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庸小说的艺术魅力

合集下载

金庸《雪山飞狐》的艺术特色1-wang

金庸《雪山飞狐》的艺术特色1-wang
全知视角叙事、限制视角叙事、纯客观叙事。
所谓"全知视点"是指作者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 作者能够洞察秋毫,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 来,极富有立体感。很多世界名著都是运用这种叙述视 点,中国古代小说大多数都是这样。作者凌驾与小说世 界之上,居高临下,洞察一切,调度一切,用穿透一切 的"火眼金睛"去观察世界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观察人 物的言谈举止,内心活动。
常采用第一人称,有时也采用第三人称。
叙事观点
整部小说都是由不同的人讲不同的故事,合起来成为一 个“完整”的故事。
讲故事的方式各都不一样。 小说中,人人都是叙事者,同时又是被叙事者。 对白是成功的要素! 一般小说的叙事观点: 自知观点 以第一人称(“我”)作为叙事观点。 旁知观点 以第二人称(“你”)或以第三人称(“他”)作为
金பைடு நூலகம்《雪山飞狐》的艺术特色1-wang.pptx
《雪山飞狐》的艺术特色
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指的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 就是一个"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同一件事 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作家根据他 所选择的叙事视点将故事、人物及相关的一切告诉我们的。 小说的叙事视点的确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故事叙述的方便, 更重要的,它还体现着小说家希望读者看到什么故事,特 别是故事中的人物及其行为有什么反应。
叙事观点。 全知观点 故事中所有人物的观点与感受,作者都可以代入,并
且呈现出来 ,让读者有一个较全面性的对照;作者似乎 “无所不知”。
辽东乌兰山玉笔峰后
对比手法在《雪山飞狐》中的作用
凸现真善美,批判假恶丑 深化主题,引发思考

金庸

金庸
为 商 可 以 富 比 陶 朱 , 为 文 可 以 风 行 一 世 ,
一· 为文可以风行一世
文字浅白凝练,幻想雄奇无比。 情节悬念迭生,惊险紧张。 塑造人物形象之多,小说史上独一无二。 金庸武侠的影响: 持续时间长; 覆盖地域广; 读者文化跨度大; 超越政治思想的分野。
金庸武侠全集
飞 雪 连 天 射 白 鹿 ——《飞狐外传》 笑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侠 ——《侠客行》 ——《射雕英雄传》 倚 ——《倚天屠龙记》 ——《白马啸西风》 碧 ——《碧血剑》 ——《鹿鼎记》 鸳 ——《鸳鸯刀》 很多被拍成电影
3、出神入化的功夫
丰富的联想,神奇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巧妙的衬托 金庸对武功的描写充分展示了超凡的,几乎是天马行 空般的联想想象才能。 由于丰富的联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在金庸的 笔下皆可融入武功。
4、深刻的思想内涵
独立的批判精神
乔峰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对兄弟仁义,对百姓爱护, 对仇家宽容,对大宋感恩正是这样一位几乎毫无缺 点的英雄,最终却被逼到了自杀的绝路。难道夷夏 之分就真的这么重要吗?难道汉人就一定是好人契丹 人就一定是坏人吗?汉人就一定站在汉人一边,契 丹人就一定得忠于契丹吗?这正是借乔峰的经历对 夷夏之分,尊夏贬夷的批判。
深刻的人生哲理
《天龙八部》中很多武林高手受邀都来参加“珍珑棋 局”的破解。很多人不仅不能悟出破解之道,还险 些走火入魔。虚竹为救众人,闭着眼睛自杀了一步 己棋,却意外地破了棋局。这不正揭示了“退一步, 海阔天空”的人生哲理吗?
萧峰的形象
古人云:“聪明秀出为英,胆气过人为雄”。英雄除 了机智勇敢,还应该有胸襟气度,果敢节操,远大 的理想和宽广的胸怀,当然还要有卓越的才能,这 些萧峰全都具备了。 金庸这枝妙绝惊人之笔,通过 萧峰的一生极其深刻地塑造了萧峰这一伟岸的人物 形象,但金庸没有把他写成传统意义上的“侠客”, 而是以“英雄”形象超越“侠”的概念。萧峰对朋 友的义薄云天,对爱情忠贞,对天下苍生的爱怜无 一不冲破人物所处环境的局限而彰显出伟大的人格 力量。 萧峰以满腔热血,反对战争,祈求和平,为实现民 族之间彼此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为实 现宋、辽两国罢兵,甘愿献出自己最为宝贵的性命, 体现了一个英雄的最高境界,闪射出人性壮丽的光 辉!

