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歌曲

合集下载

竖笛教案

竖笛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我的朋友do re mi竖笛第4课时(课型乐器演奏)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认识竖笛的构造及sol,la,si三个音的吹奏位置。

2、能力:吐奏的吹奏能力。

3、情感:热爱竖笛的演奏。

教学重难点吐奏吹奏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竖笛、钢琴教学方法1、演示法;2、吹奏法师生互动二次复备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竖笛:sol,la,si1. 教师吹奏乐曲《乃哟乃》,《七个小兄弟》。

听教师范奏。

2. 介绍竖笛的历史,了解认识竖笛。

3. 认识八孔竖笛:吹口,笛头,窗孔,笛身,笛尾,观看演奏姿势。

4. 了解八孔竖笛八孔的音名及手势,手形,吹奏的姿势。

5. 练习手指动作,大家来做手指操,sol,la,si,三个音,提出闭指,开指手指尖的要求。

6. 吐奏练习,介绍吹奏的要求,吐音练习,气息的控制。

7.练习:7 7 7 7 | 7———|| 请你跟我这样吹,吐奏不同长短时值同音的练习。

师生互动二次复备2.找个别学生试吹,寻找优点,缺点,并改正。

听学生范奏,纠正。

3. 6 6 6 6 | 6 ———|| 的练习。

10. sol音练习:5 5 5 5 | 5 ———||11. 任意说sol,la,si,三个音要求学生很快的将以上的相关练习吹奏出来。

12. 换音练习,si——la的换指练习,要求将两条连起来吹奏。

13. 三音吹奏,si——la——sol的换指练习,要求将三条连起来吹奏。

14. 将si ——la ——sol改成sol——la——si吹奏。

15. 换指练习,换指得练习与要求。

16. 随意说音,让学生吹奏。

17. 练习小曲《三音练习》。

5 6 7—| 7 6 5 — |5 7 6—| 6 7 5—|6 5 7—| 7 5 6——|5 6 7 7 |6 6 5——||18、下课,师生再见!作业无。

板书设计竖笛22小学三年级竖笛综合课《雪绒花》教案宁波万里国际学校小学郭映球教学目标:1、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 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说课、试讲稿 教案

小学音乐 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说课、试讲稿 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四课《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教师姓名:教学理念“新课标”指出:“器乐教学不但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而且在音乐创造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将竖笛与教材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唱中有奏、以奏助唱。

本课以“魔法”为线索,以角色扮演为引导,围绕歌曲《母鸡叫咯咯》展开,让学生运用竖笛学唱歌曲,通过听、唱、奏、编等多种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

在探究实践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能。

教材分析《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结构为带再现的两段体。

歌曲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形象、有趣地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

歌词生动地描绘了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学易记。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抓住上述特点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

八孔竖笛具有音色柔美、易于学习、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识谱、稳定音高,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母鸡下蛋的欢快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歌唱与竖笛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聆听、模唱、表演、合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鼓励学生运用竖笛学习“、”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运用竖笛学习“、”两个音。

教学用具多媒体、竖笛、鼓、钢琴、碰钟,双向筒、响板、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律动体验:教师以农场管理员的身份做自我介绍,并改编《母鸡叫咯咯》的歌词介绍农场,带学生律动。

四年级下册音乐《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白桦林好地方》教案

《白桦林好地方(dìfāng)》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

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

全曲由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

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

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

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歌曲所抒发的对白桦林家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油然而生对自己家乡热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感受旋律的对比和节奏变化,理解歌曲内涵。

能用稳定的节奏,欢快的情绪演奏和演唱歌曲,在不同力度,速度演唱形式中体验表现歌曲情感。

知识与技能:了解(liǎojiě)本歌曲的自然小调音乐特点,体会和切分音,用竖笛为歌曲伴奏教学重点:用固定节奏型吹竖笛为歌曲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2/2拍。

