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笋记录、氧同位素记录、遥感技术

合集下载

全球变化研究

全球变化研究

2、黄土和古土壤记录
(2)粒度变化的记录 粒度的变化记录了气候变化: 粒度粗-气候比较干冷。 粒度细-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黄土层:粒度粗 古土壤层:粒度细
2、黄土和古土壤记录
(3)磁化率变化的记录 磁化率变化记录了气候变化: 高-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低-气候比较寒冷干燥。 黄土层:低 古土壤层:高
全球性的Y.D.事件已先后被北大西洋、 赤道太平洋、红海中部的巴巴多斯等地 区的深海沉积物记录和海平面变化所证 实。此外,欧洲的Gerzensea、Chirens、 Fanlensee湖、非洲的Ziwayshala湖和撒 哈拉以南的Bosunti湖,以及格陵兰冰芯 和南极Vostok冰芯等也记录了这一事件。 地处亚洲季风区的中国同样也发现了这 一事件的存在。
1、北极与南极反相位 2、北极气温变幅大于南极 3、北大西洋淡水入海量变化与北极 气温变化同步
– 此为两极气温变化的跷跷板模式
(4)全新世大暖期
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海平面上升、 湖面上升、冰川退缩、沙漠退缩等。
(5)小冰期
小冰期是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期,时 间跨度约为500a(1400-1900AD)
参考文献
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1 杨达源,姜彤. 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 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 /gcdocumentdb/gcsearch.h tm 中国全球变化文献数据库 刘东生等.第四纪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陈泮勤,孙成权.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 (一),气象出版社,1992. 陈泮勤,孙成权.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核心计划 (二),气象出版社,1994.
事件1(H1):15000aB.P. 事件2(H2):21000aB.P. 事件3(H3):27000aB.P. 事件4(H4):35500aB.P. 事件5(H5):50000aB.P. 事件6(H6):67000aB.P.

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

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陕西祥龙洞石笋XL2和氧同位素变化一致,同时Sr/Ca与季风降 雨量呈反向变化关系,这支持了在XL2中氧同位素与十年、百年 尺度季风降雨量存在反向变化关系。(谭亮成、程海,2014)
谢谢!
三、石笋古气候研究中常用代用指标
1、氧同位素 2、碳同位素 3、微量元素 4、灰度 5、微层厚度 6、有机物与分子化石
葫芦洞YT石笋18.3-14.4 生长时段的Sr/Ca变化, 总体上,Sr/Ca先增加 后减少,趋势响应与降水 先减弱后增多的变化,它 可指示滴水速率变化进而 反应气候的干湿变化。 通过研究表明,YT石笋 Sr/Ca与氧同位素变化趋 势一致,进而更有力的支 持东亚石笋氧同位素能够 反映夏季风降水变化的解 释。(《南京葫芦洞石笋 微量元素记录的末次冰消 期气候变化》,张伟宏、 汪永进,2014)
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
梗概:
一、石笋的发育环境 二、石笋古气候研究的优势 三、石笋古气候研究中常用代用指标
一、石笋的发育环境
二、石笋古气候研究的优势
(1)石笋分辨率高,可以达到年际分辨率
(2)石笋的U/Th比值适合于铀系精确定年
(3)石笋样品分布广泛
(4)石笋受外界干扰较小,洞穴内部相对封闭的 环境使石笋生长受到较小的影响。

石笋记录、氧同位素记录、遥感技术

石笋记录、氧同位素记录、遥感技术

石笋记录一、定义:石笋(Stalagmite),为碳酸钙石灰岩,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石笋发育与形成: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洞底。

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另一方面,由于在洞穴里有时温度较高,水溶解二氧化碳的量减小,所以,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

自下向上生长的是石笋,从上往下生长的是石钟乳。

三、石笋记录用于气候、环境变化等研究的条件(原因):洞穴石笋是由滴水带来碳酸盐矿物沉积形成的,而洞穴滴水是雨水通过石灰岩从地表渗透下来的,必然经过土壤层。

由于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受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又能决定岩石被溶解的多少:二氧化碳含量高,水的酸度就大,被溶蚀的石灰岩就多,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多;反之也成立。

