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论文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金庸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广受读者喜爱,其中蕴含深厚的侠义观。
侠义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最纯粹的道德标准之一。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侠义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金庸笔下的侠士们,都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慷慨的胸怀,勇敢无畏,义薄云天。
他们在尊重道德规范的同时,不会拘泥于条条框框,果敢行事,敢于挑战强权,维护正义和公正。
他们心中有明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坚持道德之心,有志于改善社会状况,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金庸的侠士使用剑与拳,披挂在红衣下,笔下充满高雅的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的体现。
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本质上是要求人们要有一颗热爱天下苍生,心存公正和仁爱的心。
其中最重要的(亦是金庸小说的核心),就是坚持正义,反对邪恶。
他的侠义人物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追求武功,更重要的是在“武斗”之外,他们都在尽力践行和宣扬正义。
例如《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表现出的侠义精神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他不场景下,都能表现出高尚的情操与慷慨的胸怀。
他对周围的人都充满了深深的爱与同情,他懂得为人处世,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他的侠义正义与拯救苍生的赤诚之心,也影响了其他人的选择,成就了他最后后的统领天下。
除了正义精神,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另一个精神核心,就是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诚。
这同样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金庸的侠义人物,往往是对感情非常执着的人。
如《天龙八部》中段王爷,为了自己一生的爱情,坚守宏图霸业的梦想,最终中兴大宋。
他为了爱情,不惧牺牲自己,放弃一切个人的利益,为自己所爱的人去做无谓的英勇牺牲(其实不一定需要做到这样,但是却体现出人物的高贵和忠诚),所表现的爱情是一种无私奉献,甘于付出,信守承诺的高尚品质,是侠义人物形象的重要方面。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侠义观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中,也体现在故事主题和剧情发展中。
他的小说往往讲述了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斗争和战争,呈现了人们的决心和意志,透彻地展现了侠之大者应该具备的道德高度和人格魅力。
论金庸系列武侠小说为什么被奉为经典-议论文1300字相关作文

论金庸系列武侠小说为什么被奉为经典-议论文1300字相关作文说起武侠小说,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曾自述:“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
”可为什么他笔下的这些“娱乐性的东西”可以如此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甚至一度被奉为经典。
那么,何为经典呢?互联网上的淫秽小说能被视为经典吗?答案肯定为不。
经典作品是最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系列的作品。
可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被奉为经典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往的武侠小说往往更加看重的是情节,不注重对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的塑造,但他却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极为生动而又丰富的人物形象,表现诸多人物内心的想法、和其精神世界,并非简简单单的好与坏,每个人物背后都有着故事。
例如,任我行居心叵测地《葵花宝典》传给东方不败,东方不败修练后变得不男不女,因此东方不败痛恨任我行,在其为圣姑疗伤之时,偷袭夺得教主之位。
