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大纲会计理论

合集下载

会计理论.pdf

会计理论.pdf

《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233 课程名称:会计理论 英文名称:Accounting Theory 总 学 时:16 学 分:1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 适用范围: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课程教学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会计理论》是会计专业本科生专业主干课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专业选修课,是《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一方面对前期所学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为学生撰写论文和参与科研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大纲是教师授课和命题考试的基本依据。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了解会计和会计理论的演变过程,了解财务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掌握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益的确认与计量理论,一方面对前期所学课程进行归纳总结,另一方面为学生撰写论文和参与科研提供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会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 1.会计理论的定义 2.会计理论的分类 3.会计理论的性质 4.构建会计理论的方法论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会计理论的性质和相关方法论,对会计理论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会计与会计理论发展史 1.古代会计发展简史 2.近代会计发展简史 3.现代会计发展简史 4.会计理论的发展简史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和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了解会计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里程碑,特别是从会计计量理论视角认识会计理论的演进脉络。

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202.197.127.140(三)会计规范与公认会计原则 1.会计规范的起因 2.会计规范体系 3.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 4.公认会计原则的评价 5.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规范的起因和会计规范体系,了解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发展过程,以此为基础讨论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特征、会计等式、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等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会计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特征;3.理解会计等式和会计凭证的作用;4.学习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会计学发展历史1.1会计学的起源与发展1.2会计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学派2.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1会计学的定义和范围2.2会计信息的特征和目的2.3会计信息的分类和质量要求3.会计学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3.1会计学的基本假设3.2会计等式的含义和作用3.3会计等式的变形和扩展4.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4.1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用途4.2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4.3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4.4会计账簿的记录方法和账户余额调整5.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5.1资产负债表5.2利润表5.3现金流量表5.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6.会计分析和解决问题6.1根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分析会计信息6.2根据会计报表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6.3解决与会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授课、讨论、研讨、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会计学原理》(李晓东著,人民出版社)2.参考资料:-《会计学导论》(刘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财务会计概论》(谢其德、曹勤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罗念群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六、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包括期中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会计学原理是一门介绍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掌握基本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 使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会计学的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会计学的对象和内容1.3 会计学的基本假设和原则2.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2.1 会计准则的概念和分类2.2 国内外常用的会计准则体系2.3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会计伦理3. 会计核算基本原理与方法3.1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3.2 会计账户和核算方法3.3 基本会计核算报表的编制方法4.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4.1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要素分析4.2 利润表的结构和要素分析4.3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横纵向分析方法5.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5.1 现金流量表的用途和编制方法5.2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方法和应用6. 会计估计和会计错误的纠正6.1 会计估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6.2 会计错误的发现和纠正方法7. 会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7.1 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7.2 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要素7.3 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学原理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会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与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互动,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4. 作业与案例:布置相关作业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会计学原理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mpacc教学大纲

mpacc教学大纲

mpacc教学大纲
MPACC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会计理论与方法:
- 会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 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
- 会计准则和规范
- 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2. 财务报表分析与评估:
- 财务报表的结构和内容
- 财务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 财务比率分析
- 财务报表的陈述和解读
3. 财务管理与决策:
- 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
- 资本结构的优化和融资决策
-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分析
- 现金流量管理和风险管理
4. 税务管理与筹划:
- 税务政策和法规
- 税务规划和筹划
- 纳税义务与纳税手续
- 税务合规与风险管理
5. 内部控制与审计:
-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 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 外部审计师的角色和职责
- 企业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审计
6. 管理会计与绩效管理:
- 费用与效益分析
- 成本管理和控制
- 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7. 国际会计与金融:
- 国际会计准则和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 国际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 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
- 国际税务和利润转移定价
以上是MPACC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还需根据教学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2.课程代码:ACC1013.学时:48学时(每周3学时,16周)4.学分:3学分二、课程教学目标1.系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主要教学内容1.会计概述1.1会计定义和目标1.2会计的发展历程1.3会计的功能和作用1.4会计的职业道德2.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2.1会计基本假设的概念和分类2.2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构成2.3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3.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基础原则3.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分类3.2收入、费用、损益的概念和分类3.3会计基础原则的原理和应用3.4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4.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4.1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4.2会计凭证和日记账4.3原始凭证的分析和处理4.4分录和账户的编制和簿记5.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5.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5.2利润表的编制和分析5.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5.4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分析6.会计信息的利用与决策分析6.1财务比率分析6.2财务风险分析6.3经营绩效分析6.4投资决策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教学:通过讲授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操练习:安排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实操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操练习等,占总评成绩的40%。

2.期末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占总评成绩的60%。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会计学原理》(第三版)李晓霞、张鑫编著2.参考书目:-肖克国,《会计学原理》-成仿吾,《财务会计》-王涛,《财务会计》七、备注1.课程教学大纲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和内容以教师的教学安排为准。

