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2020)
南美白对虾苗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南美白对虾苗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的改进与应用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一种高经济价值的养殖物种,其食用价值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水质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虾苗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具有关键影响。
本文将探讨南美白对虾苗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首先,良好的水质是南美白对虾苗养殖成功的前提。
在水质处理方面,关键是进行有效的有机物处理和氮循环控制。
为了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健康,可以采用生物过滤技术,如生物滤池和生物滤网,将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同时,定期清理底泥和做好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次,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对南美白对虾苗的生长非常重要。
低溶解氧会导致对虾苗体力衰竭、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因此,需要通过增氧装置保持充足的溶解氧供应。
常见的增氧方式包括空气引入和导流式增氧。
此外,控制水体温度、维持适宜的pH值和盐度也有助于提高溶解氧含量。
同时,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苗的健康生长也具有重要影响。
过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会导致对虾苗发生毒害,引起免疫力下降和疾病发生。
因此,需要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和种植密度,避免过度投喂和过高密度饲养。
此外,可以采用生物膜反应器和生物转化器等水质处理设备来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
另外,维持适宜的水质盐度也是南美白对虾苗养殖中的关键问题。
一般来说,对虾苗对盐度的耐受能力较强,但过高或过低的盐度会对其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水质盐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此外,水质中的微生物也是南美白对虾苗健康养殖的重要因素。
合理控制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为此,可以采用生物安全措施,如合适的消毒剂和生物防治剂,来保持水体微生态平衡。
总之,南美白对虾苗养殖水质处理技术的改进与应用是提高养殖效益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有机物处理、氮循环控制、增氧装置、盐度调节和微生物安全措施等措施可以有效改进水质处理效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南美白对虾苗的健康生长。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

南美白对虾“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示范点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现状与问题 (5)2.1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现状 (6)2.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7)三、“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介绍 (8)3.1 模式概述 (10)3.2 各池功能与设计 (10)3.3 模式优势分析 (12)四、“四池一罐”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实施流程 (13)4.1 养殖尾水的收集与预处理 (14)4.2 污水处理环节 (15)4.3 污泥处理环节 (16)4.4 水质提升与回用环节 (17)4.5 模式的持续优化与升级 (18)五、示范点案例分析 (19)5.1 示范点基本情况介绍 (21)5.2 模式应用效果评估 (22)5.3 成功经验总结 (23)5.4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24)六、结论与展望 (25)6.1 研究结论 (26)6.2 未来展望 (26)6.3 实际应用前景分析 (28)一、内容概述本案例分析旨在探讨南美白对虾在“四池一罐”养殖模式下的尾水处理示范点的实际应用与效果。
将简要介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背景及重要性,阐述“四池一罐”养殖模式的结构、原理和特点,包括养殖池、过滤池、曝气池和调节池的功能划分以及尾水处理罐的核心作用。
案例分析将重点关注该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流程、技术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包括水质改善、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还将分析示范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例如技术难点、成本控制、环境因素影响等。
通过总结示范点的经验教训,为类似养殖项目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该案例分析旨在促进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养殖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尾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养殖品种,在如东县的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尾水处理成为了养殖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比较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以便养殖场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尾水处理方案。
第一种尾水处理模式是传统生物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采用生物滤池将养殖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
废水通过生物滤层内的活性污泥与悬浮物进行接触,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这种尾水处理模式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等优点,但对水质的处理效果不理想。
第二种尾水处理模式是化学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使用化学药剂对废水进行处理,常见的方法有铜绿素或次氯酸钠等。
