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仪民俗(成年)
第六章人生礼仪民俗

从外延来看,姻缘关系有抚育子女成长的义务,
古训有“子不教,父之过”,古时有曾母三易其家, 就是为了培养教育子女。姻缘关系还有赡养老人的义 务,娶妻要看对父母孝顺不孝顺,这也是巩固姻缘关 系的重点所在。如今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重点的家族 观念逐渐向姻缘关系为重心家族观念转移,而且婚姻 讲究自由恋爱,讲究感情,决定姻缘关系不是家长、 族长,而是夫妻的感情基础。在家族中,妻的地位和 夫的地位是平等的。由此可见,新式的姻缘关系与旧 式的姻缘关系有着明显的不同。
(1)家族成员的称谓 家族成员称谓是由各代婚姻关系构成的男女双
方血缘关系排列的亲族次序确定的。
A、家族称谓的意义: 一是为了区别辈分;
二是为了确定上辈、同辈、晚辈 之间 的相互关系;
三是向社会呈现本家族的内部 结构,便于社会了解和进行社交活动。
民间称谓非常讲究辈份,不能违背,否则被视为 失礼,俗称“没大没小”,“没老没少”。
(2)姻缘关系 姻缘关系是以婚姻联系着的夫妻之 间的关系,姻缘是联结男女双方的惟一纽带。
它与血亲关系不同之处在于:血亲关系强调血
统的传递,具有内敛性和向心性特征,而姻缘关系 强调的是不同血缘间的结合,其特征是开放的扩张 的。当妻子的一方通过联姻加入夫方的家族时,就 将妻方的家族关系带入夫方的家族关系中来,使夫 方的家族关系的外延大大扩充了。所以家族既有封 闭性的一面,又有开放性的一面。而且姻缘关系本 身的社会属性要比血缘关系鲜明得多。
人生礼仪

成年礼,又称“成人礼”、“成丁礼”。 《礼记》中这样解释成年礼:“凡人之所 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 齐颜色、顺辞令……故冠而后服备,服备 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已冠而 字之,成人之道也。”
在中国古代,男性到二十岁时,要举行 “冠礼”,标志他成为成年人,可以享有 一定的权力 例如择偶婚配,有资格参与祭祀、充当家 族的继承人等,也有服兵役、担任朝廷官 职和承担家族的事务的责任和义务。
婚姻仪礼
我国古代为婚礼制定的“六礼”,对我国历 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作用。
“六礼”形成于周代。 根据《仪礼· 士昏礼》的记载,当时的婚礼需 经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 请期、亲迎。 “六礼”对我国历代婚礼的演变始终起主导 作用,成为古代婚礼的模式,甚至对当前婚 俗仪式也有影响。
纳征
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方将聘礼送往 女家谓之“纳征”。 纳征又称“纳币”、“大聘”、“过大 礼”等,是进入成婚阶段的重要仪礼, 礼仪十分繁琐。 征在这里是“成”的意思。币所指的财 物在古代是指皮帛等物,后来才逐渐发 展成聘金。
周岁周岁可以看作是小孩诞生礼的最后一个 高潮。 在周岁这一天,亲戚朋友前来道贺,给 孩子送些衣帽,其中较具文化特质的礼 物是虎头鞋。 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小孩穿了虎头 鞋可以避邪。
抓周
这一天特别要举行检验小孩天赋和卜测未 来前途的“抓周”仪式。 古代称之为“晬” (zuì )盘。又称试儿、 试晬、拈周、期场、试周。 抓周仪俗在南北朝时就已出现
诞生礼
诞生礼是人生的开端礼。 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 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礼, 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为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诞生礼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大体 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庆贺生子三个 阶段的内容,而以庆贺生子为中心部分。
乳山传统人生礼仪民俗

乳山传统人生礼仪民俗人生在不同年龄阶段里要经历不同的礼仪,并要举行与之相关的仪式,这些里程碑式的庄严礼仪,又被称为生命礼仪;还有一些礼仪是礼节性和礼貌性的,也是生活中必须要讲究的。
礼仪是社会规范,遵规守范才能被社会认可。
现将民俗中的这两类礼仪,同章进行叙述。
第一节婚姻婚俗从来都是有政治、经济背景的。
社会越发达,婚俗演变得越快。
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男女婚事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门当户对。
并有指腹婚、童养媳、童婚、换亲、抢亲等联姻方式。
那年代,夫妻在婚前是不允许随便见面的。
