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课件

中国古典四大园林PPT课件
颐和园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护了 园内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为后人 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03 拙政园
CHAPTER
历史沿革与基本布局
历史沿革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之一,经历了多次修 缮和扩建。
基本布局
拙政园布局典雅,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各种亭台轩 榭多临水而筑。
通过修缮、维护、管理等措施,保持 了园林的历史风貌和艺术特色,确保 了其长期保存和永续利用。
此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世界舞台, 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
谢谢
THANKS
园林艺术特色分析
借鉴江南园林艺术
避暑山庄在园林艺术上借鉴了江 南园林的精华,如运用叠石理水、
植物配置等手法,营造出富有诗 意的山水画卷。
融合北方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的建筑则融合了北方的建 筑风格,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 雕刻,显得庄重而华丽。
创新园林布局
避暑山庄在园林布局上也有所创新, 将宫殿区与苑景区有机结合,形成 了“前宫后苑”的独特布局。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体 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风格和 精湛技艺。
旅游文化资源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 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历史文化遗产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 化、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文化内涵
留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蕴含着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其建筑布局、 景观设置和装饰艺术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精髓和审美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一PPT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赏析一PPT课件
以苏州园林为例
太原市园林局
3
南海子公园
4
迎泽公园
5
北海公园
6
颐和园
7
8
拙政园
9
留园
10
日本园林——太宰府天满宫神社
11
日本园林——九州别府
12
韩国景福宫
13
英国邱园
14
历史脉络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 公元220年)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园林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 园林成熟前、中期——宋代、元明清初(公元960— —1736年)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 年)
83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静心斋
84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主要代表作品: 南方 私家园林 寒碧山庄(刘园)后改名为留园。 拙政园 退思园 网师园
85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留园
86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公元1736——1911年)
历史标签:
明清以来的第一座离宫御苑。
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地引进江南造园 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畅春园建成后,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康 熙均居住于此,处理政务,接见臣僚,这 里遂成为与紫禁城联系着的政治中心,为 了上朝方便,在畅春园附近明代私园的废 址上,陆续建成了皇亲、官僚居住的许多 别墅和“赐园”。从此以后,清代历朝皇 帝园居遂成惯例,开创了皇帝园居的惯例。
51
园林成熟前期——宋代(公元960——1271年)
52

古典园林分析之郭庄讲解

古典园林分析之郭庄讲解

古典园林分析之郭庄讲解郭庄,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华阳镇秦峰山下,是中国南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典园林之一、它以其精湛的古典园林艺术和独特的空间布局而闻名于世。

郭庄占地面积约10亩,由南到北呈“回”字形布局,主要由门廊、庭院和楼台组成,分为平面和立体两部分。

古典园林以山水为主题,融入了传统建筑、园艺和雕塑等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魅力。

郭庄的门廊位于南侧,由两座石雕石牛象征着陆地,引导着游客进入庭院。

门廊正前方是一片开阔的庭院,中间有一条长椅。

庭院周围是高大的围墙,将内外空间分隔开来,给人一种层次分明的感觉。

庭院的地面铺设有青石板,地面上种植了几棵大树,增加了绿色植物的氛围。

进入庭院后,眼前是一座石砌的楼台,楼台下是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庭院。

楼台上有几个小亭子,供游客休息和观赏。

楼台的一侧是一片绿树成荫的小路,犹如一条画廊,给人一种宁静和雅致的感觉。

在烈日下,这里是游客们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楼台上有一条石桥,连接着两个山峦,使庭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

石桥两侧是一片开阔的草地,上面种植着花卉和小灌木。

草地的尽头是一个石雕石亭,它犹如一座精美的艺术品,给人一种高雅和神秘的感觉。

石亭的下方是一个小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湖中有几片荷叶和荷花,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郭庄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的楼阁,位于庭院的最北端。

楼阁的外观是红墙灰瓦,具有明代建筑的特点,楼阁内部有大厅和房间,供游客参观和休息。

楼阁的最高层是一个大露台,可以俯瞰整个庭院和周围的风景。

从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一个辽阔和美丽的山水画卷,感受到古代园林的魅力和韵味。

总的来说,郭庄是一座精美而独特的古典园林。

它以其精湛的艺术和独特的布局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郭庄融入了传统建筑、园艺和雕塑等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传统和文化的内涵,领略到古代园林的魅力和韵味。

