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专科课件9.5最终课件
合集下载
新生儿常见症状体温异常医疗护理内容宣讲PPT课件

秋天的城市,美丽迷人,到处是花的 海洋。 傲慢的 菊花, 开满了 整个花 坛,一 丛丛, 一簇簇 ,黄的 赛金, 粉的似 霞。一 朵朵都 是如此 的婀娜 多姿, 妩媚动 人,刚 强中又 多秋了天些的柔城美市。,树美木丽正迷展人示,出到处它是的花魅的力海,洋可。爱傲的慢爬的山菊虎花已,在开为满来了年整春个天花的坛梦,准一备丛着丛。, 一簇簇 ,黄的 赛金, 粉的似 霞。一 朵朵都 是如此 的婀娜 多姿, 妩媚动 人,刚 强中又 多了些 柔美。 树木正 展示出 它的魅 力,可 爱的爬 山虎已 在为来 年春天 的梦准 备着。
实验室检查
辅助检查
秋天的城市,美丽迷人,到处是花的 海洋。 傲慢的 菊花, 开满了 整个花 坛,一 丛丛, 一簇簇 ,黄的 赛金, 粉的似 霞。一 朵朵都 是如此 的婀娜 多姿, 妩媚动 人,刚 强中又 多秋了天些的柔城美市。,树美木丽正迷展人示,出到处它是的花魅的力海,洋可。爱傲的慢爬的山菊虎花已,在开为满来了年整春个天花的坛梦,准一备丛着丛。, 一簇簇 ,黄的 赛金, 粉的似 霞。一 朵朵都 是如此 的婀娜 多姿, 妩媚动 人,刚 强中又 多了些 柔美。 树木正 展示出 它的魅 力,可 爱的爬 山虎已 在为来 年春天 的梦准 备着。
血象显示血细胞比容增加; 血小板减少; 尿少或无尿
X线胸片提示肺出血; 心电图异常; 甲皱微循环显微镜课件肢体
血流速度变慢。
若素1969素材出品
若素1969素材出品
新生儿发热 患儿的护理及管理——体温测量
1. 肛温:直肠温度最接近机体的中心温度,其结果能准确反 映体温的实际变化。
2. 腋温:临床最常用语新生儿测量体温的方法。
若素1969素材出品
若素1969素材出品
新生儿低体温 患儿的护理及管理——常用新生儿复温法
新生儿体温管理PPT课件

10
新生儿体心 体温恒定在36.5℃~37.4℃之间。 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26℃~28℃,盆 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手肘测水温, 水温约38℃~41℃,确保不会过热或过 冷;奶液温度以不烫手为宜;需要专人 看护,距离患儿不少于60cm。 在转运时,使用预热的转运温箱,转运 过程中注意保暖及监测患儿体温。
7
体温管理的物品和设备
冷暖调节的空调 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性保温台 密闭式保温箱 新生儿转运温箱 聚乙烯制成品如保鲜纸、保鲜袋 保暖衣物、帽子、袜子、毯子、棉被 加热设备:如被服加温箱、液体加温器等。 必要时使用热水袋、暖炉、烤灯等。(注意: 如有保暖箱等保暖设施时不建议使用)
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 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温箱风机出入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 发生烧伤。 保持湿度≥40%~50%。注意:温箱和衣物的 过度潮湿可引起热量的过度散失或液体蓄积, 引发感染。 保持呼吸机吸入气体的温度≥34.0℃~35.0℃。 如果难以维持体温稳定,可提高湿化水平或应 用辐射保暖台。
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体表面积与体重比 率大,糖原和棕色 脂肪储存少
肌张力低,呈“蛙状”姿 势不能卷曲躯体来减少 皮肤的暴露面积等
5
新生儿体温管理方式
对传导、对流、辐射、蒸发四种热 散失的方式进行管理
6
新生儿体温管理目的
提供中性温度的 环境,保持核心 体温在 36.5℃~37.5℃ 之间。
体温管理
正确体用保暖设施,防 止发生低体温、烧伤、 烫伤
11
辐射台的应用
通过伺服式温度调节,根据体重将体表温度设 定在36.0℃~36.9℃。见下表
体重 <1.0 (Kg) 温度 36.9 (℃) ~1.5 ~2.0 ~2.5 >2.5
新生儿体心 体温恒定在36.5℃~37.4℃之间。 严防烫伤:沐浴时室温26℃~28℃,盆 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手肘测水温, 水温约38℃~41℃,确保不会过热或过 冷;奶液温度以不烫手为宜;需要专人 看护,距离患儿不少于60cm。 在转运时,使用预热的转运温箱,转运 过程中注意保暖及监测患儿体温。
7
体温管理的物品和设备
冷暖调节的空调 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性保温台 密闭式保温箱 新生儿转运温箱 聚乙烯制成品如保鲜纸、保鲜袋 保暖衣物、帽子、袜子、毯子、棉被 加热设备:如被服加温箱、液体加温器等。 必要时使用热水袋、暖炉、烤灯等。(注意: 如有保暖箱等保暖设施时不建议使用)
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 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温箱风机出入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 发生烧伤。 保持湿度≥40%~50%。注意:温箱和衣物的 过度潮湿可引起热量的过度散失或液体蓄积, 引发感染。 保持呼吸机吸入气体的温度≥34.0℃~35.0℃。 如果难以维持体温稳定,可提高湿化水平或应 用辐射保暖台。
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体表面积与体重比 率大,糖原和棕色 脂肪储存少
肌张力低,呈“蛙状”姿 势不能卷曲躯体来减少 皮肤的暴露面积等
5
新生儿体温管理方式
对传导、对流、辐射、蒸发四种热 散失的方式进行管理
