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

合集下载

武汉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检查表夏热冬冷地区

武汉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检查表夏热冬冷地区
热 系 数 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第 4.0.8 条的规定; □符合
□符合
若不符合,则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不超过 5.0.5 条规 □不符合 □不符合
定的限值
分户墙和楼板传热系数的计算及设计(选用)的作法 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第 4.0.8 条的规定;若不符合,则建筑物节 能综合指标不超过 5.0.5 条规定的限值
GB50034-2004 第 6.1.3 条规定的限值
□不符合
一 般 超 市 营 业 厅 照 明 功 率 密 度 值 不 超 过 □符合
GB50034-2004 第 6.1.3 条规定的限值
□不符合
13
商业 建筑 照明
高 档 超 市 营 业 厅 照 明 功 率 密 度 值 不 超 过 □符合
GB50034-2004 第 6.1.3 条规定的限值
□符合 □不符合
□符合 □不符合
外 墙 传热系数的计算及设计(选用)的作 法 符合《夏 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符合
□符合
第 4.0.8 条的规定;若不符合,则建筑物节能综合指 □不符合 □不符合
围 护 结 标不超过 5.0.5 条规定的限值 4 构 的 传 户门设计的传热系数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
50189-2005 第 4.2.2 条的规定;或不符合规定时, □不符合 按要求进行权衡判断
屋顶透明部分设计的传热系数及遮阳系数符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第 4.2.2 条的规定;或不符合规定时,按要求进行 权衡判断
□符合 □不符合
□符合 □不符合
□符合 □不符合
□符合 □不符合

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区 的建 筑 节 能 设 计 要 点 是 :
计 范 围 已 由 严 寒 、 冷 地 区 扩 大 到 夏 热 冬 冷 地 区 。 结 寒 现 合 工 程 设 计 实 践 与 夏 热 冬 冷 地 区 的 气 候 特 征 , 夏 热 对 冬 冷 地 区居 住 建 筑 节 能设 计 要 点 进 行 阐 述 。
夏 热 冬 冷 地 区 的建 筑 节 能 设 计
韩 燕 凌
( 道 部 第 四 勘 测 设 计 院 ,武 汉 铁

406 ) 3 0 3
要 :在 认 真 分 夏 热 冬 冷 地 区 气 候 特 点 的 基 础 上 . 出 了 在 夏 热 冬 冷 地 区 进 行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的 要 点 及 具 体 提
为 9 3天 , 平 均 相 对 湿 度 高 达 8 门 ; 季 闷 热 , 年 O 夏 夜
间 多 为 静 风 , 热 效 果 差 , 岛 效 应 明 显 ; 季 阴 雨 天 散 热 冬
多, 日照 少 , 度 大 , 湖 效 应 显 著 ; 以 “ 季 湿 度 低 湿 冷 若 夏 于 6 ” 为 舒 适 性 的 临 界 值 来 衡 量 , 武 汉 地 区 年 5 作 则 均 有 9个 月 的 时 间 处 于 非 舒 适 性 的 环 境 之 中 ; 外 , 另 由 于 该 地 区 居 住 建 筑 一 般 均 不 设 置 集 中 采 暖 , 夏 季 降 其
维普资讯
2 0 0 2年 6 月






J n 2 0 u e 02
N O.2( Ser 4) .7
第 2期 ( 7 ) 总 4
J OU RNAL OF RAI LW A Y ENGI NEERI NG OCI S ETY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经济分析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经济分析

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及经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夏热冬冷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特殊,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在节能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及其经济分析,旨在为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介绍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目前常用的节能技术,如保温材料、节能门窗、遮阳系统等。

接着,通过实际案例,对比不同节能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经济分析,以评估其投资回报和成本效益。

本文还将探讨未来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节能方案,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概述围护结构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在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这些技术旨在通过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建筑在冬季的热量损失和夏季的热量侵入,从而实现节能和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目的。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外墙保温技术、屋面保温技术、门窗节能技术等。

外墙保温技术通常采用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或夹心保温等方式,使用保温材料如聚苯板、聚氨酯等,增加外墙的保温性能。

屋面保温技术则通过在屋面上铺设保温材料,如防水保温一体化材料,减少屋面的热量传递。

门窗节能技术则通过选用断桥铝窗、中空玻璃等高性能门窗材料和构造方式,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还包括一些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如利用建筑朝向、自然通风、遮阳等手段,减少建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自适应性。

