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 PPT
合集下载
蓝耳病有效防控课件

3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如泰乐菌素、氟苯尼考
等,可抑制蓝耳病病毒复制
02
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
林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03
中药治疗:如板蓝根、黄芪等,
可提高免疫力,辅助治疗
04
疫苗治疗:如蓝耳病疫苗,可预
防和减轻蓝耳病症状
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 抗病毒药物,如 金刚烷胺、利巴
韦林等
免疫治疗:使用 疫苗,如蓝耳病 疫苗、猪瘟疫苗
等
营养支持:提供 充足的营养,如 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等
环境控制:保持 良好的饲养环境, 如通风、温度、
湿度等
康复护理
01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消毒
02
加强营养,提供 充足的营养物质
03
保持适当的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04
定期检查,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蓝耳病的案例分 析
4
成功防控案例
案例背景:某养猪场发生蓝耳病 01 疫情
03 案例3:某养牛场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导致蓝耳病传播,造成牛只死亡
04 案例4:某养羊场未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措 施,导致蓝耳病传播,造成羊只死亡
经验教训总结
01
加强养殖场管理,提 高卫生水平
02
定期进行疫苗注射, 提高猪群免疫力
03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 疫情并采取措施
04
加强信息交流,共享防 控经验,提高防控效果
汇报人
蓝耳病有效 防控课件
目录
01. 蓝耳病的基本概念 02. 蓝耳病的预防措施 03. 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04. 蓝耳病的案例分析
蓝耳病的基本概 念
1
蓝耳病的定义
蓝耳病是一种猪 的传染病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如泰乐菌素、氟苯尼考
等,可抑制蓝耳病病毒复制
02
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
林等,可抑制病毒复制和扩散
03
中药治疗:如板蓝根、黄芪等,
可提高免疫力,辅助治疗
04
疫苗治疗:如蓝耳病疫苗,可预
防和减轻蓝耳病症状
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 抗病毒药物,如 金刚烷胺、利巴
韦林等
免疫治疗:使用 疫苗,如蓝耳病 疫苗、猪瘟疫苗
等
营养支持:提供 充足的营养,如 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等
环境控制:保持 良好的饲养环境, 如通风、温度、
湿度等
康复护理
01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消毒
02
加强营养,提供 充足的营养物质
03
保持适当的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
04
定期检查,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蓝耳病的案例分 析
4
成功防控案例
案例背景:某养猪场发生蓝耳病 01 疫情
03 案例3:某养牛场未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导致蓝耳病传播,造成牛只死亡
04 案例4:某养羊场未按照规定进行隔离措 施,导致蓝耳病传播,造成羊只死亡
经验教训总结
01
加强养殖场管理,提 高卫生水平
02
定期进行疫苗注射, 提高猪群免疫力
03
加强监测,及时发现 疫情并采取措施
04
加强信息交流,共享防 控经验,提高防控效果
汇报人
蓝耳病有效 防控课件
目录
01. 蓝耳病的基本概念 02. 蓝耳病的预防措施 03. 蓝耳病的治疗方法 04. 蓝耳病的案例分析
蓝耳病的基本概 念
1
蓝耳病的定义
蓝耳病是一种猪 的传染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T演示课件PPT20页

(7)关于免疫接种,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 制措施。
20
第20页,共20页。
病毒在-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37℃ 48h,56℃ 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
2、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 3、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
可下降99.99%。 4、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10
第10页,共20页。
五、PRRSV的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PRRSV只感染猪。 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
8
第8页,共20页。
三、PRRSV的致病机理
病毒
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
严重损伤
心衰 肺衰
广泛性的血管炎 其他组织的破坏
免疫功能
脾 淋巴广结泛的坏严死重破坏畜体