6
新生儿体温管理目的
提供中性温度的 环境,保持核心 体温在 36.5℃~37.5℃ 之间。
体温管理
正确体用保暖设施,防 止发生低体温、烧伤、 烫伤
11
辐射台的应用
通过伺服式温度调节,根据体重将体表温度设 定在36.0℃~36.9℃。见下表
体重 <1.0 (Kg) 温度 36.9 (℃) ~1.5 ~2.0 ~2.5 >2.5
新生儿体温管理PPT课件【2024版】

箱温度,见下表: >2000g
温箱温度
34~36℃ 32~34℃ 30~32℃ 28~30℃
14
密闭式温箱的应用
温箱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 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温箱风机出入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 发生烧伤。
保持湿度≥40%~50%。注意:温箱和衣物的 过度潮湿可引起热量的过度散失或液体蓄积, 引发感染。
冷暖调节的空调 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性保温台 密闭式保温箱 新生儿转运温箱 聚乙烯制成品如保鲜纸、保鲜袋 保暖衣物、帽子、袜子、毯子、棉被 加热设备:如被服加温箱、液体加温器等。 必要时使用热水袋、暖炉、烤灯等。(注意:
如有保暖箱等保暖设施时不建议使用)
8
新生儿体温管理措施
新生儿室室温保持在24℃~26℃之间,保持 湿度50%~60%,病室通风良好。摆放小床的 地方应避免过堂风或空调直吹。温箱、辐射台 等需远离墙壁和窗户。
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 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用中 心体温恒定在36.5-37.4之间
健康良好的足月新生儿、没有疾病的早产儿 (体重>2500g)戴上帽子,穿衣、用毯子包 好,放入婴儿床。
9
新生儿体温管理措施
各项操作集中进行并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患儿处 于温暖的环境。
保持呼吸机吸入气体的温度≥34.0℃~35.0℃。 如果难以维持体温稳定,可提高湿化水平或应
用辐射保暖台。
15
新生儿低体温的管理
识别低体温的原因,如疾病或环境原因 2.根据情况调节合适的环境温度以减少
热的散失 3. 专家建议复温速度为0.5-1℃/h,直到体
温正常,如果有呼吸暂停或低血压发生, 缓慢复温。
新生儿常见症状体温异常医疗护理授课课件ppt

若素1969素材出品
若素1969素材出品
0 1
新生儿低体温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 十分重 要的能 力,同 时也是 每个学 生都应 该具备 的一个 重要素 质。阅 读能力 的强弱 ,与学 生获取 知识, 提高学 习兴趣 ,增长 见识, 以阅及读培能养力自,学对能一力个等学方生面来都说,有是密一切种联十系分。重 要的能 力,同 时也是 每个学 生都应 该具备 的一个 重要素 质。阅 读能力 的强弱 ,与学 生获取 知识, 提高学 习兴趣 ,增长 见识, 以及培 养自学 能力等 方面都 有密切 联系。
新生儿常见症状 ——体温异常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 十分重 要的能 力,同 时也是 每个学 生都应 该具备 的一个 重要素 质。阅 读能力 的强弱 ,与学 生获取 知识, 提高学 习兴趣 ,增长 见识, 以阅及读培能养力自,学对能一力个等学方生面来都说,有是密一切种联十系分。重 要的能 力,同 时也是 每个学 生都应 该具备 的一个 重要素 质。阅 读能力 的强弱 ,与学 生获取 知识, 提高学 习兴趣 ,增长 见识, 以及培 养自学 能力等 方面都 有密切 联系。
低体温有合并症需抢救新生儿,将其置于红外
线抢救台进行符文,复温速度每15-30分钟提
高1摄氏度。
➢ 此方法适用于轻度低体温的患 儿(34-35摄氏度)
➢ 此方法适用于中重度低体温的 患儿(34-35摄氏度)
03 新生儿
辐射台、空调复温法
使用聚乙烯覆,,既可减少散热,也可减少早产儿水分丢失; 将低体温早产儿安置在空调房,(室温:24-26摄氏度,湿度:
环境温度降低时,摄入的 热量过少,自身调节能力 差而发生低体温。
皮肤薄
血管丰富
新生儿常见症状体温异常医疗护理PPT授课课件

若素1969素材出品
若素1969素材出品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生儿低体温
低体温(hypolhermia)是指核心(直肠)温度<350c.在5分钟之内。
受寒冷的影响
新生儿体表面积大; 皮下脂肪少;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那个让人休憩被人们赋予了太多温情的地方——家。而我却朝着与家相反的方向,也因此看到了在两点一线的惯常中不一样的'画面,忙至碌今的不一肯天忘的人怀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那个让人休憩被人们赋予了太多温情的地方——家。而我却朝着与家相反的方向,也因此看到了在两点一线的惯常中不一样的'画面,至今不肯忘怀。
皮肤薄 血管丰富
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摄入不足及某些疾病
环境温度降低时,摄入的 热量过少,自身调节能力 差而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代偿能力有限; 早产儿储存少; 摄入不足; 提问it奥价额能力差。
糖原量储存少;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忙至碌今的不一肯天忘的人怀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败血症; 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常见症状 ——体温异常
