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文学欣赏、写作培养以及评价与反思三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如何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一、文学欣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欣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可以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朗读、解读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作品中的情感。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文学作品中,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
通过文学欣赏的过程,学生可以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写作培养写作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借助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情感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情感的驱动写作。
学生可以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文中,使作文更具感染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写作比赛、写作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创作热情。
三、评价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评价与反思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给予学生真实而及时的评价,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情感的评价与反思。
教师可以组织情感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彼此的作品,激发学生对情感的思考与感悟。
通过评价与反思,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对自己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把握,培养自我认知与情感调控的能力。
总结起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可以通过文学欣赏、写作培养以及评价与反思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给予学生适时的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与情感调控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情感素养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文 的信 心 。如 果 我们 机 械地 着 力 字 词 的 串讲 和 愚公 精 神 的
况教 ,就 索然 无味 了。
二 、生 出情感 ,触 动生 活 中 鲜美 的情 感体 验
气 ”, “ 乙 己还 欠 十几 个 钱 呢 ? ”等语 句 几 次 L现 ,绝 非 孔 l J 拼 凑文 字 ,它是 变 态 社会 的那 “ 声 ” 、那 “ 叨 ”逼 着 笑 念
借 助 于 教 材 独 特 的 优 势 ,潜 移 默 化 地 熏 染 学 生 情 感 ,恐 怕
就难 以奏效。
“ 者 文之 径 。 ”课 文 的许 多地 方 需 要学 生 在 教师 指 导 情
卜 细揣 摩 语 文文 字 的 表达 方 式 , 『 ,还 要掩 卷 遐 思 ,细 仔 司时 细 咀 嚼 不可 多得 的文 章 精粹 ,凭着 情 感这 张 出 入证 深 入 阅 读 的博 火空 间 。 《 乙 己 》 ‘ 中 , “ 内外 充满 着 快 乐 的空 孔 文 店
_ _ 撼 § 每雾厉载 研窍 考
浅谈 中 学语 文 课 堂教 学 中 的 情 感教 育
◎万 昭敏
没有 人 的情 感 ,就 没 有 也不 可 能有 人 对 真理 的追 求 ,当 叶 嗅花 ,无 不给 他们 独 特 的感 受 。课 本 中 的一 景 一物 就 如 大
然 也就 谈不 上 人 的 的完 美发 展 和创 造 。我们 又 怎 么能 去 “ 面
并 不是 件 容 易的 事 。 L ̄ 阅读 教 学 ,就常 常 }现 教 师 神采 数 语 中钩 玄 发微 ,尽情 地 玩 味 。如 果 我们 只 是 笼统 地 概括 为 -n L f J
扬 , “ 员 ”功 底堪 绝 ,但 台 下掀 不 起波 澜 的场 面 ,其 实 演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项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课不仅仅是讲述知识,更是通过课文内容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老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古诗时,可以通过音乐的配合,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散文时,可以通过朗读和演讲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
二、倡导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需要倡导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文学作品去理解各种情感,去感受各种情感,从而建立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老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的情感进行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中不同情感的看法和理解,引导他们从中明确好的情感和不好的情感。
在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善与恶的理解,明确好与坏的情感价值观。
在学习一篇感人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善良和宽容的理解,倡导他们去感受善良和宽容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享,来引导学生去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可以分享一些身边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善良和宽容的力量,明确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可以分享一些历史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团结和友爱的力量,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实际中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情感态度。
三、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感悟。
通过文学作品的启迪,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情感教育的深刻内涵。
教师在情感教学中需探索更多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和表达。
结合评价与展望,小学语文教学应不断完善情感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情商,提升其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师应将情感因素融入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打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中感悟语文的魅力,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新课标,融合,体验,作用,文学作品,启迪,教育策略,评价,展望,培养。
1. 引言1.1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
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提升自身的情感修养。
2. 正文2.1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情感是人的生活和语言活动的基础,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情感满足和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布置、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式融合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产生共情、关爱和情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素养。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情感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点和考试技巧,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和引导。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意义、实施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
