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分析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氨氯地平基础上联合口服缬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空腹血糖(GLU)、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血肌酐(SCr)水平。

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對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治疗前,两组的GLU、UAER与SCr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LU、UAER与SC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可以明显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与血压,改善GLU、UAER与SCr水平。

标签:2型糖尿病;高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是常见的慢性病,约有20%的患者会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体内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大血管病变等有关[1],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血压与血糖控制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本文中将观察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6~73岁,平均(56.25±7.42)岁。

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8~70岁,平均(57.53±4.26)岁。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摘要: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疾病难以彻底治愈,需长期用药将血糖及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但患者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出现不依从用药、不健康生活习惯等问题,需及时提供有效护理展开干预。

社区护理是现今比较推崇的护理方案,不受空间及时间限制,方便随时为患者提供服务,可持续监督、指导患者,让患者遵医嘱。

文章介绍社区护理相关内容,希望能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指导。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社区护理;血糖;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均是常见慢性病,发生率高、治疗难度大、难以根治、并发症多,老年人是高发对象[1-2]。

老年人躯体功能逐步减退,容易同时发生两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身心健康[3-4]。

但疾病难以根治,需要长期治疗,对患者依从性有较高要求[5-6]。

为保证疾病治疗效果,需做好患者的社区护理工作,最大化护理监督及指导作用,让患者遵医行为,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一、健康教育临床调查[7]表明,疾病认知缺陷是患者不遵医嘱的主要原因之一。

老年人的记忆力、认知能力有一定下降,发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后,需使用较多药物治疗[8-9]。

再受认知水平影响,并未认识到不遵医嘱用药的危害性,容易出现遗忘用药、用药规律混乱等问题,不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针对这一问题,常规提供知识手册、医护人员随时解答、社区医疗机构定时讲座、公告栏图文等途径干预,可让患者认识自身疾病,增强器健康意识,丰富其健康知识,让患者明确疾病发生原因、两种疾病合并的危害、疾病康复注意事项等,让患者约束不良行为,主动遵守医嘱,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

鉴于老年人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还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及实际需求进行宣教,如定时和患者一对一沟通,面对面与线上均可,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丰富患者对疾病的准确认知,让患者依从临床治疗。

若患者经济状态良好,让患者自行配备家用血压仪与家用血糖仪,传授准确的测量方法,让患者定时检测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进行干预。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分析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4例T2DM合并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47例。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压、SCr、mAlb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T2DM合并高血压;左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050-02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Benner Pu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TIAN Xin-di,CONG Kun,WANG You-aiDispensar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ozuo Coal Industry (Group)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Jiaozuo,Henan Province,454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Benner Pury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 94 cases of T2DM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47 cases in each group. Blood pressure,SCr and mAlb leve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gender,ag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blood pressure,SCr,mAlb leve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use of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Benner Pur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2DM combined with hypertension,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it has a very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T2DM;Hypertension;Amlodipine;Benner Pury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常见于35~40岁之后的中老年人,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进展
常微微;常婉玉;温丽影;王安世;金岳龙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4)6
【摘要】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两种疾病合并存在会提高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尤其对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性和器质性损害更加严重。

本文就近年来研究T2DM合并高血压昼夜节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自主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儿茶酚胺等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睡眠节律及遗传相关基因等)进行综述,为后期更有效地控制
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进展提供理论参考。

【总页数】4页(P910-913)
【作者】常微微;常婉玉;温丽影;王安世;金岳龙
【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皖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
2.2型糖尿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3.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动脉硬化的影响
4.高血压患者血压昼
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5.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合并高血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十分常见,而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作为治疗药物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这两种药物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的临床价值。

首先介绍了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的作用机制,接着详细分析了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这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上的差异。

总结了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并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本研究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厄贝沙坦、氨氯地平、2型糖尿病、高血压、临床价值、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对比分析、展望与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控制血压水平对于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是现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二者联合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方面的临床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估。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临床试验及疗效观察,评估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其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设计、疗效观察以及安全性评价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在治疗这一常见合并症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价值,通过对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设计、临床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以及对比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的协同作用及其机制;2. 比较不同药物在临床试验设计方面的差异,以评估其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3. 分析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表现,包括血压控制、血糖稳定等方面的影响;4. 对药物安全性进行评价,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处理建议;5. 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90例临床分析周建党(田阳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广丙百色533600)【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的改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对危险因素及时有效治疗,防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T2DM-HBP)和糖尿病(T2DM)两组,每组90 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出现冠心病、肾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T2DM-HBP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 01),冠心病、肾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高T2DM组(P<0 01)。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牛.及恶化,且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87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230-02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提高近2倍;同样地,2型糖尿病也可使高血压人群的心血管风险增加2倍,两者合并的心血管危害的净效应是普通人群的4〜8倍[1]。