郭庄不仅是一座文化遗产,也是一座艺术品。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豫园坐落于上海市市区南部旧城的东北角,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面与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来是明代四川布政使上海人潘允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嘉靖年间的尚书潘恩而建造的,取“豫悦老亲”之意,故名为“豫园”。

豫园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年)开始兴建,至明神宗万历五年(公元年)完成,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

占地70余亩。

17世纪中叶,潘氏的后裔逐渐衰落,园林也逐渐荒废。

到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年),由该地的人士集资购得豫园的一部分,并重新进行整理。

清道光年间(公元-年)豫园因年久失修,当时的地方官通令各同业公所分管并作为议事的地方,共有21个行业各占一区,自行修葺。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盘踞在城隍庙5日,园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咸丰十年(公元年),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军队又侵入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后,自年起开始整修,恢复了30多亩园景。

现在的豫园可以分为六大景区,每个景区都存有其独有的景色。

入园没多久就可以看见一座大型假山,层峦叠嶂,清泉飞瀑,回去若真景。

假山以武康黄石扎成,出自于江南知名的砌山家张南阳之手,拥有“江南假山之并列”美誉。

“萃秀堂”就是骗人山区的主要建筑物,坐落于假山的东麓,面山而筑城。

自萃秀堂绕开花廊,进山路,存有明代祝枝山所书的“溪山清赏”石刻。

抵达山顶时存有一个平台,于此洞庭,全园景物,一览无余。

从鱼禾榭到万花楼一带,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物,多庭院小景,极具玩味。

点春堂景区,园亭相套,轩廊相连,花木葱茏,泉水潺潺,包括有和煦堂、藏宝楼等建筑。

清咸丰三年(公元年)上海小刀会领袖刘丽川等,曾在点春堂设立指挥部。

玉华堂前的石峰——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具“皱、漏、瘦、透”之美。

据说是移自乌泥径朱尚书园,潘允端认为它是宋徽宗时搜罗的花石纲遗物。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10讲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10讲

白居易:随形制器
宋迪:随物赋形
1:尔乃掄材于山木,审器于轨 物;将务乎匠之忖度,不在乎 手泽之剪拂。
2:故为栋者,资其自天之端; 为轮者,取其因地之曲。其公 也,于物无情;其正也,依法 有程。既游艺而功立,亦居肆 而事成。
3:大小存乎目击,材无所弃; 取舍资乎指顾,物莫能争。
1:汝当先求一败墙,张绢素讫, 倚之败墙之上,朝夕观之,观 之既久,隔素壁见败墙之上, 高平曲折,皆成山水之像。
2:心存目想:高者为山,下者 为水;坎者为谷,缺者为涧; 显者为近,晦者为远。
3:神领意造,恍然见人禽草木 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则 随意命笔,默以神会,自然景 皆天就,不类人为,是谓活笔。
败壁与塑壁
旧说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师,道子 学成,惠之耻与齐名,转而为塑, 皆为天下第一,故中原多惠之塑 山人壁。郭熙见之又出新意,遂 令坞者不用泥掌,止以手枪泥于 壁,或凹或凸,但所不闻。 干则以墨随其形迹,晕成峰峦林 壑,加之楼阁人物之属,宛然天 成,谓之影壁。
但所不闻—无我—自然
索·勒维特:墙画
白居易:大巧若拙赋
1:巧之小者有为,可得而规; 2:巧之大者为无迹,不可得 而知。
(图1)沈少民盆景
大巧若拙:因物不改?因什么物?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 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 亭斯亭,宜榭斯树,不妨偏径,顿置 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如另筑,先相基形:方、圆、长、 扁、广、阔、曲、狭,势如前厅堂基 余半间中,自然深奥。”
真伪之辩
董逌的批判 唐人孙位画水,必杂山石为惊涛怒浪,盖失水之本性,而求假于物, 以发其湍瀑,是不足以水也。
邓椿的品评 画之逸格,至孙位极矣。
苏轼的赞美 明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 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1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PPT高中美术鉴赏

