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词语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文言文常见字词翻译

1. 君子:今译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 士:今译为读书人、知识分子。

3. 天子:今译为皇帝。

4. 臣:今译为臣子,对君主或上级的尊称。

5. 宫:今译为皇宫,古代帝王的居所。

6. 治:今译为治理,指国家、地方或事务的管理。

7. 朝:今译为朝廷,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动词1. 为:今译为做、成为。

2. 行:今译为走、行走。

3. 说:今译为说、讲。

4. 求之:今译为寻找。

5. 得:今译为得到、获得。

6. 赋:今译为写诗、作文。

7. 谈:今译为谈论、议论。

三、形容词1. 美哉:今译为多么美好啊。

2. 善:今译为好、优秀。

3. 知:今译为聪明、有智慧。

4. 仁:今译为仁爱、仁慈。

5. 贤:今译为有才能、有德行。

6. 诚:今译为真诚、诚实。

1. 然:今译为然而、可是。

2. 犹:今译为还、仍然。

3. 盖:今译为因为、由于。

4. 乃:今译为就是、就是。

5. 而已:今译为罢了、就如此。

五、连词1. 而:今译为并且、而且。

2. 则:今译为那么、就。

3. 故:今译为因此、所以。

4. 且:今译为而且、并且。

5. 若:今译为如果、假如。

六、助词1. 者也:今译为……的。

2. 焉:今译为在那里、怎么。

3. 以:今译为用、因为。

4. 于:今译为在、对于。

5. 于乎:今译为吗。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字词的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当然,文言文博大精深,以上仅为冰山一角。

在阅读文言文时,还需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文言文常用的字词句翻译

1. 字词翻译:(1)之: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例句:吾友之书,何在?(我的朋友的书在哪里?)(2)者:助词,用于句末,表示陈述或判断。

例句:人生者,自有所欲也。

(人生,自然有所追求。

)(3)其:代词,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他的”或“它的”。

例句:夫子之车,其破矣。

(夫子的车,它的破了。

)(4)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欲往矣,而路途遥远。

(我想去了,但是路途遥远。

)(5)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例句: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用文学交流朋友,用朋友辅助仁德。

)2. 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之后,及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翻译: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翻译:男子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子为了取悦自己的人而打扮。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3. 文言文特点:(1)句子结构紧凑,省略较多。

(2)用词古雅,富有韵味。

(3)修辞手法多样,如对仗、排比等。

(4)注重意境,富有哲理。

总之,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对文言文常用字词句的翻译和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

文言文中常用的102个常用词解释及出处1.鲜【xiǎn】:少、没有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2.逮【dài】:赶上、及、到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宋濂《阅江楼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刘安《嫦娥奔月》3.剧:厉害,很,非常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柳宗元《蝜蝂传》4.卒:最后,最终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诚:确实,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6.盍、曷:何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论语《李生论善学者》7.鳏:老年人没有妻子常以鳏旷多感,或谋新匹。

——李朝威《柳毅传》8.孤:少年丧父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欧阳修《泷冈阡表》9.亡:丢掉,丢失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吕不韦《人有亡斧者》10.俟:等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佚名《静女》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秩:古代官吏的俸禄交阯有橘,置长官一人,秩三百石,主岁贡御橘。

——《太平御览·果部·卷三》12.因:沿袭、承袭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

——苏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13.岁:年,一年为一岁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庄子·逍遥游》14.何以:凭借什么—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15.孰若:与……相比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16.向使:假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17.如何:怎么样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左丘明《齐桓公伐楚盟屈完》18.奈何:为什么、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19.若何:什么样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文言文高中必背字词翻译

一、字词解释1.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主张“性善论”。

3. 孟轲:孟子,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4.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5. 弟子:学生。