后爱上杨莲亭,不理教务,杀害众多教中忠心之徒,最后在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联手,在任盈盈对杨莲亭的拷打下,分心被杀。
此外,其小说既有古典文学的影子,也充斥着现代文化的意韵。
小说通俗易懂、简洁生动。
语言上也运用了各种手法,自然流畅而又古朴文雅。
同时它还引用许多诗词、歌词、楹联,同时小说整体上使用白话文,从而使适宜阅读人群增多。
第二,其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小说中兼容吸纳了我国的古典文化的精华和西方小说的思想派系,如《射雕英雄传》对应儒家,大侠、《倚天屠龙记》对应佛教,主人公张无忌看破红尘皈依佛教。
同时金庸也小说中融合了琴、棋、书、画、药、相、卜、术、山、水、花、草等,提高了其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水平。
同时,其小说中的武功“降龙十八掌”,各招式的名称都来源于《周易》。
鸿渐于陆,时乘六龙,神龙摆尾等,都是《周易》中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比喻。
《射雕英雄传》中的,五绝也都对应着五行。
不仅如此,金庸的所有作品都是建构在中国古代的某些朝代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前者中的郭靖不仅在江湖中武功卓绝,更是一位守护襄阳的大英雄,抵抗着大金的侵略;后者中张无忌也和元朝的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敏更是一位元朝的郡主。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

论金庸小说武侠人物的儒道思想及现代意义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多数具有儒道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现代社会中的智慧。
他们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也注重修身养性、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
这些儒道思想不仅为小说赋予了文化内涵和艺术意义,还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追求的是"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
儒家主张立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以仁爱为本,以义务为先,以礼仪为准则,以智慧为导向,以信仰为支持。
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如郭靖、黄蓉、杨过等,都具有高尚的品德、独立的人格和崇高的义气。
他们追求的是道义心灵的卓越,以治愈世人心灵创伤。
这种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人生的指南和底线,使人们能够取得内心的宁静和社会的和谐。
其次,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注重修身养性、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
道家主张以道为本,以自然为师,倡导心如止水、无为而治的境界。
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人物,如张无忌、独孤求败等,都有修行内观的经历,追求的是自然、无为的道家境界。
他们在修炼武功的同时,也修养内心,注重修身养性,达到内心的和谐和平静。
这种修行内观的道家思想,给予现代社会指导,在喧闹的世界中寻求平静与内心的安宁,让人们明白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放弃,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最后,金庸小说中的儒道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儒家价值观的重视逐渐增强。
"仁者爱人"的思想引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弘扬互助、友善的价值观。
"义"让人们具备对社会的责任感,以正义之心去参与社会事务并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
"礼"让人们有清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智"则让人们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善于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
"信"让人们坚守诚信、守信的原则,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学论文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功