1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PPT高中美术鉴赏
古典园林的保护措施
针对古典园林的保护,应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保护规划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室内外环境装饰设计灵感来源
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框景、对景等造景手法,可以运用到室内外 环境装饰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意境的空间效果。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讲究四季有景、三季有花,这种配置方式可 以为现代室内外绿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致。
北方园林风格及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01
北方园林以宏大、粗犷著称,注重建筑和山石的运用,强调对
称和轴线。
代表作品
02
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艺术特色
03
北方园林建筑宏伟壮丽,山石堆叠大气磅礴,水面开阔,植物
配置以常绿针叶树为主,形成庄重、肃穆的氛围。
岭南园林风格及代表作品
风格特点
岭南园林以轻盈、通透著称,注重庭园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善于运 用水景和石景。
园林艺术融合了诗、画、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古典园林在规划布局上遵循科学原则,同时注重艺术表现,实现了科学
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代青少年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责任担当
树立文化自信
青少年应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感和自豪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1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PPT高 中美术鉴赏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概述 • 古典园林艺术元素分析 • 地域特色及代表作品欣赏 • 高中美术鉴赏方法指导 • 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初探园林——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规模宏大 布局严整
清高淡雅 布局自由
宗教主题 庄严深沉 布局有层次感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建筑
置以小桥庭院,突出游行特点。利用游廊 作为景区分隔物,增强空间层次感。分别 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
苏州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小飞虹”廊桥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扬州个园
再探园林——园林鉴赏
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组,给大家5分钟讨论时间,从老师给出的江南私家园 林图或你游览过的园林中选择一个进行赏析。并写出50字左右的赏析稿, 课后提交。可从园林布局特点、造景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植物
所谓无花不成景,无绿不成园。园中植物 与门窗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 起着障景、框景的作用。
扬州何园
扬州个园
初探园林——造园手法
叠山 理水
叠山:堆叠石头和土壤形成有层次的山体。 理水:对水系的设计,包括河湖水的布局、 水面大小与形状,造美丽倒影与水光。为 模仿自然,造写意山水,迎合“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人作与天开 ——Biblioteka 国古典园林艺术“万岁御笔千金,微
臣一贫如洗,叩请皇
真 趣真 有 趣
上把中间的有字赏给 奴才吧!”
园林意境营造——造园理念
师虽 宛 法由 自 自人 天 然作 开
初探园林——构成要素
地形
理水
地貌
建筑
植物
筑山
初探园林——园林分类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洛阳白马寺
苏州留园
寺观园林 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鉴赏PPT参考

