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小论文

合集下载

书法毕业论文

书法毕业论文

书法毕业论文正文一、引言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早已深深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

自古以来,书法在文化传承、审美教育以及个人修养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篇论文将探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对个人的影响。

二、书法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奠定了书法发展的基础,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字体的形成则标志着书法艺术进入了成熟期。

唐代的王羲之、宋代的米芾、明代的褚遂良等名家都为中国书法的繁荣贡献了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法在不同朝代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同时逐渐与文化、哲学等领域相互渗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三、书法在当代社会的意义1. 传承中华文化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书法的创作和欣赏,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其传承给后代,使得中华文化得以延续。

2. 培养审美情趣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对人们的审美情趣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书法的欣赏和学习,人们能够培养对美的敏感性,提升审美品味,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美的艺术。

3. 增强心理素质书法创作需要专注和耐心,它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心情,舒缓压力。

通过用心描绘每一笔每一画,人们能够获得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从而提升心理素质,缓解焦虑和疲劳。

四、书法对个人的影响1. 培养自律性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时间专注和耐心投入的艺术形式。

在书写的过程中,人们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习惯和自律性。

通过坚持练习和不断提高,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自律性,这对日常生活和学业都有积极的影响。

2. 增进专注力书法的创作需要专注力的高度集中,它能够提高人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通过专注于每一笔每一画,人们能够获得大脑思维的集中和放松,进而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

3. 增强个人修养书法是一门涵养性很高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字形、布局、意境等方面的修炼,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操和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

书法之美的研究报告论文

书法之美的研究报告论文

书法之美的研究报告论文书法之美的研究报告论文摘要: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本论文主要通过对书法之美的研究,探讨了书法作品的审美特点以及其所传递的文化内涵,旨在深入剖析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引言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才情的结晶。

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书法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规律。

本论文将通过对书法之美的研究,探讨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审美内涵。

二、书法之美的审美特点1.线条之美:书法作为艺术形式,强调线条的流畅和韵律感,并通过线条的曲直、粗细、变化等展现作者的个性和意境。

2.形态之美:书法作品的形态美主要体现在字形的规整、布局的协调以及版面的平衡等方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美感。

3.意境之美:书法艺术追求笔墨与意境的完美结合,通过文字的线条、间距、空白等表达情感和思想,使作品具有一种抽象的、灵动的美感。

4.动静之美:书法作品的动静之美主要体现在书法的动势与静态之间的平衡,通过运笔的变化和断笔、断尾等技法表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美感。

三、书法之美的文化内涵1.传统文化的传承: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字体、笔法等传统要素的传承,使得书法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2.审美教育的培养:书法艺术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教育效果,通过书法创作和欣赏,可以培养个体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3.心灵的净化: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让人远离尘嚣,享受一种宁静和充实的心境。

4.审美意识的涵养:书法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审美欣赏和理解,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水平。

四、结论通过对书法之美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审美特点,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推广,使之得到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小学书法论文

小学书法论文

小学书法论文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浅谈小学书法艺术教学黄玲[内容摘要]:长期以来,书法的教学往往被等同于写字,而忽略了对书法之美的把握。

学习书法,应使学生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比如汉字的形成演变与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

无论是甲骨文、青铜铭文还是简犊、小篆,都是社会的再现,也是审美的演变史。

[关键词]:兴趣临摹辅导修养创新循序渐进书法,是我国汉字书写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

它不仅深得我国历代广大人民的喜爱和相传,而且早已远涉重洋、为世界人民所赞赏和相传。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这是责无旁贷的。

况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美化环境、装饰物品,还是欢庆节日、书写标语等等,都不难发现各种书法的神姿。

所以让学生爱上书法,学习书法,让书法走进学生心里,是我们老师不可懈怠的责任。

书法不同于文字,文字要求书写整齐看懂即成。

而书法的观赏形式是属于绘画角度的,书法的外在气质是流动的线条,即美感神韵,内涵则更近于文学。

因此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做到写得匀称,纸面要干净。

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不断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

一、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一)、书法教育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

小学书法教育主要是毛笔书法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小学阶段应以摹写为主,书法理论为辅。

在书法教学中摹写与识字有密切的联系。

识字是写字的基础,而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能促进辨认字形的记忆。

识字教学中,有机结合毛笔书法教学对学生掌握字的基本知识帮助很大。

书写毛笔字就是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手描画的过程。

如:写“法”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是左右结构,笔画有点、横竖等,而左边三点水的三个点也有不同变化;接着回忆所掌握的书写规则,在脑海中形成“法”字的轮廓。

