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体会目的:观察和探究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隨机在我院选出10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有患者50人。
对照组患者实行保守治疗。
实验组患者实行手术治疗。
结果:100例患者的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则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对照组更加平稳。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保守治疗(患者出血量不多,生命体征稳定又无合并伤)。
绝对卧床、禁食、水、胃肠减压、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和抗生素等等。
患者在大约2~3周后方可下床轻微活动,恢复后3个月内应该避免剧烈活动。
1.2.2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保脾手术。
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局部物理或者生物胶止血技术、缝合修补术、脾动脉结扎或者术中栓塞术、部分脾切除术、腹腔镜保脾术、自体脾脏组织转移、全脾切除术等等1.3观察指标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患者的血压高低情况,脉搏速度是快是慢,跳动是否有力,患者呼吸的速度以及瞳孔的大小变化),脾脏的恢复情况,是否产生并发症。
1.4治疗效果方法评价100例患者的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1.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靠,结论科学。
2、结果100例患者的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则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对照组更加平稳(患者的血压和脉搏速度平稳,跳动有力,患者呼吸的速度正常以及瞳孔的大小变化正常)。
3、讨论脾脏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实质性脏器,根据它的损伤范围可以分为: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
81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

81例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1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
结果: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76例,治愈80例,死亡1例。
结论:腹腔穿刺、影像学检查等是诊断外伤性脾破裂重要的诊断手段,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标签:外伤性脾破裂;诊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81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对象。
其中男72例,女9例,年龄8~69岁,平均年龄385岁。
致伤原因:跌落伤38例,车祸伤33例,锐器伤8例,撞击伤2例。
入院时多伴有不同程度休克;合并伤多见颅脑损伤,肋骨骨折,骨盆骨折,肾挫伤,肝破裂等。
腹腔穿刺阳性55例,经超声及腹部CT确诊75例。
本组病例,Ⅰ级66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2例。
12脾破裂分级标准根据2000年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脾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将脾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1]。
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Ⅱ级:脾裂伤总长度>50cm,深度>10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伤;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脏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伤;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
13治疗方法131保守治疗5例,脾破裂选择保守治疗,主要视患者受伤原因、伤情轻重进行评估,如果入院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合并腹腔其他脏器损伤,影像学检查限于脾包膜或实质的表浅裂伤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如出现血压下降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进行性下降,则可能出现活动性出血,必须剖腹探查。
132手术治疗76例,患者来院后经扩容,抗休克治疗,不能维持血压,血色素下降,腹部体征持续性加重,以及复合伤者均应手术。
本组手术治疗76例。
①脾破裂修补术,11例。
视裂口深浅可作单纯间断缝合,间断褥式缝合,明胶海绵压覆裂口固定,观察无出血术终。
②行脾部分切除术,22例,其中以不规则脾部分切除为多,且保留脾脏不少于25%。
外伤性脾破裂38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38例诊治体会因脾脏质地脆弱,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最常见1。
2009~2011年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38例,经积极治疗、疗效满意,现将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10~65岁,车祸23例、砸伤、坠落伤8例、钝器伤4例、挤压伤3例。
脾损伤类型及时间:脾损伤程度根据2000年第六界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将脾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轻度损伤,手术见脾破裂长度≤5.0cm,深度≤1.0cm(6例);Ⅱ级:脾破裂总长度≤5.0cm,深度>1.0cm(22例);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份离断或脾叶血管损伤(3例);Ⅳ级:脾广泛性破裂或脾門、脾静脉干受损(2例);复合伤18例;其中肋骨骨折8例、胃肠损伤2例、胰腺损伤2例、颅脑损伤1例、血气胸4例、肝破裂2例、肾挫伤2例、胫腓骨骨折1例。
38例均在伤后15小时内入院。
治疗:非手术治疗6例、中转手术1例、手术治疗32例、其中脾切除加自体移植23例、脾修补术3例、单纯脾切除术6例。
结果本组非手术治疗6例中1例出现继发出血入院第2天中手术治疗,术后1例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缓解,1例因颅脑损伤转上级医院,余均痊愈出院。
讨论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生命体征平稳;②腹腔穿刺阴性;③CT或B超提示包膜下血肿;④无或仅有轻度腹膜刺激症;⑤未合并或腹腔内脏器损伤较轻、不需手术治疗;⑥实验室检查示出血趋于停止,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趋于稳定。
本组6例患者均绝对卧床1~2周、禁食水、胃肠减压、留置导尿、补液、止血、营养支持、抗炎、心电监测、严密观察、积极处置合并症,随时做好手术准备。
除1例中转手术外均治愈。
对外伤性脾破裂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脾切除术。
但术后易出现凶险的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血小板增多等并发症。
近年来研究表明、脾脏具有较强的免疫和抗感染、抗肿瘤功能。
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护理体会标签:外伤性脾破裂;护理;体会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它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尽管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但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
脾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在腹部闭合伤中外伤性脾破裂最为多见。
