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哪些水下“宝藏”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介绍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介绍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Bai He Liang Underwater Museum)位于中国重庆市的长江白鹤梁水域,是一座水下博物馆。
该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于2009年正式开放。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时被淹没的白鹤梁遗址为展示主题。
白鹤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原址位于长江江岸边的一座岩石上,被誉为“长江第一奇观”。
然而,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和保留白鹤梁,决定将其转移到距原址50米处,并被淹没在长江水中。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一个创新的博物馆概念,通过潜水或透明船只,游客可以欣赏到淹没在水下的白鹤梁和许多历史文物。
博物馆的展示方式相对传统博物馆有所不同,透过水面上的透明玻璃,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盛开的白鹤梁、青瓷瓷碎片、千年古铜钱等文物。
这座博物馆不仅提供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欣赏,更重要的是成为了一个环保教育的平台。
它通过展示长江水下的自然环境并宣传周边水域的生态保护,呼吁人们重视和保护长江这一重要的生态资源。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一个独特而珍贵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潜水爱好者。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唤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大自然的宝藏漫游重庆的美丽山水

大自然的宝藏漫游重庆的美丽山水重庆,位于中国中西部的一个直辖市,被誉为“山城”、“雾都”,是一个拥有丰富山水资源的城市。
重庆的自然风光十分独特,山水之间散发着大自然的宝藏。
本文将带您漫游重庆的美丽山水,领略其中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1. 美丽的长江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它贯穿了重庆,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沿着长江岸边漫步,可以欣赏到重庆的繁华景色和水天一色的美景。
重庆渝中区的解放碑、洪崖洞等地都是观赏长江美景的绝佳位置。
在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倒映在长江之上,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2. 壮丽的三峡三峡是长江上最著名的景区之一,也是重庆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
它以陡峭的峡谷、奇特的峡湾和壮丽的山水而闻名于世。
乘坐游船穿越三峡,可以欣赏到悬崖峭壁、怪石嶙峋和清澈碧蓝的江水。
三峡大坝更是被誉为世界工程奇迹之一,不仅展示了人类的智慧,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大自然的力量。
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三峡都是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和美感。
3. 神奇的鬼城重庆市奉节县的鬼城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古镇,由于修建了巫山至奉节的水库,整个古镇被淹没在水底之下,只剩下几座残垣断壁,形成了一个神秘的水下世界。
乘坐游船在鬼城上方缓缓驶过,可以清晰地看到古街古楼的遗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
这个神奇的鬼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回忆。
4. 温泉的诱惑重庆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因此也成为了一个温泉胜地。
在温泉中放松身心,是一种享受身心健康的方式。
重庆的温泉种类繁多,有山间的野温泉、城区的高端温泉等等,每一种温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疗效。
无论是冬日暖泉还是夏日清凉,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呵护。
5. 大自然的宝藏除了以上几个景点,重庆还有许多大自然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重庆的山区景色优美,有许多著名的摄影胜地,如武隆天生三桥、南山飞龙瀑布等等。
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十大未解之谜

重庆渝东南地区的十大未解之谜俗话说得好: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
