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集下载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情况,本次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各民族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和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2. 了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情况,保障各民族平等交往的权利;3. 深入了解宣传教育工作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4. 探索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途径。

三、调研方法1.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对面访谈和网络调查相结合,覆盖面广;2. 随机抽取各地区和民族的代表,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3. 结合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确保调研结果的真实性。

四、调研结果1. 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民族之间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利益冲突。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存在民生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困扰。

此外,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差异也时常成为导致矛盾的原因。

2. 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情况调研显示,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情况总体上是良好的。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逐渐加深。

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领域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间交流不畅和相互了解不足的情况。

3. 宣传教育工作的作用调研显示,宣传教育工作在民族团结进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了各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了民族团结的意识。

同时,宣传教育工作也有助于凝聚各界力量,促进各族群众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

4.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途径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途径:(1)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缩小经济发展差距;(2)加强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3)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的平等性和包容性,保障各民族平等交往的权利;(4)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融合和创新。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历程与启示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历程与启示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历程与启示黄红梅、张勇2012-1-11 13:42:42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1年12月16日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群众性、基础性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开展的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

1952年,该州决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宣传月”,并一直坚持了30多年,此举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延边州通过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总结出“五字”经验,即在时间上立足于“早”字,要有远见,要抓苗头,把工作做在前头;在范围上强调一个“广”字,宣传面要广,要在各民族、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中普遍进行;在形式上狠抓一个“多”字,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全力以赴进行;在内容上注重一个“深”字,深入各族群众思想实际,把宣传内容讲深讲透;在路径上探求一个“新”字,不落俗套,使受教育群众每年都能受到新教育。

但是,这一活动在当时未能及时在全国推广,也没有普遍地开展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族工作重新走上正轨。

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修复“文革”在民族团结上造成的创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逐渐被各地重视起来。

1983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每年5月为“民族团结教育月”;同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在该区首次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决定,每年9月为“民族团结表彰活动月”。

这样,群众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逐步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测评指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测评指标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测评指标一、引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着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为了评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成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指标体系,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指标,以期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测评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二、指标体系构建1.政策法规指标: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执行效果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审查政策文件的颁布情况、民众对政策的满意度、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2.民族平等指标:反映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对各民族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高等教育等领域中的比例和地位进行统计和对比,评估民族平等的程度。

3.教育和文化发展指标:评估各民族教育和文化发展的情况,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状况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民族教育和文化机构的普及情况、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

4.就业与收入指标:反映各民族就业和收入状况的指标,包括各民族就业机会是否平等、收入差距是否较小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各民族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进行评估,同时可以考察各地区对贫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和措施是否有效。

5.社会和谐指标:反映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的状况,包括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考察各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民族关系和谐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测评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各指标的满意度和问题。

通过统计和分析问卷结果,找出各项指标的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2.数据统计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统计数据,结合具体案例,了解各地区、各民族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从而评估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各民族团结_

各民族团结_

各民族团结几千年来,各民族人民亲如姐妹,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共共同建设着中华各族人民的美好家园。

在中华各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们互相学习,共谋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一心、和睦相处、和衷共济,才能使社会主义得到有效的发展,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我们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只有凝聚了我们的心,中国才有真进步!四世纪后期,我国东北部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那时候,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在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后来也有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琵琶曲、戏剧、电视剧等艺术作品。

在十二世纪,蒙古族的首领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并结束了草原的长期混战的局面,后来成吉思汗的后代统一了整个祖国建立了元朝。

乾隆时代,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收复全部土地,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为新疆。

新疆其实一点儿都不新,这是一片自汉代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同治六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

俄国乘机占据了伊犁,英国也虎视眈眈,意图瓜分西北。

但在在1876年,左宗棠率六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历尽千辛万苦,一年后,新疆全境收复。

在1616年时期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并自立为汗。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研讨材料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研讨材料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研讨材料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以下是一份关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研讨材料,供参考:标题: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研讨材料一、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推进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战略目标。

在新时代,如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成为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二、研讨内容:1.全面了解各民族特点:研究民族文化、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特点,为进一步推进团结提供基础。

2.民族政策与法规:讨论国家关于民族政策、法规、法律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支持和保护。

3.教育和文化传承:探讨如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

4.民族地区发展:讨论如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减少地区间差距,增进民族团结。

5.民族宗教事务:探讨宗教在民族团结中的作用,如何处理宗教事务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三、研讨方式:1.专题报告:请专家学者就各方面的主题进行专题报告,为研讨提供理论支持。

