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建筑形式与朝向: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朝向和形式对节能起到关键作用。
建筑应尽量朝向南方,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
同时,建筑的布局和形式也应考虑防止夏季阳光直射,减轻室内的热负荷。
2.热工性能:建筑的热工性能是评估节能效果的一个关键指标。
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应具备一定的隔热性能,以减少夏季室内热量的传入和冬季室内热量的散失。
采用高性能隔热材料、保温窗户和隔热墙壁等,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热工性能。
3.采光与通风:合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可以降低夏季室内热量和湿度的积聚,提高冬季室内的舒适度。
建筑应采用适宜的窗户面积、朝向和类型,以确保室内能够获得足够的自然光照,并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4.设备与系统: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应配备高效的空调和供暖系统,以应对不同季节的温度需求。
建筑应选择节能型的空调设备,并合理设置温控设备和传感器,以实现智能控制和定时控制,减少能耗浪费。
同时,供暖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的锅炉或地源热泵等设备。
5.可再生能源利用:夏热冬冷地区往往具备较为充足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建筑应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
例如,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给热水,并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以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
6.节能环保材料:选择低能耗、环保、且具有良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以上是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使用需求进行综合考虑,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措施,以确保建筑的节能性能和舒适性。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最新版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最新版摘要:在夏热冬冷地区,温度和能源消耗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居住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减少环境影响,相关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本文将介绍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最新版,并讨论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是降低室内温度和能源消耗的关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建筑能效的监管,制定并修订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最新版的节能设计标准包括建筑外立面、隔热材料、采光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建筑师和设计团队制定更能满足当地温度需求的节能设计方案。
本文将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最新版进行详细阐述。
1. 建筑外立面设计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是节能的关键之一。
最新版的节能设计标准强调了外墙的保温性能和透气性。
建筑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并合理设计外墙结构,以减少热量的传递和室内外温度差异。
此外,外墙的透气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可以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热湿环境。
2. 隔热材料选择在夏热冬冷地区,合适的隔热材料选用对于建筑能源效率至关重要。
最新版的节能设计标准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可以使用高效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乙烯等,来减少能源流失和热传导。
此外,标准还提醒建筑师要注意隔热层的施工和维护,确保其长期性能和使用效果。
3. 采光设计在夏热冬冷地区,采光设计是实现节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最新版的节能设计标准强调了室内采光的合理利用。
建筑师应根据当地的太阳路径和建筑布局,合理设置窗户和采光装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此外,标准还对窗户的隔热性能和玻璃的选择提出了要求,以提高采光设计的整体效果和节能水平。
4. 空调系统设计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空调系统设计也是节能的关键环节。
最新版的节能设计标准对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能耗进行了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建筑节能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2019年,我国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更新和调整,以适应气候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这一主题,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9的内容和意义。
一、整体概述1. 夏热冬冷地区的特点夏热冬冷地区一般指气候温差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的地区,如内蒙古、黑龙江等地。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尤为重要,需要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能耗。
2. 2019年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环保的重视,2019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了一些重要的调整和更新,主要包括对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采光设计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以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二、建筑外墙设计1. 夏季隔热在夏热地区,建筑外墙的隔热设计尤为重要。
采用符合标准的隔热材料,结合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内部温度,提高居住舒适度。
2. 冬季保温对于冬季较冷的地区,建筑外墙的保温性能也需要得到重视。
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保证建筑在寒冷季节内部温度的稳定,降低供暖能耗。
三、采光设计1. 夏季采光控制在夏季炎热的地区,合理的采光设计可以减少室内照明能耗,并降低空调负荷。
2019年的新标准对于采光设计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希望在保证采光充足的情况下,减少热量的辐射。
2. 冬季充分利用阳光在冬季寒冷的地区,阳光是一种珍贵的资源。
合理利用阳光可以帮助提高室内温度,减少取暖能耗。
新标准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采光与保温的结合,让阳光成为一种节能的资源。
四、更新要求的意义2019年的更新调整和更新旨在更好地适应当下的气候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新标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建筑的舒适度,降低居住能耗,为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23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公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23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0.03.18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523号
•【施行日期】2010.08.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523号)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4-2010,自2010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0.3、4.0.4、4.0.5、4.0.9、
6.0.2、6.0.3、6.0.5、6.0.6、6.0.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一○年三月十八日。