这些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与主动式节能技术相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3
2.1 建筑节能的含义——1个基本概念
2.1 建筑节能的含义——1个基本概念
我国的建筑能耗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 ,这种增速越来越快;美国的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34%。
建筑能耗的比例
2.1 建筑节能的含义——1个基本概念
2.2 建筑节能设计的2个方法 ——规定性设计与性能化设计
个设计方法的优缺点: 规定性设计方法【简单的建筑节能设计】 优点: 直接按照规范条文执行,设计简单易行。使设计人员摆脱了复杂高深的计算分析,节省了大量时间 。 缺点: 按规定性指标很难进行优化设计 规定性指标阻碍新技术的应用 压抑设计人员的创造性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广东省实施细则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马晓雯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2006年5月15日于汕头
202X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
01
02
建筑节能的基础知识
0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
主要内容
建设部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措施
3
我国建筑节能的形势
1
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 建筑节能设计的2个方法 ——规定性设计与性能化设计
性能化设计方法【高级的建筑节能设计】 优点: 当今国际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更高水平的设计 直接联系工程设计的根本目标 充分的灵活性和创造空间 综合工程各方面具体条件优化方案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成果的应用 缺点: 分析计算复杂,需要计算机数字模拟,进行辅助设计
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监管。
1.3 建设部提出的下一步工作措施
积极探索建筑节能的制度创新。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规范条文与应用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规范条文与应用

单位:可开启部分:m3/(m·k) 固定部分 m3/(m2·k)
19
7.3 外窗传热系数及其遮阳系数
7.3.1 常用外窗和玻璃的热工参数
常用外窗和玻璃的热工参数 玻 璃 品 种
外 普通铝 合金窗 断热铝 合金窗 P V C 塑钢窗 窗
透明中空5 0.75~0.84 2.7~3.0 0.75~0.84
13
5.4 规范要求
1)居建 国标第4.0.4条 分户墙、楼板、封闭式楼梯隔墙和外走廊隔墙 K ≤ 2.0 户门 通往密闭空间:K ≤ 3.0 通往非密闭空间或室外:K ≤ 2.0 2)公建没有单独作出规定
14
6 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
6.1 常用两种构造 构造一: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100mm) +膨胀聚苯板(25mm)+耐碱玻纤网布抗裂砂浆(5mm) 构造二: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100mm) +膨胀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Ⅰ型,25mm)+耐碱玻纤 网布抗裂砂浆(5mm)
9
2.1 外墙
外墙保温系统 1) 25~30无机保温砂浆内/外保温+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2) 45~50厚无机保温砂浆内保温+200厚粘土多孔砖 3) 30~35厚无机保温砂浆内保温+23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外墙外保温系统限制 1)保温材料燃烧性能A级; 2)24米以上不能粘贴面砖; 6米以下——410平方厘米;6~24米——100平方厘米 。
7.7 凸窗
24
关于认真贯彻执行《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 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 长住建[2011 ] 66号 1)初步设计 绿色建筑技术相关内容 。 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建筑技术 绿色建筑技术 2) 居住建筑严格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JGJ134-2010 。 3) 外窗 传热系数最大不得大于3.6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标准

4.0.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 所包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是表征建筑热工特性的 一个重要指标,与建筑物的层数、体量、形状等因 素有关。体形系数越大,则表现出建筑的外围护结 构面积大,体形系数越小则表现出建筑外围护结构 面积小。
窗墙面积比是指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 (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普通窗户(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保温性能比外 墙差很多,尤其是夏季白天通过窗户进人室内的太阳 辐射热也比外墙多得多。一般而言,窗墙面积比越大, 则采暖和空调的能耗也越大。因此,从节约的角度出 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在一般情况下,应以满足 室内采光要求作为窗墙面积比的确定原则。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0一03一18发布 2010一08一01实施
3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
3.0.1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应取18°C; 2.换气次数应取1.0次/h 3.0.2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应取26°C; 2.换气次数应取1.0次/h
对外窗的传热系数和窗户的遮阳系数作严格的限制,是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特点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水平屋顶的日照时间最长,太阳辐射照度最大,由屋 顶传给顶层房间的热量很大,是建筑物夏季隔热的一 个重点。绿化屋顶是解决屋顶隔热问题非常有效的方 法,它的内表面温度低且昼夜稳定。
4.0.7东偏北30°至东偏南60°、西偏北30°至西偏南 60°范围内的外窗应设置挡板式遮阳或可以遮住窗 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向的外窗宜设置水平遮阳或 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朝向的窗户,当 设置了可以完全遮住正面的活动外遮阳时,应认定 满足木标准表4.0.5-2对外窗遮阳的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关键技术和措施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建筑关键技术和措施