然后手在脑的指挥下书写。

当写出来的字与理想化有差异时,便及时反馈到大脑,做好动笔方向、力度大小的监视调控。

书法论文范文

书法论文范文

书法论文范文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美学追求和审美享受。

本文将探讨书法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并分析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当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书法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人们使用篆书、隶书等不同字体书写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字体逐渐演变为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由于古代中国人对文化的尊崇和重视,书法成为了一种宗教和礼仪的表达方式,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独特的笔画和布局规律,赋予了汉字以意境和美感。

其次,书法的发展不断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以书法为乐,通过书写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他们在书法艺术中追求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注重笔墨的匠心独具。

这种追求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盛产生了积极影响。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的书写和线条的表达,传递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更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追求。

第三,书法对当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艺术追求和审美需求逐渐增加。

书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有着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书法作为一种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正逐渐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喜爱。

许多人通过学习和欣赏书法,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借鉴其精华之处,并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书法作品。

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丰富了当代社会的艺术生活和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书法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并发现现代社会中书法对审美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影响。

因此,保护和传承书法艺术,对于维护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书法毕业论文

书法毕业论文

书法毕业论文书法是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它以笔墨纸砚为媒介,通过独特的线条和结构表达了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首先,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简单的书写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书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通过审视书法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深邃。

其次,书法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线条和结构美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书法家通过墨、砚、纸和笔的巧妙运用,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和情感。

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隶书,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美感,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而且,书法在审美上还强调了自然、朴实和内在的美,它不追求表面上的华丽和装饰,而是追求内外兼修,追求真实和纯粹的美。

最后,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对个人的修养和气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书法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注力,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修炼,可以培养人的耐心和毅力,提高人的专注力和观察力。

而书法创作则需要艺术家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入思考,通过探索和领悟人生的真谛,提升个人的情感和思维水平。

因此,学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艺术素养,还可以培养个人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总之,书法作为一门优雅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通过独特的线条和结构表达了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和审美追求。

而且,书法还对个人的修养和气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书法的学习和传承,让这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书法论文

中国书法论文

中国书法论文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历史悠久,有着千百年的发展历程。

论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1. 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可以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如甲骨文的发现和创作背景,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书法的发展轨迹。

可以探讨不同朝代书法风格的特点和演变。

2. 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可以探讨中国书法的独特之处,如行书、楷书、草书、篆书等不同字体的特点,书法的构图、笔画、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和艺术表现。

可以论述中国书法在审美价值上的地位,以及它对中国艺术和文化的影响。

3. 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文人墨客的书法实践、书法与诗、画的关系等角度,探讨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可以论述书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影响。

4. 中国书法的教育意义和现代价值:可以讨论中国书法在个人修身养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意义。

可以探讨中国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如商务礼仪、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在写作论文时,可以参考历代书法家的作品和理论,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名家的篆、楷、行、草等不同体裁的书法作品,以及他们对书法的理论解析和创作心得。

书法论文范文

书法论文范文

书法论文范文书法论文范文:标题: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特点摘要: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国书法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经过青铜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经历了不断的创新和变革,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

二、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1. 线条的运用:中国书法强调线条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墨线的粗细、长短、浓淡都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线条的运用在中国书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用笔的技巧:书法家们运用毛笔勾勒出波澜壮阔的意境,笔触交织之处恰到好处地展示了笔墨的变化和用力的程度。

用笔的技巧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

3. 空白的利用:中国书法中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利用空白来陶冶情操和表达感情。

空白的利用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韵律美。

4. 字体的变化:中国书法追求独特的字体形式,从篆书的刚劲有力到隶书的秀丽清晰,再到行书的豪放洒脱,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力。

三、中国书法的影响和价值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绘画、篆刻、字画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中国书法也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艺术界的研究对象。

中国书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表现力,更在于其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和精神。

结论: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特点、发展过程和影响价值等方面都具备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

书法小论文 启功

书法小论文 启功

启功先生行书作品的欣赏浅谈作为当代书法大师的启功先生,他的行书作品自然有很多杰出的地方。

笔者以为,欣赏者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的表征,去感受启功书法的艺术魅力。

1、重规律讲法度2、有笔力神气足3、结体俊逸生动古人所谓“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笔笔生意”,就说明这一点;并强调“字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4、内涵深气韵高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