教具准备:竖笛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一)竖笛教学1、激趣导入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音乐课堂,一首美妙的乐曲送给大家!(播放白桦林好地方伴奏)师:老师演奏的怎么样?2、揭示课题歌曲师:老师演奏的这首美妙的歌曲是来自加拿大的《白桦林好地方》现在来听一遍,一起感受一下歌曲的节奏特点。

播放范唱,师引导学生律动感受节奏x - x x︱ x x x - ︱音乐的节奏(jiézòu)特点你们感受到了吗?谁能来拍一拍生拍同学们跟她一起来。

x - x x︱ x x x - ︱师:同学们,我们就用这这种的节奏型来为歌曲伴奏怎么样?老师弹琴,你来拍。

师弹前3乐句学生拍。

师:下面我们用竖笛来试一试吧3、准备口令快快拿起你们的小竖笛,先来回顾我们的小口令(出示课件)头正肩平腰杆直两臂舒展要放松笑含吹嘴牙不咬掌心留空虎口弓指肚按孔风不漏呼吸畅顺肩不耸吐吹音头舌有力换气张嘴口鼻通师总结(手型、口型、气息、指法、连与断)师:一起在掌心轻轻的吹一口(yīkǒu)热气就用这种去吹竖笛,凉气就不对。

鲁冰花音乐 教案

鲁冰花音乐 教案

《鲁冰花》音乐教案2、游戏跳格子3、听辨音的高低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小白菜》,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旋律线条级进下行,每句落音依次下跌,形成带有哭泣性质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一个旧时农村中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凉凄苦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鲁冰花》,进一步体验感受乐曲中音乐作品一部分旋律采用羽调式并下行,表现了女孩对家乡、母亲的深切思念和凄婉伤感的情绪。

第二部分调式转为大调式,节奏活跃,给人带来明亮、温暖的感觉,这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但旋即音调跳跃动荡,情绪变得激动起来,表现了无奈的感慨与执著不渝的渴求。

随着歌曲第一部分的再现,又使人深深地沉浸在魂牵梦萦的不尽思念之中三、组织学生参与《跳格子》游戏,巩固四分休止符,训练思维的敏捷。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小白菜》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无规范动作要求,但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6、1、2、3、5、6六音进行练习)4、复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指明学生演唱(其余学生评价)边听音乐边唱边表演二、欣赏歌曲《鲁冰花》、《小白菜》1、谈话:老师今天又带来两首歌曲《鲁冰花》、《小白菜》,请小朋友们听后说说这两首歌曲讲述的内容好似什么?(放录音后师生交流)这两首歌曲的歌名都是两个主任翁的名字,一个叫《鲁冰花》,一个叫《小白菜》,这两首歌曲都是对妈妈的思念,但背景不一样,谁能分析一下?请大家再听一边。

2、复听这两首歌曲。

(师生分析讨论两首歌曲的不同背景。

)这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生:自由回答后,幻灯出示图片,让学生选择。

3、设问:这两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师生讨论演唱形式与这两首歌曲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再次复听,在轻声跟录音哼唱三、游戏:跳格子1、导入: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跳格子》,看哪个小朋友跳得最棒2、讲游戏规则(教师边讲边示范)格子中的“Х”是一个代号,可以是节奏,可以是任意唱名或模拟动物的叫声等等“0”代表休止符3、方法:可以任意一个方向切入跳格子A、教师执棒,学生跳格子试一次B、学生执棒,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最准确C、依次轮流,从不同方向进行跳格子。

外国民族音乐10-33.10曲目欣赏文字介绍_7

外国民族音乐10-33.10曲目欣赏文字介绍_7

3.3.1缅甸弯琴独奏弯琴(汕乌、saung)或称为桑高克(高克是弯曲的意思),是在缅甸传承下来的古印度文化的一种类型。

什么时候传到了缅甸,在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但是从9世纪左右开始这种乐器就成为缅甸音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经过长期的各种改良,琴弦数目从13根增加到了16根,或者更多。