由于地处深山,渝东南隐藏了一些未解之谜。
可以预测天气的土地、无法破译的石上“天书”、水下埋藏的神秘庄园、怕痒会咯咯笑的怪石……1秀山“怪湖”之谜龙潮湖位处秀山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清溪场镇龙凤村。
每天早上8点、中午12点及下午四五点,龙潮湖湖水均会有规律地涨落。
每次涨潮之时,湖水翻腾近半小时,水位涨近1米。
据说,涨潮之水是从3个湖底“龙眼”之中冒出。
据悉,3个“龙眼”非常深,8根箩索接起也探不到底,曾有潜水员潜下30米,没有再敢继续下潜。
2石柱“怕痒石”之谜“怕痒石”位处石柱县新乐乡九蟒村,上面一块4立方米,下面一块露出地面部分为5立方米。
只需一根手指触摸“痒处”,它发出咯咯的“笑”声,10米之内皆可听见。
3阿蓬江“崖棺墓葬”之谜流经黔江境内形成的官渡峡、神龟峡段,不少悬崖绝壁之上,均存在“崖棺墓葬”:或砌一平台,置棺木其上,或直接放置悬崖之上。
时至今日,崖葬的棺木尚存,当地人称之为“龙舌头”、“仙人柜”、“仙人枢”。
4小南海“水下庄园”之谜据《黔江县志》载,1856年6月,小南海突发地震,“延袤二十余里,土田庐舍尽被淹没……”,形成一个面积2.87平方公里的湖。
地震发生之时,当地居民黔江首富罗氏家族的庄园,尽皆沉入湖底。
水下庄园的真貌到底如何?小南海深处,是否真如传言般藏着一笔巨额宝藏?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5酉阳“桃花源”之谜酉阳大酉洞系离酉阳县城不足500米的一石灰岩溶洞。
洞高三、四十米,阔二三十米,长百余米,溪水淙淙,秋冬不竭,沿洞右侧流出,注入酉阳河。
溯溪入洞,两岸墙立,半里许,豁然开朗,别有一天地。
其中田十余亩,四周环山,皆峭壁,仿佛与世隔绝。
酉阳大酉洞究竟是不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原型呢?6彭水阿依河“蔡伦部落”之谜彭水“蔡伦部落”位处阿依河畔的朗溪乡,拥有一个非常雅朴的小地名——“竹板桥”。
竹板桥造纸技术为村民刘氏一脉所传。
涪陵水下博物馆介绍

涪陵水下博物馆简介:
#### 1. 位置:
涪陵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一座独特的水下博物馆,展示了当地水下发掘的文物和历史。
#### 2. 特色:
涪陵水下博物馆是中国少数水下博物馆之一,以其独特的展陈方式引人注目。
它展示了水下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使游客能够近距离了解古代文明。
#### 3. 展览内容:
展览内容包括:
- 水下考古发掘成果:展示在水下发现的各类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瓷器等。
- 历史文化展示:展示涪陵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通过文物展品向游客展示古代社会的面貌。
- 水下考古技术:展示水下考古的技术和方法,向公众介绍水下考古的过程和挑战。
#### 4. 参观方式:
由于是水下博物馆,采用透明玻璃隧道等特殊设计,使游客能够在仿佛置身水底的环境中欣赏展品。
#### 5. 参观注意事项:
- 游客需要提前预约或购票,以控制参观人数。
- 遵循博物馆的参观规定,保护展品,不随意触摸或损坏文物。
- 关注博物馆的开放时间和其他参观注意事项。
请注意,以上信息是一般性介绍,具体内容因博物馆的展览主题、发掘成果和策展设计而有所不同。
在计划参观时,建议查阅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咨询相关机构以获取最新和详细的信息。
重庆有哪些水下宝藏

重庆有哪些水下“宝藏”重庆造水下考古船,就是发掘水下宝物的。
那么,重庆水下有哪些文物宝藏?前日,重庆晚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文博研究员林必忠。
林必忠介绍,重庆水下至少有三大类宝藏等待考古发掘,等待解密。
A类水下宝藏从古至今,长江、嘉陵江是重要的内河枢纽。
一箱箱钱币、古玩等装上船只远航,难免遭遇意外,要么触礁沉没,要么因恶劣天气神秘消失。
“磁器口九石岗、珊瑚坝、化龙桥、合川虬门滩等地,曾经有码头、浅滩、回水沱的地方,都有沉船的痕迹。
”林必忠说,直到现在,还有市民去这些浅滩淘宝。
合川金子镇5吨钱币沉睡江底合川区有个金子镇,为何取名金子?当地村民猜想,或许是前辈发现这里有宝藏吧。
重庆最著名的沉船,莫过于金子镇沉船。
2003年4月,百姓偶然在金子镇西游村段嘉陵江中发现古钱币。
后来,国家文物考古部门介入,连续打捞9天,在深2米至3米的水中打捞出约5吨钱币,大约100万枚。
钱币以北宋元丰、皇宋币居多,同还有西汉时期的货泉、布泉、半两、五铢钱币,以及与北宋同一时期的辽、金、西夏钱币。
如果这些钱币以时代、年号、名称分类,可达50多种。
什么船什么时候载着这些巨量古币经过?林必忠猜想,或许是当时征税的官船,在运输钱币的过程中触礁沉没。
巫山境内张献忠沉江宝藏1646年清军攻打四川,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
曾经有童谣这样唱:“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讲的便是张献忠的宝藏。
《彭山县志》记载:顺治三年,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只好改道水路出川。
船队从成都启程,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时,遭到杨展部队伏击,几乎全军覆灭,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沉没在彭山县江口境内水域中。
不过,《蜀难纪实》中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银两多得木船载不下,于是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顺江漂流,派人前往巫山附近狭窄江段打捞上岸。
