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论文

合集下载

金庸论文

金庸论文

金庸主题论一、金庸小说为什么长盛不衰?二、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价值和魅力1、广博而丰富的知识有人指责武侠小说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说八道,为了迎合游手好闲人的低级品味,不顾一切的扭曲事实,十分无聊。

其实这观点不免过于主观了。

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凭借杜撰一个个故事。

金庸先生对待创造是十分严肃的。

从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金庸对每一部小说的创作都下了极大的功夫。

对所用的史料,都有详尽的考证。

例如,《射雕英雄传》在动笔之前,作者便参阅了12卷《蒙古秘史》、《南诏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传》、《皇帝圣武亲征校录注》等大量史书传记。

写《飞狐外传》查阅了《明史》、《明纪》、《明季北略》、《吴三桂演义》等。

《鹿鼎记》的史实则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实》、《玉林国师年谱》。

显而易见,读者在欣赏通俗的武侠文艺过程中,文学功底也十分深厚。

他的作品里十分自然地穿插着大量的诗词名句,到处显示着他渊博的知识。

看过《笑傲江湖》的人,大约都对祖千秋与令狐冲论酒的情节记忆犹新。

……祖千秋侃侃而谈道:“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

可见喝梨花酒当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则当用玉杯了。

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又指一坛酒道:“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饮之,那就醇美无比了。

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我不欺。

”……金庸先生将广博的知识蕴蓄在小说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恐怕和胡说八道拉不上什么干系吧!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序中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

影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由此可见,人物形象的创作在金庸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笔者或用浓郁的色彩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简单的笔道素描。

金庸小说鉴赏结业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结业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结业论文生物工程 152101110 凌志婷“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有《连城诀》,这些是金庸一生小说的缩影。

学习完金庸小说鉴赏,我收获颇多,以前大多只是通过电视和电影的途径去了解金庸,但是这样的了解是片面的、是畸形的。

不读原著无法充分了解乔峰少室山一役的浩然英气、杨过的旷世之恋、笑傲江湖中的权力斗争……通过学习金庸小说开始了阅读原著,终于让自己完全的接触到了金庸小说的博大。

一、金庸小说中的“侠义”。

武侠小说自然少不了的便是武侠之侠义精神,金庸小说也不例外,甚至成为了巅峰之作。

虚竹、段誉不顾一切的区辽国营救萧峰,刘正风为了不出卖好友曲阳而不顾妻儿惨遭杀害,黄蓉为了郭靖而投身抗蒙古的苦业,甚至于陈近南的“愚忠”。

但是偏偏金庸又不让他们有一个的风风光光的结果,结果萧峰跳崖身亡,刘正风家破身亡,郭靖一家在蒙古破城之际近乎遭到灭门。

这或许正是作者的用意,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去写人物如何的英雄侠义,但是马上有近乎的萧瑟的结局,这或许又是一种寓意。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得到了侠义就必须失去一些,甚至于生命。

这样才能更加体现出小说中人物为了心中的侠义精神去为之奉献,这样才能将侠义精神在武林人物得到更大的烘托,更加的衬托出刻画人物的伟大。

《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

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

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

”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

读金庸小说研究论文

读金庸小说研究论文

作为一个忠实的金庸迷,金庸的所有小说我都读过,也读过他写的几篇小随笔。

刚开始读他的武侠,就是简单的向往那种书中描述的大侠生活——仗剑天下,快意恩仇;睥睨天下,贼寇风逃;白马轻裘、大漠孤烟;侠骨柔情,红袖添香。

心中也曾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做那样的人,活一个精彩的人生,谱写一曲爱恨情仇。

可是当我渐渐的长大,对一些事情、人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当我再读金庸小数的时候,就发现了小说中不仅有仗剑天下,快意恩仇的生活,还有着刀光剑影,血溅五步,阴谋诡计,生离死别这样的很恐怖的事情。