评价金庸小说论文

评价金庸小说论文

评价金庸小说论文我看金庸小说金庸是香港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

从1955年发表《书剑恩仇录》起,他一共创作了14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作品,恰成一副佳对: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其中,《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等作品集武侠小说之大成,成为千百万“武侠迷”手中不释之卷,更使武侠小说阔步进入文学的殿堂,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风靡华人世界,与其宏大而巧妙的艺术构思,高超的写作技巧,渊博的历史、人文知识,勇于创新的精神和长期的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读他的武侠作品,不仅能获得艺术上的享受,了解一些历史、人文知识,更能为其作品中所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感染,所感动。

我认为,他的武侠作品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示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首先是由一个个忧国忧民的侠客形象组成的英雄群体。

比如《天龙八部》里的乔峰(萧峰),《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神雕侠侣》里的杨过。

这些英雄都以天下为己任,其共性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又不千人一面,而是各有各的性格。

比如郭靖的诚朴、忠厚,嫉恶如仇;杨过的叛逆、聪慧、执着;乔峰的粗犷豪迈。

这些英雄人物集中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侠”的舍生取义、勇赴国难的价值取向。

所谓的“武”,是现实生活中所不存在的或不典型的,而“侠”却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所赞扬的民族精神内核。

所以,人们在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时候,甚至会忘记其中的“武”,而被“侠”所感动,这与他人物塑造上的成功是分不开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金庸笔下的侠,并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而是有个性,有情感,甚至有缺点的人。

比如《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狂放不羁,《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软弱犹豫,灭绝师太的凶狠和刚愎自用。

读者能感受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的优点、缺点,我们都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这不仅是金庸对武侠小说本身的贡献,同时也是对“侠文化”的贡献。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的后记中曾说:……但小说的主角不一定是“好人”。

论金庸系列武侠小说为什么被奉为经典-议论文1300字相关作文

论金庸系列武侠小说为什么被奉为经典-议论文1300字相关作文

论金庸系列武侠小说为什么被奉为经典-议论文1300字相关作文说起武侠小说,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金庸的武侠小说,他曾自述:“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

”可为什么他笔下的这些“娱乐性的东西”可以如此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甚至一度被奉为经典。

那么,何为经典呢?互联网上的淫秽小说能被视为经典吗?答案肯定为不。

经典作品是最能代表一个时代、一个系列的作品。

可为什么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被奉为经典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往的武侠小说往往更加看重的是情节,不注重对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的塑造,但他却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极为生动而又丰富的人物形象,表现诸多人物内心的想法、和其精神世界,并非简简单单的好与坏,每个人物背后都有着故事。

例如,任我行居心叵测地《葵花宝典》传给东方不败,东方不败修练后变得不男不女,因此东方不败痛恨任我行,在其为圣姑疗伤之时,偷袭夺得教主之位。

后爱上杨莲亭,不理教务,杀害众多教中忠心之徒,最后在任我行、令狐冲、向问天联手,在任盈盈对杨莲亭的拷打下,分心被杀。

此外,其小说既有古典文学的影子,也充斥着现代文化的意韵。

小说通俗易懂、简洁生动。

语言上也运用了各种手法,自然流畅而又古朴文雅。

同时它还引用许多诗词、歌词、楹联,同时小说整体上使用白话文,从而使适宜阅读人群增多。

第二,其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小说中兼容吸纳了我国的古典文化的精华和西方小说的思想派系,如《射雕英雄传》对应儒家,大侠、《倚天屠龙记》对应佛教,主人公张无忌看破红尘皈依佛教。

同时金庸也小说中融合了琴、棋、书、画、药、相、卜、术、山、水、花、草等,提高了其小说的审美意识和文化水平。

同时,其小说中的武功“降龙十八掌”,各招式的名称都来源于《周易》。

鸿渐于陆,时乘六龙,神龙摆尾等,都是《周易》中对人生各个阶段的比喻。

《射雕英雄传》中的,五绝也都对应着五行。

不仅如此,金庸的所有作品都是建构在中国古代的某些朝代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前者中的郭靖不仅在江湖中武功卓绝,更是一位守护襄阳的大英雄,抵抗着大金的侵略;后者中张无忌也和元朝的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赵敏更是一位元朝的郡主。

金庸武侠世界:文学瑰宝与人生智慧的交融

金庸武侠世界:文学瑰宝与人生智慧的交融

金庸武侠世界:文学瑰宝与人生智慧的交融金庸名著赏析金庸,原名查良镛,是20世纪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之一。