本文将2007年7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护理措施和临床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4例,男42例,女22例,年龄12~52岁,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44例,坠落伤10例,刀刺伤8例,马蹄伤2例;其中合并有肢体骨折12例,血气胸8例,12例为脾脏延迟性破裂,14例患者入院时有失血性休克。
64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2例患者合并有严重颅脑损伤死亡,其余6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2护理体会2.1病情观察与处理首先是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入院后外科护士应急、快、稳、准地接诊患者,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等,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全面了解病情发展趋势。
外伤性脾破裂往往合并全身多发性损伤,因此其他部位的开放性损伤显得较为突出,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入院时应详细检查,询问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致伤原因及部位,判断有无合并伤。
详细记录外表软组织损伤情况,有无腹胀、腹痛,有条件的应进行床边B超检查,以探查其内脏的外形和大小,并测知腹腔内是否有积液,脾实质内血肿的存在和演变。
对怀疑有内脏损伤者要协助医师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及早明确诊断。
2.2确诊病例的急救处理2.2.1补充血容量,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措施的重要环节,防止和改善休克的必要措施。
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扩容、输血、输液,必要时行深静脉穿刺置管。
2.2.2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同时氧气吸入。
2.2.3监测每小时尿量,留置导尿,提供重要脏器的循环变化。
2.2.4注意给患者保暧,有躁动的患者加床档,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创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经验体会

创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经验体会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急性医学紧急情况,影响全身的健康。
它发生得很突然,可能会给病人的生活和家庭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过去,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治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守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并且显示出抢救病人生命的潜力。
本文介绍了作为具有丰富经验的外科医生,在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方面的经验体会。
首先,创伤性脾破裂是一种急性医学紧急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如持续的高热、腹部疼痛以及头面部的肿胀。
当发现这些症状,我们作为医生就需要立即处理,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创伤性脾破裂,有一个准确的诊断。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检测方式,来确定病情,如血液检测,超声检查,CT检查等。
另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应急护理,为患者提供疼痛治疗,改善血液循环,并加强营养,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其次,一旦确定患者患有创伤性脾破裂,我们就需要决定患者的治疗方式。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但目前也有很多保守治疗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服用抗生素,改善血液循环,改善营养,补充能量,降低温度,控制凝血因子,以及应用某些特殊药物等。
其中,抗生素是保守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治疗感染,而其他方法主要用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以缓解病情。
此外,在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时,最重要的是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应该努力改善患者的营养和心理状态,如定期采取某些理疗措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补充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最后,在一次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应该给予患者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以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谈话、活动、社交等,来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治疗,改善全身健康。
总之,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在处理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方面,我有以上的经验体会,主要表现为:正确诊断,应急护理,决定治疗方案,加强监测,改善营养和心理状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等。
外伤性脾破裂65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65例诊治体会一、病例概述本次研究共纳入 65 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男 38 例,女 27 例,年龄 24~76 岁,平均年龄(52.1±13.9)岁,伤者主要属于体力劳动者,交通事故居多。
患者受伤时间从5 分钟到 48 小时,伤部多在上腹及中腹部,外伤类型以跌落及冲击为主。
二、诊断本次病例中32例(49.2%)病人直接查体发现脾肿大,22例(33.8%)有创面静脉性渗出,4例(6.1%)有腹腔血肿穿孔病变,7例(10.7%)有前腹壁血管闭塞及溃疡,2例有额外脾删除的情况,其他1例有淋巴结肿大病变。
病例检查各种指标虽差异有所偏高或偏低,但绝大多数患者血常规指标、血压、心电图检查指标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但多数病人三联征(术后偏小脾性贫血、凝血指标异常以及血小板减少)、RUQ肿胀压痛等典型临床表现可见,以及腹腔钡检出脾及脾周围积液等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1、手术治疗:本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治疗过程中医师根据伤情尽量保留有效的脾部组织,行脾部重建及胰实质切除术,尽可能做到内外缝合,脾小血管重建术,阻断破裂处及穿孔静脉收口加强外层缝合,术后对病情及周围组织清理腹腔积液,同时还进行穿刺外放置腹腔管,以加速积液流出,减少由于腹腔积液压迫脾破裂位置而造成的并发症。
2、保守治疗:根据病情改变的情况,保守治疗的措施有限,如果病情稳定,主要做监测和支持性疗法,以加速痊愈,确保伤口缝合并发症的发生,调整营养状况等措施。
四、结果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0.7%,其中保守治疗患者有效率为 75.4%。
手术治疗的脏器缺损率为 70.7%,其中脾全缺损的为 28.6%,脾节段残存的为 42.3%。
在术后病人所有指标中,均可正常恢复,比术前轻度偏高或者偏低,可以说疗效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类复杂、多变的伤情,需要完善的诊断和治疗,手术治疗无任何替代方案,视伤情情况更多地考虑保守治疗,有效控制患者体内凝血紊乱,以及准确判断手术机会,以提高治疗效果。
外伤性脾破裂62例治疗体会

[ 5 ] 唐伦先 , 孙志扬.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 的形成与发展 [ J ] . 中华创
伤杂志 , 2 0 0 7 , 2 3 ( 4 ) : 3 0 9 — 3 1 0 .
