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_杜江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及防治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成为了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甚至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对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就改善和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民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国民比重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兴农富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1.1 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居民饮水安全及农业生产。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都属原发建成的自然村落,缺乏整体规划,公共排污及治污设施不健全,基本上处于“污水乱流、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的状态。
加之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加工小企业、规模养殖和种植业迅速发展,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污水和固体垃圾回收处理系统,固体垃圾和人畜粪便大都直接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大都直接排放到村边沟壕或村庄地面,降雨时被冲刷渗透到地下水或河流湖泊中,由点到面,逐渐扩张和蔓延。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1]。
因水污染导致的农业减产、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作物中有毒物质富集等情况日益突出,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1.2 土壤污染加剧,直接影响农作物生产质量和数量,并危害人体健康。
为追求农作物高产的短期经济效益,农村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非降解地膜的现象普遍存在。
大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地固化,团粒结构破坏,土壤中的N、P、K比例失调,致使地力下降问题日益严重。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但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怎样有效治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影响谈起,从土壤污染、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一、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 土壤污染随着化肥、农药和畜禽粪便的大量使用,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一些化学农药和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难以降解,长期富集在土壤中,直接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土壤的生态功能。
大量的畜禽粪便排放也导致土壤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过量积累,影响了土壤的生态平衡。
2. 水质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农业废水、畜禽经营的污染物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问题的严重。
据统计,中国90%以上的地下水和75%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农业化肥农药污染,严重威胁了水资源的安全和人类健康。
3. 空气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和畜禽养殖的排放都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化肥挥发和农药飘散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以及畜禽粪便的氨气排放,不仅污染了农田周围的空气,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直接危害。
1.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土壤污染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残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生长品质,也威胁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水质污染导致农产品浸泡在受污染的水中生长,也会使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
2.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不仅是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长期积累下来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人类健康受到威胁农产品带有有害物质,水质受到污染,空气中有毒气体和颗粒物的存在都直接威胁了人类的健康。
1. 加大农业节水、节肥、减药力度推广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施肥、施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排名世界首位,且物质丰富地域辽阔,对于这样的国情来说农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是人类生存求得发展的手段之一,农业的高水平发展标志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农民生活水平较高。
高度发展的农业会极大的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显示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由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使得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的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人类对环境的无止境的开发,已经使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前言: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的好坏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壮大,日益凸显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始摆在我们面前,正确的处理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科学治理之间的关系,是急需解决的发展问题。
1.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1.1农药、化肥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污染物排放,给水源带来危害,现代农业产量至少有1/4是靠化肥方式获得增产的,在发达国家甚至可能更高,可达50~60%,我国的化肥使用量较大并且效率不高,农药的使用方法以药液喷洒和粉剂喷洒为主要的方式,只有很少的部分被作用到农作物上,其余的部分(80~90%)的农药会散落在农作物的周围,造成当地环境严重污染,这样的残留进入生态系统后,积少成多就会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严重的制约着生物多样性的均衡发展,导致生物减少,破坏长期的生态平衡。
长期使用农药还会使得那些害虫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使将来的病虫害防治变得艰难。
散落周围的农药遇水就会向地表水迁移污染应用灌溉的水体。
最后,在农药喷洒的过程中会散入空气中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1.2地膜的过量使用地膜的覆盖有助于增温、保水功能的增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以及适作区的大范围扩大,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改变。