夏热冬冷低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低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低区的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主要涉及建筑的热工性能和隔热保温性能,以保证居民在夏季的酷暑和冬季的严寒中获得良好的室内舒适环境。
下面是夏热冬冷低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的一些要点:
1. 墙体隔热:墙体应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保温砖、保温板等,并配备有效的保温层。
墙体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小于等于0.15W/(m·K),保证室内外温度的适度传导。
2. 屋面隔热:屋面应采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如保温层、保温板等,以减少屋面的传导热损失。
屋面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小于等于0.15W/(m·K),同时要注意屋顶的防水性能。
3. 门窗隔热:门窗应使用隔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双层或三层中空玻璃、塑钢窗等。
门窗的热工性能参数应符合国家标准。
4. 建筑外立面设计:外立面的设计要考虑保温隔热的要求,可以采用太阳能反射涂料、外墙保温系统等方式减少外界热量的传入,提高建筑的隔热性能。
5. 通风系统设计:建筑内通风系统的设计要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能够调节室内温度。
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减少室内外温差对建筑体内空调能耗的影响。
6. 冷热源系统设计:建筑应配备适当的冷热源设备,如空调、采暖设备等,以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
7. 节能设计:夏热冬冷低区的居住建筑设计标准还要求建筑应具备良好的节能性能,如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总之,夏热冬冷低区的居住建筑设计标准主要围绕保温隔热和舒适性展开,旨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这些标准的执行将有助于提高建筑的热力性能,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标准

4.0.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建筑物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的外表面积与外表面积 所包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是表征建筑热工特性的 一个重要指标,与建筑物的层数、体量、形状等因 素有关。体形系数越大,则表现出建筑的外围护结 构面积大,体形系数越小则表现出建筑外围护结构 面积小。
窗墙面积比是指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 (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普通窗户(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保温性能比外 墙差很多,尤其是夏季白天通过窗户进人室内的太阳 辐射热也比外墙多得多。一般而言,窗墙面积比越大, 则采暖和空调的能耗也越大。因此,从节约的角度出 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在一般情况下,应以满足 室内采光要求作为窗墙面积比的确定原则。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0一03一18发布 2010一08一01实施
3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
3.0.1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应取18°C; 2.换气次数应取1.0次/h 3.0.2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指标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应取26°C; 2.换气次数应取1.0次/h
对外窗的传热系数和窗户的遮阳系数作严格的限制,是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的特点之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水平屋顶的日照时间最长,太阳辐射照度最大,由屋 顶传给顶层房间的热量很大,是建筑物夏季隔热的一 个重点。绿化屋顶是解决屋顶隔热问题非常有效的方 法,它的内表面温度低且昼夜稳定。
4.0.7东偏北30°至东偏南60°、西偏北30°至西偏南 60°范围内的外窗应设置挡板式遮阳或可以遮住窗 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向的外窗宜设置水平遮阳或 可以遮住窗户正面的活动外遮阳。朝向的窗户,当 设置了可以完全遮住正面的活动外遮阳时,应认定 满足木标准表4.0.5-2对外窗遮阳的要求。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窗框比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窗框比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背景介绍。
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至关重要。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墙体节能设计1、利用反射节能太阳能板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墙体设计一般采用复合墙体的设计,其中外加一层反射式节能太阳能板,能够帮助居住建筑抵御外界的高温热浪,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2、采用循环节能夹层壁体采用循环节能夹层壁体,可以增加空气在墙体内部的循环,达到保温、减热、补偿温差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避免室内快速升温,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抑制室内快速降温。
3、采用双一体结构外墙外墙如果采用双一体结构外墙,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热量流出,从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二、室内节能设计1、设计低光反射度的室内饰面夏季采用低光反射度的室内饰面,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的日照,减少热量的反射,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
2、设置室内黑网空调和防晒百叶窗室内黑网空调能够帮助房间的冷热量散发更加均衡,同时可以抑制热量反射。
室内装置防晒百叶窗同时也能帮助保护室内居住者,使室内温度能够稳定。
3、设置通风系统设置通风系统,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方法,夏季在早晚和晚上可以控制通风从而把室内的空气进行循环,从而节约能源。
三、其他节能设施1、自动照明节能系统自动照明节能系统可以在不同时间开启或关闭灯光,精确控制开关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照明能耗。
2、节水节能系统夏天采用节水节能系统,可以通过遥控自动控制用水,帮助节约用水,实现节能减排。
3、太阳能节能系统太阳能节能系统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能量,通过蓄热、集热等方式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等节能手段,实现合理的能源利用并有效节能减排。
四、总结夏热冬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一般采取的措施包括墙体、室内、太阳能节能系统等多种措施,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为构建低碳生活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前言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5.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6.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管理和具体解释。
本标准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30 号;邮政编码:100013);重庆大学(地址:重庆沙坪坝北街83 号;邮政编码:400045)。
本标准参编单位是: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国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办公室、武汉市建工科研设计院、武汉市建筑节能办公室、重庆市建筑技术发展中心、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欧文斯科宁公司上海科技中心、北京振利高新技术公司、爱迪士(上海)室内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是:郎四维、付祥钊、林海燕、涂逢祥、刘明明、蒋太珍、冯雅、许锦峰、林成高、杨维菊、徐吉浣、彭家惠、鲁向东、段恺、孙克光、黄振利、王一丁。
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
1.0.3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index of cool loss of building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
