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冲突的地理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例谈地理概念教学

例谈地理概念教学

的认知冲突 中 ,找到 “ 激发点 ” ,激起气候 、热带雨林三 例3
个概 念
【 例1 “ 界线”概念 】 日
在 学 习 “日界 线 ”概 念 时 ,可 编一 个 双胞 胎 “ 妹
这 是 学 生 经 常 混 淆 的 三 个概 念 。 三 个 概 念之 间有 密切 的联 系 ,既 具有 属种 关 系,又有 因果联 系。地球 上
果。
个 则 引导 学生通过 对 照 比较 ,得 出与 此概 念相 反 的属
}和 特 点。 生
地质构造 示 意 图 地 貌 成因
山岭 ( 背 内 力作 用 ,挤 压 岩 斜 山 ) 层 向上 拱 起 形 成 背
【 例2】 太阳高度的概念
太 阳 光 线 对 于地 平 面 的
右 边 的 示意 图 ,直观地 展 示 太阳 高度 的 内涵 。
2 比较 分 析易 混 的地理 概念 .
外 力 作 用 , 向 斜 槽
高中地理 中有很多地理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本质 区别 ,学生若只是死记硬背 ,容易出现 “ 张冠李戴”的
\ , ,

山 向 部受 岭( 挤压岩 石致


外 力作 用 , 背斜 顶 谷地 ( 背 部 受 张 力 ,岩 石破
斜谷 ) 碎 ,易受外 力侵蚀
交 角 ,叫 做 太 阳 高度 角 , 简 称 太 阳 高度 。教 学 时 可 采 用
地面
成谷地 。



谷 地 (向 内力 作 用 ,挤 压 岩
斜谷 ) 层 向下弯曲形成. .
热 带 雨 林 带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热 带 雨 林 属 种 关 系 属 概 念 : 陆地 自 种 概 念 :气 候 类 概 念 :植 被 类 种 然 带 划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活动研究——以“喀斯特地貌”为例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活动研究——以“喀斯特地貌”为例

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活动研究——以“喀斯特地貌”为例发布时间:2021-05-13T11:31:04.5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期(下)作者:刘诗瑶[导读] 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式,将教学知识抽丝剥茧“引出来刘诗瑶广东省肇庆宣卿中学,广东肇庆 526700摘要:问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式,将教学知识抽丝剥茧“引出来”,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过程。

以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为例,分析问题式教学的设计原理,从情景结合、难易设置和认知冲突等方面总结问题式教学的利弊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以期设计由浅入深、层次鲜明的问题式链条,帮助促进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一、背景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是课堂深入探究的有力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必备能力。

问题式教学最早能够追溯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追问”逐步解决自相矛盾的观点,获得新的认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式教学不在“教”,而在“问”,问题的提出比解决更重要。

它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过程[1]。

对于实际操作而言,有许多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的问题式教学,特别是在教材的活动中。

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设计组织了一堂以问题式教学为主的教学设计,通过“喀斯特地貌”的案例,分析问题式教学的利弊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实施教与学。

二、教学设计本文以“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为例,这一部分内容为新教材的新增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仅掌握地球圈层结构岩石圈及初中地理五大地形的相关知识,尽管在生活中接触过相关地貌形态,但缺乏对地貌的整体认识和细节观察,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地表形态的知识。

该部分知识结构较为复杂,新概念较多,对于高一阶段刚接触自然地理的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本节课标要求“通过观看视频或野外观察,识别几种地貌,并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课标重点在于如何识别地貌景观和叙述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知冲突教学策略实现概念转变

认知冲突教学策略实现概念转变

认知冲突教学策略实现概念转变
陈文鑫
【期刊名称】《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0)005
【摘要】从认知结构改变模式得知学习者大部分概念的掌握需要通过概念转变来实现,根据不同的冲突模式而设计的认知冲突教学策略能解决前概念的困扰,使得概念容易接受.通过物理课程教学实践总结了运用认知冲突教学策略的基本步骤,并且指出了该教学策略在理工类课程中的独特地位.
【总页数】4页(P149-151,160)
【作者】陈文鑫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宁波,3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0-03
【相关文献】
1.谈概念转变学习中认知冲突的创设 [J], 姚国平
2.认知冲突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中的应用*--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为例 [J], 徐梦珊
3.基于认知冲突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J], 袁雄敏;
4.“唤醒”概念转变的萌芽——浅谈小学科学课堂认知冲突的情境创设 [J], 潘璐
5.认知冲突策略在小学科学概念转变中的应用与研究 [J], 黄金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认知冲突设计有效教学

