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水平对天祝白牦牛犊牛培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牦牛犊牛不同哺乳条件下的体重对比试验

牦牛犊牛不同哺乳条件下的体重对比试验

重 还 是 日增 重 .试 验 组 都 显 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 . 1 。单 纯 从 试 验 组 增 J 的 活 重 计 算 , PO ) O J n
时 . 牦 牛 吮 吸 母 乳 量 仅 占 总 乳 量 的
13 / /~14.营 养 严 重 不 足 。但 是 ,牦 牛 乳 及
1 5 1 0千克 .推 迟 f 栏 时 间 2年 以上 。 4 7 } {
" - -
大 量 的 劳力 .投 入 到 其他 活动 巾去 。综 合 估 算 ,让 牛犊 吃 足 奶 更 划算 。
4 讨 论 与 小 结

是 过 度 挤 奶 严 重 影 响 了 母 牛 的 正 常 发 情 和
2 材 料 与 方 法
在 高寒 牧 区 畜 牧 关 于 牦牛 挤 奶 还 是 不 挤
奶 .多挤 奶 还 是 少 挤 奶 的 问题 上 一 直 有 不 同
的 看 法 。坚 持 不 挤 奶 或 少 挤奶 的人 认 为 :按 牦 牛 本 来 的生 物 学 特 性 ,母 牦 牛 的 全部 乳 汁 刚 够 满 足一 个 牛 犊 充 分 发 育 的 营养 需 求 ,牦 牛 应 以 产 肉 为主 ,得 到 全 乳 而充 分 发育 或得 到 7 %以 上 乳 量 而 基 本 满 足 营 养 需 求 的 牛 0 犊 在 6月 龄 时 体 重 达 到 8 ~ 2 5 1 0千 克 , 大 部 分 公 犊 就 可 栏 屠 宰 生 产 优 质 的 牛犊 肉 ,或
脑 2 m ,V 注 射 液 5 m ,混 合 静 注 , 0l c 0l
连 用 3 ,同 时 肌 肉 注 射 V l m 。 第 二 d O l 次 治 疗 时 可 配 合 使 用 5% 葡 萄 糖 0 4 0 l 1 % 磷 酸 氢 钠 2 0 l 1 % 硫 0m 、 5 0m 、 5 酸镁 4 0 l 脉 注 射 。 0m 静

不同生境状况下不同饲养模式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不同生境状况下不同饲养模式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不同生境状况下不同饲养模式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奶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殖动物,对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同生境状况下的奶牛饲养模式会对奶牛的产奶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奶牛的生境状况对产奶性能的影响奶牛的生境状况是指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生活环境、饲养环境、气候环境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奶牛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其产奶性能。

首先,奶牛的生活环境对其产奶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下,奶牛的身体状况会更好,精神状态会更稳定,这有利于其产奶。

相反,在不舒适的生活环境下,奶牛的身体状况会受到影响,精神状态也不稳定,这会影响其产奶量和产奶质量。

其次,饲养模式也会对奶牛的产奶性能产生影响。

不同饲养模式下,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奶牛的身体状况和产奶性能。

例如,在牛场内养殖的奶牛,其饲料来源相对固定,摄入的营养物质比较均衡,这有利于其产奶。

而在放牧的奶牛,其饲料来源相对不稳定,营养物质的摄入也比较不均衡,这会影响其产奶性能。

最后,气候环境也是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气温过高或者过低的环境下,奶牛的身体状况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产奶量和产奶质量。

因此,在饲养奶牛时,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奶牛的身体状况和产奶性能。

二、不同饲养模式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在不同的生境状况下,饲养模式对奶牛的产奶性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

1.牛场养殖模式在牛场内养殖的奶牛,其主要饲料来源包括青贮、干草、玉米等。

这些饲料通常都是通过人工培育和种植得到的,质量比较稳定。

因此,在牛场养殖模式下,奶牛的产奶性能相对比较稳定。

同时,该饲养模式下,奶牛的卫生状况也相对较好,不易患上各种疾病,这对于保障奶牛的产奶性能也是非常有利的。

2.放牧养殖模式放牧是指让奶牛在特定的草地上自由行走、觅食的饲养方式。

在放牧养殖模式下,奶牛的饲料来源比较广泛,可以吃到更为新鲜和天然的草料,能够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牦牛是中国西部地区以及一些高海拔地区重要的家畜之一,具有耐寒、耐粗、抗病等特点,对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受到气候、饲养管理、疾病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牦牛生长速度较慢,生产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牦牛产业的发展。