忙碌的一天的人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忙至碌今的不一肯天忘的人怀们。以各自的方式奔向 那个让 人休憩 被人们 赋予了 太多温 情的地 方—— 家。而 我却朝 着与家 相反的 方向, 也因此 看到了 在两点 一线的 惯常中 不一样 的'画面 ,至今 不肯忘 怀。
《新生儿体温管理》课件

《新生儿体温管理》PPT 课件
新生儿体温管理是关乎健康的重要课题。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及时的处理, 我们可以保护宝宝免受低温和高温的影响。
新生儿体温管理的重要性
维持恒定的体温对生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良好的体温管理可以预防感染、呼吸困难和其他并发症。
新生儿体温监测方法
宝宝表现为体温过高、皮肤红热、出汗等。
处理方法
降低室内温度,衣物薄透气,避免过度包裹。
新生儿体温管理的注意事项
1 保持室温适宜
新生儿所在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2 合理穿着
根据温度调节宝宝的衣着,避免过冷或过热。
3 定期测量
定期监测宝宝的体温,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常见的体温管理错误
1 忽视外界环境
1 接触式测温
使用温度计接触宝宝的皮肤来测量体温。
2 无接触式测温
使用红外线技术在一定距离内测量宝宝的体温。
3 温床监测
通过温床传感器实时监测宝宝的体温。
新生儿低温症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症状
宝宝表现为体温过低、皮肤发凉、颤抖等。
处理方法
立即提供温暖环境,增加宝宝的体温。
新生儿高温症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症状
2 不合理的穿着
3 不及时处理异常
忽视了室内的温度变化,导 致宝宝体温过高或过低。
过度包裹或穿着太少,影响 了宝宝的温度调节。
对宝宝体温异常的情况没有 及时采取措施。
结论和要点
重视新生儿体温管理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对其健康至 关重要。
科学监测方法
使用适合的监测方法,及时了 解宝宝的体温情况。
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遵循正确的体温管理注意事项 和处理方法,确保宝宝的体温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新生儿体温管理是关乎健康的重要课题。通过科学的监测方法和及时的处理, 我们可以保护宝宝免受低温和高温的影响。
新生儿体温管理的重要性
维持恒定的体温对生儿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完全 发育。良好的体温管理可以预防感染、呼吸困难和其他并发症。
新生儿体温监测方法
宝宝表现为体温过高、皮肤红热、出汗等。
处理方法
降低室内温度,衣物薄透气,避免过度包裹。
新生儿体温管理的注意事项
1 保持室温适宜
新生儿所在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内。
2 合理穿着
根据温度调节宝宝的衣着,避免过冷或过热。
3 定期测量
定期监测宝宝的体温,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常见的体温管理错误
1 忽视外界环境
1 接触式测温
使用温度计接触宝宝的皮肤来测量体温。
2 无接触式测温
使用红外线技术在一定距离内测量宝宝的体温。
3 温床监测
通过温床传感器实时监测宝宝的体温。
新生儿低温症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症状
宝宝表现为体温过低、皮肤发凉、颤抖等。
处理方法
立即提供温暖环境,增加宝宝的体温。
新生儿高温症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症状
2 不合理的穿着
3 不及时处理异常
忽视了室内的温度变化,导 致宝宝体温过高或过低。
过度包裹或穿着太少,影响 了宝宝的温度调节。
对宝宝体温异常的情况没有 及时采取措施。
结论和要点
重视新生儿体温管理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对其健康至 关重要。
科学监测方法
使用适合的监测方法,及时了 解宝宝的体温情况。
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
遵循正确的体温管理注意事项 和处理方法,确保宝宝的体温 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新生儿发热患者的护理课件

表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体态紧张 、哭声尖锐、出汗增多等 危害:发展为脓毒症、败血症、肺炎等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清晰记录孩子的体温 保持环境清洁、通风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给孩子及时解决尿不湿和口水问题 控制服药剂量,合理使用退热药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建议
新生儿发热常见问题
新生儿发热常见问题
是否一定要使用退热药物? 给孩子洗澡会不会更好?
