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细胞因子

合集下载

6第六章细胞因子总结

6第六章细胞因子总结
炎症是机体对外来刺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过程,
症状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病理检查可发现有 大量炎症细胞,如粒细胞、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 和组织坏死,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细胞因子起到 重要的促进作用,如IL-1、IL-6、IL-8、TNFα等 可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可直接刺激发热中枢引起全身发烧,加重炎症症 状。在许多炎症性疾病中都可检测到上述细胞因 子的水平升高。用某些细胞因子给动物注射,可 直接诱导某些炎症现象,这些实验充分证明细胞 因子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大量产生--内分泌效应: 诱导肝脏急性期蛋白合成;引起发热和恶病 质。
2.IL-2 (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TCGF) : 细胞来源:主要由T细胞产生。 作用方式: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 主要生物学功能: (1)活化T细胞,促进细胞因子产生; (2)刺激NK细胞增殖,增强NK杀伤活性及产生 细胞因子,诱导LAK细胞产生; (3)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 (4)激活巨噬细胞。
2.合成、分泌特性:
(1) 多源性; (2) 多向性; (3) 短时自限性分泌;
3.作用特性: (1) 高效性: 10-12mol/L; (2) 主要为自分泌、旁分泌效应; (3) 非特异性、多效性及重叠性; (3) 拮抗性; (4) 双重性; (5) 网络效应; (6) 细胞因子与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共同 组成细胞间信号分子系统。
的相互调控、生物学效应的相互影响而组成 细胞因子网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1.免疫细胞的调节剂 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促进 靶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抗感染和细胞 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它细胞因子和膜 表面分子的表达,促进炎症过程,影响细 胞代谢等。

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 名词解释

第1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immunity指机体对“自己”或“非已”的识别, 并排除“非已”以保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反应。

2、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的生物性分子。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并予以清除。

4、免疫自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功能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5、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机体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功能,即出生后就已具备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6、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也称特异性免疫。

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MALT/MIS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

2、M细胞即膜上皮细胞/微皱褶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散在于小肠派氏淋巴小结处。

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

4、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第3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能使特定的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细胞因子(中文

细胞因子(中文

TNF 的生物学活性
? 3抗病毒作用 (1)类似于IFN 的作用 (2)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 4促进炎症反应 (1)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1 (ICAM-1) (2)分泌IL-1 、 IL-8 等炎症分子和趋化因子 (3)增强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 5 致热作用 内热性热源质 ? (1)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2)刺激巨噬细胞释放IL-1 ? 6 引发恶液质 ? 由TNF ? 引起,能够促进蛋白脂肪消耗、
IL-8 : 趋化因子,促进炎症细胞浸润 IL-10 :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 TH1 细胞合成 分
泌细胞因子 IL-13: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 IgE ,抑制
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炎性细胞因子 (IL-1 、6、8和TNF- ? ) IL-18 :诱导产生 IFN- ?
2 干扰素(Interferon,IFN )
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 HGF)
细胞因子、黏附分子、CD 抗原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CK)
一 细胞因子概念
由机体各种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多 种生理活性和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 子可溶性蛋白质。
二 分类和名称
(一) 、按产生细胞
1 淋巴因子: IL-2 、3 、4、5 、6 、9 、10 、11 、 12、13 、 TNF- ? 、IFN
分解,引起代谢紊乱

《免疫学》-细胞因子

《免疫学》-细胞因子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及其受体
一、细胞因子的结构 二、细胞因子的受体
编辑课件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结构及其受体
一、 细胞因子的结构
❖ 不同细胞因子之间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多数细胞 因子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不超过60KD,多由100 个左右的氨基酸组成。不同细胞因子之间无明显的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 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形式存在,少数因子如IL-5、 IL-12、M-CSF、TGF-β等以双体形式存在。
❖ 细胞因子受体存在有单链、双链或三链不同形式的 结构。
❖ 研究发现,有些细胞因子受体共同使用一条多肽链, 如IL-3、IL-5和GM-CSF共同使用同一β链,IL-2、 IL-4和IL-7共同使用同一γ链。由于细胞因子在受体 水平存在相似性,因而会使用共同的信号传导途径, 发挥类似的生物学效应。
编辑课件
提高IL-2R的表达水平,从而促进T细胞的增殖;还 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产生抗体。 ❖ 参与炎症和发热发生: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 作用,并使之活化和脱编颗辑课粒件,释放炎症介质。
TNF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抗肿瘤活性最强的细胞因子 之一。 1984年TNF-α基因工程产品开始试用于临床。大量临 床试验表明,天然的TNF-α全身用药不良作用严重, 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为此,近二十年来,国内外 众多学者进行了优化TNF-α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包括 局部用药、联合用药、TNF-α变构体及基因疗法等, 使之抗肿瘤作用增强、毒副作用减轻,呈现出较好的 临床应用前景。
编辑课件
(二)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 指可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 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 落的细胞因子,被称为集落刺激因子(CSF)。

