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PPT课件种间关系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ppt课件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
介绍如何保护遗传多样性,如建立自 然保护区、加强物种保护法律法规的 制定和执行、开展宣传教育等,以维 护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04
人类健康与疾病
Chapter
营养与健康
总结词:了解营养标签,选择健康食品
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包括均衡摄 入各种营养素,避免过量摄入脂肪、糖 和盐。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等组成。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染色体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的结果,具有稳定的形态和遗传学意 义。
02
遗传与进化
Chapter
DNA复制与基因表达
01
02
03
DNA复制过程
DNA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 息复制和遗传的基本过程 ,包括解旋、合成和聚合 等步骤。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地球上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和景 观的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 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为生物 多样性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生态系统功能
描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如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 ,以及生态系统对气候、环境和 人类福祉的影响。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指种内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变异 ,包括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多样性等, 是生物适应环境和进化的重要基础。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 DNA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基因表 达谱分析、基因突变检测等。
01 02 03 04
PCR技术
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 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 基因克隆等领域。
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细胞内全 部蛋白质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 蛋白质的功能、相互作用等。
介绍如何保护遗传多样性,如建立自 然保护区、加强物种保护法律法规的 制定和执行、开展宣传教育等,以维 护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04
人类健康与疾病
Chapter
营养与健康
总结词:了解营养标签,选择健康食品
认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包括均衡摄 入各种营养素,避免过量摄入脂肪、糖 和盐。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液等组成。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染色体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的结果,具有稳定的形态和遗传学意 义。
02
遗传与进化
Chapter
DNA复制与基因表达
01
02
03
DNA复制过程
DNA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 息复制和遗传的基本过程 ,包括解旋、合成和聚合 等步骤。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指地球上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和景 观的多样性,包括森林、草原、 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为生物 多样性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生态系统功能
描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如物 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 ,以及生态系统对气候、环境和 人类福祉的影响。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指种内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遗传变异 ,包括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多样性等, 是生物适应环境和进化的重要基础。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 DNA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基因表 达谱分析、基因突变检测等。
01 02 03 04
PCR技术
PCR技术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 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 基因克隆等领域。
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细胞内全 部蛋白质的技术,可以用于研究 蛋白质的功能、相互作用等。
2024年度-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19
我国当前面临主要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以PM2.5和臭氧为主要污染物的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对人 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水环境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严重,饮用水安全保障压力大。
生态破坏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制约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20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及实践意义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
由组合。
03
遗传规律的应用
指导杂交育种、预测后代性状表现及比例、解释遗传现象等。
6
人类遗传病及预防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01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02
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等措施降低遗传病患儿
细胞工程的技术应用
包括细胞株的筛选和保存、细胞产物的生产和提取等,在医学、生 物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细胞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生产疫苗、抗体等生物药品,治疗癌症、遗传性疾病等难治性疾病 ,推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发展。
25
发酵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有用的产 品。
包括酶的分离纯化、固定化、改造等,在食品、化工、医 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酶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改善食品加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促进化工 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高效化;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等 。
27
06 实验操作与科学 探究能力培养 28
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
对照原则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条件 下的实验结果。
我国当前面临主要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以PM2.5和臭氧为主要污染物的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对人 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水环境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严重,饮用水安全保障压力大。
生态破坏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依然严峻,制约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20
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及实践意义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
由组合。
03
遗传规律的应用
指导杂交育种、预测后代性状表现及比例、解释遗传现象等。
6
人类遗传病及预防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01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02
通过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等措施降低遗传病患儿
细胞工程的技术应用
包括细胞株的筛选和保存、细胞产物的生产和提取等,在医学、生 物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细胞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生产疫苗、抗体等生物药品,治疗癌症、遗传性疾病等难治性疾病 ,推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的发展。
25
发酵工程原理和技术应用
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有用的产 品。
包括酶的分离纯化、固定化、改造等,在食品、化工、医 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酶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改善食品加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营养价值;促进化工 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高效化;开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手段等 。
27
06 实验操作与科学 探究能力培养 28
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
对照原则
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条件 下的实验结果。
《种群数量的变化》 教学PPT课件【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诊断反馈
3、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 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 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 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 争增加( D )
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
诊断反馈
4、以下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 后 B.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 的影响 C.“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D.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斗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 环境的影响
新课讲授
3、通过研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为有害生物的预测 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降低环境的负荷量(K值)。如鼠害防治可通过 严密封存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老鼠的天敌等 措施来降低K值。 4、为引进外来物种提供理性的思考。
必须考虑所引入的外来物种是否会构成对原来 物种的危害,即是否会构成生物入侵。
设问寻疑
新课讲授
4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 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课讲授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 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因素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
新课讲授
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 菌的数量增长曲线。
细 菌
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
数
有哪些优缺点?
