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全民目击》中的法律职业道德及行为规则问题
法律题材电影简析——《全民目击》

法律题材电影简析——《全民目击》摘要:《全民目击》是一部有关父爱与救赎的法律题材电影。
电影表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上的情与法的矛盾、传统法制文化与现代法治思想的冲突,反映了当代中国公民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却缺少对法律的敬畏,说明了当代中国法制的进程在文化意识形态层面临者巨大的挑战。
笔者将基于影片中的案例,从社会舆论与法院审判的独立性的关系、律师在个人情感和职业道德冲突时如何抉择、煽情辩护与法庭秩序和视频证据及其法律效力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法与情的矛盾将会永久地存在,但是法律不能无原则、无限度的妥协,公民应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的冷静,尽可能避免伤害或损失的发生。
关键词:法律题材电影;《全名目击》;情与法的矛盾;传统法制文化与现代法制思想的冲突A brief analysis of legal subject movies based on"national sightings"Abstract:National witnessing is a legal subject movie about father love and salvation.The movie describes the conflict between emotion and law,China contemporary society's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nd modern rule of law,reflects the contemporary China citizen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ulture,but the lack of reverence for the law,explains the process of the legal system in the face of contemporary China cultural ideology layer great challenge.The film based on the case, from the relationship,the independence of the public opinion and the court trial lawyer in the personal emotion and occupation moral conflict,how to choose the order of the court and sensational defense and video evidence and legal effect are discussed,finally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w and emotion will last forever no,but the law can not be unlimited,the principle of compromise,citizens should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of the law,keep calm moments in life,as far as possible to avoid occurrence of harm or loss.Keywords:Legal Movies;Full name eyewitness;The conflict between emotion and law;The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al legal culture and modern legal thought前言影片主要塑造了企业家林泰(孙红雷饰)、检察官童浩(郭富城饰)和律师周莉(余男饰)三个角色。
《全民目击》观后感

《全民目击》观后感
《全民目击》是一部让人震撼的纪录片,通过追踪和记录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和事故,展现了人们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和反应。
纪录片以真实的镜头展现了各种危险和紧急情况,比如车祸、火灾、地震等,让观众
能够亲眼目睹这些事故的发生过程和后果。
同时,纪录片还采访了目击者和救援人员,听取了他们的经历和见解,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部纪录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些危险和紧急情况下,许多人展现出了令人
敬佩的勇气和冷静。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挽救了他人的生命,用自己的力量化解了危机,展现了人性的光辉面。
另一方面,纪录片也反映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在一些事故中,人们的自私和冷漠
也暴露了出来。
有些人只顾着自己的生命安全,对他人是否需要帮助漠不关心。
这种
现象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之间的辩证关系。
通过观看《全民目击》,我不仅感受到了生活中各种意外和灾难的威胁,也更加明白
了勇敢和同情心的重要性。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关键时刻勇于行动,给予他人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唤起人们对于社会问题和道德责任的思考和关注。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和思考现实生活中各种情况的机会。
它震撼人心的画面和真实的故事让人无法忽视,值得一看。
电影全民目击观后感

电影全民目击观后感全民目击是一部具有强烈社会现实主义色彩的电影作品,该片通过讲述一起真实的社会案件,揭示出当代社会中的普遍问题和矛盾。
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思人性、法律与正义的关系,也让我反思了自己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责任与义务。
电影开篇以一个街头纷争的场景为引子,一个普通人被四个拳打脚踢的黑恶势力殴打致死。
镜头直接、血腥的场面让人痛心疾首。
