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十大意识

合集下载

成功人具备的10大意识:

成功人具备的10大意识:

成功人具备的10大意识:
一,大局意识(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二,政治意识(学会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制宜)。

三,经济意识(要会算经济帐)。

四,合作意识(一个人能走快,一群人能走的很远)。

五,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学习意识(学习是进步最快的法门,和更优秀的人一起)。

七,精进意识(每日精进一点,累积成河)。

八,担当意识(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才能成为领袖)。

九,复命意识(让人感觉靠谱,提高业务技能,提升责任心使命感,修为修炼自己)。

十,品牌意识(活的长久的重要因素,正直善良勇敢靠谱,用信用飞轮经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风险

中国企业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通过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以及与国外知名企业合作、吸纳海外风险投资等方式,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也在世界市场上改写了"中国制造"的概念。

在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时,各种各样的风险在所难免,对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重视。

归结起来,走出去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政治风险。

比如,2007年4月1日,俄罗斯全面禁止外国人在露天市场从事零售贸易的法律正式生效,致使近20万华商受到影响。

这种政治风险是单个企业难以抗拒的。

第二,环境风险。

长期以来,部分国内企业环保意识较为淡漠,如果在海外仍不注意,容易在所在国家引起环境纠纷。

第三,劳工问题。

近年来,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中,劳资纠纷问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

一方面我方企业劳工权益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当地政府往往更多从工人利益出发,给企业处理此类问题带来了难度。

上海汽车并购韩国双龙就因为工会的强硬干扰而使企业险些走入死境。

第四,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特别是技术标准的困扰。

标准本来是一个公开的概念,专利是一个私有的、独占的概念。

发达国家先设好了一个标准,发展中国家必须按他的游戏规则办,这个标准因此变成专利,实际上阻碍了自由贸易。

要反制这个规则不是靠企业能做得到的,需要整个国家的力量来做这件事。

商务部2007年在WTO谈判当中,已经提交了这个议题。

第五,.中国很多企业家缺乏创新的意识。

第六,.中国企业品牌与质量的意识淡薄,不仅是产品,还包括包装。

第七,.制度性的因素的制约。

比如在体制上的制约,包括人事、薪酬、审批的手续、外汇的管理等等。

第八,反倾销等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的贸易摩擦。

这些摩擦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屡屡受阻。

第九,.没有符合企业实际适应东道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商业模式。

第十,.缺乏大量的国际化经营人才,无法适应国际规范的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

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家必备的十大意识

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家必备的十大意识

企业文化-中国企业家必备的十大意识意识是观念形状,是思想的集中体现。

企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也具有意识。

企业的意识,实质指的是企业家及企业治理者的群体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惟企业家及企业治理者的群体意识持续解放和创新,才能使企业独步于天下,长胜不败。

目前,在中国企业家及企业治理者的群体意识中,仍有诸多落后意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急功近利的经营意识,好大喜功的狂妄意识,与市场经济背离的弄虚作假和过度投机意识,对政治资本的偏好意识等。

如果企业面对这些落后意识,抱守残缺,企业的一切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咨询题是,按照改革中和改革后的中国企业的要求,中国企业家及企业治理者应当具有哪些必需具备的意识呢?我认为以下十个方面是全然的和要紧的一是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一切的生物的生存过程差不多上时刻在防范危机并与危机作斗争的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是如此。

企业之间的竞争丛表象上看是优胜劣汰,但优与劣之间是能够转换的,关键在于那些把握命运的企业家及企业治理者企业能否警觉周围差不多存在的种种危机。

有了危机意识,就会鼓舞人们奋发图强,防微杜渐,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即使危机发生了,也会挽狂澜于既倒,转危为安,保持企业的繁荣强盛,走可连续进展的道路;反之,危机意识淡薄,或无危机意识,企业就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危机发生了,又束手无策,最终使企业陷入逆境,致企业于死地。

