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与鉴赏
紫砂壶的鉴赏

紫砂壶的鉴赏作者:周益娟来源:《理财·收藏版》2022年第03期捧一把紫砂壶放在手上仔细端详,便是对紫砂茗壶的鉴赏。
紫砂壶特殊的性能使其可赏、可用,因此鉴赏其优劣决定于众多因素。
具体的经验之谈和标准的细化,成为紫砂壶问世以来永恒的话题,众说纷纭。
归纳要点,紫砂茗壶的鉴赏大致可从七个方面着手,即质、意、形、韵、工、款、功。
质紫砂壶的“质”可概括为紫砂泥的质地、紫砂壶的品质。
好壶用好料,但宜兴紫砂真正的好料仅产于宜兴的丁山和蜀山地区。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汪文柏《陶器行赠陈鸣远》)在古人眼中,宜兴紫砂已具极高价值。
紫砂壶也因国人饮茶文化的盛行而备受宠爱,这也使本就不可再生的紫砂壶原材料——紫砂矿土越来越少,更显弥足珍贵。
在我国的河南、辽宁、广西、河北、山西、陕西、安徽等地虽也有紫砂矿土出现,但这些矿土做成的茶具,多以灌浆成型,表面细腻光洁,缺少颗粒感,有明显的模具痕迹,敲击声音类似瓷器之声,且透气性差,手感较重,含铅量高,终不如宜兴紫砂宜茶、宜用。
近年来,在宜兴当地也有利用陶土合成、机制脱调、添加氧化物和着色剂等方法,生产出很多不同的新泥种。
然而用心观察,其表面玻璃相重、瓷化现象突出、收缩率大等,使其并不具备紫砂壶泡茶的独特功能和良好效果。
一把砂質纯正、做工到位、火候适中、未经启用的紫砂茗壶,外观应当是古朴沉稳、气质内蕴、砂粒隐现、肌理暗含,视觉上哑光、厚重、朴实、端庄,易于亲近;拿掉壶盖,置于壶的口沿之上,轻轻旋转摩擦,其声音由于泥质不同,或质朴淳厚,或清脆悦耳;轻闻壶内无异味或略有矿土、火气味;触摸壶身稍粗、微燥、轻涩,又如绸缎般滑爽;冲泡茶叶时,壶身吸水速度快,透气性能好,细而不腻,触感舒服,宜茶功能凸显,十分好用。
意紫砂壶亦用亦赏,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内容兼具的立体艺术。
当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品鉴一把紫砂茗壶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把壶的“创意”和作品所表现的“意象”。
紫砂壶艺的审美及鉴赏与保养

/ —L 熟 ,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 日臻完美、丰富,如
何鉴别和欣赏这一 门世界陶瓷 门类 中独树一 帜的紫砂陶艺术 ,即
发点 ,才能 中肯地 赢得普遍 爱好砂 艺界 的共呜 。当 然 ,作 为一
件实用工艺美术 品 ,它的适用性也是非 常重要 的 ,使用上的舒适 感可以愉悦身心 ,引起和谐的兴致 。因此 ,也就要依 据饮 茶的习 惯 ,风俗 ,有选择地考虑壶 体的容量 ,壶嘴的 出水流 畅 , 壶把 的
紫砂壶艺的审美及鉴赏与保养
任惠芬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 艺厂
宜兴 2 2 1 1 2 4
任 惠 芬近 照
T
苏宜 兴 紫砂 陶艺 术 自起 源于 宋代 ,经 历 明清 两代 的成
能产生情感 ,怡养性灵 ,百玩不厌 。所 以观 赏一件 新的造型 ,应 该在领悟到美 的本 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 。从这样 的审美态度作出
神 ,即神 韵 ,一样 能令人 意远 体验 出精神 美的韵 味 ;气 ,即气 质 ,陶艺所 内涵的和谐协调色 泽本质的美 ;态 ,即形态 ,作品的 高 、低 、肥 、瘦 、刚柔 、方 、圆的各种姿态 。从这几个 方面贯通
一
审视 纹样的适合 ,其次是装饰 的取材 ( 一是指题材和 内容 ;二是
气 ,才 是一 件真正 完美 的好 作品 。但这里 又要 区分 “ ”和 理 “ ”的两个方面 。若壶艺之 爱好 者偏于理 ,斤斤较量 于壶的容 趣
穷 。而且真正 由名画家 , 画之 茶壶 ,必须是一个画面一个壶 , 绘