这些药剂可以有效地消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但对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效果较差。
使用化学药剂处理尾水需要进行严格的药剂控制和剂量调整,否则可能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种尾水处理模式是复合处理模式。
这种模式综合了生物、化学和物理处理的优点,通过不同的工艺复合运用来处理尾水。
复合处理模式可以同时进行有机物的分解和悬浮物的去除,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投资成本较高。
综合比较以上四种尾水处理模式,可以发现不同的处理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传统生物处理模式具有成本低、技术简单等优点,适合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使用;化学处理模式可以有效消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但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效果较差;物理处理模式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等优点,适合规模较小的养殖场使用;复合处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
选择合适的尾水处理模式应综合考虑养殖场规模、经济能力、技术水平等因素。
尾水处理过程中也应注意合理控制药剂投放量,避免对水产动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尾水处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环境可持续性,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

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南美白对虾是一种优质的水产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口感鲜美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增加,南美白对虾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传统的对虾养殖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养殖密度低、水质管理困难等,致使养殖效益不高。
如何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效益,成为当前养殖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利用尾水水泥池和大棚控温技术来提升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效益。
尾水水泥池可以有效利用虾塘尾水,提高水质循环利用率,减少养虾造成的环境污染。
而大棚控温技术则可以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提供稳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为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本文旨在探讨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的关键技术与管理经验,希望能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的生产效率和产量。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讨尾水水泥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作用及优势,分析其对虾苗生长和养殖环境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养殖条件提供参考。
2. 研究大棚控温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大棚环境对虾类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养殖效率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3. 分析高产养殖模式下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要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高产养殖目标,提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2. 正文2.1 南美白对虾养殖概况南美白对虾是一种优质的养殖物种,具有生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南美白对虾的理想生长温度为25-30摄氏度,PH值为7-8,适宜水深为1.5-2米,这些条件都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要素。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主要包括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疾病防治等方面。
在保证水质清洁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优质饲料,并根据虾苗的生长状态进行定量投喂,同时定期检查虾塘水质,预防虾苗感染疾病。
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

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一、引言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对虾种类,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由于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等优势,因此成为了水产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
传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多采用露天水域养殖,但由于水质污染、天敌侵袭等原因,传统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目前普遍采用人工添加制氧和高效水质处理技术,以及引进先进的养殖设施。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美白对虾尾水水泥池大棚控温高产技术。
二、尾水水泥池大棚介绍尾水水泥池大棚是一种新型的虾塘养殖设施,它通过搭建大棚结构,利用尾水作为主要的养殖水源,利用水泥池来孵化和养殖南美白对虾。
水泥池养殖虾苗,具有水质易控、虾苗生长迅速、成本低廉等优势。
大棚结构能够保护养殖水体,减少外界因素对养殖水体的影响,使得养殖水质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
大棚结构还可以对养殖环境进行控温,提高虾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三、尾水水泥池大棚养殖技术1. 大棚结构尾水水泥池大棚的搭建需要选用坚固耐用的材料,确保设施的使用寿命。
建议使用镀锌钢架搭建大棚,覆盖选用高强度的塑料薄膜,以提高大棚的抗风抗雨能力。
大棚结构的搭建需要合理设定通风口和排水口,确保养殖环境通风畅通,并能够及时排除雨水。
2. 水泥池建设水泥池的选址需要远离有害废气排放源和化工厂,确保养殖水质的安全性。