二是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动态的滚动进展过程。

古人云:“兵无常态,水无定形,守业必衰,创业有望。

”因此,企业的创新永无休止符,不能一劳永逸,浅尝辄止。

一位企业家讲:“我们始终生活和工作在担忧和危机之中,任何发明和制造以及在竞争中的胜利,至多只能让我快乐5分钟!”因而,作为一个明智的企业家,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在当代,作为现代企业,不仅要创本企业之新、创本行业之新、创本部门之新、创本国之新,更重要的是创世界之新,创世界之新是创新的最高境域。

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现状及提升方法研究

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现状及提升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成为丰富我国经济形式、活跃国内市场、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促进国有企业机制创新改革的重要力量,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是民营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令人担忧,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素质问题,所以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

首先本文对企业企业家素质的研究和目的作出详细的概括和分析,并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概念界定。

其次,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概括出了导致民营企业家素质问题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民营企业家应当具备的素质特征。

最后,通过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民营企业家素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提升方法。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家素质素质建设道德修养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ivate economy not on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of enrich form of our country economy, enliven the domestic market and stable and rapid economic growth, promot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 to refor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but also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wealth and main source of national finance income.But some problems are also of concern of private enterprise, especially the quality of civilian battalion entrepreneur problem. S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have become a focus of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At firs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study on the qualit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 and purpose of the article, and make the concept on private entrepreneurs. Second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make a summary that the cause of the quality of civilian battalion entrepreneur problem and analysis private entrepreneurs should possess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Finally, we find out the reason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ing methods about the qualit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s.【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 Quality of the entrepreneur Quality construction Moral cultivation目录前言 (1)第一章绪论 (2)第一节研究的理论意义 (2)第二节研究的实际意义 (2)第二章我国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及现状 (3)第一节我国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 (3)第二节我国民营企业家现状 (4)第三章我国民营企业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5)第一节我国民营企业家存在的问题 (6)第二节造成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现状的原因 (7)一、外部环境 (7)二、民营企业家自身的原因 (8)第四章我国民营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9)第一节思想政治素质 (10)第二节道德素质 (10)第三节科学文化素质 (10)第四节身体和心里素质 (10)第五节经营管理能力素质 (10)第五章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的途径及对策 (11)第一节加强营造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发展的机制 (12)一、建立民营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12)二、为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素质导向 (12)第二节加强自身的修养 (12)一、提高诚信意识 (12)二、提高民营企业家道德素质 (12)三、居安思危 (12)四、求新得生存 (12)第三节建立全面的民营企业家教育体系 (13)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7)一、英文原文 (21)二、英文翻译 (27)前言中国的民营企业从资产规模来看,目前已经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从经济规模来看,约占我国GDP总产出的一半还多;从就业规模上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吸纳的劳动人口约占我国城镇总劳动力的65%还多。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与提升路径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与提升路径

民营企业家的素质现状与提升路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把企业家称为市场经济的“原动者”,那么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动者”就应该是民营企业家。

民营企业家的队伍建设顺理成章就应该成为各地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精神的核心。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兹在《经济学》中提出,发展中国家固然是许多经济要素都不足,但是最缺乏的是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家,最缺乏的是企业家才能。

我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3年4月12日在北京金台饭店举行了“第十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发布暨研讨会”,公布对3539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②。

其中关于我国企业家数量和素质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企业家队伍“数量充足”与“素质高”的认可率分别只有13.3%与10.1%,而认为企业家队伍“数量缺乏”与“素质低”的分别占62%与40%。

相比之下,缺乏系统的教育背景和先进管理方法与理念的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可能更让人担忧。

一、企业家素质的内涵企业家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兴衰。

据统计,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与企业家决策失误有关。

美国研究企业倒闭问题的学者阿乐德·曼曾指出,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日本企业倒闭的原因在管理者方面的占90%。

可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是保证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

目前关于企业家素质内涵的阐述有不同的见解。

远大公司总裁张跃先生在北大的一次演讲中指出,企业家素质应该包含:一高、二强、三多、四稳。

一高:境界高;二强:欲望强、耐力强;三多:多才、多艺、多兴趣;四稳:原则稳固、方向稳当、作风稳健、情绪稳定。

企业家是一个完美的人,是承担责任的人。

作为承担责任完美的人,这十条都是必需的。

中国内地富豪榜的开创者胡润,向全球发布“2003中国财富品质榜”中推出的财富品质分析报告认为企业家素质应该包括:诚信、把握机遇、创新、务实、终身学习、勤奋、领导才能、执着、直觉、冒险。