研究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牦牛的生长过程中,饲养管理措施、疾病防控措施、育种技术改进以及环境因素的优化都对其生长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牦牛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改善牦牛生长速度、提高生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牦牛生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为牦牛产业的发展和提高牧民收入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牦牛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牦牛是我国西藏地区重要的牲畜资源之一,其生长发育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和牦牛产品的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牦牛生长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疾病防控措施,育种技术改进和环境因素优化方案,从而提高牦牛的生长速度和产出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高牦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旨在为牦牛生长过程中的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牦牛产品的品质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2. 正文2.1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牦牛生长受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育种技术和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牦牛的遗传背景对其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优良品种遗传性状的选择和遗传改良可以有效提高牦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牦牛生长也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饲料配比、饲养密度和饲养环境都会直接影响牦牛的生长表现。

疾病防控对牦牛生长至关重要,对常见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可以减少牦牛因疾病带来的生长停滞和死亡风险。

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也是提高牦牛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优良种牛和精准的配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牦牛的遗传品质。

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因素及对应措施

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因素及对应措施

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因素及对应措施作者:邓启红王苧梅杨鹏波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8年第11期摘要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称号,在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以及周边海拔3000m以上的较为寒冷的地区,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牦牛的数量已经占到了全世界牦牛总量的80%以上,同时,牦牛生长发育的状况直接决定着牦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以及藏区整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对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牦牛;生长发育;饲养管理1 牦牛生长发育及繁殖的特点牦牛在还没有成熟之前,其体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的增加,1-3岁是牦牛的生长旺盛期,而一年年当中,气候温暖的季节是牦牛生长最快的时期,而当气候变得寒冷时,牦牛则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品种不同,有的牦牛温顺,有的野性大,比如九龙牦牛野性很大,十分容易受到惊吓,还要攻击人,所以,牦牛的种类不同,其饲养方式、气候环境、生长条件也各不相同。

通常情况下,牦牛在3岁左右具备配种的能力,在饲养管理好的情况下母牦牛基本上是3年两胎,如提前给犊牛断奶,加强母牛饲养管理还能达到一年一胎。

2 影响牦牛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牦牛的生长环境、饲养管理方式、营养、繁殖性能,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2.1 牦牛的生长环境因素由于高原地区气候较为寒冷,而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十分恶劣,加上饲养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都是牦牛生长发育状态较差,以及繁殖能力低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繁殖率下降、牦牛幼仔体格较小、体重较轻、生长速度迟缓、死亡率较高。

2.2 放牧方式的因素高原牧民的放牧方式至今大多还是沿用较为落后的模式,例如:养殖规模不大、管理不够科学、牦牛的营养摄入不均衡、畜群的结构不合理、草料的缺乏等,再加上农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意识不强,重利用、轻保护,导致草场退化严重,牦牛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造成了牦牛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周期较长、不科学的放牧方式使得草场超载,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

牦牛生长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牦牛是我国重要的畜牛之一,对于提高高原畜牧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牦牛的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

因此,为了提高牦牛的生产效益和养殖效益,必须注重牦牛生长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改善措施。

一、环境因素高原环境是牦牛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

牦牛生长所需要的年平均温度在-6度到0度之间,地形和气候对其成长发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牦牛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压、日照和地形等因素。

其中温度是影响牦牛生产性能的最重要的因素。

牦牛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但如果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其适宜的环境温度。

改善措施:1.加强场地建设:对场地进行整治、排水,增加牦牛养殖的生产面积,增加牦牛的生存空间和适宜的生活环境。

2.科学饲养管理: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水平,加强养殖动物的饮食和营养管理,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来改善牦牛的生长环境。

3.进一步改善养殖场的管理,采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系统监控场内环境情况,从而提高场内环境的适宜度,增加牦牛的养殖效益。

二、饲料因素饲料是牦牛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牦牛是一种能耐饥耐寒的动物,对于食物的需求较大,高原饲料中的意义更为重要。

尤其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高原环境中容易缺乏,对于牦牛生长发育非常关键。

因此,必须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营养充足,加快生长发育速度。

1.科学配饲:提供多样化、有机化、均衡化的鲜饲料和浓缩性饲料,使牦牛获得更多的营养,加速生长。

2.饲料管理:加强饲料管理,合理分配饲料,避免长时间饥饿或过度饲料。

3.增加牧草种类:选用适应高原环境的牧草,通过增加牧草品种,保证饲草能满足牦牛所需的所有营养。

三、疾病因素牦牛在生长过程中所遭受的疾病对于其生产性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牦牛的感染疾病大多由高原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所导致。