(整理)第六章细胞因子

(整理)第六章细胞因子

第六章细胞因子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一、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以调节免疫应答为主的生物学作用。

二、细胞因子的命名细胞因子按其产生来源可分为: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等。

按其作用可分为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等。

部分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及编码蛋白与结构清楚者,在免疫调节、造血和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又称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三、细胞因子作用方式天然的细胞因子由抗原、丝裂原或其他刺激物所活化的细胞所分泌,通过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内分泌(endocrine)的方式发挥作用。

若某种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细胞因子作用的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自分泌,如T淋巴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T淋巴细胞本身生长。

若某种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则该细胞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方式称为旁分泌,如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12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化。

少数细胞因子如TNF-α、IL-1在体液中浓度很高时也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为内分泌方式。

图细胞因子的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作用A. 自分泌;B. 旁分泌;C. 内分泌四、细胞因子作用特点细胞因子通常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和协同性。

①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如干扰素可上调有核细胞表达MHC Ⅰ类分子,也可激活巨噬细胞。

②重叠性: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如IL-2和IL-4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③拮抗性:一种细胞因子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如IL-4可抑制IFN- 刺激Th细胞向Thl细胞分化的功能。

医学免疫学:第5 第6 第19 章 补体、补体检测及细胞因子 (2)

医学免疫学:第5 第6 第19 章 补体、补体检测及细胞因子 (2)

C4bp的抑制作用(C4 Binding Protein)
结合C4b,抑制C4b与C2的结合,防止C3转化酶的组装。 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
四.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 MAC,介导溶细胞效应; 激活过程中产生的水解片段,介导各种生物学效应
1. 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CH50(U/ml)=1/血清用量*稀释倍数
取10只试管,分别编号,按照下表加入各试剂
试管号 BBS 1:20稀释血清 2%SRBC 2U溶血素
补体溶血活性
1 1.40
0.10
0.5
0.5
200
2 1.35
0.15
0.5
0.5
133

3 1.30
0.20
0.5
0.5
100
37℃
4 1.25
0.25
2. 调理作用 C3b、C4b
3. 免疫粘附 C3b
4. 炎症介质作用 过敏毒素 C3a、C5a 趋化因子 C5a
第十九章 补体检测及应用
补体总活性测定
•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 • 特异性抗体+红细胞→激活补体→溶血 • 在适当的、稳定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
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
阳性
阴性
阴性
阳性
二、方法评价
➢优 点
灵敏度高、所测定的抗体水平可达0.05μg/ml , 出现交叉反应的机率较小, 可检测的抗原或抗体范围广泛, 无需特殊设备、结果容易观察、试验条件要求不高
➢现 状
影响的因素多、各种制剂需要繁琐的稀释和滴定等, 现代化、自动化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不断涌现,补体结合试验逐 渐被遗弃 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经典的免疫方法类型,其设计和原理仍对 新型免疫方法的建立有着启迪和指导作用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

白 细 胞 介 素 的 测 定 示 意 图
-2
37º C,16h~20h 加入3H-TdR(1Ci~5Ci)
37º C,4h~6h 收集细胞
测定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细胞毒活性测定
对指示细胞具有破坏作用的细胞因子,若与细 胞共育将会导致细胞死亡。因此,待测细胞因子作 一系列稀释后加至指示细胞培养体系,以检测培养 细胞的死细胞数作为判断指标,死细胞数量与细胞 因子的活性呈正比。应用一系列稀释的细胞因子标 准品,制作其活性与剂量关系的标准曲线,以此作 为待测细胞因子活性的定量测定。
人民卫生出版社
抗病毒活性测定法
常用于检测抗病毒活性的细胞株
Wish、Hep2/c 人干扰素 L929 小鼠干扰素 Ratec 大鼠干扰素 A549 MDBK 多种族的IFN-α和IFN-γ
常用于攻击细胞的病毒 检测抗病毒活性的方法
VSV、EMCV及Sindbis virus等
细胞病变效应(CPE) 抑制病毒蚀斑形成或抑制病毒的产量 本法常用于IFN等的测定,IFN可诱导细胞产生抑制病毒RNA和DNA合成的 酶,保护细胞不受病毒感染,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
本法常用于TNF等的测定
人民卫生出版社
待检样品(细胞上清) 指示细胞(L929)
按不同稀 释度加入
37º C,24小时 弃取上清,洗涤
加入结晶紫染液,洗涤 加入细胞裂解液,比色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的 测 定 示 意 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抗病毒活性测定法
本法常用于IFN等的测定,IFN可诱导细 胞产生抑制病毒RNA和DNA合成的酶,保护 细胞不受病毒感染从而抑制细胞病变。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Northern印迹杂交法

