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种故事叙事方式

合集下载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阅读指导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阅读指导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建议(必读)一、内容简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博吉斯、邦斯、比恩是你所见到的最小气、最卑鄙的饲养场主。

狐狸爸爸经常到他们的饲养场拿他们的东西,他们便一心想除掉狐狸爸爸。

狐狸爸爸和三个饲养场主的较量就这样开始了。

狐狸爸爸一家和三个饲养场主相比,处于绝对弱势,而就在危急万分的时候,狐狸爸爸急中生智,带领孩子们将洞穴打到了博吉斯的1号鸡舍,让最大的孩子拿着三只肥母鸡回去给狐狸妈妈。

狐狸爸爸与三只小狐狸继续向前挖去,碰到了同类獾,并与獾一同把地道挖到邦斯的鸭鹅仓库和比恩的秘密苹果酒窖,取走了很多的东西,摆脱了三个凶狠贪婪的饲养场主的追踪,狐狸一家和獾、鼹鼠、兔子、鼬鼠等小动物开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品尝着鸡、鸭、鹅、火腿、熏肉和美酒等美味佳肴,还准备一起创造地下村庄,过上快乐的生活,而博吉斯、邦斯和比恩那三个愚蠢的家伙淋着雨还在坑边等着。

二、推荐理由书中的狐狸爸爸遇到困难从不退缩,而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在困境中还不忘关爱家人,鼓励家人,是家中的顶梁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充满智慧,坚强自信。

这不禁使我们对狐狸刮目相看,改变了狐狸以往在我们心中的不良印象------狡猾奸诈、偷鸡摸狗、说谎骗人。

故事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同时还配有幽默诙谐的插图,在表现人物特点时,突出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书中三个农场主想要把狐狸从洞里挖出来时,使用了铁锹和挖掘机,而狐狸为了逃生只能靠爪子把洞挖得更深,最后狐狸靠自身的聪明、坚强、自信取得了胜利。

故事中,这种对比的写作方法运用得非常巧妙,更加衬托出了狐狸爸爸的了不起。

总之,从故事的内容、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几个方面来看,都十分适合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阅读。

三、阅读要点1. 速读封面、封底、简介、目录等。

2. 默读整本书,圈、画、摘抄、批注自己的收获,读懂故事主要讲了博吉斯、邦斯和比恩三个自私、卑鄙的饲养场主和狐狸一家进行追捕与反追捕,狐狸一家与他们进行智慧与力量的较量的故事。

小说与影视剧的区别与联系

小说与影视剧的区别与联系

小说与影视剧的区别与联系小说和影视剧是当代两种主要的叙事形式,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本文将探讨小说和影视剧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它们在叙事结构、艺术表达和受众体验方面的异同。

一、叙事结构小说和影视剧在叙事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小说以文字为媒介,通过描述人物的思想、感受和情节的发展来呈现故事。

它有着较为丰富的空间和时间表达能力,可以展现更多的细节和深入挖掘角色内心世界。

而影视剧则采用影像语言,通过画面、音乐和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故事情节。

它具有立体的视听效果,能够直观地展现场景和动作,但相对于小说,影视剧在时间节奏和情感转换上受限于播放时间,对故事情节进行删减和调整。

二、艺术表达小说和影视剧在艺术表达上也存在差异。

小说以文字为主要工具,依靠作者的描写和叙述能力来创造丰富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构建人物形象和场景,与作品产生共鸣。

而影视剧则依赖于画面、演员和音乐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运用,通过视觉、听觉和表演等方式来传达故事情感。

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影像的震撼力和角色的表演力,形成独特的艺术体验。

三、受众体验小说和影视剧在受众体验上也有所不同。

小说以文字为媒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选择阅读的进度,自由想象和思考故事情节。

每个读者可能会因为阅读的顺序、理解的不同,从而对作品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感受。

而影视剧则是通过线性的播放方式呈现,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动接受影像和剧情的展现。

观众的体验受到导演和编剧的主观安排,缺乏了读者参与的主动性,但也为观众提供了更直观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小说和影视剧不仅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许多影视剧改编自小说作品,借助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影视剧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展现故事,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同时,小说也可以受到影视剧的影响,一些小说创作借鉴了影视剧的叙事方式和视听效果,增强了作品的可视化表达。

