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26储层岩石渗透率的测定与计算

合集下载

储油(气)岩石的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相渗)

储油(气)岩石的相(有效)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相渗)
§1 基本概念
一、相〔有效〕渗透率
相〔有效〕渗透率:当储油〔气〕岩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 溶流体共同渗流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的渗透能力量度就称为该相的 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
这时达西定律〔微分公式〕应有如下形式:
vo K ooddpoLogddZ L
vwK w wddpw LwgddZ L
vg
因相渗透率不是岩石本身的固有性质,它受 岩石孔隙结构、流体性质、流体饱和度等诸多 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不是一个定值.在不同的条件 下,相渗透率是千变万化的.为了找到它们的规律, 也便于与绝对渗透率相比较,因此引入相对渗透 率的概念.
二、相对渗透率
所谓相对渗透率是指某一流体的相〔有效〕渗透率与 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孔隙结构越复杂,曲线 整体向右偏移且向下凹.这 说明:润湿相的起始饱和度 越大,流动初期相对渗透率 上升慢,后期上升迅猛.
高渗大孔隙连通性好的岩心,二相渗流区范围大,共存水饱和度低,端 点〔共存水饱和度点及残余油饱和度点〕相对渗透率高.而低渗小孔隙岩 心及大孔隙连通性不好的岩心正好与此相反.这是因为连通性好的大孔隙 比小孔隙或连通性不好的大孔隙具有更多的渗流通道,油水都不能流动的 小孔道都比较少.
非润湿相
krokrw1
润湿相最低 饱和度
润湿相
非润湿相最 低饱和度
Swc
Sor
采收率原 =始含油饱和度油 -饱 残和 余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这些基本特征可以用流体饱和度变化和流体在孔隙介质的分布 特征来阐明:
第一阶段,当润湿相饱和度很低时,孔 隙介质中的润湿相滞留于颗粒的间隙内,呈 不连续的"悬坏"状;或粘附在颗粒表面上 呈薄膜状;或滞留在极微细的孔隙中.这些 流体没有足够压差是不能流动的.即使润湿 相饱和度增加,不连续的"悬环"开始接触, 但仍处于非连续相,不能流动,故相渗透率 为零.此时,非润湿相因润湿相以一定饱和 度占据孔隙介质某些空间〔如死孔隙、固 体表面〕,使非润湿相饱和度未达到100%, 但非润湿相流动空间与非润湿相单相存在 时一样.因而其相渗透率等于绝对渗透率. 但从曲线上可看出,该阶段非润湿相的相渗 透率也有一定下降,这是因为随着润湿相饱 和度进一步增加,润湿相虽未发生流动,但 由于润湿相增加,影响到非润湿相的流动空 间,因此非润湿相渗透率稍有下降.

渗透率测定和计算

渗透率测定和计算

严谨治学见贤思齐授课章节第二章第六节授课方式理论课 实践课□理实课□其他□授课时间第8周第1,2节授课内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测定和计算计划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①掌握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和径向渗透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②掌握渗透率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区分三个不同方向的渗透率。

素质目标:能够掌握参数计算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和径向渗透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及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难点: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和径向渗透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处理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油层物理的图片。

教学资源教材、教案、PPT、参考书教学过程主题/任务/活动教学方法/教具时间分配导课讨论/PPT 5’室内测定岩石的渗透率讲授/PPT 35’渗透率的计算方法讲授/PPT 35’总结讨论15’作业/技能训练P116—10;P116—13 教学评估教学设计导课:通过回顾岩石渗透率的定义及性质引出本堂课的内容一、室内测定岩石的渗透率1.常规小岩心渗透率的测定前面对这部分内容已经讲过,在这用提问的方法或者讨论的方法回顾一下这部分内容,同时导出全直径岩心渗透率的测定2.全直径岩心渗透率的测定首先介绍全直径岩心渗透率是对非均质地层来讲的,然后说明对于全直径岩心可以分别测定出同一岩样的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和径向渗透率。