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政府的提倡,《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婚龄青年才逐步有了恋爱的自由。
特别是妇女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得以迅速提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姑娘们的择偶标准是一军官、二政干、三工人、四教员,不行再嫁庄稼汉;70年代开始,男女选偶标准开始复杂化,容貌、文凭、职业、经济条件等都是考虑因素。
古时婚姻有固定的六礼形式: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随着时代变迁、加之地域差异,乳山婚俗呈现出明显的地方化特点。
婚前要经过议婚、订婚、择好日、下彩礼、搬箱等步骤,婚礼庆典包括嫁娶、开箱、瞻久等程序,反映了人们对婚姻大事的庄重态度和认真程度。
同治《宁海州志》卷5第6页:“初聘用媒妁,然后纳采,不计财礼轻重,不论贫富,士庶咸用肩舆彩饰亲迎奠宴,而士大夫家颇依“文公家礼”,稍略繁文。
婿至妇门,主婚者揖以入,既昏,行宴礼;黎明,导新妇入门。
用吹鼓,行合卺礼。
三日庙诸姑伯叔,以次礼谒戚族,饶汤饼行贺礼。
”乾隆《海阳县志》卷3第33页:“婚礼,人贫俗朴,六礼多不备。
士大夫家颇依家礼亲迎,入门夫妻对拜,行合卺礼。
三日见诸姑伯叔。
归母家婿行半子礼。
”民国《牟平县志》卷3第43页:“迎亲之礼最重,士大夫家,仪仗鼓乐咸备,即普通民户,亦必肩舆彩饰,衣冠齐楚,名为小登科。
婿至妇家,主婚者揖以入。
既昏,行宴礼;黎明,偕女升舆归,女家请男一人或二人送往,谓送客;婿家请二妇延扶新人,谓扶客。
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民俗是指人在一生成长中表明进入重 要年龄阶段的祝贺仪式和所经历的具有重要意 义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习俗。纵观人生的全过 程,主要有五大礼俗,即诞生礼、成年礼、婚 礼、寿礼、葬礼。
第一节 婚姻民俗
• 一。婚姻形态
• 抢劫婚(原始社会残留婚姻形态。母系氏族社会 解体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妇女不愿嫁到男方, 男方便采取强制性手段将妇女嫁到男方。在汉族 已消失,但在少数民族依然遗风很盛。如景颇族 把抢妻称“迷鲁”,且不事先通知女子,也不管 家庭及女子是否同意,先去强行抢回。如同时几 个男子看中一个女子,抢婚还常发生械斗。
• 1.空地搭棚 布置奠场 3.举行祭奠
〈四〉出殡阶段
•
1.列队步行 2.墓地停脚 3.移棺入土 4.祭祀祈福
四。丧葬方法
• (一)土葬 • 最普遍, 入土为安 • 土葬习俗的形成,同人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死者入土是 人的必然归宿,《周礼》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 土葬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后,有了明显的尊卑贵贱的等 级差别。至秦汉时期,统治者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为同,禁民火葬,土葬遂成为汉民族的通用葬式,并世代沿袭。我国 土葬在不同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形式特点虽有差别,但其基本观 念都一样,即认为死者应保存完尸,“入土为安”,故土葬之俗,长 期因袭。在个别少数民族中,也有视土葬为最坏葬法的,如藏族民间 实行火葬、天葬、水葬,而对患有麻风、天花等传染病人或强盗及受 刑而死的囚犯用土葬,认为可以根绝瘟疫流行和惩治罪恶,打入地狱, 不得转生。土葬之俗,劳民伤财,滥占耕地,传染疾病,故新中国建 立后已逐步为火葬法所替代,但至今在偏远农村仍有残存。
• 转房婚:指弟纳兄嫂或兄娶弟媳的一种寡 妇内嫁制的婚姻。我因历史上各时期、各 民族中都曾流行过,且持续时间很长。王 昭君出塞,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生一子, 后呼韩单于死,按“父死,妻其后母”的 风俗,嫁给呼韩邪长子复株累单于,又生 二女。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冠、婚、丧四种⼈⽣礼仪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段。
在社会活动中。
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明;举⽌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
总之⼀个⼈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五礼的内容相当⼴泛,从反映⼈与天、地、⿁神关系的祭祀之礼,到体现⼈际关系的家族、亲友、君⾂上下之间的交际之礼;从表现⼈⽣历程的冠、婚、丧、葬诸礼,到⼈与⼈之间在喜庆、灾祸、丧葬时表⽰的庆祝、凭吊、慰问、抚恤之礼,可以说是⽆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族的尚礼精神。
