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氏截针教学内容
靳氏截针

一、颈椎病:吴丽*,女,46岁,天津市河东区中铁十六局会计,颈部酸痛半年,活动时候颈部僵硬有弹响,颈椎两侧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处有明显压痛诊断:颈型颈椎病治疗:病患位于手少阳三焦经,针双侧液中穴,针身向心倾斜45度,深1寸,随即让患者活动颈部。
患者惊奇的张大嘴巴说:“不可能吧,好多了,活动也灵活了,太不可思议了”。
留针50分钟自诉病好了7分以上。
本例患者持续治疗7天颈部已经没有任何异常不适,巩固治疗3天痊愈。
嘱咐工作期间要经常活动颈部,不要一个姿势长时间低头,多数颈椎病都和职业有关。
随访半年正常。
液中穴就是液门透中渚这个穴位使靳氏截针的一个开关扎的时候不需要找反应点掌握好进针角度就可以了下针后就让患者活动患处同类颈椎病针入病缓你试试吧二、股骨头坏死:张** 男 40岁已婚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七区,教师。
2010-12-02初诊主诉:两侧股骨头部位疼痛两年,加重一年,拄拐瘸行,行动严重受限。
平时靠止痛药镇痛。
病史:4年前患有牛皮癣,长期大量激素治疗,两年前发现右侧股骨头部位疼痛,右腿僵硬,多家医院按腰痛、坐骨神经痛治疗,效果不佳。
后到市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右侧股骨头部分塌陷,已成残疾,建议手术。
刻诊:拄拐瘸行,行动特别困难,近三个月来右侧大转子上缘及腹股沟疼痛剧烈,昼夜不宁,伴头晕,汗出,心悸失眠,大便干结,情绪低落。
诊断:痹证股骨头坏死四期截针治疗:取取股骨头坏死经络开关太行穴(行间透太冲)、地足穴(地五会透足临泣)、内谷穴(内庭透陷谷)穴位埋线,针尖向心45度,深1寸。
治疗后患者当时就感觉疼痛明显减轻。
治疗期间忌腥冷、减少性生活。
活动时候拄拐减少患肢负重,半月复诊。
2010年-12-16日复诊,患者自述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
本次治疗补先后天活血为主。
股骨头坏死第二组开关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埋线,针尖向心倾斜45度。
其他同前。
上述穴位交替埋线3个月摄片复查,患处塌陷的股骨头已经恢复正常,患肢已无明显疼痛,嘱去掉拐杖做少量功能锻炼。
《靳三针针灸教学》课件

详细描述
在制定针灸方案时,医生需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选择适当 的穴位和刺激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疗效评估与总结
总结词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治疗效果 ,对针灸方案进行评估和总结。
详细描述
在完成针灸治疗后,医生需对患者进 行跟踪观察,评估治疗效果,总结针 灸方案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治疗提 供参考和改进意见。
针具需消毒,防止感染。
PART 04
靳三针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治疗
总结词
针对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头痛等,靳三针提供了有效 的针灸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在临床应用中,靳三针针对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头痛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气血,从而达到缓解或治 愈病症的效果。
针灸方案制定
总结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PART 05
靳三针教学与实践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02
03
04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靳三针的理 论基础、操作技巧和临床应用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典型病例,深入剖析靳三 针的治疗思路和效果,帮助学
生理解理论知识。
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通过课 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
临床实习安排
组织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 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
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选择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案例,涵盖不 同病症和治疗方法,以便学生全面了 解靳三针的应用范围。
案例分析讲解
结合PPT课件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重点讲解治疗思路、取穴原则和操作 技巧等方面。
新余针灸培训班进修班课件靳三针疗法临证精要

靳三针疗法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
推广与普及
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中医文化的 传播,靳三针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 方法,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培训班和临床实 践等多种途径,靳三针疗法在全球范围 内的推广与普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VS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虽然靳三针疗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一定 的推广和应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 靳三针疗法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 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加优 质的治疗服务。
案例二
案例三
患者因意外导致肌肉萎缩,通过靳三 针疗法刺激肌肉神经,促进肌肉再生, 逐渐恢复肌肉功能。
一位儿童患有语言障碍,经过靳三针 疗法治疗,刺激相关穴位,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正常交流。
实践心得体会
体会一
深入理解靳三针疗法的理论体系, 掌握其核心思想和操作技巧,是 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体会二
周围性面神经炎
通过针灸刺激相关穴位,促进 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
截瘫
针对截瘫患者,刺激相关穴位 以改善肢体功能和感觉。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在接受针灸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 及过敏史。治疗过程中应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针灸后 需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以免引起感染或不适。
禁忌症
针具选择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针具, 如毫针、揿针等,确保针具质量合格 、无菌。
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 技巧,确保针刺操作安全、准确、有 效。
穴位定位与配伍
穴位定位
根据靳三针疗法的穴位图谱,准确找到相பைடு நூலகம்的穴位,并掌握其深度和角度。
靳三针疗法精讲笔记