而且其对中国内地100名顶级企业家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家认为诚信是最主要的品质,把握机遇是第二重要,创新和务实也很重要,而领导才能则排在第七位。

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是指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企业家所应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准则。

它不仅包括了企业家个人的创新意识、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品质,还涵盖了企业家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以及对员工幸福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家具备创新意识。

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家应该紧跟时代潮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开拓新领域,不断推陈出新,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家具备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品质。

企业家应该对企业的发展负起责任,对员工、消费者和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企业家应该时刻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使员工得到合理的报酬和尊重。

同时,企业家还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报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还要求企业家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企业家应该具备全球视野,关注社会变革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企业家还应该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求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要具备创新意识、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品质,关注员工幸福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企业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可持续发展,并为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期待更多的企业家能够践行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走向成功与辉煌。

柳传志

柳传志
领导效能的影响因素包括领导者本身的知识经验, 领导效能的影响因素包括领导者本身的知识经验,被领导 者的知识和能力个性,以及领导工作的情境。 者的知识和能力个性,以及领导工作的情境。领导的情境 则包括上级领导的期望与行为, 则包括上级领导的期望与行为,王华得到张丽的支持则是 王华成功地成为领导者的关键因素。 王华成功地成为领导者的关键因素。
6.调控员工。对新员工,要耐心地教给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工作的 调控员工。对新员工,要耐心地教给他们如何思考、 调控员工 方法。在管制员工方面,最初比较强硬,继而稍微放松。 方法。在管制员工方面,最初比较强硬,继而稍微放松。初期的强 硬控制可表现你的控制力,继而的稍微放松会使部属感激你。 硬控制可表现你的控制力,继而的稍微放松会使部属感激你。对员 工应不分亲疏远近,以免挫伤其自尊心。 工应不分亲疏远近,以免挫伤其自尊心。 7.鼓励批评。能接受批评,听取不同意见。大错往往由小错累积而 鼓励批评。 鼓励批评 能接受批评,听取不同意见。 千万马虎不得。要鼓励员工直言, 成,千万马虎不得。要鼓励员工直言,鼓励他们对组织内部的不当 做法直言不讳。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或过失, 做法直言不讳。如果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或过失,就要向本人 明确指出。对所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应及时进行检讨、研究, 明确指出。对所发生的任何问题,都应及时进行检讨、研究,并切 实加以解决。 实加以解决。 8.避免独裁。不能把个人的利益摆在组织的利益之上,这一点尤为 避免独裁。 避免独裁 不能把个人的利益摆在组织的利益之上, 关键。对很多大企业来说,独裁往往是其致命弱点。 关键。对很多大企业来说,独裁往往是其致命弱点。 9.分享荣誉。不炫耀自己,不贪功归己。要和你的同事分享荣誉, 分享荣誉。 分享荣誉 不炫耀自己,不贪功归己。要和你的同事分享荣誉, 这是十分明智的做法。如果过分炫耀自己,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十分明智的做法。如果过分炫耀自己,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要心甘情愿地做那些所得报酬不多的事情,要晋升下属而非自己。 要心甘情愿地做那些所得报酬不多的事情,要晋升下属而非自己。 10.加强沟通。要善于与下属沟通,因为不沟通往往会造成谣言和误 加强沟通。 加强沟通 要善于与下属沟通, 解。

中国老板们的10大缺陷

中国老板们的10大缺陷

中国商人存在10大劣根性:兄弟戏、御人术、兔死狗烹、外儒内法、挟民族旗号以令市场……这十大先天缺陷正是生根于这一代商人奋斗逻辑与内心深处的疼痛。

这些以先天性营养不良的商业底蕴入世,使我们拥有了杰出的企业家,却找不到杰出的企业家精神。

缺陷①:帝王心中国人历来就不缺乏当国王、当皇帝的欲望。

在几千年皇权历史的中华大地,有句口头禅异常流行: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小公司如同大小王国一样风起云涌,大小老板怀揣着层出不穷的帝王梦想。