吉礼居五礼之⼿,它主要是对天神、地祗、⼈⿁的祭祀典礼。
其主要内容可包括三个⽅⾯。
第⼀是祭天神,即祀昊天上帝;祀⽇⽉星⾠;祀司中、司命、风师、⾬师等。
第⼆是祭地祗,即祭社稷、五帝、五岳;祭⼭林川泽;祭四⽅百物等。
第三是祭⼈⿁,主要为春夏秋冬享祭先王、先祖。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它的主要内容有: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区礼,以吊礼哀祸灾,以桧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其中,丧礼是对各种不同关系的⼈之死亡,通过规定时间的服丧过程来表达不同程度的北上;荒礼是对某⼀地区或某⼀国家受到饥馑疫疠的不幸遭遇,国王与群⾂都采取减膳、停⽌娱乐等措施来表⽰同情;吊礼是对同盟国或挚遇有死丧或⽔⽕灾祸⽽进⾏吊唁慰问的⼀种礼节。
这三种礼节各级贵族都可举⾏。
桧礼是同盟国中某国被敌国侵犯,城乡残破,盟主国应会合诸国,筹集财货,偿其所失;恤礼是某国遭受外侮或内乱,其邻国应给予援助和⽀持。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
它主要包括朝、宗、觐、遇、会、同、问、视⼋项。
军礼时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军礼主要有⼤师之礼、⼤均之礼、⼤⽥之礼、⼤役之礼、⼤封之礼。
⼤师之礼是军队征伐的仪礼;⼤均之礼是王者和诸侯在均⼟地、征赋税时举⾏军事检阅,以安抚民众;⼤⽥之礼是天⼦的定期狩猎,以练习战阵,检阅军马;⼤役之礼是国家兴办的筑城⾢、建宫殿、开河、造堤等⼤规模⼟⽊⼯程时的队伍检阅;⼤封之礼是勘定国与国,私家封地与封地间的疆界、树⽴界碑的⼀种活动。
第五讲人生礼仪民俗

第五讲人生礼仪民俗【教学目的】认识人的一生中的几个主要阶段——诞生、成年、婚姻以及死亡,它们是每一个人须通过的过程;掌握人生礼仪的种类和各自的功能;了解不同民族在这四个阶段所举行的仪式,它们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礼仪民俗。
【教学内容】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二、中国汉族人生礼仪民俗三、中国少数民族人生礼仪民俗一、人生礼仪民俗概述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
主要包括诞生礼仪、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
此外,标志进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
伴随着人生不同阶段礼仪的,有许多一般性和奇异的风俗,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礼仪民俗。
人生礼仪民俗是社会民俗事象之一,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人生礼仪民俗的分类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它们是出生、成年、婚嫁及死亡。
据此,我们把人生礼仪民俗分为这四个部分来加以阐述。
1、诞生礼仪诞生礼仪是人一生的开端礼。
在人生诸礼仪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其中经历许多有趣的环节。
从内容上看,大体包括求子仪式、孕期习俗和庆贺生子三个阶段,而以第三个阶段为中心部分。
2、成年礼仪成年礼,又叫成丁礼或冠礼。
它是一种古老习俗的传承,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青年男女只有通过成年礼仪,才能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利,才能被社会成员认同,同时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
3、婚姻礼仪婚礼,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们之所以重视成人礼仪,一个重要的功利目的,是与婚姻联系在一起的。
人类自身要发展,社会要进步,都少不了人类的延续,从这一点来说,婚姻礼仪受到人、社会的重视就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4、丧葬礼仪丧葬礼仪,是人的一生当中最后一项“脱离仪式”。
它是指人死后,亲属、友人、邻里为之举行殓殡、祭奠、哀悼的习俗惯制。
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内涵也极其复杂。
另外,葬礼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葬法上来看,主要有土葬、火葬、天葬、风葬、水葬、塔葬、悬棺葬等。
人生礼仪民俗概论