[ 1 ] 王春友. 重症急性胰腺炎 的综合治疗 [ J ] . 1 临床外科杂志 , 2 0 0 5 ,
1 3( 1 ): 1 2 — 1 3 .
控制病情发展 的作用_ 6 ] 。在经皮穿刺置管 引流 的基 础上 , 增 加窦道 冲洗 , 显著 提高了引流效果 , 更多患者免于手术[ 。 3 . 2 . 1 穿刺人路 : 腹腔渗液较多者 , 通常在腹 腔渗液集 中处
或麦 氏点穿刺 , 总之应选 择离 引流部位 距离 最近 的人路 , 尽 量避开大血管和肠管 。根据笔者的经验 , 经侧 腹壁引流 两侧 结肠后脓肿和盆腔脓肿是最安 全 的, 引流肝 肾间 隙、脾 肾间
[ 2 ] 赵刚 , 吴 志勇.感 染性休 克 [ J ] . 中 国实用 外科 杂志 , 2 0 0 9 , 2 9
笔者必须强调 的是 ,虽 然介人 性超 声治 疗与传 统 开腹 手术相 比优点很多 , 但其仅部分替 代外科手术 。在早 期行积
极综合性非手术治疗 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 , 对 有手术 指征者要把握手术 时机 , 及时手术治疗 , 以免耽误病情 。
参 考 文 献
形成 明显的 , 且坏死 组织 已液化 的。( 5 ) 腹 腔有 大量 渗液 的
( 本 文 通讯 作 者 : 谷 佃 宝)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1 9
3 . 2 . 4 引流失败 的原 因 : 固体成分太 多 , 不 能引 出 ; 坏 死组
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体会附50例报告

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体会附50例报告摘要】脾破裂是脾切除术中常见的原因。
凡是因外伤引起的脾损伤,伤及脾门大血管或为粉碎性脾破裂,无法进行修补或保留部分脾组织,均应行脾切除术。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体会脾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腔内出血。
严重的脾损伤可在短时间内导致休克,甚至死亡,需紧急处理。
本文对我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1.1 收集我2007年6月~2009年6月急诊及住院50例确诊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
年龄最小8岁,最大74岁,平均35岁。
1.2 50例脾破裂患者中,其中因车祸34例,坠落伤11例,撞击伤3例,刀刺伤2例。
1.3 脾损伤分级按李氏提出的Iv度分类法分类[1]。
口度:孤立的浅裂伤,深度<lcm,长度<5cm-口度:孤立的深裂伤,深度>Icm,长度>5cm,或多处裂伤但未涉及脾门;口度:星状破裂,部分断离,已涉及脾门;口度:脾脏广泛碎裂,脾门区裂伤,脾包膜广泛剥脱,脾蒂血管严重损伤。
本组口度12例,口度8例,口度5例,口度24例。
腹腔内积血>1000ml者23例,术前伴有休克者19例;腹穿阳性者49例,假阴性2例。
1.4 手术方法与结果本组病例中行脾修补22例,脾部分切除12例,全脾切除25例,全脾切除后均行脾片移植,所有病例均常规置放腹腔引流管。
术后48~72h拔除腹腔引流管,出院前常规B超检查,均无腹腔积液或脾周脓肿。
本组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
1.5 并发症本组出现早期并发症11例,其中1例术后再出血,经再次手术止血后治愈出院;发热9例;肠梗阻l例:肺炎2例。
无膈下脓肿、上消化道出血、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
全组无死亡病例。
2 讨论2.1 诊断脾是腹部内脏中最易受损伤的器官,其发病几率占腹部损伤的40%~50%[2]。
脾破裂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内出血,包括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时脉搏微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出血多者可有明显腹胀和移动性浊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5-01-06T10:52:10.167Z 来源:《医药界》2014年10月第10期供稿作者:刘飞
[导读] 常见的外伤性脾破裂的并发症包括: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胸腔内脏损伤、合并腹内脏多发伤、合并颌面与颈部损伤及四肢骨折、合并胸腹壁损伤。
刘飞(胡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北襄阳441700)
【中图分类号】R6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随机在我院选出10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有患者50人。
对照组患者实行保守治疗。
实验组患者实行手术治疗。
结果:100例患者的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则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对照组更加平稳。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治疗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救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重症脑损伤患者的及时有效康复,值得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是由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造成的脾脏损伤或者破裂,可发生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腹部皮肤完整,腹腔未通过伤口与外界接触),也可以发生在腹部开放性损伤(腹部皮肤已经不完全,腹腔通过伤口与外界接触)。
外伤性脾破裂多伴随着其他的内脏损伤,属于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腹部损伤。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出100名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在16~59岁,平均年龄(37.4±1.3),骨折时间为1h~13h。
实验组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在18~58岁,平均年龄(38,9±1.4),骨折时间为1h~12h。
