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PPT课件
《百家争鸣》课件PPT

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 晚自修说话的现象?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 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 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 稼树艺,秋则废民获 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 者,不可胜数。
明清新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
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
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9
20
5、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5
(一)孔子和早期的儒学
1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2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3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6
什么是仁?
仁
人
“爱人”,以人 为本,注重民生
二
强调人与人之间要 彼此尊重对方的人 格,要求人们互相 敬爱、谦让、和睦 相处
(二)老庄之学
1、道家学派思想的基本特征
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 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 世的方法
21
2.老子的思想 《老子》
(1)“道”是世界根本。 (—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材料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 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转化都是无条件 的。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 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第8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C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 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墨家
儒家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 道家 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法家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是仁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
《孟子》
儒家 荀子 《荀子》
道家
庄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学以致用
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 国家,可是多次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 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言道:“家中有老 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
动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 为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 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 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 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 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 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 成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 (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社会变革 (社会由奴隶制度变成封建制度) 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脑
筋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 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 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 共财物呢?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 做错一点也加以“处罚”—— 法家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 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时期学派人物主要思想主要思想 核心核心 地位影响地位影响 实质实质春秋道家老子1、“道”的思想“道”的思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道,道法自然”核心是“道”,辩证法思想是精华精华西汉初,其思想一度成为统治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消极的一面。
实质上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企图阻止新兴的封建政治、经济的发展,维护即将崩溃的奴隶制秩序隶制秩序2、辩证法思想、辩证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3、无为思想、无为思想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儒家孔子1、哲学思想、哲学思想①主张“仁”,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②主张“礼”主要内容是克已复礼③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敬而远之核心是“仁”和“礼”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同老子一样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2、政治思想、政治思想①“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②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时,逐步改良政治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实事求是④坚持不懈,学思结合战国儒家孟子1、仁政学说、仁政学说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以民为本”是哲学思想中的精华的精华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重要的奠基人,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很高,尊其为“亚圣”,唐代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大影响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百姓考虑,是为统治者长治久安计,他的主张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级的利益2、人性本善、人性本善 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与生俱来俱来3、人格精神、人格精神 倡导“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等取义”等荀子1、天行有常、天行有常 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客观规律,不以人的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儒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鼓舞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战国儒家荀子意志为转移意志为转移 家的学说,“引法入礼”。
《春秋战国》课件

范蠡
了解范蠡作为外交家的才能和对国家外交政 策的影响。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
齐桓公
探索齐桓公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才能和对 齐国的贡献。
楚庄王
了解楚庄王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才能和对 楚国的贡献。
燕昭王
介绍燕昭王的军事才能和对燕国的发展。
晋惠公
介绍晋惠公作为晋国的重要君主和在战争中 的功绩。
魏文侯
探讨魏文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和对 魏国的改革。
《春秋战国》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带你回到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探索这个充 满战争、政治变革和文化繁荣的时代。
一、时代背景
春秋时期概述
介绍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包括重要事件和社会变化。
周王朝衰落
探讨周王朝的衰落原因和 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影响。
东周时期的政治变革
介绍东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变革和对后世的影响。
越国
介绍越国在战国时期的独 特文化和对周边国家的影 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孔子
介绍孔子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和教 育家的贡献。
孟轲
探索孟轲的思想与文化观念了解墨子的儒墨之争和其代表性的思想体系。
屈原
介绍屈原作为诗人和政治家的重要地位和影 响。
吕不韦
探讨吕不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地位和对 国家发展的贡献。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
齐国
了解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的地位、政治和文化特点。
晋国
探索晋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的政治格局和国力发展。
魏国
探讨魏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的政治演变和文化面貌。
燕国
了解燕国的地缘政治和其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历 程。
其他少数诸侯国
《公输》ppt课件(25页)

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
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
于是 可是
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 已经 拿 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 入侵 即使 能绝也。‛ 杀尽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 宋矣。‛
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 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 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 ‚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 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 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 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 利,达到了止楚攻宋的目的。
墨子(约前476- 一前390),姓墨名 翟dí,战国初期鲁国 人。他是一位出身于 小生产者阶层的思想 家,是墨家学派的 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 夺性战争)、“兼爱”(既爱自己 和祖国,也爱别人和别国)。
墨家学派掌握杠杆定律比阿基米德早 了2个世纪。在光学方面,在我国浩如烟 海的经史著作中,《墨经》是唯一一本对 我国古代几何光学发展进行系统性论述的 典籍。《墨经》中记载了墨子及其学生做 的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对 实验结果作出了精辟的见解,这是对光沿 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在数学方面, 《墨经》提出了一些几何学的定义,例如 中学数学教材中所举的《墨经》中对圆的 定义:“圆,一中同长也。” 这与近代 数学中圆的定义“对中心一点等距离的点 的轨迹”是完全一致的。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 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 看出来?
墨子没有善罢甘休。从‚胡 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 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 敢和果决。
6、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 输盘理屈,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 什么方法? 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 借子杀之。‛; 激将——‚请献十金‛; 追击——‚请说之……不可谓 知类‛。
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中华书局新版)PPT课件