经过反 拓 ,或批量E  ̄ 已失去意 义 ,那要视乎经营者的信誉及 以 U iU x 作者 本身艺术素养 。诸如仿 自然 界形象性的雕塑制品 ,兼及装饰 在几何形体 上的浮雕 、贴雕 ,图案 的刻 印板 ,以及釉料彩绘 ,其
清末紫坛双璧——宜兴紫砂意斋壶与訇斋壶的收藏与赏析

口 谭
不 朽 的佳 话 。
吴 大 潋 ( 8 5 i0 年 ), 清 卿 , 号 意 斋 ,恒 轩 , 清 末 金 石 I3一92 字 家 、书 画家 与 收 藏 家 ,江 苏 省 吴 县 ( 江 苏 苏 州 )人 , 同治 七 年 今
以托物寓意 ,抒 发情怀 。并 以品茗 而得 雅情逸趣 ,从 而达 到了人
生 崇 高 的 审美 境 界 。 从清 嘉 道 字 壶 结合 的 “ 生 壶 ” 到清 道 咸 画 壶 结 合 的 “ 冶 曼 子
壶 ”,均鲜 明地 反映 出封建社会 上层知识精英 的艺术取 向与欣赏 情趣 。而清 光绪年 间的湖南巡抚 吴大潋与清宣统年 问的两江总督
砂 茗壶 ,并 亲刻 “ 斋 ” 印钤 意
于 壶 底 , 这 些 茗 壶 已 成 紫 砂 壶
史 上 的 经 典之 作 。 赵 松 亭 ( 8 2 1 3年 ) , 15—9 4
有行 书 “ 渊其 中,骏其色,是茶仙,有琴德 ,甲午东溪生书刻 ”。 副面
刻 有 “ 人 操 琴 图 ” 。 此 壶 制 作 线 条 柔 和 ,珠 圆玉 润 ,深 得 近 代 书 画 大 仙 师 黄 宾 虹 的推 崇 。
合相得益彰。
人 ,清 末 民初 紫 砂 实业 家 ,制
壶 名 家 。 早 期 制 壶 用 “松 亭 ” 、 “ 兴 松 亭 自造 ” 印 , 宜
中 后 期 用 “支 泉 ” 印 , 刻 款 用
“ 溪 ”。 东
清 同 治七 年 ( 88 ) , 16年
宜兴紫砂壶赏析

辈紫砂 名家 , 如朱 可心 大师 ( 1 9 0 4 -1 9 8 6 ) , 1 9 3 2年他 的作
品就在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得大奖 , 他创造 的云龙壶 、 鱼化龙壶
也 已成 为紫砂壶 的典型款式。 单从潘 春芳 、 许成权 、 汪寅仙 、 李
碧芳 、 范洪泉这些学生今 日的名 头上 , 就足 以显示 出老先生 不 凡的地位 。凡顾景舟 、 蒋蓉 、 裴石 民、 朱可心 、 吴云根 、 王寅春 、
宝” 之事 。 大度的爱大度挺拔 ; 清秀的爱清秀细雅 , 古朴的爱古
每一个 功用点 曲线流 畅, 轮廓直线抑扬顿挫 , 来龙去脉交代清 楚, 让作品有一种内涵度很深 的气质和风格 。 历史上从供春之
E l 起, 时大彬 、 李仲芳 、 徐友泉 、 陈鸣远 、 项圣思 、 陈曼生 、 杨 彭 年、 邵大亨 、 黄玉麟 、 程寿珍 、 俞 国良、 朱可心 、 王宝 春 、 顾景州
一
不会 出现模 糊不清或者打 的过深 , 在 博、 艺术 品味最高的工艺精 品 , 素有 “ 方非 一式 , 圆不一 相” 之 大小 比较合理深浅适度 , 把具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 一件上好的紫砂精 品 , 必然出 自 个富有文化修养 , 具有艺 术 内涵 , 取源 与生活 , 有一定 艺术
作。 壶体 每一 个部位 , 从点、 线、 面到 三 维空 间视 觉 , 形 象上 要 源于 生活 , 高于 生活 , 富于 生活 。 千变 万化 、 精 思妙 想 。
关键 词 : 紫砂 壶; 历史; 制作
中 图分类号 : J 5 2 7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3 3 - 0 0 4 6 — 0 1
紫砂壶鉴赏

• 当代紫砂大师
• 当代的紫砂大师,首推顾景舟老先生,顾老 潜心紫砂陶艺六十余年,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名传遐迩。建国后七老艺人:任淦庭、吴云根、 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现当 代紫砂代表人物:徐秀棠、徐汉棠、鲍志强、高 海庚、何道洪、汪寅仙、吕尧臣、周桂珍、姚丹 萍、李昌鸿、顾绍培、曹安祥等也各自身怀绝技, 制作与设计皆各有专长,皆为一时俊才。