“虽然清政府曾组织过打捞,但只捞起部分,其余银子究竟去了哪里,是否进入巫山,有待于进一步水下考证。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01 历史沿革
03 建筑特色 05 所获荣誉
目录
02 建筑布局 04 馆藏文物 06 参观信息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岸边,始建于2003年,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并对外开 放,是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属地方性历史博物馆,是集文物保护、研究、宣传、教育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参观信息
参观须知
交通线路
地理位置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岸边。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门票价格 50元/人
乘坐涪陵公交113路、119路、302路、306路、307路至白鹤梁站下车即可到达。
感谢观看
双鲤
双鲤是白鹤梁上两条并排的石鱼水标,又称唐鱼,各有三十六鳞,一尾衔有祥瑞其意的蓂草,一尾衔有代表 神圣高雅与美丽纯洁的莲花。
所获荣誉
2013年,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5月5日,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国家水利部正式批准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2018年7月20日,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重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批准为重庆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同 年11月9日,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教育部正式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8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2年3月,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5月,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10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长江安澜见证之旅。
2018年7月20日,
历史沿革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介绍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介绍1. 概况介绍说起重庆,大家脑海中大多浮现出那座火锅、山城和雾都的形象。
但其实,这里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宝藏,那就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嘿,别小看它!这个博物馆可是在水下哦,仿佛跟大海的深处来了一场亲密的接触。
听说这里有着超过一千年的历史,真是让人不禁感叹:“哎呀,岁月如梭啊!”白鹤梁本身就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靠近丰都。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则是为了解释和保护这里独特的水下文化遗产而设立的。
想象一下,当你穿上潜水装备,潜入水下,跟那些历史悠久的文物面对面,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见证那些曾经辉煌的时刻。
2. 博物馆特色2.1 水下探秘那么,这个水下博物馆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首先,它不仅仅是个博物馆,还是一场水下探险!你可以看到那些古老的石刻、碑文,甚至还有一些千年古迹,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想象一下,在清澈的水中,阳光透过水面洒下斑驳的光影,周围是悠然自得的鱼儿游来游去,心情瞬间就会好起来!而且,水下博物馆的设计也是相当人性化。
它有透明的水下观景通道,能让你一边走一边欣赏四周的美景,简直就是“水下游乐场”嘛!小朋友们最爱了,哪里还需要带他们去海洋馆,这里就是一处天然的“水下乐园”!2.2 文化与历史再说说这儿的文化底蕴。
白鹤梁上有许多历史遗迹,比如那些古代的碑刻,上面雕刻着古人的智慧和故事,仿佛在跟你讲述着久远的过去。
这些文字就像是时间的见证者,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
你知道吗,这里曾经是船只导航的重要地点,很多航海者都依赖这些石刻来辨别方向。
那时候的人们可不容易,既要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又要靠这些“古代GPS”来找到安全的航道。
听完这些故事,谁还敢小看古人的智慧呢?3. 游览体验3.1 必游项目来到这里,绝对不能错过水下观光!如果你害怕水也没关系,博物馆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项目,比如水上观景台,能让你不沾水就能欣赏水下的美景。
