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外伤性肝破裂诊疗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治疗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4-07-30T16:45:16.7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罗光雄李亚先[导读] 近年来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因其常伴有大血管、胆管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故往往病情严重,处理难度较大。
罗光雄李亚先(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人民医院云南富源 655000)【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1例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
结果:肝破裂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1例。
单纯缝合修补25例,大网膜填塞加缝合5例,不规则肝段切除1例。
痊愈30例,死亡1例。
术后并发肝脓肿1例、膈下脓肿2例。
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尤其是Ⅳ级以上肝破裂,外科手术治疗是需要的,单纯缝合,不规则肝切除加带蒂大网膜肝周填塞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有效术式。
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应贯彻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肝切除损伤控制【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73-01 外伤性肝破裂是腹外伤中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各种腹部损伤中约占15%~22%[1]。
近年来由于交通工具的改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因其常伴有大血管、胆管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故往往病情严重,处理难度较大。
特别是在我们县级医院,以车祸较多,患者不宜远送,需就地急诊手术,医疗条件有限,血源不足等导致救治困难,尤为凶险,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体积大、质地脆,腹部外伤时容易发生破裂,而能否得到及时的抢救和积极的治疗是减少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我们于2010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1例外伤性肝破裂,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为41±5岁。
B超和CT检查提示肝破裂Ⅱ级9例,Ⅲ级21例,Ⅳ级1例,腹穿抽出不凝血28例,合并休克14例。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66例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12例。
结果:本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7.58%,其余均治愈出院。
结论:手术是治疗Ⅲ级以上肝破裂的主要措施,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Ⅱ级以下的肝破裂,并要严格掌握好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肝外伤疗效的关键。
标签:肝破裂;外科手术;非手术外伤性肝破裂是腹部损伤常见的急腹症,在腹部脏器损伤中,其发病率占第3位。
严重的肝外伤往往合并胸腹、颅脑、肾脏等其他损伤,病死率高达30%~50%[1],因此对严重肝外伤及时诊断治疗,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
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9年66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66例,其中,男48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5岁。
其中闭合性肝破裂43例,开放性肝破裂23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40例,高处坠落伤12例,打击伤、刀刺伤14例。
损伤部位:右肝叶损伤38例,左肝叶损伤18例,两叶肝均损伤8例,肝门部损伤2例。
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制定的肝外伤分级标准进行了损伤分级[2],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24例,Ⅳ级30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66例中,12例行保守治疗,其余54例入院后急诊手术。
单纯行止血、清创缝合7例,清创止血加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后再缝合37例,清创缝合加肝动脉结扎3例,不规则肝段切除后加大网膜覆盖创面2例,纱布填塞伤口压迫止血,从伤口引出1例,1例术中探查见肝门损伤,门静脉右支破裂,术中死亡。
5例由于重度广泛性跨肝段、肝叶、放射状肝破裂合并有大血管损伤,实行肝周堵塞术[3]。
全部患者膈下、肝下放置腹腔引流。
2 结果本组66例中,治愈61例,治愈率为92.42%,死亡5例,死亡率为7.58%,其中手术54例,非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组12例在出院后2~4周经B 超进行复查,提示肝脏无包膜下及肝内血肿、膈下无积液、化验肝肾功能正常。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发表时间:2011-11-01T15:35:09.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温野[导读] 外伤性肝破裂是临床上一种危重的外科急症,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可致严重后果。
温野(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二部普外科 125000)【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3-0395-02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8年间收治的86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过程。
结果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71例。
治愈75例,死亡11例;发生胆瘘4例。
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提高肝破裂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外伤肝脏破裂外伤性肝破裂是临床上一种危重的外科急症,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可致严重后果。
我院自1992-2008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病人8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材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性74例,女性12例。
年龄10~67岁,平均40岁。
闭合性损伤72例,开放性损伤14例。
交通事故64例,高处坠落15例,刀刺伤7例。
其中复合伤67例:合并脾破裂13例,肠破裂9例,胆囊破裂3例,肾挫伤8例,肋骨骨折并气血胸14例,四肢骨折8例,骨盆骨折5例,颅脑损伤7例。
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制定的肝外伤分级标准,I级17例,Ⅱ级36例,Ⅲ级23例,Ⅳ级5例,V 级5例。
伤后就诊时间最短为30min,最长为32h。
1.2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组受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合并休克者55例,合并腹膜炎63例,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80例,腹穿阳性率93%,B超、CT检查阳性82例,阳性率95.3%。
根据伤员病史、受伤部位、腹部体征、腹穿及B超和CT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本组明确诊断者为80例,怀疑肝破裂者6例。
1.3治疗本组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71例。
外伤性肝破裂56例诊治体会

83 1 坐骨神经损伤 ..