弦的音高调整不使用弦轴,而直接把弦缠绕在杆上。

因此,要改变音高就必须重新缠绕。

如果需要临时改变音高,就使用手指的力量进行推弦等动作来实现。

演奏者吴明茂(wu min maun)是曼达列(mandare)音乐学校的教师,其特长是在传统音乐演奏中加上即兴发挥。

这虽然是独奏,但是担任节奏控制的演奏者在乐句或段落处加入节拍音,这也是缅甸音乐的风格特点之一。

3.3.2越南雅乐《十曲连环》越南雅乐较多接受中国明代以来音乐的影响。

《十曲连环》作为雅乐的代表曲目之一,在乐器使用和演奏方法,音阶、旋法等方面,都表现出中国音乐的影响。

在乐器方面,它所使用的琵琶(弹琵琶)、月琴(弹月)、筝(弹筝)、二胡(弹二)等,无论是乐器的形制、构造,或者是演奏方法,都与中国完全相同。

在音阶、旋法方面,运用中国传统音乐经常使用的无半音五声阶,以大2度、小3度音程所构成的旋法为特征。

因此,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格的影响。

3.3.3越南民歌《过桥时给风刮去了》这是一首表现爱情生活的民歌。

但是由于旧时代婚姻不得自主,所以,互赠定情物品也得哄骗爹娘。

妹送郎衣裳,郎送妹草笠,并且两人互赠戒指,回家都骗爹娘说是过桥时被风刮去,或掉下了河里。

曲调具有五声性特点,全曲由re、sol、la、do、re、mi 九度音域六个乐音构成,为五声羽调式。

旋律音调中,以五声性级进为贯穿性音调。

后半部分经常出现的高音do到中音re的七度进行,成为一种旋律特点,再加上衬词衬字“哎呀哟、叮叮当”的运用,都为歌曲的俏皮情绪表达增添了色彩。

3.3.4无指孔竖笛“萨奥沃”独奏《梯田的早晨》一般的笛子都是用指孔的开闭组合来调节发音的有效长度而产生音高变化的,但是在越南中部高原的多乐一带,有一种称为“萨奥沃”的竖笛,只在竹管上端开一个吹口,没有指孔,其构造甚为独特。

母鸡叫咯咯 教案

母鸡叫咯咯 教案

母鸡叫咯咯授课教师:解翔学校: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夏湾小学年级:二年级指导教师:李映晖、李佳宁【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第三册第四课《母鸡叫咯咯》【教学理念】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教学不但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而且在音乐创造领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将竖笛与教材紧密结合,打破传统音乐课堂结构,做到唱中有奏、以奏助唱。

本课以“魔法”为线索,以角色扮演为引导,围绕歌曲《母鸡叫咯咯》展开,让学生运用竖笛学唱歌曲,通过听、唱、奏、编等多种体验感受歌曲的音乐要素。

在探究实践中不断唤起学生审美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体验中,一改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潜能。

【教材分析】《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由带再现的两段体构成。

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形象、有趣地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

歌词生动地描绘了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

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学易记。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教学方法上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学习、玩中创造。

八孔竖笛具有音色柔美、易于学习、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识谱、稳定音高,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唱歌曲《母鸡叫咯咯》,感受歌曲所表现出母鸡下蛋的欢快音乐形象,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歌唱与竖笛结合的学习方式,在聆听、模唱、表演、合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体验歌曲的音乐要素,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鼓励学生运用竖笛学习3、5两个音,并为歌曲的节奏编创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母鸡叫咯咯》,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六年级上苏教版音乐竖笛部分

六年级上苏教版音乐竖笛部分

学吹竖笛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曲式结构,掌握乐曲内容及表达情绪。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研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演奏,感受音乐的旋律与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演奏能够听辨出乐曲主题音乐,体验感受不同的主题旋律、节奏带来的不同的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孩子们经过六年的音乐系统学习,三年的竖笛学习,在音乐欣赏、演奏上都有了一定的“功底”,能够较为准确的根据音乐要素来把握音乐的情绪、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而且能够较为准确的用肢体语言、演唱或者竖笛演奏表现音乐。

