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书笔记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1、故事概况文章讲述二战期间,在苏联本土,一个准尉与他的女兵们的故事,一个大老爷们和一群青春活力的女孩们的故事。
171会让站,属于苏联后方一个会让站,偶尔有军列路过,从这里走向战场。
这里远离前线,本应当风平浪静,可也不免陷入战火。
战争消耗掉青壮年男性,留下女人和老人。
男人好酒,战斗民族更不例外;男人喜欢女人,女人喜欢男人都很正常,更何况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面对着未知,有些人就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破罐子破摔。
驻守在这里的男兵,喝酒,讨好女人是常有的事。
准尉看不下去了,他多次向上级请求,要不喝酒、不喜欢女人的士兵。
上级终于给他落实了,结果他傻眼了,竟然来了来了一队女兵。
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大老爷们,面对一群年轻、青春活力的女兵,束手无策。
他发挥他木匠的本领,改善她们的生活条件。
纳粹的飞机过来侦查、轰炸,她们作为高射机枪部队,过硬的战斗作风,高超的战斗技艺,共击毁敌机两架,战绩卓著。
丽达意外的发现德军的两个侦察兵。
他们组成了六人的战斗小组,在准尉的带领下深入丛林、沼泽、高山地区进行作战,他们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剧照2、故事人物丽达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喜欢上了年轻的军官,他们费尽周折,终于结成连理,并且有了爱的结晶,也有了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战争一触即发,直到忠实的军犬带着他们的信物,家里的铜钥匙回到了家里,烽火连三月的岁月,他下落不明。
丽达撇下了幼小的儿子,走入军营,走向保家卫国的战场。
剧照艰苦的岁月里,她积攒下食物,晚上就寝后,悄悄离开,冒着被当做逃兵处决的危险,搭上过往的军车,到城里看望儿子。
年幼的儿子怎懂得母亲深沉的爱,他感到陌生、恐惧。
儿子一点点的不再害怕报以一丝笑容,都让她幸福不已。
走向战场,她无所畏惧,英勇战斗,并没有遵守撤退的命令,而是留在阻击敌军的战场。
受伤以后,她明知道活不下去的情况下,交代了自己的秘密,托付好儿子。
为了不拖累战友,自己用手枪,壮烈的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

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第一篇: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观后感“ 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该片的片头可能就是这句话的寓意场景吧!一片片精美秋叶悠然飘落,覆盖在一张张如花似玉的脸上,琉璃般的光彩落在叶上,是那样的纤弱而坚强。
整个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如此的凄美凝固,可有种无声的暗流在心中滚过,就像幅用彩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鲜花怒放图,鲜艳明亮---女人如花!女人的一生似花,有的是插在精美花瓶的鲜花,娇嫩妩媚却生命短暂;有的是盆栽的景花,不失生机却经不起风雨;有的是野地的蒲公英,洋洋洒洒逐风播种生命顽强。
女兵应该是属蒲公英吧!战场的磨练让她们顽强而洒脱,生命中始终贯穿一种气场------军人!故事发生在1942年5月,德国法西斯将侵略的战火推向了苏联境内,战争带走了村里的男人,全村只剩下瓦斯科夫一个青年男人了。
瓦斯科夫的房东玛丽亚、女邻居波琳娜以自己的方式承受着这场战争。
女兵们的到来给小村庄平添了青春的气息,沉默寡言的丽达、满脑子诗意的大学生索妮娅、厚道的农村姑娘里莎和胆小乖张的嘉尔卡,战争没有夺走姑娘们身上的青春活力,尤其是热情似火的热妮娅的到来,像一股清风吹拂着姑娘们爱美的心灵。
然而,危险却在逼近她们……姑娘们一个接一个地倒在德军的枪口之下,悲伤的瓦斯科夫冲向敌人……五个小姑娘,不同的背景,最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上了战场。
她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有些人最终成熟了,有些人始终无法走出心理的阴影,每个人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战争剥夺了她们的一切机会。
这应该是真实的写照,如果每个人都是能够经受住心灵的折磨,那就是浪漫主义了,也不是战争了。
最后,五个战士都死去了,仅仅剩下失去一只手的准尉同志。
她们这个战斗团队最终完成狙击德军的任务。
有人说,那些女兵不像苏联红军。
不是的。
或许我们接受了太多高大全战士的思想,潜意识认为正义的战士就应该是英勇的,即使有缺点,也是暇不掩玉的。
所以我们看不惯上战场不像上战场、胆小怕死。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标准版本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标准版本
《黎明静悄悄》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作者以生活细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崇高。
通过对主人公的沉思和痛苦的描述,小说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和困苦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成长。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男子,名叫张明。
他生活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家境贫寒,所以他一直梦想着能够离开这个地方,追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由于他的家境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他一直待在家里,过着平庸而无趣的生活。
尽管如此,张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并且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说通过张明的内心独白,让读者了解到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他对贫穷和不公平的不满,对现实生活的不认同,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渴望,都深深打动了读者。