靳三针疗法精讲笔记靳三针疗法精讲笔记靳三针就是三针就可以治疗好病,三次就可以好了-----从治疗过敏性鼻炎开始的。
三针名称主治穴位取穴部位及方法针刺手法智三针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常规手法四神针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四神针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针尖向外刺脑三针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脑户+脑空*2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向下刺颞三针运动障碍,偏瘫,弱智颞三针耳类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向下刺晕痛针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四神针+印堂+太阳穴*2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直刺眼三针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ⅠⅡⅢ针Ⅰ:睛明穴上2分,向眼底进针1.2—1.5寸Ⅱ:眶下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上推Ⅲ:眶上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下推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定神针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向下刺鼻三针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上迎香,印堂,加攒竹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迎香病情早期对刺,病久向内上斜刺。
上迎香向内下斜刺。
慢性鼻炎用攒竹穴面肌针面肌痉挛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廖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和廖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间大约45分钟叉三针三叉神经痛太阳,下关,阿是穴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加电可以长时间面三针面神经麻痹翳风,颊车,地仓可以配用合谷,人中眼睑不合可以用阳白,四白耳三针各种耳聋听宫,听会,完骨可以配用中渚,外关,合谷,四神针(加大刺激。
《靳式截针方法全解》

《靳式截针方法全解》第一章靳氏截针理论及治疗原则第一节靳氏截针经络开关控制理论第二节靳氏截针平衡理论及取穴方法第三节靳氏截针力传导理论及取穴方法第四节靳氏截针疗效评价标准第五节靳氏截针循经取穴开关第六节靳氏截针经验穴位开关第七节靳氏截针学习方法第八节靳氏截针的操作方法和针刺手法第九节靳氏截针循经取穴法第十节靳氏截针针刺要点第二章骨科疾病第一节颈椎病(附于赤眼鳟)第二节肩周炎第三节肱骨外上髁炎第四节腕管综合征第五节指关节痛第六节腱鞘炎第七节腰痛第八节坐骨神经痛第九节股骨头坏死第十节骶髂关节炎第十一节尾骨痛第十二节膝关节炎第十三节踝扭伤第十四节足跟痛第一章靳氏截针理论及化疗原则第一节靳氏截针经络控制器掌控理论经脉和经络合而成为经络,试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经络的称呼最早载于《内经》。
《灵枢本脏》:“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灵枢*海论》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
”均表示了经络就是一种运转气血,沟通交流联络脏腑肢节上下内外的通路。
对于以上的概念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国外研究中医的学者更是持否定的态度。
他们认为既然经络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的功能,那么从解剖学层次上就必须能看见,但是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最终也未能看见经络到底就是什么样子的。
这个问题在10年前同样也所苦着我,一次不经意间看见一架客机从头顶飞到使我眼前一亮,飞机的航线就是什么样子的?有人能够在天上看见飞机航线吗?但是谁又能驳斥他的客观存在呢?(对于这个比喻我一直一位就是我最先明确提出的,直至看完高树中教授的《一针疗法》后我不得不钦佩人外有人,低老师先于我也)。
通过这次观测使我明白了经络更深层次的意义。
他就像是飞机航线一样,客观存在,却无法看见。
航线上运转的就是飞机,而经络上运转的就是气血。
相同的就是掌控飞机的就是无线信号,而掌控经络的就是穴位。
靳氏截针19个重要穴位图解

