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业)

合集下载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一、南水北调工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通过调配南方丰富的水资源,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用水量。

这一工程对于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保障了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

2. 促进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解决了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提高当地农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 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南水北调工程还能够有效减少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

二、西气东输工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能源供应稳定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最长距离、技术难度最高、投资最多的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之一。

该工程通过将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保障了当地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2. 推动经济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提高当地工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 降低环境污染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还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相比于燃煤等传统能源,其排放的污染物要少得多。

因此,通过推广使用天然气,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

三、西电东送工程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 电力供应稳定西电东送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投资最多的跨省电网建设项目之一。

该工程通过将西部地区丰富的电力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保障了当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2. 推动经济发展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不仅解决了东部地区电力短缺问题,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提高当地工业生产效率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 降低环境污染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还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秦克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摘要:南水北调工程是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线工程主要是为解决京、津和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河南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而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兼顾农业及生态环境用水。

其中工程穿越河南境内731km,工程建设将对区域生态环境会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本文从水质污染、局部小气候改变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论述了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及工程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关键词:南水北调;生态环境;影响一、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一)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1.有效降低水质污染。

水源地的水质污染主要有由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

首先,丹江口水库入库河流沿岸城镇的部分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造成水质污染。

水源地淅川县的造纸厂、化肥厂、冶炼厂,都是排放污水的大户,虽然实现了达标排放,但由于运行费用昂贵,环保设施不能正常运行,致使大量的废水、污水顺流而下汇入丹江口水库,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

例如被当地政府机构内部人士称作“纳税大户”的淅川铝业集团,表面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新建项目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当地民生;排出的污水和碳素老厂的废水汇入丹江支流,对南水北调的水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丹江口水库主要汇水支流老灌河流域的西峡、淅川两县城目前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日趋严重。

南水北调的工程实施,将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通过发展生态工业治理,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可以有效治理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集中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丹江口水源地的点源污染。

其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和人畜粪便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

南水北调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研究一、绪论南水北调是我国分布最为广泛、覆盖区域最广、投资总额最大的水利工程,旨在解决我国华北地区长期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该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与经济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与经济两个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

二、南水北调对环境的影响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流域面积较大,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尤其是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更加严重。

2. 水资源利用及调配出现问题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导致水资源向华北地区调配,长时间的水资源移动及紫外线照射和涂层人工射线消除增强故出现水质变差,周边地区户外休闲活动的人群会不自觉地受到污染。

3. 影响其它生态系统南水北调工程会造成水质变差,可能会导致一些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三、南水北调对经济的影响1. 对地方经济带动效应显著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得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并带来就业机会。

2. 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水平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区域生产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3. 促进区域统一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其实施将有助于促进区域内资源的统一建设,提高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四、结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环境与经济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影响。

虽然工程建设及运行期间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及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是显著的。

因此,在实施该工程的同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政策,以减少负面影响。

在经济及社会尤其是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对中国的水资源分配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力。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和对环境的影响1.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的方式,将长江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地区,满足北方地区人民对水资源的需求,解决了北方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严重缺水问题,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北方地区是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解决北方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平衡区域的发展差异: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通过调水的方式将南方的水资源输送到北方,可以缓解南北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使得北方地区得到了水资源的补充,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水环境,提高了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特别是北方干旱的地区,由于缺水问题的解决,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土地的肥沃程度,促进植被的生长。

2.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南方地区水资源的浪费。

南方地区的水源往往需要通过排放到大海中来实现排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将这些水资源转移到北方地区,使得南方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利用。

3.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人民的正常用水需求。

缺水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避免因为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社会动荡,保障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南水北调工程对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和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也注重了对环境的保护,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流 量 同时也 要考虑 调入 区的接 受水平 , 水的调 入 必定会 影 响调入 地 区
中要加强 对国民保 护南水 北调生 态环 境意 识的教 育。 南水 北调 完善与
水北 调 的水资源 的空 间调配 在国际舞 台上早就 有运用 并且取得了很 大 的成功 , 例如 墨西哥 的南水 北调工程 、 俄罗斯的北 水南调工程等 都是很 好的成功例 子。 尽管这些调水 工程对 国家的发展带来 了 很 大基础条件 ,
但是 如果 问题考虑 不周也会造 成隐 患, 其中俄 罗斯 的北 水南调 工程 就 因为缺乏实践 探讨 , 造 成喀拉海 的水量减少并对周边 民众造成影 响。 东
线、 西 线、 中线这 三条南水北调 工程调水线 构成 了南水 北 凋工程 的总体
布局 。 其中, 南水北调东 线是从长江下游调水往烟 台、 威海 ; 解 决中国华 北 地 区。 西北 地区用水 问题的西线 包括雅砻 江、 通天河、 大渡河 三条引 水 线。 中线直接 从长江 的支流丹江 口 调水往北 京。 2 南 水北 调 工程 对生 态环 境 的影 响 南 水北调 工程横穿大半 个中国, 迫干我 国北 部用水 的压力, 同时 由 于 时间性还 有空间性限制 , 在南水北 调工程上很 多方面都缺 乏考虑 , 只 注 重工程 建设 的质量 问题 , 工程的效 益 。 对生态 环境考虑 的较少, 很多 生态 环境问题都不 能做到面面俱 到。 2 . 1 南水北调对水量平衡的影响 南 水北 调工程 主要 是涉及到水 资源的 平衡 问题 , 南水北 调项 目 运
下游水体富营养化 、 破坏鱼类回游繁 殖规 律等生态环 境问题, 为了 保证 南 水北调工程顺利运行。 减少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生态
影响研 究已经成为众多水利研 究专家研 究的课题 。 本 文从 人与自然合理的 人 文精神 出发, 基于对南水 北调工程中 存在的生态环 境影响的剖析, 对南 水北调对生态环境影响与对策进行 生态环境 ; 影响 ; 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摘要】南水北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北部地区用水困难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发展平衡都有很大意义。