尽管他的梦想似乎很难实现,但他依然坚持信念,用自己的努力去追求。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人性的复杂性。
在小说中,有一些人物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不顾他人的生死。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人物在面对困境和困苦时展现出崇高的品质,给予了主人公支持和帮助。
作者通过描绘这些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并存。
另外,小说中还有许多细腻而真实的描述,让读者对乡村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美丽和真实性。
这些描述既带有诗意,又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乡村人民的真诚和朴实。
总的来说,《黎明静悄悄》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和生活的描绘,让读者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作者用细腻而真实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丽和真实性。
这部小说令人反思和感动,值得一读。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范文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范文黎明静悄悄是一部非常具有深度和内涵的小说。
它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和社会制度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黎明静的生活和成长经历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黎明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长大。
她从小就迷恋着书籍,对知识充满渴望。
然而,由于贫困和农村教育的不完善,她的梦想很难实现。
然而,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挫折,黎明静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信心。
她通过自学和不断努力,最终考上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在黎明静的成长过程中,她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挣扎。
她所在的社会环境非常恶劣,充满了丑恶的人性和不公的现象。
她的家庭贫困,父亲被病魔折磨,母亲劳累过度。
她所在的学校也存在着质量低下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黎明静不仅要面对物质上的困难,还要面对人性上的挑战。
她遭遇过欺骗、背叛和压迫,但她从未放弃对正义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索。
黎明静的故事反映了社会制度对人性的压迫和扭曲。
小说中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丑陋一面。
在这个社会中,金钱和权势成为了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贫穷和弱势群体被边缘化和压迫。
黎明静的奋斗和成功只是个别的例外,大多数人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陷入无望和绝望中。
然而,黎明静的成长过程也充满了希望和勇气。
她坚信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是有价值的,她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不仅追求自己的理想,也希望能够改善社会的现状。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希望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可能性。
综上所述,黎明静静悄悄这本小说展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通过对主人公黎明静的生活和成长经历的描写,小说思考了人性的善恶、社会制度的压迫和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它让读者对社会和人性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这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作品。
2024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标准版本

2024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标准版本《黎明静悄悄》是一本反映未来世界发展情况的科幻小说。
书中描绘的2024年世界与当下的现实有着明显的差异和变革,引发了我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思考和担忧。
首先,我被小说中对科技的描述所震撼。
书中描绘的2024年的科技发展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驾驶无人机送快递、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远程工作、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化操作等等,这些科技的发展让我惊叹于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在科技的背后,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实际交流减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的使用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和隐私问题。
这些问题提醒着我们,在科技的发展中应当保持警惕和审慎。
其次,小说中对环境问题的描绘引发了我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深思。
书中描述了2024年地球已经变得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堪忧、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