首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不可忽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情感的重视越来越强烈。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加善于理解他人和关爱他人。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情感的多样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作文等形式进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尊重他人的情感。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倾听和关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这导致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发展。
其次,一些教师对于情感教育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情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另外,一些学生对情感教育持消极的态度,认为情感教育是多余的,只关注语文考试分数的提高。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注重情感教育。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强调情感与认知、技能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本文将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实施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选材,选择那些具有启发意义和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现代童话故事、传统的诗词歌赋等,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师应该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让课堂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舞台。
可以通过举行朗读比赛、大声朗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教师还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地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还应该注重实践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情感体验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和发表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是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做学生情感教育的表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培养学生的正向情感。
教师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者。
在情感教育中,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感体验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师还应该做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者,在学生进行情感表达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情感表达的乐趣和价值。
教师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评价者。
在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动, 获取知识 。 以说 , 所 课堂舞 台上 的主角不是教 师 , 而是学生 。 : 的言行 。教师应该 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 的“ 的眼睛 , 没 生 美” 留心学 有学生积极参 与的课堂教学 ,不可能是 高质 量和高效率 的教学 。: 生某一 方面的优点 、 亮点 , 引导他们参与合适 的学习 , 挥他 们的 发
1朗读感染 , . 以声激情
课, 师生在追求和满足 中形成 了一种积极 的学 习氛 围。 4媒体渲染 , .够让学生 的情感 动起来 , 往往
识、 寻求答案 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 大削弱 , 当然对语文学 习也就提不起兴趣 了。
三、 放飞学生的思维 , 学生在互动 中学 习 让
:
总之 , 要让 我们 的语 文课堂充 满活力 , 就一定 要把 它变成学
在语 文 教学 中 , 构建 语义 的理 解 、 体会 , 要引导 学生 仁者 见 : 生乐 于学习 的场所 , 学 习的权 利还给学 生 , 把 让他 们 的个性在课 仁, 智者见智 , 大胆地各抒 己见。教师应 因势利导 , 在学生对 问题 : 中飞扬。 堂
心理学家认为 :课 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 、 1 、 “ 动 2 动脑 , : 1 自 特长优势。教师 的冷淡 、 责怪 、 不适 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 自
己去发 现问题 , 解决 问题 , 才能使 学生始终 处于一种 积极探 索知 : 心 , 生如果一旦 丧失 自 心 , 信 学 信 那么他们学 习的主动 性就会 大
二 、 动学生的多种 感官。 调 让学生全面展现 自我 - 热爱学生 , 等地 对待每 一个学生 , 平 让他 们都感受 到老 师 的 新课标强调 : 教学活动是师生 的双边活动。因此 , 师在课堂 : 心 , 教 关 良好 的师生关系促进 了学 生的学习 。教师在 日常教学活动 上要巧设 问题 , 引导学生 , 点拨学生 的思路 , 学生 要通 过 自己 的活 ・中 , 应该 仔细注 意学生 的一 言一行 , 尤其是要 注意观 察那些 学 困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语文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人性、培养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生动形象的文学片段、讲述故事等手段,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文学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悟人物情感深处。
例如,我们可以在进行语文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小兔子乖乖》中,让学生体验小兔子被妈妈批评后的内心情感,“小兔子委屈极了,哭得那样伤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问:“小兔子为什么那么伤心?为什么委屈?”通过对人物情感变化的感受与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悟道德的内核,感知情感生命力,体验情感的力量,并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学的深层意义。
二、营造情感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包容、和谐、温馨的情感氛围。
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情认同和社会情感。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儿童文学、童话等文学形式,以及一些小游戏、互动演练等方式,起到增强情感体验和提高情感沟通的作用。
比如,在感恩节期间,可以教学生学唱感恩歌曲,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感恩的内涵,感受感恩的情感氛围。
三、教育在情感陶冶中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真正学会做人、处事、感恩和理解。
在情感教育中,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个人成长纳入到教学范畴中来。
教师可以秉承一种关爱的态度和谆谆教诲的口气,让学生从文学故事中了解生命的真相、学做人的底线、感受友谊、亲情和爱情的现实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是: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唤醒、引导和体验,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品味﹑健全学生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简言之,即陶冶情感、完善个性、升华境界。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