南水北调工程从提出到现在运用经历了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很是浩大,穿越了大半个中国。

虽然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我国有很大的民生意义,但是其中也存在汉江中下游水体富营养化、破坏鱼类回游繁殖规律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了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运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南水北调工程中的生态影响研究已经成为众多水利研究专家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人与自然合理的人文精神出发,基于对南水北调工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剖析,对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影响与对策进行研讨。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1、南水北调的发展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首次规模巨大的水资源调配,尽管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到现在投入建设已经经历了半个多少世纪的发展。

但是在水资源调配的工程建设与运行方面都缺乏经验。

很多而且类似南水北调的水资源的空间调配在国际舞台上早就有运用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墨西哥的南水北调工程、俄罗斯的北水南调工程等都是很好的成功例子。

尽管这些调水工程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基础条件,但是如果问题考虑不周也会造成隐患,其中俄罗斯的北水南调工程就因为缺乏实践探讨,造成喀拉海的水量减少并对周边民众造成影响。

东线、西线、中线这三条南水北调工程调水线构成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总体布局。

其中,南水北调东线是从长江下游调水往烟台、威海;解决中国华北地区。

西北地区用水问题的西线包括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三条引水线。

中线直接从长江的支流丹江口调水往北京。

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横穿大半个中国,迫于我国北部用水的压力,同时由于时间性还有空间性限制,在南水北调工程上很多方面都缺乏考虑,只注重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工程的效益。

对生态环境考虑的较少,很多生态环境问题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2.1南水北调对水量平衡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涉及到水资源的平衡问题,南水北调项目运行必然会影响引水河道和调入区的水量,我国北方虽然缺水,但是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也并不是水量越多越好。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之一,旨在向中国北方输送江南地区的丰富水资源。

这个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工程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对南水北调工程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环境、土壤、植被等多方面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影响南水北调工程的发起和实施至今已有数十年,其间改变了周围的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工程大量调水,使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资源的水位下降,导致周围环境的湿度明显下降,湖泊、河流生态系统的渐进退化和土地退化现象增加。

工程施工还损坏了许多沿岸湿地和红树林等重要的生态系统,加剧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土壤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大量调水,使得周边土壤遭受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一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安放水管而破环了土壤的结构和压实,保持地面开拓平整以便于水道的敷设,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沉淀等影响。

土壤被挖出后还会在调水时向外倾泻,导致邻近地区土壤的性质发生变化,一些农田出现了产量下降的现象。

这些坏境令大量农民面临着严峻的生计问题,土地资源贫瘠化现象也逐渐增加。

植被影响大量调水不仅会对土壤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周边植被产生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的施工使地下水表降低了数十厘米,湿度也一并降低,因此对邻近的树木生长力造成了影响。

树木的根系经常深埋于地下,但当前地下水的流动较少而时常不满地表,导致根系处于干燥状态,也使得树木生长环境变得不适合。

这些对植被的影响,不仅影响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景观的变化,也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了消极影响。

总结综上所述,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深刻影响。

调水导致周边地区湿度和水位下降,造成环境、土壤、植被的多方面影响。

虽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应意识到南水北调工程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的大量负面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免费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免费

南水北调对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 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现状1.1 水污染严重1998年,全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已达到55.6亿t,这些废物水中大部分末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水库,造成地面水的严重污染。

流域现状地表水的污染河长比例高达75%,2/3站井的地下水达不到饮用水要求,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

1.2 河道干涸、功能退化由于用水大量增加,造成河道干涸断流、河道功能退化等问题。

现状流域各河大都成为季节性河流。

据初步统计,在流域一、二、三级支流的近10000km河长中,已有约4000km河道长年干涸。

一些河道虽然有水,但主要是由城市废污水和灌溉退水组成,基本没有天然径流,“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已成为海河流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河道干涸还引发河道内杂草丛生、土地沙化、土壤盐分累积。

