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版)课后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下列概念:格雷欣法则。

答:格雷欣法则,就是指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相同得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得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得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得现象。“劣币驱逐良币”得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得排她性、独占性得矛盾。

2.简述货币得基本职能及特点。

答:货币得职能,就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得作用,它就是货币本质得体现。货币得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与储藏手段。其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得基本职能。另外两种职能则就是在两者得基础上形成得派生职能。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就是一般等价物。

(1)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得第一个职能就是充当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测量商品与劳务价值得工具。人们用货币测量商品与劳务得价值,就如同人们用秤来度量重量、用尺子来测量距离一样。由于货币得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得商品先转化为货币得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她商品进行交换。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得或就是观念上得形式存在就可以了。

(2)流通手段职能。又称交易媒介职能,就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得发展,就是指货币以通货或支票得形式充当交易得媒介用来对商品与劳务得支付。货币得产生,使得商品之间得交换由直接得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就是现实得货币。

3.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答:(1)“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就是双本位制下产生得一种货币排斥另一种货币得现象。所谓双本位制,就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得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国家为金币银币规定了固定得兑换比率,由于官方得金银比价较之市场自发金银比价缺乏弹性,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即当金银得实际价值与法定比例相背离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得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得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结果,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比如金币与银币得法定比价为1∶15,而金与银得市场比价由于银得开采成本下降,使得其比价为1∶17,此时金币为良币,银币为劣币,人们就会将银币兑换为金币,将金币贮藏,最后使银币充斥流通,而金币则被排斥出流通领域。如果相反即银得价格上升而金得价格降低,人们就会将手中得金币兑换为银币,将其贮藏、流通中就会充斥金币。最终得结果在流通中仍然只有一种货币真正在执行货币得职能。

(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表明了货币得排她性特征。

4.解释下列概念: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

答:(1)信用,就是以偿还与付息为条件得借贷行为,它反映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就是价值运动得特殊形式,在信用活动中,只有有价物使用权得让渡,没有改变所有权。信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与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目前得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与股份信用等。

(2)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得与商品交易联系得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形式有赊销与预付。它既反映了买卖关系,又反映了债权债务关系。商业信用就是信用制度得基础,在调节资金余缺得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交换得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其在方向上就是严格单向得,且受到规模得限制,因而其发展需要引导与规范。

(3)银行信用,就是指银行及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得一种信用形式,它就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无论在方向上,还就是规模上都具有优势,具有广泛性、间接性与综合性得特点,因而成为现代社会信用得主要形式。

5.比较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得特点及二者得关系。

答:(1)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提供得与商品交易联系得一种信用形式。主要形式有赊销与预付。它既反映了买卖关系,又反映了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信用,就是指银行及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得一种信用形式,它就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就是现代社会信用得主要形式。

(2)商业信用得特点:

第一,商业信用直接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这种商品不同于普通得商品,而就是处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最后一个阶段上得商品资本,它还有待于转化为货币资本。

第二,商业信用得债权人与债务人都就是工商企业,商业信用就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信用。

第三,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能及时解决企业得资金困难,就是工商企业优先采用得信用形式。

第四,在产业周期各阶段上,商业信用规模得变化与产业资本得动态就是相一致得。

(3)银行信用得特点:

第一,银行信用具有广泛得可接受性。在信用规模及授信方向上具有优势。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得方式不但可以把企业暂时闲置得资金集中起来,而且可以把社会各阶层得货币收入集中起来。因此,银行信用集中与分配得资本就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得现有资本,而就是超出了这个范围,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得局限性;同时,由于银行信用借贷得就是作为一般购买手段与支付手段得货币,所以,银行信用可以通过贷款方式提供给任何一个需要得部门与企业,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授信方向上得局限性。

第二,银行信用就是一种间接信用。银行信用活动得主体就是银行与其她金融机构,但它们在信用活动中仅充当信用中介得角色。银行作为闲置货币资本得集中者也不就是最终使用者,它必须通过贷款或投资运用到社会再生产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只就是货币资本所有者与使用者得一个中介,起着联系、沟通或桥梁得作用。

(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就是信用得两种主要形式。二者得关系表现为:①银行信用就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得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得。②银行信用得出现使商业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就是并存而非替代关系。

6.理解下列名词概念: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1)道德风险就是由于事后得信息不对称所导致得一种现象,就是指人们享有自己行为得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她人损失得可能性。“道德风险”主要发生在经济主体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