2型糖尿病是高血压病病人最重要的伴发危险因素之一,可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并加速心、脑、肾血管严重病的发生发展,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

我院2006.01〜2010.10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80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01〜2010.10收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80例,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组,每组90例。

T2DM-HBP组,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43〜80岁,糖尿病病程(12 士6 0)年。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炎症因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炎症因
者血清 甲状腺激素水平 降低 , 且血清 甲状腺 激素 降低 程度与患 者感染严重程度密切 相关 。血 清 P C T为机体 常见 的一种 糖蛋 白, 由氨基 ( 1 1 6个 ) 酸残基组成 , 正常生理 状况下 , 其 主要 由甲 状腺 C细胞提供 , 当机体 被真菌 、 细菌 、 寄生虫菌感染 或发生多 脏器 功能衰竭及脓毒症 时 , 其在 血浆 中 的水 平显 著提 高 , 而于
2 0 1 4, 1 6 ( 4 ) : 3 8 4— 3 8 8 .
[ 5 ] 赵蔚 , 瞿志军 , 李国航 , 等. C R P 、 P C T、 I L一6对 评价肝硬化伴 全身 炎性反应综合征预后的意义[ J ] . 重庆医学 , 2 0 1 5 , 4 4 ( 2 2 ) : 3 0 5 0—
病毒感染 、 癌性发热 、 局部感染 、 慢性 非特异性 炎症或 出现 自身
免疫 性疾病时 , 其水 平出现轻 微增 加或不增 加 , 提示 P C T对早 期脓 毒症 及严重细菌感染具有较 高特异性。有学 者研究发 现 , 血清 P C T水平对脓 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 其4 8 h
2 0 1 7年 2月 第 2 6卷 第 3期
HE N AN MEDI CA L RE S E ARC H F e b . 2 0 1 7 ,V o 1 . 2 6 ,N o . 3

52 9・
表 2 各 甲状腺激素水平及 P C T水平与 A P A C H E I I 评分关系
3 讨 论
S I R S为危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过程 中的重要 阶段 , 患者若未 得到及时处理 , 极易导致 病情 加重 , 进展 为 多脏器 功能衰 竭及 多器官功能 障碍 , 故科学 、 有 效 阻断多器 官功 能 障碍 及多 脏器 功能衰竭为临床治疗 S I R S的关键 。C反应 蛋 白及 白细胞 计数 在某种程度上可有效反 映患者全 身炎症反应程度 , 但 对早期尿

《2024年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变化及意义》范文

《2024年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变化及意义》范文

《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变化及意义》篇一一、引言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是当今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常常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形成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血清中某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Giα-2和NGAL(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了多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伴有高血压及其血压的分级情况,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

通过收集患者的血清样本,检测血清中Giα-2和NGAL的水平。

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这些生物标志物与疾病进展的关系。

三、结果1. 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Giα-2和NGAL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

在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Giα-2和NGAL的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