这使我联想到当下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以及我们所应对的挑战。
小说中描绘的未来世界正是我们所应当警惕和努力改变的方向。
我意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小说中对社会问题的描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描述了社会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这让我思考到社会公平和人权的重要性。
一个社会的进步不仅仅在于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更在于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享受社会资源和机会。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推动社会公平和人权的发展,为每个人创造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总之,通过阅读《黎明静悄悄》,我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科技的进步带来方便和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希望能够加入到这个共同的努力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的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书笔记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书笔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书笔记青春之花,不在于开在哪个季节,而在于这美丽的青春年华是否可以永恒;生命之伟大,不在于活得多么长久,而在于活得是否有气魄。
悠悠的岁月中,王朝更替只是过眼烟云,千秋功业,只是躺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着那曾经的青春,唯独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才可以永久的活在人们心中。
——写在前面的话往年,每当清明节,爷爷总是带着我去烈士陵园,看望长眠于此的大伯。
小小的我,就这样听着烈士们的故事悄悄长大。
今年,身边的爷爷没能和孙女一起去扫墓,而孙女只能带着爷爷的心情与愿望在学院的组织下,看望了我们心中的英雄。
英雄是不分年代、不分国籍的。
近日,读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本书,结识了一群美丽的异国女英雄。
她们鲜活的生命、明艳的青春以及烈火中的爱情,再次勾起了我对生命的思索和对青春的寻问。
漫步在校园中,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刚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
在突如其来的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战争强大的毁灭性与非人道的一面,便卷进了战争的洪流。
丽达是一个上有老母、下有幼子的青年妇女,性格十分坚强,在丈夫牺牲之后,她强忍悲痛,离开了她所深深眷恋的家庭,只为了能有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而毅然投入战争。
而任性好强,甚至还有点玩世不恭的热妮娅,关键时刻割断了同卢上校的缠绵情丝,依然投入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合上书本,走进教学楼,我感受着身边平静、安宁的生活,不由得感慨万千。
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年华。
当祖国蒙受侵略,祖国命运与个人幸福难以两全,女战士们毅然选择了前者,只因为她们深深懂得:她们进行的是最后的战斗,有了她们的奋斗牺牲,可恶的战争将远离身后的家乡亲人。
如果说,生命是侥幸落在我们手中的一件暂时的礼物,迟早要归还,那么我们就不应计较它的长短,而应享受它所赋予我们的权力。
战火中的生命赋予青春太多责任与使命。
先哲告诉我们:对人类社会而言,生命最高的`幸福是为和平而战。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这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是我最认真的作品希望您会喜欢。
书像启明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推荐各位去阅读作者写的作品,里面的故事一定会震撼到你。
记录自己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需要写一篇读后感。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解决具体的问题!《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篇1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同时战争也是对人性的大洗礼,对战争的反思往往会催生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以鄙人愚见,我们国家承受过太多战争的苦难,可是我们与俄国(苏联)等一些国家相比,似乎并没有拿出足够的优秀战争文学。
比如抗日战争,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巨大的事件,造成的苦难空前大、对历史进程的影响空前大、对民族精神重塑的推动作用也空前大。
然而看看我们多如牛毛的抗日题材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好像总是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极力丑化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当然罪孽深重,对侵略者进行谴责也理所应当,但这不等于丑化,丑化过分将流于滑稽,是对这段悲怆而庄严的历史的亵渎;要么就是极力美化抗日军民:抗日军民当然英勇顽强,对他们进行热烈歌颂也理所应当,但走过头就流于程式化,缺少了感染力。
我们应当有对战争的更深层次的反思,应当让后人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从而吸取教训、洗涤心灵、振作精神,去追求更加合理、更加符合人性的未来生活……《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篇2今天看完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准尉同志和五个女兵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次推荐的红色读物里就有这篇小说,正好有这个时间来看这小说。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一种始终萦绕在我心头的一种淡淡的痛。