1)水平渗透率的测定(结合a图讲解原理)2)垂向渗透率的测定(结合b图讲解原理)3)径向渗透率的测定(结合下图讲解原理)四、平均渗透率的计算方法首先解释为什么要算平均渗透率,然后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

1. 算术平均 2. 加权平均3. 其他计算平均渗透率的方法4. 补充方法:利用等效渗流阻力原理计算平均渗透率 五、总结重点:水平渗透率、垂直渗透率和径向渗透率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及渗透率的计算方法二、应用测井资料估算岩石渗透率 三、按孔隙度和孔道半径计算岩石的渗透率这两部分内容重点讲清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这两种方法来测渗透率,不用详细导公式课后小 结。

油层物理学-渗透率

油层物理学-渗透率

1.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
从达西定律一般表达式推导,Z1=Z2(水平),代入一般表达式
KA Pr KAP P2 g Z1 Z 2 1 Q L L
KA( p1 p2 ) Q L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的达西定 律的基本表达式
从达西定律的微分形式推导, Z1=Z2(水平),代入达西定律微
分形式的一般表达式
K d(P gZ) K L
dp dp dL dx
K dP dZ v ( g ) dL dL
K dp v dx
分离变量:
L
vdx
K

dP
积分
K P2 v dx dP 0 P1
但实际上自然界达不到那样高的压力, 一些粘土岩、页岩和致密的碳酸盐岩等由于 孔喉直径太小(微毛细管孔隙),即使有部 分流体进入,也由于颗粒表面张力作用而被 牢固地吸附在颗粒表面,从而堵塞微毛细管, 使流体无法通过。
§1 达西定律及其表达式 一、达西定律及其表达式
达西定律是1856年法国亨利· 达西在解决城市供水问题时,用直立 均质未胶结砂柱做水流渗滤试验,得出的一个经验公式,后人为纪念他, 把这一公式命名为达西公式或称达西定律。 在砂柱中,顶底分别用渗 透性铁丝网封住,紧靠砂柱顶 底分别与测压管相连接,当水 流通过砂柱时,水在测压管内 分别上升到相对于任一基准面 以上h1和h2的高度, 实验中发现,无论砂柱中 砂层类型如何改变,流量总是 与测压管水柱高差、及砂柱横 截面积成正比,而与砂柱的长 度成反比。
会变得瞬息万变,会产生涡旋,这种流速变大而导致的流
型改变的转换可用“临界点”来加以描述。流速在该点以 下时,流体以定常流的型式流动,称为层流,当流速超过 “临界点”时,流线会变成非定向,不规则的流动型式, 称为“紊流”(或湍流)。这二种不同的流动型式具有不 同的渗流特性。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

三、影响渗透率的因素
1 压力梯度
2 3 4 5 层理方向 泥质含量及孔隙度 6 2 裂缝 K 8 . 33 10 w f 流体性质(气体的影响)
P1 Q 1 P 2 Q 2 P o Q o P Q
Q dL K A dp
K
Q0P0
Q
KA P 1 P 2 L
比例常数 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设有一块砂岩岩心,长度 L=3cm,截面积A=2 cm2,其中只有粘度为1cp的水通过,在压差 △P=2atm下通过岩石的流量Q=0.5cm3/s,根 据上面所讲的达西定律得:
K Q L A P 0 .5 1 3 2 2 0 . 375 达西
如果上面这块岩心不是用盐水通过,而是用粘 度3cp的油通过,在同样压差△P=2atm的条件 下它的流量Q=0.167cm3/s,同理
K
Q L A P