基于认知冲突设计有效教学

基于认知冲突设计有效教学摘要:学生经历生活和学习,已在头脑中形成了认识世界的经验概念和方法,但这些概念和方法往往具有不成熟性,这样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奇思构想。

在实施有效教学的今天,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巧妙地设置经验概念和事实实验的认知冲突,使这个认知冲突成为学生思维发散、开阔的源头。

关键词:认知冲突经验概念有效教学初中学生经过自己十几年的生活和学习,在他们头脑中必然存在了用于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而这种经验方法许多是比较幼稚和想当然的想法,怎么样才能更多地暴露他们的经验概念和经验方法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冲突,这在实施有效教学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学习不再是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建构的过程。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面前,即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设法把学生的经验概念和经验方法与科学概念发生认知冲突,让这种认知冲突促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让这种碰撞成为学生思维发散、开阔的源头。

[1]下面笔者将通过课堂案例和反思来谈谈笔者的做法和看法。

[课堂案例一]汽化与液化——蒸发笔者在教授汽化与液化——蒸发这节课内容时,设计课堂导入内容如下:1.师:“大家夏天热了,把教室里的电风扇打开来扇,就会感到凉快,是吗?”学生回答“是的。

”1.师:“那么为什么电风扇扇会感到凉快呢?”学生回答:“电风扇把凉风扇来了,所以人感到凉快。

”师:“恩,电风扇把凉风扇来了,所以人感到凉快,很好。

那么现在,大家桌上都有一支温度计,现在请同桌间互相合作,一个同学用本子扇风,一个同学拿着温度计,大家一起努力合作,让本子吹来的凉风使温度计的度数下降1摄氏度。

全班同学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最先完成任务。

”全班同学都热血沸腾,都想要拿冠军。

在我的口令下,大家开始了。

只见每个小组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活动当中,同学们一边扇,一边关注着别人,他们一个个都紧盯着温度计,生怕一不留神,错过了读数,输给了人家。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维

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认知冲突是指个体内部观念、信念或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或不一致,这种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其重新审视问题,获取新的认知,并引发深刻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定认知冲突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有效地设定认知冲突情境,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发现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或者相互矛盾的观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解释,让学生自行分析讨论,从而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

又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自行探究虹的形成原理,由此引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疑问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促使学生主动解决认知冲突。

一旦学生发现矛盾,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探寻解决的途径。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论证观点,分析问题,逐步解决认知冲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篇有关情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里引发的情感矛盾开始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悟人生、探究情感,从而解决情感认知冲突。

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利用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拓展认知领域。

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一些复杂的生命现象,如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细胞分裂的过程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思考,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材料的绘画作业,让学生通过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打破传统的绘画方式,激发学生对创意和艺术的认知。

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

认知冲突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利用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维。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探索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探索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情境式教学探索作者:王立军赵军利来源:《地理教育》2024年第14期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如何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式?深度学习理论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素养是个体在与各种真实情境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生意义的过程中形成的[1],深度学习正是这样的活动和过程。

一、深度学习与情境式教学1.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又称深层学习,是1976年瑞典哥德堡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马飞龙和罗杰·塞里欧首次提出的关于学习层次的概念,两位学者通过一系列的学生阅读实验,批判和反对以单一记忆为主和接受为主的浅层学习。

一般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2]。

深度学习契合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养的学习。

2.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生动场景与教育因素综合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教育与发展的一种教育方法[3]。

利用生产生活、学科发展和科技前沿等情境素材,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挑战学生认识角度。

情境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学习体验,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3.深度学习与情境式教学的关系学生在面对陌生的、复杂程度高的真实问题时,表现出的能够创造性地分析、较快形成解决思路、迅速进行决策、快速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可迁移的素养,是深度学习学科育人的追求。