路漫漫其悠远
—— “满月” 诞生礼的一项重要仪式是在婴儿满月的时候进行。在这一 个月内,产妇须“坐月子”,不能出门。在满月这一天就可以为婴儿举 行有亲朋好友参加的庆贺仪式。满月之后 还有在一百天时所举行的庆 贺仪式,称“百岁”,含义是祝福小孩能够健康长寿长。
这种“抓周”,是寄托了上一辈对下一辈子的希望 。
路漫漫其悠远
抓周
路漫漫其悠远
物品 书
笔墨
印章 算盘 稻草 刀剑
意义
物品 尺
钱币
葱 蒜 听筒 芹菜
人生礼仪民俗概论
路漫漫其悠远 2020/4/4
人生礼仪民俗概述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 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礼仪、 成年礼仪、结婚礼仪和丧葬礼仪。此外,标志进 人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 贺举动,也可视为人生礼仪的内容。伴随着人生 不同阶段礼仪的,有许多一般性和奇异的风俗, 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礼仪民俗。人生礼仪民俗是 社会民俗事象之一,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路漫漫其悠远
人生经历重要阶段见证性标志仪礼
诞生礼、成年礼、 结婚礼、丧葬礼
路漫漫其悠远
人生礼仪民俗的功能
在人的一生中有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举行不同 的仪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分别加以阐述。 (l)诞生礼仪 诞生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一个婴儿刚一 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 行的诞生礼仪,他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的地位,被社会承认 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2)成年礼仪 成年礼仪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 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礼仪。一般来说,举行成年礼仪,有 年龄的规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举行成年礼有不同 的方式与内容,其意义也不尽相同。举行成年礼的最终目 的是使年轻人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能明白自己的社会 责任感。
呼和浩特地区“圆锁”成年礼习俗研究

呼和浩特地区“圆锁”成年礼习俗研究作者:杨佳林来源:《神州·上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不同地域环境下,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人生礼仪的形式意义等也各有不同,各具特色。
中华民族自古对成人礼十分重视,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礼。
在蒙古族与汉族杂居,民族文化融合的呼和浩特地区,传统成人礼仪为“圆锁”。
“圆锁”是我国北方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成年习俗,是确定年轻人具有成人资格的一种象征性仪式。
在呼和浩特地区,中原习俗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广为流传,当地百姓普遍庆祝。
本文尝试从社会变迁、文化融合、仪式前期准备、仪式内容等方面详细记录了呼和浩特地区“圆锁”成年习俗,分析呼和浩特地区“圆锁”礼蓬勃发展原因,“圆锁”习俗背后的情感意义和现实功能。
关键词:呼和浩特;民族文化融合;圆锁;仪式功能一、“圆锁”成年习俗的由来(一)“圆锁”成年习俗概念界定圆锁又称“圆生儿”、“过生儿”,现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即为周岁满12岁孩子举行成人礼的民间风俗。
之所以选择12岁为成人礼,一是因为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时间都相契合,如一年十二个月,一天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十二生肖,因此12象征着一轮完满的循环,表达了圆满、完成之意。
二是民间习俗认为,孩童在12岁前魂魄不全,易被妖魔鬼怪摄走,受到惊吓也易丢失,因此需要长命锁庇护。
满十二岁后,孩子的魂魄已全,能够独立应付邪崇,无需长命锁,于是锁要摘下来,举行圆锁仪式。
至今,这种习俗已经不分民族,不限地域,广泛流传于民间。
