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文化浅谈

合集下载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文化繁荣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文化繁荣

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文化繁荣日本战国时期被认为是日本历史上最为动荡和混乱的时期,历时约200年左右,从15世纪末开始,并于17世纪初结束。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非常复杂,许多诸侯和武将互相攻击、缔结联盟并争夺地盘,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

与此同时,日本的文化繁荣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艺家和文学作品,引领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一、政治格局:日本战国时期历经了将近两个世纪的动荡和混乱,其中最著名的诸侯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这些诸侯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互相之间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联盟关系。

他们之间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竞争是日本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之一。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大名之一,他是一个强力的统治者,致力于打破既有的官僚制度和世袭系统。

他采用了许多创新性的政策,例如废除兵船制、实行自由经济和封建制度的改革等,使得他在日本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由于他的武力和野心,他最终被背叛并在1573年被暗杀。

丰臣秀吉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在1590年加强了中央集权,并建立了一个有序的行政系统。

他的统治为日本奠定了一个有序的基础,为后来的日本朝代揭开了序幕。

德川家康则是在日本战国时期期间崛起的诸侯之一。

他通过与其他大名和诸侯建立联盟,与丰臣秀吉和织田信长进行了激烈的军事竞争,最终在17世纪初统一了日本。

在日本战国时期,军阀之间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断。

为了在这个政治格局中生存和发展,各个大名和诸侯都必须不断改善和提高军事和政治实力。

这种残酷的竞争状态最终导致了日本战国时期的动荡和混乱。

二、文化繁荣:尽管日本战国时期政治混乱不堪,但这个时期的文化却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

日本战国时期的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包括文学、艺术和哲学等。

在文学领域,日本战国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

这个时期最能代表日本文学的两部杰作是《源氏物语》和《太平记》。

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文化与统治形式

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文化与统治形式

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文化与统治形式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一个混乱而充满战争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各个领主争夺统治权力,形成了许多独立的政权。

在这个战乱的背景下,日本的军事文化与统治形式逐渐形成并影响着整个社会。

首先,在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文化中,武士阶层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武士阶层是这个时代的主要力量,他们以武力为基础,掌握着社会和政治权力。

武士们注重武技的修炼,强调武士道的精神和道德准则,这也使得他们在战乱中能够保持秩序和规范。

同时,武士们也通过组织军队、保卫领地等方式,对外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威望。

他们的忠诚和勇武为他们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日本战国时代还形成了各个领主之间的争夺和统治形式。

战国时代的日本被分为众多的领地,每个领主都有着自己的军队和统治机构。

他们通过争夺其他领主的领地和力量来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

这种分散的统治形式,使得整个日本出现了多个政权并行的情况。

同时,各个领主也通过建立城堡、征召军队等方式来稳定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些城堡成为领主们的象征,也是战国时代军事防守的重要要素。

此外,战国时代的日本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军事文化形式,即“忍者”文化。

忍者是一种特殊的武士,他们以隐秘、狡猾、机智著称。

忍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间谍活动、刺探敌方情报和执行暗杀任务。

他们具备特殊的技能和训练,如擅长使用忍具、掌握隐蔽行动的技巧。

忍者的出现丰富了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和实际情况。

战国时代的军队和统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整个日本社会。

无论是武士阶层的地位提升,领主之间的权力争夺,还是忍者文化的发展,都在各自的领域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这种分散的统治形式同时也导致了无尽的战乱和混乱。

在这个时期,军事力量成为最重要的政治手段和社会工具,统治者需要建立自己的军队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这也导致了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局面。

总体而言,日本战国时代的军事文化与统治形式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体系。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辉煌时刻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辉煌时刻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辉煌时刻日本战国时代(15世纪至16世纪)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时期,充满了荣耀和战争的故事。

在这个时代,日本的武士文化迎来了辉煌的时刻。

武士精神、武术技艺、礼仪道德以及美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都使得战国时代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

本文将探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辉煌时刻,并呈现出其对于日本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1. 武士精神的崛起在战国时代,武士地位的提升使得武士阶级开始形成独立的社会阶层,并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精神。