由此可见,水不但是运输物质的载体,而且也是传递信号的媒介。

在从地表向地下传递的过程中,水流不但带有大气温度或降水变化的信号,而且还加入了许多地质、土壤环境变化的信号。

当水最后到达洞里,从滴水沉积出来的石笋也就成了一个环境气候变化的记录器。

四、石笋记录用于气候、环境变化等的优势太阳辐射的变化、海平面的变化及气候系统内部循环的变化都是可能与影响季风的因素。

黄土虽然可以清晰地反映季风的变化,但是古环境重建的分辨率难以提高。

碳酸盐沉积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总结其优势如下:1.石笋分辨率高,可以达到年际分辨率;2.石笋代用指标丰富,Th/U比值适合与铀系精确定年,可以进行高精度采样分析;3.石笋样品分别广泛且时间跨度较大4.石笋受外界干扰较少,洞穴内部相对封闭的环境是石笋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小,生长机制对环境敏感、记录比较连续完整;这对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至关重要。

因此石笋成为综合研究最近几十万年以来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理想载体。

五、石笋古气候研究中常用代用指标1.氧同位素2.碳同位素3.微量元素4.灰度5.微层厚度6.有机物与分子化石氧同位素记录一、定义:自然界中氧以氧-16、氧-17、氧-18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相对丰度分别为99.756%、0.039%、0.205% ,天然物质的氧同位素组成通常用由18O/16O比值确定的δ(18O)来描述,一般采用标准平均海洋水(SMOW)作为标准品。

叩响千年石笋 揭秘现代气候规律——记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叩响千年石笋 揭秘现代气候规律——记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了无数的瑰宝,大自然中更是蕴含着无限的奥秘等待着人们去挖掘。

2019年9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谭亮成带领团队利用泰国南部可兰洞(Klang Cave)中3根可重复的、精确定年(最小测年误差为0.5年)的石笋氧同位素记录,重建了中印度一太平洋北部地区过去2700年连续的高分辨率降雨记录,并首次建立了一条新的、涵盖过去2000年的热带辐合带(ITCZ)移动指数记录。

他们发现,该区在20世纪降雨的下降趋势和中世纪暖期一致,主要是受增强的厄尔尼诺活动以及偏南的ITCZ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尚难以从自然变化中区分出来;研究同时还揭示了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的极端降水事件对吴哥文明消失的可能影响。

该成果被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谭亮成出生于1980年,有着“70后”的沉稳与睿智,亦有“80后”的勇气与魄力,曾凭借优秀的科研能力在2015年入选“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6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计划”,2018年获得“陕西省首届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一带一路”气候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地球环境学报》执行副主编等职。

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重点项目,参与“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并承担子课题。

研究方向为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石笋记录、全新世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人类世环境变化等。

在PNAS、EPSL、QSR、Ge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1项。

用自己的执着和坚定,跋涉在世界各地,探寻着深藏在千百年自然现象中的气候规律。

追溯2000多年前的降雨规律热带地区的降雨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包括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谭亮中国為新科技2019年第57期|•75•■ C 輙魅i.成和团队在研究中发现,由于在20 世纪后半期以来,热带降雨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全球出现了升温的状态。

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

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

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季风区域之一,其气候模式和石笋记录对研究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石笋δ18O(氧同位素)记录是研究季风变化的关键信息来源之一。

本文将从石笋δ18O的定义、解读方法以及其在研究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石笋δ18O是指石笋中氧同位素18O的相对丰度的记录。

石笋是由钙质沉积物形成的,其中的氧同位素丰度受到降水中的氧同位素分馏和蒸发的影响。

具体来说,石笋δ18O值的变化反映了降水中氧同位素的变化情况。

当降水中的氧同位素18O相对较多时,石笋δ18O值偏正;而当降水中的氧同位素18O相对较少时,石笋δ18O值偏负。

因此,石笋δ18O记录可以提供有关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的信息,为研究季风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解读石笋δ18O记录时,通常会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同位素分馏模型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

首先,通过将石笋δ18O记录与同期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确认石笋δ18O记录与降水季节、降水量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借助同位素分馏模型,模拟气候条件下的同位素分馏效应,以进一步解读石笋δ18O记录的含义。

此外,数值模拟方法还可以通过模拟不同气候场景下的石笋δ18O记录,探究不同因素对季风气候变化的影响。

综合分析各种方法的结果,可以得出对石笋δ18O记录的解读和解释。

在研究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中,石笋δ18O记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的变化,可以揭示季风降水的变化特征、周期性和异常事件等。

研究表明,石笋δ18O记录可以提供有关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变化的信息。

例如,石笋δ18O记录显示了东亚夏季风强度与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以及东亚冬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关系。