受限 、 内收 、 内旋活动障碍 : 分 ;7 骨盆倾斜 畸形或肢体假 性不 1 ()
等长 : 分 。 1 6 2 3 X线 . . 股骨颈 干角增 大 : 分 ; 臼指数减少 : 分 。 1 髋 1
7 治疗 方 法
清楚 , 在松解 大转 子后 缘挛缩 的臀 中小肌时 , 要先 将挛缩 的组 织 分束用血管钳挑起 , 且要逐 渐切断挛 缩组织 , 以防止损 伤坐 骨神 经 。特别谨慎有变异 的坐骨神经 , 旦损伤要 一期修 复 , 一 且术 后
本组病例治愈 5 1例 , 愈率 为 9 % 。手术 组治 愈 3 治 1 7例 , 死
亡 5例 , 死亡率 9 %。其 中 2例死 于术 中难 以控制 出血 ( 虑合 考
并肝静脉 出血 ) 1例死于并发多器官 功能衰竭 , , 术后 肝衰凝血 功
能障碍致 出血 1例 , 例死 于合 并肺 挫裂 伤 , 系合 并重型颅 脑 1 1例
可把镰 状韧带 、 三角韧 带和 冠状韧带 都离 断后 , 整个 肝脏 就可 掌
握 在手中 , 于进 行各 种操 作 。若 需进 一 步显 露肝 的膈 面 或后 便
面, 则需做胸腹联合切 口, 目前多选用正 中进路 劈开胸骨 , 此切 口
深部褥式 缝合 1例 , 中部分 病例采取 2种 以上 的手术方式 。 其
除, 术后 当天双下肢处于并拢 、 屈髋屈膝位 。第 2—3天开始 下地
行双下肢交叉 、 并膝下蹲 、 踩直线行走 等锻炼 。 8 33 术后下肢行走不稳 、 .. 肢体不等长
功能锻 炼结 合皮肤牵引便可。 8 34 术后血肿感染 .. 多由于术 中臀部脂 肪丰富 、 引流不彻 底 、 抗炎不 到。只要 引流片 留置时 间稍长 或改用硅 胶管彻 底 引流积 血, 早期发现伤 口的红肿压痛并及时加强 、 酒精湿敷 、 便可治愈 。
54例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体会

54例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体会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急救部和创伤科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共计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病理诊断确认为外伤性肝破裂。
按照AAST肝脏损伤程度标准进行分型,14例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40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非手术治疗组共14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率为14.29%(2/14),手术治疗组共40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率为17.50%(7/40),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以AAST分型标准为依据,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针对性治疗方案,是提高外伤性肝破裂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需引起临床重视。
标签:外伤性肝破裂;治疗;效果肝破裂多以闭合性损伤为主,患者病情相对复杂与危重,且90.0%比例以上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合并伤[1],若不及时加以治疗干预,可能导致多脏器器官受累。
由于本病伤情复杂,导致患者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2],需综合各种诊断方法以及分型标准,明确患者个体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为进一步研究本病治疗方案,对我院近期所收治54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部所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共计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病理诊断确认为外伤性肝破裂。
