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潮汕地域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作文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作文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作文
潮州话的研究报告
潮州话,又称潮汕话,是广东省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和潮州市等地。

它是汉语的一个分支,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和语法。

语音系统方面,潮州话有八个声调,与普通话的四个声调相比更为复杂。

在潮州话中,声调的区别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

同时,潮州话还有一些特殊的语音变化规律,例如声母的变化和鼻化现象等。

这些特点使得潮州话有着独特的音韵系统。

词汇方面,潮州话有很多独特的词汇,有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存在。

潮州话的词汇丰富多样,可以表达出更加细致的意思。

同时,潮州话的词汇也受到了潮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例如渔业和海洋相关的词汇较多。

语法方面,潮州话和普通话有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在普通话中动词和形容词之间常常需要加上“得”字来表示程度或结果,但在潮州话中并不需要。

“得”字在潮州话中的使用较少,而一些词汇的重音和结构则被用来表达程度或结果。

此外,潮州话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型结构及语法规则。

潮州话是潮汕地区的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媒介,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潮州话的使用人群逐渐减少,但在潮州地区仍然有很多人使用潮州话进行日常交流。

总之,潮州话是广东地区独特的一种方言,它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语音系统、词汇和语法。

研究潮州话有助于我们了解广东地区的语言文化,并为语言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对家乡特色文化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

对家乡特色文化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

衡东一中研究性学习个人学习档案年级:高二班级: 440姓名:学号:______________课题开题报告表课题题目关于衡东的区域文化发现现状的研究指导老师陈玉娇组别8组长课题组成员主导课程地理相关课程政治语文历史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在流行文化日趋火热的今天,我们对自己家乡的区域文化却是越来越少的认知,渐抛脑后。

区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实现我们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以及传承。

作为高二文科班学生,我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长期呆在校园里,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又由于学习文科却不了解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探求的欲望强烈,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乡衡东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开阔视野。

认识传统文化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能力目标:教会学生多角度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合作、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作为一个衡东人的自豪之感,启发学生为创建美好、和谐的家乡而努力学习。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意义在实践当中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文化历史,拓展阅读视野,陶冶美好情操,提高文化素养,真正实现课内外融合、校内外沟通。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调查法● 3.网上资料查找课题研究步骤(阶段研究内容、任务,研究活动计划):1活动流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馈及展示阶段2、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走访。

潮汕历史文化

潮汕历史文化

首先,潮州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
地域性亚文化,它是在潮汕地区 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其次,潮州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
特质,这些特质具有一定的稳固 性,并组成了既与共存于同一地 域中的畲族文化、客家文化不同, 也与周边其它地域文化有异的一 个体系。
其三,潮州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
叙述结构


本讲义分为三篇:上编潮汕历史文化导论, 中编潮汕历史文化的进程,下编潮汕历史文 化的个案研究。在上编潮汕历史文化导论中, 我们介绍了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潮汕历史文 化的物质基础和主体,即地理生态环境和潮 汕民系。中编潮汕历史文化的进程是讲义的 核心部分,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中编潮 汕文化,试图为大家建立一个脉络清晰的文 化图象。下编潮汕历史文化的个案研究,将 为大家学习了解典型的潮汕文化现象提供丰 富的学科资料,在描述每一个文化个案时, 我们依然注重个案的产生历史渊源和文化内 涵。 这样,大家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三 部分是既可以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来学习这 门课,也可以独立成章,单独阅读。
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 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 识的一种方法。比较史学是当代 史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我们 认为,作为一个学科发展不是一 个禁锢的过程,而是一个开放互 动的过程,我们应该树立这学科 的发展观。在我们讲义中我们也 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唐以前的历 史文化,我们借用了比较考古学 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的类型。
本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 是第二个阶段。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显然进入了自觉的 阶段。这种自觉首先表现在潮汕历史 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方面。饶锷、饶 宗颐父子的《潮州艺文志》,是首屈 一指的大著作。这部书在总结表彰潮 汕先正时贤的文化成就,考镜地方学 术源流方面的价值,远远超过潮阳郭 氏双百鹿斋对几种地方文献的校刊。 地方文献整理方面值得提起的,也许 还有《潮州先正遗书》丛刊的选编。 参加这项工作的,除饶氏父子外,还 有郑国藩、吴鸿藻等名贤。丛刊未及 刊刻而抗战兵起,图书散失,不能不 说是一件憾事。大埔温丹铭所辑纂的 《潮州诗萃》和《潮州文萃》至今仍 存全帙,或者庶几可以弥补这一遗憾。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