古代帝王之术首先是一种御人之术,用今天的话说,是一种组织方式。

管理方式很难用对错来划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本也无可厚非。

然而,先不说帝王思想中的滥权意识是否符合现代公司要求,其作为一种文化惯性,也渗透到了当今看似前卫的企业家们的意识当中,这显然已经不为这个时代所接受。

案例:2012年,引起最大争议的电视节目不是《中国好声音》或者《非诚勿扰》,而是各种职场招聘节目。

在当红电视招聘节目当中的BOSS们,对员工的“诚信”、“人品”的要求,几乎到了“洁癖”的地步。

然而,他们自己真的如其要求的那般品德高尚、业务过硬吗?其实,这并不仅仅是老板虚伪作秀的问题,种种帝王式的双重标准,已经招来了铺天盖地的诟病。

缺陷②:家长情结在中国企业中,老板也广泛存在着家长情结,时不时有做家长的冲动,想掌控员工们的整个生活乃至人生,以体现“皇恩浩荡”。

家长式领导通常具备以下特征:在心态上,下属必须依赖领导者;偏私性的忠诚使得下属愿意服从;没有清晰的权威或严格的制度,领导者的意图并不明确表达出来。

在许多中国公司里,往往只允许有一个声音,靠家长权威来维系一个现代企业的运营。

企业的接班人问题早已在多年之前摆上台面,尽管老板们一再宣称自己会放权,但仍然事事插手,横加干预,却又缺乏清晰的整体逻辑。

而这样的“爱民如子”,培养出来的可能不仅仅是纨绔子弟,而是假接班、真太监。

缺陷③:兄弟终于阋墙古语兄弟阋墙,指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十大意识
目前,在中国企业家及企业管者的群体意识中,仍有诸多与时代格
格不入的落后意识。

意识是观念形态,是思想的集中体现。

企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
组织,也具有意识。

企业的意识,实质指的是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
的群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惟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的群体意识不断
解放和创新,才能使企业独步于天下,长胜不败。

目前,在中国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的群体意识中,仍有诸多与
时代格格不入的落后意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急功近利的经营意识,好大喜功的狂妄意识,与市场经济背离的弄虚作假和过度投机
意识,对政治资本的偏好意识等。

如果企业面对这些落后意识,抱
守残缺,企业的一切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不创新,就灭亡。

问题是,按照改革中和改革后的中国企业的要求,中国企业家
及企业管理者应当具有哪些必需具备的意识呢?我认为以下十个方
面的意识是根本的和主要的。

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之一。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一切
的生物的生存过程都是时刻在防范危机并与危机作斗争的过程。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丛表象上看优胜劣汰,但优与劣
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关键在于那些掌握命运的企业家及企业管理者
企业能否警觉身边已经存在的种种危机。

有了危机意识,就会激励
人们奋发图强,防微杜渐,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使危机不发生,即使危机发生了,也会挽狂澜于既倒,转危为安,保持企业的繁荣
昌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反之,危机意识淡薄,或无危机意识,企业就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危机发生了,又束手无策,最终使
企业陷入困境,致企业于死地。

创新意识
创新始终是一个动态的滚动发展过程。

古人云:“兵无常态,水无定形,守业必衰,创业有望。

”所,企业的创新永无休止,不能一劳永逸,浅尝辄止。

一位企业家说:“我们始终生活和工作在忧患之中,任何发明和创造以及在竞争中的胜利,至多只能高兴5分钟!”因而,作为一个明智的企业家,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

当代,作
为现代企业,不仅要创本企业之新、创本行业之新、创本部门之新、创本国之新,更重要的是创世界之新,只有创世界之新才是创新的
最高境界。

正如伏尔泰所说:“创新是时代精神,谁不具备这种精神,谁就要承担时代的全部不幸。


战略意识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细胞。

在当代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家有无战略或意识和战略意识强弱,能否对企业的发展作
出卓有成效的战略安排,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古人云:“量物易长,放物宜远。

”企业家真正要想办好一个企业,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未来环境的发展变化,通过强化自身的优势,取得
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最终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顺
利施和实现。