这种素养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创生新意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的重要载体就是情境素材[2]。

可见,深度学习与情境式教学不是割裂的两种教学理论,二者存在一定的融合性。

微课教案初中地理

微课教案初中地理

教案:微课——初中地理《中东地区冲突的原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民族宗教等情况。

2. 分析中东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增强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2. 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3. 中东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张中东地区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激发学生对中东问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民族宗教等情况,为学生分析冲突原因奠定基础。

3. 课堂讨论:观看微课视频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中东地区冲突的原因。

4. 分析冲突原因:引导学生从地缘政治、资源争夺、民族宗教矛盾等方面分析中东地区冲突的主要原因。

5. 案例分析:通过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冲突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东地区冲突的复杂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中东地区冲突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中东地区冲突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中东地区冲突原因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微课教学的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制作关于中东地区冲突原因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2. 地图:提供中东地区的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3. 案例资料:收集巴勒斯坦与以色列冲突的相关资料,为学生分析冲突原因提供实例。

六、教学建议1. 结合微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民族宗教矛盾。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中东地区冲突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优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六步法模式刍议

优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六步法模式刍议

优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六步法模式刍议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地理教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新型教师作为课堂“平等中的首席”,必须改进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如何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从而发挥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形成地理学科的思维品格是本文的探究核心。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六步法笔者致力于优化中学地理课堂,根据国内课程目标的设定、地理学科的性质和新课标的特点,在借鉴他人先进教学模式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六步法”模式。

一、“六步法”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背景1.从学习理论基础角度。

(1)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方面;教学应注重使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2)杜威“经验性”学习理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定,利用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和评价教学成果。

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3)现代教学论观点: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2.从课程理念角度。

不同的教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某一学科时还要能够突出这一学科的学科特色。

因此,教学模式的改变一定是基于课程理念上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学科要在教学中体现以下几大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侧重基础性的地理和技能,教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力。

(4)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结合已成为历年高考地理题 的命题趋势 , 但是做好 图表 题, 对学生有较高要求 , 不但要熟练掌握读图技巧 , 更需要 牢 固的地 理基 础知 识 。平 时 的教 学 常常 是教 师 讲授 , 学生
被动接受 , 教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形成
的 “ 种关 于 自然 事 物或 现 象 的朴 素 见解 ” 即前 概 念 , 各 , 所 以就 导致 了迷思 概念 对 新 知识 建 构形 成 的 巨大 阻碍 , 直接 影 响考 生 的高考 答题 。 当前 ,将 认 知 冲突 应用 在 地 理教 学 中 的案例 很 有 限 ,
概全 地认 为其 它地 区 的人 们都 是住 在 窑洞 里 的 , 生 不知 学
言与文学领域; 历史与社会领域 ; 数学领域 ; 科学领域 ; 体
理轰育 21年 2 0 第1期 0
专 题 笔 谈
\、
道是 因为陕北地 区气候干燥少雨 , 冬季寒冷 , 当地木材较
少 , 以 当地居 民发 明 了冬 暖夏 凉 的窑洞 。 所
本文力求运用认知冲突的教学方法 ,结合有关教育理论 , 在 地理 教学 中进 行有 效 探索 , 以期 为 该 方法 在地 理 教学 中 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
2地 理概 念教 学中运 用认 知 冲突 的适 用性 .
地理 学是 与 E 生 活 紧密联 系的一 门学科 , 与人 类 l 常 它
的混淆; 知识的冲突 ; 知识的不足。 谢秀月认为迷思概念是 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 生活经验的影响 ; 日常生活的影 响; 学 科背景知识不够 ; 教科书与教学上的误导 。
笔 者认 为 , 思 概念 是 在外 界 环境 的直接 灌 输 与学 生 迷
对外界环境的 自我构建这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生活在陕北地区的学生都住在窑洞里 , 以他们就以偏 所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前概念也不尽相 同,这些前概念 , 有
些 是 正 确 、 学 的 , 些是 错 误 的 , 错 误 的前 概 念 即“ 科 有 而 迷
思概念” 却根深蒂 固地存 在于学生 的头脑之中 , 导致学生 学 习 困难 , 给教 学提 出了 巨大挑 战 。 更
基 于 此 , 师 通 过 了解 学 生 的前 概念 , 效 地 使 用 前 教 有 概念 , 合理 创 设 认 知 冲 突 , 学 生 在 认 知 冲 突 中否 定 错 误 让 的迷思 概念 , 最终 构建 科 学 的新概 念 。 其基本的教学过程如图 1 所示。
例 如 , 据 示 意 图 判 断 海 陆 风 ( 3 。首 先 , 白 天 根 图 ) 将
产 生 的 陆风 甲 ( 误 ) 错 以及 海 风 乙 ( 确 ) 图 片 , 呈 现 正 的 都
给学生, 这里的“ 钥匙 ” 是热力环流的原理 。 学生看到正反 两个例 子会 产生 困惑 , 为了解 决问题会主动运用热力环 流 的原 理分析哪个正确 , 最终 在教师帮助下得 出正确结 论: 白天 , 太 阳 辐 射 下 , 在 由于 陆 地 的 比热 小 于 海 水 , 因 此陆地升 温明显快于海洋 ,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 上升 , 在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作用下 , 高空 的空气从 陆地流 向海 洋 ,之后下沉至低空 ,接着海洋上近地面的空气流到陆 地上进行补充 , 如此便形成 了海风 。这一教学过程 带给 学生很大压力 ,但是问题解决之后 ,这一概念在学生的