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第一篇: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潮汕文化的过去与未来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潮汕文化中的代表潮剧和潮汕木雕的发展变化,从而总结出潮汕文化的过去发展与现阶段发展的区别。

从研究发现,潮汕文化在过去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潮汕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出现萎缩。

潮汕文化若要在未来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改革创新,培养继承优良文化的人才,使潮汕文化从新焕发光彩。

关键词:潮汕文化潮剧潮汕木雕改革发展传承我的家乡在潮汕,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

潮汕文化核心人群是指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地级市辖境的潮语居民。

潮州文化源远流长,是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逐步交融形成,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地域性文化。

共同的潮汕文化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

潮汕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本地的文化与外来移民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文化。

谈到潮汕文化,不少人会想到潮汕美食、潮汕功夫茶、潮汕音乐、潮汕英歌、潮汕工艺、潮剧、潮汕民俗、潮汕建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地理因素是影响潮汕人民性格的一个重要根源。

潮汕地区地少人多,天灾不断,如1922年8月大台风,1969年的VIOLA大台风与1918年南澳大地震,但正是这样恶劣的环境培养了潮汕人民不惧艰苦,拼搏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

潮汕人民大多信仰道教,信仰自治,从各乡各村的善堂就可以看出潮汕人民信善的思想。

潮汕人民迷信,喜欢拜神问卜,但追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国人信仰缺失导致的。

在走投无路,被生活所困时,潮汕人民只有通过拜神祈求各路神仙保佑来进行自我暗示。

在商业方面,潮商是中国古代三大商帮之一。

由于精明谨慎,善于经商,他们被美誉为“中国犹太人”。

现在潮商遍布世界各地,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增长,还把具有潮汕特色的文化带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把属于我们的别具一格的文化展现在世人眼前。

潮汕文化曾经盛极一时,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原本繁荣的潮汕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潮州歌谣研究史述略——地域文化与现代学术潮流的接合

潮州歌谣研究史述略——地域文化与现代学术潮流的接合
中 图分 类 号 : 261 I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4 2 (0 2 0 — 0 9 0 10 — 2 5 2 1 )4 0 2 — 8
般 认为 . 域 文化 与 现代 学 术潮 流泾 渭有 地
腔 . 江舟 户又 尚 ‘ 头调 ’ 。 [清嘉 庆《 韩 马 云 ”] : 澄海 县 志》 卷六 《 俗 》声 歌 ” 目谓 :粤人 尚歌 ……澄 风 “ 一 “ 邑亦 好 之 . 矜 新 调 。 日 畲歌 。郡 故 与 漳 泉 接 共 名 壤 。 颇 相 近 。 多 有 声无 字 , 平 仄 互 叶 , 谓 音 特 且 俗
和参与 到新 文化运 动之 中 . 与俗 文学发 展 同步 , 并 成为文 学研究 和思想发 展 的一 个记 录和缩影 民 系意 义上 的潮 州 包括 旧潮 州府 所 属各 县 潮州历史悠久 、 文化深厚 。 素有“ 海滨邹鲁 ” “ 、岭 海名邦” 之称 潮州歌谣的文字记录 目前最早见 于明嘉靖本《 荔镜记》亦见 于林大钦《 , 吾乡》 、 诗 屈大均《 广东新语》 陈坤《 、 岭南杂事诗抄》 李调 、 元《 南越笔记》 吴震方《 、 岭南杂记》 和小说 《 荔镜 奇逢传》 等记载 , 以及顺治《 潮州府志》 乾隆《 、 潮 州府 志》 《 阳县志 》 、揭 等方 志 。但 这些 文字 多属一 般性 的记 录 。有 学 者 认 为 , 自宋 元 的 《 阳志 》 三 、 《 阳图志》 民国《 三 至 潮州志》 大部分潮汕地方志 , 对潮州歌谣鲜有关注。1 [ 3 其中较有研究意识者 . 如 清人郑 昌时《 韩江竹枝词》 自注 :潮近闽 , “ 歌参闽
收稿 日期 :0 1 1— l 2 1- 2 0
潮音 。 疑无足采 。然其触物兴怀 , 连类见义 , 咏叹 潘液 . 有使人情深而不能 自已者 。” 同时介绍元宵 秧 歌等习俗 和《 钓鱼歌》 7 等 首歌谣 , 谓其“ 天机 所触 . 以土音俚言 , 衬 弥觉委 曲婉转 。信 口所出 。 莫不有 自 然相叶之韵焉。千古风雅 。 不以僻处海 滨而 有 间 。 固采风 者所 不废 也 。 ” 】 是对 民间 斯 [这 , 歌谣 进行 正面评 价 和记 录 的不 多 的地 方 志之一 对 潮 州歌 谣 的 正 式 研 究 始 于 2 0世 纪 2 0年 代 。近百 年来 , 潮州歌 谣 的研究 亦 随着时代 、 会 社 变 迁 和 民间 文 学 、 乐 学 、 音 民俗学 、 会 人 类 学 、 社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 等学科的发展而从各方面展 开 , 断丰富 。 不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弘扬潮汕文化的开题报告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弘扬潮汕文化的开题报告