靳氏截针19个重要穴位图解
导语
为了让更多中医爱好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用针用药的辩证疗法,弄清楚中医学中涉及的经理脉络,了解靳氏截针到底为啥这么神奇,我们为大家梳理了靳氏截针中针艾疗法中所涉及的重点穴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资料来源:《靳氏截针》,靳庆东著)靳氏截针用针图
地足穴
风池穴、风府穴
跟平穴
溪腕穴昆仑穴
列缺穴
内谷穴
间谷穴
双骨穴
太公穴
太溪穴
太行穴
通鱼穴
阳陵泉穴
尺泽穴与腰安穴
液中穴
肘缝穴
足三里穴
每日秘方。
【精编】《针灸学》靳三针疗法PPT课件PPT课件

掌握穴位理论是实施针灸治疗的关键 。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主治病 症。
针灸技术
针灸技术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
针刺是通过针具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艾灸则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 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达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效果。
针灸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来判断。
03
通过刺激面部相关穴位,改善血液 循环,紧致肌肤,延缓皮肤衰老。
肥胖
选取相关穴位进行针灸,有助于调 节代谢,减轻体重,塑造良好体形 。
04
靳三针教学与培训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 式,系统介绍靳三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治 疗原则和临床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靳三针疗法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 方面探讨其治疗疾病的原理。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靳三针疗法推广到世界各地,为更多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服务。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型靳三针疗法技术和设备,提高针灸治疗的科技含量和临床应用 价值。
THANKS
力和临床经验。
实践操作与考核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通过模拟操作、病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 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考核评价
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并 加以改进。
05
靳三针研究与发展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优势
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尤 其在治疗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方 面具有显著疗效。
靳三针疗法内部使用最新精选PPT课件

