差,制约了它的应用,同时,其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这促使人们对聚乳酸进行改性研究,各种聚乳酸改性方法和材料相继出现,如共混、共聚、纳米复合等。

自1984年R oy[3]首次提出纳米复合材料的概念以来,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小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强界面结合效应等特性,使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

1997年Ogata[4]首次报道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发现加入蒙脱土可使聚乳酸的结晶性和杨氏模量提高;之后,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聚乳酸Π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聚乳酸Π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聚乳酸Π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聚乳酸Π纳米碳管复合材料,纳米复合的方法也从溶液共混法、熔融共混法发展到原位聚合法,其耐热、结晶、力学以及气体阻隔等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聚酰胺纳米复合材料简介

聚酰胺纳米复合材料简介

航空航天膜 汽车配件
油箱
电子零件
建材
其它
退出
3.3
项目的产业化前景
1.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推动了食品包装薄膜领域的发展 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材料薄膜除了保持了尼龙薄膜耐 油、耐高温、耐蒸煮,抗刺穿性能强等优点外,在薄膜的气 体阻隔性(包括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水蒸气等)、比纯尼龙 薄膜的氧穿透率低50〜60%,能使食品有更长的保存期限; 并有较低的吸湿性,刚挺性比纯尼龙薄膜高30%,平整性好, 便于高速印刷; 纳米尼龙薄膜雾度值低,有较高的透明度, 耐热性高,经蒸煮后再冷却,不易产生褶皱。 同时。由于 纳米尼龙具有低晶点的特性,更易于加工和提升下游产品的 性能,保护客户对薄膜美观性的投资,为薄膜配方设计者, 薄膜加工商和最终用户设计新一代薄膜带来更多的设计灵感, 包括杰出的热封操作和包装完整性,高拉伸比下更优的薄膜 抗撕裂性能以及更好的防刮花和划痕的表面保护。 也具有 更高的热封性能和粘合特性,内在的弹性和良好的韧性,并 能与众多聚烯烃相容,这些将为各种软包装
退出
提下,其重量、体积、外观以及加工性等方面,均比普通 尼龙和玻纤尼龙有大副提高。另外,聚酰胺/粘土纳米复合 材料的吸水率、尺寸稳定性、耐老化等方面也有出色表现。 此外,车用空气滤清器、外壳、风扇、车轮罩、导流 板、车内装饰、储水器材盖、线卡、各种车内电气接插件 等,也可采用聚酰胺聚合或共聚/粘土纳米复合材料,他能 够在减轻重量、缩小体积的条件,达到相同的强度。另外, 在铁路方面,铁轨绝缘垫板、轨撑、弧形板座、挡板座等 许多非金属部件都可以用聚酰胺聚合或共聚/粘土纳米复合 材料制作。由于大幅度地减轻了汽车配件的重量,缩小了 体积,因而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
油氣逸散量 (g/m2/24hr) 原有HDPE油箱 2008年美國新法規 多層共擠出 10以上 1.5 0.9