而且,沿着江边散步,顺便品尝一口地道的重庆小吃,真是生活的享受啊!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参加一些主题讲座或者文化活动。
水下博物馆

龙源期刊网
水下博物馆
作者:芳芳
来源:《中学科技》2014年第08期
在重庆市涪陵区的长江段,有一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它是为了保护世界最古老的水文站“白鹤梁”而兴建的一处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本是重庆市涪陵区城北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古时沿江两岸草木茂盛,因有众多白鹤群集梁上而得名。
白鹤梁以石刻的鲤鱼为水标,记载了1200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被誉为长江最古老的水文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石梁上用于记录水位变化的石鱼雕刻精巧流畅,此外,其上的题刻汇集了千余年各派书法家的遗墨,因此白鹤梁又有“水下碑林”的美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库区水位急剧上升使得白鹤梁再无“见天之日”。
为妥善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科学家经过反复的论证,最终采用构筑水压呈动态平衡的水下保护体——“无压容器”来进行题刻的“原址保护”,这一极具创新的设想也使白鹤梁成为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的保护工程由水下保护体、参观廊道和交通廊道、地面陈列馆三大部门组成。
人们可由地面陈列馆通过交通廊道扶梯进入参观廊道,透过水下保护体的窗口便可观赏到深埋水下的题刻,同时也可在地面陈列馆观赏到水下摄像系统拍摄的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有哪些水下“宝藏”
————————————————————————————————作者:————————————————————————————————日期:
重庆有哪些水下“宝藏”
重庆造水下考古船,就是发掘水下宝物的。
那么,重庆水下有哪些文物宝藏?前日,重庆晚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重庆文博研究员林必忠。
林必忠介绍,重庆水下至少有三大类宝藏等待考古发掘,等待解密。
A类水下宝藏
从古至今,长江、嘉陵江是重要的内河枢纽。
一箱箱钱币、古玩等装上船只远航,难免遭遇意外,要么触礁沉没,要么因恶劣天气神秘消失。
“磁器口九石岗、珊瑚坝、化龙桥、合川虬门滩等地,曾经有码头、浅滩、回水沱的地方,都有沉船的痕迹。
”林必忠说,直到现在,还有市民去这些浅滩淘宝。
合川金子镇
5吨钱币沉睡江底
合川区有个金子镇,为何取名金子?当地村民猜想,或许是前辈发现这里有宝藏吧。
重庆最著名的沉船,莫过于金子镇沉船。
2003年4月,百姓偶然在金子镇西游村段嘉陵江中发现古钱币。
后来,国家文物考古部门介入,连续打捞9天,在深2米至3米的水中打捞出约5吨钱币,大约100万枚。
钱币以北宋元丰、皇宋币居多,同还有西汉时期的货泉、布泉、半两、五铢钱币,以及与北宋同一时期的辽、金、西夏钱币。
如果这些钱币以时代、年号、名称分类,可达50多种。
什么船什么时候载着这些巨量古币经过?林必忠猜想,或许是当时征税的官船,在运输钱币的过程中触礁沉没。
巫山境内
张献忠沉江宝藏
1646年清军攻打四川,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
曾经有童谣这样唱:“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讲的便是张献忠的宝藏。
《彭山县志》记载:顺治三年,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只好改道水路出川。
船队从成都启程,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时,遭到杨展部队伏击,几乎全军覆灭,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沉没在彭山县江口境内水域中。
不过,《蜀难纪实》中记载,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银两多得木船载不下,于是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顺江漂流,派人前往巫山附近狭窄江段打捞上岸。
“虽然清政府曾组织过打捞,但只捞起部分,其余银子究竟去了哪里,是否进入巫山,有待于进一步水下考证。
”林必忠说。
合川虬门
水下捞出各代古钱
2007年,市文物考古所在合川发掘出土了数百枚古代钱币,近万平方米清理面积中,出土有汉代五铢,唐代开元通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古钱币数百枚。
“可能是沉没商船上的。
”林必忠介绍,这些古钱币是在对草街航电枢纽建设工程施工区合川虬龙滩沉船遗址和罗盘土遗址抢救性发掘时出土的,船体和遇难者尸骨早就没了踪迹。
磁器口九石岗
枯水期市民来挖宝
磁器口曾是嘉陵江下游重要的大商埠,各州府县年年都有大量库银、饷银、税银在这里装运进京。
磁器口九石岗大坝上,直到现在,枯水期市民还能从河沙和石缝中挖到各个年代的钱币。
在林必忠看来,除了沉船,还有个说法是,由于磁器口码头是浅滩,
许多朝代的过路船只到这里祭拜,为表诚心,就将铜钱扔进水里,日积月累,钱币就多了。
B类水下题刻
在川江沿岸或者江中岩石上,古人们常常用凿刻文字的方式来记录水情变化。
随着三峡库区蓄水,即便是枯水期,有些题刻也很难显露出来。
重庆的水下,有哪些水文题刻呢?