患者一般资料为:男性患者共计41例,女性患者共计13例;患者年龄12~65周岁,平均年龄为(39.5±2.1)岁;闭合性损伤共计45例,开放性损伤共计9例;交通事故伤患者共计25例,高空坠落伤共计11例,挤压伤共计9例,刀刺伤共计9例;患者临床证实均合并存在其他脏器器官损伤现象。
所有患者按照AAST肝脏损伤程度标准进行分型:一级伤患者共计6例(包膜血肿不扩张≤10.0%表面积,包膜撕裂实质深度≤1.0cm),二级伤患者共计21例(包膜血肿不扩张10.0~50.0%表面积,包膜撕裂实质深度1.0~3.cm),三级伤患者共计18例(包膜血肿不扩张≥50.0%表面积,包膜撕裂实质深度≥3.0cm),四级伤患者共计5例(实质内血肿破裂伴随活动性出血、或实质破裂并累及50.0%内肝叶),五级伤患者共计4例(实质内血肿破裂且存在近肝静脉损伤症状、或实质破裂并累及50.0%以上肝叶)。
外伤性肝破裂63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63例诊治体会(一)作者:孙跃强,陈美森,褚惠敏【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在腹部损伤中约占15%〜20%,严重的肝破裂死亡率高达70%〔1〕。
我院1985〜2005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63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共63例,男44例,女19例;年龄15〜72岁,平均44岁。
闭合性损伤46例,开放性损伤17例,交通事故致伤36例,刀刺伤12例, 高空坠落致伤8 例,其他伤7 例。
右肝叶损伤39 例,左肝叶损伤15 例,两叶肝均有损伤6例,肝门部损伤3例,合并肝外脏器损伤27例。
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 1989年)分级标准:1级7例、H级23 例、皿级23例、W级9例、V级1例。
非手术治疗(NOM)8例;手术治疗55例,其中有6例为NOM中转手术。
单纯缝合25例,大网膜填塞15例,缝合并用明胶海绵压迫10例,不规则性肝部分切除7例, 纱布填塞5 例,肝右动脉结扎 1 例。
本组病人痊愈58 例。
死亡 5 例, 其中 2 例死于早期失血性休克,另 3 例死于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
并发肝脓肿 1 例,肝肾间隙脓肿 2 例,均行经皮穿刺引流治愈。
2 讨论2.1 诊断肝损伤的伤情多较复杂,病情凶险,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肝损伤的诊断可根据腹部受伤时,有内出血及腹膜炎体征辅以特殊检查得到确诊。
但是,部分肝破裂病人就诊时血压、心率正常,腹痛不明显,易被忽视;部分病人另有较严重的合并伤,致使肝破裂的表现被掩盖或忽略。
这些均提示肝破裂的诊断有其特殊性。
外伤性肝破裂多死于失血性休克。
对于肝破裂的早期诊断体会如下:(1)肝破裂的辅助检查可借助腹腔穿刺、B 超或CT,首选腹腔穿刺。
( 2)多方位穿刺及动态观察反复穿刺可提高阳性率。
(3) 对于伴有腹部以外严重合并伤者应常规行腹腔穿刺以免漏诊和误诊。
(4) B型超声、CT检查仅为可疑病例的第二选择。
(5)术中不可仅满足于肝破裂的诊断,还应全面仔细地探查脾脏等其他脏器。
重症外伤性肝破裂46例诊治体会

针的粗细有关 , 本组病例除气胸外 , 未见其 他并发症 的发生 , 说 明切 割针也不 增加肺 出血 、 血胸 、 针道 转移等并 发症 的发
生。
总之 , 经胸片 、 T等检查难 以定性 的肺 内肿块 , T引导 C C
[ ] 黄剑锋 , 昌杰 , 3 黄 湛永滋 , . T导 向经皮肺穿刺到活检 等 C
[] J .中国肺癌杂志 ,0 25 1 :8 20 ,( )5 .
[ ] 殷蔚伯 . 4 肿瘤放射治疗学 [ .第 4版 .北京 : 国协 M] 中
和 医 科大 学 出 版 社 ,08 5 3 2 0 :8 .
活检气胸发生率为 2 % , 4 0 仅 %需处理 _ , 4 本组病 例中气胸发 生率为 1. % , 中只有 2例气胸 量较大 , 15 其 需处理 , 说明切割
针并 不 增 加 气 胸 的 发 生 率 , 们 认 为 可 能 与 切 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切 割 速 度 我
[ ] 吴 沛宏 .肿 瘤 介人 诊疗 学 [ .北 京 : 学 出版 社 , 5 M] 科
[ ] 张雪哲 . T引导下胸部穿刺 活检 [ ] 2 c J .中华结核和呼吸
杂 志 ,0 12 ( ) 14 2 0 ,4 4 :9 .