此外,石笋δ18O记录还可以用于重建历史气候变化,例如揭示东亚季风区在过去数千年中的干湿变化、冰期-间冰期过渡时期的气候特征等。

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重要意义

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重要意义

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重要意义程海;冉景丞;艾思本;王先锋;汪永进;孔兴功;袁道先;张美良;林玉石;覃嘉铭【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年(卷),期】2005(025)002【摘要】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记载了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应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时首先需要考虑检验石笋的平衡结晶生长,特别是重复性检验,以排除可能的偶然性或地方因素.中国南部重复性很好的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主要代表了当时的降水氧同位素信息.两洞的记录都显示,在冰期或冰段时期降水的氧同位素比间冰期或间冰段时期明显偏重.受夏季风强弱变化的控制,与目前亚洲季风降水氧同位素的季节变化相对应,在间冰期或间冰段时,ITCZ偏北,降水以夏季风的大规模大气环流下的对流降水为主,其氧同位素较轻;相反地,在冰期或冰段时,ITCZ偏南,降水以夏季风爆发前的锋面降水为主,其氧同位素较重.虽然尚有其他许多影响因素,亚洲季风的变化应是影响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在冰期/间冰期或冰段/间冰段的尺度上变化的主导因素.但在更小的尺度上(例如小冰期),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解释则需要谨慎.虽然下最终结论为时尚早,但作为亚洲季风的两个组成部分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很可能是同步的,至少在冰期/间冰期或冰段/间冰段的尺度上是如此.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提出亚洲夏季风强段/弱段的概念(Asian Summer Monsoon Interstadial/stadial, 或ASMI/ASMS),其在上个冰期中与格陵兰冰芯间冰段/冰段一一对应.由于亚洲夏季风的强段/弱段有更长的记录、精确的绝对年代尺度、与整个中低纬度气候密切相关的特点以及全球性的气候意义,将会成为重要的古气候对比的中国基准.【总页数】7页(P157-163)【作者】程海;冉景丞;艾思本;王先锋;汪永进;孔兴功;袁道先;张美良;林玉石;覃嘉铭【作者单位】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N 55455 USA;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93;国家级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局,荔波,558400;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N 55455 USA;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Minneapolis MN 55455 USA;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9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93;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1;P597【相关文献】1.54~46 ka川东北石笋的氧同位素记录及其气候环境意义探讨 [J], 迟宝泉;周厚云;赵建新;韦刚健;关华政;俸月星;朱照宇;周国庆;闫峻2.贵州荔波董歌洞D3石笋碳氧稳定同位素及微量元素记录的环境变化 [J], 覃嘉铭;袁道先;程海;林玉石;张美良3.环流效应: 中国季风区石笋氧同位素短尺度变化的气候意义——古气候记录与现代气候研究的一次对话 [J], 谭明4.辽宁本溪庙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距今4-3千年东亚夏季风演化历史 [J], 闫禹;王芳;蔡炳贵;马志邦;李苗发;李婷婷5.中国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揭示过去64万年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历史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 -回复

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 -回复

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解译-回复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重要的季风区之一,涵盖了中国、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

石笋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证据之一,石笋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可以提供有关古气候变化的宝贵信息。

本文将以东亚季风区石笋δ18O的解译为主题,逐步探讨其在研究古季风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石笋δ18O。

石笋是地下水中沉积的碳酸盐矿物,其中包含的氧同位素可以用来重建古气候变化。

氧的原子量为16,但自然界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氧同位素18。

石笋δ18O是以VSMOW (Vienna Standard Mean Ocean Water)作为标准,用于描述石笋中氧同位素相对于标准的偏差。

在东亚季风区,季风是主导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

东亚季风经历了明显的湿润夏季和寒冷干燥的冬季。

石笋δ18O记录了受季风影响的季节性降水的变化。

石笋δ18O值的变化可以反映不同季节的降水氧同位素组成,从而提供了研究季风变化和古气候的重要线索。

其次,解读石笋δ18O的方法有很多。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对比石笋δ18O和当地气象数据来研究石笋δ18O与降水的关系。

通过建立氧同位素与降水的线性模型,可以回推过去数百年的降水变化。

另一种方法是研究季风区不同季节石笋δ18O的差异。

夏季和冬季石笋δ18O值的对比可以揭示季风构造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石笋中其他元素的含量来研究地质过程对石笋δ18O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研究精确度。

石笋δ18O在研究古季风和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以提供关于季风强度和季风雨量的信息。