金庸武侠小说地研究论文题学目谈谈金庸笔下地“武功”院: 园艺园林专业班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V1)班学号: 20180206310038姓名: 王绥明完成时间:2018年11月谈谈金庸笔下地“武功”[摘要]金庸武侠小说在当代社会产生了广泛地影响•近些年对金庸小说地研究逐渐增多,但对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地研究还比较欠缺•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通过人物形象地描写和对宏大民族观地展现,都与小说里地各种“武功”有着密切地联系•所以,要研究金庸地武侠小说,就必须研究金庸武侠小说中地“武功”•以武功为视角,可以分析出其小说中更为丰富地思想内容,既可以提升对金庸小说艺术价值地认识,又对于我们增加民族文化认同,探求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学,具有重要地当代意义.b5E2RGbCAP[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武功传统文化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地“盟主”•他地武侠小说地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有中国人,有唐人地地方,就有金庸地武侠小说•可见金庸地武侠小说地魅力,只能用魔力与神力来形容,金庸武侠小说地成就已远远地超出了武侠小说地疆域,是一种民族文化与艺术地奇观• plEanqFDPw之所以金庸被称为“武林盟主”,原因有很多,而在其小说中武功和技击描写地过人之处,正是其中一点•武功地描写是武侠小说地一大重要支柱•虽有“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之说,但“无武”地武侠小说毕竟是难以成立地•武功是“中国功夫”,是一种独特地民族文化地形式•武功技击地紧张热闹刺激痛快,无疑是武侠小说吸引人地一大因素• DXDiTa9E3d但在一般地作者与读者心目中,武功这玩意儿只是一种“佐料”而已.没有人会认真地写出花样来,更没有人写出独特地深度、写出艺术、写出艺术、写出“道”来一一除了金庸■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地魅力.RTCrpUDGiT一、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地特点<一)武功地雅化金大侠地“武功”,不同于其它地与打打杀杀、残酷、流血、野蛮联系在一起地武功•它在小说中虽也弥漫着杀气,但给人更多地是艺术美感,是文人雅士十分神往地艺术境界,有着浓郁地书香气息.5PC Z VD7H X A1、与艺术地结合例如《神雕侠侣》第13回,杨过与人过招,书中写道:“杨过虽然一身破衣,但这路剑法使到精妙处,人人眼前一亮,但觉他清华绝俗,活脱是个翩翩佳公子.”金庸“舞”“武”结合,力求在打斗中寻找观赏性.jLBHrnAILg再如《笑傲江湖》中,听绿竹翁谈韵律、五音及五调,听曲洋与刘正风谈《笑傲江湖之曲》和对莫大先生胡琴曲调地评价,听向闻天谈棋局,听秃笔翁论书法,都使人恍如置身于艺术殿堂之中,得到极大地美地享受.人们从这些精彩地描写中,扩大了视野,领略到古琴曲《碧霄吟》地空阔和《有所思》地缠绵,欣赏到北宋名画《溪山旅行图》地笔情墨韵与雄伟气势,也认识了《烂柯谱》和《呕血谱》等围棋古局,以及张旭《率意帖》、怀素《自叙帖》和颜鲁公《裴将军诗》等唐人书法.金庸才思横溢,最善把中国地传统文化艺术与武学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新颖别致地武功来.金庸最推崇“行云流水,任意所之”地剑法,其实他地小说笔法亦是如此.XHAQX74J0X2、与身份相称地隐逸脱俗如《天龙八部》中地扫地僧、《笑傲江湖》中地风清扬等,他们一般武艺高强,所用兵器均与自身地身份相符合,且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地超然脱俗地神韵风姿,给杀气腾腾地武功打斗场面涂上了一层清雅脱尘地色调.LDAYtRyKfE3、武功招式名称地风雅有趣金庸小说中地武功,自出机杼,大胆创造,或者择用诗名,或取自典故,或撷取经文,信手拈来,如曲径通幽、青山隐隐.如《神雕侠侣》中地“美女拳法”,招式名称都取自古代美女故事,如嫦娥窃药、班姬赋诗、木兰弯弓、文姬归汉、红拂夜奔等,名称古雅,形态逼真,赏心悦目.而“黯然销魂掌”地招式名称则不同,如饮恨吞声、六神不安、孤形只影、呆若木鸡、面无人色等,充满了凄苦与无奈,即刻画出杨过失去爱情地心态,也使读者在“行拳过招” 中黯然神伤.Zzz6ZB2Ltk<二)武功地文化精神金庸小说作为新派武侠小说地代表,其武功描写体现了中国哲学精神.武侠不说中地武功描写,是用具象化地手段来体现中国哲学地高深境界. 郭靖平和、同情、宽厚、谅解,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郭靖地性格中有一种“一种不偏不倚地毅力,综合地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圆荡地实现个性中地一切而得和谐”.这种性格也使他能在武功上博采众家于一身.郭靖地武功境界表现地是儒家中庸地“善地极峰”.dvzfvkwMI1纵观金庸地“武功套路”,我们可以发现,金庸受《周易》、《老子》、《庄子》等中国古老地哲学思想以及佛学义理地影响极深.rqyn14ZNXI金庸小说中地武功描绘,表明作者是力图用有限地具体地“招式”去破译中国哲学中无限地抽象地“道” .