量
2023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生态学——生态学概述及个体生态学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素
四、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一)综合性 (二)非等价性和主导因子 (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 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 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四)阶段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 子或不同强度的生态因子。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 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五)直接性和间接性
课堂练习
当光照强度不足时,CO2浓度适当的提高,则使植 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 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一般关系模式 (二)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四)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1.生物对非生物环境的反作用 2.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反作用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形成了一系 列形态、生理和生态的适应性特征,表现为协同 进化。 3.人类对环境的反作用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素
三、生态因子的分类 (一)生态因子依其性质归纳为以下五大类型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
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素
三、生态因子的分类 (二)生态因子又可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 约因子 1.密度制约因子其作用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 化,因此有调节种群数量、维持种群平衡的作用, 如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各种生物因子。 2.非密度制约因子其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变化无 关,因此对种群密度不能起调节作用,如温度、降 水、天气变化等非生物因子。
课堂练习
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高中生物第4单元种群和群落(第4课时)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4.在无人为因素的干扰下,群落演替的总趋势一般是( A.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提高 B.物种多样性减少和群落稳定性降低 C.物种多样性增加和群落稳定性降低 D.物种多样性减少和群落稳定性提高
)。
【解析】生物群落演替的总趋势一般是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 从而使生物群落稳定性不断提高。 【答案】A
一、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①另一个群落代替的 过程就叫作演替。 2.类型:按发生的起始条件,演替分为② 初生演替 和③ 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3.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方,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④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 ⑤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如裸岩上的演替,其大 致过程是裸岩阶段→⑥地衣阶段→苔藓阶段→⑦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⑧森林阶段。
技巧归纳 关于群落演替的考查,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演替的类型 或演替经历了哪些阶段;二是演替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规律性变 化,如总能量、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等。如光裸的岩地演替为 森林的过程中,发展期到成熟期群落中一些生态特征的变化趋势 归纳如下:
生态特征 发展期成熟期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有机物总量 较少 较多 群落稳定性 弱 强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①另一个群落代替 ②初生演替 ③次生演替 ④被彻底消灭 了 ⑤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⑥地衣阶段 ⑦草本植物阶段 ⑧森林阶段 ⑨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过度放牧,砍伐森 林,环境污染 速度和方向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可持 续发展
1.(2016 年南通模拟)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 难的演替过程。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演替顺序正确的是 ( )。 A.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 C.草本阶段→地衣、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D.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课件第6章第3节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提示:基因突变。 (2)(科学思维)在这个岛屿上,为什么大多数昆虫翅变化? 提示:由于这个岛屿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 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 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 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海岛上大多数昆虫翅变化,这种现象产生 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C.42.5%、32.5%、45%、55%
D.42.5%、32.5%、55%、45%
解析:Aa基因型个体占:1-30%-20%=50%,该种群植物自交后,AA占
30%+50%×1/4=42.5%,aa占20%+50%×1/4=32.5%,Aa占1-42.5%-
32.5%=25%,则a的基因频率为32.5%+1/2×25%=45%,A的基因频率为1 -45%=55%。 答案:D
(3)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请
完成下表:
亲代基因型的比值 SS(10%)
Ss(20%)
ss(70%)
配子的比值
S(10%) S(10%) s(10%) s(70%)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 SS(4%)
Ss(32%)
ss(64%)
子一代基因频率
S(20%)
s(80%)