9 第9页,共20页。
四、PRRSV的抵抗力
1、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在pH﹤5或 pH﹥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
1
第1页,共20页。
一、PRRSV的形态特征
1、套式病毒目 动脉炎病毒科 动脉炎病毒属
2、基本形态及核酸 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径50
~65nm。 核衣壳直径30~35nm,呈
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
单分子线状单股正链RNA病
毒。
2 第2页,共20页。
3、病毒蛋白有核衣壳蛋白(N,分子质
第14页,共20页。
2、分离病毒的细胞
原代细胞:PAM。 传代细胞:CL2621、MAl04、 Marcl45等细胞系。 但就临诊分离率而言,PAM的敏感性要高于传代细胞。
注意:
(1)一般来说日龄小的猪对病毒的敏感性更高些。 (2)首次传代有时可能无CPE,需盲传2~3代。 (3) 不同的毒株可能适应不同的细胞系。 有些毒株仅能在PAM或仅能在CL2621细胞中生长。 欧洲株在PAM上的复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北美毒株在CL2621上更有利于分离。
20
第20页,共20页。
病毒在-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37℃ 48h,56℃ 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
2、干燥可很快使病毒失活。 3、对有机溶剂十分敏感,经氯仿处理后,其感染性
可下降99.99%。 4、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
10
第10页,共20页。
五、PRRSV的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PRRSV只感染猪。 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
8
第8页,共20页。
三、PRRSV的致病机理
病毒
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
严重损伤
心衰 肺衰
广泛性的血管炎 其他组织的破坏
免疫功能
脾 淋巴广结泛的坏严死重破坏畜体
9 第9页,共20页。
四、PRRSV的抵抗力
1、病毒的稳定性受pH和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在pH﹤5或 pH﹥7的条件下,其感染力降低95%以上。
1
第1页,共20页。
一、PRRSV的形态特征
1、套式病毒目 动脉炎病毒科 动脉炎病毒属
2、基本形态及核酸 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径50
~65nm。 核衣壳直径30~35nm,呈
二十面体对称。 有囊膜。
单分子线状单股正链RNA病
毒。
2 第2页,共20页。
3、病毒蛋白有核衣壳蛋白(N,分子质
第14页,共20页。
2、分离病毒的细胞
原代细胞:PAM。 传代细胞:CL2621、MAl04、 Marcl45等细胞系。 但就临诊分离率而言,PAM的敏感性要高于传代细胞。
注意:
(1)一般来说日龄小的猪对病毒的敏感性更高些。 (2)首次传代有时可能无CPE,需盲传2~3代。 (3) 不同的毒株可能适应不同的细胞系。 有些毒株仅能在PAM或仅能在CL2621细胞中生长。 欧洲株在PAM上的复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北美毒株在CL2621上更有利于分离。
猪蓝耳病水疱病猪肺疫猪腹泻等广元(ppt)

至少26个血清型
1个血清型
口蹄疫 foot-and-mouth disease(FMD)
1、病原
pH<7以下 不稳定
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口蹄疫
2、症状
口蹄疫
3、特点 传播:气溶胶 季节:- 对象:牛、猪、羊、山羊、人
水疱性口炎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Disease(VS)
----我国无该病
猪水疱疹 Vesicular Exanthema of Swine (VES)
1、病原
嵌杯病毒科、水疱疹病毒属,RNA
猪水疱疹
2、症状 同前
猪水疱疹
3、特点 传播:饲喂泔水、(鱼粉?) 季节:- 对象:猪、海生生物 --------------仅南北美洲发生,据说1956后未再发生
现红斑; 病程:1-2日,出现呼吸症状,迅速恶化死亡,
病死率可达100% 。
口鼻流泡沫
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耳根-胸前)
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
猪肺疫发病猪
猪肺疫发病猪
猪肺疫发病猪
猪肺疫发病猪
猪肺疫发病猪
发病特点
(2)急性型:本病主要和常见的病型 败血症症状 急性胸膜肺炎的症状→咳嗽、呼吸困难; 粘脓性结膜炎; 消化道→初便秘,后腹泻; 病猪消瘦无力,卧地不起,多因窒息而死亡 病程5-8天。
1、病原
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RNA
水疱性口炎
2、症状
牛:舌及口腔黏膜发生水疱,乳头发生水疱
水疱性口炎
2、症状
马:舌及口腔黏膜发生水疱
水疱性口炎
3、特点 传播:昆虫叮咬 季节:夏秋 对象:牛、马、猪 其他:产生抗体不能抵抗再次感染 --------------仅美洲大陆发生,但亚洲国家也曾发生(欧洲、非洲也有)
动物检疫学—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pt课件

兽医药品监察所已成功研制出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病毒的ELISA专用诊断试剂。
整理版课件
25
5、PT-PCR法
✓能直接检测出细胞培养物中和精液中的
PRRSV。
整理版课件
26
