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猿题库——满分之路——21天搞定文言文500词_部分4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之“断句和文化常识”练习小卷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之“断句和文化常识”练习小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
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
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
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有删改)1.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句读字母。
人A欲B自C见D其E形F必G资H明I镜J君K欲L自M知N其O过P 必Q待R忠S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弑,杀、杀死,古代专指臣下杀死君主,是专用词汇不能用于普通百姓。
B.再拜,古代礼节,拜两拜,表示恭敬;也做敬辞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C.“若纵之不已”与“沛公已出”(《鸿门宴》)两句中的“已”字含义不同。
D.西域,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
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
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
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
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
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
(节选自《说苑·君道》)3.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此诚A天子也B何C居之深D远E而见F我之明也G岂可H欺哉顷之,使客复来。
争分夺秒15天2021高考语文押题:12.文言文阅读

争分夺秒15天2021高考语文押题:1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021高考考纲解读】2021年《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高考考点】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解说】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进行的限定。
高考中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个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
考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解说】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考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
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于语法范畴。
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
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相异的主要方面。
考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及断句【考点解说】本考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专题08 文言文翻译(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扫描

95.甫:①开始,刚刚
86.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 96.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
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87.匪:①非,不是
97.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
88.忿:愤怒,怨恨。
史·王济传》)
89.风、化:教育感化。
98.盖:①大概 ②原来是 ③通“盍”,何不
重点知识——常用实词
61.登:①庄稼成熟 ②当即 62.狄:北部少数民族。 63.邸:①官员在京城的住所 ②旅社,客店 ③ 停留 64.第:①次第,次序 ②科举考试的等级 ③但, 只管 ④官僚贵族的大宅子 65.典:主持。 66.吊:①慰问 67.董:①督查,监督,整顿,治理 68.督:①查看、管理 ②责罚 69.独:①仅,只有 ②难道 70.笃:①忠实,一心一意 ②重 ③深,深厚, 厚重
本句示例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 换
词类活用,代词等
弦→奏乐 荐→祭祀
补
省略的主语、宾语及介词“于”等
调
调整语序,使句子符合规范
为(之)立祠(于)安阳亭西 (于)安阳亭西为(之)立祠
重点知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弦”和“荐”两个词语在第二环节中是难点,没法直接翻译出来,要 结合句子及上下文语境来思考,因此我们把它放到了第三环节,结合前面的“辄”字来看,“弦” 应该是作动词用,它的名词翻译时“弦乐器”,因而将其翻译为“奏乐”,根据前文的建立祠堂, 奏乐和歌咏等可知后文的“荐”应该翻译为“祭祀”。整句翻译为:人民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 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重点知识
(二)识别 对照常用的翻译方法,结合语境,逐字识别其翻译方法。这一环节主要运用以下几类翻译方法。
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专项复习(七) 文言文阅读(课内外联读)(解答版)

统编2024版八上语文专项复习(七)文言文阅读(课内外联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
高而展者,为板嶂岩。
岩下危立(B)尖夹者,为小剪刀峰。
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
岩侧则马鞍岭横亘①于前。
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②,涧底石平如砥③。
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
剪刀(C)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
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选自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有删改)【注释】①横亘:横贯。
②汤(shānɡ)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③砥(dǐ):细的磨刀石。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A.(其)B.(而)C.(之)11.(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
一路上,山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间的色彩交相辉映。
13.(4分)【甲】【乙】两文通过写景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分析。
【甲】【乙】两文通过写景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甲】文借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表达作者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乙】文通过对雁荡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其奇观异景的喜爱之情。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文言文复习总结——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 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色彩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结 合上下文,前有“云”“异色”,若下文提及“神 采”“文采”,不合理。从读音上寻找通假字“彩” (音同形近),语意通顺。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推断】“蚤”——“跳蚤”,无法理解。推测,在句 中通“早”(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畅。
(6)2009年全国卷2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 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形声。从心,敃( 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译: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 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 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二、通假字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故事,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香草 )
【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 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 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 为“香草”。
2、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 买入粮食)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 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中考语文文言文冲刺——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师辅导教案 授课类型C 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C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C 课内外文言文实词的强化训练 星 级 ★★★ ★★★ ★★★教学目的 1、理解并牢记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并牢记虚词的含义和用法;3、巩固实词推测技巧和熟悉高频实词及其义项。
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 (3分钟)文言文辞职信敬爱的领导、经理:安好,见信如面!于此刻辞职,余心惶惶然!进司一年有余,承蒙领导垂青照拂,而经理关照尤甚!借此,愚蒙得以有机历练良多,顿生如家之觉。
然愚蒙不才,枉费经理一腔热忱与信任。
离别时分,致谢虽发自肺腑亦显得苍白无力,而感激之情则无以言表。
人之百年,如白驹过隙,然余生已去四有其一。
所生几何!常恨岁月逼人,心下戚戚。
一枯一荣,皆有定数;盛衰成败,唯有天知。
然一年之历练仍未羁绊余身。
思虑良久,窃以为于社会大潮之中拼搏弄潮,方是吾辈男儿安身立命之所,纵浪大风急,彼岸渺茫,愚蒙亦无所惧,一心向前。
共事一室,同做同息,与吾友离别,心下不忍,淳淳教导,信任有加,与经理离别,情更不堪!惟愿吾司事业有成,飞黄腾达之期可待。
临表顿首,辞职皆愚蒙个中原因。
希领导见谅,阅而纳之!再拜再谢!辞职彼人:年 月 日() (19分钟)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他们有实在的意义,能单独回答问题。
(一)古今异义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的实词,由于演变的结果,词的含义表现出以下几种差异:①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古时专指长江与黄河,现在泛指江河。
知识典例C ——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专题导入5、及1)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登泰山记》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5)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潍县蜀中寄舍弟墨第一书》1)赶得上2)到,至3)趁着,等到……时4)如,比得上5)和,以及6、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2)临溪而渔《醉翁亭记》3)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1)靠近2)来到,至3)面对,对着4)正当,将要7、使1)使童子烛之(《黠鼠赋》)2)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庄子钓于濮水》)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4)卒见使于一鼠(《黠鼠赋》)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橘逾淮为枳》)6)不使学(《伤仲永》)7)为一说,使与书俱(《黄生借书说》)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9)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10)晏子将使楚(《橘逾淮为枳》)11)使弈秋诲二人弈(《孔孟论学》)1)2)3)4)命令,派遣,支使5)6)7)8)9)让,致使10)出使11)假使强化练习()(15分钟)(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误认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练习)(学生版)