0 . 167 3 3 2 2
0 . 375 达西
达西定律的假设前提:
① 流体与岩石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
化学反应; ② 渗流介质中只存在一种流体,即岩 石要100%的饱和某种流体; ③ 流动必须是在层流范围之内. 岩石的渗透率K为岩石自身的性 质,它主要取决于喉道的大小及其分 布,而与所通过流体的性质无关。
同一岩石,不同气 体所测的渗透率在 压力很高时,和纵 轴相交于一点,这 一点的气测渗透率 与流测渗透率相同, 称等价液体渗透率 或克林肯伯格渗透 率。
同一岩石,同种气体,在不同的平均压力下所测得的气体渗透率不同, 平均压力较低时气测渗透率高,而平均压力较高时气测渗透率较低。 同一岩石,同一种平均压力采用不同的气体所测得的渗透率也不相同, 气体越轻所测得的渗透率值越高,气体越重,所测Kg值越低 。

16次课:岩石渗透率的确定

16次课:岩石渗透率的确定

岩石渗透率的测定
确定储层岩石渗透率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实 验室直接测定)和间接法两大类
室内测定岩石渗透率的仪器很多,基本原理都 是基于达西定律
直接法主要有很多种,本节只介绍最常见的两 种,即:
液测法
气测法
一、液测法
用液体介质通过岩心,从而获得岩心渗透率的方 法
液体介质:一般是煤油、地层水、模拟地层水 1)性质稳定(如不能用汽油,易挥发) 2)不与岩石发生物理、化学作用(不能用酸液、 蒸馏水)
二、气测法
2 实验设备
二、气测法
3 实验结果分析
原则上,(绝对)渗透率是岩石本身的固有特 性,与测试时所采用的流体种类无关,但是由于存 在“气体的滑脱效应”,使得Kg>KL
同一岩石的Kg往往大于KL,而且Kg更接近于岩石 的真实渗透率值,所以实际中,我们一般用气体得 到岩石的Ka值
滑脱效应(现象)使Kg > KL 的原因 滑脱现象→管壁处气体分子参与流动
→相对于液测,增大了孔道流动空间 吸附作用→管壁处液体分子形成液膜不流动
→减小了孔道流动空间 液测KL<气测Kg
= p0Q0 = pQ
Q = p0Q0 = 2 p0Q0 p p1 p2
K
=
mLQ
A DP
=
2 p0Q0mL
A ( p12 p22 )
Kg
=
2Q0 P0 mL
A( P渗透率,μm2; P1、P2:岩心进、出口端压力,绝压,atm; P0:大气压力,绝压,atm; Q0:P0下的气体体积流量,cm3/s
二、气测法
1 实验原理
气体为可压缩流体,P↓(P1 → P2),气体膨胀, Q↑(Q1 → Q2)
由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可知: P1·Q1 = P2·Q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层物理实验报告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渗透率的概念,掌握气测渗透率原理;2.掌握气体渗透率仪的流程和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渗透率的大小表示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大小。

根据达西公式,气体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为:3222122100(10)()o o P Q LK m A P P μμ-=⨯-令22122000()oP C P P μ=-,200or w Q h Q o =,则: 200or w CQ h LK A=式中:g k —气体渗透率,2m μ;A —岩样截面积,2cmL —岩样长度,cm ;12,P P —岩心入口及出口压力,0.1MPa ; 0 P —大气压力,0.1MPa ;μ—气体的粘度0Q —大气压力下气体的流量,2/cm s ; or Q —孔板流量计常数,3/cm s w h —孔板压差计高度,mm;C —与压力1P 有关的常数;三、实验流程图1 测试流程图四、实验操作步骤1.测量岩样的长度和直径,将岩样装入岩心夹持器,把转向阀指向环压,关闭放空阀,缓慢打开气源阀,使环压表指针到达1.2-1.4MPa;2.低渗透岩心渗透率的测定低渗样品需要较高压力,C 值由C 表的刻度读取。