小说和影视剧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推动了叙事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文学概论自考题-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文学概论自考题-4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文学概论自考题-4(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件______A.就是历史B.总体上是真实的C.总体上是虚构的D.和现实生活没关系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传统叙事理论。

故事中所讲述的事件从总体上说是虚构的,故事的虚构要合乎客观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这样就会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2.20世纪初,提出叙事作品中含有功能与结构观点的俄国文学理论家是______ A.列维一施特劳斯B.普洛普C.格雷马斯D.布雷蒙德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B[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现代叙事学。

普洛普于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对俄罗斯一百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指出,这一百个故事表面上看纷繁离奇、变化无绪,然而它们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

这一切结构体现在31个“功能”中。

3.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的时距是______A.省略B.概略C.场景D.停顿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叙述时间中的时距。

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

在跳过的这段故事时间长度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的。

4.古希腊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的叙述方式是______A.顺时序B.逆时序C.倒叙D.插叙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叙述时间中的次序。

此题属于文学阅读常识。

5.内在式焦点叙述是指______A.第一人称叙述B.第二人称叙述C.第三人称叙述D.视角变换叙述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A[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是指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一个人物,从故事的参与者角度进行的叙述。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等2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等2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等2地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何谓“红色文学经典”?红色文学经典就是经过大浪淘沙的历史积淀和千锤百炼的时光筛选,留存下来的旨在传承红色精神基因的作品,而且是那些最具代表性、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

这些作品具有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力与思想引领力,总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新光彩、释放新能量、彰显新魅力。

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分别为《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的红色文学经典,聚焦自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系列重大事件,以宏伟的史诗格局和磅礴的精神气势,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中国人民抗敌御侮、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钩沉出中华民族在困厄中破旧立新、求变图强、不断创新的历史发展逻辑。

如杨沫《青春之歌》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静,先是对封建专制家庭和黑暗社会展开个人反抗,进而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

作品描写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内,整个社会的历史图景,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提炼出知识分子只有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人民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才有光明出路和美丽青春的思想主题。

如今,一些优秀长篇小说对“红色文学经典”的现实主义精神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如梁晓声的《人世间》,以关注时代、关注普通民众生活与生存的现实主义情怀,致敬平民的理想、尊严和荣光。

作品通过表现从北方某城市一个平民区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奋斗历程,勾连起中国社会近50年来的重大变迁。

既写他们生活的磨难与困苦,更写他们怀揣梦想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尽管他们的性格命运各有不同,但始终恪守勤劳坚忍、自尊自强、正直善良、珍爱友情、乐于助人的伦理道德。

《人世间》凭借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朴实日常的平民视角、接地气有温度的语言,标识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新高度。

电影《撞车》叙事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撞车》叙事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撞车》叙事结构及视听语言分析作者:许静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20期[摘要] 1788年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1]出版,由此提出“善良意志论”,他认为善良是先天的、纯粹的意志;它决定、影响并体现在人的个体意志之中。

2004年导演保罗•哈奇斯的影片《撞车》完成,在交织着种族、阶级、迷失与恐惧等各种社会问题的灰暗迷惘中,却依旧能够在电影纵横交错的情节中找到两百多年前康德所论述的“善良意志”光辉。

[关键词] 《撞车》视听语言叙事结构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26一、主题分析《撞车》将各种复杂交错的人物关系,纠缠不清的矛盾冲突,紧凑无隙地安排在了36小时之内,在导演的精心剪裁之下,《撞车》成了一部不仅外部结构好看,而且值得令人深思的影片。

1、碰撞对于有“民族熔炉”之称的美国来说,种族矛盾一直是比较尖锐的社会话题之一,而反映不同种族之间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也已并不是一个新鲜的电影主题。