影片通过展示媒体的报道和社交网络上的举报,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随后,经过一系列调查和审判,凶手终被绳之以法。
这部电影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紧张且充满期待。
不仅如此,影片也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展现了不同层面上对该案件的反应和影响。
其中,我最为关注的是电影中描绘的全民目击的现象。
通过方方面面的细节,电影展现了全民目击所带来的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冲突与矛盾。
一方面,这种全民目击行为让人们时刻保持警觉,促进了社会治安的改善。
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了现代人的冷漠和旁观心态,以及对他人安全与生命负有的道德责任的缺失。
电影中,无数人将目击者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社交平台,这一幕幕让人触动。
我曾对此有所质疑,为什么人们在目睹他人遭遇灾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拿起手机记录,而非伸出援手。
这引发了我对社会的反思,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似乎都不能改变人类本性中的冷漠。
电影挑战了观众对正义的定义。
在审判阶段,凶手因众多证据确凿而被判刑;然而,电影并没有因此画上圆满的句号。
反而,它从另一个角度关注了案件背后隐藏的问题。
为什么凶手会产生暴力倾向?为什么人们没有助人为乐的意识?这让我感受到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让我思考了正义的多重层面。
全民目击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深思。
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不应仅仅局限于目睹与记录,而是要真正行动起来,积极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公正。
这部电影向我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观众,我认为电影全民目击通过探讨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对人性、法律与正义的关注,令人震撼。
全民目击影评观后感

全民目击影评观后感《全民目击》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影片,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现实世界中无法回避的现象——目击。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道德选择和责任的思考。
影片围绕着一个重大的案件展开,主人公不幸成为了目击者。
他亲眼目睹了一个犯罪行为,同时也是一个搅动全城的谜团。
正因为他的目击,他成为了警方和犯罪分子追捕的对象。
影片通过这个故事线索,带领观众进入了一个充满紧张与悬疑的世界。
影片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底线。
主人公是一个普通人,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抉择。
他可以选择保持沉默,躲避警方的询问和威胁,但这样也意味着他对社会负有一定的道义责任。
他可以选择揭露真相,帮助警方抓住犯罪分子,但这样也会使他陷入极大的危险之中。
这个选择让我深思,我开始思考起自己在面对道德困境时该如何抉择。
与此同时,影片还通过其他角色展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警方面临着种种困境,他们需要在维护正义和自身安全之间权衡利弊。
一些犯罪分子展现出了人性的阴暗面,他们为了逃避惩罚,不择手段地威胁和妨碍目击者的生活。
一些市民则选择了沉默,他们害怕卷入其中,背离了自己对正义的理解。
这些角色的存在使得影片更加真实,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被它所引发的道德拷问所触动。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正义和公正,哪怕付出一些代价。
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和邪恶,我们不能选择沉默。
同时,我也意识到选择揭露真相并不总是简单的事情。
我们需要权衡利弊,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这种复杂性让我对人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的思考。
影片还通过场景的描绘和镜头的运用,展现了现代都市中的各种细节和风貌。
我仿佛置身于影片的世界中,感受着城市的脉动和人们的生活。
这种真实感让我更加投入到剧情中,深入思考其中所涉及的问题。
在影片的结局处,主人公最终选择担起了责任,选择揭露真相。
这个选择使得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得以伸张。
全民目击之法律分析汇编

全民目击之法律分析整理汇编————————————————————————————————作者:————————————————————————————————日期:电影《全民目击》的法律漏洞与瑕疵整理影片拍的还算不错,不过怎么看怎么是一部大陆版本的港片,如果将场景换成香港法庭,无疑是很贴切的,可惜,背景是大陆。
但不可否认的是,《全民目击》存在很多法律上的谬误,包括程序上和实体上的,不符合中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现实。
《全民目击》中法官的唯一作用就是猛敲法槌,大喊安静安静。
局面完全由检察官和辩护律师控制,童涛和周莉可谓咄咄逼人,气势磅礴。
很明显,编导把内地的法庭搬到了香港。
香港采取的是英美法系的控辩式,内地庭审是大陆法系的职权式,法官主导,任何人都不允许在法庭内走动,律师和检察官只能乖乖坐在位子上,不可能站在证人面前指着其鼻子质问。
《全民目击》的法庭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吵”,大批记者,架着长枪短炮,闪光灯咔嚓咔嚓,哄笑声惊呼声不断,像菜市场,又像明星发布会。
周莉居然还大模大样地站着打手机。
这些在现实的庭审中绝对不允许。
片中高高在上的法官毫无尊严,好不窝囊。
如果说以上是为了烘托情绪塑造人物而进行的艺术加工乃至虚构,还可以理解,那么以下几处法律上的硬伤,就不容忽略了,咱不能误导老百姓。