荷兰提出了简易诊断方法: 即以母 猪80%以上发生流产,20%以上发生死 胎,25%以上仔猪死亡为指标。若三项 指标中有2项符合就可以确诊为本病。
整理版课件
20
2、电镜观察
透射电镜可见典型的以球形或卵圆 形为主的具囊膜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 为50~80nm,核心直径为20~40nm。
整理版课件
21
3、病原检查
✓ 将上述处理好的病料再经0.45µm滤膜,取 滤液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培养,培养5d后, 用免疫过氧化酶法染色,检查肺泡巨噬细 胞中PRRSV抗原;
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
• 心衰、心肌出血、坏死;
• 淋巴结出血;
• 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整理版课件
16
整理版课件
17
整理版课件
18
间质性肺炎
整理版课件
19
实验室检疫
1、采样
采取病猪的肺、流产胎儿、死亡胎儿或新 生仔猪的肺、脾、支气管淋巴结、胎儿血清、 母猪血液、鼻拭子和粪便等病料。
整理版课件
14
哺乳仔猪,呈现虚弱,无法吸乳,共济失 调,耳潮红或发紫
整理版课件
15
2 、病理变化
• 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为该病的主 要病理特征。局限性间质性肺炎,病灶散在
分布于肺脏四周,肺泡壁增厚,单核细胞浸 润,肺泡中常有蛋白质碎片及变性细胞。
• 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
猪蓝耳病简介和防治课件PPT

生产性能恢复情况
观察治疗后的猪只生产性能恢复情 况,如采食量、增重速度等,以评 估预后效果。
免疫状态改善情况
检测治疗后的猪只免疫状态改善情 况,如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等, 以评估预后效果和免疫保护水平。
03 预防措施与养殖管理优化
疫苗接种策略及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种类选择
针对猪蓝耳病的高危地区或养殖 场,应选用高效、安全的疫苗进
新型疫苗研发进展介绍
灭活疫苗
通过灭活病毒制备的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相对较弱。
弱毒疫苗
利用致弱毒株制备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基因工程疫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疫苗,具有高效、安全、可大规模生产等 优点,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挑战和机遇并存局面剖析
挑战
猪蓝耳病病毒的变异和进化使得疫苗 研发面临巨大挑战,同时疫情监测和 防控体系也需不断完善。
和充足。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 入,如鱼、肉、蛋、奶、新鲜
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 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
担。
对于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患 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以保证营养摄入。
后续监测和随访计划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定期测量 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以及 进行必要的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传染病,主要通 过空气传播,病毒可在猪体内长期存在并不断排 毒。
流行病学及危害
猪蓝耳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对养猪业造成 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繁殖和免 疫功能。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耳朵发蓝、 皮肤发红等,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和间 质性肺炎。
蓝耳病ppt课件

猪繁殖障碍疫病血清学调查(1) 1999-2000年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伪狂犬病 67%(539/805) 27%(184/673)
猪瘟强毒感染
猪日本乙型脑炎
28.8%(334/1157)
49%(76/155)
猪繁殖障碍疫病血清学调查(2) 1997-1998年
疾病 猪繁殖与呼 伪狂犬病 吸综合征 省份 32% 17% 江苏 上海 淅江 67% 66% 38% 33%
慢性或亚临床持续性感染
母猪繁殖性能下降: 受胎率、分娩率下降:10-15% 母猪生产力下降:5-20%,年少产1-3.8头 育肥猪生长缓慢 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对疫苗免疫接种效果不好 猪群的呼吸道疾病上升 支原体感染(喘气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 付嗜血杆菌病 猪群的继发感染增多,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差 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的发病率上升 猪瘟控制的难度加大 断奶后腹泻、急性死亡
2流行现状
• 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 感染猪场血清学阳性率:20%~80% • 持续性感染 • 隐性感染 • 带毒 • 母猪发情障碍 可能与一些地区广泛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弱毒活疫苗有关