他的作品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深深影响了数代读者。

他以独特的笔法,将武侠、历史、人性、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江湖世界。

以下是对金庸名著的赏析。

首先,《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北宋末年为背景,通过郭靖、黄蓉等主人公的成长和冒险,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正义的力量。

小说情节曲折跌宕,人物性格鲜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在人物塑造方面,金庸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绘和深刻的性格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让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天龙八部》是金庸的另一部巨著,该小说以清朝末年为背景,通过大理段氏、丐帮、慕容家族等各派武侠势力的纠葛和角逐,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武侠世界。

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每个主人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复杂性。

此外,《笑傲江湖》也是金庸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明朝中期为背景,通过武林门派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各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善恶与矛盾。

主人公令狐冲的坎坷经历和成长,充分体现了人性的不屈与独立。

小说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同时又充满了情感色彩和人性的启示。

总之,金庸的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武侠世界的神奇和瑰丽,也深入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种种问题。

通过对其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金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和哲学启示。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真善美的表现特色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真善美的表现特色

MASTERPIECES REVIEW1980年创刊通俗小说研究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真善美的表现特色⊙王运涛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郑州 450044]摘 要:金庸在推动武侠小说由“俗”入“雅”的转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如果将金庸武侠小说放置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里来考察,可以见出其对真善美的追求极具特色。

金庸武侠小说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武功与侠情的精彩呈现与武韵哲思的丰富深刻,更在于其“亦真亦幻”的创作旨趣、“崇武向善”的价值内涵、“美不胜收”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金庸武侠小说 真善美 表现特色“金庸热”是半个世纪以来华人世界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作为还珠楼主以来,最具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想象力的武侠作家,金庸武侠小说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绚丽江湖,融入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

从艺术成就来看,金庸武侠小说对武功与侠情的艺术呈现极具特色,蕴含了丰富而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

“金庸的武侠小说表面上是在讲述侠义故事,实质上它更是中华传统文化大观”a。

“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b。

如果将金庸武侠小说放置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里来考察,其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极具特色。

一、追求“亦真亦幻”的创作旨趣透过金庸武侠世界中那些虚虚实实的故事,许多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求真”的创作旨趣。

如金庸武侠小说极重历史感,追求江湖故事的背景之真;金庸武侠小说文化意蕴深厚,追求招式的哲思之真;金庸武侠小说善于挖掘人性,追求侠客的性情之真等。

(一)极重历史感,追求故事的背景之真 金庸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善于巧妙地将虚构的江湖故事架构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之中。

金庸武侠的传奇故事大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常“将行侠仗义与具体的历史时空紧密地联系起来”c。

从时间来看,《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的故事皆发生在宋代,蒙古统一、南下征宋等故事都确有其事;《倚天屠龙记》的故事发生在元朝末年,《碧血剑》的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鹿鼎记》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李自成进京,袁崇焕被杀,康熙平三藩等故事也都确有其事。

金庸《雪山飞狐》的艺术特色2_wang

金庸《雪山飞狐》的艺术特色2_wang
5) 山洞中:胡斐抱起苗若兰逃到山洞中,互表爱慕,叙述胡 一刀夫妇相爱经历以及和杜希孟的关系。 6) 苗人凤和胡斐在悬崖上决斗。
以上场景哪个是主场景?
小说中的所有场景,又以“讲故事”的场景最为集中、 突出,是小说中的主场景。而叙述中的场景,又大部 分集中在胡一刀、苗人凤的沧州大战上,所以,沧州 大战又是主场景中的最重要的场景。

6 第六章主线胡斐出场; 7 第七章副线,写天龙门等人争刀纠葛; 8 第八章是第七章的延续,副线; 9 第九张切回主线,写胡苗两家二代三人; 10 第十章归结,两线合流。