中国的庭审程序压根就不是你们在这片里看到的这回事,整个电影里描写的,就是欧美法系的庭审用语和程序,随便一个喜欢看美国律政剧的人都能写出来的东西,被生搬硬套到中国的法庭上,就差没给法官带上英国法庭挚爱的假发套了,下面谈谈电影《全民目击》的法律漏洞与瑕疵。
《全民目击》影片以一桩谋杀案开始,围绕着“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这一疑团展开叙事。
导演采用多重视角来讲述故事,在旁观者与当局者两种身份之间自由转换,将这一案件讲述得险象环生,使得本来就曲折离奇的案件变得更加得扑朔迷离。
更多是法庭审理场景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吵”,大批记者,架着长枪短炮,闪光灯咔嚓咔嚓,哄笑声惊呼声不断,像菜市场,又像明星发布会。
全民目击影评

律政壳,亲情核——准检察官眼中的《全民目击》胡雨晴实在想不出题目了就借用一下最高院何帆法官的影评题目,因为“律政壳,亲情核”也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对它的一个整体评价。
从8月初《全民目击》预告片出来就很期待这部被戏称为“检察系统宣传片”的电影。
主题曲出来后,觉得歌词还是唱出了几分检察工作的困惑和无奈,“天空海阔充满多少真相,怎么我看到叹息?看不透装饰的真相,让我执迷执着”,因此对电影更加期待了,期待会是内地的一部律政片,一部探讨检察官职业伦理的电影。
期待着期待着,电影终于上映。
看到“冷月检察官”发微博在肯定该电影的同时从检察官专业的角度指出了该电影法律上的错误,包括:交叉询问时在法庭上随意走动不符合内地实际;法庭摆设不对;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商业诈骗、金融欺诈的罪名;公诉案件没有原告撤诉;辩护人参与伪证的话由公安机关侦查,涉嫌的是辩护人伪造证据罪,而非伪证罪;最后的结局检察官应抗诉而非申请再审等等。
看到这么多Low爆的专业错误,我差点丧失了看该电影的勇气。
紧接着又看到何帆法官对该电影的影评,他将电影定位为:“狗血亲情伦理大片”。
我觉得,作为一个准检察官,不看太可惜,但是看起来需要更大的勇气了。
电影的开场真的是充满槽点,我原本就是抱着“找茬”、“吐槽”的心态去看的,所以也想整整该片的槽点,顺便作一个检察宣传,以下四点是我对前辈们槽点的拓展和补充:1、开场记者满嘴的被告、被告,刑事案件中只有被告人,没有被告,这是一个专业上的低级错误,但鉴于她是新闻记者,而非法律专业人士,原谅她了。
2、电影中提到检察官童涛进入检察院后,负责调查的第一个人就是林泰。
在此说明一下,一般的刑事案件都由公安机关侦查,危害国家安全的由国家安全机关侦查。
检察院也有自侦部门,反贪污贿赂局和和反渎职侵权局,主要负责的是贪污贿赂案件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失职犯罪和利用职权实施的刑讯逼供、暴力取证、非法拘禁等犯罪的侦查。
林泰涉嫌的是一般经济犯罪的案件(尽管我国刑法并没有商业诈骗、金融欺诈这两个罪名,也可看出编剧想表达的并非职务犯罪),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
“事、实”明辨“情、法”冲突———电影《全民目击》的法学与伦理学阐释视野

Total.356July 2016(B)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56期2016年7月(中)4“事、实”明辨“情、法”冲突———电影《全民目击》的法学与伦理学阐释视野陈茹(川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四川·南充637000)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b.2016.07.083作者简介:陈茹(1970—),女,四川三台人,法学硕士,川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摘要电影《全民目击》以其特有的视角展示了法律事实的迷局。
因此,法律所赖以定性的法律事实就其实质而言是凭借搜集到的证据辅之以逻辑推理及论证后的尽可能符合客观事实的主观事实,“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解读视角,情大于法、情越于法的影视叙事模式和价值取向昭示了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的任重道远。
关键词法律事实主观事实客观事实情感法律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Truth and Falsehood and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Emotion and Law:A Jurispru -dence and Ethics Interpretation on the Film "Silent Wit -ness"//Chen RuAbstract With its unique perspective,the film "Silent Witness"shows the puzzle of juristic facts.Therefore,juristic facts which the law relies on to judge a case are essentially subject facts based on evidences collected and logical reasoning and argu-menta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m conform to objective factors as far as possible.The narrating perspective of the father and the son's mutual protection,indicating that emotion is higher than law,inspir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a law-based country in Chi-na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Key words juristic facts;subjective facts;objective facts;emotion;law未婚妻于地下车库遇害,女儿成唯一嫌疑人,看似简单的“女儿杀死继母案”却在律师与检察官的博弈中悬念迭起,迷局频现,进展曲折,“真相”迷离。
“目击”《全民目击》中的法律职业道德及行为规则问题

“目击”《全民目击》中的法律职业道德及行为规则问题摘要:我国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诸如电影等文化产品对宣传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负面教材”传达了与我国当前的法治思想相悖的法律观念,必须予以摒弃。
