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参考PPT
合集下载
颈肩腰腿痛诊断与治疗参考PPT

超微针刀--胡超伟
卢鼎厚长 针斜刺法
圆利针疗法--胡超伟
有疗效才有生存之 地
为什么这么多疗法 都会有效呢?
治疗方法是站在一定的疾病发生理论 基础上的。
压迫 理论
无菌性炎 症理论
残余应 力理论
椎间盘手 术减压
局部封闭、银 质针、温针
各类保守治 疗方法
宣蜇人教授在 中国疼痛医学 史上是一个里 程碑式的人物
对于坐骨神经痛,其误诊率达54.1%, 并不是所有的下肢疼痛都是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经大腿后正中达小腿并支配 小腿,而不经大腿外侧和其他部位
坐骨神经痛可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类。根 性坐骨神经痛多分为腰椎间盘突出或变 性所致,多见于L4/5或L5/S1。干性坐 骨神经痛虽可发生于神经干的全程,但 多见于梨状肌,臀大、中、小肌,臀筋 膜慢性损害时
临床上基本有90%左右的颈肩背部 疾患都是“颈肌综合症”!
枕后上下项线部位是头颈部肌肉的附着 点,同时也是椎动脉分支和枕大、枕小神经 穿出部位。局部肌筋膜及肌肉炎性病变刺激 或压迫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就会产生“枕大、 小神经压迫型”的颈肌综合症,就会产生偏 头痛样的神经痛、脑供血不足(头晕)等症 状
无菌性炎症
疼痛、 麻木
热处理
工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 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 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 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
作用与影响。也称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如零件 在不适当的热处理、焊接或切削 加工后,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发 生翘曲或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梨状肌 梨状肌起于2-4骶椎前 面,肌束穿坐骨大孔而出,斜 向外下达股骨大转子,它的损 伤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最常 见的原因。
卢鼎厚长 针斜刺法
圆利针疗法--胡超伟
有疗效才有生存之 地
为什么这么多疗法 都会有效呢?
治疗方法是站在一定的疾病发生理论 基础上的。
压迫 理论
无菌性炎 症理论
残余应 力理论
椎间盘手 术减压
局部封闭、银 质针、温针
各类保守治 疗方法
宣蜇人教授在 中国疼痛医学 史上是一个里 程碑式的人物
对于坐骨神经痛,其误诊率达54.1%, 并不是所有的下肢疼痛都是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经大腿后正中达小腿并支配 小腿,而不经大腿外侧和其他部位
坐骨神经痛可分为根性和干性两类。根 性坐骨神经痛多分为腰椎间盘突出或变 性所致,多见于L4/5或L5/S1。干性坐 骨神经痛虽可发生于神经干的全程,但 多见于梨状肌,臀大、中、小肌,臀筋 膜慢性损害时
临床上基本有90%左右的颈肩背部 疾患都是“颈肌综合症”!
枕后上下项线部位是头颈部肌肉的附着 点,同时也是椎动脉分支和枕大、枕小神经 穿出部位。局部肌筋膜及肌肉炎性病变刺激 或压迫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就会产生“枕大、 小神经压迫型”的颈肌综合症,就会产生偏 头痛样的神经痛、脑供血不足(头晕)等症 状
无菌性炎症
疼痛、 麻木
热处理
工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 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 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 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