常见的疾病包括口蹄疫、瘤胃炎、腹泻等。

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育肥效果的观察

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育肥效果的观察

不同饲养方式对牦牛育肥效果的观察
哈周龙
【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8(35)12
【摘要】对80头断乳后的母牦牛进行半舍饲与全舍饲育肥,结果:前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7.98kg,提高了8.12%,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2.02kg,提高了2.15%,Ⅰ组增重比Ⅱ组高5.97%,差异显著(P<0.05);中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6.2 kg,提高了5.93%,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3.98 kg,提高了4.06%,Ⅰ组增重比Ⅱ组高1.87%,差异不显著(P>0.05);后期,Ⅰ组母牦牛体重提高6.06kg,提高了5.48%,Ⅱ组母牦牛体重提高4.78kg,提高了4.64%,Ⅰ组增重比Ⅱ组高0.84%,差异不显著(P>0.05).从总增重看,Ⅰ组增重20.24kg,总增重率为18.30%;Ⅱ组增重10.78kg,总增重率为
10.47%.Ⅰ组增重比Ⅱ组高7.83%,差异极显著(P<0.01).
【总页数】2页(P35,38)
【作者】哈周龙
【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县青山乡人民政府,青海,大通,81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5.2
【相关文献】
1.不同饲养方式对羔羊育肥效果的比较 [J], 陈国南;陈晓静;杨菲
2.不同饲养方式对中川法3号鹅育肥效果的观察 [J], 殷红文
3.不同饲养方式对波×黑杂交肉羊育肥效果对比试验 [J], 毛世明;焦仁刚;虞娟
4.南×本杂交羊不同饲养方式的育肥效果 [J], 王阳铭;周作平
5.南×本杂交羊不同饲养方式的育肥效果 [J], 王阳铭; 黄勇富; 冯大胜; 周作平; 胡斯元; 刘伯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祝白牦牛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天祝白牦牛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利用对策研究

天祝白牦牛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利用对策研究随着近两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牦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天祝白牦牛作为稀有而珍贵的牦牛地方类群。

其质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科研院所的重视。

本文阐述了中国天祝白牦牛产地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地理自然环境,白牦牛的品种资源现状,以及白牦牛产业开发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针对当前白牦牛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保护利用对策:制定发展规划,建立以生物技术保种为主的天祝白牦牛种公牛站和冻精站采集细管冻精,建立白牦牛基因库,使天祝白牦牛的遗传基因得以长期有效的保存利用:加强保种选育,结合鉴定整群、刷绒拔毛、出栏等主要生产环节,进行测定评级,使优秀个体得以补充种群和实行选留培育:要重视犊牛培育、实施血缘更新:对犊牛实行分圈管理,利于补喂饲草和御寒、防风、防雪,提高犊牛的成活率,保证母牛很好采食和正常发情配种;确立选育方向,建立选育档案,使育种体系进一步规范化,注重种公牛的严格选留使用和定期调整串换,在重点选育区严禁选留低等劣质或杂色公牛,实行区域间的串换和调整,防止因近交而导致的品种退化,加快白牦牛选育速度。

加快草业建设结合国家生态试点县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在白牦牛主产区建立白牦牛自然保护区,缓解目前天祝牧区由于绒山羊、绵羊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使白牦牛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压力,从政策上保证白牦牛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

培育产业龙头,发展白牦牛产品加工业;加强横向联合、共享牦牛科研成果等。

并对保护利用对策实施后白牦牛的发展前景和效益进行了分析预测。

饲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犊牛健康的影响

饲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犊牛健康的影响

与畜业技术丨资源育繁饲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犊牛健康的影响贾睿1王卫2顾元科3(1,山东省平度市李园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266700;2,山东省平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66700;3,山东省平度市明村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266700)摘要:犊牛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犊牛生产性能,进而影响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犊牛健康状况有助于整个牛只养殖场的科学发展。

犊牛饲料的营养状况对犊牛健康水平有直接影响,良好的营养水平和比例有助于犊牛生长发育及免疫器官的发育水平,有助于提高犊牛免疫力及对环境的抵抗能力。

主要介绍各饲粮营养因素对犊牛健康的影响,旨在为犊牛科学养殖带来帮助。

关键词:犊牛;饲粮;营养水平;健康状况;能量;蛋白质养殖过程中,犊牛呼吸道系统的综合疾病及犊牛病毒性腹泻是犊牛常见的病症,对犊牛健康生长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对整个养殖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通过调研发展,现阶段犊牛养殖过程中犊牛的死亡率为1.5%~2.7%,其中70%左右的犊牛死亡原因为犊牛呼吸道疾病。

