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叙事结构特色

合集下载

金庸古龙小说结构模式探讨-古龙小说总论-热血古龙

金庸古龙小说结构模式探讨-古龙小说总论-热血古龙

金庸古龙小说结构模式探讨-古龙小说总论-热血古龙解析小说的叙述模式无论是武侠、历史还是现实主义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结构、语言、再加一个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那些写小说的,只要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登峰造极,就可以在扬名立万。

以前我在客栈看到过一个叫筋斗云的老网友97年写的从中国传统文化分析金庸作品的文章,从儒道佛这三个不同的精神文化解构射雕、笑傲、和天龙这三部,分析入理,有根有据,让我很是佩服,现在到客栈博物馆里面还可以找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语言和文化底蕴这两方面相辅相成,扎实的文字功力和描写需要有一个系统化的长期培养而成的文化底蕴,古龙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写小说,那时候的作品(应该说是文字)和他四十多岁写出来的明显的不同。

他在这方面比金庸比其他人走的得更远一些,在《天涯明月刀里》可以明显得看出他试图用散文诗的体裁来写小说,大段大段的类似平面化的诗歌式的语言不是一个“炼”字就可以概括那时候的辛苦的,很可惜这种实验化的自我革新没有被读者所接受,天涯之后他还是走回了老路子,那时候我看大地飞鹰的后记里他讲到天涯是他写的最痛苦的一篇小说,很是佩服他这种力求自我突破的勇气。

金庸开始写书剑的时候已经接近四十岁(大概如此),大气已成,文字功力是不用过多叙述的,以前倪匡曾经把萧峰带燕云十八骑上少林寺的三百多字的一段详加注解,后来大唐出来之后,也有人把古龙、黄易、温瑞安和金庸的小说各自抽出一段来进行比较,最后金庸在意境上还是占了上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到黄金书屋的大唐口水录里面翻一翻。

里外还有一个思想上表达内涵的东西,这一点也是前几天我和几个网友楚天、草尖露在客栈里争论过的。

余杰那一篇论古龙的就写得很好,观点不再重复。

如有必要,将另有文章提起。

这里只说一个结构方面的叙述模式。

长久以来,比较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的最终不同还是体现在一个审美观点的差异上,东方传统的审美观讲究含蓄内敛,收发自如,意境上给予解读者一个想象之美的空白,这空白指示着一种状态,它充满张力,可以不断的被诠释不断的被深入。

金庸先生作品特点

金庸先生作品特点

1.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能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特色鲜明,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

这与他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有很大关系。

2.金庸的人物刻画,轻表面、重实在,没有正面的长篇大论的描写,却依然塑造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形象,香香公主、黄蓉、小龙女、张无忌、令狐冲等,如:梅超风蓬头垢面的长发也会被人用来做形容词。

描写小龙女“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来,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看这一段,估计大家心里便有了一个模糊的神仙般的小龙女。

3.金庸小说的结构艺术,大有大的宏伟,小有小的玲珑,大小均宜。

传统的章回体小说有一个固定的秩序,按着时间、按着帝国的秩序,讲究一个社会逻辑。

而五四以后,西方文学架构的手法深入了中国文学的创作,倒叙、插叙、省略或者将之融合交叉的手法都出现在小说里,并在金庸小说中达到一个高峰,如:《射雕英雄传》三部曲的宏大、《越女剑》的小巧、《天龙八部》中有三个男主人公4.金庸小说的语言艺术,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

5.金庸的小说风格,比较阳刚,除了“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属于非常另类之外,其他角色,无论正邪,都有一股子很刚强的气质。

女性角色虽然写得色彩斑斓,个性丰富,但一般处于陪村的地位。

笔锋上,金庸有明写,有暗藏。

绝对不把人物心理写透,让读者自己去猜测去想,是比较典型的东方小说的笔法。

试论金庸小说的叙事结构艺术

试论金庸小说的叙事结构艺术

武侠天地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11试论金庸小说的叙事结构艺术袁杰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

作为小说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叙事结构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景观。