山前平原与河道两岸附近的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区,河流冲积沙地和砂质褐土、砂质潮土、砂质草甸土等耕地沙化趋势严重,沙土随风迁移造成覆盖沙地。

近30年来,流域内“沙化”土壤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缺少人海水量,山区进入平原的径流、引黄水量和降雨中带来的盐分不能排出,引起区域性的积盐。

1.3 入海水量锐减、河口生态环境退化统计表明,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流域年平均入海水量减少了72%。

90年代年平均入海水量只有68.5亿m3,只相当于总水资源量的18%,而且40%集中在滦河及冀东沿海地区。

由于入海径流减少,各河河口相继建闸拒咸蓄淡,引起闸下大量海相泥沙淤积。

据统计,闸下总淤积量达9500万m3,致使海河流域骨干行洪河道泄洪能力衰减40%。

另外陆源污染也给河口近海地区造成很大影响。

渤海湾受纳天津、北京两大城市的污水,无机氮、无机磷、化学耗氧量等指标严重超标。

由于入海径流减少和严重的污染,河口地区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基本上绝迹,渤海湾著名的大黄鱼等优良鱼种基本消失。

近10年来,渤海赤潮频频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湿地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消失50年代海河流域有万亩以上的洼淀190多个,洼淀面积超过10000k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0杏坛环科汪其同 201012402021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由于东线主干渠与各主要河流平交,沿途的淮河流域又是我国目前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质问题成为东线工程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也是东线工程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同时,由于东线输水干渠两侧部分地段的地面高程低于输水水位,将可能引起周边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南四湖在水位抬高后,对湖东和湖西地区的排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黄河以北的浪洼、大浪淀水库周边地区也可能出现沼泽化和土壤次生盐碱化。

另外,对于血吸虫病的流行问题,经研究认为,调水不会形成新的螺区,血吸虫病不会随调水扩散到北方,但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中线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涉及丹江口水库库区、汉江中下游地区及输水和用水区。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面扩大,有利于渔业发展,水库中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总量会显著增加,对四大家鱼和其他漂流性鱼类产卵场有较大影响,而对产粘性卵鱼类的繁殖没有明显影响;将使库区平均温度略有变化。

总干渠的修建不会改变区域的地震条件,不会引起地震问题,但在强、中膨胀土渠段易发生滑坡、坡面冲蚀和表层滑塌等问题。

全线衬砌的总干渠对渗透变形、浸没和次生盐碱化的影响也将大为减少,但局部地段可能阻滞左岸地下水的排泄。

调水后,地下蓄水量的适当增加,有利于改善地下水质;增加农业供水量,将改善农田灌溉水质。

但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外大量调水,尽管有效地增加了可供水量,但废污水排放量也将明显增加,这些废污水若不有效处理,将对调入区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从而导致环境恶化。

西线工程的修建将对调入区带来明显有利的影响,但对调出区,特别是水源区下游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两者形成巨大的反差。

调水将改善调入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

另外,调出区修建水库,将淹没部分藏族寺院,需妥善处理。

另外,东、中、西线的调水都将影响长江口的生态环境。

据分析,在只有东线的情
况下,长江口盐水入侵盐舌在枯水期上溯长度和出现频率将增加10%左右;若三线实施后,影响将再加重5%左右。

调水对长江口拦门沙的影响和航道运行的影响很小。

南水北调工程一定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施工和运作。

(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我国北方地区缺水是事实,但是缺水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切实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强调先治污,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必须高度重视对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3)合理制订渔业发展规划.逐步建设丹江口水库渔业设施,恢复和发展渔业生产能力,为保护水库水质,合理布设网箱养鱼。

(4)施工合理布置.施工总体布置应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坡地、滩地,不占或少占良田.渠道建筑物与渠道施工,应统一规划土石方的平衡,尽量减少弃土量,在不影响排水泄洪的情况下,利用山沟、荒地、河滩堆渣,以减少占用耕地面积.结合工程建设,加强总干渠沿线水土保持工作。

(5)加强用水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地下水人工补给,提高地表径流利用率,使区域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地下水动态平衡得以恢复.建立流域环境生态监测站,加强对饮用水源水质、水生生物多样性、汉江水华、长江口赤潮、河口来沙来水、潮滩冲淤动态、冲淡水动态等的监测。

(6)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要实行统筹调度、统一管理,要做到调水、用水、治污、环保一手抓,既不能影响国家整体利益,也不能对水源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各线工程要相互兼顾,合理调配水量,对突发性水污染问题及早做好应急准备,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总之,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一定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抓好工程质量,做好善后工作,完善监管体制,严厉打击水污染现象,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一定要充分发挥此项工程的最大作用,切实为人民谋福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