纵看全篇,两条线索痕迹宛然,交错发展, 有分有合,相辅相成。
回答 主线为什么,哪几章?
胡苗两家两代五人之间的恩仇 2、4、5、6、9、10

3) 这场残酷的搏斗,恰好发生在好人与英雄之间, 显示的是命运的残酷和人的无能,劈与不劈, 两人都是真正的失败者。而小说这样的悬念, 突出了悲剧性。
开放式的结局的好处:
让读者有发挥想象与创造空间,增加了读者的参与度, 也提高了娱乐性。
小说通过悬念让读者去臆想结局,让读者自己去作出 抉择,无疑更突出了这一刀的悲剧性,使结尾无限唏 嘘。 结尾突出了主题:人生困境。显示命运对人的拨弄, 进而对身不由己的武林中人隐约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 的同情。
军刀的争夺等。军刀已经变成“利”的象征,也突显人性贪婪、 狡诈与险恶的一面。
(2)作者通过军刀意义的转变来深化主题
军刀所象征的意义指的是开始时李自成推翻暴政以 及抗清的义举、四卫士忠君爱国的义行的“义”,表 达的是作者强烈的民族感情。 军刀继而成为号召天下武林人士的符令,其意义变 为“权”的象征,再到后来与宝藏发生了关联,进而 转化为“利”的象征,都是对人性丑恶阴暗面的深层 揭示,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田归农,宝树,各门派,各怀鬼胎,为的就是找 出揭开闯王宝刀的秘密与所在,宝刀成为“利”的 象征。众人为了宝刀和宝藏不择手段、丧尽天良、 欺师灭祖,作者借此揭露了人性趋炎附势、背信弃 义的丑态,爱财如命,反映了现实世界里最真实的 人性。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龙彼德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说实在的,叙事文学的形式应当是一张有缝隙的网,作者可以有三五年创作时间在其间自由穿行,倘若形式的网结拉得过紧,抽得过密,那么作者就会成为乍一打开即被永久固定的思路的牺牲品。

在形式的束缚下,他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因为形式不允许他随心所欲地去写。

然而,随心所欲的创作将会挣脱形式的羁绊,不断地合理地威胁着长篇小说,并且正在成为叙事文学的一种形式。

眦”用这段话来衡量与分析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笔者以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因为金庸所注重的就是。

随心所欲”,即在一定规范中尽可能获得最大自由,这也是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所提到的人生最高境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邢爵疏:“孔子四十七学《易>,至五十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也。

六十而顺者,顺,不逆也。

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矩,法也。

言虽从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也。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除<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这三部为中篇小说外,其他十二部都是长篇小说,皆是正确处理“随心所欲”与“形式限制”矛盾关系的杰作;是。

言虽从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的典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正在不断地合理地威胁着我们既定观念的长篇小说,并且已经成为叙事文学的一种形式。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507第一,线索不单一。

有复线。

如<雪山飞狐>,由“一日”与“百年”两条线索组成。

一日”,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辽东天龙门诸公找饮马川陶氏父子复仇,宝树和尚横插一杠,将打斗双方强行邀上乌兰山玉笔峰,为山庄主人杜希孟助拳,共同对付雪山飞狐胡斐。

不料杜希孟邀请来的苗人凤,却成了大内总管及众位高手联合攻击的对象,要不是胡斐伸手救援,苗人风早没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0年 8月
中共 银川 市委 党 校学 报
Jun l fh nh a nc a P r ol e f .. o ra o e t Yic u n Mu i p l at C l g PC i y e oC
第 1 卷 第 4期 2
浅谈 金庸小说 的艺术魅力
金 丽

剑》 都对主人公为 民请命 、 民锄奸 的正义行为持赞 为 赏笔调。《 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 的义无返 顾、 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 。到了金庸 的 中期作 品, 道家思想 、 游仙思想令人注 目。 神雕侠侣》 《 可 以看 作 是其 前期 进 人 中期 的一座 分水 岭 。这部作 品
门、 台湾和东南亚等“ 中华 文化圈” 的大量读者 , 实际 上成为大陆以外 的一个“ 中华民族凝 聚力” 中心 。 金庸
作 品的读者还延伸到了北美 、 欧洲 、 大洋洲的华人社 会 ,可 以说 全 世 界 有 华人 的 地 方 就 有 金庸 小 说 的传
播。
天屠龙记》 笑傲江湖》 和《 则更 明确地把个人 自由设置
代末 至 7 O年代初 , 金庸共写武侠小说 l 部 , 5 取其 中 1 部作品名称的字首 ,可概括为 :飞雪连天射 白鹿 , 4 “
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 , 越女剑》 对其作品表现 。 出的较高的艺术魅力笔者谈点 自己的看法 。 金 庸小 说传 递 出丰富 的 中国传 统 文化