108
阴三针
关元 归来 三阴交
110
111
112
113
阳三针
气海 关元 肾俞
114
115-1
115-2
116
小结和问答
小结和问答
上守机
关于治神和得气
鼻三针
迎香 上迎香(鼻通) 印堂 (攒竹)
6
2
3
4
迎香刺法:过敏性鼻炎——平刺 慢性鼻炎——沿鼻唇沟斜刺
慢性鼻炎多用印堂 过敏性鼻炎多用攒竹
结合四神针
眼三针
眼Ⅰ针:睛明穴上 2分 眼Ⅱ针:下眼眶上缘,正对瞳孔 眼Ⅲ针:上眼眶的下缘,正对瞳孔
附:腰三针
肾俞、大肠俞、委中
足智针
涌泉 泉中 泉中内 泉中 :足趾关节与足跟连线中点
加强涌泉刺激 泉中内:泉中向内房开 0.8-1寸
肾经斜走足心
自闭症! 智力低下 语言障碍
主治
83
84
肥三针
中脘 带脉 足三里
105
106-1
106-2
107-1
107-2
107-3
107-4
他病兼双目无神者
41
42
面瘫针
第一组:阳白 四白 太阳 第二组:翳风 地仓 颊车 迎香
面瘫针
46-1
46-2
47
48
49
肩三针
肩Ⅰ针:正对肩峰下凹陷处 肩Ⅱ针:肩Ⅰ针前约 2寸凹陷处 肩Ⅲ针:肩Ⅰ针后约 2寸凹陷处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手智针
劳宫 神门 内关
7
8
9
10
11
12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靳氏截针靳氏截针靳氏截针三大理论1、截针循经取穴开关理论2、截针平衡理论3、截针传导与共振理论二、循经取穴常用穴位(经络开关)及经验奇穴:【1】头痛穴经外奇穴【取穴方法】无名指和小指掌侧指缝上三分。
【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60度,刺入3分,治疗头痛、晕针及同侧三叉神经痛特效。
【2】间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
三间与合谷的合称,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远端,【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二间和三间穴主治的范围。
从二间进针,针尖透过三间,针身向心倾斜45度,治疗这个穴位以上手阳明大肠经的病。
进针点在三间倾斜45度透二间治疗食指的病。
尤其对于这条经络循行线上的疼痛见效最速。
三间穴属人体十二正经的手阳明大肠经之穴【标准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取法】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二掌指关节后,第二掌骨小头上方处取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侧肌、指浅、深层肌腱的背侧。
皮肤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双重支配。
针经皮下筋膜,手深筋膜达第1骨间背侧肌,在第1蚓状肌与第2掌骨间通过,直至指浅、深屈肌腱到食指的肌腱背面与第2掌骨之间。
【主治】牙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三叉神经痛、扁桃体炎、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
【3】液中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液门与中渚穴的合称,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远端手背处。
【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液门和中渚穴的主治范围。
从液门向中渚穴方向进针,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手少阳三焦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中渚向液门方向进针治疗无名指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
附液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中渚穴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方法】: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主治】:可治疗目眩,站力时头昏眼花,耳鸣,肋间神经痛,后颈沉重感.该穴位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4】前溪穴属手太阳小肠经。
前谷与后溪穴的合称,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远端手掌外侧缘,【靳氏截针主治】本经络循行区域的疾病,包括前谷和后溪的主治范围。
从前谷向后溪穴方向进针,针尖向心针身倾斜45度,治疗手太阳小肠经本穴位以上的疾病,从后溪向前谷穴方向进针治疗小指的疾病,对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效果最快。
附前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
【取穴方法】前谷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临床应用】癫痫、前臂神经痛、手指麻木、扁桃体炎、腮腺炎、产后无乳、乳腺炎等。
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穴。
【取穴方法】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具体在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解剖】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5】腰安穴经外奇穴。
【取穴方法】曲池与尺泽穴连线的中点向下一寸半。
【靳氏截针主治】各种腰痛,尤其对急性腰扭伤特效。
【6】曲池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
【取穴方法】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配合谷、外关等治疗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配合谷、血海等治疗荨麻疹;配肩髃、外关等治疗上肢痿痹。
【靳氏截针主治】瘙痒眩晕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疾病。
【7】尺泽穴属手太阴肺经的合(水)穴。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解剖】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古代记述:咳嗽、喘息、气逆、咯血、善呕、胸胁满痛、肺痨、心痛、心烦、癃闭胃痛、腹胀、绞肠痧痛、便秘、鼻衄、喉痹、舌干、振寒、瘛疭、潮热消渴、癫疾、痿疟、腰痛、肩脊痛、风痹、手臂不能上肩,肘臂挛痛。
现代报道:感冒、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喉炎、咽炎、支气管炎、百日咳、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丹毒、胎位不正、麻疹、高血压、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靳氏截针主治】咳嗽、气喘及本经循行线的疼痛。
【8】列缺穴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取穴方法】患者应正坐或仰卧,微曲肘,侧腕掌心相对,列缺穴位于手腕内侧(大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
(或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解剖】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平刺治疗本穴位以上经络循行的疾病,针尖向远端治疗拇指的疾病。
,尤其对疼痛、咳嗽岔气效果最佳。
【9】内关穴属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
【取穴方法】: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主治】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靳氏截针主治】针尖向心45度刺入治疗本穴位以上经络循行的疾病,针尖向远端4度刺入治疗中指的疾病。
尤其对本经络的疼痛效果最好。
【11】肘缝穴经外奇穴,因位于肘关节缝内而得名,为临床偶然发现的一个疗效神奇的穴位。
【取穴方法】人体坐位,肘关节屈曲130度,立掌,在肱骨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作一连线,连线中点关节缝中是穴,针刺时一定要把针刺入缝隙内效果最好,针要细,一般选0.20-0.25×40的针比较合适,深度0.5-1.2寸。
【靳氏截针主治疾病】各种关节炎,疗效显著。
【12】百会穴为督脉经穴。
【取穴方法】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靳氏截针主治疾病】头晕特效。
【13】头维穴【取穴方法】人体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头维穴位于人体的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解剖】在颞肌上缘帽状腱膜中;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布有耳额神经的分支及面神经额颖支。
【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靳氏截针主治】头晕特效【14】风池穴属手少阳、阳维之会【取穴方法】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附着部之间的凹陷中,深层为头夹肌;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小神经之支。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靳氏截针主治疾病】腰痛、腰酸、腰沉重特效;眼睛疾病、鼻炎、头痛头晕的配穴。
【15】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
【取穴方法】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或者让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四头肌内侧肌(股内侧肌)。
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分布。
皮下筋膜内脂肪较厚,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行经。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带下,产后恶露不尽,贫血;睾丸炎,小便淋涩;气逆,腹胀;风疹,瘾疹,湿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丹毒;股内侧痛,膝关节疼痛。
【靳氏截针主治】痛经、瘙痒、股骨头坏死、本经络循行线上的疼痛。
【16】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取穴方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
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
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
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靳氏截针主治】胃肠道疾病、股骨头坏死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
【17】阴陵泉穴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取穴方法】取该穴道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阴道炎、月经不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等。
【靳氏截针主治】股骨头坏死的配穴、本经络循行线的疼痛。
【18】阳陵泉穴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取穴方法】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膝下外侧动、静脉。
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