• 第二期紫砂大师
• 第二期紫砂壶大师为清初人陈鸣远、惠孟臣。陈鸣 远以生活中常见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 荠、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壶,工艺精雕细镂,善于堆 花积泥,使紫砂壶的造型更加生动、形象、活泼,使传 统的紫砂壶变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艺术品,充满了生气 与活动。同时,他还发明在壶底书款,壶盖内盖印的形 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艺程序,对紫砂壶的发展产生 了重大影响。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长于制作 小壶,以小胜大。孟臣壶以竹刀划款,以器盖内有“永 林”篆书小印者为精品。
八求紫砂茗壶
• 八求紫砂茗壶是中华姚氏求正堂德府世家所制专门在 各种各样紫砂茗壶上入刻中华名流和海外名流题词手迹的 紫砂纪念茗壶系列的总称。自上世纪以来,已有海内外名 流苏局仙、陈立夫、陈果夫、宋子文、宋子芳、福田一郎、 易苏民、李琼贞、汪德祖、凌禹门、苏健侯、孔祥灿、杨 一萍、钱鼎澄、谷向阳等百余位手迹入刻于紫砂茗壶上。 壶的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六方形、八方形、十方形、扁 形等二十四种式样。八求紫砂茗壶系列中有入藏国家首都 博物馆、中共一大纪念馆、天下名人馆、日本艺品馆、台 湾艺术馆等海内外几十个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收藏。
第三期紫砂大师
• 第三期紫砂壶大师是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的陈鸿寿和 杨彭年。陈洪绶,是清代中期的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主 张创新,他倡导“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须要见 “天趣”。他把这一艺术主张,付诸紫砂陶艺。第一大贡献, 是把诗文书画与紫砂壶陶艺结合起来,在壶上用竹刀题写诗文, 雕刻绘画。第二大贡献,他凭着天赋,随心所欲地即兴设计了 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壶,为紫砂壶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他与 杨彭年的合作,堪称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间的邵大亨, 他为陈鸣远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兰、邵友廷、蒋德休、 黄玉麟、程寿珍诸人,则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旧, 很少创新,制作工艺也日渐草率荒疏。
浅谈紫砂的装饰及鉴赏

根据 造 型 艺 术 的 理 论 和法 则 , 都是有点 、 线、 面 组 红、 葵黄 、 梨皮 、 墨绿、 黛 黑等 。其 泥 料可 塑性 大 、 收缩 率 的结 构 中 , 成 , 并有壶身、 壶嘴、 壶把、 壶钮 的配置美系及 比例 、 轮廓线的 小, 窑 烧 后 因有 微 细 气 孔 可 以透 气 但 不 渗 水 , 肌 理 效 果 丰
成为“ 风雅 之 举 ” 。 从 古 到今 , 书法 家 、 画家 、 诗人 、 篆刻 家 装饰 砂壶 , 经 过 镌刻 金 石 韵 味 的文 字 图案 , 更 增 添 了紫砂 的 艺 术
紫 砂 壶 的装 饰 及 鉴 赏
如果说紫砂 陶土 的宜 陶、宜茶性 是得 之于造 化 的恩 泽 ,那么 紫砂壶所 展现给人 们的精 深技艺 则全是 历代 艺 人 的伟 大创 造 ,它 的成 形 方式 是 陶 瓷生 产 中绝 无仅 有