孔子
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 (主要有儒、道、法、墨家)“争鸣” 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 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 芳斗艳的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魏国李悝 楚国吴起
秦国商鞅
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
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
法家: 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下实行法治
有同学上晚修经常讲话,违反学校纪 律,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 A.要找他谈话,跟他讲道理(儒家) •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让
他自己觉悟(道家) •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惩
罚措施(法家)
孔子走向世界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 传统文化?
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
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1)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礼崩乐坏
天下大乱
(2)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连年 (分裂到局部统)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 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 游说、讲学,私学兴起,极大的开阔了视野, 促进了文化觉醒。
Learning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四、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孔庙
明代.佚名孔子燕居像
1、 主张推广教育(“有教无类”)
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开创了中国平民化教
育的先河。
(贵族教育
平民子弟 )
曲阜孔庙大成殿 孔子讲学图
2、孔子很注重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诸子百家》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诸子百家简介 • 儒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其他学派 • 诸子百家的现代意义
01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自 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为中国古代思 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家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过于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忽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等 。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应当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改进,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 步。
04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概述
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道家思想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哲 学流派,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阴阳家思想
总结词
强调阴阳五行,主张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
阴阳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所构成。阴 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与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有关,因此阴阳家主张天人 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阴阳家也提倡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各异,学派众多 ,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经济、 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
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0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各国 争霸,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想家纷 纷涌现。
02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的文化 传承奠定了基础。
的规范。
孟子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政”,认 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中国古代的先秦时期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子主张“兼爱”、“非 攻”、“尚贤”等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墨子的著作《墨子》是研究 墨家思想的重要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 物之一,与孔子并称为“孔 孟”。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认为 人性本善,可以通过教育来发 扬善性。
添加标题
商鞅的改革措施包括废除井田制、 实行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 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商鞅的思想和改革措施对后世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被后 人称为“商鞅变法”。
兵家代表人物孙子
孙子: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被誉为 学圣典”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的主要著作有《韩非 子》、《说难》等,这些著作 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法律、
哲学等方面的思想。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法治”,强 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利益
的重要手段。
韩非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法律制 度、政治制度等方面都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国时期的思 想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先秦时期思想家 02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1
先秦时期思想家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孔子生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 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
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提倡启发式教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主要思想:仁、义、礼、智、信, 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祭孔大典
同根一脉,两岸祭孔-2006祭孔大典
汉画像石“百家争鸣” 2007年9月28日 孔子诞辰2558年
稷下学宫图
今孔子杏坛讲学邮票
今孔子周游列国邮票
今孔子邮票
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老子 孔子 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 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 老子生活的时代,知道老子的主要思想, 特别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知道孔子生 活的时代,知道孔子的仁政和德治思想, 知道孔子的教育思想;知道百家争鸣的历 史背景,了解诸子百家中有代表性的墨子、 孟子、荀子、庄子、韩非的主要思想。
2.知道老子、孔子和战国诸子生活时代 的先后,从而理解其思想的历时性发展。学 会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对春秋战国时代的思 想家进行考察和评价,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 认识其思想的进步性和时代局限性。
《庄子》书影
庄子的思想继承了老子,主张顺其自然。 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 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 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 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 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 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百家争鸣——法家
历史上伟大的思
想家,教育家。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 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 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 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 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 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 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 “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 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 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 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百家争鸣——道家
战国时期道 家代表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 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 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 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 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 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被称为“老庄哲学”。
孔 子 讲 学 图
《论语》 书影
三、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 剧变化。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到处游说讲 学,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史 称“百家争鸣”。
阅读课文填好下列表格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兼爱,非
攻,提倡节俭
3.通过阅读边栏“对文 言文形式的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 运用历史材料来解释历史的习惯。
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知春秋战国时代思想 界异彩纷呈的局面,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头,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了解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对于今人尚有借鉴 意义的思想成份,例如孔子对暴政的批判,墨子对 和平的呼吁,孟子对善端的鼓吹等,提高个人的思 想道德修为。
3.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学习和体会,养成良 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4.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表达自 己思想的勇气,以及宽容对待别人意见的胸怀。
重点:
1.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 2.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及其中代表性思想 流派的主要思想。 3.春秋战国时代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 影响。
难点
对于中学生来说,思想史的内容相对抽象, 较难理解。加之这一时期思想流派众多,既有同 一学派的传承和分化,又有不同学派的共存和争 鸣,增加了学生记忆和理解的难度。
儒家 孟子 《孟子》
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法治和中央
集权
百家争鸣——墨家
战国时期墨家 的代表人物
墨子姓墨名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
治家、军事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 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 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 出生在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当时 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 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 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承 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 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 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墨子博学多才,擅长 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 天空没有掉下来。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 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故里(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东北部)
《墨子》书影
墨子的主要思想:兼爱 非攻 崇尚节俭
思考:为什么墨子会有这样的思想?
墨子出身平民,可能为手工业者。所 以墨子学说是站在平民的立场,关注百姓 所深以为要的问题。
百家争鸣——儒家
战国时期儒 家学派代表
孟子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 书影
孟子思想:
一、老子
道德经
老子思想
二、孔子
思想主张:“仁”,“仁”政。
兴办私学
主张因材施教, 强调要有针对性。
成 教育成就 就
总结了教 学经验
坚持启发诱导原 则,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
要求学生端正学
史学成就:《春秋》
习态度。 主张温故而知新
的学习方法。
孔
子
孔子,字仲 尼,春秋末年鲁
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我国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韩非,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韩王室诸公子之一, 《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 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 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 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 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 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在秦国倍受重用, 引起了秦朝李斯的妒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 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 皇、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韩非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封 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哲学思想包含 了相互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开拓了人们的思路。 韩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