更有民族大义,舍身成仁。

也许我永远都不可能做一个侠客了吧,但正是因为这样,我反而对书中的生活更是向往。

读金庸的小说,能给人一种上瘾的感觉。

不管是杨过、小龙女的感情的一波三折,还是乔峰的血海深仇,又或是韦小宝的左右逢源,无不让人如身临其境,欲罢不能。

直到你把全书读完,合上书之后,还为书中的主人公之遭遇而感叹,脑海中似乎还有留有书中主人公所说的话语。

金庸小说中主人公似乎都有着悲惨的身世,如令狐冲、张无忌、杨过,就连韦小宝那么喜感的一个人物,他的身世也很悲惨——连父亲是谁都不知道。

但他们又都有着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奇遇——无意中夺得武功秘籍、得到绝世高手的指点、闯入什么必死之地,居然没死还得到了旷世神兵等等。

最后都是一个结果,无一例外的成为了绝世高手。

韦小宝大概是唯一的一个例外,虽然他也遇到了几个绝世高手,还拜了师傅,可他们的武功他没学到多少,反而他的奇遇表现在了另外一方面——他的老婆很多。

金庸小说中有一类女子很有特点,如黄蓉、赵敏、任盈盈等。

她们美丽不可方物,冰雪聪明,机灵狡猾,武功也不差。

相比她们反应较迟钝的意中人来说,她们是八面玲珑,可爱又有头脑。

在广大武林正道人士口中,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妖女。

在我当初看小说的时候,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可爱又美好的女子会被称为妖女?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她们之所以被称为妖女,有这么几点原因:一、她们都很美丽。

当代文学论文《论金庸武侠小说艺术特征》

当代文学论文《论金庸武侠小说艺术特征》

当代文学论文《论金庸武侠小说艺术特征》论金庸武侠小说艺术特征“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笔下的武侠,女子――新月初晕不足比其清丽,修竹临风不足比其高节,春梅绽雪不足比其雅致。

无论是金戈铁马的疆场拼杀,腥风血雨的武林争斗,情意缠绵的儿女私语,文之所致,意之所达,众生百态皆于行云流水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庸非凡的功力是通过交互式生硬的唯美故事情节结构的侠谱。

武侠小说做为“写下梦的文学”本不以叙事著称,其人物缔造主要源自作者想象和文学创作传统,不轻易源于现实。

金庸小说做为一种经典就恰恰是它通过传统中的程序化形式把象征性、寓言性以及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耐人咀嚼的韵外之并致等本属中国古典文化建议的东西整体表现了出,并利用独有的武侠语言文化的天空使我们并作了一次可说是创举的乌托邦飞翔。

于是存有了令狐冲、杨过、小龙女等栩栩如生的人物。

也因此,金庸刻画的“侠五音”才可以比千年佳酿更醇香极其。

而他的这种历史处置也使武侠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全系列出来虚构,“真实”的历史不过就是江湖武林的背景衬托,而人物的性格却呼之欲出了。

以下通过对金庸小说形式和语言的论述,来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在杜南发的访谈录《长风万里撼江湖――与金庸一席谈》里金庸提到:“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武侠小说是中国形式的小说,武侠小说中的武侠,只是它的形式而已。

”文学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即写作传统,通常包括文学创作中常规手法的体系和与此相连的读者的视野期待。

目前通俗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式问题的解决者中的集大成者,恰恰不是别人,而是金庸。

首先,金庸小说做为武侠小说,它继承了武侠小说这一文类的特点,即为金庸在创作过程中维持了武侠小说繁杂的文学、文化、社会、历史内涵,创作了典型的繁琐多样的武侠文学。

内容方面,与武侠存有关联的单四大名著中就牵涉至三部;形式方面,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并没多小区别,江湖恩怨、武林纷争、男女悲欢离合等照例还是新派武侠常用的模式和瑀的主题,它的繁杂变化充分反映在小说的思想上。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金庸小说《神雕侠侣》赏析论文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金庸小说《神雕侠侣》赏析论文

四川电大毕业设计(论文)金庸小说《神雕侠侣》赏析作者卢富贵市级电大乐山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年级11春学号1151001208674指导教师吴亮玖四川电大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所撰写的《金庸小说<神雕侠侣>赏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文中所有引文或引用数据、图表均已注解说明来源,本人愿意为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