它不拘泥于现成的叙事模式,而是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造。

本文从固定模式的创新运用、/建筑框架式0的叙事结构、设置悬念的结构艺术和演绎人性的情节驱动模式四个层面入手,对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艺术作一粗略的探索。

关键词:金庸小说;创新模式;建筑框架式结构;悬念设置;人性驱动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63(2004)1-0065-04/五四0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小说努力取法西洋,注重内在的逻辑因果关系,逐步摆脱传统章回小说散点透视的窠臼,建构了自己的叙事方式。

就技巧而言,金庸小说无疑脱胎于此,但其克服了新小说过分依赖逻辑演绎而想象力不足的毛病,在吸取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独辟蹊径,继承传统又有所革新,较好地把握了逻辑与想象之间的平衡点,以雄奇奔放的丰富想象,成就了变幻百端的艺术结构。

其小说结构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前后呼应,张弛有致,真正做到了/奇而致真0。

正如冯其庸先生所说的:/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0[1]本文立足于小说文本,拟从以下几方面对金庸小说的结构艺术作一粗浅的探析。

一、武侠固定模式的创新运用千年而下,武侠小说的创作形成了一些比较固定的模式,如争霸、抗暴、复仇、夺宝等。

唐代的豪侠小说就具有了这些模式的雏形,如5谢小娥传6就是一个典型的复仇故事,谢小娥夫、父均为盗贼所杀,她忍辱负重伺机报仇,终遂心愿。

牛僧孺的5郭元振6则可视为抗暴模式的先声。

经过宋元话本和清代侠义小说的丰富和发展,武侠小说的一些基本模式已经定型。

5三侠五义6较好地揉和了多种模式,故其成为古代侠义小说的代表之作。

旧派武侠小说之所以一时间取得轰动效应,关键是他们为武侠小说新增了一个重要的模式)))爱情模式。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叙事结构特色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叙事结构特色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叙事结构特色摘要: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气势恢宏、结构庞大、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众多。

其突破传统武侠小说叙事模式的创作手法更成为作品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为新武侠小说的开拓者。

希望能通过对金庸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对其武侠小说的情节艺术特点进行一点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金庸小说;创新;结构;叙事模式对于金庸来说,他较早地接受新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影响。

年轻的时候更是对那些具有紧张曲折的剧情,精彩的打斗场面和生动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名作,如英文的司各特作品《撒克逊劫后英雄传》,大仲马的《侠隐记》、《基度山恩仇记》等情有独钟。

因此他的武侠小说也跳脱了传统武侠小说套路单一、散点透视的窠臼,构建了自己的叙事方式。

在吸取传统经验的同时又独辟蹊径,逻辑缜密、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想象力丰富。

其小说结构前后呼应、张弛有致,正如冯其庸先生所说“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一、“奇招迭出”的开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说更是如此。

更何况金庸武侠小说最初是在报纸上连载,因此其开篇够不够精彩,能不能吸引读者至关重要。

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很讲究在开头营造一种奇境来造成对读者强大的吸引力。

在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开篇便描写的是一个小女孩进入一位教书先生书房的情景,看似平淡却笔锋急转,原来这位教书先生陆芷菁是施展飞针刺蝇绝妙神功的武林高手。

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营造极富传奇色彩和悬疑的开头,吸引读者。

到了《碧血剑》中,金庸又采用的另一种描写开头方式便是依照中国古典小说《水浒》的技法。

讲述了南洋归侨青年张朝唐的来历,可他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起到了一个传统小说中“引子”的作用。

虽然在作品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张朝唐的作用便是引出本篇的主人公袁承志。

金庸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金庸先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金庸的作品比较注重整体的架构,比较严谨。

小说情节的时间跨度较长,很多从上一代写到下一代,甚至下几代,如射雕三部曲等。

小说的主角一般都会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或者年龄,或者武功、或者江湖阅历等,最后才功成身就。