目前市面上的地膜材料以聚乙烯(PE)为主要组分,其性能稳定但是分子量大,自然条件下不能轻易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存上百年,并且回收的工作量很大,很多都不会回收再利用。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结论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农业生产以及生 态环境。为了防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环保宣传 和教育、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和管理等。只有通过全社 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 染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还威胁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次演示旨在探讨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其中,工业废水、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是主要的污染源。针对这些问题,我 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环保意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 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推广环保技术:推广环保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量,降低农业废弃物的产生。
3、加强垃圾处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加大对垃圾处理 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4、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 严厉打击。
五、结论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 极大的威胁。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包括加强环 保意识教育、推广环保技术、加强垃圾处理、加大执法力度等。只有通过全社会 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村环境的改善,推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破坏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一些野生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 更大的损失。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1、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改进措施

农业行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农业行业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作为人类生活的基础产业,其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
然而,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1. 农药与化肥使用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传统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过量施用化肥使得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失活,导致氮素积累过度;而长期使用农药则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2. 养殖废弃物对空气和水质造成危害养殖行业是农业领域最主要的经济支撑之一,但其废弃物处理不善引发空气和水质污染。
大量畜禽养殖场常采用露天喂养方式,粪便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养殖场的粪便和养料溢出也易污染地表水体,引发水污染事件。
3. 农田灌溉与农膜污染农业用水大多依赖于人工灌溉,但过度灌溉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引发土壤盐碱化问题。
同时,大量使用农膜覆盖土壤可以防止杂草生长、促进作物增产,但过度使用会造成农膜在土壤中的残留和堆积,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二、改进措施为了解决农业行业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系列改进措施应该得以推行。
1. 推广绿色、有机耕作方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推动绿色、有机耕作方式的普及。
通过合理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在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同时保证产量稳定。
2. 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倡导并支持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将养殖废弃物、秸秆等农业副产品进行资源化利用。
例如,通过生物发酵和厌氧消化技术,将养殖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排放。
3. 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和耕作方式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并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其节水意识。
同时,通过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并降低灌水需求。
4. 强化环保监管与法规实施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行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并制定相应法规来约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对违规操作者要依法处罚,并提高违规成本,以此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农业环境保护现状与建议

农业环境保护现状与建议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乎着人们的温饱与生存。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保护农业环境,不仅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一)土壤污染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此外,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无序排放,也使得土壤受到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二)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药、化肥的流失以及畜禽养殖废水的排放,使得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河流、湖泊等水域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同时,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也加剧了水污染的程度。
(三)大气污染农业生产中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
此外,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气体,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四)生态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一些地区盲目开垦荒地、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加剧。
同时,不合理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也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三、农业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一)环保意识淡薄农民对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农业生产中,往往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难以有效遏制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三)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等方面。
然而,目前我国在农业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四)技术支撑薄弱农业环境保护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措施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措施作者:杨运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8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建设取得了快速的提升,为社会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中投入了大量的化学物品,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农业环境的污染,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就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所以,就要结合农业发展以及时代的发展状况,对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进行仔细的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这样才能够确保农业环境的健康,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现状和成因;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S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280-01近些年,我国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更加的严重,再加之我国现有的可耕地面积有限,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品呈下降的趋势,农作物有毒有害的问题更加的明显,这种情况下要想实现农业的良好发展就是天方夜谭。