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26
有机化粘土对聚丙烯的亲和性并不是很好,复合 材料的损耗模量峰强度因粘土的存在而减弱。 利用粘土层间的极性羟基,在聚丙烯插层时引入 官能化的聚丙烯预聚物,怎能明显体提高聚丙烯 与粘土的亲和性,达到有效改性聚丙烯的目的。 以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预聚物作为聚丙烯与粘土 的增溶剂,粘土片层间距因此而有了较大的扩展, 在一定粘土含量的范围内,粘土均能以纳米级片 层均匀扩散在聚丙烯基体中。
30
※热固性纳米复合材料(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是从环氧化合物衍生而来的低聚物 或聚合物,通过各种与环氧基反应的交联剂的 固化作用形成体型材料。
环氧树脂基体材料强度高、耐水性耐碱性好、 固化收缩率低,具有优良的机械、电气、化学、 粘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粘合剂、涂料、复合 材料等方面。
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 溶液混合法、插层法。
36
※功能性纳米复合塑料
37
① 抗菌塑料
抗菌塑料是指塑料本身具有抗菌性,可以 在一定时间内将沾污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并 抑制细菌生长。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人们早已在电话机 听筒、电脑键盘、公交车的扶手等器具上或 多或少地使用了抗菌塑料,目前抗菌塑料已 开始用于大型家电、通讯器材、汽车制造等 方面。
42
无机类抗菌剂
无机类抗菌剂是将银、铜、锌等本身 具有抗菌能力的金属或金属离子负载 于无机物载体上,通过载体的缓释来 实现抗菌。其载体主要是沸石、二氧 化钛、磷酸锆、硅 胶等。由于银离子 的毒性很小,抗菌能力强,而且在人 体内难于积累,因此目前已经商品化 ,银系抗菌剂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抗 菌剂。
因此,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不仅要发 展材料的品种,更要发展纳米复合材料的 加工工艺。
23
聚丙烯
聚丙烯是应用范围很广的聚烯烃材 料之一,通过在聚丙烯中引入无机纳 米相微粒,以达到在力学性质上改性 聚丙烯的目的。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润滑材料研究进展

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润滑材料研究进展

O 引言
高分子一 无机纳米复 合材料 综 合 无 机 物优异 的力 学 和耐
步, 又发展出多种新型制备方法, L 如 B膜法、 组装法、 自 溶剂热 法等。除传统块体与涂层润滑材料外 , 随着对润滑油纳米添加
剂 的研究深人 , 高分子一 机纳米复合微球材 料 的合 成也 越来越 无 受 到人们 的重视 。
as A re ec it no h tra’ y t e i n h i fa ue r ie . Th ee rha v n e n n tema e l. b if s r i ftem e ilSs n h ssa dt er e t r saegv n d po a ers a c d a c me ti h t — ras r oo ia p l a ina d t eme h ns ae s mma ie n d ti F n l o u g sin a d p o p cs ae il’ti lgc la p i t n h c a i b c o m r u rz d i eal ial s me s g e t n r s e t r . y o
Re e r h Ad a c m e ti l me - n r a i r b l g c l n c mp st a e i l s a c v n e n n Po y r I o g n c T i oo ia Na o o o ie M t ra s
W ANG Ya zn ,L U h n ig no g I Z e yn ,GUO Yau jn
1 1 溶胶- . 凝胶法
溶胶一 凝胶 法是将金属醇盐 或金属无机 盐溶 于适 当溶 剂 , 在

定条件 下溶 质发生水解 ( 醇解 ) 缩 聚形 成溶胶 , 胶经蒸 或 并 溶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陈金鹏(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天津)摘要:简单介绍了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磁智能材料,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磁性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几种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以及对它们的制作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特性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polymer compositematerialsChen jin peng(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China )Abstract: Introduced several the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re earth/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l, magnetic intelligent materials, polymer nanocomposites,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 magnetic nano polymer compositemacromolecule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their production methods do brieflyintroduced.Key words:Polymer composite materials, Nano materials, characteristics1.1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在高分子材料科学发展过程中,兼备高分子材料质轻、高比强度、易加工、耐腐蚀的优点,同时又具有光、电、磁、声等性能的特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备受推崇。