本片的英文名叫做《CRASH》,其实就含有“碰撞”的意思。

《撞车》中充满了各种矛盾:黑人小偷与白人检察官夫妇的冲突、波斯店主与墨西哥锁匠的冲突、白人警察与黑人导演夫妇的冲突等。

这些矛盾涉及到各领域中观念的碰撞:种族、阶级、性别、文化等。

“碰撞”可以归结于很多很多原因:比如社会环境、比如家庭因素等,但是归根结底,却是源于畏惧,这种畏惧正是孤独的个人面对与他为敌的社会而产生的一种情绪。

偏执的黑人少年由于自卑而产生畏惧;检察官的白人妻子因为偏见而产生畏惧;白人警员汤米因为多疑而产生畏惧。

当一切只用观念、话语、文字去衡量时,一向信以为真的东西失去了根据,于是陷入可怕的迷茫之中。

2、人性影片的第二个主题元素就是人性,正是由于这一点才让该影片展现出一种强大的力量。

人性究竟是什么?康德告诉我们,人性就是与生俱来的善良意志。

我相信哈吉斯也是赞同这一点,所以白人警察才会奋不顾身去救黑人导演的妻子;检察官的白人妻子称作墨西哥裔的佣人为“朋友”;波斯店主告诉女儿自己遇到了“天使”;而那个偏执的偷车黑人少年在影片最后放走被拐卖的亚洲人,完成自我救赎。

小说的入门课丨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说的入门课丨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

三分钟说一个完整的故事今天是10月2日星期三,所以呢,我应该在12月21日星期六晚上8点45分,回到伦敦革新俱乐部的这间大厅,否则我存在霸菱银行的两万英镑便将正式属于你们。

这是两万英镑的支票。

——儒勒·凡尔纳《80天环游世界》1998年,我就读台大农工所(现改名"生工所")。

那一年,为了从枯燥的硕士论文里逃出来,我到台视编剧班上课,学"编故事",没想到竟意外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我永远记得,编剧班第一堂课上的是"故事的公式"。

当时已经七十多岁、拥有三十多年编剧经验的老师自信满满地说:只要问自己"七个问题",就可以在三分钟内,立刻说出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冲突、有转折"的完整故事。

三分钟?一个完整的故事?怎么可能?也太神奇了吧!编剧老师还说,当他教完这个公式之后,每个人都要上台说三分钟的故事,如果说不出来,就直接到柜台去领回报名费,从此不要再来了。

"你想当编剧,我都告诉你公式了,你还不会用,那我们最好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

"随后,编剧老师传授我们,三十多年编剧生涯教会他的"七个问题"的公式: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问题三:他如何"努力"?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把上面的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

高考作文得高分的36个技巧

高考作文得高分的36个技巧

考场作文加分36计——8小时让你作文增加5-10分一、作文三大难题:1、不爱写;2、不会写;3、没东西写。

二、作文教学现状:目前,考场作文复习备考流于形式,一是老师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计划,二是学生在做语文复习时只关注综合训练中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题的复习,而不去写作文,或者,即使写作文,也只是列个提纲。

产生这种作文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作文的复习耗时耗力。

产生这种思想的误区是认为作文成绩没有办法快速提升。

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得了一种病——习惯性恐惧症。

产生这种恐惧症的原因是认为作文素养上不去,那么应试作文成绩也就上不去。

高中六个学期,应该花费0.5-5个学期,用来做作文素养花费1-1.5个学期,用来提高应试能力作文素养贵在三个坚持:坚持每天读一点,读500字;坚持每天背一点,背50字;坚持每天悟一点,悟15字。

因坚持不下来,所以作文素养差,应为素养差,所以怕作文素养,所以就怕应试作文!这便是“习惯性恐惧症”。

“考场作文加分36计”目的就是让你:即使怕作文素养,也不要怕应试作文!因为应试作文有规律!通过实践验证:考前用8个小时,专门学习考场作文加分技巧,完全可以快速提升作文成绩,完全可以使考场作文增加5-10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总分60分,其中基础评分(内容、结构、情感、书写)占60%,发展评分(深刻、文采、创新)占40%。

深刻和文采是属于作文素养方面的问题,是不会一时半会就能掌握了的,所以只剩下创新,创新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

在高考中,大部分科目的答案是“求同”,唯独作文“存异”(若作文“求同”,那意味着该作文得分判0分)。

存异,是高考作文的本质特征。

存异,就是创新。

创新,是高分满分作文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快速提高作文成绩的必由之路。

另外——考场作文的阅卷时间是非常短暂的:通常,一篇高考作文最佳有效阅卷时间为90秒;通常,一篇中考作文最佳有效阅卷时间为60秒。

通常,一个阅卷老师8小时要批阅7000多份试卷;通常,要认真仔细阅读并评价出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需要2个小时。