新生儿发热常见问题
应该如何饮食?
新生儿发热常识普及
新生儿发热常识普及
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做体检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孩子的大小、 行为和食欲等方面来判断宝宝的健康状 况
新生儿发热常识普及
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发热非常重要,及早 就医可以给孩子更好的康复机会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新生儿发热患者的护理 课件
目录 新生儿发热的病因和分类 新生儿发热的表现和危害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新生儿发热常见问题 新生儿发热常识普及
新生儿发热的病因和分类
新生儿发热的病因和分类
病因:感染、胎膜早破、溶血、宫内窘 迫等 分类:生理性发热、病理性发热、药物 性发热等
新生儿发热的表现和危害
新生儿发热的表现和危害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清晰记录孩子的体温 保持环境清洁、通风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给孩子及时解决尿不湿和口水问题 控制服药剂量,合理使用退热药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建议
新生儿发热常见问题
新生儿发热常见问题
是否一定要使用退热药物? 给孩子洗澡会不会更好?
新生儿发热常见问题
应该如何饮食?
新生儿发热常识普及
新生儿发热常识普及
家长应该定期带孩子做体检 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孩子的大小、 行为和食欲等方面来判断宝宝的健康状 况
新生儿发热常识普及
预防和治疗新生儿发热非常重要,及早 就医可以给孩子更好的康复机会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新生儿发热患者的护理 课件
目录 新生儿发热的病因和分类 新生儿发热的表现和危害 新生儿发热的护理 新生儿发热常见问题 新生儿发热常识普及
新生儿发热的病因和分类
新生儿发热的病因和分类
病因:感染、胎膜早破、溶血、宫内窘 迫等 分类:生理性发热、病理性发热、药物 性发热等
新生儿发热的表现和危害
新生儿发热的表现和危害
给宝宝测量体温ppt课件

03
考虑其他症状
除了观察体温变化,还需要考虑宝宝的其他症状,如食欲不振、哭闹、
精神状态等。如果宝宝出现异常症状,可能存在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
检查。
异常体温的识别
发热
宝宝出现发热时,通常会伴随出现面色潮红、呼吸加快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感染或其他 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低热
宝宝出现低热时,通常会表现出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免疫力 低下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加强护理和关注。
给宝宝测量体温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宝宝的正常体温范围 • 如何给宝宝测量体温 • 解读宝宝的体温数据 • 宝宝体温异常的处理 • 预防宝宝发热的措施
01
CATALOGUE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名称
给宝宝测量体温PPT课件
主题背景
随着宝宝成长,定期测量体温成为家长关注的重点。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如 何给宝宝测量体温,以及如何正确解读体温数据,我们设计了这款PPT课件。
3个月以下婴儿
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任何体 温异常都应及时就医咨询。
精神状态不佳
如果宝宝发热时精神状态不佳 、嗜睡或烦躁不安,应尽快就
医。
06
CATALOGUE
预防宝宝发热的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 室内空气新鲜,减少 病菌滋生。
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 的调节,避免过冷或 过热,保持适宜的室 温。
补充电解质
宝宝因发热而大量出汗时 ,可以适当补充含有电解 质的水分,以维持体内水 盐平衡。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儿童来说,阿司匹林 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应 避免使用。
就医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热的现象叫做热辐射(火炉)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 :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 对流(convection):仅次丁辐射,是传导失热一种特殊方式,吸入较冷空气,被呼吸系统加温属于此方
式。(通过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来传热的现象)
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
1、低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低温或发热的临床表现