这表明Giα-2和NGAL的水平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的严重程度有关。

2. Giα-2和NGAL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分析发现,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血管损伤、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同时,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四、讨论Giα-2和NGAL作为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进展过程和患者的病情状况,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本文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的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iα-2和NGAL水平升高,可能与疾病的进展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g 而伴 有慢 性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 3 mH , 种或更 多的药物 , 方
能达到 目标血压 , 密控制 血压是降低糖 尿病患者心 血管疾病 严 微血管并发症 的一项基本策略 , 以改善健 康状况 和降低 医疗 可 费用 , 而节 约医疗 消费成 本 。常用 降压药 有 6类 , 进 包括血 管紧张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 C I 、 A E ) 血管 紧张 素 Ⅱ受 体 拮抗 剂
血压 , 特别是与收缩压水平呈正相关。胰岛素对 血压的影 响在 轻度糖耐量异常 的年 轻人 中就 已出现。高胰 岛素血症 主要 通 过促进肾小 管重 吸收钠 、 增强 交感神 经活性 , 刺激 小动 脉平 滑 肌增生 , 调节钙离子转运使 细胞 内钙离子浓度升 高等途径使血 压升高。同时 , 最近相关研究 表明非胰 岛素依赖性 糖尿病人群
受体阻滞剂。 目前 , 国高血压预防 、 断 、 美 诊 评估和 治疗联 合委 员会第 7 次报告 , 已把糖尿病合 并高血 压列为 A E 、 R 、 C 、 C IA B C B 噻嗪 类 利尿 剂 、 受体阻滞 剂等 5类 降压药物 的强适 应证 。当糖尿 病 合并 高血 压患者血压大于 10 8 m H , 3/ 0m g就应该采取非药物
因此 , 临床上除 积极控 制血 糖 、 在 血压 , 纠正 代谢紊 乱外 , 高 提
靶器官对胰岛素 的敏感 性 , 有助 于保 护 内皮 细 胞 、 将 延缓 内皮 损伤的进程 、 预防和减 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35 钙 .
大量研究显示 , 高血压 、 尿病 患者均存 在钙代 谢异 糖
增加 , 低钙与发生高 血压 有关 , 饮食 中钙 含量 的改 变对 血压 有 很 大影 响。临床事 实证 明 , 高血压患 者钙摄 取量与 血压呈 负相 关” 。 钙 作 为 葡 萄 糖 耐 量 因 子 ( T ) 活 性 成 分 , 糖 、 及 GF 的 在 脂 核酸代谢 中具有重要功 能 。B o等 对 13 06名成 年美 国人 进行 5年追踪观察得 出以下结论 : 的摄人量 与胰 岛素敏感 性 钙
血压 , 5 一1 % 的原 发性 高 血压 患者 中同 时有 T D 。 而 % 0 2M
糖 尿 病 高 血 压 研 究 ( D ) 现 ,5岁 左 右 的 患 者 中 4 % 患 有 H S发 4 0 高 血 压 病 , 7 岁 左 右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中这 一 比 例 上 升 在 5
收缩增强并加速血 管动脉粥 样硬化 的发展 J 。④血 管壁 内被
灌注的葡萄糖 可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对交感 神经 的反 应性 , 使
血管收缩 , 血压升高。⑤ 高血糖引起胰岛素抵抗 (R 和胰 岛素 I)
分 泌 缺 陷 。
心发布《 中国 C D报道 20 ) V 0 5 揭示 , ) 目前 全国糖尿病患 者 20 00 多万人 ( 另有数量相当的糖尿病前期患者 ) 高血压 患者 16亿 , . 人 ( . 亿是劳动人 口) 因此 , 11 , 糖尿 病高血 压 的高发生 率与糖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 因。
3 4 血清 中~ 氧化 氮 ( O) 一 氧化 氮合 酶 ( O ) 血 清 中 . N 、 N S
N O是 内皮 细胞释放 的有效 的血管 扩张剂 , 被称作 内皮源性舒
张因子( D F , E R ) 是调节血压和血管张力 的重要 因子 , 同时还有 抗血管平滑肌增 殖和抗 血栓形成 的作 用。它是 目前研究 最 为 详尽且被广 泛公 认 的反 映 内皮 功能 变化 的实验 室指 标之 一 。
血 压 的研 究 进 展 , 者 综 述 如 下 。 笔 1 流行 病 学 状 况
3 1 高血糖 .
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 引起高血压 的机制归纳 如
下: ①高血糖促使糖 在近 曲小管 的重 吸收 , 同时 伴随钠 的重 吸 收, 增加体 内钠的含量( 约增 加 1 %) 使细胞外 液容量增加 导 0 , 致高血压。②高血糖使血浆 晶体渗透压 升高 , 而使血容量 增 从
快速上升趋势 , 为严重危 害人 民健 康 的慢 性非传 染性疾 病 。 成
糖尿病 和高血 压 常常合 并存 在 , 对心 血管 系统 有极 强 的危 害 性 。1型糖尿病 ( 1 M) T D 多在并 发肾病变 后出现高血压 , 2型糖
尿病肥胖患者体 内胰 岛素和 血糖升 高 , 促使 交感 神经 兴奋 , 血