武士们以勇敢、忠诚和尊严为核心的精神框架,成为了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符号。

他们以武士道为指导,坚守忠诚、纪律和勇敢的原则,追求个人荣誉和家族的尊严。

武士精神在日本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承,并在随后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武术技艺的繁荣战国时代是日本武术技艺的重要发展时期。

各个领主和家族之间的战争竞争迫使武士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技能。

刀剑术、弓箭术、枪术等各种武术技艺得到了全面发展和完善,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学派。

同时,武术技艺不再仅仅追求实用性,而更加注重审美品味和修养的培养。

这使得日本武术技艺成为了一门综合了身体训练、哲学思考和道德教育的艺术形式,对于日本文化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礼仪道德的重视武士文化的兴盛也使得礼仪道德成为了日本社会重要的一部分。

武士们注重仪式和礼节,这不仅体现在对长辈、祖先和上司的尊敬,也体现在与敌对集团的交战中。

武士们以礼节和道义为基础,遵守着一套严格的行为准则。

这种严谨的礼仪道德为日本社会带来了秩序和稳定,成为了后来日本整体社会价值观的基石。

4. 美学艺术的繁荣战国时代也是日本艺术的繁荣期,特别是诗歌、绘画和茶道等领域。

武士们追求战争和平时的内心平衡,将其表现在艺术形式中。

日本国内的和风文化开始形成,以其简洁、朴实和内敛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的武士和文化名流的崇拜。

茶道成为了武士们平静心灵的途径,绘画和诗歌则成为了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道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道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战国时期被认为是武士道(Bushido)兴盛的黄金时期。

武士道是一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强调忠诚、勇气、正义、荣誉和自我控制。

武士道的影响不仅限于日本的军事领域,它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背景战国时期(1467年-1603年)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各个封建领主为了争夺权力和领土而展开激烈的战争。

在这个混乱的时期,武士阶层占据了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即武士道。

2. 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2.1 忠诚忠诚是武士道的核心价值之一。

武士们将效忠于他们的领主视作最高的义务,甚至到了牺牲生命的地步。

忠诚是武士们的信条,他们会无条件地执行领主的命令,保卫领土,并在有需要时为领主献出自己的生命。

2.2 勇气勇气是武士道的另一重要价值观。

在战乱纷争的时期,武士们需要勇敢地面对敌人的进攻和生死考验。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勇气是武士道所追求的品质之一。

武士们相信,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真正展现出他们的身份和价值。

2.3 正义正义是武士道的基石之一。

在武士道的理念中,正义是保护弱者、惩罚恶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原则。

武士们要致力于公正和道义,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做出贡献。

2.4 荣誉荣誉是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武士们注重个人尊严和荣誉感,对于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要保持公正和诚实。

荣誉不仅意味着在战场上的勇武,也包括了对自己的承诺和信守诺言。

2.5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武士道的一种精神修养。

武士们注重在各种情况下保持冷静、稳定和自制力。

他们懂得如何克制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保持高尚的气质和优雅的形象。

3. 武士道的影响武士道不仅仅局限于日本的军事领域,它渗透到了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

3.1 文化日本文化中有许多与武士道有关的艺术形式,如武士剧、歌舞伎和传统绘画。

这些艺术形式强调忠诚、勇气和荣誉,通过演绎武士道的故事,传承和弘扬着这一价值观。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文化与武道传承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文化与武道传承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文化与武道传承在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从15世纪到17世纪初,武士文化与武道传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这个时期的武士们不仅是战场上的勇士,更是追求道义与美学的艺术家。

他们所代表的武士文化以及他们所追求的武道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巧的传授,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养。

首先,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文化强调忠诚与义务。

在这个时期,武士们被视为主君的忠实追随者。

他们的生活完全以主君的指示为中心,忠诚于主君,不论是生是死。

这种忠诚的精神不仅表现在战场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武士们会遵守严格的礼仪与行为准则,维护着家族的荣誉和地位。

这种忠诚原则是日本武士文化的核心,也成为了后来的武士道精神的基石。

其次,武士文化强调个人修养与自我完善。

在战国时期,武士们除了精通战斗技巧外,还要追求对艺术、文学以及音乐的修养。

他们将自己的修养视为表达自己人格和身份的方式。

同时,他们也对禅宗和茶道等日本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与追求。

这种全面的修养使得战国武士们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畏,在文化领域也能有所建树。