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弘扬潮汕文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潮汕地区,原为汉代开国功臣陈妙常的封地,同为广东省的一个地方,包括汕头、揭阳、潮州三市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揭盖子、公仔、潮剧等文化的发源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潮汕文化早已不再是往日的盛景,市面上一些像样的潮汕文化资源极为有限,特别是对于下一代的传承与发展而言,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文化活动,都极为缺乏优质的潮汕文化课程资源。

因此,准备开发一套完整的潮汕文化课程资源,旨在弘扬潮汕文化、推广精神内涵,为广大师生、文化爱好者提供优质的学习教育资源。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1、课程内容的开发:针对潮汕文化的历史、地理、人文、艺术等方面内容,制定并完善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源,以供相关学习者和机构使用。

2、教学活动的设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文化体验、文化游学、文化交流等等。

3、实践教学的开展: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各类潮汕文化实践活动,如潮剧表演、民俗游园、美食品鉴等,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潮汕文化。

4、成果评价的建立:建立潮汕文化课程学习成果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客观、科学、合理。

三、研究方法:1、调研法:以问题为导向,深入调查和研究潮汕文化的历史及现状,了解现有的潮汕文化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了解社会对潮汕文化教育的需求和期望。

2、设计法:综合利用资料和信息,结合实际需求,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群体的潮汕文化课程及教学活动,如编写教材、拓展实践活动等。

3、实验法:将设计出来的潮汕文化课程和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课程效果和改进方向。

四、预期成果:1、一套完整的潮汕文化课程资源,包括各种教材、辅助材料和教学设计,可供广大学校、文化机构和个人学习和教学使用。

2、多种形式的潮汕文化实践活动,如游园、体验、表演等,可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了解潮汕文化的机会。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潮汕小吃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潮汕小吃

历史课题研究报告潮汕小吃
潮汕小吃是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潮汕地区包括汕头、潮州和揭阳等地。

潮汕小吃以其丰富多样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于世。

潮汕地区的小吃文化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

在海滨城市汕头、潮州和揭阳,人们凭借当地丰富的海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独创出许多美食。

潮汕小吃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无数吃货前来品尝。

潮汕小吃的特点之一是多样性。

潮汕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海鲜在潮汕小吃中起着重要作用。

著名的海鲜小吃包括海蛎煎、拌生蚝、潮州蒸鱼、花甲粉等。

此外,还有烧腊、老火靓汤、豆腐脑、潮汕糖水等特色小吃。

潮汕小吃的制作工艺也非常讲究。

小吃的烹饪方法包括炖、煮、蒸、炒等多种技巧。

同时,潮汕小吃在选材上也非常严格,追求新鲜、原汁原味的食材。

潮汕小吃的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以及人文习俗密切相关。

作为沿海地区,潮汕地理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这促使当地人民创造了许多美味的海鲜小吃。

