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丸合丹栀逍遥丸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经间期出血50例临床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作用机制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作用机制。
首先介绍了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临床表现,然后分析了二至丸的成分及药理作用。
接着探讨了网络药理学方法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并研究了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具体作用机制。
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我们发现二至丸对肝肾阴虚型崩漏具有显著疗效,同时网络药理学方法为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这些发现为二至丸在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肾阴虚型崩漏、二至丸、网络药理学方法、作用机制、疗效、药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肾阴虚型崩漏是中医学中一个常见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眩晕、盗汗、遗精、脉细等症状。
这类疾病在现代社会中也并不少见,而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将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以二至丸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的作用机制。
通过系统地分析二至丸的成分及药理作用,结合临床实验数据,我们希望揭示二至丸在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二至丸在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分析二至丸中各种药材的成分及药理作用,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药物作用网络,揭示其对肝肾阴虚型崩漏的治疗作用。
验证二至丸在体内的药效以及对机体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二至丸在治疗肝肾阴虚型崩漏中的作用机制,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将进一步揭示中药复方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见。
1.3 研究意义肝肾阴虚型崩漏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临床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晦暗,精神疲倦,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研究

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研究发布时间:2021-12-30T01:22:27.4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2期作者:高霞[导读] 目的:探究月经不调患者接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56例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7月至2021年5高霞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探究月经不调患者接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56例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28例单纯接受西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8例接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患者为观察组,评估疗效差异。
结果:观察组经治疗,疗效总有效率为27(96.43%),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月经不调患者经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调经效果良好,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月经不调;丹栀逍遥散加减;临床疗效月经不调作为一种妇科常见病,患者多伴随出血量与月经周期异常情况,患者常伴随月经前、经期腹痛、全身症状,同时,月经后期、月经先期、月经过少、月经过多、闭经症状持续超过3个周期。
月经不调的发病原因一般与环境、气候、起居习惯改变、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使患者月经周期发生短暂性改变。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通常是由内伤或外感等因素引起的,所以,治疗该病,通常借助补肾、疏肝、扶脾方式治疗,有效调整患者气血。
丹栀逍遥散作为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可起到凉血调经、疏肝健脾作用。
所以,本文从我科室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中,抽选出56例研究对象,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现汇报患者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研究对象来自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28例单纯接受西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28例接受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69±1.63)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6±0.72)年;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7.64±1.3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86±0.49)年。
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血热型痛经40例临床观察

龙源期刊网
丹栀逍遥散治疗肝郁血热型痛经4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玲秀应亚美梁建勋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年第08期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是临床常见病。
西医妇产科学将痛经划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
由于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至宫颈狭窄等所引起的属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以青少年女性多见,继发性痛经则常见于育龄期妇女。
西医对本病主要给予镇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宫缩治疗,副作用较大。
本章讨论的痛经以功能性痛经为主。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现概述如下。
从肝郁、虚热论治经间期出血68例报告

较 满意 , 报告如 下 。
1 临床 资料 本 组 资料 为我 院 妇科 门诊病 人 , 月经 周 期均 正常 , 停 经 史 , H G( ), 中年 龄 最大 者 4 无 屎 C 一 其 8 岁 ,最 小 者 l 6岁 , 以 2 - 0岁 发 病率 最 高 , 04 占 7 % 病 程 最 长 约 2年 , 短约 3个 月 ; 血 时 问 5; 最 出
左 下 腹 痛 反 复 发 作 1年 余 , 时 隐 隐作 痛 , 遇 平 每
经 期 及活 动后 加 剧 , 月经 周 期 5 8 3 - 0天 , -/ 5 4 经
量偏多, 色暗 红 无血 块 。诊 见 : 色 少 华 , 晕乏 面 头 力, 形寒 肢 冷 , 叹 息 , 善 纳食 不 香 , 梦 , 质 淡 , 多 舌 舌边有 齿印 , 脉沉 。妇科 检 查 : 宫后 倾 , 常大 , 子 正 质 r,活动 欠仆 , 侧 附 件有 一 42 c x m { . m 2 8c 炎性 包块 。证餍心牌 两 虚 , 阻 咆脉 。 以补益 心 瘀 治
故妊 娠 至 分娩 必 须 是 先 天 之 肾气 与后 天之 脾 气
2 2 阴虚 血热 .