如《射雕三部曲》、《笑傲江湖》等。

还有金庸的作品绝大多数是涉及到真实的历史,将自己的想象加到历史之中,而且经常涉及政治,如国家存亡、民族冲突、政权争夺等,如《书剑恩仇录》、《鹿鼎记》、《碧血剑》、《射雕三部曲》、《天龙八部》、《雪山飞狐》、《飞狐外传》等等,实在太
多,或者可以说《笑傲江湖》是例外,是只涉及到江湖恩怨,而且没有牵扯到真实的历史,但是其中也充满了权力的争夺。

另外,金庸的作品少而精,中长篇只有十四部,但是几乎部部是经典。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创作风格解析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创作风格解析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创作风格解析金庸先生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巨匠,他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武侠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这篇文章将对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创作风格进行解析。

首先,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以情节曲折、悬念丛生著称。

他善于运用复杂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悬念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各种精彩的转折和意想不到的情节发展,让读者始终保持着一种紧张的阅读状态。

这种曲折的情节安排和悬疑的发展方式使金庸先生的小说充满了吸引力,读者往往会被深深地吸引进去,无法自拔。

其次,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注重人物塑造。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活,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一些英雄人物,如郭靖、杨过等,他们正直勇敢,心系江湖,为正义而战。

同时,金庸先生也塑造了一些反派角色,如黄药师、李莫愁等,他们狡诈狠毒,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

这些不同性格的人物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

再次,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元素。

他的小说背景常常设定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如南宋末年、明朝初年等。

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描绘,使得小说更加真实可信。

同时,他还将历史人物融入到小说中,如郭靖与郭杨两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这样的设定使得小说与历史相互交融,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和魅力。

此外,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注重情感描写。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来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一些爱情故事,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等,这些爱情故事既浪漫感人,又充满了悲剧色彩。

金庸先生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角色的情感世界中,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

最后,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弘扬了正义和道德。

他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一些正义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维护正义而奋斗,为了保护弱者而战斗。

金庸先生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

金庸小说特点

金庸小说特点

金庸的武侠小说特色1、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就在于它们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简而言之,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

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2、金庸的人物刻画,轻表面、重实在,没有正面的长篇大论的描写,却依然塑造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形象,香香公主、黄蓉、小龙女、张无忌、令狐冲……举不胜举,甚至梅超风蓬头垢面的长发也会被人用来做形容词。

如描写小龙女的“杨过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走进一个少女来。

那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莫十六七岁年纪,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看了这一段,估计大家心里便有了一个模糊的神仙般的小龙女。

3、金庸小说的结构艺术,大有大的宏伟,小有小的玲珑,大小均宜。

传统的章回体小说有一个固定的秩序,按着时间、按着帝国的秩序,讲究一个社会逻辑。

而五四以后,西方文学架构的手法深入了中国文学的创作,倒叙、插叙、省略或者将之融合交叉的手法都出现在小说里,并在金庸小说中达到一个高峰。

比如《射雕》三部曲的宏大、《越女剑》的小巧。

《天龙八部》中有三个男主人公,一开始是段誉的故事,不知不觉转入了乔峰的故事,然后又变成虚竹的故事,篇幅都很长,最后三兄弟结拜,三个故事交融到一起。

一般的武侠小说总会贯穿着的一条感情线,而金庸小说往往其他的结构特色,乔峰的身世问题,一个丐帮版主忽然成了契丹人,在乔峰探究自己身世的一系列事件中,他找到谁,谁就被提前杀了,留下的线索还是直指他的?这便是侦探小说的构造。

4、金庸小说的语言艺术,通俗,浅显,流畅,灵活生动。

金庸小说的语言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他在各种语言中努力找着一个平衡点,用一句话概括便是“浑然不可句摘”。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龙彼德1999年诺贝尔奖得主、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段话:“说实在的,叙事文学的形式应当是一张有缝隙的网,作者可以有三五年创作时间在其间自由穿行,倘若形式的网结拉得过紧,抽得过密,那么作者就会成为乍一打开即被永久固定的思路的牺牲品。