与心脏 血管 , 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 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的并发症 主要是 气胸 、 出 肺
血 、 胸 、 气 栓 塞 、 道 转 移 和 种 植 等 。 据 国 外 报 道 , 吸 血 空 针 针
症 的 发生 J 气胸 的发 生还 与有 无 肺 气 肿 、 刺 的 次 数 、 刺 。 穿 穿
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手术治疗的体会【中图分类号】R6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6-0079-02【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在基层医院进行手术治愈的报告甚少,现将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2例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1:男。
18岁。
于2008年6月20日因被手扶拖拉机撞伤右胸壁后22小时入院,检查:右侧胸壁第10肋间一瘀血斑,右上腹压痛、反跳痛。
经腹穿抽出红色腹液。
患者面色苍白。
脉速。
手术见,肝右后下段一裂口长约5cm,伤缘不整,有活动性出血,周围血块附着,距伤缘约1.5cm,交锁褥式缝扎、止血,伤口填塞明胶海绵一块;术中置腹腔胶管引流,2日后做拔除引流管,无短期瘘成,住院10天痊愈出院。
例2:男,25岁,于2009年1月25日因泥土塌方压伤后1小时入院。
检查:血压90/50mmHg,心率108次/分,面色苍白,肢端冰凉,脉弱速,右外侧下胸部及右上腹部可见软组织性损伤,无肋骨骨折,腹膨隆,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右上腹为显,肝区叩痛,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
腹腔穿刺抽得暗红色血液,入院扣静滴10%GS500ml,50%GS50ml,5%soda 250ml后入手术室,手术,开腹后吸出暗红色血液1800ml,清除血块300g,右肝膈面撕裂,肝右后上段与右后下段分别处完全撕裂长约8cm,裂口顶端于膈面向右后上段延伸,伤口长约6cm,肝损伤处出血明显结扎肝固有动脉后仍有出血,清除破碎坏死之肝组织修剪创面,用3块纱填塞,完全撕裂处以交换褥式结扎止血,缝线固定,术中于肝下置胶后引流,另切口引出;手术过程输同型新鲜全血约800ml,静脉入乎衡盐水2500ml,5%soda400ml,低分子可旋糖酐500ml,血代500ml,术后8小时血压升至100~110/60~70mmHg;术后第1天输液总量为6300ml,第2~3天其输全血1000ml;术后第3天,在原切口进腹取出填塞肝破裂之纱块3条,无移动性出血,术后第5天拔除腹腔引流管,无短期瘘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例外伤性肝破裂诊疗体会
【摘要】目的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抽取在2006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2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52例患者中,采取非手术治疗者23例,有7例患者因发生肠损伤而中途采改行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100%;29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治愈25例,死亡4例。
结论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治疗而言,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关注。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临床诊断;治疗;体会
临床上,肝破裂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腹部外伤,发生率在15%~20%之间,会合并有大血管以及胆道损伤,因此临床处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若是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诱发诸多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重要意义[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5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29例,女23例,年龄10~76岁,平均(41.5±13.2)岁。
本组52例患者中包括有
开放性7例,闭合性45例。
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32例,暴力致伤11例,高处坠落伤6例,刀刺伤3例。
肝外伤分级为ⅰ级者11例,ⅱ级者20例,ⅲ级者17例,ⅳ级者3例,ⅴ级者1例。
破裂部位包括:肝脏右叶者36例,肝脏左叶者9例,多处者7例。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针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资料,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等展开回顾性分析。
1. 2. 2 诊断方法本组患者诊断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腹部体征采取腹部穿刺、b超、ct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1. 2. 3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保守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①补充血容量,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失衡;②卧床休息;③禁食,给予患者胃肠减压、通便处理,对凝血酶、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止血药物予以应用,并对胆汁内浓度高的抗生素予以预防性使用;④合理使用生长抑素,以降低门静脉压力;⑤对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以及意识情况、腹部体征变化等进行密切观察;⑥严密监测患者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变化;⑦采取b超或者是ct对腹内情况进行动态观察;