浅谈 紫砂 的装饰及鉴赏
徐六 明
( 宜兴 2 1 4 2 2 打身筒法是陶瓷生产中绝无
仅有 的, 紫 砂 茶 壶 既有 实 用 价 值 , 又 兼 具 观 赏 的艺 术 价
值, 当 然 这也 是 壶 艺 爱 好 人 士 欣 赏宜 兴 紫砂 的原 因 。
都使紫砂器皿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富. 充分显示 紫砂 陶土 的美感 潜质 , 是其他 任何 陶瓷材料 结构过渡等等 , 它 的装 饰 手 法 非 常多 样 , 如: 陶刻 、 浮雕 、 镶嵌 、 釉饰 、 描 无 可比拟的优质 陶土。
紫砂壶好坏鉴别

紫砂壶好坏鉴别紫砂壶是中国历史上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陶器。
虽然,它不是中国最大的茶器具,但它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代称为御用茶具,从唐代开始称为茶碗,到宋代和明代被称为“龙茶器”。
现在已经成为了流行的生活中的一种。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的器型。
紫砂壶具有陶土和矿物元素丰富的紫砂泥制成,经高温焙烧后,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和欣赏价值。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不同品种、质量和价格不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鉴别一下紫砂壶中低劣之分吧!1、看产地:一般来说,宜兴紫砂壶原矿含量占50%以上才可以称为真正手工制紫砂壶。
2、看表面:由于紫砂泥是经过长时间才会形成这种效果,而有些是人为加工出来所以外表颜色很自然会呈现出各种色斑和图案。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壶里有乾坤“等一些原因形成这种效果。
#紫砂壶鉴宝帖#”如果一把紫砂壶可以做好了那么它可不值钱!所以需要有一个客观判断标准来保证它们的品质!在买壶时要注意看颜色和其他因素,不要把它当做是普通紫砂泥来购买。
3、看工艺:在一些大品牌中还有一些很小工作室专门做这种器具的生意!所以你要看看他有没有做过手工制作。
看是否是真正的好壶底一定要有小洞才可以把土流到你手中这是最基本一点!还有你要观察泥料是否纯正优质。
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了很多都没有用或者很少用到壶中不好用甚至对健康不利的说法(大家知道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买到以次充好没有一点名气、做工很差而且不好养的紫砂壶产品,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制作者在用劣质紫砂泥制作出来一把低劣作品影响我们正常使用而导致壶本身价值大大下降。
--.....!但是也能从细节上看出很多细节来1.把口要有弧度,把把手做的小点不一定是好事。
把把手小一些,壶嘴就小一点。
不一定。
要看看他是怎么设计把嘴的,再看看把手大小。
我们都知道一把好紫砂壶,把手,会直接影响到它造型!会影响到一个壶品质!如果它的设计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好产品的表现方式很多!!但把把手会影响到把手大小,所以说一些朋友就会忽略了这点。
紫砂壶艺鉴赏

人各有 志 , 各有所 癖 。 亦 志者 , 有远 大抱负 者 ; 癖
者, 嗜好 如命也 。 如此 而 已 , 历史上 自紫 砂器伴 随着茶 文化 产 生 即时起 , 就伴 生 了紫砂 在社 会名 流雅 士 、 也 达 官显贵 的赏玩 和收藏 之风 。
味, 色香 味 皆蕴 。 好一 句“ 香味 皆蕴”使 品茗者 在 ” 色 !