此外,武士文化对于道义和荣誉的追求也是其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战场上,武士们遵循的是一种武士道伦理,强调荣誉和义务。

他们宁死不屈,宁可以死保卫主君和家族的尊严。

武士们将忍耐和勇敢视为核心品质,将忍辱负重和永不言败作为自己的信条。

这种道德伦理的追求不仅在战场上体现,也渗透到了武士们的日常生活中。

对于武道的传承而言,它是日本武士文化的体现和精神的结晶。

武道强调身心的修炼,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巧的训练,更是对自身内心的反思与探索。

武士们通过练习剑道、弓道、柔道等,锻炼身心,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意志力。

在实践中,武士不仅追求胜利,更注重体现出武士道的精神:谦逊、勇气、正义与义务。

武道的传承不仅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身体与心灵的修养,同时也是将整个社会纳入到其价值观体系的一种手段。

总之,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文化与武道传承在日本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

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在日本历史上,战国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乱的时期。

与此同时,武士道也迅速崛起并深入人心。

武士道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忠诚、勇气、荣誉、礼仪和自我修养。

本文将详细探讨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并分析它对日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忠诚是武士道的首要价值观。

在战国时代,日本国内的领主们争夺政权,武士们投身于各自主君的侍奉,以求维护自己家族的地位和利益。

忠诚于主君被视为武士的美德,甚至愿意为主君献出生命。

忠诚不仅体现在战场上,武士们也要忠于家族和同僚。

这种忠诚精神不仅赢得了武士们的称赞,也使他们在政治和社会上取得了重要地位。

勇气是另一个重要的武士道价值观。

战国时代是个残酷的时期,战斗和血腥屠杀屡见不鲜。

武士们要勇敢地面对战斗的挑战,并表现出无畏的精神。

他们相信武士道强调个人的武勇,尽管在各种危险和困难的环境中,武士依然能够保持镇定和勇敢。

荣誉在武士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维护家族的荣誉是武士们无比重视的事情。

他们要通过勇武的事迹和决策来赢得荣誉和尊重。

同时,武士们也注重人格的高尚,包括谦逊、正直和诚实。

只有在正道上行走的武士,才能被视为真正的荣耀。

礼仪是武士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武士要遵守特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

他们要懂得如何向上级致敬,如何处理社交场合的事务,如何对待下级和其他人。

这种严格的礼仪标准使武士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分开来,并加强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尊重。

自我修养也是武士道所强调的重要方面。

武士们相信通过不断修行和精神上的提高,他们才能成为更好的战士和更高尚的人。

他们不仅要练习武技,还要修炼意志、思考和智慧。

通过自我修养,武士们达到了内外兼修的境界,并为日本历史和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士道是一种强调忠诚、勇气、荣誉、礼仪和自我修养的价值观体系。

它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对日本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武士道的精神激励着武士们勇往直前,同时也为后世传递了对品德、纪律和道义的重视。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

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鼎盛与衰落日本战国时代(1336年-1573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武士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日本各地的武士集团竞相兴起,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武士文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革的发生,武士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本文将从鼎盛到衰落,探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鼎盛时期1.武士的崛起在战国时代的初期,日本国内出现了一系列的动乱和权力争夺,这促使了武士的崛起。

武士作为军事贵族集团,以其强大的武力和战斗技巧,在这个动荡时期成为了权力的核心。

武士通过战斗获取利益和土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特权。

2.军阀割据的局面战国时代的中期,日本国内由于各路武士的争斗,形成了分散的政权格局。

各个地方的武士势力互相争斗,形成了多个军阀割据的局面。

这种分散的政权格局为武士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地的武士通过艺术、文化和礼仪的表达,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3.武士道的形成在日本战国时代,武士道作为一种独特的道德伦理体系逐渐形成并且深入人心。

武士视忠诚、勇敢和荣誉为最高准则,并通过严格的修行和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维。

武士道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武士文化的内涵,也为战国时代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定的约束力。

二、衰落时期1.火器的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器的引入和流行逐渐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武士的战斗技巧和武装方式逐渐失去了优势。