此外,潮汕地区是中国的侨乡,很多潮汕人移居海外,还将潮汕小吃带到了世界各地。

潮汕小吃的发展也与潮汕商人有关。

潮汕人独特的商业精神和勤劳好学的性格,使得他们在海外开设了许多小吃摊点和餐馆,将潮汕小吃推广到世界各地。

总的来说,潮汕小吃是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的独特风味,其多样性和制作工艺让它在美食界独树一帜。

潮汕小吃的历史渊源与地理环境、人文习俗以及潮汕商人的努力密切相关。

作为中国美食文化的一部分,潮汕小吃不仅是当地人民的骄傲,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

试论潮汕文化对潮汕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开题报告

试论潮汕文化对潮汕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意义我国粤东潮汕地区人杰地灵,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历来就是我国黄金海岸线上的明珠,并有“鱼米之乡”、“海滨邹鲁”之称,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

尤其是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在上个世纪末已实现经济繁荣,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增添了不少光彩。

然而进入21世纪,粤东地区的经济增长却明显落在了全省的最后,与省内其它地区相比,更显得停滞不前。

这不但与粤东地区在全省的经济领先地位很不相称,而且与全省的统筹区域发展很不协调。

所以,促进粤东潮汕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就成了目前广东省推进经济强省与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经济的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向现代工业化模式转变的转型时期,这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

它既包括一系列正式制度的改造与创新,也包括了非正式制度的扬弃与重建。

这其中,正式制度安排当然是具有关键意义的,但同时,非正式制度安排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非正式制度安排中,文化作为一个主要的范畴,其作用自然是不容忽略的。

尤其是在现今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日益凸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此,深入研究文化的实质、作用以及前进方向等,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方面,转轨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就是学术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区域文化的研究却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相对比较薄弱的领域,因此,探讨具有浓厚区域文化特色的潮汕文化对于潮汕区域经济的影响,既能补充前人的研究,加深人们对于文化领域的关注和理解,也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另一方面,“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重大部署。

党代会报告提出通过加强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协调推进“两大板块”(沿海经济和山区经济)、“四个层次”(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珠江三角洲城市圈、东西两翼沿海城镇带、山区发展带)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研究课题名称: 潮汕地域文化研究
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高二级 研究学科 语文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我校地处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州,潮州地区的文化,历史悠久,源
远流长。古代文化特别是两宋以后的文化,更为丰富。鸦片战争以后,汕头(昔
属潮州辖)开埠,中西文化在这里融聚化合,经过历代本土潮人与海外潮人的创
造、探求和推陈出新,进一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它是浩瀚的中华文化
中一支富有特色的细流。在中国风云激荡的历史变迁中,由中原南迁的潮州人民
以自己的勇气、智慧和血汗,始终把握住了历史的机遇,创造了熠熠生辉的文化
和物质遗产。作为南国海滨一隅之地,潮州甚至拥有自己完整、成熟、实用的方
言字典,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潮州的文化现象和成就,催生了一门专门研究潮
州文化的学问—— “潮学”。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对潮州文化对自身影响的研究,师生在这一过程能立足当下,环顾四
周,审视古今,从而在时空的交汇点上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培养师生的责任
感、使命感和爱家爱国情怀。
3、课题介绍
用具有专题特色的系列活动逐步转化学生的懒性心理,弱化其唯书本定势,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探索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独立求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行一致的认知、行为能力,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用学到的知识解
释各种历史、生活的现象,促进学生求知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
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潮汕文化,认识自己所处群体的心理特征,进一步认清自
身的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讲座和学生自主阅读、社会调查为主要方式,目的在培养学
生阅读筛选资料等方面的能力。最终写成学生研究性小论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人,也就是培养人的文化自觉 (文化
自觉是费孝通提出的) 。文化自觉就是要认识我们自己文化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其他文
化的长处和短处,以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
习有影响的因素。)
这里的学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一种是世代经商的工商业者,主要聚居在新
老市区;一种是以宗族姓氏结成集体,主要聚居在村落里。前者精明而多疑,善言而敏
感,热情而寡断,时尚而跟风……后者轻浮而质朴,粗犷而耿直,好斗而果断,封建而
重义……我们姑且把前者的文化心理称为市场文化,后者称为乡村文化。长期的传统与
现代的融合,使这里的社会文化趋向于二元交叉。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
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地域文化是在物流澎湃的浪潮中,人们心灵对精神家园的回归性寻找,表现为对文
化的强烈呼唤。它会使人们在推进文化发展上克服浮躁心态和随买即卖的短期行为,从
而促进文化这一人类社会中最高雅的人生追求保持其自身独立的主体地位;它会使人们
立足当下,环顾四周,审视古今,从而在时空的交汇点上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它会
使人们始终保持理性思维,从而促进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
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预期成果:调查报告2篇,学生美文集2册,学生小论文集1册,结题报告一
份。