规模化猪场主要繁殖障碍疫病的监测
监测的省区 猪场数 血清样本数 疫病种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瘟强毒感染 猪伪狂犬病 北京 河北 山东 四川 河南 内蒙 湖北 宁夏 江西 19 7 2 2 4 2 1 1 2 507 17 33 30 44 25 20 10 26 78% 47% 50% 0% 74% 88% 55% 10% 77% 33% 31% 31% 30% 35% 30% 25% 20% 23% 14% 11% 85% 16% 31% 0% 40% 0% 0%
+++ ++L ++ PPV + +++S +/EMC + ++L/S +/PR ++ ++L/S +++ LEPTO. ++ ++L/S ++ HC ++ ++S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课堂PPT

8
2010 年老挝HP-PRRS 疫情
2010年6月老挝首都万象发生猪病疫情,发病生猪 以发热、皮肤和内脏出血、呼吸困难、神经麻痹以 及怀孕母猪流产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 率高。对发病的8个养殖场(户)和1个屠宰场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经实验室检测为HPPRRSV阳性。对分别采集自不同养殖场的7份病料 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与美 洲型PRRSV 经典代表毒株VR2332和HP-PRRSV代 表毒株JXA1进行序列比对。
法国LSI公司生产的PRRSV ELISA试剂盒,检
测糖蛋白抗体,阳性值出现较晚,持续时间可
达5个月以上。因此,可用于疫苗免疫后的效果
评价。
3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从2009~2010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走势来看,疫情范围显 著缩小,流行强度明显减弱,但病毒毒力依然很强,污染面 仍然很广;2009~2010分离的30株HP-PRRSV经全基因序列测 定和致病性实验证明,与2006年HP-PRRSV分离株JXA1株相 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均为高致病性毒株;2010年高致病 性猪蓝耳病疫情在一些地区可能呈点状爆发和散发,因此仍 然是防控的重点。实验证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免疫后能抵御2009年流行的HP-PRRSV强毒株的攻击, 因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可防、可控的。
母猪平均死亡率为31.9%、最高达53.3%; 育肥猪平均死亡率为58.7%、最高达64.5%; 仔猪平均死亡率为91.3%、最高达100%; 公猪平均死亡率为6.3%、最高达50.0%。
16
疫苗及诊断 试剂捐赠仪式
万象时报等老挝 新闻媒体报道中 国政府援助情况
17
周边其他国家的流行情况
2010 年老挝HP-PRRS 疫情
2010年6月老挝首都万象发生猪病疫情,发病生猪 以发热、皮肤和内脏出血、呼吸困难、神经麻痹以 及怀孕母猪流产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 率高。对发病的8个养殖场(户)和1个屠宰场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经实验室检测为HPPRRSV阳性。对分别采集自不同养殖场的7份病料 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与美 洲型PRRSV 经典代表毒株VR2332和HP-PRRSV代 表毒株JXA1进行序列比对。
法国LSI公司生产的PRRSV ELISA试剂盒,检
测糖蛋白抗体,阳性值出现较晚,持续时间可
达5个月以上。因此,可用于疫苗免疫后的效果
评价。
3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从2009~2010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走势来看,疫情范围显 著缩小,流行强度明显减弱,但病毒毒力依然很强,污染面 仍然很广;2009~2010分离的30株HP-PRRSV经全基因序列测 定和致病性实验证明,与2006年HP-PRRSV分离株JXA1株相 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均为高致病性毒株;2010年高致病 性猪蓝耳病疫情在一些地区可能呈点状爆发和散发,因此仍 然是防控的重点。实验证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免疫后能抵御2009年流行的HP-PRRSV强毒株的攻击, 因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可防、可控的。
母猪平均死亡率为31.9%、最高达53.3%; 育肥猪平均死亡率为58.7%、最高达64.5%; 仔猪平均死亡率为91.3%、最高达100%; 公猪平均死亡率为6.3%、最高达50.0%。
16
疫苗及诊断 试剂捐赠仪式
万象时报等老挝 新闻媒体报道中 国政府援助情况
17
周边其他国家的流行情况
规模化猪场猪瘟蓝耳圆环净化方案精品PPT课件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很长、临床上明显的症 状是仔猪消瘦、体重减轻、呼吸困 难、也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水样 腹泻、进行性咳嗽和中枢神经系统 障碍,此外,约有10-20%的病例出 现贫血、黄疸、大多数病例为慢性 或难于诊断,在PRRS阳性猪群中, 由于继发感染可见关节炎、肺炎等 多种细菌病
病理变化:
❖ HP是导致哺乳保育猪及中小猪(30公斤前)残次 淘汰及死亡的直接病原!!!