稀土因其电子结构的特殊性而具有光、电、磁等特性,这些特性是人们制备稀土/高分子复合材料强烈的技术和应用的驱动力。

纳米复合材料:第4章 杂化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第4章 杂化复合材料

胶体吸收光的规律
呈色
规律
20nm 50nm
70nm
红色 紫色
蓝色
溶胶的颜色与胶体质点大小的关系:
胶粒越小,溶胶的颜色偏向长波长的光 色;胶粒越大,溶胶的颜色偏向短波长的 光色。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银溶胶的颜色
银粒径/nm 10~20 25~35 35~45 50~60 70~80
透射光 黄 红 红紫 蓝紫 蓝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2)凝聚法:
通过体系中各组分间的化学变化,形成具有一定粒子大小 的分散质的溶胶体系。在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时,更多的是通
过分子间的化学变化而形成溶胶.
(实例:将有机硅烷溶解在强极性有机化合物中,可以很 快形成稳定的溶液,如果有矿物酸的作用,有机硅烷催化水 解形成稳定的有机硅溶胶,目前已知的纳米复合材料前驱溶 胶还有有机钛溶胶、有机镉溶胶。)
因硅胶粒电离而荷负电。) 2、胶粒的吸附。胶粒可吸附水性介质中的H+、OH-或其它
离子,从而使胶粒带电。 3、胶粒晶格中某原子被取代而带电。(如:蒙脱土晶格中
的Al3+可部分被Mg2+或Ca2+取代而荷负电。)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4.1.2.3 溶胶的稳定性
由于界面原子的Gibbs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憎 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若无其它条件限制,溶 胶倾向于自发凝聚,形成低表面能状态。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2)缔合溶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形成胶束, 进而构成所谓的微乳液或液晶,也是热力学稳定 体系。(如肥皂水、有机硅乳液、家用柔软剂、 牛奶等)
4.1 分散体系与溶胶
(3)憎溶胶:分散质与分散介质之间存在明显界面
的体系,是由微小的固体颗粒 悬浮分散在液相中 构成,分散颗粒不停地进行布郎运动,属于多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国家安全
通过先进的纳米电子器件在信息控制方面 的应用,将使军队在预警、导弹拦截等领域 快速反应;通过纳米机械学,微小机器人的 应用,将提高部队的灵活性和增加战斗的有 效性;用纳米和微米机械设备控制,国家核 防卫系统的性能将大幅度提高;通过纳米材 料技术的应用,可使武器装备的耐腐蚀、吸 波性和隐蔽性大大提高,可用于舰船、潜艇 和战斗机等。
22
纳米颗粒由于其尺寸小,比表面积非常大 而表现出与常规微米级材料截然不同的性 质。在与聚合物复合时,纳米颗粒的表面效 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以及协同效应,将 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有极大的提高。这 种复合材料既有高分子材料本身的优点,又 兼备了纳米粒子的特异属性,因而使其具有 众多的功能特性,在力学,催化,功能材料(光, 电,磁,敏感)等领域内得到应用。例如,插层 法制得的聚丙烯/蒙脱土等纳米复合材料,在 力学性能上具有了高强度,高模量,韧性和高 热变形温度等优点。
20
纳米材料科学是涉及到凝聚态物理,配位化学,
胶体化学,材料的表面和界面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
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科学。当材料进入纳米量级时,
会具有与传统材料截然不同的性质。高分子材料
科学的涉及非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变
单一聚合物的凝聚态,或添加填料来实现高分子材
料使用性能的大幅提升。因此纳米粒子的特异性
5
纳米电子学的目标是将集成电路的几何结构 进一步减小,超越目前发展中遇到的极限,因而 使得功能密度和数据通过量达到新的水平。
在纳米尺度下,现有的电子器件把电子视为 粒子的前提不复存在,因而会出现种种新的现象 ,产生新的效应,如量子效应。利用量子效应而 工作的电子器件称为量子器件,像共振隧道二级 管、量子阱激光器和量子干涉部件等。与电子器 件相比,量子器件具有高速(速度可提高1000倍) 、低耗(能耗降低1000倍)、高效、高集成度、经 济可靠等优点。为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产品 ,其技术路线可分为“自上而下”(top down)和 “自下而上”(bottom up)两种方式。
2
2.纳米科技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当代最受爱戴的科 学家之一。他不但 以其科学上的巨大 贡献而名留青史, 而且因在“挑战者” 号航天飞机事故调 查中的决定性作用 而名闻遐迩。他还 是一个撬开原子能 工程保险柜的人, 一个会敲巴西邦戈 鼓的“科学顽童”。