治 则为滋 阴清热 , 止血 。方拟 两
地汤台二至丸加减。药用: 生地、 地骨皮 、 玄参、 麦 冬 、 贞子 、 莲草 、 女 旱 龟板 、 断 、 节 炭 各 1 , 续 藕 5 g
黄芪 1 , 枣 仁 、 5 g酸 茯苓 各 1 , 参 、 蒺 藜各 2g 丹 剌
因母病 而致动 胎 者 , 疗母则 胎 自安 ”。 治疗侧 但 故
按
慢 性 附 件 炎 好 发 于育 龄 妇 女 , 、 、 、 经 带 胎 产
丹栀逍遥散加减月经不调案

丹栀逍遥散加减月经不调案
患者,女,30余岁。
初诊2019.06.14,患者(同学姐姐,之前帮其治疗恶心、纳差效果好)微信我,问我能否调理月经不调,想让我帮其调理月经。
主诉:月经不调1年。
患者1年前自外出工作开始出现月经不调,经常2月来一次,每次月经3-4天就没了,有痛经,无血块。
经期前后腰酸及胸胁胀痛。
LMP:2019.4.21,经量少,色暗红,3天,痛经,无血块。
平素喜发脾气。
刻下症:神清,精神一般,月经不调,月经推迟,痛经,经期胸胁胀痛,胃纳一般,口苦,二便正常。
舌边稍红,苔薄白。
脉无。
病机分析:血虚肝郁。
患者女性,发病在外出工作后,与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及工作压力相符,即易患肝郁体质。
月经期间胸胁胀痛即可说明肝郁气滞,腰酸则肾气略有不足。
肝木犯脾土,脾为生化气血之来源,则经量少。
选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处方如下:丹皮10g,栀子10g,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炒白术10g,茯苓12g,丝瓜络10g,瓜蒌8g,桑寄生20g,杜仲10g,月季花10g 15付一疗程,嘱咐先吃两个疗程。
水煎,每日1剂,每日2次。
吃完2疗程后,月经规律了,且无痛经,无胸胁胀痛。
按:中医中药对妇科有着比较大的优势,逍遥散可谓是妇科常用药方。
经期胸胁胀痛是其用方要点。
滋肾调经方治疗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疗效观察

少或 白带 夹血 丝 , 伴 随症 状减 轻 ; 无效 : 治疗 后 出血 量及伴 随症 状均 无 明显改 变 。 3 . 2 治疗结 果 : 4 6例 中 , 痊愈 3 8例 , 有效 4例 , 无 效 4例 , 总 有效 率 9 1 . 3 %。
4 讨论
血, 可伴少腹一侧或两侧胀痛 , 腰酸 , 乳胀 , 白带量
山西 中 医
2 0 1 3年 7月第 2 9卷第 7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J u 1 .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7
・ 1 5・
滋 肾调 经 方 治 疗 肾 阴虚 型 经 间期 出血 疗 效观 察
张 艳 刘 静 君
药 物组 成 : 熟地 黄 2 4 g , 山茱 萸9 g , 枸 杞子 、 菟
丝子 、 桑椹 、 淫羊藿各 1 5 g , 香 附、 陈皮 、 墨旱莲各 1 2 g , 黄精 、 女贞子 、 炙甘草各 9 g 。若 阴虚 内热较 重, 出血 较 多 , 可酌加小 蓟、 地榆 、 仙鹤草 、 芥 穗 炭 以凉血 固经止血 ; 伴腹痛腹胀明显 , 加柴胡 、 郁金 ;
伴 口苦咽 干 、 舌苔黄腻 , 加黄柏 、 薏苡仁 ; 伴 少 腹 刺 痛, 舌 质紫 黯 或有 瘀 点 , 加蒲黄 、 茜草 ; 令 患 者经 净 3天 开始 服 用 , 服用 至 血 止 , 每 日 1剂 , 水煎 , 分 早 晚两 次空 腹 温 服 。并 嘱 服 药 期 问 忌 食 辛 辣 、 生 冷 等 食物 。1 个月为 1 疗程 , 连用 2~ 3个 疗程 。
中 医认 为经 间期 为 阴长 至 重 , 由虚 至盛 , 由 阴
转 阳的转化 阶段 , 转 化 的条 件 为 冲任 阴精 充 盛 , 精 化 为气 , 阴转为 阳 。 由于 肾之 阴精 不足 , 转化 不利 , 但 又不 得不 转化 , 以至于 子宫 血海 的 固藏 受 到一定 的影 响 , 故 排卵 的 同时 出现 阴道 出血现象 。本 病发 病 之根 本是 肾阴亏损 , 遂 致 阴不 制 阳 , 虚 热 内生 , 氤 氲 之 时 阳气 内生 , 内动 的 阳气 与 虚热 相 加 , 则 致 伤 络、 迫 血妄行 , 以致 出血 。此 病 多 发 生 于青 春 期 及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肾阴虚型月经病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肾阴虚型月经病妇人以血为主,以血为用。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冲,下应海潮……”,且经、孕、产、乳都是以血为用,皆易耗血伤阴,《灵枢▪五音五味》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
妇女一生经历经、孕、产、乳,故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组方: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白芍、阿胶、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茜草、锻龙牡。
本方功效养阴清热、滋补肝肾、止血调经,治疗某些月经病证属肾阴虚的屡屡奏效。
1、月经先期【案例1】周女士,42岁,2018年4月6日就诊,诉月经周期提前1年余,近两月每半月一次,经期正常。