火器的出现使得武士们不再是唯一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战斗方式逐渐被时代淘汰。

2.社会变革的发生战国时代的后期,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

无数战斗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减少,土地的破坏和资源的匮乏。

同时,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也让武士的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这些社会变革的发生让武士文化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光辉。

3.统一日本的到来终于,日本在战国时代的末期实现了统一。

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等统治者以中央集权为目标,大力削弱了武士团体的权力,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武士失去了其特殊地位。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

日本战国时代历史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持续达数百年之久。

这段时期在日本历史上被认为是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高峰时期。

本文将简要介绍日本战国时代的背景、政治格局、武士文化、战争与统一等方面。

一、背景日本战国时代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当时的日本国内处于混乱不安的局势。

各个地方的大名开始割据一方,实行独立统治。

这种分裂状态导致了频繁的冲突和战争,为后来的战国时代埋下了伏笔。

二、政治格局在战国时代的政治格局中,以大名的实力为基础。

大名是指有地方统治权的武士贵族。

大名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和争夺,势力强盛的大名往往通过征服其他地区来扩张自己的领地和权势。

三、武士文化战国时代是日本武士文化的鼎盛时期。

武士是战国时代的核心角色,他们拥有强大的战斗技能和忠诚度。

武士道,即武士的行为准则,强调忠诚、勇敢、荣誉和自律等品质。

同时,和武士相关的诸如茶道、花道、剑道等传统文化也蓬勃发展。

四、战争与统一战国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频繁的战争和内乱。

各大名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断发生战争,使整个日本国内不断陷入混乱之中。

然而,正是这样的战乱环境,促使了日本政治和社会的变革。

最终,在1590年代末期,丰臣秀吉成功统一了日本,结束了战国时代,进入了江户时代。

总结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混乱但又充满活力和变革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大名们为争夺地盘和权力进行了无数次战争。

而在这个战乱的背景下,武士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武士道和诸多传统文化在战国时代达到了巅峰。

最终,丰臣秀吉的统一行动结束了战国时代,为日本历史开启了新的篇章。

注:文章仅作为参考样例,具体内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战国文化浅谈
文章开始之前,先说一些踢外的话,近来因为一些别的事,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做点自己
喜欢做的事,故而每天集中的注意力都是必需的,但如果要说那是我的选择,我便绝对不会
承认。现在看来,可能生活中的事依然没有完结,身体和心灵暂时还被压抑在条条框框的不
情愿里,但是索性今天晚上能忙里偷闲,把自己最近的想法总结一下,至于生活,必会另起
它篇,而在那之前我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到那之后,也必定要开始自己设想已久的生活
了,下定决心,并且终将要走向那里。
——2011/11/18
19:25