否则必败。

竞争意识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在经济趋于全球化的条件下。

企业之间
的竞争不仅在国内,而且扩及世界。

竞争是无情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即使在市场经济运转正常的情况下,由于有些企业家缺乏竞争意识,从残酷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也是常见的。

在变幻莫测的
商海中,很难设想一个企业一次成功就永远成功。

在企业界,生与死、成与败,都是竞争的结果,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规律。

世界
500强企业年年都发生变化,有些企业从中消失了,又有一些企业
挤了进来。

企业家也是这样,有些企业家沉下去了,又有些企业家
浮了上来。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企业家要想在竞争中不成为失败者,必须正确地树立自己的竞争意识,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合
理地应用竞争战略。

企业的核心力关系到企业盛衰荣枯、生死存亡
的大局。

可持续发展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虽然同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的优胜劣汰,无疑首先取决于
企业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充分利用。

在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设
计中,必须严格区分企业的“增长”和“发展”的不同内涵和关系。

企业资产(资本)的保值、增值是可持续发展的量化表现,但它仅是一种
经济数量的“增长”;而企业的“发展”则提出一些比单纯数量“增长”更高的要求,它的核心是对企业内外资源全面的和合理的利用,促使
企业保持长久的发展活力,保质保量地完成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
它的各方面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要严防有“增长”无“发展”或以牺牲“发展”求“增长”的不良倾向。

知识管理意识
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即利用市场等手段,对企
业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知识实施有效管理,尽可能地促使知识由
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保证企业高效、持续地发展。


知识管理中,企业家应当起到引导、组织和推动的作用:首先,应
为企业的知识管理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灌输给每个
员工。

其次,企业家本人必须精通知识管理的过程、程序和操作方法,具体指导员工并使他们能有效地收集、应用、交流和创造新的
知识。

最后,企业家在知识管理中必须受到全体员工的信赖和尊重,在员工中具有影响力、亲和力和协调力。

企业家如果做不到这些,
企业的发展必将必然受其影响,甚至难以为继。

市场意识
市场意识是企业家须臾不可淡化的意识。

马克思曾经说过:商
品生产者在生产出产品之后,必须实现产品的“惊险的跳跃”:如果
这种“跳跃”不能成功,摔死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所谓“惊险的跳跃”,就是在市场行为中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转换。


果这种转换实现不了,投入的资金不能回收,企业将难以为继。


以,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市场。

在当今的条件下,随
着生产力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作为任何一种企业领导者,必须实现市场意识的转变:从满足市场
向创造市场的转变;从封闭市场向开放的市场转变;从功能市场向
功能和绿色相结合的市场转变;从产品市场向服务市场转变;从国
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的转变等。

知本意识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全新经济时代。

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与变化的时代里,人力资源与知识本优势已经成为
企业重要的核心技能,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能力
的标志。

同时,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来自全球一体化的力量,如信
息网络化的力量、知识创新的力量、顾客的力量、投资者的力量、
组织的速度与变革的力量等各种力量的挑战和冲击,因而使人力资
源管理既工业文明时代的深刻烙印,又反映着新经济时代游戏规则
的基本求,从而呈现出种种新的特点。

因此,企业家在资本运作过
程中,一刻也不能忘却“以知为本”这一本质的特征。

否则,必将使
企业陷入困境。

资本运营意识
历史不容置疑地表明,在市场经济中,受市场竞争规律所决定,“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颇受人们关注的现象。

它的主要方式,就是“并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
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
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
司是靠内部积累和扩张成长起来的。

”企业并购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功能之一,也
是实现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率运作形成强大规模效应的手段。

这是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规律。

上个世纪初至今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的五大并购浪潮,把许多大
企业推到规模的极限,并带动科技的大发展,推动社会的大进步。

组织再造意识
在现阶段,跨国公司的结构,已经由“u型”经过“m型”发展并转化为“e型”。

所谓“e型”,就是用商业生态系统来确定企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客户、供应商、生产厂家、资金渠道、行业协会、标准制定机构和管理机构等有机组成的一个协调的群体;它类似于一个生物群落,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共同进化和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包括跨国公司),都必须在其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并充分发挥金自身的特长,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否则,必将被滚滚的市场大潮所淹没,而且很难翻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