此次月经4月1日来潮,量先多后少,色红,质稠,伴盗汗、手足心热、腰酸,舌红苔少,脉细数。
考虑阴虚血热,迫血妄行,久病伤及肾阴,予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生地20g,地骨皮15g,玄参12g,麦冬15g,白芍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山茱萸15g,阿胶10g(洋化),茜草10g,锻龙牡各15g(先煎),杜仲10g。
服用10剂,嘱10日复诊。
4月16日复诊,诉月经早干净,盗汗、手足心热有所好转,舌淡红,脉细,上方减煅龙牡,加菟丝子10g、桑寄生10g,继续服药7剂。
后月经4月30日来潮,无明显不适,嘱月经干净后继续服第一次方7剂,连用3个周期。
之后电话随访月经一直正常。
【案例2】王女士,25岁,2019年6月14日就诊,诉月经提前10天来潮2次,末次月经6月10日,量多,色红,质稠。
伴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腰酸,舌红苔薄,脉细。
考虑肾阴虚、气虚,予以予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味治疗:生地黄20g,地骨皮15g,玄参12g,麦冬15g,白芍10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山茱萸15g,阿胶10g(洋化),茜草10g,锻龙牡各15g(先煎),杜仲10g,党参20g。
服5剂。
6月19日复诊,月经已干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缓解,上方减茜草、杜仲续服5剂。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一、引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女性的生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月经过少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
月经过少通常由多种原因导致,包括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尤其是肝郁脾虚型的月经过少。
这种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逍遥散加减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过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效果。
二、方法1. 病例选择:本研究的病例均来自本院妇科门诊,诊断为肝郁脾虚型月经过少的患者。
纳入标准为:月经周期短于21天,月经量明显减少,且符合肝郁脾虚的中医辨证标准。
2. 治疗方法: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
治疗周期为三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月经量、周期、颜色、质地等变化,以及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三、结果1. 临床效果:经过三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大部分患者的月经量有所增加,月经周期逐渐恢复正常。
其中,显效患者占60%,有效患者占35%,总有效率为95%。
2. 症状改善:治疗后,患者的肝郁脾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如情绪低落、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3. 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毒性。
四、讨论逍遥散加减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过少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该方剂通过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肝郁脾虚症状,从而促进月经量的增加和月经周期的恢复。
此外,逍遥散加减还具有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发现逍遥散加减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
对于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然而,对于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更全面的调理。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月经过少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例患者中痊愈 32例 ,好转 12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 率 为 88%。
3 典型病例