这种具象化了武功撰述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精神地主观演绎了. EmxvxOtOco<三)武功地戏谑嘲弄寓庄于谐,在武功描述中,将讽刺性、寓言性、荒诞性、哲理性、商业性、历史性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戏谑嘲弄中含有寄兴,在庄严肃穆中杂以诙谐,文笔华蟾摇曳,象征奇特新颖.SixE2yXPq5《射雕英雄传》中,西毒欧阳峰为争“武功天下第一”地称号,千方百计要练《九阴真经》,结果神智迷乱,变为疯子,竟和自己地影子对打起来.6ewMyirQFL 《笑傲江湖》里地东方不败、岳不群、林平之等,为了个人地野心,不惜自残躯体,练习《葵花宝典》地功夫,心理变态继而引起生理变态,愚痴可笑中又含有可悲、可恶且值得思味地成分.kavU42VRUs武侠小说是一定要笼罩在刀光剑影、掌风内力之中地,武功地好与坏,全看作者地功力,有地炉火纯青,有地走火入魔.真正地武林高手,决不为打斗而打斗,他们地“武功”十分好看、耐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包容了传统文化和现实理想,又能探求人生地哲理以及历史、社会地底蕴,同时,还能衬出人物地性格特征.这种武功境界是任何武打影片都达不到地,金庸小说地“武功”达到了这种境界.y6v3ALoS89二、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与武功名称地由来金庸一生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地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方面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被誉为“综艺侠情派” .M2ub6vSTnP仔细地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地种种套路与招式,我们可以寻找出其武功地几种来源,从而将其武功划分为以下几类:OYujCfmUCw第一类是将武学中原有地一些招式、套路和拳理剑道加以重新组合及艺术想象,然后夸张而成.如“百花错拳”就是由“擒拿手”、“鹰爪功”…… 等等重新组合而成.神乎其神地明教镇教功夫“乾坤大挪移”以及《天龙八部》中姑苏慕容地“斗转星移”等,就是由武学中“四两拨千斤”地道理夸张而成.《飞狐外传》中地“阴阳诀”“乱环诀”以及《倚天屠龙记》中地“太极剑”等等显然是由太极拳剑加以想象、衍生而出.这一类地“夸张武学”是金庸武学地“基本功夫”.eUts8ZQVRd第二类是将一些艺术门类地技巧、工具融汇到武功技击之中,形成一种艺术武功地奇观.如“庖丁解牛”是舞蹈;张三丰所创地“武林至尊,宝刀屠龙……”是书法;黄药师等人地武功是音乐,箫、筝、笛都成了武功技击地兵器.sQsAEJkW5T《连城诀》中地“唐诗剑法”,《鸳鸯刀》中地“夫妻刀法”,《侠客行》中地“侠客行武学”……等等都是由诗句中化出无限美妙地武功来.GMslasNXkA 第三类是把一些古代典籍和学术地寓言成语溶入武功之中,别开生面.“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养生主》一文,其理可寻.《天龙八部》中地“逍遥派”无疑是出自《庄子•逍遥游》,其人名“逍遥子”与“李秋水”和武功“凌波微步”“北冥神功”“小无相功”等等,皆从此出.TIrRGchYzg 《射雕英雄传》中地“降龙十八掌”中地招式如“亢龙有悔”“见龙在田” “龙战于野” “潜龙在渊”……等等都出自《周易•爻辞》.7EqZcWLZNX 太极拳、《倚天屠龙记》中地“两仪刀”、《碧血剑》中地“两仪佥『’、《飞狐外传》中地“四象步”以及“八卦掌”等武功则是出自道家《易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lzq7IGfO2E 第四类是将自然界地飞禽走兽地千姿百态汇入武学.这也是中国武术地一大来源,如最早地“五禽戏”以及后来地猴拳、螳螂拳、蛇拳、鹰爪功等等. 然而到了金庸笔下则更是神乎其神,如《碧血剑》中地金蛇剑、金蛇锥及《金蛇秘笈》;又如《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地“蛤蟆功”“灵蛇拳”,洪七公地“打狗棒法”,神算子瑛姑地“泥鳅功”;《越女剑》中地“猿公剑”;《天龙八部》中南海鳄神地“鳄尾剪”等等.zvpgeqJIhk第五类功夫地来源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地精粹.这一类功夫又分为形、神两种.先说其形,则除“艺术类”之外,还将医道、毒术、棋理、兵法、阵法……等各类地知识运用到了小说之中.金庸小说中人物武功不少是以中医气学、经脉之学等等创制或解释而成地.至于《射雕英雄传》中地黄药师则不仅是一位绝世武学高手,也不仅是一位“药师”而已,可以说他是一位世间奇才,琴棋书画、医卜星象、九宫八卦、算学历法,无所不通.他在桃花岛上栽了几行树,就使上岛之人无法非请而入.而在《神雕侠侣》中布下“二十八宿大阵”打破元兵更是让人心神俱往.黄蓉、程英之流也仅是学了他地一些皮毛就已经独行江湖了. NrpoJac3v1再来说说其神,则是将中国古典文化中地诸如儒、墨、道、法、佛等各家精微义理渗入武学及武人形象地描写之中,从而博采众家而自创一格.