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相结合后 , 提示 两种常见 的疾 病常 常同 时并 存 , 致 这 一 特 殊 人 群 的数 量 不 在 少 数 J 导 。 高血压与 T D 2 M关系密切 , 4 %的 T D 患者 同时有高 近 0 2M
32 I . R和高胰岛素血症
空腹或糖负荷后血浆胰 岛素水平 与
性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独立危 险因素 J 。综上所述 , 肥胖
是糖尿病并发 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简介: 杨雪静 , , 女 副主任医师 , 主要从事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 。 作者单位 : 天津市和平 区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 ,0 0 0 30 7
国 内外许 多研究均证 明高血压 、 高血糖 、R是 引起 内皮 损伤 的 I
【 述】 综
杨 雪静
Y N u-n A GX ei jg
关键 词 1 R 8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4~15 (0 0 1 2 1 0 10 2 7 2 1 )7— 04— 3
糖尿病与高血压都是 常见 的代谢 性疾 病 , 随着 生活方式 的 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 , 我国糖 尿病和高血压 患病率正在呈
加, 导致外周血管 阻力 增加 , 血压 升高 。③ 持续 高血糖 可与体
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极其常见 的并发 症 , 尿病 人群 中高 糖
血压 的患病率很高 , 世界卫 生组织 ( WHO) 报道在 糖尿病 患者 中, 高血压 的患病率为 2 % ~ 0 , 国大约是 4 % ~ 0 , 0 4% 我 0 5 % 糖 尿病患者高血 压患病 率是 非糖 尿 病人 群 的 15~3 0倍 。反 . . 之, 高血压 患者 比血压正常的人更容易发生糖 尿病。高血压人 群 中糖尿病的患病 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 2 0 . ,5 . ~2 5倍 8 %的高 血压 患 者 易发 生 糖 尿病 , 约 5 % 的高 血 压患 者 也 同 时有 大 0 TD 2 M。2 0 06年 1 2月 1日卫生部心 血管病 ( V 防 治研究 中 C D)
内结构蛋 白和功 能蛋 白发生非酶促糖基 化反应 , 成糖基化 终 形
末产物 ( G s , G s与其受体 R G A E)A E A E结合 , 过改变 细胞 内 通 信号转导 、 诱导炎症反应 、 增强氧化应激 等作用 , 引起血管 内皮 细胞功能紊乱 、 细胞外 基质 增生 和平 滑肌细 胞增 殖 , 致血 管 导
2 5 01
示, 血清 中 N O水 平与 I R和 高血压 密切 相关 ,2 M 患者 血清 TD 中N O水平 的降低可 能参与 了 T D 患者 合并 高血 压 的发 病 。 2M
受体 的表达 , 降低 血小板 聚集 率 , 改善 高 血压合 并 T D 患者 2M
血栓前状 态 。当前高血压糖 尿病 患者膳食结 构存在不 合理 的现象 , 因此 , 应加 强患 者营养 咨询 工作 , 导患 者合理 营养 、 指
2 4 01
职业与健康
21 00年 9月第 2 6卷第 l 7期
O cpadH at o.6N .7S p2 1 cu n el V 12 o1 e 0 0 h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的研究进展
Re e r h Prg e so p a ei li mp iae t p re i n s a c o r s n Ty e2 Di b tc Melt Co lc t d wih Hy e tnso us
压升高 。
3 病 因
尿病 ( 2 M) T D 往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 以在 T D 发病之前 、 可 2M
同时或之后出现 。对糖尿 病合并 高血压人 群根据 心血 管危 险 性评估进行积极的干预 和治疗 , 预防糖尿病大 血管和微血管 对 并发症 , 预防心血管 事件 的发 生和提 高生存 质量 , 延长 患者 寿 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为进一 步认识 和解 T D 合并 高 2M
平衡膳食 。应该 节 制饮酒 , 性 每天 乙醇 摄人 应 ≤2 男 0~3 0 g 女性 ≤1 2 。限制钠 盐 , 日氯化 钠 ≤6g , 0~ 0g 每 。优化饮食 结 构, 多吃水果和蔬菜 , 减少脂肪摄入 。
52 药物治疗 . 大多 数 糖 尿病 共 性 高 血 压 肾 功 能 正 常 的 患 者
肥胖病 者发生 常见 的代谢病如糖 尿病 、 高血压 、 血脂紊乱 、
高尿酸血症及其后 果如 冠心病 的危 险较无 肥胖 者至少 增加 2 倍 。这些代谢异 常集 结 出现 的情 况——代 谢综 合征 的发病 较 非肥胖者增加 3倍 以上 。T D 2 M多有全身及( ) 或 腹部肥胖。糖
常。糖尿病合并 高血压时更 容易存在 钙代谢 的异常 , 低血 钙参
与了糖尿病 、 高血压 的发病 。国内外 许多学 者对有 关钙 与高血
需要二三种抗高血压药物联 合用药 , 能使血压 降至 <10 8 才 3/0
压的流行 病 、 实验 室及 临床研 究 , 示 了高血 压患 者 尿钙 排量 揭
至 6% [。 0
中胰岛素水 平与血压水平不相关而 与胰 岛素抵抗相关 , 认为 不 伴高胰岛素血症 , 单纯 I R即可致 血压 升高 , 因是 I 原 R损害 了
“ 岛素扩血管” 胰 作用 …。 3 3 遗传基 因 目前与 T D 合并高 血压发病可 能有关 的遗 . 2M 传缺陷所 涉及 的遗 传位 点包 括 : 血管 紧张 素转 换酶 ( C 基 A E) 因、 肾素血管紧张素 系统遗 传缺 陷 、 岛素 受体基 因 和 B一 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