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样本

合集下载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下)、19岁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③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为高危因素)


④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⑤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传染病学(第9版)
诊断
诊断
(1)接触史(流行病学史),流感样症状。
(2)实验室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 性;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甲型H1N1流 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及以上升高。
官衰竭而死亡。 ➢ 病死率高于一般流感,发患者群多为青年和儿童。
传染病学(第9版)
临床表现

①妊娠期妇女


②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

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

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
传染病学(第9版)
预防
➢ 与“流行性感冒” 类似。
传染病学(第9版)
出院标准
出院 标准
(1)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 临床情况稳定可出院。
(2)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 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 病房转至相应病房做进一步治疗。
传染病学(第9版)
治疗
一般治疗 抗病毒治疗
基本治疗与流行性感冒相同
最好在发病48h内用药,此型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 敏感。现流感病毒对金刚烷胺及加甲基金刚烷胺基本耐药。
其他治疗

卫生部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附全文)

卫生部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附全文)

卫生部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附全文)六、治疗(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

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

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 b.i.d.;体重15-23kg者,45mg b.i.d.;体重23-40kg者,60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75mg b.i.d.。

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三)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2.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3.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中医辨证治疗。

1.毒袭肺卫症状:发热、恶寒、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咳嗽。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症状:发热或伴有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肌肉酸痛。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症状:高热、咳嗽、胸闷憋气、喘促气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甲型h1n1流感甲流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甲流诊疗方案

随着全球疫情的发展,甲流病毒 可能会出现新的变异和传播方式
,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研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 可能会研发出更加有效的抗病毒 药物和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和
降低死亡率。
预防和控制甲流的关键在于加强 个人卫生习惯、减少聚集活动、 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以降低感
染风险。
相关文献推荐
《甲型H1N1流感预防与控 制指南(第二版)》
,以确保有效防控甲流。
科学对待疫情
不要恐慌和过度担忧,要科学对 待疫情,相信科学和医学的力量 。同时,也要保持警惕,做好必
要的防护措施。
05
总结与展望
甲流的总结
甲型H1N1流感是一 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病,具有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易引起 大流行等特点。
甲流病毒分为A、B、 C三种类型,其中A型 病毒变异能力强,易 引起大规模流行。
甲流的检查方式
病毒分离
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血清抗体检查
动态检测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甲流诊断注意事项
注意排除其他引起高热、呼吸道症状的疾病,如普通感冒、麻疹、风疹 、水痘等。
注意与流感、人禽流感、普通感冒等鉴别。
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集呼吸道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和病毒分离,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有 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扩散。
01
02
03
飞沫传播
感染者通过咳嗽、打喷嚏 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 给他人。
接触传播
接触污染物体表面,如门 把手、扶手等,再接触口 、鼻、眼等部位而感染。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一、病情评估1.病史询问:询问发热、咳嗽、咽痛、头痛、肌肉痛等症状的时间、持续时间、频率等。

2.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胸部听诊、咽喉检查等。

二、实验室检查1.咽拭子检测:采集咽拭子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确定是否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

2.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变化。

3.CRP、ALT、AST等相应指标检查,观察炎症反应的程度。

三、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外出、注意个人卫生等。

2.抗病毒治疗:a.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为首选药物,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进行治疗。

b.煎藤黄颗粒:在中药治疗上,煎藤黄颗粒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一般每日3次,每次10克口服。

c.中草药汤剂:如麻杏银翘散、银翘散等适用于轻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

d.免疫球蛋白:适用于高度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重症患者或存在合并症的患者。

四、并发症处理1.支持疗法:对于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低血压等并发症,采取氧疗、同步心肺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

2.并发症的避免:对于高危人群(孕妇、老年人、儿童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并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五、疫苗预防1.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尤其适用于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和一些特殊人群。

六、防控措施1.社区措施:加强对流感流行季节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开展流感病毒监测。

2.个人防护: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过度疲劳等。

以上是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方案,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制定。

同时,还要注意密切关注流感疫情的发展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预警信息,积极配合做好流感病例的报告和隔离等工作。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目前报道以青壮年为主
患者多数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
应注意老人和儿童

高危人群 近期来自发病地域的人群 接触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工作人员
潜伏期与隔离期

潜伏期
一般1~7天,多为1~4天

隔离期 7天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 ≥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 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 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 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 3.血清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 倍或4倍以上升高。
鉴别诊断

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流感 禽流感 上呼吸道感染 SARS
细菌性肺炎 军团菌肺炎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甲型流感病毒H1N1血清型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 直径80~120nm
有有囊膜 核衣壳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对乙醇、碘伏、碘酊敏感
对热敏感 56℃30min可灭活
猪 流 感 病 毒
形 态 : 球 型 或 丝 状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 nm~120 nm,有囊膜、囊膜上有突起的糖蛋白。分 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法检测呼吸 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 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 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 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3)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 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 以上升高。

甲流H1N1流感诊治方案

甲流H1N1流感诊治方案

对于重症和危重病例,也可以考虑使用甲型H1N1流感近期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或疫苗接种者免疫血浆进行治疗。
对发病1周内的重症和危重病例,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宜早期使用。推荐用法:一般成人100-200ml,儿童50ml(或者根据血浆特异性抗体滴度调整用量),静脉输入。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过敏反应。
为什么会出现流感大流行?
抗原漂移:亚型内的变异,即H或N蛋白分子上抗原位点氨基酸的替换 抗原转变:新亚型的出现或旧亚型的重现 流感大流行: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
流行病学
周期性:流感大流行发生,在时间上不存在周期性。但从现有资料来看,每次大流行之间间隔均在10年以上。
4.其它病毒性肺炎
儿童
常见
RSV
少见
甲型流感病毒
腺病毒
副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柯萨奇病毒
艾柯病毒
麻疹病毒
汉坦病毒
其它病毒性肺炎
成人
01
常见
02
乙型流感病毒
03
腺病毒
04
少见
05
鼻病毒
06
艾柯病毒
07
柯萨奇病毒
08
EB病毒
09
RSV
10
麻疹病毒
11
汉坦病毒
12
5.支原体肺炎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其他治疗
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诊疗方案,一提到这个词,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忙碌的医院走廊,穿行的医护人员,以及焦急等待的家属。