患者 甲,27岁,已婚 ,参加工作 ,2011年 4月 14日初诊 。 平素月经规律 ,G ,1 年前剖宫产娩 1子。近 4个 月来无 明 显诱因出现两次月经 中间阴道少量 出血 ,出血量少于月经量, 持续 2~5d不等,予 中西药治疗 ,服药 时血止 ,但易反复,故 来本院就诊。现 为月经周期第 12d,阴道出血半 天,量稍 多, 色红 ,伴心情烦躁 ,乳房胀痛 ,腰酸不适 ,夜寐不安,多梦, 舌质 红,少苔,脉弦细 ,尺脉重按乏力 。B 超示子 宫附件无 明 显异常,提示有成熟卵泡。诊为经 间期 出血 ,证 属肾阴虚肝郁 型 ,予 基 础 方 治 疗 女 贞 子 lOg,旱 莲 草 20g,柴 胡 6g,白芍 lOg, 白术 10g,茯苓 10g,薄荷 6g,丹皮 lOg,栀子 10g,炒荆芥穗 lOg。7剂 ,水煎 400ml,分 早晚 2 次服 。服药期 间嘱生活规律 , 保证足够睡眠 ,禁辛辣凉饮食。服药后当月经问期出血量明显 减少 ,仅见 白带夹杂少量咖 啡色分泌物 ,2天净,诸 症悉减。 第 2个月经周期服药后 ,未出现经间期出血 。第 3个周期继续 用药 以巩固疗 效。停 药至今未发 。
4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 ,经 间期 出血是 因排卵期雌孕激素短暂下降 引起子宫 内膜 部分脱落 出血 ,当排 卵后黄体形成 ,雌孕激 素分 泌足够时,内膜被修复而血止。多数症状不太严重 ,常被人们 所忽视。但长期经间期出血仍可给 患者 的学 习、生活带来不便 , 或造 成一定的精神 负担 ,未生育者常因排 卵期阴道出血错过最 佳受孕时期而致不孕 ,故应积极治疗 。
2 疗效标准 与治疗 结果
2.1疗 效 标 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 研究指导原则》[11痊 愈:经问期出血
停止 ,维持 3个 月经 周期或 以上未 复发 ;好转:经问期出血停 止 ,不能维持 3个月经周期 以上或仅出血量明显减 少或伴 随症
状减轻;无效 :出血量及伴随症状无 明显变化。 2.2治 疗 结 果
[Keywords] Kidney liver-tyErzhi pill plus Danzhi Xiaoyao pill;Clinical observation
笔者于 2010年 1月~2011年 10月,运用二至丸合丹栀逍 遥丸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经间期出血 5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 报 道 如 下 。
冯 光 荣 (郑州市妇 幼保健 院,河 南 郑州 ,450053)
中图分类号 :112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7860 (2012)02-0078-02 【摘 要 】 经 间期 出血指月经周期基 本正 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 时,出现周期的少量 阴道 出血,相 当于西 医的排卵 期 出血 ,属 于妇 科常见病 。运用二至丸合丹栀逍遥 丸加 减治疗肾虚肝郁型经 间期 出血 50例 ,取得 满意疗效。 【关键词 l 肾虚肝郁型经间期 出血 ;二 至丸合丹栀逍遥丸; 临床观察 [Abstract] Bleeding between periods mean normal menstrual cycle,in the middle two periods,there’S a small amount ofvaginal
.. 78 .
Clinical Jour nal ofChinese Medicine 2012 Vo1.(4) No.2
二至丸合丹栀逍遥丸加减治疗 肾虚肝郁型 经 间 期 出 血 50例 临 床 观 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50 cases of m enstrual bleeding between periods in TCM m edicine
1 资料 与方法
1.1临床 资料 所选 50例 均为本院门诊 患者 ,年龄 22 ̄40岁,平均年龄
32岁 ;已婚 32例 ,未婚 18例 ;病程 3~12个月 。 1.2依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 导原则 》[ 】和 《中医妇科学》[
西医 :两次 月经 中间,约月经周期 12~16d出现规律性少 量 阴道 出血 ,出血 量少 、赤 白相 问或鲜红、质粘稠、持续数 日, 伴腹痛或腰酸 。妇科及 B超检查子 宫、附件无异常 。
中医:肾阴虚型,经问期出血 ,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 耳 鸣 ,腰腿 酸 软 ,手足 心热 ,夜 寐 不宁 ,舌 红 ,苔 少 ,脉细 数 。 1.3 治 疗 方法
采用滋 阴补 肾,疏肝解郁止血 的方法 ,拟二至 丸合丹栀逍 遥散加减为基础方 ,药物组成:女贞子 10g,旱莲草 20g,柴 胡 6g,白芍 10g,白术 10g ,茯苓 10g,薄荷 6g,丹皮 10g, 栀子 10g,炒 荆芥穗 10g。随症加减 :湿热重者 ,加黄柏 lOg, 薏苡仁 20g;腰酸者,加山茱萸 10g,菟丝子 10g,川断 10g, 杜仲 lOg;兼气虚者加 生黄芪 15g,党参 15g:兼血瘀者加生蒲 黄 12g。用法 :经净后开始 ,每 日 1剂 ,水煎 400ml,分早 晚 2 次服 ,血止后停用 。一般服用 7~10剂。下个月经周期治疗 同 上 。1个月经周期为 1个疗程,连服 3个疗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