面积要小得多 ,但通过外窗得失热量却占外围护结构得失热量的4 o %左右 , 故进行建筑立面的节能设计需要确定合适的窗墙比。在住宅设计中, 建筑各 朝 向的窗 墙 比 , 北 向不 大 于0 . 2 5 , 东西 向不大 于0 . 3 0 , 南 向不 大于 0 . 3 5 。窗 墙面 积 比不仅 影 响能 耗 , 也 影 响建筑 立 面效 果及 室 内采 光 、 通 风 等 。因此 , 减 少窗
夏季获得 良好的自然通风、 冬季获得充足 日照的原则 。从建筑群的平面布局
来说 , 宜采 用 错列 式 、 斜 列式 及 自由式等 形 式 , 而 不 宜采 用 不利 于 自然 通 风 的
耗。 立 面遮 阳设 计 除进 行遮 阳 构造设 计 外 , 还 可综 合利 用 阳 台 、 外 的 节能设 计
1建筑 选址
能 耗 的影 响 , 主 要取 决 于窗 与外 墙之 间热 工 性能 的差 异 , 相差 越 大 , 影 响越 显 著。 由于外 围 护墙 体 的热工 性 能 比玻璃 窗 户要好 , 因此 , 尽管 外 窗面 积 比外墙
建筑选址要符合 自然规律, 尽量利用 自然环境来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的条 件。 建 筑物 要 尽量 选址 在 向 阳和避 风 的地 方 , 而 不 宜选 择在 山谷 、 洼 地及 凹地
等处 。 向 阳有 利于 建 筑物 充分 利 用太 阳能 , 避风 可 尽量 减 少建 筑物 的 热损 失 。 还 应 通过 提高 窗户 的 保温 隔 热性 能 减少 其 能耗 居住区用地周 围大面积的绿化和水面有助于改善所在区域的局地气候 。 小区 户 能耗 不 能 一味 减小 窗墙 比 , 绿化对区域热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在夏季降温 、 增湿 和产生微风, 同时还有助 损失 。 3建筑 遮 阳 于吸收粉尘 , 减轻居住 区域的空气污染 , 提高大气透明度 , 从而有助于增加 日 建 筑 遮 阳可 以兼 起阻 隔 热量 、 丰富建 筑 立 面形 态和 调 节气 流 改善 环境 的 照和 日辐射照度 。小区水面的热容较大 , 大面积水面可减缓水面上空温度变 作用 , 而最 为 重 要 的是 减少 了空 调 的功 耗 , 从 而 达 到 节能 的 目的 。通 常情 况 化, 不但对邻近陆域的温度变化起稳定作用 , 还会形成局域风。 下, 安 装 室 外 遮 阳系 统 可 以使 室 内 温度 降 低 6 ~ 7℃ , 节省5 0 %左 右 的 空调 能 2建 筑布局 安 装 室 内 遮 阳系 统 可 以使 室 内 温度 降 低 3 ~ 5℃ , 节省3 5 %左 右 的 空调 能 从节能角度考虑,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区规划的布局形式应遵循让建筑在 耗 ;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作者:卢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6期卢军(安徽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41)摘?要:根据实际的工程设计经验,归纳出安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设计技术要点。

关键词:夏热冬冷节能设计外围护结构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011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气候区划我国建筑气候的区划系统分为一级区和二级区两级:一级区划分为7个区,二级区划分为20个区。

夏热东冷地区属于一级区划中七个大区之一,编属为第三建筑气候区。

为采暖地区与炎热地区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则定名为夏热冬冷地区。

这个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

安徽省便位于此地区。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原被列入寒冷地区(IIB气候区)的淮北、亳州、宿州等地市及县域地区约占全省范围10%,后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题上报并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同意(详见建标函[2010]298号),全省范围建筑节能设计、施工、管理均按夏热风冷地区的一个标准执行。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中也对安徽全省纳入夏热冬冷地区。

2 安徽(夏热东冷)地区气候特点安徽位于中国东部,属于东亚季风区,夏季风,这个地区是年降水量较大,降水年际变化大。

春末夏初为梅雨期,多阴雨天气,常有大雨和暴雨出现;夏季闷热,太阳辐射强烈,最热月14时的平均气温,达32~33?℃,湿度较大。

冬季湿冷,北向寒潮南侵,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属于温和气候型。

冬季1月平均气温在-1~4?℃之间,夏季7月平均气温为28~29?℃左右。

气象数据是建筑节能设计的依据,建筑节能需要考虑气候变化因素。

随着节能设计技术和理念的更新,对气象参数的应用也提出更高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 摘要:从合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性着手,就总体规划布局、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措施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一些节能改造措施分析了其经济性和可行性,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关键词:规划,节能改造,围护结构 Abstract: Proceed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Energy Saving in Hefei, the overall plan layout, building envelope energy-saving measures were discussed, and its economic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for the energy-sav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achieve energy savings. Keywords: planning, energy saving, building envelope