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人禽流感的诊疗方案。

咱们得明确一下这个病的定义。

甲型H1N1流感,又称猪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可以感染人类,也可以感染猪、禽类等动物。

而人禽流感,则是禽类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一种病。

这两种流感病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变异速度快,传播能力强。

咱们来说说这个病的症状。

一般来说,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喉咙痛、全身肌肉痛、乏力、头痛、寒战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肺炎、呼吸衰竭、休克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那么,如何诊断这个病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史来进行初步判断。

如果怀疑是甲型H1N1流感,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等。

一旦确诊,就需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治疗方面,咱们得先了解一下这个病的治疗原则。

一般来说,治疗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人禽流感,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中医治疗三个方面。

对症治疗,主要是缓解患者的症状,包括退热、止咳、缓解肌肉疼痛等。

退热药物首选布洛芬,止咳药物可选氨溴特罗等。

患者还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水分摄入。

中医治疗,是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此类疾病方面的特色。

中医认为,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人禽流感属于“温病”范畴,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养阴润肺。

常用的中药有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

在治疗过程中,咱们还得注意预防并发症。

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血液净化等辅助治疗手段。

同时,要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咱们来说说这个病的预防。

预防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人禽流感,要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拥挤的地方。

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还要关注疫情动态,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甲流诊治方案

甲流诊治方案

甲流诊治方案引言甲流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和传播方式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及时准确的甲流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的蔓延和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个甲流诊治方案,旨在指导医务人员在甲流疫情期间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

诊断临床表现甲流的症状包括:•发热,体温超过38℃;•咳嗽;•喉咙痛;•流鼻涕或鼻塞;•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痛;•寒战;•疲劳;•可能伴随呕吐和腹泻。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用于甲流的确诊。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呼吸道标本采样:通过鼻咽拭子或咽拭子采集鼻咽分泌物进行病毒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甲流病毒 RNA。

治疗一般治疗措施•休息:患者需要休息充足,尽量减少体力活动;•饮食:推荐患者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适当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症状缓解:应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热和不适感;•做好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勤洗手,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

抗病毒治疗针对甲流病毒的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两类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噻酮类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甲流。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成人一般口服75mg,每日2次,连续5天,儿童给药剂量根据体重而定;•扎那米韦(Zanamivir):通过呼吸道给药,成人和儿童每次吸入10mg,每日两次,连续5天。

2.噻酮类药物噻酮类药物可用于治疗病情严重的甲流患者,特别是呼吸系统并发症较多的患者。

常用的药物有:•伊红霉素(Erythromycin):成人口服每次500mg,每日4次,儿童给药剂量根据体重而定;•利福平(Levofloxacin):成人口服每次500mg,每日2次,儿童给药剂量根据体重而定。

并发症处理甲流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样本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

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

本诊疗方案是在5月8日公布的第一版诊疗方案的基础上,依据近期国际诊疗研究及我国内地近300例甲型H1N1
流感病例的总结资料修订而成。

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疾病规律仍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一、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A)。

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

囊膜上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红细胞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基质蛋白M2。

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

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段组成。

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三、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一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

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

约10%病例可不发热。

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3、病原学检查:
⑴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⑵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

4、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

四、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是防控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一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
1、密切接触者发病前7天内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的。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
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群,具体包括:诊断、治疗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的人员;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

2、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出现病毒的持续人间传播和基于社区水平的流行和暴发)的国家或地区,也包括曾到过明确有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社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3、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

二确诊病例。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

2、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3、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五、高危病例及重症病例
一高危病例。

高危病例是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

包括: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妊娠妇女;
4、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5、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二重症病例
当确诊或疑似病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为重症病例;
1、合并肺炎和/或低氧血症、呼吸衰竭。

2、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

3、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六、临床分类处理原则
一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单人房间进行隔离观察,不可多人同室。

安排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检查。

对其中的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二确诊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治疗,可多人同室。

对其中的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七、治疗
一一般治疗。

体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对于临床症状较经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
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对于高危病例、重症病例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治疗。

对于需要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的病例,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内用药(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天,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 b.i.d.。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 mg b.i.d.;体重15-23kg 者,予45 mg b.i.d.;体重23-40kg者,予60 mg b.i.d.;体重大于40kg者,予75 mg b.i.d.。

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三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5、当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时,可根据当地医疗设施条件,转入具备防控条件的ICU治疗。

四中医辩症治疗。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杭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 g 竹叶6 g 芦根30 g
薄荷3 g 生甘草3 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
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
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辛凉解表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制剂;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3 g 杏仁10 g 生甘草10 g
生石膏30 g 知母10 g 浙贝母10 g
桔梗15 g 黄芩15 g 柴胡15 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等。

3、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烦躁不安,甚者神昏,咳嗽,胸闷憋气,或喘促气短。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其本方药:水牛角15 g 生地15 g 赤芍10 g 银花15 g 丹参12 g 连翘15 g 麦冬10 g 竹叶6 g
瓜蒌30 g 生石膏30 g 栀子12 g
煎服法:水煎服,一日1至2付。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喜炎平、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

八、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