3重点难点曲式结构。

根据节奏、速度这两个音乐要素划分。

准确的把握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用竖笛来表现出来。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体会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发扬民族音乐,赋予责任。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瑶族舞曲》师生律动,Ppt播放一张飘动的五星红旗的图片,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

Ppt 播放一张飘动的五星红旗的图片,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

Ppt播放一张飘动的五星红旗的图片,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

活动目标: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组织律动,为后面的乐曲伴奏做准备。

飘动的五星红旗,爱我中华的音乐,为今天课题升华做好铺垫。

Ppt从视觉和听觉上更快的带孩子们走进瑶族活动2【讲授】《瑶族舞曲》1初听乐曲播放《瑶族舞曲》交响乐版本仔细聆听乐曲,音乐的情绪是?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准确把握音乐情绪,能够为后面的演奏做好铺垫,能用场景的描绘分析出乐曲变化的。

2再次聆听(请另外一位音乐老师钢琴伴奏,我来竖笛演奏)请同学们按照音乐要素中的速度把乐曲分成不同的部分分析乐曲结构,从音乐要素速度入手把音乐分成三个部分,将乐曲简单化,提出主题抓住乐曲的主线。

(教师竖笛师范)3(1)老师竖笛演奏第一乐段(A段)通过再次聆听找出A段的两个主题。

并通过感受总结出A段的音乐要素使学生准确把音乐情绪,速度来演奏A段(2)演奏A乐段1视奏(慢速)2用掌声的强弱来感受音乐越来越多人加入舞会的场景3带着分析的情绪演奏4(1)教师用钢琴演奏第二乐段(B乐段)1感受音乐情绪(2)竖笛演奏乐曲B段准确把握音乐情绪,十六分音符,能够用竖笛演奏。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6学吹竖笛 |人音版(2012)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6学吹竖笛  |人音版(2012)

学吹竖笛红河谷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歌曲《红河谷》的旋律及段落结构,学习竖笛吹奏歌曲旋律;2.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会以和谐统一的音色用竖笛吹奏歌曲的二声部。

3.能在竖笛吹奏的辅助下,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二声部歌曲的学习演唱;乐于将歌曲以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表演和演唱方面进行创编,且有新的突破。

教学重点:用竖笛吹奏《红河谷》二声部,学习高、低声部的统一配合。

教学难点:以吹奏竖笛辅助学唱歌曲的二声部。

教具准备:竖笛、钢琴、黑板、歌谱、卡片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1.音阶复习师:板书“1 ——— |2 ——— | 1 ——— |”并弹钢琴伴奏生:听钢琴按老师要求吹奏音阶。

(吹奏完进行评价,提示注意气息和音色的控制,必要时再吹奏一次)2.二声部音阶练习师:吹得不错,现在老师不弹伴奏,并且加大难度。

请看黑板。

板书:4/4 1—2—|3—4—|5—6—|7—1—||4/4 3—4—|5—6—|7—1—|2—3—||生:在老师指挥下吹奏二声部音阶。

(吹奏完自己进行评价,老师进行总结)师:为了使大家记住控制好自己的气息,老师今天专门为大家请来了两个评审员,到我举起时,表示大家气息和音色都很好,到我举起时,就代表气息和音色都不太好,需要改进。

二、熟悉欣赏歌曲《红河谷》1.歌曲引入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美国歌曲《红河谷》,在学习之前,我要先考考大家的耳朵,看看你们能听出这首歌曲有几个声部(放歌曲范唱带)生:有两个声部。

2.分析乐曲结构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敏,再看看曲谱,为什么最后一小节只有3拍呢这首歌曲明明是4/4拍的呀生:因为这首歌曲是从弱拍开始的,是弱起小节的歌曲。

师:说得非常棒!接下来,我们边听边看乐谱,思考这首歌曲是由几个乐句构成的,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你能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吗请同学到画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画。

(放歌曲范唱带)生:(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它每一个乐节的节奏是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