2.0.2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2.0.3 空调年耗电量annual cool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0.4 采暖年耗电量annual heat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
2.0.5 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2.0.6 采暖度日数(HDD18)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on 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1 天,并将此乘积累加。
2.0.7 空调度日数(CDD26)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1 天,并将此乘积累加。
2.0.8 热惰性指标(D)index of thermal inertia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2.0.9 典型气象年(TMY)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以近30 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 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 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
由于选取的月平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3 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3.0.1 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16~18℃;2 换气次数取次/h。
3.0.2 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1 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26~28℃;2 换气次数取次/h。
3.0.3 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采暖、空调能耗应节约50%。
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4.0.1 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
4.0.2 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4.0.3 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
4.0.4 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过大。
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0.4 的规定。
4.0.5 多层住宅外窗宜采用平开窗。
4.0.6 外窗宜设置活动外遮阳。
4.0.7 建筑物1~6 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 7107 规定的Ⅲ级;7 层及7 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Ⅱ级。
4.0.8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应考虑结构性冷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其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 的规定。
表4.0.4 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表4.0.8 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K[W/(㎡·K)])和热惰性指标(D)*注:当屋顶和外墙的K值满足要求,但D值不满足要求时,应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5.1.1条来验算隔热设计要求。
5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5.0.1 当设计的居住建筑不符合本标准第、和条中的各项规定时,则应按本章的规定计算和判定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
5.0.2 本标准采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和采暖、空调全年用电量为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5.0.3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应采用动态方法计算。
5.0.4 建筑节能综合指标应按下列计算条件计算:1 居室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全天为18℃;夏季全天为26℃。
2 室外气象计算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
3 采暖和空调时,换气次数为次/h。
4 采暖、空调设备为家用气源热泵空调器,空调额定能效比取,采暖额定能效比取。
5 室内照明得热为每平方米每天。
室内其他得热平均强度为m2。
6 建筑面积和体积应按本标准附录B 计算。
5.0.5 计算出的每栋建筑的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表按采暖度日数列出的采暖年耗电量和按空调度日数列出的空调年耗电量限值之和。
表5.0.5 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的限值6 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6.0.1 居住建筑采暖、空调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及用户对设备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综合考虑确定。
6.0.2 居住建筑当采用集中采暖、空调时,应设计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
采暖系统其他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 中的有关规定。
集中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中的有关规定。
6.0.3 一般情况下,居住建筑采暖不宜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
6.0.4 居住建筑进行夏季空调、冬季采暖时,宜采用电驱动的热泵型空调器(机组),或燃气(油)、蒸汽或热水驱动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或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方式,或采用燃气(油、其他燃料)的采暖炉采暖等。
6.0.5 居住建筑采用燃气为能源的家用采暖设备或系统时,燃气采暖器的热效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值。
6.0.6 居住建筑采用分散式(户式)空气调节器(机)进行空调(及采暖)时,其能效比、性能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值。
居住建筑采用集中采暖空调时,作为集中供冷(热)源的机组,其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值。
6.0.7 具备有地面水资源(如江河、湖水等),有适合水源热泵运行温度的废水等水源条件时,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宜采用水源热泵。
当采用地下井水为水源时,应确保有回灌措施,确保水源不被污染,并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具备可供地热源热泵机组埋管用的土壤面积时,宜采用埋管式地热源热泵。
6.0.8 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采暖、空调产品。
6.0.9 应鼓励在居住建筑小区采用热、电、冷联产技术,以及在住宅建筑中采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6.0.10 未设置集中空调、采暖的居住建筑,在设计统一的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安放搁板时,应充分考虑其位置有利于空调器夏季排放热量、冬季吸收热量,并应防止对室内产生热污染及噪声污染。
6.0.11 居住建筑通风设计应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
厨房、卫生间应安装局部机械排风装置。
对采用采暖、空调设备的居住建筑,可采用机械换气装置(热量回收装置)。
附录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A.0.1 外墙受周边热桥的影响,其平均传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附A.0.1)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的规定计算;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m2);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m2)。
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如图A.0.1 所示。
附图A.0.1 外墙主体部位与周边热桥部位示意附录B 建筑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建筑面积应按各层外墙外包线围成面积的总和计算。
建筑体积应按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围成的体积计算。
建筑物外表面积应按墙面面积、屋顶面积和下表面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面积的总和计算。
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