『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分项解析·逐一击破』考点23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实词(练)(一)热身练一、【2020·江苏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布衣传全祖望周布衣,名西,字方人,学者称为劲草先生,定海卫人,居庐江少喜读书,父母怜其体孱,稍节制之。
先生密藏火书室,俟亲熟睡,重举灯默识,又恐灯影外泄,以被蒙之,不至鸡三号不止,久而其被如墨。
己亥,海师大掠鄞之东都,先生奉母逃深山中,猝遇盗,盗见先生母丰硕,以为富家姬,用火熏之以索金。
先生抱母大恸,扑灭其火,愿以身代,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几殊。
旁一卒曰:“是孝子也,乞舍之。
” 先生以是得生,自是作书甚苦,先生久寓宝林,挈家依诸生徒间。
先生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孟子》皆有图解,于史则《史》《汉》皆有论说,于集则唐宋杜韩诸大家皆有抄:所称《劲草亭诸编》者也。
而生平心迹所寄,尤在《防秋谱》一篇。
尝曰:死后当尽取吾所著书,置石匣,藏之墓中,而是篇则可比之郑所南《心史》。
《防秋篇》者,世俗斗牙牌之戏也,其中有所谓“至尊” 者,诸品皆不能抗。
先生增置其色目,自天、地外,帝王、将相、四民,下至盗贼草窃之徒皆有之,而更以处士为至尊。
有时世事多端,天、地、帝王皆不能支,独余处士以持残局,而兀然能为中流之一壶。
先生自为之说,其文甚奇。
周郢山见之曰:“此胡文定《春秋传》也。
”镇人乞先生修志书成,署名,力拒之。
所著诗古文词,曰《痛定集》。
晚年居鄞城中,戊辰,年六十八,病卒。
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尝欲以遗书付之,未及而卒,存于伯兄家。
已而伯兄亦病,亟贻书伊萬,令其取书以去。
既至,伯兄又卒,其子勿与,已而鬻之他人,百方觅之,不可得矣。
予之采诗也,求先生之集,遍访既无知者,仅从先生诸弟子所藏遗笺故牍,令李生昌昱汇为一卷,因诠次其可存者。
至先生于诸经,最得意者莫如《春秋》,其自序云:“不佞垂老,忽若于《春秋》大有所得,觉唐宋明诸儒之说,皆未合圣人之旨,尚在梦寐中,至今日而恍然。
高考语文有哪些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语文有哪些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高考语文必备文言文知识掌握一、一词多义梳理①事、事故、变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②旧、往昔、过去的、原来的:豫章故郡③故交、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故④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⑤故意、特地:故久立与其客语(《信陵君窃符救赵》)⑥依然、依旧: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③因果连词,所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①完:担中肉尽(《狼》)②全部用出或极力完成: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尽③全、都: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④所有的:尽人皆知⑤极:尽善尽美属 (以下读shǔ) ①统属、隶属、届寸::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类、辈: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以下读zhǔ③连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④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⑤嘱托,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①走近、靠近、接近:以缚即炉火烧绝之②立即、就: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即③就是:此即风景之尤胜者也④假如:即有如不称。
妾得无随坐乎⑤当、当前:成功在即⑥通“则”,就:且壮士不死即已⑦如同: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①却、可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且②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③姑且、暂且: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④边……边,又……又: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⑤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⑥尚且:臣死且不避(《鸿门宴》)胜中秋尤胜——盛大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山水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数不胜数——尽,能承受错纷错如织——交错它山之石,可以为错——磨刀石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通“措”,处置状雷锟电霍,无得而状——描述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形态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景观状河伯留客之久——估计寻而病寻作,余既岂归——不久未果,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寻找八尺为寻——量词,一寻二、词类活用名作动:襟三江而带五湖——襟:以……为禁,带:以……为带;名词意动用法无得而状——形状,描摹形状缓板而歌——板:敲撞板,歌:唱歌最可觞客——觞:请饮酒面北为平远堂——面:面对着祠韦苏州——祠:筑祠堂吏吴两载——吏:做官名作状: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像雾一样;星:像星辰一样栉比如鳞——像梳子齿密密麻麻檀板丘积——像小山/樽壘云泻——像云彩形容词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