关键词:法律职业道德;全民目击;法学教育中国古代无法学教育,律学教育也不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法学教育的发展极为坎坷曲折,当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特别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没有一席之地。
这种情形与法学知识性教育的成效相比形成极大反差。
时至今日,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是法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①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
”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电影虽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实有莫大的影响”。
②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仅要让观众享受丰富的视听盛宴,还要给观众以思想启迪。
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不仅要把案件精彩呈现给观众,还要潜移默化地传递正确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但是电影《全民目击》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传达了与我国当前的法治思想相悖的法律观念,不忍直视。
导演以为这是个三雄对峙、机锋暗藏、张力十足的戏剧,却不想在一个法学专业观众眼中,完全就是“三傻闹法院”。
下面针对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在本片中有违法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则的行为予以列出,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多多批评。
一、律师(一)背弃法律和事实,进行情感辩护.《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5、6条规定:律师应当忠于宪法、法律……依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律师为委托人辩护,应秉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影片中律师作为维护私权的代表,却严重违背了法律规定。
首先,律师找水军,发网贴,企图操控舆论,影响法庭审理的独立性。
现实中最著名的案子便是――药家鑫杀人案;其次,律师辩护应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击”《全民目击》中的法律职业道德及行为规则问题
摘要:我国法学教育中,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诸如电影等文化产品对宣传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负面教材”传达了与我国当前的法治思想相悖的法律观念,必须予以摒弃。
关键词:法律职业道德;全民目击;法学教育
中国古代无法学教育,律学教育也不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法学教育的发展极为坎坷曲折,当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特别是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没有一席之地。
这种情形与法学知识性教育的成效相比形成极大反差。
时至今日,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仍然是法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①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
”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电影虽为一种娱乐,但对于教育,实有莫大的影响”。
②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仅要让观众享受丰富的视听盛宴,还要给观众以思想启迪。
一部法律题材的电影,不仅要把案件精彩呈现给观众,还要潜移默化地传递正确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但是电影
《全民目击》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传达了与我国当前的法治思想相悖的法律观念,不忍直视。
导演以为这是个三雄对峙、机锋暗藏、张力十足的戏剧,却不想在一个法学专业观众眼中,完全就是“三傻闹法院”。
下面针对法官、检察官以及律师在本片中有违法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则的行为予以列出,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多多批评。
一、律师
(一)背弃法律和事实,进行情感辩护.《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5、6条规定:律师应当忠于宪法、法律……依据事实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律师为委托人辩护,应秉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影片中律师作为维护私权的代表,却严重违背了法律规定。
首先,律师找水军,发网贴,企图操控舆论,影响法庭审理的独立性。
现实中最著名的案子便是――药家鑫杀人案;其次,律师辩护应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然而本案律师却准备打感情牌含泪辩护,明显感性战胜了理性,用情辩护,有失职业水准.
(二)不尊重法庭、法官。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执业行为规范》(以下称《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66条规定: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律师应当尊重法庭、仲裁庭。
在法庭里,我们需要绝对尊重法官以及法官的判案,本
案中多处情节都违反了这一点。
例如,电影中律师居然质问审判长,“我们今天审判的主题是什么?"再如,辩护律师开庭后竟当庭接打电话.