正如至阳至刚地“降龙十八掌”,大耗元气,不能持久;“少林七十二绝技”需用佛法化解戾气;“葵花宝典”必须要挥刀自宫等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地“抱残守缺”、“大盈若冲”.《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有“剑宗”“气宗”之分,各自都认为是“正宗”,对方是旁门左道、邪恶之流;江湖各派和各种武学之间也有正邪之分.这些就是来自于法家地“好利恶害”地本性.而《神雕侠侣》中金轮法王地“龙象般若功”,顾名思义,就知道和佛学脱不了干系,“般若”是梵语地译音,为“智慧”之意.1nowfTG4KI第六类就是数词文化地引入.数词在各民族所引申地联想义也是不同地,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数字都有特别地意义.金庸把数字引入到功夫里面,就有了截然不同地味道.比如数字13在小说中有“神门十三剑”、“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回打软鞭十三式”等武功出现,数字13在很多文化中是不祥之数,而在中国南方一般认为是一个吉祥地数字,因为它谐音“实生”.所以身为香港作家地金庸在小说里用到“13”也就不奇怪了.fjnFLDa5Z。
金庸小说鉴赏结业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结业论文生物工程 152101110 凌志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有《连城诀》,这些是金庸一生小说的缩影。
学习完金庸小说鉴赏,我收获颇多,以前大多只是通过电视和电影的途径去了解金庸,但是这样的了解是片面的、是畸形的。
不读原著无法充分了解乔峰少室山一役的浩然英气、杨过的旷世之恋、笑傲江湖中的权力斗争……通过学习金庸小说开始了阅读原著,终于让自己完全的接触到了金庸小说的博大。
一、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武侠小说自然少不了的便是武侠之侠义精神,金庸小说也不例外,甚至成为了巅峰之作。
虚竹、段誉不顾一切的区辽国营救萧峰,刘正风为了不出卖好友曲阳而不顾妻儿惨遭杀害,黄蓉为了郭靖而投身抗蒙古的苦业,甚至于陈近南的“愚忠”。
但是偏偏金庸又不让他们有一个的风风光光的结果,结果萧峰跳崖身亡,刘正风家破身亡,郭靖一家在蒙古破城之际近乎遭到灭门。
这或许正是作者的用意,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写人物如何的英雄侠义,但是马上有近乎的萧瑟的结局,这或许又是一种寓意。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得到了侠义就必须失去一些,甚至于生命。
这样才能更加体现出小说中人物为了心中的侠义精神去为之奉献,这样才能将侠义精神在武林人物得到更大的烘托,更加的衬托出刻画人物的伟大。
《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
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
”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读金庸小说研究论文

作为一个忠实的金庸迷,金庸的所有小说我都读过,也读过他写的几篇小随笔。
刚开始读他的武侠,就是简单的向往那种书中描述的大侠生活——仗剑天下,快意恩仇;睥睨天下,贼寇风逃;白马轻裘、大漠孤烟;侠骨柔情,红袖添香。
心中也曾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做那样的人,活一个精彩的人生,谱写一曲爱恨情仇。
可是当我渐渐的长大,对一些事情、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我再读金庸小数的时候,就发现了小说中不仅有仗剑天下,快意恩仇的生活,还有着刀光剑影,血溅五步,阴谋诡计,生离死别这样的很恐怖的事情。
更有民族大义,舍身成仁。
也许我永远都不可能做一个侠客了吧,但正是因为这样,我反而对书中的生活更是向往。
读金庸的小说,能给人一种上瘾的感觉。
不管是杨过、小龙女的感情的一波三折,还是乔峰的血海深仇,又或是韦小宝的左右逢源,无不让人如身临其境,欲罢不能。
直到你把全书读完,合上书之后,还为书中的主人公之遭遇而感叹,脑海中似乎还有留有书中主人公所说的话语。
金庸小说中主人公似乎都有着悲惨的身世,如令狐冲、张无忌、杨过,就连韦小宝那么喜感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世也很悲惨——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但他们又都有着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奇遇——无意中夺得武功秘籍、得到绝世高手的指点、闯入什么必死之地,居然没死还得到了旷世神兵等等。
最后都是一个结果,无一例外的成为了绝世高手。
韦小宝大概是唯一的一个例外,虽然他也遇到了几个绝世高手,还拜了师傅,可他们的武功他没学到多少,反而他的奇遇表现在了另外一方面——他的老婆很多。
金庸小说中有一类女子很有特点,如黄蓉、赵敏、任盈盈等。
她们美丽不可方物,冰雪聪明,机灵狡猾,武功也不差。
相比她们反应较迟钝的意中人来说,她们是八面玲珑,可爱又有头脑。
在广大武林正道人士口中,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妖女。