(1)关闭汞柱阀及中间水柱阀,打开孔板放空阀;把换向阀转向供气,调节减压阀,控制供气压力0.2MPa ;(2)选取数值最大的孔板,插入岩心出口端的胶皮管上。

(3)缓慢调节供压阀,建立适当的C 值(15-6最佳),缓慢关闭孔板放空阀,同时观察孔板压差计上液面,不要使水喷出。

如果在C=30时,孔板水柱高度超过200mm ,则换一个较大的孔板,直到孔板水柱在100-200 mm 之间为止;(4)待孔板压差计液面稳定后,记录孔板水柱高度、C 值和孔板流量计常数; (5)调节供压阀,改变岩心两端压差,测量三个不同压差下的渗透率值; (6)调节供压阀,将C 表压力降至零,打开孔板放空阀,取下孔板,关闭气源阀,打开环压放空阀,取出岩心。

油气藏分析之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介绍课件

油气藏分析之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介绍课件

油气藏开发效果预测
01
01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是油气藏 开发的重要依据
02
02
预测油气藏开发效果,为开发 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03
03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有助于优 化开发方案,提高开发效果
04
04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有助于降 低开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谢谢
演讲人
油气藏分析之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介 绍课件
目录
01.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的重要性 02.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方法 03.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应用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 的重要性
影响油气藏开发效果
01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是油气藏开
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02
渗透率分析结果直接影响油气藏
的开发方案和开采效率
高油气产量
4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 析可以降低油气藏 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和成本,提高经济
效益
提高油气藏开发效益
1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4
5
储层岩石渗透率 分析是油气藏开
发的关键环节
准确的渗透率分 析有助于优化油
气藏开发方案
提高油气藏开 发效益,减少
环境污染
提高油气藏开 发效益,降低
开发成本
提高油气藏开 发效益,保障
能源安全
储层岩石渗透率分析 方法
实验室测试方法
01
02
03
04
05
06
岩心分析法: 通过岩心样 品测试,获 取岩石渗透
率数据
压汞法:利 用汞的渗透 性,测量岩 石的渗透率
核磁共振法: 气体扩散法:
利用核磁共 通过气体扩
振技术,测 散实验,测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实验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实验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3.11.08 成绩:班级: 石工11-05 学号: 11021217 姓名: 曹士文 教师: 张丽丽 同组者:实验二 岩石气体渗透率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巩固渗透率的概念,掌握气测渗透原理;2. 掌握气体渗透率仪的流程和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渗透率的大小表示岩石允许流体通过能力的大小。

根据达西公式,气体渗透率的计算公式为:100)(22221⨯-=P P A LQ P K o o)10(23m μ-令 )(20002221P P P C o -=μ;200w or o h Q Q =,则A Lh CQ K w or 200=式中 K -气体渗透率,mD ; A -岩样截面积,㎝²; L -岩样长度,cm; P 1、P 2-岩心入口及出口压力,0.1MPa ; P 0-大气压力,0.1MPa ; μ-气体的粘度,mPa •s;Q 0-大气压力下的流量,㎝³/s; Q or -孔板流量计常数,㎝³/s; hw -孔板压差计高度,mm; C -与压力P 1有关的常数; 测出C (或P 1、P 2)、hw 、Q or -及岩样尺寸即可求出渗透率。

三.实验流程四.实验步骤1.测量岩样的长度和直径,将岩样装入岩心夹持器,把转向阀指向环压,关闭放空阀,缓慢打开气源阀,使环压表指针到达1.2-1.4MPa;2.低渗透岩心渗透率的测定低渗样品需要较高压力,C 值由C 表的刻度读取。

(1)关闭汞柱阀及中间水柱阀,打开孔板放空阀;把换向阀转向供气,调节减压阀,控制供气压力0.2-0.3 MPa ;(2)选取数值最大的孔板,插入岩心出口端的胶皮管上,缓慢关闭孔板放空阀;(3)缓慢调节供压阀,建立适当的C 值(15-6最佳),同时观察孔板压差计上液面,不要使水喷出。

