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同步测试4.2.2始得西山宴游记146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题4.2.2始得西山宴游记Word版含答案12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题4.2.2始得西山宴游记Word版含答案121

一、语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僇.人(lù) 惴栗.(lì) 施.施而行(yí)B .斫.榛莽(zhuó) 茅茷.(fá)箕.踞(jī) C .岈.然(yá) 攒蹙..(cuán cù) 颢.气(jín ) D .引觞.(shān ) 满酌.(zhuó) 颓.然(tu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得西山宴.游记 宴:举行宴会 恒.惴栗 恒:常常 B .穷.回溪穷:走到尽头 到则披.草而坐披:拨开,分开 C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至 缘.染溪 缘:沿着 D .攒.蹙累积 攒:聚集 引.觞满酌引:拿起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B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 .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②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B.⎩⎪⎨⎪⎧ ①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②故木受绳则.直 C.⎩⎪⎨⎪⎧①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②吾尝终日而.思矣D.⎩⎪⎨⎪⎧①苍然.暮色,自远而至②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 翻译下列句子。

(1)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译文:(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1 苏教版必修一.doc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1 苏教版必修一.doc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测试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f A (Iu)惴寒(li)施施而行(yiyi)B.斫榛莽(zhuo)茅董(fa)寒踞(ji)C.呀然(yd)攒蹙(cuancu)舉气(jing)D.引觞(shang)满酌(zhuo)颓然(tui)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有所极(极点),梦亦同樫(同“趋”,往)B.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号(以……为异)之C.缘(顺着)染溪,匝(砍)榛莽,焚茅茯,D.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昊令(浑然一体)3.下列各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B.萦青缭白,外与禾莎,四望如、C.谡辰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A.到则披草而坐醉则更相枕以卧B.则施施顾行漫漫顾游C.匝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穷山之高顾止D.则凡数州3土壤其高下乙势课文研读阅读课文,回答第5—8题。

自余为傷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茯,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埠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悠悠乎与颖气俱,而莫得其崖;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

苏教版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小测、(2004)(1)根据【始得西山宴游记】,回答下列问题:①作者于文末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为甚么作者说「向之未始游」,又说「游于是乎始」?试加说明。

(5分)②试解释下列注有匚号的字词在句中的意义:(2分)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寺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2004)答案(1 [① 作者说「向之未始游」的原因:1、作者因罪被贬永州后,只是藉游山玩水,排遣心中的忧惧不安。

2、作者每日有空与友人到处游览,到达景点后,只是坐在草地上喝酒, 2 喝醉便睡,睡醒便起来归去。

3、作者自以为永州的(奇异)山水,他都已游览过,其实,仍未领略游山的真正乐趣。

探以上3项,任答2项,每项1.5分。

作者说「游于是乎始」的原因:游览西山时,作者看见壮阔的景色,令他有悠然自得的感觉,与天地正气合而为一,进入无涯的境界;在沈醉于大自然的景色下,作者觉得自己的心和形与万物化为一体,于是放下僇人的感觉。

②解释字词:因:由于/因为(答「原因」0分)1始:才/然后(答「开始」0分) 1 二、(2002)根据【醉翁亭记】和【始得西山宴游记】,回答下列问题:(1)欧阳修所写琅琊山不同时间的景色,柳宗元所写在西山上看见的景色,分别是怎样的?(6分)这些景色令二人产生甚么感受?(3分)(2)细阅以下两节引文:甲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乙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西山宴游记】①说明甲、乙两节引文各用了甚么写作手法带出醉翁亭和西山。

____________ 这两种手法分别产生甚么效果?(5分)②从两节引文各举出一种句式,两者必须不同,并略述其作用及引例以对。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4 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分)①日与其徒上高山()②始指异之()9、翻译下面句子。

(1分)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表明作者完全沉醉于西山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11、题目中“始得”二字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2分)含义: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一自然段画横线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的作用有哪些?(2分)13、怎样理解第一段的“倾壶而醉”和第二段的“颓然就醉”?文章两次写“醉”,作用有何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作者是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在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8分)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作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练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练习

《始得西山宴游记》基础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2.对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攀援而.登②苍然暮色,自远而.至③卧而.梦④而.不知其所穷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A.望西山,始指异.之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C.箕.踞而遨
D.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为凡是
..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C.游于是
..乎始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岁,元和四年也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不拘于时
C.固一世之雄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语言运用
请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