过去数千年季风强度的变化对于了解东亚地区的农业、入侵和人口迁移等方面非常重要。

其次,石笋δ18O还可以提供关于季风变异和演化的信息。

通过研究不同年代的石笋样本,可以了解季风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季风系统的响应时间。

此外,石笋δ18O还可以与其他古气候记录相结合,如湖泊沉积物和冰芯,以全面了解过去气候的变化。

全新世早期石笋灰度序列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分析——以重庆羊口洞石笋为例

全新世早期石笋灰度序列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分析——以重庆羊口洞石笋为例

全新世早期石笋灰度序列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分析——以重庆羊口洞石笋为例崔古月;杨勋林;方默勤;孙喜利;史志超;王宝艳【摘要】以采自重庆南川地区金佛山羊口洞中一支石笋YK719为研究对象,利用精确的230Th测年数据、δ18O 数据和灰度数据重建了重庆地区早全新世古气候变化序列.将石笋YK719灰度序列和δ18O记录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弱季风时段,石笋δ18O值偏重,石笋灰度值较高,灰度序列表现出“谷”构造;反之亦然.分析显示羊口洞石笋灰度序列与树轮△14C数据、太阳黑子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说明太阳活动是驱动石笋灰度序列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活动可能通过温度和季风降水两方面来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温度升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量增加,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CO2含量增加,从而形成较为纯净的方解石沉积物,石笋颜色暗而透明,反之,石笋表现为不透明乳白色;北大西洋浮冰变化在早全新世可能通过季风—欧亚大陆雪盖耦合来间接地影响亚洲季风降水变化,从而影响石笋灰度的变化.%One stalagmite (YK719) from the Yangkou cave at the JinfoMountains,Nanchuan in Chongqing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is article.The purpose is to reconstruct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early Holocene with accurate-230 Th dating results,δ18O and grey scale parison of the grey scale sequence and δ18O suggests that δ18O value was heavier during the weak monsoon period.Accordingly,the grey scale sequence shows a "trough-shaped" pattern.However,it showed "a crest" pattern when the monsoon was powerful.Furthermore,the grey scale value ha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tree ring △14C data and the sunspot number,suggesting the solar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controllingthe variation of grey scale values.Solar activity might affect the grey scale value variation via temperature and monsoon precipitation,(1)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leads to the rise of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nd a large amount of decomposed or ganic matter.Meanwhile,rock would be dissolved faster for the rise in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soilCO2.Thus,the relatively pure calcite would be deposited with darkish and transparent appearance.Otherwise,it would be opaque and milky;(2) Solar activity-induced chang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floating ice may indirectly affect the Asian monsoon precipitation variation through the coupling of the monsoon and Eurasian snow cap in the early Holocene,so as to affect the change of grey scale values of stalagmites.【期刊名称】《中国岩溶》【年(卷),期】2017(036)002【总页数】8页(P171-178)【关键词】石笋;灰度;全新世早期;东亚季风;太阳活动【作者】崔古月;杨勋林;方默勤;孙喜利;史志超;王宝艳【作者单位】岩溶环境开放实验室/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国土资源部岩溶生态环境—重庆南川野外基地,重庆4084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22016年夏季,我国东部地区普降暴雨,部分城市发生内涝,极端的气候再一次引起社会对于气候变化的广泛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笋记录
一、定义:
石笋(Stalagmite),为碳酸钙石灰岩,位于溶洞洞底的尖锥体,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石笋发育与形成:
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洞底。

一方面由于水分蒸发,另一方面,由于在洞穴里有时温度较高,水溶解二氧化碳的量减小,所以,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

自下向上生长的是石笋,从上往下生长的是石钟乳。

三、石笋记录用于气候、环境变化等研究的条件(原因):
洞穴石笋是由滴水带来碳酸盐矿物沉积形成的,而洞穴滴水是雨水通过石灰岩从地表渗透下来的,必然经过土壤层。

由于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活动,土壤中的空气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受温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土壤二氧化碳的多少又能决定岩石被溶解的多少:二氧化碳含量高,水的酸度就大,被溶蚀的石灰岩就多,沉积到洞里的物质也就多;反之也成立。