最早提出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 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 查德·费恩曼。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是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80年代初发明 了费恩曼所期望的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 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 力显微镜(AFM)等微观表征和操纵技术 ,它们对纳米科技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纳米尺度上的多 学科交叉展现了巨大的生命力,迅速形 成为一个有广泛学科内容和潜在应用前 景的研究领域。
7
3.纳米结构的检测与表征
为在纳米尺度上研究材料和器件的结构及性 能,发现新现象,发展新方法,创造新技术,必 须建立纳米尺度的检测与表征手段。这包括在纳 米尺度上原位研究各种纳米结构的电、力、磁、 光学特性,纳米空间的化学反应过程,物理传输 过程,以及研究原子、分子的排列、组装与奇异 物性的关系。
研究方面:一是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 谱学特征,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找出纳米材料特殊的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二是发展新 型纳米材料。
目前纳米材料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是在大规模制备的质 量控制中,如何做到均匀化、分散化、稳定化 。
4
2 .纳米器件
纳米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以 原子、分子为起点,去制造具 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因此,纳 米器件的研制和应用水平是进 入纳米时代的重要标志。如前 所述,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主 要推动力来自于信息产业。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对微观尺度的探索方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 。作为纳米科技重要研究手段的SPM也被形象地 称为纳米科技的“眼”和“手”。
8
所谓“眼睛”,即可利用SPM直接观 察原子、分子以及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 与特性。
所谓“手”,是指SPM可用于移动原 子、构造纳米结构,同时为科学家提供 在纳米尺度下研究新现象、提出新理论 的微小实验室。
12
光电信息
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微电子和
光电子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光电信息
传输、存贮、处理、运算和显示等方
面,使光电器件的性能大大提高,将
纳米技术用于现有雷达信息处理上,
可使其能力提高10倍至几百倍,甚至
可以将超高分辨率纳米孔径雷达放到
卫星上进行高精度的对地侦察。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 把被激发的钡原子一个一个地送入激 光器中,每个原子发射一个有用的光 子,其效率之高,令人惊讶。
17
航天和航空
纳米器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不仅是增加有效载荷,更重要的是使耗 能指标成指数倍的降低。这方面的研究 内容还包括:研制低能耗、抗辐照、高 性能计算机;微型航天器用纳米集成的 测试、控制电子设备;抗热障、耐磨损 的纳米结构涂层材料。
采用纳米材料技术对机械关键零部 件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 提高机械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使用寿 命。
19
10.4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的 一个发展十分迅速的新领域。一般来说,它是指分散 相尺寸至少有一维小于100纳米的复合材料。这种新型 复合材料可以将无机材料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 定性与高分子材料的韧性、可加工性及介电性质完美 地结合起来,开辟了复合材料的新时代,制备纳米复 合材料。已成为获得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 。
3
10.2纳米科技的研究领域
1.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纳米级尺度,并且具 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其主要类型为:纳米颗粒与粉体、纳米 碳管和一维纳米材料、纳米薄膜、纳米块材。
纳米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如大的比表面以及一系列新的效 应(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量子效应和量子隧道效应)]决定 了纳米材料出现许多不同于传统材料的独特性能,进一步优 化了材料的电学、热学及光学性能。