在形式的束缚下,他没有继续发展的余地,因为形式不允许他随心所欲地去写。

然而,随心所欲的创作将会挣脱形式的羁绊,不断地合理地威胁着长篇小说,并且正在成为叙事文学的一种形式。

眦”用这段话来衡量与分析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笔者以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因为金庸所注重的就是。

随心所欲”,即在一定规范中尽可能获得最大自由,这也是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所提到的人生最高境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邢爵疏:“孔子四十七学《易>,至五十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也。

六十而顺者,顺,不逆也。

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矩,法也。

言虽从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也。

”金庸的十五部小说,除<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越女剑>这三部为中篇小说外,其他十二部都是长篇小说,皆是正确处理“随心所欲”与“形式限制”矛盾关系的杰作;是。

言虽从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的典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正在不断地合理地威胁着我们既定观念的长篇小说,并且已经成为叙事文学的一种形式。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507第一,线索不单一。

有复线。

如<雪山飞狐>,由“一日”与“百年”两条线索组成。

一日”,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日,辽东天龙门诸公找饮马川陶氏父子复仇,宝树和尚横插一杠,将打斗双方强行邀上乌兰山玉笔峰,为山庄主人杜希孟助拳,共同对付雪山飞狐胡斐。

不料杜希孟邀请来的苗人凤,却成了大内总管及众位高手联合攻击的对象,要不是胡斐伸手救援,苗人风早没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叙事结构特色
摘要:金庸作为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气势恢宏、结构庞大、故事情节曲折、人物众多。

其突破传统武侠小说叙事模式的创作手法更成为作品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成为新武侠小说的开拓者。

希望能通过对金庸小说叙事结构的分析,对其武侠小说的情节艺术特点进行一点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金庸小说;创新;结构;叙事模式
对于金庸来说,他较早地接受新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影响。

年轻的时候更是对那些具有紧张曲折的剧情,精彩的打斗场面和生动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的浪漫主义名作,如英文的司各特作品《撒克逊劫后英雄传》,大仲马的《侠隐记》、《基度山恩仇记》等情有独钟。

因此他的武侠小说也跳脱了传统武侠小说套路单一、散点透视的窠臼,构建了自己的叙事方式。

在吸取传统经验的同时又独辟蹊径,逻辑缜密、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想象力丰富。

其小说结构前后呼应、张弛有致,正如冯其庸先生所说“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一、“奇招迭出”的开篇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说更是如此。

更何况金庸武侠小说最初是在报纸上连载,因此其开篇够不够精彩,能不能吸引读者至关重要。

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很讲究在开头营造一种奇境来造成对读者强大的吸引力。

在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开篇便描写的是一个小女孩进入一位教书先生书房的情景,看似平淡却笔锋急转,原来这位教书先生陆芷菁是施展飞针刺蝇绝妙神功的武林高手。

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营造极富传奇色彩和悬疑的开头,吸引读者。

到了《碧血剑》中,金庸又采用的另一种描写开头方式便是依照中国古典小说《水浒》的技法。

讲述了南洋归侨青年张朝唐的来历,可他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是起到了一个传统小说中“引子”的作用。

虽然在作品中不占主导地位,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张朝唐的作用便是引出本篇的主人公袁承志。

金庸其他的多部作品也都有采用“引子”描写开头,如《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所不同的是金庸在其后的作品中对“引子”的运用更显功力,其作用也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射雕》开篇讲述南宋末年隐居临安郊外牛家村的忠良之后郭啸天、杨铁心家遭横祸,从而引出小说的主人公郭靖、杨康。

并介绍了郭靖、杨康名字的由来是不忘靖康之耻,同时也对主人公日后的人物性格发展定下了基调。

因此这个开篇时整部作品主要矛盾斗争的发生处和原动力,其作用至关重要。

《倚天屠龙记》与《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称为《射雕三部曲》,而其故事的发生时代又与《神雕侠侣》相隔百年有余,看似毫无关联,但小说在一开篇便给出了理由。