谨引用王连起先生对启功先生书法的一段合乎实际的,极为中肯的欣赏之后的评价,以表达笔者对先生的敬仰和怀念。

“(启功)先生之书,结体精严,笔力凝重,而运用出之自然,点画不取矫饰,平视之并时名家,盖未见结构之稳妥精妙,笔势之矫健婀娜如先生者”。

释文:上方部分为“鹅群。

坚净翁书”。

下部分跋语为“羲之有写经换鹅故事,遂传其平生所好,独在斯禽。

更有执笔时,食指中节耸起状,似鹅头者。

传会至此,只堪发噱。

启功”。

浅赏:这幅作品的章法较为别致。

作品上方的“鹅群”二字,写得厚重有力,字形修长,方圆并举,显得笔力弥满。

“鹅”字的笔道圆满而笔力内蕴,以中锋行笔,斜钩的写法与布局尤见其大胆落笔,钩法也很有个人特色。

整个字既有藏锋、露锋,又有裹锋行笔。

结构平稳中显趣味。

“群”以方笔居多,字势开张,折处用方笔,长撇和长竖遥相呼应,有率意之趣。

整幅作品似乎是有意用一圆一方来安排,冲突中见和谐之美。

也许是作者觉得两个大字略感单调,于是就用结构优美的小字加题跋字在“鹅群”二字之下,小字的排布宽度与“鹅群”二字的完整章法的宽度相一致,使得上下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这样,作品就更加耐人寻味,百看不厌了。

释文:慎独。

浅赏:这幅作品纯用中锋用笔,点画厚重果断,有傲然挺立之势,显得这幅作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颇具独处者之风骨神韵,与词义甚为切合,凸现了作者艺术创作的境界。

也许是作者认为已经笔到意到,如果再题上款字可能会有损“独”的韵味,于是只加盖了上下款的印章,互相呼应,使整个幅面成为一个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翰墨千秋—传承中国书法文化
摘要:“饰文字以观美”,这是鲁迅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诠释。

古人也有“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和“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一说。

文字的发展是从图形到汉字的,因此中国书法有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历史底蕴。

最初的甲骨文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法作品,后来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唐朝的楷书,还有那些装饰性的瓦当文、美术化的花样字,都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自古以来伟大的人民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关键字:书法发展历史重要作用学习意义
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换句话可以说是人类历史发展最好的诠释,不同的书法字体给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历史顿悟,或不一样的感觉,或不一样的艺术遐想。

所以说书法不仅仅给我们传达的是表面的文字信息,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对历史的感悟和复现带来了很大的价值。

中国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产生阶段,中华民族是最早使用线条表达文字意思的民族。

而文字一开始的形态图画文字而不是图画,汉字也是这样。

汉字的形成是基于绘画,经过线条的改变、刻画符号的发展一步步进化而来,出现在陶瓷上的线条符号具有了美得艺术价值,这就是书法的雏形。

中国书法史上一次大的改革出现在三国时期,楷书的点画线条运动更加丰富多彩,在空间造型上也趋于稳定。

楷书出现后,中国书法在字体上的改变也基本结束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书法发展的一个快速时期,因为当时极大地强调人格的自由和独立,推崇的才情、品貌、风度、言谈、智慧、个性,提出了“文以气为主”,“以形写神”为命题的艺术创作。

并且在当时出现了书法的第一个高峰,使书法由古拙向妍美转变了。

行、草书也出现在当时,这两种文体以连贯的线条运动为主,并使书法用笔的速度、节奏、笔墨等几方面得到了统一。

唐朝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难以磨灭的贡献,如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
褚遂良、薛稷,使楷书向定型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等等。

唐朝把楷书推向了后人难以再现的高峰,同时也把草书推向了绝顶。

中国书法在唐朝走向了成熟并奏响了历史最强音。

宋代的书法领袖以卓越的艺术实践,奠定了中国书法新的审美理想—“文气”、“书卷气”。

他们在汉字字体、书体创新新的技法,在理论上阐述新的观点,。

宋代书法成熟的标志是“苏黄迷蔡”的出现,他们以轻快活泼,恣肆放达的手法,以“意”为书的意境使人耳目一新,掀起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元代时中国书法史上力主复古,又别具艺术境界的特定时期。

元代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书与画的关系更为紧密。

他们把诗、书、画、印连为一轴,这对以后的明、清的画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明代时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书法是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的。

这一时期有两条发展脉络,一条以“三宋”,“二沈”为代表,第二条是狂草书风为线索,总之,都对清代的书法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清代的书法风格在当时的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的影响下具有时代风貌。

清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书道中兴”的重要发展时期,碑学的提倡,兴盛为书法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天地。