细胞因子 PPT

细胞因子 PPT

增加前列腺 素和细胞因 子 IL-1 , IL6 , IL-8 , GM-CSF 的 产生水平。
巨噬细胞
Mj
骨髓
体内刺激产生CSF
增强造血功能
中性粒细胞
趋化并活化 中性粒细胞
大剂量注射TNF导致恶液质的小鼠模型
四、集落刺激因子(CSF)
➢ 能刺激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参与造血功能的细胞因子,称为集落刺激 因子(CSF)。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2.调节T、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IL-1/2/4/5/6/7/12 等 CK 增 强 免 疫功能 ➢IL-4/10/13 、 TGF- 等 CK 抑 制 免 疫功能
CK对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作 用
CK的生物学作用
3.调节炎症反应 ➢IL-1/8和TNF等具有趋化作用 ➢IL-1参与发热反应
复习思考题
1、CK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2、CK有哪些共同特性? 3、名词解释:
细胞因子,IL,IFN
特权福利
特权说明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根据其产生细胞的种类,有些细胞因子曾被冠以不同的名称,如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淋巴因子(lymphokine),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单核因子(monokine)。

有些细胞因子根据其主要功能所命名,如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被称为趋化因子,可刺激骨髓干细胞或祖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被称为集落刺激因子。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以及其他非造血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均可产生细胞因子,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是产生细胞因子最多的免疫细胞。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虽然细胞因子种类很多,但具有一些共同特点:①多为小分子(8~30 kDa)多肽。

②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

③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

④以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例如某个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可刺激其自身的生长,表现自分泌作用(autocrine action)。

树突状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12(IL-12)刺激邻近的T淋巴细胞分化,表现旁分泌作用(paracrine action)。

肿瘤坏死因子(TNF)在高浓度时可通过血流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表现内分泌作用(endocrine action)(图6-1)。

⑤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性或协同性。

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性质被称为细胞因子的多效性,如γ干扰素(IFN-γ)刺激多种细胞上调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也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

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同一种靶细胞,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性质被称为细胞因子的重叠性,如IL-2、IL-4、IL-7和IL-15均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一种细胞因子可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功能,表现拮抗性,如IL-4抑制IFN-γ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IFN-γ抑制IL-4诱导Th0向Th2的分化。

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另一种细胞因子的功能,表现协同性,如IL-3可协同多种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造血干/祖细胞的分化和成熟。

众多细胞因子在体内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形成十分复杂的细胞因子调节网络。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细胞因子可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等多种类型。

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

后来发现,除白细胞外,其他细胞也可产生白细胞介素,如基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等;除白细胞外,白细胞介素也作用于其他的靶细胞如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细胞等。

目前已发现的白细胞介素有30余种(IL-1~IL-35)。

2.干扰素家族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的感染和复制的功能而得名。

根据来源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干扰素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有13个亚型)、IFN-β、IFN-ε、IFN-ω和IFN-κ;Ⅱ型干扰素即IFN-γ。

IFN-α、IFN-β和IFN-γ已被成功应用于临床某些疾病的治疗。

有关这三种干扰素的产生细胞和功能见表6-1。

表6-1 干扰素的类型及其主要功能名称类型主要产生细胞主要功能IFN-αⅠ型干扰素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淋巴抗病毒,免疫调节,促进MHCⅠ类分子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Ⅱ类分子的表达IFN-βⅠ型干扰素成纤维细胞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免疫调节,促进MHC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的表达IFN-γⅡ型干扰素活化T细胞,NK细胞激活巨噬细胞,抗病毒,促进MHC分子表达和抗原提呈,诱导Th1细胞分化,抑制Th2细胞分化3.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在1975年发现的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分为TNF-α和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目前至少有19个成员,它们在调节适应性免疫、杀伤靶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是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

目前发现的集落刺激因子有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此外,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因子(SCF)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等也是集落刺激因子。