15
研究纳米技术在生命医 学上的应用,可以在纳米尺 度上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精细 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获 取生命信息。科学家们设想 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分子机 器人,在血液中循环,对身 体各部位进行检测。诊断, 并实施特殊治疗。
16
生物技 术
虽然分子计算机目前只是处于理想 阶段,但科学家已经考虑应用几种生 物分子制造计算机的组件,其中细菌 视紫红质最具前景。该生物材料具有 特异的热、光、化学物理特性和很好 的稳定性,并且,其奇特的光学循环 特性可用于储存信息,从而起到代替 当今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的作 用,它将使单位物质的储存和信息处 理能力提高上百万倍。
6
“自上而下”是指通过微加工或固态技 术,不断在尺寸上将人类创造的功能产品 微型化;而“自下而上,是指以原子、分 子为基本单元,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 和组装,从而构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这种技术路线将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降低环境污染。
科学家希望通过纳米生物学的研究, 进一步掌握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 制造生物分子器件,目前,在纳米化工、 生物传感器、生物分子计算机、纳米分子 马达等方面,科学家都做了重要的尝试。
10
传感器
传感器是纳米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 域。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造价更低、功 能更强的微型传感器将广泛应用在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包装箱内跟踪监督 ;智能轮胎;发动机汽缸内监视;酒瓶盖 判断酒的状况等。
11
用纳米材料制成的 纳米材料多功能塑料, 具有抗菌、除味、防腐 、抗老化、抗紫外线等 作用,可用作电冰箱、 空调外壳里的抗菌除味 塑料。
23
(1) 阻隔性能 在尼龙6和还氧树脂中纳米分散少量
层状蒙脱土,并暴露在氧等离子体中,可形 成均匀钝态和自恢复无机表面。这是由 于纳米复合物中表面高分子的氧化使层 状硅酸盐的含量相对增多,从而形成一层 无机表面层。此无机区域是湍层的,层状 硅酸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nm~4nm。这 类陶瓷硅酸盐提供了一种纳米复合物的 涂层,可以阻止氧气离子的渗入,从而提高 了高分子材பைடு நூலகம்在氧环境中的生存寿命。
14
医学与健康
纳米技术将给医学带来变革:纳米级粒 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用数 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 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科 研人员已经成功利用纳米微粒进行了细胞分 离,用金的纳米粒子进行定位病变治疗,以 减少副作用等。;在人工器官外面涂上纳米 粒子可预防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研究耐用的 与人体友好的人工组织、器官复明和复聪器 件;疾病早期诊断的纳米传感器系统。
13
环境和能源
环境科学领域将出现功能独特 的纳米膜。这种膜能够探测到由化 学和生物制剂造成的污染,并能够 对这些制剂进行过滤,从而消除污 染。 制备孔径lnm的纳孔材料作 为催化剂的载体,纳米孔材料和纳 米膜材料(孔径l0~l00nm)用来消除 水和空气中的污染;成倍的提高太 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27
(4)光学与光电导性能
ParasN.Prasad等人报导了聚N乙烯基咔唑(PVK)与表面钝态的CdS 形成的杂化复合物具有光电导性质 。其中PVK作为电荷转移高分子基 质,表面钝态的CdS用作电荷产生的 光敏剂。JeffreyG实验发现,此纳米 复合物的光电导性质好于聚N-乙烯 基咔唑(PVK)与C60所形成的复合物 。
25
(3)电学磁学性能 B.Scrosati等人通过将纳米尺寸
的陶土粉末分散到聚乙二醇-锂盐中 获得一种新型的含锂聚电解质。此 复合物在30℃~80℃范围内有很好 的机械稳定性能和高的离子导电性, 所以此纳米复合聚电解质在可充锂 电池的应用上有很好的前景。
26
G.Hadziioannou等研究了高分子含量 与壳形貌对电导性能的影响。他们用导电 的聚吡咯涂覆到不导电的胶乳表面,可以获 得很低的渝渗域值。发现聚吡咯的含量小 于2%时,聚吡咯壳表面是平滑的,且导电性 随聚吡咯的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渝渗域值为 0.25%,表明此时聚吡咯壳的厚度为0.6nm 。在聚吡咯的含量大于2%时,吡咯壳呈现 出不同的表面形貌,甚至会形成独立的聚吡 咯粒子,而且此时的导电性与聚吡咯的含量 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