其中,因车祸受伤的患者41例,39例为摔伤,20例为外物重击受伤。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受伤原因等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保守治疗(患者出血量不多,生命体征稳定又无合并伤)。
绝对卧床、禁食、水、胃肠减压、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和抗生素等等。
患者在大约2~3周后方可下床轻微活动,恢复后3个月内应该避免剧烈活动。
1.2.2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行保脾手术。
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局部物理或者生物胶止血技术、缝合修补术、脾动脉结扎或者术中栓塞术、部分脾切除术、腹腔镜保脾术、自体脾脏组织转移、全脾切除术等等1.3观察指标患者基本的生命体征(患者的血压高低情况,脉搏速度是快是慢,跳动是否有力,患者呼吸的速度以及瞳孔的大小变化),脾脏的恢复情况,是否产生并发症。
1.4治疗效果方法评价100例患者的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1.5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可靠,结论科学。
2、结果100例患者的病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但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则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比对照组更加平稳(患者的血压和脉搏速度平稳,跳动有力,患者呼吸的速度正常以及瞳孔的大小变化正常)。
3、讨论脾脏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实质性脏器,根据它的损伤范围可以分为:中央型破裂,被膜下破裂和真性破裂。
前两种由于被膜完整出血量受到限制因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最终形成血肿被吸收,但有些血肿(特别是被膜下血肿)在某些微弱外力的影响下可转为真性破裂,因此,作为医护人员要认真观察病情,但临床85%都是真性脾破裂,临床症状主要从以腹腔内出血为主。
患者表现为面试苍白,出冷血,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时有明显腹胀和移动性浊音,出血量大时会危及生命。
3.1外伤性脾破裂的患者检查情况如下:3.1.1临床化验: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热容等数值下降,白细胞计数可能略有升高。
(2)B超:可探测脾的外形的大小,脾实质内血肿的存在和演变。
(3)诊断性腹腔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3.2针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前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有:3.2.1紧张与焦虑护理措施:(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介绍疾病的愈合过程。
(2)向病人介绍外伤性脾破裂病症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3)有效快速的回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
(4)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出自身的感受并给予及时的精神疏导。
3.2.2由于外伤失液、失血导致患者体内液体量不足。
护理措施:(1)积极建立静脉通路,根据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
(2)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情况、生命体征、皮肤的温湿度以及尿量。
(3)给予氧气吸入并准确记录出入量,采取良好的保暖措施。
(4)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备血、药敏、禁饮和置管。
3.3疼痛。
护理措施:(1)向患者讲述疼痛的原因和时间。
(2)将患者调至舒适的体位,双腿屈膝或者半卧位。
(3)必要时使用镇痛药,注意观察用药的效果。
3.4综合护理。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鼓励患者最大限度地完成自理活动。
(2)每天用温热水擦洗后使用50%的酒精在局部受压处按摩,每隔2~4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3)各种操作要动作轻柔。
(4)翻身时防止各种引流管扭曲重叠,保持引流的通畅。
(5)合理饮食,可以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口味清淡、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豆类、蘑菇类食物,多吃汤类、煲类食物,可吃猪肉、鸭肉、鸽子肉。
吃枣、花生、红豆等。
不要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辣椒等辛辣食物,不要吃油腻的、油炸的、腌制的、烟熏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物等。
常见的外伤性脾破裂的并发症包括: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胸腔内脏损伤、合并腹内脏多发伤、合并颌面与颈部损伤及四肢骨折、合并胸腹壁损伤。
保脾手术方法较多,医生需要根据脾外伤的病情、所在医院的条件,和手术医生的经验等做出正确的选择。
应该尽量保留不低于正常人的三分之一脾脏体积和良好血运,才能有效地维持脾脏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1]乔海泉,姜洪池,代文杰.脾损伤新分级的意义.腹部外科,2001,14(4):197-198.[2]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9.[3]朱深义,方全喜,张付华,等.外伤性脾破裂96例治疗方法的选择.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5):348.[4]李春玲,袁庆忠.外伤性脾破裂17例保脾术体会.工企医刊,2001,14(3):18.[5]夏穗生.关于脾功能和脾脏疾病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中华医学杂志,1988,68(11):6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