小说第一章写的是《神雕》中的人物郭襄因为对杨过的苦苦思恋只身来到少林寺遇到了本书的重要人物张君宝的故事。

而他们二人分别便是峨眉与武当的创始人,是整部做平的重要历史背景,也为主人公张无忌与峨眉派,与周芷若的发展埋下伏笔。

这种看似毫无关联的描写实际上与人物的铺陈、故事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同时也更能体现作者讲故事的功力。

金庸在沿用古典小说开头技巧之外,又从传统转为现代,采用所谓“电影镜头式”的开头描写即描写一个特定的场景。

这显然是作者深受戏剧以及西方小说影响。

在《雪山飞狐》、《天龙八部》、《飞狐外传》等作品中都有过类似尝试。

《雪山飞狐》的开篇,是一个极富动感的追击场面,《天龙八部》是无量剑派的比剑场面。

这样的描写往往更具画面感,也易营造悬念,充分吊住观众胃口。

金庸武侠小说并不单一、重复的开篇写作技巧是其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将传统与现代相
结合,各取所长、为己所用,同时也开创了他新武侠小说新颖、独特的叙事模式。

二、突破传统的叙事表现手法
金庸在第二部作品《碧血剑》中,运用了倒叙、插叙等诸多手段,塑造了两个“不出场主角”。

虽然贯穿全书的人物是袁承志、温青青这对情侣,但是,如他所说,《碧血剑》的真正主角其实是袁崇焕,其次是“金蛇郎君”。

一个青史名将,一个虚构奇人,是他这部书中着力表现的人物。

《书剑》走的是野史传奇的路子,《碧血剑》中金庸却开始试图在“正史”与“武侠”的结合上做一个突破。

写袁崇焕,完全是用正史的笔法,将他当作一个历史人物来定;而写金蛇郎君,则完全是一个武侠奇人,身负绝世武功和深仇大恨,并与仇人之女发展出一段凄美的恋情,这则完全是武侠传奇中的浪漫故事了。

从结果来看,无疑是金蛇郎君比袁崇焕来得成功。

金庸在历史创作方面未能如愿,深有憾焉。

《碧血剑》却展示了金庸真正把历史的大背景融入小说故事之中,在虚构人物的一人一身之爱憎之后,隐藏着一时一代之兴亡。

从《碧血剑》开始,才真正体现金庸引历史入武侠的大手笔与大气魄。

不停地在创作实践中寻找创新突破,是金庸作为一个作家最可贵的地方,也是他成为一代武侠宗师的重要原因。

他创作的《雪山飞狐》把在《碧血剑》中通过人物语言的倒叙和插叙手法发挥到极至,并借鉴了《天方夜谭》中的一个故事由许多人说出的方法,与芥川龙之介小说《密林中》和黑泽明据之改编的电影《罗生门》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个故事由不同的人之口慢慢补全,而每个人又由于自身的主观原因而对故事作有不同的阐述,产生相互矛盾悖离之处。

这样,一方面把故事讲得扑朔迷离、曲折摇曳,一方面每个讲故事的人自身的性情、品格,与故事中人的关系、感情,也在讲述过程中栩栩而现。

这部作品表现风格深受西方文学和电影的影响,可说是金庸小说中结构最巧妙用心的一部,甚至有一个被人传诵多年的“开放性”结尾——主人公胡斐迫于误会,不得不与父亲好友、爱人之父苗人凤决战,最后一刀,砍则杀死对方,不砍则自己送命,在这个节骨眼上,金庸竟此搁笔,留下无限空间任读者想象,而金庸本人对此的说法是:“写到最后,胡斐的矛盾,就变成了我的矛盾,同时苗人凤的痛苦,也成了我的痛苦,这两人如何了断恩怨情仇,连我也决定不了,所以胡斐那刀到底砍不砍下去,我无法知道……”他选择这样一种写法,似乎要告诉读者,人生中总有无数次可能面临两难而又不得不抉择的困境,这个时刻,能做选择权的只有自己——胡斐那一刻面临的问题,更是“我”与“他人”的孰轻孰重的,人生的根本性矛盾之一。

所以他把胡斐和苗人凤的命运留给了读者,也就给了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