当前猪场疾病复杂化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 PRRSV和PCV2是猪场疾病复杂化的主要病因
❖ 免疫抑制性疾病
❖ 自家组织苗免疫干扰 ❖ 混合感染 ❖ 环境恶化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影响猪场生产的主要病
原种类:
病毒:兰耳病、猪瘟、圆环、伪狂犬、流感
病原:
❖ 本病的病原是猪圆环病毒<PCV>圆环丙 病毒所引起非哺乳动物,如:鹦鹉喙、 鸡贫血病鸽、金丝鸟致死型感染。近年 来实践证明,。猪圆环病毒能引起仔猪 先天性震颤,该病不引起细胞病变,对 动物亦无致病性,称为(PCV)。而后从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病例中分离 的病原与PCV有同源性病毒,所以又称 圆环病毒2型
——引述专家的观 点
A、未作蓝耳病疫苗免疫的猪场最先发病,各类猪群都发 病,损失严重;用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的猪场几乎与未免疫 猪场同时发病,同样各类猪群都发病,损失也很严重;用蓝 耳病弱毒疫苗免疫的猪场(母猪一胎2次,商品猪2次),发 病较晚,母猪和大肥猪大多未发病,只在中猪特别是保育猪 中发病,损失相对较轻。目前,这些地区
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
巴氏杆菌、沙门氏杆菌
菌、‥‥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
寄生虫:弓形体\衣原体
Hale Waihona Puke 原虫:附红细胞体谁是元凶?谁是帮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蓝耳病是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的感 染无疑会使得猪体免疫力大幅下降,紧接着而来 的猪瘟、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 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乘虚而入,从尸体剖检来看, 继发猪瘟、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传染性胸膜 肺炎的比例最大。
2、从此次疫病流行情况来看,主要是以多种病 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为特征,猪瘟和一些细菌应 是引起发病猪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此次发病 很多猪场采取了紧急接种猪瘟脾淋苗的措施,不 但没能起到较好的疗效,有的反而使猪群发热, 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可能是PRRS病毒的感染 使猪体免疫器官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连 接种猪瘟苗也能引起体温升高反应,甚至造成大 批猪只死亡。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 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 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 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 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 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 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二.流行特点
1.全年都可发病,5~9月份最为集中,多发生于 个体饲养、环境差、开放型的猪场,以及中小规 模化猪场。
2. 发病猪有母猪、育肥猪、断奶仔猪,但20~ 40公斤的育肥猪为多。整个过程持续2周左右, 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从中大猪发病。依 管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的不同而表现出30-90% 的全群死亡率;母猪流产率为60-100%,母猪 死亡率为20%左右。
三、病因分析
1、农业部公布引起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体是高 致病性蓝耳病(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该病由小、中型猪场先开始发生,之后传 至大型猪场,且不论管理水平如何均有发病报 道;且出现在大规模发病时,大型猪场开始可 以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而在流行的末期大型 猪场开始发病。流行顺序基本为从中猪开始, 在到大猪、种猪,之后到保育猪;在产房的哺 育仔猪发病不明显,但因母猪发病会导致小猪 因无法哺乳而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一.猪无名高热的基本情况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 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 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 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 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 环病毒2型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 属2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猪支原体肺炎、弓 形体、附红细胞体、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断奶和生长猪:急性发病,患猪突 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严重的肺 炎病变。后期为化脓性肺炎。
断奶和生长猪:急性发病,患猪突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严 重的肺炎病变。后期为化脓性肺炎。
五 剖检症状
(1)发病前期:肺部出现轻微的间质增宽, 淋巴结水肿,心肌出血,肾脏部分会出 现散在的出血点,脾脏无明显病变。
二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 情。疫情县市一百九十四个、疫点二百 八十九个,发病猪四万五千八百五十八 头,死亡一万八千五百九十七头,扑杀 五千七百七十八头。