六、资源准备
《潮州志》、《潮安志》、《庵埠志》等图书。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听讲座 邀请请陈传佳老师做“地域文化研究方法”的讲座(三场) 2009年12月10
日——12月25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在“潮州文化”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研究题目,如潮州婚俗与文化心理、潮州楹联趣谈、潮州丧礼探究、潮州饮食习惯的形成、潮州取名文化心理、庵埠禁忌文
化、“出花园”小议、
潮州话中的状语“死”、
“过”、“绝”、“楚列” 潮州尊师精神小考、*姓氏来潮溯源、潮州俗语趣谈、番批与侨文化、潮人游神赛会文化、潮人御寇小考、我族的辈序诗的精神内涵、大吴泥塑探奇 指导、提供咨询和资料
2010年2月16
日——2月28

成立课题组 学生自由寻找合作伙伴 进行必要调配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实时进行指导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学生按选择的题目分组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地方志、潮州民俗文化丛书、上网查询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其背后隐藏的群体心理,在此基础上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最后形成小论文集合结题报告。 1接受质疑 2指导调整研究方向 3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学生探究小组讨论 4同时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地方志,走访有经验的老人和老师。 5在理论和资料上提供相应的书刊给学生,如:(1)《潮学谭稿》,陈传佳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2)《潮州民俗大观》,方烈文主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6。(3)《潮州文化源流》,黄挺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指引》,陈立伟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5)《语言论稿》,王永鑫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6)《系统科学方法论导论》,魏宏森著,人民出版社,1983。 (7)《潮州文化大观》,林伦伦、吴勤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文化演进与人类行2010年3月1
日——6月28

为》【美】F·普洛格、D·G·贝
茨,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6指导并参与撰写结题
报告

第四阶段:评价
(思考:用什么样
的方式对学生的
学习过程、学习
结果进行评价,
以促进学生的学
习。)

由专家和老师对学生研究内容进行评价,前期可由学生各研究小组进行互
评。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看其收集研究信息的能力、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
以及小组内进行思想互动的能力。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最重要的是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能力和能够提出有创造性
的观点。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地域文化课题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与生活、科学等的联系紧密。要注意知行一致
的整体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执行能力。
在集体教学与“大班化”趋势下,尽量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学习方法指导,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尚存诸多不足,如课组成员精力投入不均衡,某些阶段总结不及
时,缺乏连贯、有力的理论支持,研究不够深入等。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评价表
课题名称 潮汕地域文化研究
所属年级 高二级 所属班级 201班 202班
对课题方案设计的评价
研究目标 □清晰 □一般 □模糊 进度安排 □合理 □一般 □不
合理
资源准备 □丰富 □一般 □很少资源 选题的可行性 □好 □一般 □较差
选题是否与学生生
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相符合 □相符 □一般 □不符合 活动过程是否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步骤进行 □好 □一般 □较差

研究环节 □明确 □一般 □不明确 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支持与指导 □好 □一般 □较差
学生是否能经历所有活动并有所收获 □是 □一般□较差 预期成果 □合适 □ 一般 □不
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