大部分文艺的不文艺的青年们,对日本的了解,多数是限制在动漫,游戏,AV和
形形色色的视听娱乐上面,有一些对人性和生活方式的考究,也多是来源自本尼迪克特的那
本著名的《菊与刀》,在这里有必要对这本书做一定的定位,这是一本美国人为了在二战之
后更好的接管或者说看待日本的详细调查报告,本尼迪克特系当时著名的人类学和社会学学
者,当然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而我最近的心得当然无法与这部著作相比,只是一些我自
己零零散散整理的见解,且多是集中在日本战国时代,所以相当片面,成列于此,只做消遣。
等级
我无意对日本战国的历史加以描述,只是根据一些现象和例子对日本文化的魅力进
行分析。众所周知,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是来自日本国所谓的“唐土”也就是中国唐朝,这包
括日本人的衣着和礼节。日本人重视礼节,而且在这方面达到了变态的程度,日本人重视并
且尊重等级制度,把等级制度认作礼节的最高表现,这在日本战国时代尤为突出,具体的例
子是,鼎鼎大名的丰臣秀吉,在成为武士之前曾经在当时美浓国土豪蜂须贺正胜门下做食客,
尽管表面上丰臣秀吉并不把蜂须贺正胜当作主人,但这其实和中国战国时代士大夫家里的幕
僚一样,有一种隐性的臣属关系。但在后来丰臣秀吉侍奉织田信长之后,招揽蜂须贺正胜时,
正胜对秀吉体现出一种完全俯首的姿态,似乎完全忘记了秀吉以前还曾在自己手下做事。在
日本战国时期,人们把等级制度当作一种天经地义的传统,武士和野武士之间就仿佛爸爸和
儿子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之外的私交则相形见绌,也就是说,在等级制度面前,一切的人情
和关系都应该是不存在的。
荣誉感
正如《菊与刀》所说,日本人与生俱来便带有一种尖锐的矛盾性,在鲜明的等级制
度下,依然无法遮盖日本人对于个人尊严和荣誉的追求,例如日本战国的军神,越后国大名
上杉谦信曾在自己继任关东管领(官职)的晚宴上邀请关东诸将欣赏能剧,而由于能剧是当
时只在京都贵族中流行的娱乐方式而使在场一位常年征战的关东将领厌烦,谦信当即显出不
悦的神态,并且怒斥该将领,但这名将领不但没有道歉离去,反而认为谦信侮辱了他作为武
士的尊严,而在当晚切腹自尽,并由此导致部分关东将领的叛变。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人
尊重等级制度,但同时坚持个人信仰和荣誉。同样的事情还体现在武田信玄将自己的嫡子太
郎义信赐死一事上,日本人表达自己荣誉诉求的手段是激烈的,即已死来兑现等级制度的约
束和自身荣誉的授予。
茶道
如果真的打算在日本战国生活,除了等级制度和荣誉感之外则还需要了解更多的事
情,首当其冲的便是日本茶道,茶道最早也是源于中国,而在日本战国时代,茶道被看做是
一个人品行修养的证明,即使像织田信长这样不喜欢传统习俗的人也对茶道和茶器颇为喜
爱,日本战国时期著名的茶人千宗易,曾得到关白丰臣秀吉的亲自接见,由此可见当时日本
人对于茶道的尊崇。而且茶道也是战国时期和陌生人拉近关系的最好手段,日本人重视人际
关系,这体现在他们热衷于让自己的子女或者家臣的子女与他国联姻,以人物之间的关系来
确定政治关系一样,战国时期在这方面最著名一位当属陆奥国大名伊达植宗,生育能力超强
的伊达植宗有很多儿子,但是都陆续成为他国大名的养子,植宗以此获得了许多大名的支持。
姓氏
与中国人不同的是,日本人重视血统,却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名字和姓氏,当然有一些从
源平时代就延续下来的姓氏是相当受尊敬的,比如当时甲斐国的邻居小笠原氏以及历代继任
关东管领的上杉氏。日本人及尊重传统又否定传统,一方面他们固执的对这些尊贵姓氏采取
崇拜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因为权力和地位的因素随意的修改传统,比如上文提到的
日本战国军神上杉谦信,原名长尾景虎,就是为了续任关东管领而认当时已经被架空的关东
管领上杉宪政为义父,从而继承了上杉的姓,先改名为上杉政虎,后来又改名为上杉谦信。
而鼎鼎大名的丰臣秀吉则有更多的名字,他先后自称:日吉丸,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
而除了木下以外其他的均属捏造或是继承来的姓氏。而在另一方面,日本人也把能继承他人
的显赫姓氏当作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和自身荣耀的体现。
和尚
众所周知日本人对于佛教有较浓重的感情,这一点在日本战国时期更为明显,例如
被织田信长视为眼中钉的石山本院寺。宗庙势力在日本战国文化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这些
念佛的和尚们并不吃斋,而且还可以娶老婆,更加难以理解的是,这些宗庙甚至可以召集兵
丁和浪人在激荡的战国时代问鼎天下,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与石山本院寺同属日本佛教净土
真宗的一向一揆众(揆:即为造反和起义的意思),他们是一群净土真宗的狂热分子,并且
执着于击败所有大名而把日本变成一个类似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国家。在日本除了净土真
宗以外,还有号称日本佛教总本山的天台宗所在地比睿山,而在这样高洁的佛教圣地里依然
难以避免僧侣们妻妾成群,花天酒地的情景,这在众多介绍日本战国的书籍里都有提及。后
来织田信长屠杀比睿山僧侣,就是为了威慑各僧众势力,而武田信玄派真田昌信暗中救出天
台寺作主也是为了通过拥护当世法主而得到僧众势力的支持,而这样的两种举动也给当时的
人们留下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印象,称信长为第六天魔王,而认为信玄才是道义的化身和信仰
的守护者。
日本人的义建立在这种互相矛盾的价值观上,一方面厌恶和尚们的卑劣行为,一方
面又崇拜信仰和尚们主持的佛教和寺院。
砍头