我是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看待战争,我始终是无法体会面对着死亡的考验的那种感觉,我很不喜欢一些人看热闹似的看电影和小说,我认为应该认真的体味着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也许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对这些作品的看法与我们是显然不同的,他们也许会嘲讽的看着我们这一代天真的理解,对于战争浪漫式的向往,现实的残酷会让他们噩梦般的忆起那些铁与血交织的岁月。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凄美的故事,向人们展示战争对人,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对美好生活和人类文明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人性关怀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人民经受了最残酷、最惨烈的战火浩劫,他们一共损失了2700万人的生命。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向我们展不了这2700万人中的5个人的命运,从而也表现了苏联军事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和热爱。
五个女孩子,她们个性迥异,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和境遇。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中,不同的牺牲陨落形式无一不令人动容。
同时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也能从不同层面看到战争对于这个世界的摧残。
丽达的顽强与刚毅,受伤后为了不拖累别人义无反顾地自杀,在她身上表现出的勇敢无畏和博大母爱令人敬仰;热尼亚的活泼高傲,前期的养尊处优,爱美热情,曾经义无反顾陷入不被祝福的爱情,而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机智坚毅和大无畏的献身让人痛惜并肃然起敬;丽莎单纯善良,有小女生心思。
在得到瓦斯柯夫让他调来援兵的命令后,经历重重困难一次次跌倒又爬起,可最终还是陷身于无底的淤泥之中。
“救命啊:来人啊!无力的惨叫在赤褐色沼泽上空孤零零地回荡。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泥沼无情地吞没了。
这样悄无声息的牺牲不也正是残酷战场上千千万万士兵的同路吗;嘉丽亚是一个胆小懦弱的孩子形象,最后牺牲同样有着戏剧性,这是真实的,战争中对于少女的摧残甚于此;索尼娅的牺牲中五个女孩中最开始的一个,她是一个高材生,甚至在战场上还不忘捧着诗集。
可战争不曾惜材,索尼娅的死不仅谴责了战争对美好生命的梢残,而且隐喻广战争对人性、对文学、对生命的杀戮。
作者有意创造这几个女战士形象,妇女在大众眼中从来的定义都是美、绵延、温柔、脆弱...可在那样的战争年代,妇女也被激励着走上战场,无论他们曾经境遇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书笔记
青春之花,不在于开在哪个季节,而在于这美丽的青春年华是否可以永恒;生命之伟大,不在于活得多么长久,而在于活得是否有气魄。
悠悠的岁月中,王朝更替只是过眼烟云,千秋功业,只是躺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着那曾经的青春,唯独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才可以永久的活在人们心中。
——写在前面的话
往年,每当清明节,爷爷总是带着我去烈士陵园,看望长眠于此的大伯。
小小的我,就这样听着烈士们的故事悄悄长大。
今年,身边的爷爷没能和孙女一起去扫墓,而孙女只能带着爷爷的心情与愿望在学院的组织下,看望了我们心中的英雄。
英雄是不分年代、不分国籍的。
近日,读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本书,结识了一群美丽的异国女英雄。
她们鲜活的生命、明艳的青春以及烈火中的爱情,再次勾起了我对生命的思索和对青春的寻问。
漫步在校园中,我似乎看到了那些刚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
在突如其来的残酷的战争面前,他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战争强大的毁灭性与非人道的一面,便卷进了战争的洪流。
丽达是一个上有老母、下有幼子的青年妇女,性格十分坚强,在丈夫牺牲之后,她强忍悲痛,离开了她所深深眷恋的家庭,只为了能有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而毅然投入战争。
而任性好强,甚至还有点玩世不恭的热妮娅,关键时刻割断了同卢上校的缠绵情丝,依然投入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
合上书本,走进教学楼,我感受着身边平静、安宁的生活,不由得感慨万千。
一样的青春,不一样的年华。
当祖国蒙受侵略,祖国命运与个人幸福难以两全,女战士们毅然选择了前者,只因为她们深深懂得:她们进行的是最后的战斗,有了她们的奋斗牺牲,可恶的战争将远离身后的家乡亲人。
如果说,生命是侥幸落在我们手中的一件暂时的礼物,迟早要归还,那么我们就不应计较它的长短,而应享受它所赋予我们的权力。
战火中的生命赋予青春太多责任与使命。
先哲告诉我们:对人类社会而言,生命最高的幸福是为和平而战。
同样年轻的青春我们有幸成长在和平年代,更没有理由玩世不恭、游戏人生、虚度光阴。
站在操场中央,仰望被高大建筑割裂的天空,在感受现代文明魅力的同时,也在体味和平岁月的气息。
英雄主义,此刻化为一曲动听优美的歌:“你是谁,为了谁,为了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超越梦想,一起飞……”
责任,永远是增加生命重量的砝码。
选择承担责任,才是青春永恒的命题。
我的青春是在西大现代度过的,在这里我们聚集能量、汲取养分;在这里我的爱心生根萌芽,学会感恩,学会奉献;我的梦想在这方帝都胜土上起飞,并最终定位于需要我的地方,绽放我亮丽的年华。
依稀记得清明前那天,我站在烈士墓前,耳边不时响起先烈们豪迈的声音:我们近日的流血、牺牲,正是为了下一代不再遭受我们
体验过的痛苦。
而此时,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出热妮娅与18岁参军的大伯缓缓倒下的身影。
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并以胸前纯洁的白花,郑重地献给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