中国当前处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高 发期,大部分生猪没有进行免疫,加之 病毒污染面较大,生猪大范围调运增大 疫情传播可能性等因素,疫情防控形势 严峻。而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 新型疫苗已于今日正式投入使用,将在 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5)部分病猪便秘,同时有呕吐现象。
(6)部分病猪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眼结 膜发红。
(7)发病率高,多在50-80%以上。
(8)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多在10%-30%, 部分场达100%。
(9)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10天左右出现流 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仔猪:哺乳期间发病不高,可能是初乳 为仔猪提供母源抗体有关。也可能是疾 病处在潜伏期内;咳嗽、肺炎、发烧, 有很多死亡仔猪因母猪泌乳不足而饿、 病死。
(2)发病后期:肺出血、轻微的间质增宽, 淋巴结严重出血,肠道有出血表现,心 脏冠状沟的脂肪出血、心内膜的乳头肌 出血、心衰,肾脏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脾脏肿大或有圆形的坏死灶。
四 临床症状
(1)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 (2)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全群发病,食欲不振
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 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3)病猪死亡过程快,死亡后多呈败血症变化。 (4)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 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 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猪蓝耳病
Hale Waihona Puke 2006年5月底以来,许多地区猪场爆发以高 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 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 率10~30%,部分猪场达100%,给猪场及养 猪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次流行疾病以高热持 续不退为主要特点。
通过分析,专家锁定了新变异猪蓝耳病
病毒为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今年前五月,中国有二十
3、夏季节高温和潮湿环境中饲料较容易发生霉 变而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 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
4、猪瘟、PRRS、猪流感的流行还继发多种细菌 性感染,其中,最易引起的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感 染,他是引起哺乳仔猪、断奶保育仔猪和生长前 期猪死亡的重要原因,细菌性疾病(胸膜肺炎放 线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和支原体感染于 生长中后期,则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PRDC是因PRRS流行提出的一个新 概念,由于PRRS破坏肺泡巨噬细胞,使猪的许 多呼吸道病原体极易在呼吸道内侵入而致病。
母猪:体温升高、便秘严重,可导致 流产,肺炎。
病情会蔓延,大群表现为厌食病态。 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肺 炎、体温升高和厌食,并迅速扩散, 之后繁殖系统受到影响。
母猪断乳后,发情天数延长,假怀孕的 母猪增多(个别猪场返情率高达50%), 流产率升高,尤其是晚期流产。
死产率和分娩过程时间延长情况增多。 产木乃伊胎数量增多,产后母猪缺乳、 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如血液原虫 病、链球菌。
2、从此次疫病流行情况来看,主要是以多种病 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为特征,猪瘟和一些细菌应 是引起发病猪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此次发病 很多猪场采取了紧急接种猪瘟脾淋苗的措施,不 但没能起到较好的疗效,有的反而使猪群发热, 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可能是PRRS病毒的感染 使猪体免疫器官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连 接种猪瘟苗也能引起体温升高反应,甚至造成大 批猪只死亡。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 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 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 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 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 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 失。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二.流行特点
1.全年都可发病,5~9月份最为集中,多发生于 个体饲养、环境差、开放型的猪场,以及中小规 模化猪场。
2. 发病猪有母猪、育肥猪、断奶仔猪,但20~ 40公斤的育肥猪为多。整个过程持续2周左右, 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从中大猪发病。依 管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的不同而表现出30-90% 的全群死亡率;母猪流产率为60-100%,母猪 死亡率为20%左右。
三、病因分析