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所属学校所有。

学生(签名):年月日提纲一、金庸及其作品简介二、《神雕侠侣》故事介绍三、《神雕侠侣》故事的内容精彩跌宕(一)第一次离别是因为“失贞绝望”(二)第二次离别是因为“礼教大防”(三)第三次离别是因为“双重打击”(四)第四次离别是因为“绝情救过”四、《神雕侠侣》小说艺术性的完美(一)《神雕侠侣》的开篇很别致——李莫愁、武三通两个“情痴”形象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二)金庸通过对杨过与小龙女情事的波折彰显出二人的性格差异(三)金庸通过描写众多少女情事纠葛巧妙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悲剧式的爱情主题五、《神雕侠侣》的现实意义(一)成长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二)崇尚自由,坚持到底(三)珍爱生命,相信爱情(四)自强自立是立人之本六、结语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金庸及其作品简介 (1)二、《神雕侠侣》故事介绍 (1)三、《神雕侠侣》故事的内容精彩跌宕 (3)(一)第一次离别是因为“失贞绝望” (3)(二)第二次离别是因为“礼教大防” (3)(三)第三次离别是因为“双重打击” (4)(四)第四次离别是因为“绝情救过” (4)四、《神雕侠侣》小说艺术性的完美 (4)(一)《神雕侠侣》的开篇很别致——李莫愁、武三通两个“情痴”形象栩栩如生,跃然于纸上 (4)(二)金庸通过对杨过与小龙女情事的波折彰显出二人的性格差异 (6)(三)金庸通过描写众多少女情事纠葛巧妙地反映了那个时代悲剧式的爱情主题 (7)五、《神雕侠侣》的现实意义 (9)(一)成长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9)(二)崇尚自由,坚持到底 (10)(三)珍爱生命,相信爱情 (10)(四)自强自立是立人之本 (11)六、结语 (11)注释 (12)参考文献 (12)金庸小说《神雕侠侣》赏析乐山电大直属部11春汉语言文学本科卢富贵【摘要】《神雕侠侣》是金庸“射雕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讲述杨过与小龙女的一段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

金庸小说鉴赏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之我见——典型人物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句诗包含了金庸的十几部经典作品。

我相信每一个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对这十四个字有着特殊的感情。

对于近些年来的“金庸热”和“武侠小说热”的现象,我觉得这充分说明了金庸武侠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人们的心中永恒不变的经典。

当然,金庸小说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故事情节,就是那些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了。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

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

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

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

《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

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金庸小说的现代意义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金庸小说的现代意义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金庸小说的现代意义XX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金庸小说的现代意义院(部)名称:文史学院学生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论文提交时间:论文答辩时间:学位授予时间:XX大学教务处制摘要金庸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武侠世界,那里有惊世骇俗的武功,笑傲江湖的侠客;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刻骨铭心的仇恨;还有醉心名利的沉沦。

金庸小说中的武侠世界,是一个与我们现实生活相脱离的想象世界,但是这些想象中又充满了现实的投影,虚构的武、侠、情以及名利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意义:从他对武学的阐释中我们可以读出生活的哲理,从他对学武过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悟出学习的道理,从他对侠客为人处世的铺叙中我们可以懂得做人做事的学问,从他对爱情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恋爱的门道,从他对仇恨的刻画中我们可以明白放手的幸福,从他对名利的反讽中我们可以察觉欲望的可怕。