(三)背信弃义,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6条及35条规定:律师应当……充分运用专业知识,依照法律和委托协议完成委托事项,维护委托人或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影片中,律师说的“我是一个律师,必须为真相负责”,并将记载当事人犯罪录像的影片上传给检察官。
我国坚持审判独立,控辩平等,控审分离的刑事诉讼模式,律师的责任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查出案件真相。
(四)法庭上言辞不当。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第71条:律师在法庭或仲裁庭发言时应当举止庄重、大方,用词文明、得体。
影片中,律师在法庭上语言极其不规范,如:“连你老婆也一起被照顾",“不管怎么样,总之你今天是别想走出法庭了".其对证人的询问方式都是针对私生活,逼证人自证其罪,毫无法律职业的专业性可言。
二、法官
我国的法庭采取的是职权主义色彩浓重的控辩式。
本片中法官只出现了几个画面,本应是“主宰”的法官在影本片中成了路人甲。
(一)法庭秩序混乱,司法程序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法官职业道德准则》)第
10条以及《法官行为规范》第26条规定,法官应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规范庭审言行……维护庭审秩序,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影片中,有多处程序违法的地方,法官应予以制止,遗憾的是法官无动于衷:坐席排列有误;被告人进场,旁听席的同学大声疾呼她的名字;旁听人员用手串怒砸证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媒体拍照有碍法庭威严。
(二)法槌使用不当。
《法官行为规范》第30条以及《人民法院司法礼仪规范》第31条规定:使用法槌时,一般每次敲击一下,敲击法槌的轻重以旁听区能够听见为宜。
影片中,可能是为了表现法官的存在感,法官动不动就多次敲击法槌,并且情绪极不耐烦,轻重力度极不合适,其实这严重影响了法官的良好形象,有损司法权威.
(三)涉及隐私的案件不能公开审理,旁听人员应当关闭通信设备。
本案涉及到当事人的隐私,根据法律规定,不能公开审理,不允许旁听,更不可能允许电视台现场直播。
然而影片中,庭审现场有大量的媒体采访,并且进行现场录播,这明显违反法庭的纪律规定。
审判长应当对其进行警告、训诫,严重的可以驱逐出法庭。
三、检察官
(一)检察官出庭留着胡子。
《人民检察院检察制服着装管理规定》第7条第(二)项规定,检察院男同志不得蓄胡
须.不得佩戴戒指等饰物。
影片中,检察官留着胡子出庭,也在开庭中佩戴了戒指,穿的不是标准的检察制服,而且检徽也别错了位置。
(二)未按照规定申请回避。
《刑事诉讼法》第28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影片中,检察官的妻子是被告人的老师,感情深厚.检察官本人也和被告人关系不错,属于有利害关系情形,符合回避的要求,却未回避。
(三)检察官越权管理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27条规定:不以权谋私,以案谋利,借办案插手经济纠纷。
我国法律规定,民事案件不能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本案中检察官回忆当年曾办理商业诈骗案以及其他民事案件,显然不属于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范围。
(四)证据采信有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第18条规定:树立证据意识,依法客观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严格把好事实关、证据关。
影片中,检察官在开庭前收到匿名而来且不完整的视频资料,不符合证据三性中“真实性”的要求,而这居然成为了影响检察官判断的依据,明显不符合法律规定。
(五)电影中出现刑法罪名错误.我国刑法中没有“金融
欺诈罪”这个罪名,只有在我国刑法中第三章第五节规定了“金融诈骗罪”这一类罪名,里面包含有很多具体罪名,检察院指控犯罪绝对不可以以“类罪名”指控犯罪。
总结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法学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学界给予的关注远远不够。
各个法律职业者也常常忽视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一些不良的影视作品更是促成了“歪风邪气”,
误导大众。
对此,笔者认为,必须坚持“有错必改”的精神,传播正确的法律观念,树立法治新风,推进依法治国.(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本森主编.法律职业道德[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余琳:浅议我国法律教育职业道德[J]. 成功(教育). 2012(04)
[3]司莉:《中国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之省思》,《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总第144期,第123-125页。
注解:
①司莉:《中国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之省思》,《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总第144期,第123-125页。
②李海龙:《浅谈英文原声电影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科技信息》,2009年第32期,第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