犊牛养殖过程中的断奶过程、上市过程、运输过程、混群过程及适应围栏育肥过程等均会给犊牛机体带来心理、生理及代谢上的应激状况,使得犊牛岀现采食量减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的现象,这也导致了犊牛呼吸道系统的综合疾病及犊牛病毒性腹泻的易感性。

研究表明,犊牛饲料营养状况调控可以有效减少犊牛应激,提高犊牛健康水平和对环境的免疫能力。

有研究学者指岀,85%的家畜疾病与其摄入的营养物质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通过犊牛饲料营养水平来调控犊牛健康是当前改善犊牛养殖生产性能的关键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介绍在养殖过程中各饲粮营养水平因素对犊牛健康的影响,旨在为犊牛科学养殖带来帮助。

1犊牛饲粮能量水平对犊牛健康的影响早在1983年有学者研究发现,应激犊牛对低能量水平饲料的自由采食量比高能量水平饲料更低,给予应激犊牛不同能量水平饲料时,应激犊牛会选择采食75%精饲料含量的日粮,同时研究发现,对犊牛进行28d的围栏期试验时,犊牛采食高能饲料的干物质采食量比低能量饲料干物质采食量更高,同时犊牛料肉比相对较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饲养水平对天祝白牦牛犊牛培育的影响
梁育林1,张海明1,杨杜录2,何梅兰1(执笔),马秀山1
(1.甘肃省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天祝 733200;2.甘肃省畜牧技术管理总站)
收稿日期22基金项目世界银行贷款全球环境基金项目(5562)
作者简介梁育林(632),男,高级畜牧师。

文章编号26()2362(中图分类号S 315)
摘要:在枯草期采用3个不同的补饲标准,对不同组别的天祝白牦牛犊牛进行补饲培育,旨在探讨天祝白牦牛犊牛在第一个冷季里生长发育受阻、乏弱死亡严重的问题。

结果表明:补饲水平较高的Ⅰ组与Ⅱ组的犊牛体重显著高于补饲水平较低的Ⅲ组(P <0.05),说明进入枯草期后实行早期断乳,给予科学合理的精、粗饲料搭配补饲,是解决天祝白牦牛犊牛在冷季生长发育受阻,减少乏弱死亡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白牦牛;补饲;犊牛培育;效果
天祝白牦牛犊牛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冷季中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天祝白牦牛的保种选育进程。

应用现有成熟的科学饲养技术,筛选制定适当的犊牛饲养标准,使天祝白牦牛犊牛在第一个冷季得到较为正常的生长发育,对进一步提高品种质量和犊牛的成活率、增强培育效果、充分发挥内在潜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于2006年至2008年在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的核心群中开展了不同饲养水平对天祝白牦牛犊牛培育效果的观测试验,旨在为高寒牧区牦牛犊牛冷季培育、越冬渡春、制定冷季补饲标准和科学饲管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犊牛 参试牛只选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华藏镇韭菜沟村及松山镇黑马圈河村的3群天祝白牦牛核心群中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基本一致的当年犊牛共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

统一编号、称重,初始体重组内、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

1.2 时间 试验时间为2006年11月30日至2008年11月30日。

1.3 饲养管理 试验犊牛均佩戴耳标,进行登记,定期做好内外寄生虫的驱治和传染病的防疫注射工作,并固定专人饲养管理。

Ⅰ组:犊牛11月底断乳,分群管理,白天放牧,归牧后每头牛每天饲喂青干草1.5kg ,精料0.5kg ,自由饮水。

Ⅱ组:犊牛不断乳,白天跟群放牧,归牧后每头牛每天分群饲喂青干草0.5kg ,精料0.4kg ,自由饮水。

Ⅲ组:犊牛不断乳,白天跟群放牧,归牧后每牛每天分群饲喂青干草,日饲喂量0.75kg/d
头,自由饮水。

精料以当地产的燕麦籽实为主,适量添加食盐、矿物质等。

配方为:燕麦98%,食盐1%,添加剂1%。

3组犊牛在夜间或风雪寒冷时均进入塑膜暖棚御寒。

暖棚使用中应注意通风换气,出牧前应敞开圈门,打开通风孔,尽量缩小棚内外温差,以防感冒等疫病的发生。

1.4 观测项目 测定供试犊牛在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及30月龄时的体尺及体重,观测其变化,并登记犊牛成活、死亡等情况。