由此可见,水不但是运输物质的载体,而且也是传递信号的媒介。

在从地表向地下传递的过程中,水流不但带有大气温度或降水变化的信号,而且还加入了许多地质、土壤环境变化的信号。

当水最后到达洞里,从滴水沉积出来的石笋也就成了一个环境气候变化的记录器。

四、石笋记录用于气候、环境变化等的优势
太阳辐射的变化、海平面的变化及气候系统内部循环的变化都是可能与影响季风的因素。

黄土虽然可以清晰地反映季风的变化,但是古环境重建的分辨率难以提高。

碳酸盐沉积物具有明显的优势,总结其优势如下:
1.石笋分辨率高,可以达到年际分辨率;
2.石笋代用指标丰富,Th/U比值适合与铀系精确定年,可以进行高精度采样分析;
3.石笋样品分别广泛且时间跨度较大
4.石笋受外界干扰较少,洞穴内部相对封闭的环境是石笋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小,生长机制对环境敏感、记录比较连续完整;
这对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至关重要。

因此石笋成为综合研究最近几十万年以来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理想载体。

五、石笋古气候研究中常用代用指标
1.氧同位素
2.碳同位素
3.微量元素
4.灰度
5.微层厚度
6.有机物与分子化石
氧同位素记录
一、定义:自然界中氧以氧-16、氧-17、氧-18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相对丰度分别为99.756%、0.039%、0.205% ,天然物质的氧同位素组成通常用由18O/16O比值确定的δ(18O)来描述,一般采用标准平均海洋水(SMOW)作为标准品。

二、用途:氧同位素在地球科学中广泛用于确定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岩成矿温度。

在生物学和医学上有广泛应用前景。

氧同位素在地理学中被用作年代确定的参考,常用于冰川的断代。

三、氧同位素的应用原理与部分应用领域
1. 冰芯中的δ18O与古气候变化信息研究原理
氧元素有氧-16、氧-17和氧-18三个同位素,其中以氧-16为主,氧-17所占比例很小,甚至可以忽略,18O的比例为0.2%。

18O属于稳定同位素,其含量比例并不随时间变化。

但是,当水的相态发生转变时,就会影响到氧同位素的含量,所以18O的含量变化自然就和温度联系起来;
H218O的饱和水汽压要稍低于H216O,这使H216O比其它同位素水分子更易挥发而较难凝结,从而造成水在相变过程中发生同位素分子的分馏。

这样固、液态水中的氢、氧重同位素要比气态水富集些, 而且随温度变化它们的富集程度也跟着变化。

另外,分子量大的同位素水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要比H216O慢些,这样在水分的蒸发、输送和凝结沉降过程中导致同位素分布的地理差异。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冰雪中的同位素比值能较好地反映当时温度和降水条件的变化,从而可以用来恢复局部地区甚至全球的过去温度与过去水汽输送途径的变化。

2.氧-18在环境科学和水文地质学中的应用原理
氧-18和氢气反应生成重水,重氧气有氧气的性质和特点。

其用途主要做同位素追踪。

在环境科学和水文地质学上,重氧水作为地表和地下水的示踪剂,也是一项新的技术。

该项技术采用简单的稀释方法:在测定点灌入一定量的重氧水,在其下游取水样分析,从这些氧-18含量的分析结果可以获得水从原点向四周扩散的速率、范围等数据,从而得到相关的结论。

这项技术非常有吸引力,因为重氧水是稳定同位素示踪剂,不和水源起任何反应,只是简单的混合。

其总费用要比使用其他测定方法便宜得多。

遥感技术
一、基本概念与定义:
遥感技术是利用安装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等载体上的传感器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并将特征记录下来,借此探测和识别目标地物特征的一种综合性感测技术。

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

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

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

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

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

二、遥感系统的组成
遥感技术是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

1.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
2.遥感平台是搭载传感器的工具,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等都可以是遥感平台;
3.信息传输设备是飞行器和地面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接收装置是地面上用于接受电磁波信息的工具;
4.图像处理设备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几何校正、滤波等)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

图像处理设备可分为模拟图像处理设备和数字图像处理设备两类,经过处理的图像信息找出特征,与典型地物特征进行比较,以识别目标。

三、遥感的基本原理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

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

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

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

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

绿光段一般用来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红光段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

此外,还有微波段,用来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

三、遥感技术优势与用途
(一)优势
1.探测范围大:航摄飞机高度可达10km左右;陆地卫星轨道高度达到910km左右;
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不受高山、冰川、沙漠和恶劣条件的影响;
4.方法多,获取的信息量大: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

不仅能利用可见光波段探测物体,而且能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波段进行探测。

不仅能探测地表的性质,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的一定深度。

微波波段还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

(二)用途
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

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

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

遥感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