会计学教学大纲

会计学教学大纲

会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1.1 课程名称:会计学
1.2 课程性质:必修课
1.3 课程学时:72学时
1.4 课程学分:4学分
二、课程目标
2.1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会计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2.3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
3.1 会计学基本概念与会计职业道德
3.2 会计科目的分类与账户的基本操作
3.3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4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3.5 企业财务分析及管理决策
3.6 税收会计与审计
四、教学方法
4.1 理论教学结合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3 作业辅导,巩固学生的会计核算操作技能
4.4 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
五、考核方式
5.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0%
5.2 期中考试:30%
5.3 期末考试:5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
6.1 主教材:《会计学》
6.2 参考书目:《会计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审计导论》
七、其他
7.1 学生必须按时上交作业,迟交者扣分处理
7.2 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7.3 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将取消考试资格
以上为会计学教学大纲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大家学习进步!。

初级会计教学大纲

初级会计教学大纲

初级会计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规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掌握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和会计账簿的建立与管理;3. 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掌握常见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方法;4. 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方法;5. 熟悉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6. 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基础知识a. 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会计的基本原则;c. 会计的基本规范和法律法规。

2. 会计凭证与账簿a.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b. 会计账簿的建立和管理;c. 会计账簿的分类和用途。

3. 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a.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要素;b. 利润表的结构与要素;c.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与要素;d. 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e. 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4. 成本与管理会计a. 成本的概念与分类;b. 成本的核算方法;c. 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内容;d. 预算编制与管理。

5. 财务风险管理a.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b. 财务风险的分类与评估方法;c.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系统地介绍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2. 实践操作:通过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建立与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等实践性操作,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3. 课堂互动:通过讨论和答疑等形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四、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2.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3. 实践操作评估:考核学生对会计凭证编制、账簿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等实操能力;4. 课程总结与反馈:通过学生的课程总结与反馈,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初级会计基础》;2. 参考书目:《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导论》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会计基础知识;第二周:会计凭证与账簿;第三周: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第四周:成本与管理会计;第五周:财务风险管理;第六周:复习及期末考试。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会计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通过会计学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的意义和任务,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的基本原理、原则及一般的方法。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会计管理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1 会计学总论1.2 会计科目与复式记账课程目标2: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行业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1 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核算2.2 企业会计账户分类2.3 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2.4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2.5 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环节2.6 财产清查2.7 财务会计报告2.8 会计管理(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的含义和会计的特点。

(2)理解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

(3)掌握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的职能、会计法规和会计核算方法。

(2)难点:会计核算方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会计对象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第四节会计法规第五节会计工作组织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会计?它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会计基本前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会计核算有哪些专门方法?第二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1.教学目标(1)了解资金平衡原理和会计要素的构成,以及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2)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概念。

(3)掌握会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基础知识。

2.教学重难点(1)重点:会计科目、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

(2)难点:借贷记账法。

3.教学内容第一节资金平衡原理第二节会计科目第三节会计账户第四节复式记账4.教学方法讲授法。

5.教学评价思考题:(1)什么是资金平衡关系?(2)试述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242031
课程英文名称:Accounting Theory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会计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

会计理论既反映会计实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发展的规律性,又是由会计的特定概念和方法程序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教学目标:
①了解会计基本理论,②掌握会计处理程序、方法,③熟悉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④各种会计规
范的特征和会计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⑤了解会计理论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主要方面,
⑥联系实际发现一些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都比较高的研究课题。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理解会计理论的基本涵义和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成。

2.熟悉我国会计理论及实践发展的过程,客观认识和评价我国会计的发展情况。

3.了解经济发达国家会计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并充分借鉴其经验,进一步提
高我国会计的发展水平。

4.在了解和掌握各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的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会计理论研
究的实际问题。

(三)实施说明
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会计学专业方向会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确保大纲中重点、难点问题的教授。

2.其他内容可根据学时和学生接受情况酌情安排课时,本大纲中的课时分配情况供参考。

3.具体情况应由任课教师自行掌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1.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2.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会计学、财务会计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习题应与教授内容配套安排,鉴于会计理论课程理论性较强,而且很多知识高度概括不易理解,习题可安排学生自行寻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其他资料,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查询资料,辅助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2.安排相关主题的论述题,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现代会计发展的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会计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
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回答问题、出勤
情况等)和期末考试成绩,各自比例由老师自行决定。

(七)参考书目
1.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冀锋昌,孙园园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03-01
2.会计理论,魏明海,龚凯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02-01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的专业课程。

课程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并具有一定会计研究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财务会计概念结构、财务报告理论等。

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会计实践工作等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会计理论及研究方法概述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会计理论的涵义及会计理论体系
2)现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种类及规范会计研究的方法
3)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
重点:
会计理论体系的理解
难点:
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习题:
与会计理论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规范和实证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理解及运用。

第2部分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方法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制定
2)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
3)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重点:
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制定
难点:
公认会计原则的制定
习题:
对会计准则的理解
第3部分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概述
2)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理论
3)财务报表的要素
重点: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理论。

难点:
对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理解。

习题:
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理论的理解。

第4部分资产计价理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上机:0
具体内容:
1) 资产的概念与确认标准
2)主要的资产计量模式
3)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重点:
主要的资产计量模式。

难点: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习题:
关于公允价值的理解。

第5部分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2)收入与费用和利得与损失
重点: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难点:
收入与费用和利得与损失。

习题:
关于费用与损失的区别。

第6部分财务报告理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财务报告体系
2)基本财务报表及表外披露
3)财务报告的未来
重点:
基本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及设计。

难点:
其他财务报告形式。

习题:
1.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
2.三种基本财务报表的内容
3.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