1、农业部公布引起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体是高 致病性蓝耳病(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该病由小、中型猪场先开始发生,之后传 至大型猪场,且不论管理水平如何均有发病报 道;且出现在大规模发病时,大型猪场开始可 以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而在流行的末期大型 猪场开始发病。流行顺序基本为从中猪开始, 在到大猪、种猪,之后到保育猪;在产房的哺 育仔猪发病不明显,但因母猪发病会导致小猪 因无法哺乳而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一.猪无名高热的基本情况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 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 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 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 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 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 环病毒2型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 属2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猪支原体肺炎、弓 形体、附红细胞体、等细菌的混合感染。
断奶和生长猪:急性发病,患猪突 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严重的肺 炎病变。后期为化脓性肺炎。
断奶和生长猪:急性发病,患猪突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严 重的肺炎病变。后期为化脓性肺炎。
五 剖检症状
(1)发病前期:肺部出现轻微的间质增宽, 淋巴结水肿,心肌出血,肾脏部分会出 现散在的出血点,脾脏无明显病变。
二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 情。疫情县市一百九十四个、疫点二百 八十九个,发病猪四万五千八百五十八 头,死亡一万八千五百九十七头,扑杀 五千七百七十八头。
中国当前处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高 发期,大部分生猪没有进行免疫,加之 病毒污染面较大,生猪大范围调运增大 疫情传播可能性等因素,疫情防控形势 严峻。而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 新型疫苗已于今日正式投入使用,将在 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5)部分病猪便秘,同时有呕吐现象。
(6)部分病猪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眼结 膜发红。
(7)发病率高,多在50-80%以上。
(8)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多在10%-30%, 部分场达100%。
(9)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10天左右出现流 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仔猪:哺乳期间发病不高,可能是初乳 为仔猪提供母源抗体有关。也可能是疾 病处在潜伏期内;咳嗽、肺炎、发烧, 有很多死亡仔猪因母猪泌乳不足而饿、 病死。
(2)发病后期:肺出血、轻微的间质增宽, 淋巴结严重出血,肠道有出血表现,心 脏冠状沟的脂肪出血、心内膜的乳头肌 出血、心衰,肾脏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脾脏肿大或有圆形的坏死灶。
四 临床症状
(1)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 (2)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全群发病,食欲不振
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 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3)病猪死亡过程快,死亡后多呈败血症变化。 (4)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 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 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猪蓝耳病
Hale Waihona Puke 2006年5月底以来,许多地区猪场爆发以高 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 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 率10~30%,部分猪场达100%,给猪场及养 猪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次流行疾病以高热持 续不退为主要特点。
通过分析,专家锁定了新变异猪蓝耳病
病毒为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今年前五月,中国有二十
3、夏季节高温和潮湿环境中饲料较容易发生霉 变而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 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
4、猪瘟、PRRS、猪流感的流行还继发多种细菌 性感染,其中,最易引起的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感 染,他是引起哺乳仔猪、断奶保育仔猪和生长前 期猪死亡的重要原因,细菌性疾病(胸膜肺炎放 线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和支原体感染于 生长中后期,则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PRDC),PRDC是因PRRS流行提出的一个新 概念,由于PRRS破坏肺泡巨噬细胞,使猪的许 多呼吸道病原体极易在呼吸道内侵入而致病。
母猪:体温升高、便秘严重,可导致 流产,肺炎。
病情会蔓延,大群表现为厌食病态。 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肺 炎、体温升高和厌食,并迅速扩散, 之后繁殖系统受到影响。
母猪断乳后,发情天数延长,假怀孕的 母猪增多(个别猪场返情率高达50%), 流产率升高,尤其是晚期流产。
死产率和分娩过程时间延长情况增多。 产木乃伊胎数量增多,产后母猪缺乳、 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如血液原虫 病、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