抗日战争中,中国老百姓对于日本士兵砍头的行为极为不齿,而在日本战国时代,
砍头则是最基本的一个战争元素,将领们通过士兵斩获敌方士兵首级的数量来衡量他的功
绩,换句话说如果你砍掉了10颗人头而因为太重丢掉了7颗,那么你就无法得到那7颗人头
带给你的奖励,日本是一个岛国,并没有很大的人口基数,当时组成军队的士兵多是一些普
通的农民,他们平日里在自己的田里的耕作,到了战时便接受动员去参加战争,而通过参加
战争获取首级可以从大名那里换得更多的土地,如此便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这样的奖
励机制和战争方式塑造了日本人特有的残忍行为:砍头。织田信长在屠杀比睿山和尚时,曾
让30个人为一组,不管男女老幼一起在他面前被斩首。当时的军队甚至有专门负责记录砍
下首级数目的机构,并以此当作战争的成果来炫耀。可见砍头这种事在日本人的战争中是理
所当然的事。

在日本战国时期,性和在如今的日本一样,依然是一个较为开放的话题,战国的士
兵把凌辱战败国的妇女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就个人来说也对情欲的表达较为直白,但
是女性陈继了中国传统礼节中较为娇羞的特质,但这种害羞并不束缚情欲,相反更有一种浓
烈的日本文化色彩。例如武田信玄的妻子湖衣姬因为害羞而拒绝和信玄共浴,但却在夜晚与
信长欢愉时睁大双眼,盯着信玄毫不羞怯。尽管在日本战国时代,女人多数是被当作政治工
具而在各国之间奔走,但女人们依然有追求宠爱的强烈诉求,例如信玄的正室三条氏尽管是
京都高官的女儿,多年来都与信玄不合,但在临死之前还是热切的要求信玄能最后再赐一次
先锋(所谓“赐先锋”指有多个妻妾的大名在夜晚降临之时第一个被选中共寝)。
政治
日本战国的政治体系在传统中国人眼里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在当时日本人眼里,
天皇是神一样的存在,各地的大名打来打去顶多也就是在争一个大将军的职位,在这里需要
指出,日本的天皇和中国的皇帝并不相同,日本天皇很少参与政治,但是依然是国家总方向
的把关人,所谓的总方向即在于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指示,对传统日本人来说,天皇说战
就必须战,天皇说降则可以无条件的投降,当然如果觉得投降有违自己的荣誉,那么也可以
选择切腹,总之是绝对不能再战下去。而对于天皇来说,各地的大名则是其生活上的支柱,
天皇靠各地的供奉生活,这种供奉是无条件的,同样的天皇的赏赐也是无条件的,这两者并
不挂钩,这与我们中国惯有的花钱买官有所区别,在日本战国,你进献了很多钱也不一定能
得到官职,而你一分钱没有也不一定就得不到一官半职,当然如果你真的一分钱也没有却领
有一官半职的话,传统的日本人也不会接受,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荣誉和自尊的挑衅,日本民
族是一个信仰实力的民族,认为只有强者才有资格接受恩惠,这种对于强者的崇拜也从另一
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
在我看来日本人的矛盾性和两面性是完美统一的,他们的每一面似乎都能说的过去,
但正如本尼迪克特所说,日本人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偏激和极端,在这两者的夹缝之中孕生出
了独具魅力的传统日本文化,而对于日本战国这个人才辈出的纷乱时代来说,这一切更显的
愈加夺目。总起来说,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与传统,需要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它背后的内涵
和深意,并且要从主观上抛弃自己已经形成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规矩,而上文所说的7点,只
是近来感悟的很少一部分,因为本人能力有限,只是闲暇之余总结最近的心得,权作消遣聊
以慰藉罢了。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日本文化是有魅力的,是神秘但却并不遥远的一种精神体
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