在呼和浩特地区,人们对于儿童“圆锁”仪式非常重视,像结婚一样,父母亲人从很早就开始筹备仪式,包括择吉日、邀请宾客、请司仪乐队、制作圆锁所需的面圈、蛋糕、预定酒席等,购买烟酒、糖果、瓜子,为远道而来的亲人安排住宿等等。
受邀的亲朋也会准备好礼金或礼品前来赴宴。
(二)历史中的“圆锁”成年习俗由来与发展“圆锁”起源于山西。
《大同府志》(1)载:“男子生弥月或周岁,编红线锁带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 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 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受笄即 在行笄礼时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 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随即以簪插 定发髻。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 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 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公宫或宗室接受成人 教育,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等, 作为媳妇必须具备的待人接物及侍奉舅姑的品 德礼貌与女红劳作等技巧本颂。
维多利亚瀑布地区:瀑布游泳
• 在9-12月份的旱季, 成年男子可以在赞 比亚和津巴布韦交 界处的世界最大瀑 布——维多利亚瀑 布体验成人礼。旱 季下降的水位线使 这条高110米、宽1 英里的瀑布周围形 成了一个天然游泳 池。在这个“魔鬼 游泳池”中游泳的 确需要一定勇气。
菲律宾:和鲸鲨一起游泳
• 每年2-5月,成群 身长18米的鲸鲨 会在菲律宾小岛董 索(Donsol)聚 集。8月的雨季, 锤头鲨则会在哥斯 达黎加的Cocos岛 集结。年轻男子可 以在这些地方和鲨 鱼一起潜水,在这 一过程中完成自己
的成人礼。
如今成年礼 或并入婚礼 或与学习结业结合在一 起,如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学士帽服)
笄礼包括绞脸与上头
• 1.行成年礼的年龄
• 年龄规定不等,10、15、16、20, 自然年龄不是 唯一尺度
• 2.成年仪礼的性别区分 • 3.成年仪礼中的考验 • 4.成熟的标志
秘鲁8米跳崖礼 加拿大吞蜥蜴 刚果 锉牙礼 瑶族度戒跳云台
日本耐寒节 冰水洗礼
苗族上刀梯 下油锅
• 埃塞俄比亚:
跳牛仪式 在埃塞俄比亚
第二节 成年仪礼
一、成年仪礼的习俗表现 二、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 三、成年仪礼发生变化的原因
冠礼
成
年
礼
冠礼,是汉族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也称成丁礼)
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 礼,女子笄礼。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 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 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 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 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行礼时,主人、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 以爵弁。
肯尼亚马:猎狮
• 马赛部落的男子成人礼 是捕猎丛林之王——狮 子。黎明时分,未来的 勇士就悄悄起身,带上 矛和盾以及勇气从村子 出发了。仅有少数一些 人被选中观看成人礼。 在这些过来人的眼皮底 下狩猎可不是一件容易 事。而且马赛部落只允 许捕猎年轻健康的雄狮, 不碰雌狮以及老弱体病 的狮子,这也给捕猎增 加了一定难度。
的Hamar部落, 12-15岁的少年要 参加跳牛仪式来证 明自己成年。他们 几乎赤身裸体,全 身只是象征性地缠 上几根绳索,在众 目睽睽之下从牛身 上跳跃四次。如果 没跳过去,就不可 以结婚,而且还可 能被激怒的牛踩上 一脚。
南美亚马逊河:戴子弹蚁手套
在亚马逊河的 Satere Mawe部落,要 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就必须过“戴子弹蚁手 套”这一关。参加成人 礼的男子必须戴上一双 装有子弹蚁的手套。而 所谓子弹蚁就是被它咬 的疼痛就如同被人射中 一枪,这种疼要比被马 蜂咬痛30倍。在成人礼 仪式上,手套至少要佩 戴10分钟,而且在此后 的几个月甚至几年中还 要重复戴19次以上。即 使你如释重负地摘下手 套,疼痛的感觉也会持 续将近24小时,手也会 暂时失去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