恐怖沙雕故事规则怪谈

恐怖沙雕故事规则怪谈

恐怖沙雕故事规则怪谈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恐怖故事以各种形式延伸和发展。

除了传统的恐怖小说和电影外,网络平台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恐怖故事,其中最有趣的一种形式就是恐怖沙雕故事。

恐怖沙雕故事融合了恐怖与搞笑元素,通过诙谐的叙述方式来吓唬读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恐怖沙雕故事的特点和规则,并提供一些经典的怪谈例子。

首先,恐怖沙雕故事的特点之一是其不合理的情节。

这些故事常常涉及不合常理的事件或者荒谬的情节设置,比如一个扭曲的想象、怪异的角色设定或离奇的地点。

这种荒诞的情节传达了一种叙事风格,既可怕又搞笑,让人捏一把汗又笑个不停。

其次,恐怖沙雕故事通常具有极简的形式。

这类故事很短,只需几句话或者几段话,但能够以简洁的语言描述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

恐怖沙雕故事的魅力在于其能够通过简单的文字勾勒出恐怖场景,留下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恐怖沙雕故事还常常采用反转和意外的结局。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被情节逐渐带入,期待看到一个合乎逻辑的结局,却往往在最后被作者给出的荒诞的结尾弄得措手不及。

这种反转和意外的结局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增加了故事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除了以上的特点,恐怖沙雕故事还需要注意一些规则。

首先是语言的运用。

恐怖沙雕故事通常使用简单的语言和幽默的口吻来讲述,以增添故事的轻松氛围。

其次是节奏的掌握。

作者应该在叙述故事时注意把握好节奏,以便在适当的时候使故事更具悬念或者增加幽默效果。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些经典的恐怖沙雕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短小,但都足够荒谬搞笑,同时带有一丝恐怖。

例子一:灯泡有一天,我坐在房间里看电视,忽然整个屋子陷入了黑暗。

我急忙找到手电筒,但电池已经没电了,我只好摸黑找到灯泡插脚处,并摇晃着它试图点亮它。

突然,灯泡发出了可怕的笑声:“你以为就这么容易点亮我吗?”例子二:奇怪的面具我买了一个新的面具,刚放在脸上,突然就感觉脸部变得僵硬了。

我试图摘下面具,但它却不肯离开我的脸,紧紧贴在我的皮肤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电影艺术诞生100多年前的18世纪末期,意大利戏剧家卡洛"柯齐查阅了大量古代戏剧作品,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一切戏剧剧情,都可以归纳为36种模式。

遗憾的是,他没有一一指出这36种剧情模式。

20世纪初期,法国戏剧家乔治"普罗第又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他研究了1200余部古今戏剧作品,找到并列出了36种剧情模式。

乔治"普罗第的36种剧情模式与卡洛"柯齐所说的36剧情模式显然有不尽相同之处,但他依然自信地认为,古今所有的戏剧剧情都不会超出这36种模式。

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普罗第由戏剧作品归纳出来的36种剧情模式,依旧在西方广为流传,特别是在美国电影界,被认为是电影编剧的必读教材。

在中国,早在20世纪上半叶,洪深先生就向国人翻译介绍了,并在其一系列电影剧本创作中予以实践。

普罗第由戏剧作品总结出来的的36种剧情模式,在今天的电影剧作创作中究竟还有没有实用性?36种剧情模式是否像某些西方专业人士吹嘘的如此神奇?它能否涵盖当代剧情电影的全部?电影片目选择据说普罗第的36种剧情模式是由1200部戏剧作品研究得出,本文也有意在此精选了1916年至2002年间的120部经典电影作为研究对象。

为了尽可能不带主观色彩,显示选片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文中选用了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通向电影的圣殿——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一书列举的,1916年至1988年100部经典影片。

这100部影片,是当年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10位教师从浩如烟海的电影篇目中精心挑选而出,推荐给电影学院的莘莘学子们的必读影片。

为了反映世界电影的最新面貌,文中又选取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中获奖的20部影片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这120部世界经典影片对36种剧情模式的继承与突破。

这120部影片中,有美国影片35部,欧洲影片49部,中国影片21部,三者相加共计105部。

此外还有日本影片8部,其它国家影片7部。

戏剧剧情模式与电影剧情模式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学者在为艺术、叙事以及情节做着分类学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曾将戏剧分为简单悲剧、简单喜剧、复杂悲剧、复杂喜剧四种基本类型。