2 结果
2.1 不同月龄犊牛的体重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3组犊牛不同月龄段体重都有明显提高。

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0月龄的体重,Ⅰ组比Ⅱ组分别提高5.65(9.3%)、4.08(
3.7%)、5.89(
4.9%)和7.26kg (4.8%);Ⅰ组比Ⅲ组分别提高10.07(16.6%)、22.22(20.2%)、26.62(22.1%)和30.68kg (20.4%);Ⅱ组比Ⅲ组分别提高4.42(8.1%)、18.14(17.1%)、20.73(18.1%)和23.42kg (16.4%)。

增重量:Ⅰ组>Ⅱ组>Ⅲ组。

Ⅰ组、Ⅱ组增重分别比Ⅲ组提高了30.68kg 和23.42kg ,差异显著(P <0.05),Ⅰ组比Ⅱ组提高7.26kg ,差异不显著(P >0.05)。

增重速度:Ⅰ组>Ⅱ组>Ⅲ组。

3组犊牛从6月龄到12月龄、18月龄到24月龄时的体重增长速度缓慢,原因是犊牛经过了一个天寒草枯的冷季,消耗一些体能;而从12月龄至18月龄、24月龄到30月龄时的增重迅速,这是因为犊牛经过了一个气候温暖、饲草充足的暖季,体重得到了补偿性生长,符合牦牛早期生长发育较快的规律。

63中国草食动物 2010年
:20090909
:/024C HA :19:10079722010010002:828
2.2 不同月龄犊牛体尺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6~18月龄3组犊牛间体尺并无明显差异,但18~30月龄犊牛,Ⅰ、Ⅱ组的体尺高于Ⅲ组,尤其是30月龄时的体尺,Ⅰ、Ⅱ组明显高于Ⅲ组。

2.3 不同年龄段各组犊牛保活率变化 在试验期间,Ⅰ组与Ⅱ组保活率达100%,Ⅲ组犊牛在第一个冷季中滑倒死亡1头,保活率为9
3.33%,Ⅰ、Ⅱ组比Ⅲ组高6.67个百分点。

3 小结
3.1 本试验结果表明,3组犊牛在冷季不论断乳与否,给予适当的补饲,加之暖棚御寒,均能得到正常生长发育,且体重增加。

对天祝白牦牛犊牛进行早期断乳,给予科学合理的精、粗饲料搭配补饲,是解决天祝白牦牛犊牛在冷季生长发育受阻,减少乏弱死亡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为高寒牧区牦牛犊冷季培育、越冬渡春、制定冷季补饲标准和科学饲管提供了依据。

3.2 犊牛在不断乳、日补饲青干草0.5kg 、精料0.4kg 的条件下增重效果与6月龄断乳后日补饲青干草1.5kg 、精料0.5kg 的犊牛的增重效果接近,因此,建议在天祝白牦牛犊牛培育中,采用每头犊牛在不断乳的情况下日补饲青干草0.5kg 、精料0.4kg 的标准。

本试验由于受当地饲草料资源的限制,在补饲日粮中仅用了燕麦青干草及其籽实,品种单一,营养不全,如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补饲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的饲料,将会在天祝白牦牛犊牛的培育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容昶.中国的牦牛[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陆仲璘.牦牛育种及高原肉牛业[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3]张容昶,胡江.牦牛生产技术[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4]阎萍.牦牛养殖实用技术问答[M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7.
马的同期发情试验
何良军,王时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阿拉尔 843300)
收稿日期:2009208222
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项目(S 65)作者简介何良军(2),男,副教授,硕士。

文章编号26()2323(中图分类号S 13)
摘要:试验利用脂肪酸类激素药物P GF 2α来诱导母马同期发情。

试验马匹分为发情正常,生殖系统健康组;无发情表现,无子宫内膜炎,有黄体组;无发情表现,无子宫内膜炎,无黄体组。

结果表明:发情正常、生殖系统健康组的受胎率高,发情不正常的马匹同期发情的效果不好,即使发情,受胎率也不高。

关键词:马;同期发情
解放初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广大农村需要马、驴和骡提供役力,因此对马的需求较大。

同时我国政府在那时也十分重视马的繁殖工作,人工授精对我国马的改良与新品种培育起了重要作用,马的人工授精技术
7
3第30卷第1期 经验交流:H 2000:1974:10079722010010070:8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