随着城市房屋建筑的增多,建筑能耗也大幅度地上升,如何有效节能成为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夏热冬冷地区,本文主要谈谈以江浙沪地区为代表的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建筑设计思考。 下面分建筑总体规划布局、建筑单体建筑节能设计、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三个部分来简述合肥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 一、建筑总体规划布局 分析江浙沪地区属于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天的热环境很差,比如室外高温、空气湿度极高、太阳辐射很强、下雨天气难以预测等等。这些特点使得在江浙沪地区夏季建筑节能十分复杂,要求颇多,达到节能目标的难度极大,而且夏季也是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耗能的主要时间段。同时,由于本气候区冬季天气又十分寒冷,如何实现建筑的有效采暖也是进行建筑设计的难点问题,需要重点解决[1]。 由于夏热冬冷地区夏季较差的热环境,加上区域内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普遍不理想,因此夏热冬冷地区的空调使用率非常高。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人口稠密,所需建筑面积也大,这就更进一步地增大了能源消耗的压力。因此,在夏热冬冷地区实现建筑节能十分重要。 要实现江浙沪等地区的建筑节能,需要对其气候特征与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设计要点。夏热冬冷地区夏天太阳辐射强,温度极高,天气闷热,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使建筑在夏天实现良好通风,以分散热能量,同时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遮阳效果,以隔绝强烈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空调的使用,增加室内的舒适度。 而在冬天则需要让房屋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以阻挡外部冷冽的空气。由于冬夏季节对节能要求不尽相同,这也极大地增加了本气候区节能建筑设计的难度。因此,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需求,尽量地实现节能功能最大化。 1.1 充分利用自然调和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被动降温 目前夏热冬冷地区都使用空调来实现降温,但空调只能解决局部问题,而且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了室外。而自然调和效应来自于风土的建筑智慧,立足于让自然气候要素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从而促使建筑物实现被动降温,这种降温方式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是真正促进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因此,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设计中采用自然调和效应十分必要。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自然调和效应在很多国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 从利用自然调和效应的建筑设计实例中,总结出在夏热冬冷地区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时如 何充分运用自然调和效应的几个特征和方法: ( 1)建筑物应该采用有遮阳系统的大开窗,并让开窗相对,尽量减少建筑的进深,这样可以促进建筑物内部的通风和对流; ( 2) 墙面设计宜为浅色,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墙面对室外热能的吸收,因为浅色墙面具有反光的作用; ( 3) 建筑物的屋檐应该尽量往外伸,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阳光直接射到建筑外墙面以及建筑窗口上面; ( 4) 建筑物周边应该加大绿化,这样可以促进空气的冷却; ( 5)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采用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挡外部热量进入室内,同时美化建筑环境。 这些方法都可以不同程度地阻挡热量进入建筑物内部,同时也能帮助建筑内热量的释放,其实就是充分地利用了各种自然要素本身来完成建筑降温。 所以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自然调和效应是一种有效节能的途径,还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1.2 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现有的绿色节能技术 随着全世界环保意识的增强,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科学技术也不断更新,在节能方面也不例外。现代绿色节能技术可谓日新月异,而且涵盖了建筑建设的各个工作环节。因此,在进行节能建筑的设计时,必须对现有的绿色节能技术有充分的了解,并认识适合于本气候区的节能技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利用。如江浙沪等夏热冬冷地区具有沿海优势,尤其是在高层建筑中,其风速可达几十米甚至一百米每秒,这些完全可以在节能建筑设计时加以充分利用。早在2002 年,日本和欧洲等国沿海地区就研究出垂直轴风力涡轮发电机,这项发明使得风力发电用于建筑成为现实。节能建筑设计时可以利用建筑形状来引导风力集中从建筑物窗口通过,以便提升风力发电技术的效率。此外,对于一些仅仅适合于其他气候区的节能技术,往往会成为夏热冬冷地区的能源杀手,必须果断地摒弃,严格的禁止。 1.3 借鉴他国经验并结合本国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世界上属于夏热冬冷气候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少,而且有很多还是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某些地区。虽然我国的具体气候情况与这些国家有差异,但是夏热冬冷的一些基本特征并无太大区别,而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都优于我国,他们已经在建筑节能方面进行了许多的实践,也取得了许多的成果,这些都可以成为进行节能建筑设计可贵的参考经验。 比如,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一些城市建筑物的窗户窗体面积都比较大,建设单位大多只考虑到大窗户比较美观,而忽略了在建筑外墙采用外遮阳措施,从而使得窗户能量的损失极大,与节能的要求背道而驰。而国外在这方面早有经验,在进行设计时按照纬度、日照高度、夏季平均辐射度等选择合适的遮阳系统,这种科学的方法会对节能设计和实践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1.4 严格按照国内外相关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以前我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建筑节能一贯被忽视了,但是随着能源危机的越来越迫近,实现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各个国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时形成一些重要的标准,诸如: 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 等等。