地理概 念教 学 中运 用认 知冲 突 的重 要 意义
1认 知 冲突 的教 学方 法 .
运用认知冲突进行教学的方法 , 来源于苏格拉底 的雅
典街 头 教学 法 。“ 知 冲 突即 当个 体 意识 到个 人 认 知结 构 认 与 环境 或 是个 人 认 知 结 构 内部 不 同成 分 之 间 的不 一 致所 形成的状态。 当个体遇到认知冲突时, ” 会产生一种可称为
温、 降水 等情 况 。 正是 因 为与 日常 生活 密切 相关 , 会 形成 就 大量 的迷 思概 念 , 以在 地 理教 学 中创设 认 知 冲突 对 克服 所 迷 思概 念有 重 要意 义 。 学 生 对 地理 学 科 知 识 的认 知 过 程 即学 生对 地 理 知 识 的建构 过程 。我 国将 所有 学 科划 分 成 了八 个 学 习领域 : 语
图 1 基 于 认 知 冲 突 的地 理概 念 教 学 过 程
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 。衣——穿多穿少要知道气温情况 ; 食— —南 方 的气候 适 合种 水 稻 ,北 方 的气候 适 合种 小 麦 ,
所 以南方 主食 以米 为 主 ,而 北方 主食 以面 为 主 ; — 陕 住—
二 、 理概 念教 学 中认知 冲突 的应用 地
高 的海 拔 。
3创 设 认 知 冲 突 的 方 法 .
() 1现场 演 示 , 发认 知 冲 突。学 生在 学 习地 理 知识 、 激 构建地理认知结构的过程 中, 迷思概念 常常会 引导他们误 人“ 歧途 ”形 成 错误 的 理解 , 以教 师 应 该 利 用 已有 的教 , 所
学资源通过现场演示来展示矛盾事件 , 激发认知 冲突。如 可 以通过实物演示 、 画演示 、 动 图片演示 、 实验演示等方 式, 将相关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 例如 , 判断地球上 出现 日食和月食 的地区。学生总是 搞不清楚 , 太阳、 月球 、 地球三者如何排列会形成 日食或月 食,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 Fa 视频 , lh s 让这些天 体都动起来。当月球到达地球与太 阳之间 , 视频可以清楚 地显示在地球上部分地区出现 日食 ; 当地球位于太 阳与月 球之间, 地球 上某 些 地 区出现 月 食 ( 图 2 。 见 )
当前 , 许多学科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创设认知 冲突的教学策略 , 而且也获得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理学
概 念 比较 繁 多 , 生 对 概 念 的理 解 总 是 不 够 深入 , 至 产 学 甚 生错误的理解 , 而在地理教学中创设认知 冲突是解决这一
问题 的有 效方 法 。
历年 地理 高 考题 往往 是 “ 图无 表不 成题 ”图表 与题 无 ,
赤道
南回归线
食 示 意 图
图 4 南 美 洲 地 理 简 圈
\ 、 、 !
二= =
月 食 示
教 师 首 先 给 出 自西 向东 的气 候 类 型依 次 是 温 带 海 洋
性气候( 错误 )高山气候 、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
候 。 后 , 学生 说 明这 几种 气 候类 型在 全球 的 分布 规律 , 然 让
意 图
在这当中就有学生掉入“ 陷阱”并总结出温带海洋性气候 , 分布在南北纬 3 o4 o 0 ̄ 0之间大陆西岸的结论。这时会有其 他 同 学提 出异 议 ,认 为 温带 海 洋 性 气 候 是 分 布在 南 北 纬
4 。6 。 间 的大 陆 西 岸 , O" 0之 - - 南北 纬 3  ̄4 。 间 的气 候类 型 0 ̄ 0之
1迷 思 概 念 的 成 因 .
关于 迷思 概 念 的成 因 , 同学 者有 不 同的 理解 。费舍 不 尔认 为 学 生迷 思 概 念 成 因 有 以下 几 点 : 字 的联 想 ; 识 文 知
北人住窑洞 , 湘西 、 鄂西 、 贵州地 区的人住 吊脚楼 , 这与当 地的气候有关 ; 行——旅游之前 , 需要关注景点地区的气
念, 也可 以是一个公式 。当两个例子在学生头脑 中产生
矛盾激化 , 他们不 得不使 用“ 钥匙 ” 打开一扇 扇的 门 , 去
寻找答 案 。