水泥池的建设需要选择水质较好的尾水,并在水质检测合格的情况下进行填充。
水泥池的设计需要符合虾苗的养殖密度和生长需求,保证每只虾有充足的生存空间。
3. 养殖管理在尾水水泥池大棚养殖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虾群争斗,导致水体恶化。
同时需要进行定期换水和水质检测,及时调整水质指标,确保水质能够满足虾苗的生长需求。
在养殖过程中,还需要避免化学品和抗生素的滥用,以免对虾苗健康产生影响。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全球对海鲜品种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
而南美白对虾以其肉质鲜美、口感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了水产养殖业的一大热门品种。
南美白对虾养殖所产生的尾水对周围水域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如何有效地处理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成为了该产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探讨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污染及其影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是指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如果这些有害物质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水华现象;氨氮和硫化氢则可能对水中生物造成直接毒害,影响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生态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传统的尾水处理方法传统的尾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处理和物理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在生物处理方面,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曝气法以及植物净化法等方式来去除水中有机物质和氨氮。
这些方法具有处理成本低、效果良好的特点,但在处理高浓度的尾水时往往效果不尽理想。
在物理化学处理方面,则主要采用絮凝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等方法来去除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这些方法有时效果明显,但也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副产物难以处理的问题。
三、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尾水生态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尾水处理技术,如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生物膜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在处理尾水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1. 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植物-微生物共生处理技术是将特定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结合在一起,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来处理尾水中的有机物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该技术在处理尾水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具有处理成本低、操作简单的优势。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养殖模式、养殖环境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养殖环境问题一直是南美白对虾养殖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主要是因为水质的日益恶劣引起的药物滥用,如果利用更加严格的水处理工艺似乎可以保证高品质水质环境,然而,由于养殖池塘底部淤泥过厚,不利于水质稳定,导致病原微生物和水体稳态时常波动。
在南美白对虾的池塘里搭配养殖其他的鱼虾等,用以降低主要产品的有效密度,能够及时控制疾病发生,稳定水质环境。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近年来,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经历了多年实践,探索出多种养殖模式,包括南美白对虾半咸水池塘养殖、淡水池塘养殖、稻田养殖、高位池养殖、大棚养殖等,并初具养殖规模。
另外,在苏州太仓市还开展了南美白对虾与青虾、罗氏沼虾混养模式,该模式的优点是缓冲成本压力,提高虾池整体成活率,以及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和技术。
二、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本文针对南美白对虾以下几种养殖模式,并对养殖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进行了分析,探讨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及养殖尾水的处理技术,实现南美白对虾的可持续发展。
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图1~图3。
表19月养殖水体水质主要污染物指标(平均值)养殖模式ABCDE排放标准CODMn(毫克/升)41.6952.4113.7213.1513.7715.00TN(毫克/升)8.109.014.584.485.303.00TP(毫克/升)0.891.460.850.420.650.50注:A为苏北沿海地区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模式;B为苏北沿海地区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模式;C为苏南地区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模式;D为苏南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模式;E为苏南地区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混养模式图1不同养殖模式下9月养殖水体CODMn(平均值)图2不同养殖模式下9月养殖水体TN(平均值)图3不同养殖模式下9月养殖水体TP(平均值)从上述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水质分析结果来看,无论采取什么养殖模式,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主要污染物指标都不同程度超出了养殖水体规定的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其中,苏北沿海地区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模式的养殖水体水质超标尤为严重。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