在我当初看小说的时候,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可爱又美好的女子会被称为妖女?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她们之所以被称为妖女,有这么几点原因:一、她们都很美丽。
金庸小说论文

从陈家洛到韦小宝狭义精神的转变同金庸人生经历的关系姓名:学号:系部:指导教师:摘要“在路上”是金庸武侠小说中侠客们别无它选的生活状态。
然而这又不仅仅指侠客,实际透视了现代人精神、情感和心理上的困境:缺乏存在的根据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无所归依,想追寻精神的家园,然而一切的追寻都是无意义的,切的追问只是更加说明了存在的荒谬,于是生命中只剩下无尽的行走与悲凉。
“在路上”就是指这样的一种存在状态:不知道从何处来、不知道向何处去,始终在宇宙中悬浮着。
关键词:在路上; 金庸武侠小说; 无根; 孤独; 荒诞; 悲剧Abstract" On the road" is in the martial arts novels of Jin Yong knight have no other choice of life. However this is not a knight, practical perspective, modern mental,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dilemma: lack of existence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are no conversion, want to pursue the spiritual homeland, however all pursue is meaningless, must ask just described the existence of the absurd, then life only the endless walking and Abstract desolation. " On the road" refers to such a state of being : I don't know where he came from, don't know where to go, always in the suspended.Key words:on the road; Jin Yong's martial arts novels; no root; loneliness; absurdity; tragedy一.引言金庸并非新派武侠小说创作的第一人,但他却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创作的新纪元。
金庸小说鉴赏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之我见——典型人物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句诗包含了金庸的十几部经典作品。
我相信每一个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对这十四个字有着特殊的感情。
对于近些年来的“金庸热”和“武侠小说热”的现象,我觉得这充分说明了金庸武侠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人们的心中永恒不变的经典。
当然,金庸小说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故事情节,就是那些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了。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
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
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
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
《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
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如何说谎-- 从语言看韦小宝说谎的艺术
摘要:《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不是英雄,但他有英雄情结,他的性格,绝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坏来评判。
他的人生哲学就是“实用主义”,一切的行为和语言都是围绕“生存”、“利益”而展开,“适者生存”的理念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他左右逢源,财运、官运乃至桃花运,运运亨通,一个男人的理想在他一个人身上全部实现。
他的成功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性格即命运。
正文:武侠大师金庸先生17年间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中长篇和一部短篇武侠小说。