)
解析:拟写时要注意体现广告词的号召性,所以,应该在句中体现购买彩票的公益性质,然后再体现其个人利益的获得。

高中语文 4.4《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4.4《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1

语文:4.4《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1)1.填空。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作者,字,世称,他与倡导古文运动,并称。

他的散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本文是的第一篇。

《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柳河东韩愈韩柳“永州八记”2.解释“而”的用法及意义。

(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3)卧而梦(4)觉而起,起而归(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6)穷山之高而止(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8)而莫得其涯(9)而不知其所穷(10)自远而至(11)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提示:本题积累虚词“而”的用法。

参考答案:(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承接(3)连词,表承接(4)连词,表承接(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条件(7)连词,表修饰(8)连词,表转折(9)连词,表转折(10)连词,表承接(11)连词,表转折3.解释“之”的用法及意义。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2)始指异之(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5)不知日之入(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7)故为之文以志提示:本题积累虚词“之”的用法。

参考答案:(1)助词,的(2)代词,它,指西山(3)助词,的(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4.解释“为”的用法及意义。

(1)自余为僇人(2)不与培NF18A(3)故为之文以志提示:本题积累“为”的用法。

参考答案:(1)动词,成为(2)动词,成为(3)介词,为了5.本文题目不称“西山宴游记”,而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什么?提示:理解题目要结合文章主旨。

参考答案:“始得”意为“开始发现、得知”,作者这样拟题,是为了突出西山之美、西山宴游之乐。

因为游了西山,以往的登山临水之游不值一提,只有游了西山,才算真正开始了山水之游,而这一次才算开始认识了西山真面目,领略了西山的佳处。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测 苏教版必修1

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斫.榛莽()茅茷.()攒蹙.()引觞.()颓.然()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3)觉.而起,起而归()(4)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2)到则.披草而坐()(3)望西山,始.指异之()(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5)游于是..乎始()4.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①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②游于是..乎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5.填空。

《始得西山宴游记》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___,世称_______,他与______倡导古文运动,并称________。

他的散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本文是“_________”的第一篇。

二、课堂练习阅读文言文《始得西山宴游记》,回答文后问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高中语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 苏教版必修1 试题

高中语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练习 苏教版必修1 试题

【同步达纲练习】一、翻译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穷。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是(朝代)著名家,本文是他被贬永州后写的第一篇山水游记。

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篇是,其系列游记合称为【创新能力训练】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围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菜青燎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1.对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命仆过江(于是)C.斫榛莽(砍)B.始指异之(手指)D.外与天际(接)2.对下面加点词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岈然洼然:(像深山,名词作状语)B.攒蹙累积(积累到一起)C.山之特立(独立出众)D.萦青缭白(青:青山,白:白云)3.下列各句中的“之”与“故为之文以志”中“之”相同的一项是()A.穷山之高B.山之特立C.始指异之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4.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5.用原文语句填空(1)写作者赴西山览胜过程的句子是、、、。

(2)写西山辽阔壮美的语句是、、。

(3)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语句是、。

6.列举任意一组骈句。

、。

7.本段文字适用最多的两种表达方式是、。

【学科渗透训练】西山十记①香山跨山居岩,以山胜者也;碧云以泉胜者也。

②折而北为卧佛,峰转凹,不闻泉声,然门有老柏百许森立,寒威逼人。

③至殿前,有老树二株,大可百围,铁杆谬枝,虬碧叶结,迂羲回月,顿风宿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同步练习
一、下列各句“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苍然暮色B.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C.颓然就醉D.岈然洼然
二、解释下面字的含义。

1.披草而坐()
2.意有所极()
3.外与天际()
4.箕踞而遨()
5.穷回溪()
6.故为之文以志。

()
三、填充题。

1.第一段中描写作者游兴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始游西山的过程的一个排比句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登高望远所看的景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西山宏阔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自己“恒惴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山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B
二、⒈分开⒉到⒊接⒋游戏⒌穷尽⒍记
三、⒈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⒉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⒊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四、⒈是为了交代作者寄情山水的动机——聊以忘忧,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描述。

⒉西山景物的特点是:怪特。

作者写景主要写山峰高耸和气势博大,但他又没有直接写山的俊俏挺立,也没有直接写山气吐纳万物,而是从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的渺小来衬托西山的高而怪特,从作者的主观感受虚写万千气象。

用的是间接描写的角度。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