作用与影响。也称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如零件 在不适当的热处理、焊接或切削 加工后,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发 生翘曲或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梨状肌 梨状肌起于2-4骶椎前 面,肌束穿坐骨大孔而出,斜 向外下达股骨大转子,它的损 伤是引起干性坐骨神经痛最常 见的原因。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ppt课件

再以右拇指点按C5左后隆起横 突,左手推左肩向后,重复2
—3次。亦可用转动头部达一角
度,作一闪动力”使其复正。完整版课件
32
适用于侧弯侧摆式位者。术 者一手虎口扶于患者错位颈 椎旁隆起处作“定点”,另 一手握患者对侧手腕,徐徐 用力向下推(拉)使患者颈 部侧屈约20度左右,然后轻 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2—3 次。一般先作健侧,使交锁 的关节易于松解,然后作患 侧复正较易成功。
脊椎生理功能 椎关节错位形式 推拿主要手法 伸屈运动 → 前后滑脱式错位 ← 推正法(2) 转体运动 → 左右旋转式错位 ← 摇正法(4) 侧屈运动 → 侧弯、侧摆式错位←搬正法(2)
完整版课件
4
(伸屈运动)+暴力→倾仰位位式错位 ←牵引下正骨法(1) →+退变→混合式错位
软组织劳损:挛缩、痉挛、退变→松解、 反向运动法(1)
完整版课件
20
3侧头摇正法:
用于C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 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部,另手拇指 “定点”于患椎关节下方,将头抬起作侧屈并转动 摇正(动作如 低头摇正法)。
完整版课件
21
4侧卧摇肩法
适用于C5至T2旋转错位。侧卧,平枕,术者拇、食指夹 于其横突隆起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肩部作前 推后拉的摇动,“定点”配合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 。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 下改为摇肩,使力易达颈胸交界处,避免上颈椎受损伤。
完整版课件
17
1仰头摇正法
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
手托下颌,一手托枕部,
将头作上仰,(可使2-7
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
转(枕环关节20-30°,环
AHT美式整脊矫正术 - 副本

H.C.T.美式整脊矫正术
Holistic Chiropractic Technique, H.C.T.美式整脊原创于1895年,由美国D.D. Palmer 博士发明,并由他的儿子B.J.发扬光大,发明了”骨盆病变脚诊断法” Pelvis Deficient (又称PD脚),这是利用美国数十名志愿者,通过脊椎肌肉活体解剖,将每 一节脊椎旁的自律神经,接上传导器观察,当人体四肢或部位动作时,该神经将有不 同反应,而做一个整体的统计.
• 1. 脖子、肩膀、手臂感觉酸、麻、疼、痛。 • 2. 慢性的头痛或头昏眼花,肩胛窝(膏肓)酸痛。 • 3. 腰部、臀部、腿部感觉酸、麻、疼、痛。 • 4. 背痛造成无法坐下、弯腰、或提举物品困难。 • 5. 颈部或背部疼痛造成入睡困难。 • 6. 以前失败的颈部或背部手术,尤其是有复发或更严重
的征候出现 • 7. 当你的臂膀/手或腿部感觉愈来愈虚弱无力时。 • 8. 间歇性全身关节疼痛,僵硬或肿胀。 • 9. 背部或腿部疼痛以至于行走困难。 • 10. 职业伤害以至于感觉不舒服或虚弱而影响一般日常的生活起居。
谢庆良教授著作 1.临床免疫及技术学(谢庆良主编,1982年6月出版) 2.临床脊椎矫正技术学(谢庆良主编,1992年5月出版) 3.保健脊椎护一生(谢庆良主编,1999年8月8日出版) 4.AHT整体脊椎矫正学(谢庆良主编,2001年5月7日出版)
谢庆良教授简介
美國AMCT整脊技術的特色
• 能够针对脊骨、神经、肌肉引发的病,做出精确诊断、快速矫治、迅 速改善的矫治技术。
此一诊断法通过15年数万人以上的临床,目前已正式被美国列入F.D.A.国际脊椎神 经标准检测法,也是目前唯一不须要透过X光片,M.R.I核磁共振,C.T.断层扫描,即 可找出患者脊椎的问题,是一种定点,定位,定向,快速有效的方法.
Holistic Chiropractic Technique, H.C.T.美式整脊原创于1895年,由美国D.D. Palmer 博士发明,并由他的儿子B.J.发扬光大,发明了”骨盆病变脚诊断法” Pelvis Deficient (又称PD脚),这是利用美国数十名志愿者,通过脊椎肌肉活体解剖,将每 一节脊椎旁的自律神经,接上传导器观察,当人体四肢或部位动作时,该神经将有不 同反应,而做一个整体的统计.