如东县四种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模式的比较如东县位于江苏省沿海地区,是我国较早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地区之一。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尾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如东县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处理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生物处理、生物-化学处理、植物净化池处理和海水淡化处理。
本文将对这四种尾水处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养殖业提供科学、高效的养殖尾水处理方案。
一、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群落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通过生物膜、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群落的作用,将养殖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降解,使其水质得到净化。
生物处理系统工艺简单、投资低、运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小型养殖场的尾水处理。
但是生物处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质过多会对生物膜和微生物的生长造成抑制,影响水质处理效果。
生物处理系统对水质稳定要求高,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水质处理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生物-化学处理是指在利用生物降解的基础上,再结合化学方法对水质进行进一步净化。
通常采用生物滤池结合水质净化剂的方式进行处理。
生物-化学处理系统将养殖尾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有机物质通过生物滤池进行降解,然后再通过添加水质净化剂去除水中的余氯、重金属离子等物质,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物-化学处理系统在处理效果上比单纯的生物处理系统更为出色,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
但是生物-化学处理系统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水质净化剂的使用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合理控制使用量。
三、植物净化池处理植物净化池处理是指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机制对水质进行净化。
在植物净化池中,通过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生长快速的植物(比如芦苇、香蒲等),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对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附和降解,最终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2020)
为改善二号闸区域水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绍兴市杭州湾沿岸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根据市政府《关于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工作的协调会议纪要》(〔2020〕5号)及《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绍市环发〔2020〕15号)要求,确定绍兴朱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绍兴冠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绍兴锦华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制定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现已通过论证,予以印发,请抓好落实。
【此页无正文】
绍兴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5月27日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
根据市政府《关于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推进工作的协调会议纪要》(〔2020〕5号)及《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方案》(绍市环发〔2020〕15号)要求,为加快推进二号闸周边区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现水产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Ⅲ类水质标准排放,特制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有效改善二号闸区域断面流域水质状况,年内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的目标,精准施策,协同治理,通过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提升,提高养殖尾水处理池和养殖场区绿化占比,使养殖池塘集中连片,塘形规则,设施完备,养殖场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养殖尾水处理能力得到提升,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二、建设内容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选择具有较大规模、辐射示范作用较大、养殖技术水平较高、权属类型代表性强的3家养殖主体实施,分别是绍兴朱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权属上虞围垦局)、绍兴冠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权属汤浦镇长山新村)、绍兴锦华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权属沥海街道)。
项目实施总面积2985亩,其中,改造提升养殖池塘面积1850亩,新建尾水处理池面积742亩,分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其比例约为45:5:10:40,沉淀池与曝气池、生物净化池与洁水池之间建过滤坝,建设苗木绿化面积142亩。
1、绍兴朱氏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项目。
规划面积565亩:①养殖池塘。
平整改造池塘面积400亩,每口池塘面积约7亩。
②尾水处理池。
新建养殖尾水处理池面积42亩,分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其比例约为45:5:10:40,沉淀池与曝气池、净化池与洁水池之间建长8米宽2米过滤坝。
③道路。
养殖场区内建设东西向主路1条长500米,宽6米;南北向支路1条长800米,宽4.5米,采用C25砼路面厚