明万 历 年 起 ( 元 17- 1 1) 家 时 大彬 、 公 53 69名 李
仲芳 、 友泉 师徒 称雄 “ 徐 壶家三 大妙 手 ” 之誉 起 , 在紫 砂 历史 大家 时大彬 历游娄 东及 江浙 吴俚 大力 推 崇紫
砂文 化 之后 ,交 结 了许多 当时的社 会名 流雅 士 文人
学士 , 起 了上 流社 会 的一定重 视 , 入 了一 个 名流 引 进
下 面就 紫砂壶艺 鉴赏谈 一下 本人 的认 识 。
l 对紫砂器泥色的鉴别
紫 砂 泥 是 大 自 然 赋 予 这 块 江 南 文 化 发 达 地
区—— 陶都 的恩 惠 ,是大 自然 的恩 惠孕 育 了历 代紫 砂名 匠 、 高手和 艺术 大师 , 历代 紫砂 陶艺 家 以其 聪颖
的知 慧 和灵 巧 的双手 ,为后人 创造 了蔚为壮 观 的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兴紫砂壶的收藏与鉴赏
作者:薛晨光
来源:《收藏与投资》2016年第01期
宜兴紫砂,冠绝于世。
一把把朴素而精美的紫砂壶,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茶事,更提炼了人们的情感思想,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它体现了民俗民风,反映着时代变迁,就像一个独特的艺术符号,容纳着悠悠岁月里的无尽记忆,它是举世公认的传统手工艺奇葩和中国茶器之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与标志。
距迄今为止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显示,宜兴紫砂壶应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代,从粗糙古朴的陶制品到精益求精的紫砂茗壶,历经了近千年的历史变迁,不仅如此,它的艺术生命力亦举世共睹,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一把把紫砂壶依然焕发着独特的魅力,一代代制壶艺人依然承前启后,塑造着紫砂壶千古绽放的传奇。
在漫长的时光浸润里,紫砂壶已经和人文的生活融为一体,尤其是文人雅士,呈一把壶,更是其品格精神的象征与寄托,因此,数百年来,关于宜兴紫砂壶收藏与鉴赏的说法也是不计其数,各得精髓,作为一名当代紫砂壶艺人,本人便将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进行一次总结,不到之处在所难免,以期得到诸位共鸣。
一、宜兴紫砂壶的概念由来
在太湖之滨一一宜兴丁蜀镇,“紫砂”成为了一座城市的象征,其得天独厚的泥料资源与艺术人文完美碰撞、相互结合,塑造出了举世无双的紫砂陶,驰誉于国际,一直是收藏家的最爱。
说到紫砂壶,世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宜兴紫砂,这是有缘由的,首先宜兴紫砂泥料纯,十分适合制作透气性强的紫砂壶,其次,紫砂是一种文化概念,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科学概念,只有宜兴出产的泥料被称作紫砂,其它地方有类似的泥矿则被称作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矿,因为,宜兴紫砂糅合了千百年来,壶人与茶人共同不懈的创造,它是一种艺术的结晶和精神的升华。
因此,在宜兴紫砂壶的概念里,既包括其物质本身的内容,更囊括了包含艺术、人文、生活、生产、自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概念。
在进行收藏选择时,应注意鉴赏和甄别紫砂壶的原产地特征,从而真正获得一件有实质品位的宜兴紫砂壶作品。
二、宜兴紫砂泥料概况
紫砂是个大概念,指的是宜兴具有相同元素、相同特征的泥料,朱泥、红泥、紫泥、绿泥、段泥等统称为“紫砂”,并被世人冠以“五色土”美誉,其产于宜兴丁蜀黄龙山、青龙山等地。
宜兴紫砂是独一无二的,其结构绝无仅有,成分主要是石英、云母、赤铁矿和粘土,这些矿物微粒互相联接组成了一个个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不仅本身存在着气孔,团聚体与团聚体之间也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收缩而形成了很多气孔。
经过风化、粉碎、陈腐、摔选、真空等工序,制成坯入窑烧制,根据温度的变化蜕变成不同的颜色。
得益于饮茶风气,以紫砂
烧制的紫砂壶最为常见,因紫砂质地好,其烧制成壶后,吸水率和排气率适中,用来泡茶,色、香、味俱佳,既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日久使用的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正是如此,才有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称誉和几百年来人们对紫砂壶的推崇。
一件完美的紫砂陶工艺品,首先必须讲究选料,即紫砂泥料胎土的色象、颗粒度及光泽肌理等,其中包括泥色与形成的结合,实用功能与形式美的结合。