在精神层面上,这些久远的故事与我们现时的世界是共通的。

关键词:金庸小说武侠现代意义ABSTRACTJin Yong invents a very legendary martial arts world in his novels. There are supernatural gest and the knight-errant who wander about all corners of the country. It has a hopelessly romantic love and unforgettable hatred in the novels. In thestories, many people wallow in the fame and fortune. The martial arts world of Jin Yong's novels is a imaginary world, but the imagination is full of reality. The fictional martial art, knight-errant, sensibilities, fame and fortune are rich in the modern sense. We can rea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from the elucidatory martial art, we can comprehend the arguments of learning from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martial art, we can know the knowledge of doing something from the knight-errant, we also can see the rule of love, the blessedness of relinquish and the devilishness of lust from the novels. In the immaterial level, these old stories and our present world are in common.Keywords: Jin Yong's novels,martial art, knight-errant, the modern sense目录前言 (4)一、金庸小说中武的现代意义 (4)1、对武的阐释 (4)2、学武的过程 (6)2.1、基础的重要性 (6)2.2、兴趣的重要性 (7)2.3、勤能补拙 (7)2.4、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7)二、金庸小说中侠的现代意义 (8)1、侠的个人修养 (8)1.1、乔峰的宽容 (8)1.2、老顽童的童心和小龙女的纯真 (9)2、侠的是非观念 (9)2.1、不以民族定是非 (10)2.2、不以门派定是非 (10)3、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1)4、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11)三、金庸小说中情的现代意义 (12)1、爱情 (12)1.1、青涩初恋 (12)1.2、有情人终成眷属 (13)1.21、《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黄蓉 (13)1.22、《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 (14)1.23、《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和赵敏 (14)1.3、悲剧爱情 (15)2、仇恨 (15)四、金庸小说中名利的现代意义 (16)结论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前言金庸小说很俗,改编影视剧的热播使它家喻户晓;金庸小说又很雅,北京大学的钱理群、孔庆东也对其潜心研究。

金庸小说研究论文

金庸小说研究论文

黄河学院选修课金庸小说研究结业论文系别:测绘系姓名:汪世伟学号:2010110419《神雕侠侣》是金庸作品集之一,其主人公杨过自然而然的走上了非正统的人生道路,他入了“道流”,其特点是“至情至性,实现自我”,即把个人的利益、情感、个性及人格尊严置于人生的首位,书中将杨过对郭靖的杀父之仇与疼惜之恩难以取舍的纠结复杂心理刻画的惟妙惟肖,他与“姑姑”小龙女的情感纠葛和他对江湖世事的渴望而又令他挣扎不已。

说起神雕侠侣,必须要提的是,这是一部金庸专写情的作品,初次阅读这本书时,我不过十二三岁,读完后感觉皆大欢喜,书中的人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知识面的不断加宽,如今重读,这本书看似豪迈风流,实却是不免有些苦涩与苍凉。

现在再次读起来,神雕的故事情节,无不字字充满了悲剧性,字字用情极深,杨龙二人的分分合合四分四合,一次因为“失贞失望”,一次是因为“礼教大防”,一次是因为“双双误会”,一次是因为“生离死别(救药牺牲)”,一次比一次痛苦,一次比一次惨烈,一次又比一次更长久,而一次又比一次更真挚。

我本人认为,杨龙二人的感情,固然相爱,真挚感情足惊天地泣鬼神,实际上,二人若婚后生活,并不显得会多么的快乐幸福,从四次的分离上来看,你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多半是小龙女离开杨过,可以这样说,小龙女在枯寂寒冰的古墓里生活导致了她不温不火的性情,她的性情属温,杨过的性情属冲,她爱到为了让他活着,可以不惜绝情的离走甚至于不惜自己性命跳进绝情谷,她可曾想到杨过,以杨过唯我性情岂可没了她而一个人好好的活着,从这一点来说,小龙女的爱显得有些自私,且在对待杨过感情的态度上,她是一直持消极观或者是悲观,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不难看出,小龙女是一个可以完全放下爱而独自活下去的人,而杨过不行,他性情孤僻、狂妄自大从种种方面来看,二人的结合不容乐观。

我认为神雕里的黄蓉和射雕里的她已有明显的变化,并显现出来了她的不可爱、甚至于自私,已为人妇为人母的黄蓉,在处理事情的拿捏程度俨然相对于射雕里圆滑、精明的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金庸小说的“武”
不可否认金庸小说是我国武侠小说创作中几近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而今,有关金庸小说的种种现象确实是值得人们注意玩味的。

作为武侠小说,它必须写出侠士们在实现自己行侠仗义、救民济世的抱负时,如何施展和依靠他们那些超常的奇异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武功”。

小说中把“武功”描写的神奇独到,无疑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而这正是武侠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之处,也是作者大有作为的艺术天地。

在描写“武功”方面,金庸无疑是一位大师。

他花了很大力气来描写武功打斗,而且写得精彩纷呈,变化万千。

最主要的是笔下无数比武较量,却没有一次给人以重复、雷同之感。

武功描写的成功,也是金庸小说之所以迷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庸写武的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一点也不会武功,而是以文人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