合川照镜石
唐代大历三年题记
位于合川区盐井镇照镜村龙洞沱的嘉陵江中。
史料记载,照镜石上镌刻有唐代大历三年(公元768年)王铤“涪内水石镜题名,大历三年,此石出,兵甲息,黎庶归,六气调,五谷熟,刺史兼侍御史王铤记”等题记。
2007年,照镜石石体出水较高,市文物考古所前往进行查勘。
江津莲花石
38段题刻记录800年水文
莲花石也叫挑灯石,位于江津区几江镇东门外长江航道北侧江中,由36块礁石交错组成,形状像莲花。
全露时,面积可达800余平方米。
整朵莲花上题刻38段,记录了南宋乾道中期至民国二十六年之间近800年的长江枯水位情况,在水文考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莲花石上还题有一首古诗:买舟重到几江滨,烟水空蒙夜月新,回首琵琶歌舞处,翠钿冷落不成春。
诗作者是明代崇祯年间泸州名妓谢秋芳,说的是谢秋芳与在泸州做官的江津人杨生相识相爱的故事。
朝天门灵石
记录东汉到清代水文
朝天门灵石属枯水石刻,位于朝天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的石梁中部水下石盘上,长约200米,上面凿刻着12块从东汉建武年间到清康熙年间,共17个年份的枯水记录。
2003年,朝天门水位跌落零水位线下,文物专家们认为是寻找灵石的最佳时机,组织人员寻找,但一直未发现灵石的蛛丝马迹。
江北耗儿石
水下保存1064年的题刻
位于长江江北鱼嘴下游5公里蒋祠沱江段航道上,长2.4米、宽0.8米、高0.65米,重4吨,因为形似耗子得名。
面向江中心一端的岩壁上,刻有约30个文字,记载了后蜀明德三年的丰年盛况,该题刻在水下保存了1064年,面貌完整。
涪陵白鹤梁
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是涪陵区域长江中的一道石梁,冬末春初枯水季节露出水面,长约1600米,主体部分220米,宽约15米,随水位高低而变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云阳龙脊石
世上历时最长的枯水位记录
长200多米、宽10多米、最高处海拔85.61米的龙脊石,位居长江云阳老县城段江心,与涪陵白鹤梁、朝天门灵石枯水题刻齐名。
它形状宛如一条白龙潜江,故名龙脊石,又称龙潜石。
龙脊石上古诗文题刻极为丰富,有自北宋元三年(公元1088年)以来各代石刻题记达170余处。
其中,宋、清以来53个枯水年份的68段水文石刻已成为长江重要的水文史料,这是世上历时最长的实测枯水位记录。
丰都龙床石
40段南宋和元代题刻
位于丰都县城南水门子外的长江河心,又称龙床堆、龙船石、笔架山,是一条长形的水下磐石,长约28米、宽约13米。
龙床石约有40段题刻,目前测知最早的题刻是南宋绍兴年间的,另外还有南宋端平年间和元代大德年间的题刻,保存较好的有龙床春观、龙床堆、石槎等大字题刻。
C类水下庄园
除了古沉船、水文题刻,重庆水下还有因为地质灾害而神秘淹没的庄园。
黔江小南海如今是我市第一大天然湖泊,它是地震形成堰塞湖演变而来。
相传,湖中淹没着当年黔江巨富罗炳然的罗家祠堂以及大量农舍。
当地流传,地震发生时,罗家祠堂刚刚完工。
还有当地渔民称,冬季水枯时,他们曾隐约看见水中有吊脚楼。
林必忠坦言,从史志上看,没有详细介绍罗家祠堂富裕程度、建筑规模等。
“但地震造成堰塞湖及淹没民舍等还是有史可查。
”林必忠翻出了史料,书中记
载:“清咸丰六年五月壬子(公元1856年6月10日)后坝乡山崩……压死居民数十余家……”
林必忠介绍,考古部门曾计划与当地旅游局开展小南海水下考古工作,“神秘庄园的神秘面纱,需要水下考古来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