同时现对建筑节能的监管。 因此,在进行节能建筑设计时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同气候区的相关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在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设计规划。 二、建筑单体建筑节能设计 1.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为适应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必然要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空间形态。 在夏季自然通风的情况下,要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外墙及窗户的隔热性能。根据建筑的热工机理,太阳辐射投射到建筑外表面时,其中一部分被反射出去,一部分被吸收。而被建筑外表面吸收的热量一部分向室内传递,另一部分则以长波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形式向室外散发。显然,散发到室外的热量越多,传递到室内的热量就越少。因此,增大建筑外表面的辐射有利于减少向室内传递的热量。因此,对于夏季持续长时间高温的夏热冬冷地区,其外墙通常采用白色粉刷或用浅色饰面来达到提高外墙辐射隔热的效果。此外,要想取得减少向室内传递热量的效果,还应该采取降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手法,即在外围护结构中设置隔热层,阻隔室外的热量向室内传递,这样一来,建筑从室外所吸收的热量将大量地聚集在建筑的外表面,促使建筑的外表面温度升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外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有利于建筑向室外散热。这种隔热方式也称为升温隔热法。反射隔热和升温隔热的结果都是把投射到建筑外表面的太阳辐射热转移到建筑的外部环境中去。冬季亦反。 对夏热冬冷地区而言,窗户的热工性能问题一直都是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其主要问题是该如何改善以及防止空气渗透。在夏季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得使热量滞留在室外,而且,还要满足冬季减少热量从室内向室外传递。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多层空气间层的玻璃窗,如使用中空、隔热和反射的玻璃等,但空气间层的厚度一般只有20mm左右,并不能有效地达到隔热的目的,若是达到40mm才会有效,而这就使得空气间层之间的压力变得更小,所采用的玻璃就必须要有更大的强度,而这将势必要提高造价。当然,如果在空气间层里填充反光材料,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2.2建筑布局 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总体布局常常会坐北朝南。除此之外,还会紧密地围绕良好的自然通风,其目的是为了舒缓夏季的酷热与减少冬季室内的阴冷湿气。所以在建筑布局上往往采用舒展开敞的形式以及有较大的窗洞开口,来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在此基础上,若是采用较深的门廊和遮阳板将有助于导风与降温。而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在室内设置“风道”以组织穿堂风,“风道”应有足够的宽度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其两端还可以设置蓬或门廊来起到导风、避雨或遮阳的作用。 2.3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 该地区的建筑普遍的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开敞的平面形式,有点类似于现代住宅中的“流动空间”,但功能更加全面。所以,该地区的较为理想的建筑布局形式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平面兼坡顶的建筑立面。所有的房间都有直接的通风采光,住宅的四边多会带有阳台、百叶遮阳板或外廊。很多的传统民居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但在大量的多层及高层单元住宅中,由于建筑密度或容积率的限制,现代住宅会有较大的进深,因此需要设计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不同方位的住房之间有流畅的气流用以形成穿堂风。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对住宅建筑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的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所以,住宅建筑中的“大厅小卧”的概念为适应现代住宅观的变化应运而生,它反映了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住宅设计中的一个进步标志。“大厅小卧”属于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和面积分配的问题。设计者应注意厅卧之间的面积分配,强调建筑设计手法在“大厅小卧”中的细节部位,以保证“大厅小卧”住宅能够拥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和使用效果,并使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以上是建筑设计中面对地域和自然气候条件的营造,历经岁月的锤炼而形成的地域技术,是一种质朴、广义的生态设计。其中所体现的“因地制宜”的原则和采用的生态设计手段所创造的环境微气候思想,是设计手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特征,生成一套相应的建筑构造设计,是设计者在建筑领域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其基本思想是: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调节。 如印度建筑师柯里亚的作品对其设计思想作了有利的诠释。为了解决干热气候区域的建筑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柯里亚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前者体现了有阴影的户外或半户外空间更适合于干热气候地区公共活动的信念;后者把烟囱抽风的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因而,在底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既创造了小型的阴影户外空间,又有效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并创造了直接反映其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 三、节能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建筑的节能一般来说包括围护结构的节能和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对既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