中国古典园林的鉴赏PPT参考
满山松柏成林,林下
缀以繁花,堤岸间种桃柳, 湖中一香 。
——颐和园对联
2021/3/10
授课:XXX
8
园林杰作——故宫
2021/3/10
授课:XXX
9
2021/3/10
失落的遗迹——圆明园
授课:XXX
——
上宛茫 一如暮 样亚色人 。洲中们
文隐就 明约在 的眺梦 轮见中 廓的看 崛一到 起件它 在前。 欧所它 洲未仿 文知佛 明的在 的惊遥 地人远 雨 平杰的 果 线作苍
2021/3/10
授课:XXX
4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 似野人家。(清·汪琬 《再题姜氏艺圃》)
2021/3/10
授课:XXX
5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
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 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 尤以苏州为代表。南方人口 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 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 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 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 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 折幽深,有层次感,但究竟 面积小,略感局促。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 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 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 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 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 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杜牧《阿房宫赋》
避暑山1
民族瑰宝——岭南园林
主要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潮汕、东莞、番禺、广州等地,以宅 园为主。终年常绿,又多河川,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风光特点,造园条件 十分优越。园林多为景观欣赏与避暑纳凉结合,其布局往往以大池为中心,绕 以楼阁,高树深池,阴翳生凉。花木种植颇广,它们与建筑小品相映衬,更显 得园林色彩浓丽,绚烂精巧。岭南园林发展历史较晚,既吸取了江南园林之 “秀”,也师道于北方园林风格,近代又受西欧造园技法的影响,建筑高而宽 敞、结构简洁、轻盈秀雅、室内造景、内外呼应,具有综合型园林的特征。现 存岭南园林,有著名的广东佛山的梁园、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 余荫山房等 “岭南四大名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及鉴赏 我国是世界上园林艺术起源较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的历史和中华大地的地理、气候、风土等孕育出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其中包含丰富的古典美学思想,以其独特的空间艺术语言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平和协调、淡泊宁静的精神,在世界园林艺术中享有盛名,我国园林被公认为“风景式”园林的渊源,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游览价值,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 中国古典园林认知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中国古典园林概念 “园林”一词最早见于441—513年梁朝沈约所著《宋书》中的《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园林,在中国古籍中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苑、庭园、山池、别业等。但其都有共同的特征,即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在造园风格上,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美学原则,追求“虽为人作,宛如天开”,刻意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讲究自然美、含蓄美。布局呈现生态型自由式,追求自由灵活;西方园林以几何、建筑为美学原则,园林要素按一定的几何规则设计组织,保持中轴对称布局,讲究人工美、图案美,强调理性和秩序。 2、在园林与建筑的关系上,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园林为主体,建筑为园林服务;而西方园林是以建筑统领园林。 3、在植物配置上,中国古典园林采用多种方式,以自然形孤植、散植为主;西方园林以整形对植、列植为主,花卉讲究图案。 4、在园林艺术构造上,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叠石、书法、绘画、文学等手段;西方园林借助雕塑、工艺美等。 5、在文化渊源上,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天人合一;西方园林受科学理念影响较大。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 (一)生成期 生成期是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我国见于史籍的最早的园林是《诗经》中记载的殷末周初的“囿”,园林中主要的构筑物是“台”,用于放养和繁殖禽兽,专供帝王和奴隶主狩猎游乐。《孟子》中记载周文王在沣京以西修建“灵囿”,方七十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木,“离宫别馆,弥山跨谷”,以上林苑最为著名。到西汉时,武帝修复了秦时的上林苑,依方士神仙之说在苑中建造了太液池,池中堆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以模拟东海的神仙境界。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模式形成。 这一时期造园活动主流是皇家园林,以直接利用自然山水为主,规模宏大,但园林造景处于萌芽阶段。园林建筑以大型的宫殿为主,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布、罗列在自然环境中,还缺乏因地制宜、随势造景艺术手法的应用,园林类型单一,处于比较原始、粗放的状态。 (二)发展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文人雅士治国平天下愿望的破灭,消极悲观情绪流行,导致归隐山林、寄情山水、行乐思想流行,于是在城郊、居舍周围营建山水园林,享受林泉山石之乐,私家园林逐渐兴起。私家园林规模虽小,但受山水诗文、山水绘画意境的影响,艺术造诣高超,开创和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 皇家园林的狩猎、通神、求仙功能减弱或仅具有象征意义,游赏功能逐渐突出。虽然仍受制于传统礼教和皇家气派的制约,但景观规划较为细致,到南北朝后期受到私家园林影响,造园艺术开始升华。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思想活跃,为宗教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东汉时期,中国本土的道教及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由于统治者的扶持,大为流行。寺院建筑大为发展,寺观园林应运而生,成为新的园林类型。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园林史上重要的过渡阶段,以自然美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造园活动,由模仿自然山水发展到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并列发展的基础。 (三)成熟期 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造园活动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山水诗、山水画的盛行给造园构思和技巧以有益启迪,写意性山水园林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皇家园林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园林总体布局和局部设计也表现出“皇家气派”:层次严整,在统一中求变化,展现恢弘气魄和灿烂光彩。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官。华清宫是唐代皇家园林的代表,借骊山之势营造出“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皇家气势。 私家园林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艺术处理,并且诗文、绘画、园林三个艺术门类已有互相渗透的迹象,艺术性较前一阶段有所升华。