6.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7. 恕:宽容、仁爱。

8. 仁:仁爱之心。

9. 礼:礼节、礼仪。

10. 智:智慧、聪明。

11. 信:诚实、守信。

12. 忠:忠诚、忠心。

13. 诚:真诚、诚实。

14. 义:正义、道义。

15. 勇:勇敢、有胆识。

16. 恕:宽容、仁爱。

17. 恕:宽容、仁爱。

18. 恕:宽容、仁爱。

19. 恕:宽容、仁爱。

20. 恕:宽容、仁爱。

二、字词翻译1. 孔子:Confucius2. 孟子:Mencius3. 孟轲:Mencius4. 孝悌:filial piety and respect for the elder brother5. 弟子:student6. 君子:a man of virtue7. 恕:tolerance8. 仁:benevolence9. 礼:etiquette10. 智:wisdom11. 信:honesty12. 忠:loyalty13. 诚:sincerity14. 义:justice15. 勇:bravery16. 恕:tolerance17. 恕:tolerance18. 恕:tolerance19. 恕:tolerance20. 恕:tolerance三、字词例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

”)3.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仁的根本吗?)4.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的交往淡如水,小人的交往甜如蜜。

)5. 恕近于仁,故曰:“恕。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语文文言文翻译常用字词

一、名词1. 人:人,通“仁”,仁爱、仁德之意。

如:“仁者爱人。

”(孔子《论语》)翻译:仁爱的人爱别人。

2. 天:自然界,宇宙。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翻译:宇宙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3. 地:土地、大地。

如:“地广人稀。

”(成语)翻译:土地广阔,人烟稀少。

4. 国:国家、国度。

如:“国破山河在。

”(杜甫《春望》)翻译: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然存在。

5. 家:家庭、家族。

如:“家和万事兴。

”(成语)翻译:家庭和睦,万事兴旺。

二、动词1. 为:做、成为。

如:“为天下先。

”(成语)翻译:成为天下的先锋。

2. 行:走、行走。

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成语)翻译:走了一百里的路,还剩下九十里。

3. 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

”(孔子《论语》)翻译: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

4. 得:得到、获得。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翻译:行善事的人得到多帮助,行恶事的人得到少帮助。

5. 失:失去、丢失。

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成语)翻译:在东方失去了,在西方得到了。

三、形容词1. 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小:小、微小。

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成语)翻译:小事隐藏在野外,大事隐藏在市井。

3. 善:善良、善良的。

如:“善者不仁,仁者不善。

”(孔子《论语》)翻译:善良的人不仁,仁爱的人不善良。

4. 恶:邪恶、邪恶的。

如:“恶贯满盈。

”(成语)翻译:罪恶深重。

5. 美丽:美丽、美好的。

如:“美人迟暮。

”(成语)翻译:美丽的女子迟暮。

四、副词1. 乃:于是、就。

如:“乃知非吾罪也。

”(成语)翻译:才知道不是我的罪过。

2. 即:就是、即是。

如:“即位为帝。

”(成语)翻译:即位成为皇帝。

3. 所:所、所……的地方。

如:“所过之处,草木皆兵。

”(成语)翻译:所经过的地方,草木都变成了兵。

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短语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短语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短语翻译1、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

2、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3、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6、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7、比及:等到,等到了。

8、盍:何不。

曷:何不。

叵:不可。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等。

10、“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11、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12、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

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14、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15、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16、不过:不超过。

17、地方:土地方圆18、山东:淆山以东。

19、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20、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28、即使:就让(使)29、智力:智谋和力量30、前进:走上前献上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高中语文文言文官位词语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文言文固定词语翻译

文言文固定词语翻译

一、固定词语及其翻译1. 孰与:谁比得上,表示比较。

例句:此乃天下之大患,孰与为比?(这是天下的大祸害,谁能比得上?)翻译:这与……相比,谁更……?2. 遂:于是,就。

例句:孔子既没,遂定《春秋》。

(孔子去世后,于是定下《春秋》)翻译:于是,就……3. 恶:哪里,怎么。

例句:吾恶用知乎?(我怎么会用知识呢?)翻译:怎么,哪里……4. 而已:罢了,算了。

例句:吾闻君子之学也,不思则不中,不中则不已。

(我听说君子学习,不思考就不能中意,不中意就罢休。

)翻译:罢了,算了……5. 何以:凭什么,怎么。

例句:子路问曰:“以德报怨,何如?”孔子曰:“何以报德?”(子路问孔子:“用恩惠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凭什么回报恩惠?”)翻译:凭什么,怎么……6. 于是:在这时,这时。