的来龙去脉。 二是小组讨论 。 在学生分组讨论 中, 他们 的 思路 、 想法就都 外显化 了 , 师就可 以在 以后 的认 知冲 教 突设 置 中有 的放 矢 。 例如 ,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在 纬度方 向上的分布 , 学生
月 地

埋伏 ,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突然 遇到“ 陷阱”对 自己的迷 , 思概念产生 质疑 , 并开始 自救或是寻求教师帮助 , 这样就 能 够 征服 迷思 概 念 , 科 学 的新概 念 。 形成
例如 , 3 ̄ 纬线判断南美洲 自西 向东 的气候类型 , 沿 5S 并分别说明这些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 4 。 图 )
专 题 笔 谈
/ ,
蕻 认 知 冲 突 的地 理概 念教 学
●杨 丽琴 张

郁/ 东北 师范大学城市 与环境科 学学院 (3 0 4) 102
育与健康领域 ; 艺术领域 ; 技术领域 ; 合实践活动领域。 综 与其它学科显著不 同的是 , 地理学科横跨历史与社会领域
和科 学领 域 ,这 决定 了地 理学 科 既有 文科 注 重 多层 次 、 多 角 度分 析 、 决 问题 的思 维 能 力 , 解 又有 理 科 对 增 强 学 生创 新意 识 和实 践能 力 的作 用 , 以在学 习地理 时会 有 一 定 的 所 难度 。 学生在 学 习 地理 之 前 的学 习和 生 活环 境是 有 差异 的 ,
的 迷 思 概 念 是 赤 道 地 区接 收 到 的 太 阳辐 射 最 多 , 极 地 两
图 3 海 陆 风 示 意 图

区接受太 阳辐 射最少 , 以雪 线在赤 道地 区最 高 , 所 随纬 度升高 , 线高度下降 , 雪 在两极地区雪线 高度最低。科学 的概念是雪线最 高的地区是在副热带地 区 , 而不是赤道 地 区。决定雪线 高度 的因素有两个 : 降水 ( 降雪) 和低温 ,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积雪的形成 和保存 。副热带地 区主要
图 2 日食 与 月 食 示 意 图
经过上述教学情景 的设置 , 学生会对 日食 、 月食 的形
成理解更为深刻 , 从而建构正确的地理概念。
认知冲突感 的感受 , 这种感受会让个体 困惑 、 紧张 、 不适 , 以致个体会通过各种途径减轻或是除去这种感受 , 以将 所 认知冲突设置在教学当中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 在认知冲 突所造成 的压力之下 , 学生会试图寻找正确的结论 , 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