(1)低体温:(hypothermia)是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C,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36.0~36.4C;中度 :32.0~35.9'C;重度:低于32C。体温过低可以是生理性的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常见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 小于胎龄儿.此外严重感染、严重先天畸形、接受长时间的复苏治疗、手术(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和输入较大量 未加温的液体等均是出现低体温的高危因素。 低体温不仅导致硬肿症,并可使体内重要脏器受累。 如低温使代谢 率增加,大量糖原被消耗.导致低血糖发生.进ー步发展可引起脑功能的障碍;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增 加心脏后负荷及耗氧.患儿可有心动过速表现,时间过长可致心肌损害等,可降凝血酶的酶动力学活性,影响血小板 的形态和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增加术后出血机会;体温每下降1℃可使pH增加0.016,重度的低体温可导致肺出血 和DIC,甚至休克、死亡。 低体温在影响患儿的新陈代谢同时也降低脑细胞的耗能和无氧酵解.临床工正是借此机 制运用亚低温技术而来治疗中、重度偏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并显示出对脑功能保护的良好趋势。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
(1)温度感受器:包括外周温度感受器(即游离的神经末梢)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即神经元), 并有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之分。外周温度感受器:包括体表(皮肤、黏膜)和深部(主要是 腹腔腔壁、腹腔内脏和上腹部及胸腔大静脉)的温度感受器。 当局部温度降低时冷感受 器兴奋;反之,热感受器兴奋。这些感受器基本上以冷感受器占优势,以感受冷刺激为多, 即主要预防低体温。中枢性温度感受器: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亦 可有热、冷敏感神经元之分,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以热敏感神经元的数量占优势。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2)体温调节中枢:体温的调节最重要的是通过下丘脑进行的。视前区和下丘脑前部是中枢 性温度及敏感神经元的高级存在部位。冷敏感神经元具有激发产热和抑制失热的作用,而 热敏神经元的作用则相反。下丘脑后部是将多途径传人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并向效应器发 出增加产热或失热的指令信息的主要部位。体温调节中枢向效应器发出的指令性信息通 过多途径传出,包括交感神经(血管舒缩、发汗)和躯体神经(寒战,随意性肌肉活动)等,下 丘脑对体温调节是通过调定点方式进行的,调定点温度高低决定体温水平。
(2)体表温度: 即皮肤温度.皮肤是机体表层的最外层.各部位皮肤温度的差异很大.易受外界环境.被服 的影响.随环境温度高低而升降,可使散热量增加或减少,起到调节体温作用 新生儿正常的体表温度为 36~36.5C.四肢末梢温度皮肤最低.接近躯干和头部逐渐增高,通过对新生儿体表温度以及其姿势,行为和皮 肤颜色的评估,可以判断出其是否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3)效应器:接受体温调节中枢传出途径指令性信息,增减产热和失热. a产热:包括行为性肌肉随意活动、寒战和棕色脂肪产热(交感神经支配); b失热: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以增加皮肤血流量.皮温,对流、辐射及传导失热和促进汗 腺活动及出汗(都由交感神经支配)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新生儿科 冀清帅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内容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 三、适中温度 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 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 六、警示事件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1、胎儿的体温调节特点: 胚胎的初始体温与母亲体温一致,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逐渐积累,当胎儿的体温超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 :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 辐射(radiation)是最主要的失热途径.传递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介质.与空气湿度(室温, 箱温)无关,只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周围的物体。 在临床工作中,若将暖箱放置在邻近窗户 位置时.箱壁可以向窗户玻璃散热.箱壁温度逐步下降,即使箱温正常,亦可使新生儿辐射散 热增多.甚至体温降低,室温较低时也叫出现此清况:而如果暖箱放在阳光直射下时则会出观 相反的效果。较好的应对方法是采用双壁暖箱,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失热。 此外.对于低体 温的早产儿来说.包裹虽可以减少辐射失热,但由于包被本身就是很好的热绝缘体.所以在 外加温时需将早产儿裸体放置在暖箱中,否则很难将热透过被服传递给患儿。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1)热量从机体深部向表层的传递: 机体的温度由里(体核温度)到表(体表温度)存 在温度梯度即内部温度梯度,通过内部温度梯度向皮肤传递的热量与直肠-体表温度 差和体表面积成正比,新生儿持别是早产儿的体表面积较大,向体外散发的热量也相 对多于成人.易于失热;热传递的综台系数主要取决于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从深部到 表层的血流速度和皮肤的血流量 在应用暖箱等措施为冷损伤患儿复温时.则利用传 导机制使皮肤加热,血流速度加快,令患儿能较快恢复正常体温。