因为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国家就要对此问题给予重视,注重农业环境建设,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想出可行的治理对策,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因为工业的“三废”,使得农业环境污染从局部扩充到整体,通过调查了解到,被固体废弃物覆盖了农田将近14万顷,当前我国大约有500多万顷耕地面积受到大气的污染,而造成的损失高达上亿元。
我国污染实施灌溉的农田面积占据所有农田面积的8%左右,要比上个世纪高出两倍左右。
与此同时,受到农药污染的耕田面积左右千万公顷,而且其污染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是从整体来讲,我国当前的农业环境污染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
当前,部分地区禽流感爆发率只增不减,农业部门在重点区域已经进行的排查,结果就是家畜产品中有20%左右是污染超出标准的。
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菜篮子”工程导致的,其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在调查中得知,我国禽畜养殖场每年产生的粪便总量在17吨左右,污染情况极其严重,对水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Environmental Science216《华东科技》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何车轮,郭 兰(黄冈市生态环境局黄梅县分局,湖北 黄冈 435500)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城镇化的加快,农业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论述了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并针对农业环境污染现象提出了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主要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环境面临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农村环境脏、乱、差,农产品农药化肥残留严重,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作物污染等,使农业环境亟需治理。
1 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 1.1 农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和杂草等,农户通常会选择对作物喷洒农药,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也会使害虫杂草等产生耐药性,只能喷洒更大剂量的农药,如此一来就会在土壤和作物上,残留大量的农药,这些残留的有毒物质就会污染作物和土壤[1]。
目前我国对于农药的使用越来越泛滥,农药的品种越来越多,粮食熏蒸剂、杀菌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虫剂 、除草剂等逾40种 ,有机氯 、有机硫 、有机磷 、有机氮 、有机砷等都具有毒性,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对农业环境造成了污染。
而且农药的威力越来越大,药性也越来越持久,尤其是有机氯农药,可以通过污染农产品使人畜急性中毒或者慢性中毒。
1.2 肥料 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给作物提供足够的营养,通常会给作物施肥。
不管是有机肥还是化肥,都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有机肥中的病菌、虫卵会污染土壤和作物,化肥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会随着雨水、灌溉水等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扩大污染范围[2]。
1.3 废弃物污染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业环境的垃圾污染越来越严重。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农业垃圾都对农业环境产生了污染[3]。
农业的地膜、秸秆、农药化肥包装袋也都无法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为污染源。
为了保证作物的湿度和温度,农户会采用农膜覆盖作物的方式进行种植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但是农膜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膜是高分子有机物,耐腐蚀、难降解,并具有毒性,大量使用就会在土壤中残留,影响作物吸收养分,还会造成土壤、空气、水源、农村环境的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农业现代化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研究:政府与供应链共生演化的视角”(编号:7120317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农业发展的环境绩效:基于非期望产出SBM-DEA 模型的实证及政策含义”(编号:11YJC790037);湖北省社科基金“农业增长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编号:[2010]253)。
作者简介:杜江(1979-),男,湖北嘉鱼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与环境经济;罗珺(1983-),女,湖北武汉人,法学硕士,讲师。
收稿日期:2012-10-24,修回日期:2012-11-28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杜江1,罗珺2(1.武汉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2.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湖北武汉430075)摘要: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化学品投入量大幅增加所产生的农业污染问题的现状,认为农业污染的形成与农业产业政策、城乡经济结构、污染治理资金、环境综合管理、农业环境政策、污染治理法律以及农民环境意识等因素有关。
为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建立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体系、实行流域的综合管理、增强农业污染环境管理能力、加大农民环境教育力度以及建立农业环境保护立法。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种植业;化学投入品;污染治理;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立法中图分类号:X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75(2013)01-0090-05Status and Reasons of China ’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DU Jiang 1,LUO Jun 2(1.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WuhanPolytechnicUniversity,Wuhan,Hubei430023,China;2.WuhanOrdnanceNon-CommissionedOfficerAcademyofChinesePeople'sLiberationArmy,Wuhan,Hubei430075,China)Abstract :Thispaperanalysesthecurrentstatusofagriculturalpollutionresultingfromoveruseofagriculturalchemicalinputssincethereformandopen-up.Itturnsoutthattheformationofagriculturalpollutionisrelatedtoagriculturalindustrialpolicies,rural-urbaneconomicstructure,pollutioncontrollingfund,environmentalgeneralmanagement,“agri-environmental”policies,pollutioncontrollinglawandfarmer’senvironmentalawareness.Inordertocopewithagriculturalpollutioneffectively,somemeasuresthathavetobetakenareasfollows:integrationofagriculturalandenvironmentalpolicies,establishmentofenvironmentalfriendlyagriculturaltechnologysystem,implementationofvalleycomprehensivemanagement,enhancement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capabilitiesofagriculturalpollution,strengtheningofpeasants’environmentaleducationandestablishmentofagricultur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law.Key words :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farming;chemicalinputs;pollutioncontrol;environmentaleducation;thelegislation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农业污染具有非点源性。