3.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1)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能定向诱发基 因突变。 (2)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而使种群发 生定向进化。 (3)生物体内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繁衍,控 制有利变异的基因不断积累,控制不利变异的基因逐渐被淘汰,种群的基因频率 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沿着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 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如下图所示:
C.42.5%、32.5%、45%、55%
D.42.5%、32.5%、55%、45%
解析:Aa基因型个体占:1-30%-20%=50%,该种群植物自交后,AA占
30%+50%×1/4=42.5%,aa占20%+50%×1/4=32.5%,Aa占1-42.5%-
32.5%=25%,则a的基因频率为32.5%+1/2×25%=45%,A的基因频率为1 -45%=55%。 答案:D
(3)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同子一代一样吗?请
完成下表:
亲代基因型的比值 SS(10%)
Ss(20%)
ss(70%)
配子的比值
S(10%) S(10%) s(10%) s(70%)
子一代基因型频率 SS(4%)
Ss(32%)
ss(64%)
子一代基因频率
S(20%)
s(80%)
3.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1)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能定向诱发基 因突变。 (2)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从而使种群发 生定向进化。 (3)生物体内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繁衍,控 制有利变异的基因不断积累,控制不利变异的基因逐渐被淘汰,种群的基因频率 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沿着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 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 PPT课件 图文

【典型例题】
1.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病毒是单细胞生物 B.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C.病毒需要营寄生生活 D.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点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病毒只含 DNA或RNA,无法独立代谢,需要借助细胞进行代谢和繁殖; 培养病毒要用活细胞培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
实例3 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至少需要哪些细 胞的参与?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
出神经
效应器
实例4 艾滋病(AIDS)
病原微生物:艾滋病病毒HIV 攻击对象: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 死亡原因:淋巴细胞被大量破坏, 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其他病原 微生物感染。 因此,生物体的某一种细胞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 种生物的生命活动。
微观: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质:
自养生物
核糖体
拓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原核生物
蓝藻: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 绿藻: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
低等真核生物 褐藻:海带、裙带菜
红藻:紫菜、石花菜
高等真核生物 黑藻
发菜:原核生物 花菜:真核生物
链霉菌、链球菌:原核生物 青霉菌:真核生物
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学习细胞,学习细 胞的结构、组成、 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学习细胞生活所需 的物质
动、植物组织培养
多利羊
高中生物学什么?高中生物学了有什么用?
学习核酸,学习DNA 的结构、复制规则, 学习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DNA亲子鉴定 基因治疗
DNA亲子鉴定
基因治疗
高中生物学什么?高中生物学了有什么用?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6章生物的进化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犬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
相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现代格陵兰萨摩犬与狼的基因库没有差异
• B.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 C.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历漫长的进化历程
• D.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 【答案】D
• 【解析】从题意可知,通过化石可以了解狼和狗 在进化上的关系,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 4.意义:(1)证实了生物原始是的由共_同_祖__先_____________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
进化而来的。
由低等到高等
• (2)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_____________、 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越早出现的生物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越浅还是越深?
• 提示:越深。
•
如图所示为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
越小
• (1) 当 今 生 物 的 细 胞 和 古 细 菌 在 结 构 上 都 具 有
•
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 (1)细胞生物具有多样性,但都具有进行生长和增 殖的细胞。( )
• (2)细胞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这说明
生物有共同的祖先。
()
• (3)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有差异,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看当今生物的共同特征
• 1.细胞学证据
[知识归纳]
• (1)证据
• ①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
• 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 (2)结论
• 现存生物不但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而且在新陈
• 2.分子生物学证据
• (1)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具有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