这一阶段造园之风更盛,名园别墅很多,例如王维建于蓝田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都是在自然风景中选地而建、借四周景色稍作加工而成,是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 佛教、道教在唐代普遍兴盛,寺观园林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道观园林“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寺庙园林“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园林艺术境界空灵、淡远,但又具有明净、流动和静谧的气韵。 (四)高潮期 宋代文化艺术颇为繁荣,在园林艺术追求上,不求形似,而着眼于写意传神,全面表现出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格特征,成为后世的典范,在叠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预示着鼎盛期的到来。 皇家园林在两宋出现了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这反映出两宋政治和文化一定程度上的开明与宽容。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有琼林苑、玉津园、宜春苑、含芳园、寿山艮岳等。南宋在临安的西湖及近郊一带,园林数以百计,在绿阴丛中到处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亭、榭,展示出“古今难画亦难诗”的园林艺术佳景,最富诗情画意的“西湖十景”从南宋流传至今。 宋代重文,重视绘画艺术,诗画艺术影响私家园林的总体规划和艺术创作,具有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点。两宋佛教禅宗兴盛,禅宗与儒道结合,寺观园林更多地发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五)鼎盛期 明清时代的皇家园林在总体布局、园林建筑选址等方面,吸取历代之精华,兼收南北之所长,多与离宫相结合,规模巨大,景点丰富,建筑宏伟,色彩丰富,把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阶段。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静宜园、清漪园、畅春园、静明园等构成皇家园林区,承德避暑山庄等行宫园林众多。 明清时代,城市开始大量营造富有山林趣味的私家园林,形成“城市山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立的局面。江南苏州、杭州、南京以及岭南等地,私家园林数以千计,艺术造诣最高。 明清时期造园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系统的造园著作是明末计成所写的《园冶》一书,该书系统地论述了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卉合理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处理手法和制作技术。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一)按照归属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又名苑围、宫苑,为皇家所建,是供帝王居住、活动和享乐的园林。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景山、故宫御花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纳历代艺术之精华,收天下南北之美景于一体,成为时代造园的顶级之作。主要特点有: (1)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皇家园林占地规模浩大,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思想。 (2)建筑多样,庄重华贵。皇家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宏伟高大,敦实厚重,功能齐全,富丽堂皇。建筑物色彩以红、黄为主,富丽、浓重。建筑厚重有余,空灵委婉不足。 (3)构图严谨,立意鲜明。皇家园林空间布局复杂、严整,分区明确园中建宫,园中设园,构成庞大的综合性园林体系。 2、私家园林 这主要是指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学士,在府宅附近辟地建造供自家居住和享用的园林,是私家园林的主要类型。私家园林分布以江南之地为多,尤其苏州、扬州、无锡一带更为集中。北方地区如北京的王府花园、山东曲阜孔府的后花园等。 私家地域范围较小,且大多建于城市,功能上居住、休憩、游赏合一。环境的限制使其在环境气氛的创造和处理上,更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 (1)自然质朴,隐逸超尘。私家园林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想不自由,生活态度自由,在生活中努力开拓空间,将腹中万卷图书、一腔诗情画意浓缩为衣食住行,其所建园林多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的写意山水为主体,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提炼为诗情画意的境界,营造出“小中见大”和空灵玄远的精神空间。 (2)小巧玲珑,秀丽典雅。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例如拙政园占地62亩,不到承德避暑山庄的1%。建筑体量较小,玲珑雅致,布局灵活,营造精巧,讲究细部处理和内部陈设。 (3)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私家园林色彩淡雅,小青瓦屋顶,白粉墙,与青山、秀水、绿树十分协调,营造出园林主人追求宁静的心态。 3、寺观园林 在佛教寺庙、道教官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俗、庄严神秘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张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1)虚实交融,恬静淡雅。寺观园林布局取宁静清雅所在,层叠曲折,曲径通幽,意境淡雅悠远。 (2)依山就势,幽邃掩映。寺观园林多建于深山,环境幽静,诗云:“深山藏古寺”;“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 (3)构图独特,景观相融。寺观园林往往巧妙利用地形,多不饰色彩,朴实无华,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按照区域分类 1、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主要指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园林。北方园林以皇家园林为主,规模宏大,雄伟豪放,风格粗犷,人工建筑偏于厚重,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北方之雄”。北方园林一般在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北方古都较为集中。 现存皇家园林有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颐和园原为1750年乾隆所建的清漪园,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分为宫廷区、生活区和苑林区。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避暑山庄坐落在河北承德市,建于1703-1792年,为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离宫。山区占山庄75%的面积,保持了重峦叠嶂、峡谷幽深、林木茂密的自然景象。 2、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泛指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地区的园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园林建设和遗存最为集中。江南山清水秀,河道密布,湖塘众多,草木繁茂,为园林建造提供了条件。江南自东晋、南北朝之后,经济发展很快,为造园提供了物质保证。江南园林,玲珑纤巧,清雅淡泊,轻盈秀丽,富有真山真水之情趣,可概括为“南方之秀”,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说。江南园林尤以苏州为盛,有“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说,苏州园林的特色就是“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园中处处有画境、诗意。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为苏州所存最古老的园林,全园的面积约1.1平方公里,始建于五代别墅,北宋苏舜钦临水建亭。沧浪亭耸然山巅,景色自然。狮子林原是1342年为纪念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因其曾结茅于天目山狮子岩,并取佛经中狮子座,园中又有怪石如狮,后易名为狮林寺,狮子林为寺后花园。狮子林开放面积约lhm2,拥有国内尚存最大、最曲折、最复杂的古代假山群,被誉为“假山王国”。拙政园原为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1509年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买下寺产建成宅院,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水面较大,聚分结合,空间分割和对景手法应用十分成功。留园初建于1798年,原名寒碧山庄,因园主姓刘,又称刘园,后叫留园,是清代园林的代表。留园的建筑综合运用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