随着钢笔取代毛笔,随着计算机打字取代手写汉字,书法已渐渐地被人们所忽略。

但是,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也是不应该忘却的。

首先,书法是一门艺术。

汉字与英文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英文是工具,而汉字不仅是工具,汉字的书写,书法,还是一门艺术。

在西方,一提到美术,往往就特指其油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人们不会专门举办一展览来比试二十六个字母谁写得最美。

但是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是“书画”,书法与图画是联系在一起的,“书画同源”,而且是“书”在前,“画”在后,可见书法的地位。

自从毛笔发明之后,人们就开始用毛笔来写字和画画,毛笔成了人们既用来写字,又用来画画的主要工具。

而古代西方人则用鹅毛管来写字,用排笔来画画。

鹅毛
管粗细一致,笔划单调;而毛笔则粗细浓淡变化万千,加上汉字是用点、横、竖、撇、捺等不同笔画组成的文字,汉字本身这种结构就具有图画特性,因此古人书写汉字时,实际上就是通过点和线条的粗细、虚实、浓淡、强弱等的不同变化来创造汉字的优美形状,写字仿佛是在画字,增加了其艺术效果。

不仅单个的汉字讲究造型,整个篇章也很讲究行距分布,章法布局。

由此可见,中国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是一种点线结合的造型艺术,人们不仅通过写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好的书法还产生一种视觉美,给人们提供美的欣赏。

并且,中国国画,总喜欢在图上提上一行字,并盖上印有自己名字的图章,“书”与“画”彼此点衬,相得益彰。

因此“书”与“画”自古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

其次,书法中蕴藏着一种民族精神。

中国古人不仅用诗歌来抒情写性,而且还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由于书法与作画具有一脉相承之处,通过图画能表达出来的意境,书法依然能够表达;并且,书法比图画更为抽象,更能体现作者深层的理念。

中国书法讲究藏锋,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含而不露,谦虚不骄的内心修养。

书法给与人们视觉上的静中有动的感觉,又表现出古文人静观万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超然心态。

楷书讲究笔画协调、结构平衡、大小一致等等,表现一种求同、求稳的民族心理。

而草书的豪放不拘,又体现了知识分子挥洒豪迈,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书法讲究神韵,又与中国古代诗词散文的写作方法相一致的。

书法的抑扬顿挫又与音乐的音符相媲美。

书法的笔画虚实结合、阴阳相依、变化多样,正好表现了古代文人刚柔相济、柔中带刚的性格特征。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状如算子的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

中国书法最讲究风骨,要通过柔软的笔锋传达出一种苍劲有力的精神,一种飘逸豪迈的情怀,和一种胸怀高远的志向。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写字者,写志也。

”例如岳飞的四字榜书“还我河山”,谭嗣同的壁书“去留肝胆两昆仑”等等许多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绝妙手笔,一种豪迈的志向和情怀在字里行间跃然纸上。

再者,书法表现了一种中华民族的审美倾向。

从太极图到书法,到水墨画,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强烈反差审美效果,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这种黑白搭配图案具有一种情有独钟的爱恋。

中国水墨画不像西方油画那样五颜六色,而只是黑白两色。

中国书法也只是白纸黑字,不用红,不用蓝,也不用绿,可以说,黑白两色,是中国几千年社会认为最具审美效果的搭配。

因此,一幅白底黑字,黑白相衬的书法总给人们一总体的美的视觉效果。

在这一点上,中西文化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西洋画讲究用七彩颜色浓妆艳抹去表现事物本来的实际面貌,而中国书画则讲究用黑白两色的自然搭配去传达事物的深远意境。

书法艺术以静态的形式,通过黑白关系的处理,揭示出虚实相生的对立统一关系,证明了万事万物的得失互转、阴阳相赞、和谐共存的矛盾辩证规律。

最后,书法可以修身养性。

写书法时讲究入静,讲究凝神静气。

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练书法时就讲究“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入静可以培养人们的耐性,克服急躁心理,久而久之,可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练气功就讲究意念,讲究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这一点上,书法与气功的养生方法非常相似。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件瑰宝,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就像中国武术,中国京剧一样,举世无双,更显其稀世价值。

作为一个中国人,即使有很高的学历,有精通的电脑技能,但如果不能“手到擒来”“得心应手”地书写自己的民
族文字,或者写得极其难看,那也是一种文化缺失,会被人认为没有文化底蕴与文化表现力。

把书法当成电脑族生活的一部份,别让电脑失写症荒废了这一传统中华文化精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