的、 但绝 不笨 的人 物 。” 四、 金庸 小说 的艺 术想 象力
知识和信息 , 承担 了传播博大精深 的中华古老 民族文 化的重任。金庸小说广泛地涉及到儒家 、 墨家 、 道家 、
佛家等 中国传统文化较深层次 , 是一部集“ 三教九流”
收 稿 日期 :0 0 0 — 7 2 1 — 4 1
作者简介: 金丽 , , 女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科研科
8 5
品中很难得 到, 在金庸笔下光芒 四射。 金庸写 出了一个侠应有的胸襟和责任感 。事实上 , 金 庸也是刻意把郭靖写成一个符合儒家做人标准的“ 为 国为民 , 侠之大者 ” , 更是塑造 了中国人心 中“ 的典 侠” 范 。金庸在北京大学回答严加炎关于“ 查先生对郭靖 这 个 人 怎样 的看 法 ” , 了这 样 回答 :我 是想 塑造 时 做 “ 个 中 国北 方 忠厚 朴 实 的 勤奋 而 且 具 有伟 大 同情 心
中既有郭靖 “ 国为 民 , 为 侠之大者” 又有杨过蔑视宗 , 法礼教 , 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 的独行。 倚 《

金 庸 小 说 的创 作 时 间 是 2 O世 纪 5 — 0年 代 , 07 作 品大 力 “ 弘扬 传 统 文 化 ” 丰 富 内涵 , 引 了香 港 、 的 吸 澳
( 中共 银 川 市委 党校 ,银 川 700 ) 50 2
摘要 : 金庸 的武侠小说提出了 ” 国为民, 为 侠之大者 ” 的最高境界 , 具有深沉 的艺术魅力 , 放射 出夺 目的中
国传统 文化 光芒 。
关键词 : 金庸
武侠小说
中国传统文化
文章编 号 : 6 1 15 (00 0 —0 5 0 17 — 17 2 1 ) 08 — 2 4
中图分 类号 : 5 文献 标识 码 : 1 0 A
在 2 世纪 中国文学史上 ,金庸是一个 巨大而奇 0 特的存在 。就武侠小说方面 , 金庸 阅历丰富 , 知识 渊 博 , 思 敏 捷 , 光 独 到 。他 继 承 古 典武 侠 小 说 之 精 文 眼
华, 开创 了形 式 独 特 、 节 曲折 、 写 细 腻且 深 具 人性 情 描 和豪 情侠 义 的新派 武 侠小 说 的先 河 。从 2 纪 5 0世 0年
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例如《 天龙八部》 从云南大理写到 江南 姑 苏 , 后 又写 到 河南 、 然 山西 、 江 、 夏 、 北 、 浙 宁 塞 关东。金庸不但写出了各地不 同的景色 、 风俗 以及人 物语言 ,更写出了各个地区文化在本质上的区别 , 能 够使 读者鲜 明地 感受 到 中国文化 的“ 版块 构成 ” 读 金 。 庸的小说时 , 经常会感到作为 中国人 的自豪 。这种撼 人胸襟 的感受是从其他 国家的经典作 品和新文学作
于一体的文化交 响乐。同时 , 他还从地域文化的角度 , 广泛描写 了中国大陆东西南北不 同地域各具特色的 文化风貌。是一幅动态 的、 立体的 , 表现不 同朝代 、 不 同历 史 时期 的 中 国历史 长 卷 。 在金庸 的前期作 品申, 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 占据显要 的甚至主导 的地位。《 书剑恩仇录》 碧血 和《
金庸在历史 、 政治 、 古代哲学 、 宗教 、 文学 、 艺术等 方面都有研究 , 其作品在琴棋书画、 诗词典章 、 天文历 算、 阴阳五行 、 门遁 甲 、 奇 儒道佛学等方面均有涉猎 ,
使 读 者 在欣 赏 艺术 作 品 的 同 时 ,学得 丰 富 的文 化 知
识。可 以说 , 金庸小说 以巨大而密集 的中国传统文化
为主人公 的第一关怀 。在杨过 、 张无忌 、 狐冲眼中, 令 自由和逍遥才是他们追求 的最高境界 。 到了金庸的后 期作品 , 佛家思想 的气息 愈来 愈浓 ,天龙八部》 《 更是 集金庸所理解的佛家思想之大成 。 在这部 10 3 万字的 鸿篇 巨制中充满 了“ 无人 不冤 , 有情 皆孽” 的大悲悯 , “ 色空观念 ” “ 、有无观念 ” 等佛家基本思 想 , 以艺术 都 方式 呈 现 出极 大 的诱 惑力 。 金庸笔下涉及到所有 的中国地域文化 , 雪 山 从《 飞狐》 中的雪 山极顶 到《 天龙八部》 中的苍山洱海 , 从 《 书剑 恩仇 录》 中的新疆雪莲到《 笑傲江湖》 中的福建 山歌 , 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 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