(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方式-传导)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放散: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蒸发:新生儿在出生时汗腺的数量已与成人持平,但发育尚未成熟。 引起足月儿出汗的 环境温度为32C,要高于成人,出汗的部位多限于前额、枕部和颞部,随日龄增长其他部位 才相继出汗,早产儿很少出汗,胎龄小于32周则不能出汗。由于新生儿出汗能力差,故环 境温度高时容易发热。先天性无汗综合征患儿就因外胚层发育不良导致汗腺分泌减少以
至于对外界的热刺激而特别敏感。(蒸发发生在任何温度下)
四种不同的散热方式
辐射
传导
发蒸 流对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7、人体个部位的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根据体温的特点和功能,可将体温分为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和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
(1)体核温度:及深部温度,机体通过血液循环(对流)使各深部器官的温度趋于相对一致和稳定.新生儿通 常用直肠温度代表深部温度.正常范36.5~37.5C.低于35C为低体温。新生儿腋窝温度与成人相比受腋窝周围 棕色脂肪产热的附加的影响.产热的程度不同.故测出的体温可低、高或等于直肠温度,而不能代表深部温度。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腋温可低于核心温度0.3~0.5C.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e rate,BMR):是指在适中环境温度、清醒 和安静状态下,空腹12小时以上,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kcal/(m'·h)1,即供给生命器官活 动所需的能量.正常成人的基础代谢率很稳定,小儿高于成人,而新生儿又高于儿童。新生 儿由于其常在睡眠不能经常保持清醒,肢体也很难完全保持松弛,故对其基础代谢的测定 有所修改,即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a婴儿照常进食,在进食后1~2 小时测定;b清醒或睡眠时均可,在10分钟内婴儿松弛时完成测定.正常新生儿的SMR占总产 热量的80%,在正常情况下基础代谢所产生的热量高于维持机体体温的需要.而剩余的热量 则经体表散出体外,基础代谢的产热无调节体温的作用.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3、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方式即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即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以维 持恒温动物相对恒定的生理现象,对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性体温调节: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为了保暖或降温所采取的姿势、行为和其 他措施,例寒冷时的踏步、跑动、增加衣服和采取其他保温措施等,新生儿寒冷时 四肢屈曲以减少失热面积,温暖时四肢伸展以增加失热面积等均属于此类。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
(4)额外产热: 额外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下,机体为补偿增加的失热、保持产热与失热 的平衡和维护体温所额外产生的热量。a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的不随意 的节律性收缩(即寒战)所产生的热量,是成人额外产热的最主要方式。而新生儿在冷应激 时很少出现寒战,其寒战产热的能力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强。b非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 中,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所产生的热量,是新生儿额外产热的最重要的方 式。棕色脂肪主要存在于新生儿期,约占体重2%~6%,胎龄越小含量越少,产热和耐寒的能力 越差,易发生低体温,主要分布于颈项部、肩胛部、腋窝、心肾和大血管周围,呈浅红色。
✓ 传导(conduction):是将热量从皮肤传导至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物体如床垫、被服等.新生儿经此途径 失热很小。由于水的比热大、导热性能好.临床上可用温水浴给严重低体温患儿复温.亦用冰袋或冰 帽给患儿降温蒸发(evaporation):分为不显性蒸发失热和显性蒸发(出汗)失热。前者是指伴随皮肤 和呼吸道的不显性失(insensible water loss,IWL)所散失的热量.其不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体 温、箱温的增高或运用远红外辐射台均导致不显性失水和蒸发失热量增加。 鉴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 较大皮层薄、对水的通透性大的特点,所以其不显性失水和蒸发散热要相对大于成人和儿童,早产儿 更明显。采用双壁暖箱,在暖箱中加湿化液,根据体重调节湿度维持在55%~80%之间,可减少30%~50%的 不显性失水。通过调节呼吸机湿化器的温度至32~35'C,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散热。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 :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 对流(convection):仅次丁辐射,是传导失热一种特殊方式,吸入较冷空气,被呼吸系统加温属于此方