在他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韦小宝汲取市井文化之养分,溜须拍马,谎话连篇,虚情假意,这些最能适应社会的性格特征,他全具备,因而,才有了这样一个“集大成者韦小宝”。
“韦小宝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典型、至情至性的典型、绝不虚伪的典型,他撕破了许多假面具,破坏了许多假道学,扬弃了许多假仁义。
”
1韦小宝性格复杂多变,在他身上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笔者试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韦小宝这个人物形象,进而管窥中国俗文化,领略“适者生存”的道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韦小宝的说谎艺术。
2无赖说谎无人能敌看过《鹿鼎记》的人对韦小宝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特别会撒谎,他说谎不用打草稿。
他溜进上书房的目的是找《四十二章经》,却出其不意地帮皇上吓退鳌拜。
后来皇上问他怎么进了上书房,他张口就来“温有道昨天发烧,起不了身,他兄弟叫我到上书房去帮着打扫收拾。
我没做惯,手脚慢了些,不想遇到了你。
”①金庸在他的话后加了一句“他说得煞有介事不但面不改色,几乎连自己也相信确是如此。
”看,他撒谎的功夫如何了得。
韦小宝撒谎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说的并非全是假的,而是七分真,三分假,他在无关紧要的情节上用真话取得对方的信任,在重要的细节上却说假话,对方不易发觉也就必信无疑了。
韦小宝在神龙岛上时,教主及其夫人各传了他三招功夫,他用了一招便将假太后制住。
为防止假太后再次杀他,他故意说:“教主传我三十招杀手,洪夫人传了我三十招擒拿手,比较起来,自然教主的手法厉害得多。
不过他老人家的招数,一出手就取人性命,我不想杀你,因此只用了夫人的一招‘飞燕回翔’。
”他是和教主及夫人学了招数,招数的名字也是叫“飞燕回翔”,可到他嘴里三招立马就变成三十招,而且功夫相当厉害,他手下留情才没有杀假太后。
如果假太后不信,一出手就会将她置于死地。
但他半真半假的话加上用的一招,居然奏效,把假太后吓住了:“幸亏他只以洪夫人的招数对付我,倘若使出教主所传,此刻我早已性命不在了。
此刻哪里还有加害之意,反而还恭恭敬敬”地说“多谢尊使不杀之恩。
”再如,皇上派韦小宝攻打神龙岛,不料被洪教主抓到岛上。
韦小宝马上骗洪教主说是去打罗刹国的龙脉。
他说:“那汤若望说道,须得赶造十门红毛大炮,从海道运往辽东,对准了这些什么山、什么河连轰两百炮,打坏了罗刹国的龙脉,今后二百年大清国就太平无事,叫做一炮保一年平安。
小皇帝说道:那么连轰一千炮,岂不是保得千年平安?汤若望道:轰得太多,反而不灵,又说什么天机不可泄漏,黄道黑道,叽哩咕噜说了半天,属下半句也不懂,听得好生气闷。
”韦小宝说谎有个诀窍,一切细节不厌其详,而且全部是真实无误。
只有在重要关头却胡说一番,这是他从妓院里学来的法门。
正好洪安通知道汤若望这个人,也知道这个人写的《大清时宪历》的内容,韦小宝的这番谎话,竟是和这部书的内容合缝合榫。
洪教主自然就相信了他这篇谎话,没有杀他。
韦小宝又一次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韦小宝的撒谎功夫不仅多次让自己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而且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还使他平步青云,好运连连。
如,康熙得知父皇的情况伤心得大哭起来,韦小宝也跟着号陶大哭。
康熙奇怪,问为什么。
韦小宝道:“我见你哭得伤心,又想起老皇爷温和慈爱,对我连声称赞,说我不顾性命的保驾,很喜欢我,心中更加难过了。
”一面说,一面呜咽不止,又道:“若不是我知道你挂念,赶着回来向你禀报,真想留在五台山上服侍老皇爷,也免得担心他给坏人欺侮。
”康熙听他这样说,当然十分高兴,马上说:“小桂子,你很好,我一定重重有赏。
”看,撒谎撒得多有水平,既能保命,还能升官发财,更重要的是,在别人眼中,他还是个有情有义、忠诚善良之人。
韦小宝的另一个拿手本领就是阿谀奉承,见风使舵,这使他能够深得人心,左右逢源。
4该收就收,处处留后路
5重人情、讲义气,梦想做江湖好汉
韦小宝虽然是个小流氓,是个无赖,他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接受中国社会传统道德。
他需要交朋友,更需要在这个社会上“混”下去,没有“义气”,不讲“人情”是行不通的。
当然,我们说韦小宝的性格复杂,不仅仅只有以上五个方面,还有诸如他为达目的,无所不为,适者生存,利己为上等,他的身上浓缩了中国人一些典型特征,既具有中国人的共性,也有他的独特个性,既是我们似曾相识的韦小宝,也是特立独行的韦小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的文学艺术殿堂中又多了一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1]倪匡.我看金庸小说[M].台北:台北远景出版社,1984.
注释:①金庸.金庸小说全集[M].花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