2.座谈交流:鼓励与会者积极发表看法,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

3.小组讨论:分为几个小组,就不同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提出建议。

4.现场调研:安排参会者前往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基层情况。

四、预期成果:1.形成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2.提出一揽子政策建议,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发展。

3.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

4.推动民族地区的繁荣,改善民众生活,实现民族团结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位公民都应积极参与,携手推动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繁荣富强的新时代。

通过本次研讨会,我们期待能够凝聚更多共识,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引言: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

本文将详细制定2023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1.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理解和友谊,促进民族团结;2. 提高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认同感,增强族群凝聚力;3. 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宣传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4. 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切实担当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责任。

二、活动内容和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落实责任到位;(2)设立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1)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各级干部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工作能力;(2)加强理论研究,举办学术研讨会,探索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3)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3. 加强社会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1)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开展各民族文艺、体育、民间艺术等交流活动;(2)加强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推广,保护优秀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3)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增强各民族文化的活力。

4. 加强社会经济领域的合作:(1)加强各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与互利合作,推动民族地区的共同发展;(2)支持和鼓励各民族地区的优势产业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3)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各民族就业机会的均等化。

5. 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1)推动各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法律宣传和普法教育;(2)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各民族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3)推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长效机制,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讲话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讲话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讲话尊敬的各位同志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做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讲话。

民族团结进步是我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命题,也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想通过这次讲话,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民族团结进步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多民族共存的大家庭。

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互相尊重、互帮互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只有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才能共同构筑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有助于推动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

我国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只有以平等互利、和谐相处的态度,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的共同繁荣。

二、民族团结进步的成就及启示我国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一方面,我们坚持民族平等,废除了历史上存在的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不平等观念,确立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这为各个民族和谐共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民族团结人民的共同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普及民族团结知识,提高了各族群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

我们还注重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通过加强宪法法律保障,确保各个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

同时,我们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促进各个民族共同发展。

这些成就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关注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道德建设,保护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三、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点工作为了更好地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 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

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下面是我带来关于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计划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各民族始终遵循的方针政策。

根据红教党发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牢牢把握各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二、总体目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是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年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校园。

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宣传教育。

使宣传教育和创建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范的长效机制.再次是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点创建活动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为载体,在我区范围,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师范单位创建活动,力争年内使我校成为民族团结示范校。

三、主要内容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

广泛开展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政策关、宗教观和股价有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职工对新时期,新阶段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努力营造和谐与人的氛围。

四、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创建活动,现成立民族团结教育创建工作学校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宁林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只有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的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的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的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

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民族团结是增强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首先,要具
有爱国意识、
民族意识,热
爱我们的祖
国,以作为中
华民族的儿女
为骄傲。

祖国
它很普通,普
通到每个人一
生中都会无数
次地提及;它
也很神圣,神
圣到每次提到
都会感觉到一
种荣耀、一种
责任、一种无
法割舍的情愫。

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中缓缓升起,每一个人的心中难免都会被一种情愫触动。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当北京奥运会成为世人的经典,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当六十周年华诞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
而自豪。

其次,关心国家大事,爱护国家的公共设施。

具有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民族的团结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发展。

在校期间,我们不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国家大事,从西藏打砸事件,四川大地震,7.15事件到国庆庆典以
阅兵仪式等等,增强爱国之心。

一个国民的生活细节可以反映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爱护各种公共设施,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公德的公民。

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了解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各民族团结的前提,相互尊重,才能相
互相处,进而一起共同努力共进。

因此,我们大学生,应该多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促进民族的团结。

同破坏国家统一、威胁国家公共安全的行为做坚决斗争,配合政府等国家机关的工作。

从西藏的打砸烧伤事件到新疆7.15事件,我们知道有极少数的极端分子在安
稳发展的时代,故意制造绝大多数人愤慨的破坏事件,因此,我们关注这些事件,并用自己的方式同这些行为作斗争,维护民族的团结。

民族问题始终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问题,民族工作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


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自信面对未来。

在这迅速变迁的世纪,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为民族的大团结作出自己的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华民族的大局出发,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我国多民族统一的传统出发,自觉维护民族
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各民族已经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民族发生分裂,必然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导致战争发生,这样对国家、对民族、对每个人都会带来损失乃至灾难。

相反,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环境安定,各族人民可以安
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就发展,民族分裂就倒退,这也是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所得出的结论。

①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②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
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自觉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④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并向有关部门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积极建言献策。

⑤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
族主义,勇于
同一切破坏民
族团结,的行
为作斗争。

(三)、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