如果在C=30时,孔板水柱高度超过200mm ,则换一个较大的孔板,直到孔板水柱在100-200 mm 之间为止;(4)待孔板压差计液面稳定后,记录孔板水柱高度、C 值和孔板流量计常 数; (5)调节供压阀,改变岩心两端压差,测量三个不同压差下的渗透率值; (6)调节供压阀,将C 表压力降至零,打开孔板放空阀,取下孔板,关闭气源阀,打开环压放空阀,取出岩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K 估算公式
7
二、岩石渗透率的估算
公式推导: ▪ 岩石渗流时,据达西公式有:
…………<1>
▪ 对单位截面积中有n根等径毛管的毛管束模型, 据单根毛管渗流的泊稷叶(poiseuille)公式, 得n根毛管渗流时的流量:
Anr 4p
Q
8L
…………<2>
▪ 据等效渗流阻力原理:两种岩石在其它条件相同
a)水平K 测定 b)垂直K 测定 c)径向K 测定
设备:全直径岩心夹持器。
2
一、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砂 岩
砾 岩
3
一、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1)水平渗透率测定 水平K:流体沿着平行岩石层面方向流动时,测 得的K。 原理及过程:同小岩心测定。 计算公式:
式中, E为形状系数,取 决于滤网分配气体的弓形角 和岩样直径;例如:滤网面 积=1/4岩样侧面时,E=1。
1、算术平均
n
Ki
K i1 n
n
i
i1
n
❖ 对单井:假设每一个渗透率和孔隙度的数值都能 代表取样的层段。
❖ 对单层:假设每一个渗透率和孔隙度的数值都能 代表该层在取样井的值。
10
几种求平均值的方法
2、加权平均
K h
Ki hi hi
厚度加权
K A
Ki Ai Ai
K V
Ki Ai hi Ai hi
测定关键:让流体沿岩心层面流动。 4
一、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2)垂向渗透率测定 垂向K:流体沿着垂直岩石层面方向流动时,测 得的K。 原理及过程:同小岩心测定。 测定关键:流体垂直于岩心层面流动。
(3)径向渗透率测定 径向K:流体在岩心中成径向流动时,测得的K。 原理及过程:同小岩心测定。 计算公式:径向达西公式
时,若渗流阻力相等,则通过岩石的流量也相等,
即<1>=<2>:
8
二、岩石渗透率的估算
KAp Anr 4p
L
8L
→ K nr 4 …………<3> 8
▪ 据孔隙度定义:
nAr 2 L nr 2
AL
→ r 2 n
…………<4>
▪ 将<4>代入<3>则得岩石K估算公式:
r K 8 2
9
几种求平均值的方法
第六节 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方法: ▪ 常规小岩心测定 ▪ 全直径岩心测定
1. 常规小岩心测定 ★ 适用:一般砂岩储集层岩心 原理:同气测渗透率原理 数据处理:同气测渗透率校正
1
一、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2. 全直径岩心测定 适用:含有较大的溶孔、溶洞、裂缝等非均质较 强的砂、 砾岩储层岩样。 内容:
( 1 ln R1 1 ln R2 )
K1
Rw ) ln R2 RW
2Kh( p2 pw )
2h( p2 pw )
ln R2
( 1 ln R1 1 ln R2 )
RW
K1 RW K2 R1
ln R2
K
Rw
1 ln R1 1 ln R2
K1 RW K 2 R1 12
面积加权 体积加权
11
几种求平均值的方法
3、按物理过程的要求进行平均
Q1
2K1h( p1 ln R1
pw )
RW
Q2
2K2h( p2 ln R2
p1 )
R1
Q 2K1h( p1 pw ) 2K 2 h( p2 p1 )
ln R1
ln R2
RW
R1
2K1h( p1 pw ) ( p2 p1 )
5
一、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
式中:de、dw-岩样外径及孔眼内径; h-岩样高度; p1、p2-进、出口压力。
测定关键:在岩心正中心钻一小孔,使流体在岩 心中呈径向流动。
6
二、岩石渗透率的估算
❖ 用岩样孔隙数据估算 ❖ 思路:基于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即:
岩石渗流 达西公式
等效
毛管束模型渗流 泊稷叶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