例句:于是孔子东游,至于齐。

(于是孔子向东游历,到了齐国。

)翻译:在这时,这时……7. 乃:竟然,居然。

例句:吾乃凡夫俗子,岂能知之?(我竟然是凡夫俗子,怎么能知道呢?)翻译:竟然,居然……8. 于是:因此,所以。

例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于是孔子弟子三千。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因此,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人。

)翻译:因此,所以……二、总结固定词语在文言文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这些固定词语的翻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这些固定词语,可以根据上述翻译方法进行理解。

同时,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我们会对更多固定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言文翻译字词高中

文言文翻译字词高中

吾辈学子,习文言文,常感其艰深奥涩,然欲深究古人之智慧,非通文言不可。

是以,翻译字词,乃文言文学习之关键。

兹将文言文中常见字词及其翻译,略述于下,以助吾辈高中学子之学习。

一、实词1. 名词(1)山:山岭,如:“仁者乐山。

”(孔子《论语》)(2)水:水流,如:“智者乐水。

”(孔子《论语》)(3)道:道路,如:“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论语》)(4)天:天空,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2. 动词(1)行:行走,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荀子《劝学》)(2)说:说话,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3)听:听,如:“听其言也,观其行也。

”(孔子《论语》)(4)思: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3. 形容词(1)大:伟大,如:“大哉孔子!”(孔子《论语》)(2)善:善良,如:“君子善以人,小人善以己。

”(孔子《论语》)(3)美:美好,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论语》)(4)好:喜爱,如:“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二、虚词1. 代词(1)吾:我,如:“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论语》)(2)尔:你,如:“尔之不才,吾何敢怨?”(孟子《离娄上》)(3)彼:他,如:“彼童子之才,非吾所及也。

”(韩愈《师说》)(4)之:的,如:“此乃吾所以为之者。

”(孟子《离娄上》)2. 副词(1)乃:就是,如:“吾乃孔子之子也。

”(孔子《论语》)(2)乎:语气词,如:“吾欲与尔同行。

”(孔子《论语》)(3)其:他的,如:“吾其还矣。

”(孔子《论语》)(4)乃:竟然,如:“吾乃知之。

”(孔子《论语》)三、句式1. 状语后置如:“吾闻之,君子豹变,小人文过。

”(孔子《论语》)2. 省略句如:“吾欲观夏社,从吾所好也。

”(孔子《论语》)3. 判断句如:“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孟子《梁惠王上》)总之,学习文言文,需从字词翻译入手,掌握实词、虚词及其用法,理解句式特点,方能逐渐领悟古人之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⒈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

译为:莫非,莫不是。

⒉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

⒊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以后”,或者“之后”。

⒋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
⒌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即使”,“然”相当于“这样”,可译作“虽然如此”“尽管如此”“即使这样”。

⒍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

⒎比及:等到,等到了。

⒏盍(hé):何不。

曷(hé):怎么,何时,何不。

叵(pǒ):不可,便;就。

⒐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
等。

⒑“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办”。

⒒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⒓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表凭借或方法,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法)”
⒔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⒕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

⒖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

⒗不过:不超过。

⒘地方:土地方圆。

⒙山东:崤山以东。

⒚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

⒛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
21.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

22.指示:指给……人看。

23.可以:可以凭借……
24.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

25.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26.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
27.或者:有的人,有些人。

28.即使:就让(使)。

29.智力:智谋和力量。

30.前进:走上前献上。

31.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

32.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
法达到千里之外;不世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3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3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序》)─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36.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
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
么办呢?”
37.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38.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39.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师之所存也。

─因此,无论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0.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
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

4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
乎!”()─“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42.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43.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44.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4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46.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

例:无乃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4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48.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4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50.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句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
次没有考中。

51.与其……孰若(无宁)……: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
我们村庄。

52.能无……乎:译为“怎么……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53.(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消遣,即使
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54.能、何能、何得: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民笑颜!
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
能比得上您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