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
它无疑和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和教学方法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
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有如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把握作品基调,带情讲课
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自身的特点。
教材所写的人、事、物、理,无不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
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先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词里说得好:“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要准确地再现课
文的情感基调,唤起学生的情感。
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文本相关的文化生态环境,更应引导和激发学生以独立的个体融入课文中,与课文中人物相会交流撞击,体验他们的境遇欢乐与痛苦,品味作品的意境获得审美体验。
正如王国维所说:“入乎其中,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入乎其中是文学阅读的基础,也是出乎其外即课文分析的基础。
这样有利于教学中随时把握和掌握自己的教学感情,有利于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情感。
如上《甜甜的泥土》一课,就应当扣住人间至情,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发现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来体会这一人间至情,从而引起共鸣。
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回忆她的国文老师:“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如今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
语文老师把握了基调,带着感情上课,课堂里就会产生教育的能量,温暖学生心中爱的萌芽。
二、精心设计导语,引之入情
俗话说,文章开头好就成功了一半。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
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我在开学第一天时,用满含诗意和激情的语言这样开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苏东坡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
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相信这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一颗爱语文的种子已悄然发芽……
三、注重课文朗读,渲染情感
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自有它的目的,主要在真正理解所读的东西,从而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从而提高觉悟,丰富见识。
”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进入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大多数学生特别喜欢朗读古诗词。
因为古诗词精炼的语言,整齐的句式,优美的韵律吸引着他们。
但对作品中的诗情、诗意不很理解。
于是我在教这些内容的时候就采用了朗读法,让他们在抑扬
顿挫的朗读中想象诗中的画面,进入诗文的意境,触摸诗文的脉搏,倾听诗人的情思。
学生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到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伟大抱负;读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会感受到了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涵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读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就会感受到了词人国破家亡的人生变故,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不堪其愁的哀叹;读宋祁“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枝头春意闹”,就会感受到了繁花似锦,蜂蝶飞舞迷人春景……
而同学们经常接触的散文是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沾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读这一类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有声语言来品味,进行再创造。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字平淡朴实,但读来却感人至深。
那种饱含于平实语言之中的父子情深,以及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般的微妙的父爱和文字美,却是无论如何也讲不出来的。
只有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朗读,此时文中语言的浓度正如一杯芳醇四溢的茶,在学生心中渐渐散发开去……
一些思想感情浓厚的小说,老师通常是滔滔不绝的讲解内容,口干舌燥的灌输情感,但收效甚微。
只有通过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他们才能真真正正地理解文章流露出来的情感。
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我没有过多地泼洒同情泪水,而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
中人物情感交融在一起,从他们饱含深情的读书声中我已经知道他们对这种情感深有领会了。
入情的朗读胜于苍白的解说,入境的体味胜于枯燥的讲解传授。
“一颗心灵叹息,能比一城的喧嚣道出更多的东西。
”
四、利用现代技术,创设情境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图、文、声、像并茂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快速发展为情景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多彩的东西可以模仿,设想的世界可以虚拟,具体的物体可以再现,因而具有具体直观、生动逼真、便于控制的特点。
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如《鼎湖山听泉》入夜听泉,传统教学中,仅仅是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品味,学生仅凭借课文中的抽象的语句,很难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更不用说热爱了。
如果利用图、文、声、像并茂多媒体,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去触摸作者的感情脉搏,产生感情的共鸣,于是学生感情的潮水再在老师的推波助澜下,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再例如诗歌的教学,大多数诗歌感情含蓄,诗画一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些诗句对于初中学生讲解半天也无法理解,而借助影视形象再去阅读诗句,对于诗句本身的音韵美和情感意境,也就能具体感受了。
再如作文教学中,动作描写对再现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突出文章中心起关键作用。
尽管老师对动作描写讲了多么重要,对动作描写方法
讲了多少次,然而我们很多同学描写人物动作,写得太笼统,内容空洞,达不到它应达到的效果。
如在教写《跳远》作文,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运动员跳远的情景分成几个步骤,再现了运动员跳远全过程,学生由原来只会用一个“跳”字,竟用上了“蹲”﹑“倾”﹑“迈”﹑“甩”﹑“抖”﹑“飞”﹑“踏”﹑“腾”﹑“越”﹑“划”﹑“落”﹑“嵌”﹑“扑”等十几个动词。
成功了!同学们笑了。
这说明同学们不仅是学会了动作描写的喜悦,更是克服了害怕写作的心理。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授学生一柄杖藜,在学生面前必将是雨后天晴,繁花似锦。
总之,“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苏姆斯林语)情感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巧拨琴弦,以心换心,以情激情,师生才能共同奏出语文教学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