不同年代的不同矿脉各有特点,不同的开采和精选方式都会造成泥料胎土都不一样。
因此,我们收藏与鉴赏紫砂壶,也应该尽量更多地了解宜兴紫砂泥料特征和相关内容,从而更好地甄别壶的优劣。
三、宜兴紫砂壶基本鉴赏方法概述
对于宜兴紫砂壶的鉴赏,总体不外乎两个:一是艺术标准,二是功用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宇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宇属艺术标准,后一宇为功用标准。
泥,即紫砂壶用料纯,壶体无论是表面还是内壁,抚摸它手感细而不腻,十分舒服;形,即紫砂壶的造型是否能够给人以舒适自然的审美,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一把壶是否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即紫砂壶的做工水准,作为传统手工艺制品的紫砂壶,全手工是其最独特的风格所在,而这也是衡量一把壶价值的关键,是每一个制壶人一生都在努力的目标,好的紫砂壶必须是精、气、神俱佳的,并且严格遵循成型工艺的各种要求,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款,即紫砂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或题词镌铭者,二是欣赏镌刻的内容等;功,即紫砂壶的功能美,其主要表现在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紧、出水流畅等方面。
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不断总结后,提出了壶艺创作三要素:其一是形,也就本身的形状;其二是神,即通过形象来表达精神状态;其三是气,即壶的气质,也就是形象内涵实质性的美的本质。
可以说,形神气三点正是对我们鉴赏一把壶最精辟的总结。
近年来,顾景舟的作品屡次在各大拍卖会创下高价奇迹,便说明了当下收藏界对其作品的认可与喜爱,同时也可从对其作品的鉴赏上,提炼一些自己的独特领悟。
比如这套顾景舟制“十一件提璧组壶”,曾在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中创下了1782.5万元的成交记录。
这件作品材质配置十分讲究,所选用材质为二十世纪70年代上乘的紫砂原料特拼而成,颗粒十分匀称,胎质纯洁润湿,无一杂质、溶洞、气泡、色泽雅致、质地细腻。
与此同时,该作品突出代表了顾景舟一贯的严谨作风,工艺技法可谓精妙绝伦,工艺成型采用手工拍身筒法,泥片厚薄十分均匀,清水嵌底片、嵌盖片,无一隙缝差异,流、把均用“钻孔塞泥”明接传统手法结合“连体”暗接法,壶身表面处理均运用熟练的各种制作工具以压、刮、勒、削、推等工艺手法精工细作,达到整体圆浑朴质、顺畅飘逸、灵秀端丽、骨肉亭匀的视觉效果,其口盖配合严密,通转无隙,轮廓线面精细入微、顺畅自然,呈现出紫砂光货素器独特的裸胎本质之美。
“十一件提璧组壶”充分表现出泥、形、工、款、功的紫砂壶特征,其形、神、气之流露也是淋漓尽致。
四、宜兴紫砂壶的养壶收藏细则
养壶如养性。
养壶收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而养壶不仅能使紫砂壶更加富有生命力,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和熏陶。
紫砂壶是一种炻器,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它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并且不具有透明性,因此一把养好的壶,应该呈黯然之色,光泽内敛,如同谦谦君子,端庄稳重。
养壶的方法不外乎六大宗旨: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切忌油污接触;用茶汁滋润壶表;适度擦刷;用毕清理晾干;让壶有休息的时间。
这些养壶细节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注意,并逐渐培养自己的养壶习惯,切忌心急,但归根到底,还是要先选择一把用好泥料制作的壶,这样才能使养壶收藏一事做得更有价值意义。
养壶贵在养身,通过一把紫砂壶,充分展现紫砂的收藏精华,并在壶与茶的相互感染中修身养性、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精神境界。
总结:
宜兴紫砂壶博大精深,令人望尘莫及又爱不释手,几百年来,收藏和鉴赏一直是与壶艺创作并存的大课题,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此进行不断研究。
壶味如人生,一把紫砂壶承载着泥与火的命运,承载着茶的性情,更无时不延伸着关于人生观念的思考。
对于每一个喜爱紫砂的人而言,与其将紫砂壶视为一物,不如带着虔诚的情怀和严谨的审美眼光,切身感受并享受宜兴紫砂壶艺的无穷魅力,鉴赏一份质朴,收藏一份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