式。(通过气体和液体的流动来传热的现象)
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
1、低体温: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机制被破坏,患儿就有可能出现低温或发热的临床表现
(1)低体温:(hypothermia)是指身体核心温度低于35C,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36.0~36.4C;中度 :32.0~35.9'C;重度:低于32C。体温过低可以是生理性的也有可能是病理性的.常见于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重儿、 小于胎龄儿.此外严重感染、严重先天畸形、接受长时间的复苏治疗、手术(麻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和输入较大量 未加温的液体等均是出现低体温的高危因素。 低体温不仅导致硬肿症,并可使体内重要脏器受累。 如低温使代谢 率增加,大量糖原被消耗.导致低血糖发生.进ー步发展可引起脑功能的障碍;寒冷刺激可引起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增 加心脏后负荷及耗氧.患儿可有心动过速表现,时间过长可致心肌损害等,可降凝血酶的酶动力学活性,影响血小板 的形态和功能.降低凝血功能,增加术后出血机会;体温每下降1℃可使pH增加0.016,重度的低体温可导致肺出血 和DIC,甚至休克、死亡。 低体温在影响患儿的新陈代谢同时也降低脑细胞的耗能和无氧酵解.临床工正是借此机 制运用亚低温技术而来治疗中、重度偏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患儿,并显示出对脑功能保护的良好趋势。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
(1)温度感受器:包括外周温度感受器(即游离的神经末梢)和中枢温度感受器(即神经元), 并有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之分。外周温度感受器:包括体表(皮肤、黏膜)和深部(主要是 腹腔腔壁、腹腔内脏和上腹部及胸腔大静脉)的温度感受器。 当局部温度降低时冷感受 器兴奋;反之,热感受器兴奋。这些感受器基本上以冷感受器占优势,以感受冷刺激为多, 即主要预防低体温。中枢性温度感受器:为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亦 可有热、冷敏感神经元之分,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以热敏感神经元的数量占优势。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2)体温调节中枢:体温的调节最重要的是通过下丘脑进行的。视前区和下丘脑前部是中枢 性温度及敏感神经元的高级存在部位。冷敏感神经元具有激发产热和抑制失热的作用,而 热敏神经元的作用则相反。下丘脑后部是将多途径传人的温度信息进行整合并向效应器发 出增加产热或失热的指令信息的主要部位。体温调节中枢向效应器发出的指令性信息通 过多途径传出,包括交感神经(血管舒缩、发汗)和躯体神经(寒战,随意性肌肉活动)等,下 丘脑对体温调节是通过调定点方式进行的,调定点温度高低决定体温水平。
(2)体表温度: 即皮肤温度.皮肤是机体表层的最外层.各部位皮肤温度的差异很大.易受外界环境.被服 的影响.随环境温度高低而升降,可使散热量增加或减少,起到调节体温作用 新生儿正常的体表温度为 36~36.5C.四肢末梢温度皮肤最低.接近躯干和头部逐渐增高,通过对新生儿体表温度以及其姿势,行为和皮 肤颜色的评估,可以判断出其是否处于一个适宜的环境。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4、新生儿体温调节反应: (3)效应器:接受体温调节中枢传出途径指令性信息,增减产热和失热. a产热:包括行为性肌肉随意活动、寒战和棕色脂肪产热(交感神经支配); b失热: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以增加皮肤血流量.皮温,对流、辐射及传导失热和促进汗 腺活动及出汗(都由交感神经支配)
新生儿的体温管理
新生儿科 冀清帅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内容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二、新生儿体温的异常表现 三、适中温度 四、临床常见几个体温问题 五、新生儿常见的保暖设备 六、警示事件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1、胎儿的体温调节特点: 胚胎的初始体温与母亲体温一致,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逐渐积累,当胎儿的体温超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的放散 :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 辐射(radiation)是最主要的失热途径.传递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介质.与空气湿度(室温, 箱温)无关,只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周围的物体。 在临床工作中,若将暖箱放置在邻近窗户 位置时.箱壁可以向窗户玻璃散热.箱壁温度逐步下降,即使箱温正常,亦可使新生儿辐射散 热增多.甚至体温降低,室温较低时也叫出现此清况:而如果暖箱放在阳光直射下时则会出观 相反的效果。较好的应对方法是采用双壁暖箱,可以有效减少辐射失热。 此外.对于低体 温的早产儿来说.包裹虽可以减少辐射失热,但由于包被本身就是很好的热绝缘体.所以在 外加温时需将早产儿裸体放置在暖箱中,否则很难将热透过被服传递给患儿。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1)热量从机体深部向表层的传递: 机体的温度由里(体核温度)到表(体表温度)存 在温度梯度即内部温度梯度,通过内部温度梯度向皮肤传递的热量与直肠-体表温度 差和体表面积成正比,新生儿持别是早产儿的体表面积较大,向体外散发的热量也相 对多于成人.易于失热;热传递的综台系数主要取决于皮下脂肪层的厚度、从深部到 表层的血流速度和皮肤的血流量 在应用暖箱等措施为冷损伤患儿复温时.则利用传 导机制使皮肤加热,血流速度加快,令患儿能较快恢复正常体温。