⑧合理实施肝动脉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措施有:单纯清创缝合修补术或深部褥式缝合术;在清创止血治疗基础上,采取明胶海绵填塞修补或者是大网膜填塞缝合修补术;纱条填塞压迫止血;选择
性肝动脉结扎;清创性非规则性肝叶切除。
2 结果
2. 1 诊断结果本组52例患者经上述诊断方法均得到确诊,其中合并休克者21例(40.38%),合并腹膜炎者34例(65.38%),腹部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者48例,阳性率为92.31%。
b超和ct检查结果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84.62%。
2. 2 治疗方法与预后本组52例患者中,采取非手术治疗者23例(44.23%),有7例(30.43%)患者因发生肠损伤而中途采取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29例(55.77%)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治愈25例,治愈率为86.21%,死亡4例,死亡率为1
3.79%。
手术治疗者中,单纯清创修补者11例(37.93%),填塞修补者7例(2
4.24%),纱布或纱条填塞者5例(17.24%),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者4例(13.79%),清创性肝切除者2例(6.90%)。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膈下积血积液合并感染者3例(
5.77%),发生胆瘘者1例(1.92%),发生肝脓肿者1例(1.92%),术后再出血者1例(1.92%),右侧胸腔积液者2例(
6.90%)。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体会到,若是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则应高度怀疑外伤性肝破裂的发生:①存在胸腹以及右上腹、右季肋区外伤史;
②在伤后患者出现右上腹压痛、反跳痛以及肌紧张、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也可伴随有肩部牵涉痛;③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发生进行性下降现象,或患者发生了失血性休克;④经腹穿
抽出不凝固的血液。
⑤针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展开腹部b超以及ct 检查,证实肝脏表面发生完整性破坏,在肝内发现有液性暗区以及腹腔内积液者。
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 b超和
ct检查在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本组52例患者经腹部b超、ct检查以及腹腔穿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腹部体征等方式全部得到确诊。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体会到,针对闭合性肝外伤患者若是采取非手术治疗需满足一下条件:①循环稳定,并且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连续监测未发现明显下降,收缩压不低于100 mmhg,心率未超过120 次/min,患者出血量不足500 ml;②对腹内需急诊手术的其他脏器损伤予以彻底排除;③肝血肿,经b超证实肝被膜下血肿相对较小;ct 检查表明肝损伤分级ⅰ-ⅲ级;④患者年龄不足14岁;⑤具备可以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以及即刻转行手术治疗的条件[3]。
本组52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其中有7例患者因发生肠损伤而改行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
对于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而言,其主要原则为迅速确切止血、彻底清创、选择适宜术式以及充分引流。
本组行单纯清创修补术进行治疗者11例,该术式适合一些较深的裂伤,在清创过程中需要对较粗的血管、胆管断裂处进行缝扎。
然而在缝合时需要注意,应按先后上再前下,先肝膈面再肝脏面的顺序展开逐一缝合,切忌留死腔;本组行填塞修补术者有7例,该术式针对一些裂口较长且较深者比较适用,能够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本组有5例
患者采取纱布或者是纱条填塞术进行治疗,研究发现该术式对一些复杂严重的肝外伤者比较适用,尤其是对一些其他方法无法获得良好止血效果者比较适用,其不但可以为再次手术赢得宝贵时间,并且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本组采取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者有4例,该治疗方式比较适合小而深的动脉性出血,且无法找到出血的血管,经局部修补切除术进行治疗相对较为困难的患者,其对第一肝门具有良好的阻断效果;本组有2例患者采取清创性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其对于局限性一侧肝脏呈现星状破损,严重肝外伤经非手术切除治疗无法获得良好止血效果,肝内存在较大血管断裂者比较合适。
该术式的治疗原则为切除无生机的肝组织部分,切忌切除过多的肝组织,对更多正常的肝组织予以保留。
综上所述,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应争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应严格把握适应症,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应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予以注意,以期实现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目的,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董家鸿. 肝外伤治疗的新观念.临床外科杂志,2010,13(06):381
[2] 吕新生. 肝外伤治疗方法的进展.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 27(15):1117.
[3] 郭晖. 外伤性肝破裂的外科诊治体会.贵州医药, 2009, 30
(02):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