点源和非点源的划分是美国《清洁水法案》(CleanWaterAct)针对水环境污染时所提出的概念。
美国清洁水法修正案(1997)对非点源污染的定义为:污染物以广域的、分散的、微量的形式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
EPA(2003)指出点源是指任何容易发现的、具有一定空间限制的污染源,如管道、渠沟、河道、隧道、井口、动物集中饲养设施等,凡是不符合点源概念的污染源统称为非点源[1]。
大量研究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的称呼应用到其他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如土壤和大气污染。
国内部分学者也将非点源污染称为面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通过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水体,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由于农业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
农业生产中过量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畜禽粪便,以及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等,都是造成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直接因素。
随着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强度的增加,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中国水污染的主要根源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2]。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中国地下水有将近一半被农业污染源污染,严重威胁着中国、尤其是中国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3]。
2010年2月6日环保部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全国农业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
2007年农业排放的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t、270.46万t和28.47万t,分别占到全部排放量的43.71%、57.19%和67.27%。
污染的逐渐形成及加剧对农业赖以发展的生态与环境基础构成了较大威胁。
中国正面临着以最短缺的资源承载着最大量人口的严峻状态,人口-资源环境-农产品供给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未来农业发展不容乐观。
此时,认识农业污染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化学品投入及污染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经济转型期,国民经济经历着较为快速的增长,农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相关数据,1978—2010年,农业总产值由1118亿元(当年价)增长到36941.11亿元,年均增长第34卷第1期2013年1月Vol.34No.1Jan .2013农业现代化研究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第1期11.55%,其中年增长在10%以上的有18年,负增长的有3年。
研究表明,农业增长与劳动力、土地、化肥、农业机械等生产性投入有关,也与国家财政支持、农村经济制度、农业技术进步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化学品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4-7]。
表1是农业国内比重及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比重对照表。
贸易自由化程度逐渐提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1978—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4%下降到10.2%,农产品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6.95%降低到4.09%。
同期农业贸易开放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3.98%提高到22.35%,中国的农业部门加速融入世界农业贸易体系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这一时期农业对化学投入品的需求增幅更大,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由86.72kg/hm2提高到346.15kg/hm2,农药使用量则由1990年的5.12kg/hm2提高到10.94kg/hm2。
农业对农药、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有较大的依赖,化学品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预防各种病虫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还可以保持土壤养分与土地肥力。
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会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进入水体及土壤的污染物(养分、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数量大量增加,会引起对流层臭氧的破坏和湖泊及河流的富营养化[8]。
此外,相关研究还表明,粮食生产的化肥利用效率并不高,这不仅是影响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9]。
由此可见,化学品使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目前已是化肥、农药的使用大国,化学品使用引起的农业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化肥的过量与不合理的施用导致土壤中形成大量无机物残留,使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水质遭到破坏;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野生动植物种群构成威胁;不易降解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影响耕地理化性状和通透性,同时分解产生有毒物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10]。
CCICED(2004)认为中国每年在粮食和蔬菜作物上施用的氮肥,有大约17.4万t流失,其中接近一半的氮肥从农田流入到长江、黄河和珠江,对当地和全球环境及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11]。
以太湖、巢湖、滇池为例,进入并滞留于巢湖中的污染物分别有49%—70%的总氮和40%—52%的总磷来自农业污染。
滇池流域的总氮和总磷负荷中,农业污染贡献率分别为33%—53%和30%—58%,相当于1.2多万t化肥直接流入滇池,占滇池流域年均化肥用量(10~12万t)的10%左右,构成非点源污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总氮贡献率中,农业、生活、工业废水污染分别占59%、25%、16%,总磷贡献率中,农业、生活、工业废水污染分别为30%、60%、10%。
每年进入长江和黄河的氮素中,分别有92%和88%来自农业,特别是化肥氮约占50%[12]。
2农业污染的成因2.1粮食安全保障与产业政策(1)粮食安全保障压力。
粮食安全政策是造成中国农业污染的深层原因。
中国人多地少,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压力大,粮食安全一直是政府农业政策的核心内容。
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是高产,建国以来粮食不断增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科技进步的贡献之一就是提供了品色多样的现代农用化学投入品,如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等。
目前化肥、农药尚无更好的替代品,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及粮食安全,高水平的农业投入,尤其是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将不可避免。
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与农业投入相关的农业污染问题也会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