对于将情节看作悲剧第一要素的亚里士多德来说,这无疑是人类对剧情模式的第一次分类。

此后,歌德根据题材将剧情分为爱情、复仇等7种类型;席勒也试图做出自己的分类;柯齐和普罗第根据人物的情感和作品的情境分别将剧情分为36种模式;L"赫尔曼将剧情分为9大模式;罗伯特"麦基将剧情和类型概括为25种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亚里士多德、歌德、席勒,还是柯齐和普罗第都是在对戏剧剧情模式作出分类,只有到了赫尔曼和麦基才开始真正对电影剧情模式进行分类,但是赫尔曼和麦基都没超越普罗第所作的分类的高度。

电影与戏剧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作为叙事艺术而言,电影和戏剧应该是最为接近的姊妹艺术。

西方电影史上梅里爱的“银幕戏剧”的美学观念,中国电影史中的“影戏”传统,都表明早期的电影就是戏剧的银幕再现。

所以早期电影的情节和戏剧的情节模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是随着电影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电影和戏剧艺术本身在情节观念上的差异就表现出来。

戏剧从诞生之初就将情节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观众看戏实质是看情节,看故事。

电影则不同,由于电影的元素和艺术手段众多,电影在诞生之初,并没有把情节看得如此重要,这才产生了以卢米埃尔兄弟为先驱的纪录电影。

20世纪50、60年代法国“新浪潮”之后,世界电影出现了“淡化情结”的倾向,甚至出现了标榜“无情节”的现代派电影。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情节的“完整”性,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强调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原则,这些都制约着戏剧情节的发展。

直到欧洲浪漫主义的出现,才开始冲破“三一律”的陈规旧俗,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受到限制,才使得戏剧情节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西方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出现的现代派戏剧,以及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盛行的荒诞派戏剧,严重动摇了自古希腊以来的戏剧情节观念。

普罗第在总结36种剧情模式的时候,想必还没有感受到20世纪20年代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和先锋派戏剧运动交相呼应的盛况,所以他的36剧情模式还是由欧洲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戏剧总结出来的。

应该说,普罗第的36种剧情模式,是对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戏剧的剧情模式的一次很好归纳和总结。

在西方现代派戏剧和现代派电影出现之前,戏剧剧情模式和电影剧情模式差别不大。

由于戏剧的悠久历史,戏剧剧情模式远比早期电影丰富,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电影剧情都可以涵盖在36种剧情模式之内。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主义电影作品的出现,36种剧情模式无法再涵盖所有的电影剧情模式。

就是针对戏剧本身而言,36种剧情模式也无法涵盖《等待戈多》、《青鸟》、《琼斯皇》、《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等这类戏剧作品的情节模式了。

模式之内:对36种剧情模式的遵循尽管36种剧情模式是通过对20世纪初期之前的戏剧作品分析归纳得出,但通过研究发现,在本文120部影片中,有约占75%的影片完全遵循了36种剧情模式,而且每一种剧情模式都至少可以找到一部典型影片作为例证。