160毫米,合计新建场区道路面积6600平方米。
④进排渠道。
进水采用明渠。
进水渠为D90U 型渠,长度为1300米;排水渠道为暗渠,直径50厘米,长度为1800米。
⑤生产管理用房。
建造生产管理用房600平方米。
⑥苗木绿化。
苗木绿化面积48亩。
⑦围墙。
在养殖场西、南、东三面新建五孔板围墙,共计2000米。
⑧河道筑坝。
养殖场区北侧河道处筑坝,利用北侧末段河道进行养殖用水生物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
2、绍兴冠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项目。
规划面积1415亩:①养殖池塘。
平整改造养殖池塘面积700亩,每口池塘面积约10亩。
②尾水处理池。
新建养殖尾水处理池面积150亩,分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其比例约为45:5:10:40,沉淀池与曝气池、净化池与洁水池之间建长6米宽2米过滤坝。
③蓄水池。
新建蓄水池450亩。
④道路。
养殖场区内建设东西向主路1条,宽5米;支路10条,宽3米。
总长度8600米,采用C25砼路面厚160毫米,合计新建场区道路面积28500平方米。
⑤进排渠道。
进水渠为D90U型渠,长度为3000米;排水管采用1200毫米水泥暗管,长度为4000米。
⑥生产管理用房。
建造生产管理用房400平方米。
⑦苗木绿化。
苗木绿化面积46亩。
3、绍兴锦华生态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项目。
规划面积1005亩:①养殖池塘。
平整改造养殖池塘面积750亩,每口池塘面积约10亩。
②尾水处理池。
新建养殖尾水处理池面积100亩,分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其比例约为45:5:10:40,沉淀池与曝气池、净化池与洁水池之间建长8米宽2米过滤坝。
③内循环沟。
在养殖场区南、西、北侧开挖10米宽内循环沟,边坡采用C15混凝土护砌,深3米,总长度2600米,面积40亩,与尾水处理池相连。
④道路。
养殖场区内建设东西向道路7条、南北向道路3条,均为5米宽,采用C25砼路面厚160毫米。
场区道路总长度为8700米,合计43500平方米。
⑤进排渠道。
进水渠为D90U型渠,长度为长度为2700米;排水渠道为暗渠,直径50厘米,长度为2700米。
⑥生产管理用房。
建造生产管理用房20间,每间面积20平方米,共计400平方米。
⑦苗木绿化。
苗木绿化面积48亩。
三、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方案
图1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1、生态沟渠:利用养殖区域内原有的排水渠道或周边河沟进行改造而成,并进行加宽和挖深,宽度不小于3米,深度不小于1.5米,沟渠坡岸原则上不硬化,种植绿化植物,在沟渠内设置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利用生态沟渠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处理,最终汇集至沉淀池(已硬化的沟渠只需设置浮床,种植水生植物;无可利用沟渠时,用排水管道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
2、沉淀池:沉淀池面积不小于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45%,尽量挖深,在沉淀池内设置“之”字型挡水设施,增加水流流程,延长养殖尾水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并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以吸收利用水体中营养盐。
沉淀池四周坡岸不硬化,坡上以草皮绿化或种植低矮树木。
3、曝气池:曝气池面积为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5%左右,曝气头设置密度不小于每3平方米1个,曝气头安装时应距离池底30厘米以上,罗茨风机功率每3千瓦配备不少于100
个曝气头,罗茨风机须用不锈钢罩保护或安装在生产管理用房内。
曝气池底部与四周坡岸应硬化或水泥板护坡或土工膜铺设,以防止水体中悬浮物浓度过高堵塞曝气头。
应在曝气池中定期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用以加速分解水体中有机物。
4、生物净化池:生物净化池面积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10%左右,池内悬挂毛刷,密度不小于6000根/亩,毛刷设置方向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毛刷底部也须用聚乙烯绳或不锈钢丝固定,确保毛刷挺直,不随水流飘动。
定期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用以加速分解水体中有机物。
池塘四周坡岸不硬化,坡上以草皮绿化或种植低矮树木。
5、洁水池:洁水池面积应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40%以上,池内种植伊乐藻、苦草、铜钱草、空心菜、狐尾藻、莲藕、荷花等水生植物,四周岸边种植美人蕉、菖蒲、鸢尾、再力花等植物,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分类搭配,保证四季均有植物生长。
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应占洁水池水面的30%左右,同时应在池内放养鲢鳙鱼、河蚌、螺蛳等滤食性水生动物,进一步改善水质。
6、过滤坝:用空心砖或钢架结构搭建过滤坝外部墙体,在坝体中填充大小不一的滤料,滤料可选择陶粒、火山石、细沙、碎石、棕片和活性炭等,坝宽不小于2米;坝长不小于6米,并以200亩养殖面积为起点,原则上每增加100亩养殖面积,坝长加1米;坝高应基本与塘埂持平,坝面中间应铺设板块或碎石,两端种植低矮景观植物。
坝前应设置一道细网材质的挡网,高度与过滤坝持平,用以拦截落叶等漂浮物。
过滤坝建设还应注重汛期泄洪设施配套。
7、排水设施:所有排水设施应为渠道或硬管,不得使用软管,应尽可能做到水体自流,因地势原因无法自流的,应建设提升泵站。
通过泵站合理控制各处理池水位,确保各设施正常运行,处理效果良好。
四、计划进度及阶段目标
计划建设期限为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
1、2020年5月,制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改造提升方案》。
2、2020年5月至2020年8月,完成场区平整。
3、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完成养殖池塘改造、养殖尾水处理池等主体设施建设。
4、2021年1月至2021年2月,完成生产管理用房、道路、苗木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竣工验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实施。
要充分认识示范点建设对整个二号闸区域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和示范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项目推进,确保早出成效。
2、加强监督管理。
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严格审批管理,督促示范点严格按照方案有序推进,确保示范点规范建设。
3、加强技术服务。
各级水产技术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为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支撑,解决技术难题,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