正是因为他不懂武术,就敢于参照前人经验和典籍,施展神奇的艺术想象来自行创造。

他笔下的武功通常很令人咂舌。

例如威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使萧峰一个人可以震撼大军;黑风双煞练得“九阴白骨爪”,居然能让手臂突然伸长,手指插进对方的头颅;段誉甚至可以把别人练得内气吸取到自己身上,至于暗器、轻功,更是应有尽有,神乎其神。

金庸笔下的打斗所以这样神异丰富、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把描写当做是一种艺术创造,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想象的才能。

文学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武侠小说尤其如此。

金庸小说正可以说是成功的
驰骋想象,运用各式各样的丰富的生活可能性去描写武功和创造人物,使小说中的武功达到了新的境界。

在看小说时我们不难发现金庸小说,脱离了单纯的打打杀杀,而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例如作者在为“降龙十八掌”取名字“亢龙有悔”“潜龙勿用”“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龙战于野”等等,都是从《易经》中借用过来的;“般若掌”的名字源于佛经。

有的可以根据那名字,把大致的动作想象出来,例如“庖丁解牛掌”。

可以说金庸把过去武侠小说里的粗俗的武打描写高雅化、文人化了。

在金庸这里,琴、棋、书、画、诗、文、歌、舞、乃至渔、樵、耕、读,都被融进了武功技击,于是武功描写的途径变得无限广阔,手法变得无限丰富,笔墨变得耐人寻味,成为读者的一种审美享受。

例如在舞蹈方面:黄蓉的武功,就与舞蹈密切相关。

“兰花拂穴手”的名称就是一种舞姿;“落英掌”也使人联想到落花般飘舞的轻柔身段。

连兵器如李莫愁的拂尘、樊一翁的长胡,也都像是舞蹈中的道具。

在书法方面:《倚天屠龙记》中张翠山就用“倚天屠龙记”中的几笔,大的龙门镖局的俩个镖头坠下马背,现实了极大地威力。

另外,金庸笔下的习武打斗还和人物的刻画做到了紧密结合,因而使得武打更具有性格化。

金庸小说的重心始终是人物性格的刻画。

他所写的武功,常常是因人而致。

例如《天龙八部》中外貌凶恶的南海鄂神,金庸为他配备了两件武器:右手一把奇形长剪,剪口满是锯齿,俨然鳄鱼嘴巴,便于铰人兵器;右手一条锯齿软鞭,则是鳄鱼嘴巴之形,用来疾卷狠打。

《神雕侠侣》中的朱子柳,旧为大理国丞相,
他的兵器竟是一支笔。

小说介绍朱子柳是“是天南第一书法名家虽然学武,却未弃文,后来武学越练越精,竟自触类旁通,将一阳指与书法融为一炉”。

《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是个朴实、方正、憨厚的人物,作者让他学习“降龙十八掌”这种光明正大、难以取巧的武功,全凭习练者的苦学苦练,以勤补拙,“人家练一朝,我就练十日”才得成功;这种将人物与武功统一设计的艺术路数,终于成功地塑造了这位“大侠”形象。

在金庸笔下,武功描写和性格刻画两者做到了相得益彰。

这是金庸有一个高明之处。

在金庸小说中,比武从来不是当事双方单纯的只拼武功,而是特定环境中人们武技、智慧、心理、体力等素质的综合较量。

作为创作经验十分丰富的小说家,金庸不像有些人只写当事人单独斗武,而是十分投入具体的特定环境,不仅写出双方的武功路数、招式及技能发挥的状况,并且写出比武者随时发生者变化的情绪、心态,使读者感觉到这确实是活人在比武。

《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独自一人力斗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三位高手,还能发射暗器射伤他们。

但当在旁的任盈盈刺到杨莲亭,迫使东方不败这个男宠忍不住大叫一声,就一下子分散和干扰了东方不败的心神,结果是东方不败背上中了双剑。

这样写出来的武斗就充满了立体感和真实感,人物形象刻画也更加生动形象。

金庸的武学大世界,随都出于艺术想象,却能意到笔到,幻而成真,使人大开眼界,因而在武侠小说领域成为一种难以企及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