IL-3可作用于多种早期造血祖细胞,因此也具有集落刺激因子的功能。

5.趋化因子家族人类有约几十种趋化因子(chemokine),根据结构特征和功能分为4种亚家族:①CC亚家族:此类趋化因子的近氨基端有2个相邻的半胱氨酸(CC)。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CC亚家族的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有趋化和激活作用。

②CXC亚家族:此类趋化因子的氨基端有一个CXC基序(半胱氨酸-1个任意其他氨基酸-半胱氨酸)。

IL-8是一种CXC亚家族趋化因子,可趋化多形核白细胞到达急性炎症部位。

③C亚家族:此类趋化因子近氨基端只有1个半胱氨酸(C)。

淋巴细胞趋化蛋白(lymphotactin)是一种C亚家族趋化因子,对T淋巴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有趋化作用。

④CX3C亚家族:此类趋化因子的近氨基端有一个半胱氨酸-3个其他任意氨基酸-半胱氨酸序列。

Fractalkine是一种CX3C亚家族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

6.其他细胞因子:除上述常见的几类细胞因子外,免疫系统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

第三节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在调节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刺激造血、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和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参与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有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细胞因子对这些细胞发挥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

1.DC 广泛分布在人体各处的未成熟DC(iDC),在摄取抗原后逐渐成熟,并经血液和淋巴循环,迁移并归巢到淋巴结、脾、派氏集合淋巴结中的T细胞区,将抗原提呈给初始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在摄取抗原的过程中,IL-1β和TNF-α等可诱导iDC 成熟分化。

在抗原提呈过程中,IFN-γ上调DC MHCⅠ类和Ⅱ类分子表达。

趋化因子调节DC 的迁移和归巢。

2.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可趋化单核细胞到达某些炎症部发挥作用。

IL-2、IFN-γ、M-CSF、GM-CSF等都是巨噬细胞的活化因子。

IFN-γ通过上调MHC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IL-10和IL-13可抑制巨噬细胞的功能,发挥负调节作用。

3.中性粒细胞在急性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迁移到急性炎症部位发挥杀伤和清除病原生物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炎症局部产生的IL-1β、IL-8和TNF-α等细胞因子可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促进中性粒细胞经血管壁渗出到炎症部位。

G-CSF可激活中性粒细胞。

4.NK细胞在NK细胞分化过程中,IL-15是关键的早期促分化因子。

IL-2、IL-12、IL-15和IL-18可明显促进NK细胞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

5.NK T细胞IL-2和IL-12可活化NK T细胞,并增强其细胞毒作用。

6.γδT细胞巨噬细胞或肠道上皮细胞产生的IL-1、IL-7、IL-12和IL-15等对γδT细胞有很强的激活作用。

(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和αβ T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效应功能的发挥。

1.B细胞IL-4、IL-5、IL-6、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B细胞活化因子(BAFF)等可促进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

多种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分泌Ig的类别转换,如IL-4可诱导IgG1和IgE的产生,TGF-β和IL-5可诱导IgA的产生。

2.T细胞IL-2、IL-7、IL-18等活化T细胞并促进其增殖。

IL-12和IFN-γ诱导Th0向Th1亚群分化,而IL-4促进Th0向Th2亚群分化(图6-2)。

在小鼠TGF-β与IL-6联合作用,促进Th0向Th17亚群分化(在人类则IL-1β和IL-6联合促进Th17的分化),IL-23促进Th17细胞的扩增。

TGF-β促进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

IL-2、IL-6和IFN-γ明显促进CTL的分化并增强其杀伤功能。

(三)刺激造血造血(hematopoiesis)主要在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中进行。

骨髓和胸腺微环境中产生的细胞因子尤其是集落刺激因子对调控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着关键作用。

1.主要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细胞因子IL-3和干细胞因子(SCF)等主要作用于多能造血干细胞以及多种定向的祖细胞。

2.主要作用于髓样祖细胞和髓系细胞的细胞因子GM-CSF可作用于髓样细胞前体以及多种髓样谱系细胞;G-CSF主要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ADCC 活性;M-CSF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和活化。

3.主要作用于淋巴样干细胞的细胞因子IL-7是T细胞和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早期促分化因子。

4.作用于单个谱系的细胞因子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红细胞生成;血小板生成素(TPO)和IL-11促进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IL-15促进NK细胞的分化。

(四)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SF)中,有几种细胞因子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或诱导细胞凋亡。

如TNF-α和LT-α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

活化T细胞表达的Fas配体(FasL)可通过膜型或可溶型形式结合靶细胞上的Fas,诱导其凋亡。

(五)促进创伤的修复多种细胞因子在组织损伤的修复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促进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促进多种细胞的增殖,有利于慢性软组织溃疡的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