当然,一部影片也可能包含多个剧情模式,而且拍摄年代越晚的影片越可能较多地采用多个剧情模式。

为研究方便,文中一部影片仅选择最主要的情节模式。

具体见下表:表1 36种剧情模式片例模式1、求告《淘金记》(1925)、《关山飞渡》(1939)、《星球大战》(1977)模式2、援救《党同伐异》之“母与法”(1916)模式3、复仇《伊万的童年》(1962)模式4、骨肉间的报复《狮子王》(1994)模式5、逋逃《筋疲力尽》(1959)、《邦尼和克莱德》(1967)、《天生杀手》(1994)模式6、灾祸《鸟》(1963)、《幼儿园》(1983)《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1983)模式7、不幸《西鹤一代女》(1952)、《活下去》(1952)、《雁南飞》(1957)、《早春二月》(1963)、《稻草人》(1983)、《末代皇帝》(1987)、《芙蓉镇》(1987)、《活着》(1994)、《钢琴师》(2002)模式8、革命《战舰波将金号》(1925)、《母亲》(1926)、《农奴》(1963)、《黄土地》(1984)模式9、壮举《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巴顿将军》(1970)、《出租车司机》(1976)、《红高粱》(1987)模式10、绑劫《完美世界》(1993)模式11、释迷《公民凯恩》(1941)、《后窗》(1954)、《放大》(1967)、《对话》(1974)、《现代启示录》(1979)、《鸟人》(1984)、《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模式12、取求《林家铺子》(1959)、《去年在马里安巴德》(1961)、《星探》(1995)模式13、骨肉间的仇视《呼喊与细雨》(1972)、《乱》(1985)、《野战排》(1986)模式14、骨肉间的争竞《高跟鞋》(1991)模式15、奸杀《天国车站》(1984)模式16、疯狂《幻觉》(1979)模式17、鲁莽《飞越疯人院》(1975)模式18、无意中恋爱的罪恶《小城之春》(1948)、《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1979)模式19、无意中伤残骨肉《楢山节考》(1983)模式21、为了骨肉而牺牲自己《神女》(1934)、《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克莱默夫妇》(1979)、《楢山节考》(1983)模式22、为了情欲的冲动而不顾一切《魂断威尼斯》(1971)、《卡门》(1983)、《危险的交往》(1988)模式23、必须牺牲所爱的人《要热爱人》(1973)模式24、两个不同势力的争竞(为了恋爱)《野山》(1985)模式25、奸淫《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1979)模式26、恋爱的罪恶《月亮》(1979)、《蜘蛛女之吻》(1985)、《霸王别姬》(1993)模式27、发现了所爱的人的不荣誉《远山的呼唤》(1980)模式28、恋爱被阻碍《瑞典女王》(1933)、《马路天使》(1937)、《音乐之声》(1965)、《毕业生》(1967)、《花边女工》(1976)、《愿望树》(1976)、《奇怪的女人》(1978)、《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80)、《法国中尉的女人》(1981)模式29、爱恋一个仇敌《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模式30、野心《美国往事》(1984)模式31、人和神的斗争《裸岛》(1960)、《罗丝玛丽的婴儿》(1968)模式32、因为错误而生的嫉妒《似水流年》(1985)模式33、错误的判断《黑炮事件》(1985)模式34、悔恨《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模式35、骨肉重逢《金色池塘》(1981)模式36、丧失所爱的人《城南旧事》(1982)、《走出非洲》(1985)以上影片在剧作上完全符合36种剧情模式。

上述这些优秀影片虽然符合36种剧情模式,但并不是根据36种剧情模式创作出来的。

原因很简单,36种剧情模式是根据戏剧作品总结得出的艺术规律。

艺术规律可以指导艺术实践,但是按照艺术规律生产出来却不是艺术,只能是商品。

戏剧作家既然不能根据它创作出不朽的戏剧作品,电影编剧又怎能根据它创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有一时期,好莱坞的电影工厂曾完全照搬36种剧情模式进行生产,并未产生什么名篇佳作。

这也就是36种剧情模式曾在美国以外的欧洲和东方受到质疑的原因。

日本剧作家鬼头麟兵这样评价36种剧情模式:“这种情境是公式不能套用,必须由内容本身产生出新的情境。

它实际上的参考价值还值得怀疑""""""实际作品并非只是单独一个局势而是由其中几种适当地组织在一个戏里的。

”①36种剧情模式对电影剧作的贡献,集中体现在美国电影,或者说是美国类型电影中。

尽管鬼头麟兵怀疑36种剧情模式的参考价值,但在20世纪30、40年代,它的确对好莱坞的“黄金时代”做出过巨大贡献。

当时的美国是类型电影的天下,共计拍摄了近7000部影片,分为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音乐歌舞片等几大类型,这些类型电影大都是在36种剧情模式指导下生产的,而且都在36情节模式之内。

在电影艺术高度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影剧作家L"赫尔曼结合美国电影,将36种剧情模式概括为9大剧情模式,即1、爱情;2、飞黄腾达;3、灰姑娘式;4、三角恋爱;5、归来;6、复仇;7、转变;8、牺牲;9、家庭。

赫尔曼认为自己的9种剧情模式同样可以“包罗人类的全部感情和戏剧动作”。

他的剧情模式分类针对美国电影,大大简化了36种剧情模式,并增添了“转变”、“归来”等模式,遗憾的是他和普罗第同样存在着分类标准混乱的毛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