(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方式-传导)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6、失热
(2)热量由体表向周围环境放散:主要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四条途径。
蒸发:新生儿在出生时汗腺的数量已与成人持平,但发育尚未成熟。 引起足月儿出汗的 环境温度为32C,要高于成人,出汗的部位多限于前额、枕部和颞部,随日龄增长其他部位 才相继出汗,早产儿很少出汗,胎龄小于32周则不能出汗。由于新生儿出汗能力差,故环 境温度高时容易发热。先天性无汗综合征患儿就因外胚层发育不良导致汗腺分泌减少以
至于对外界的热刺激而特别敏感。(蒸发发生在任何温度下)
四种不同的散热方式
辐射
传导
发蒸 流对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7、人体个部位的的温度并不完全相同,根据体温的特点和功能,可将体温分为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和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
(1)体核温度:及深部温度,机体通过血液循环(对流)使各深部器官的温度趋于相对一致和稳定.新生儿通 常用直肠温度代表深部温度.正常范36.5~37.5C.低于35C为低体温。新生儿腋窝温度与成人相比受腋窝周围 棕色脂肪产热的附加的影响.产热的程度不同.故测出的体温可低、高或等于直肠温度,而不能代表深部温度。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腋温可低于核心温度0.3~0.5C.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
(1)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e rate,BMR):是指在适中环境温度、清醒 和安静状态下,空腹12小时以上,所测得的能量代谢率[kcal/(m'·h)1,即供给生命器官活 动所需的能量.正常成人的基础代谢率很稳定,小儿高于成人,而新生儿又高于儿童。新生 儿由于其常在睡眠不能经常保持清醒,肢体也很难完全保持松弛,故对其基础代谢的测定 有所修改,即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a婴儿照常进食,在进食后1~2 小时测定;b清醒或睡眠时均可,在10分钟内婴儿松弛时完成测定.正常新生儿的SMR占总产 热量的80%,在正常情况下基础代谢所产生的热量高于维持机体体温的需要.而剩余的热量 则经体表散出体外,基础代谢的产热无调节体温的作用.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3、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方式即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即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由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以维 持恒温动物相对恒定的生理现象,对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性体温调节: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为了保暖或降温所采取的姿势、行为和其 他措施,例寒冷时的踏步、跑动、增加衣服和采取其他保温措施等,新生儿寒冷时 四肢屈曲以减少失热面积,温暖时四肢伸展以增加失热面积等均属于此类。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
5、机体的产热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肌肉活动和额外产热4个部分
(4)额外产热: 额外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下,机体为补偿增加的失热、保持产热与失热 的平衡和维护体温所额外产生的热量。a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的不随意 的节律性收缩(即寒战)所产生的热量,是成人额外产热的最主要方式。而新生儿在冷应激 时很少出现寒战,其寒战产热的能力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强。b非寒战产热:是指在寒冷环境 中,棕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BAT)所产生的热量,是新生儿额外产热的最重要的方 式。棕色脂肪主要存在于新生儿期,约占体重2%~6%,胎龄越小含量越少,产热和耐寒的能力 越差,易发生低体温,主要分布于颈项部、肩胛部、腋窝、心肾和大血管周围,呈浅红色。
✓ 传导(conduction):是将热量从皮肤传导至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物体如床垫、被服等.新生儿经此途径 失热很小。由于水的比热大、导热性能好.临床上可用温水浴给严重低体温患儿复温.亦用冰袋或冰 帽给患儿降温蒸发(evaporation):分为不显性蒸发失热和显性蒸发(出汗)失热。前者是指伴随皮肤 和呼吸道的不显性失(insensible water loss,IWL)所散失的热量.其不受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 体 温、箱温的增高或运用远红外辐射台均导致不显性失水和蒸发失热量增加。 鉴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 较大皮层薄、对水的通透性大的特点,所以其不显性失水和蒸发散热要相对大于成人和儿童,早产儿 更明显。采用双壁暖箱,在暖箱中加湿化液,根据体重调节湿度维持在55%~80%之间,可减少30%~50%的 不显性失水。通过调节呼吸机湿化器的温度至32~35'C,可有效预防呼吸道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