• 1. 脖子、肩膀、手臂感觉酸、麻、疼、痛。 • 2. 慢性的头痛或头昏眼花,肩胛窝(膏肓)酸痛。 • 3. 腰部、臀部、腿部感觉酸、麻、疼、痛。 • 4. 背痛造成无法坐下、弯腰、或提举物品困难。 • 5. 颈部或背部疼痛造成入睡困难。 • 6. 以前失败的颈部或背部手术,尤其是有复发或更严重
的征候出现 • 7. 当你的臂膀/手或腿部感觉愈来愈虚弱无力时。 • 8. 间歇性全身关节疼痛,僵硬或肿胀。 • 9. 背部或腿部疼痛以至于行走困难。 • 10. 职业伤害以至于感觉不舒服或虚弱而影响一般日常的生活起居。
谢庆良教授著作 1.临床免疫及技术学(谢庆良主编,1982年6月出版) 2.临床脊椎矫正技术学(谢庆良主编,1992年5月出版) 3.保健脊椎护一生(谢庆良主编,1999年8月8日出版) 4.AHT整体脊椎矫正学(谢庆良主编,2001年5月7日出版)
谢庆良教授简介
美國AMCT整脊技術的特色
• 能够针对脊骨、神经、肌肉引发的病,做出精确诊断、快速矫治、迅 速改善的矫治技术。
此一诊断法通过15年数万人以上的临床,目前已正式被美国列入F.D.A.国际脊椎神 经标准检测法,也是目前唯一不须要透过X光片,M.R.I核磁共振,C.T.断层扫描,即 可找出患者脊椎的问题,是一种定点,定位,定向,快速有效的方法.
骶髂关节的矫正PPT幻灯片课件

(PSIS)。 • 施力方向(Line of Drive,LOD):向外。 • 注意:当我们看到IN这个编码时,首先要
考虑是同侧的骶骨的向后半脱位,所以要 先矫正骶骨。
38
髂骨EX的矫正
• 患者姿势:标准姿势。
• 医生姿势:标准姿势。
• 接触点(Contact Points,CP):髂后上棘 (PSIS)。
27
压力试验
• 压力试验可以帮我们判断AS、PI和In和Ex。 • 方法:用我们的手指在病人的臀部上轻划,
方向可以向下、向上或者向外、向内后, 立即检查病人长短腿的变化。如果长短腿 消失或者明显减轻,说明病人髂骨半脱位 的方向与我们轻划的方向相反。
28
X平片检查
• 骨盆正位片+腰椎正侧位片 • 我们拍片的目的是要研究骨关节半脱位的
• X平片: • 髂骨影变短、变宽,腰曲和闭孔变得更小,
股骨头抬高、耻骨联合位于中心线同侧。 • 体格检查:
14
ASEX的表现
15
ASEX的表现
• X平片 • 髂骨影变短、变窄、腰曲大小要随AS或者
EX占主导地位而定,耻骨联合位于中心线 对侧。
16
PIIN的表现
17
PIIN的表现
• X平片: • 髂骨影变长、变宽,腰曲大小要随PI或者IN
序列 名称
来源
1
臀上皮神经 L4-5、S1
分布与支配
分布于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
臀下皮神经 L5,S1-2
3
阴部神经
S1-4
分布于臀大肌. 分布于肛门、会阴、外生殖器的肌肉与皮肤。
肛神经(直 肠下神经)
分布于肛门刮约肌和肛门皮肤。
会阴神经
分布于会阴诸肌和阴囊(大阴唇)皮肤。
考虑是同侧的骶骨的向后半脱位,所以要 先矫正骶骨。
38
髂骨EX的矫正
• 患者姿势:标准姿势。
• 医生姿势:标准姿势。
• 接触点(Contact Points,CP):髂后上棘 (PSIS)。
27
压力试验
• 压力试验可以帮我们判断AS、PI和In和Ex。 • 方法:用我们的手指在病人的臀部上轻划,
方向可以向下、向上或者向外、向内后, 立即检查病人长短腿的变化。如果长短腿 消失或者明显减轻,说明病人髂骨半脱位 的方向与我们轻划的方向相反。
28
X平片检查
• 骨盆正位片+腰椎正侧位片 • 我们拍片的目的是要研究骨关节半脱位的
• X平片: • 髂骨影变短、变宽,腰曲和闭孔变得更小,
股骨头抬高、耻骨联合位于中心线同侧。 • 体格检查:
14
ASEX的表现
15
ASEX的表现
• X平片 • 髂骨影变短、变窄、腰曲大小要随AS或者
EX占主导地位而定,耻骨联合位于中心线 对侧。
16
PIIN的表现
17
PIIN的表现
• X平片: • 髂骨影变长、变宽,腰曲大小要随PI或者IN
序列 名称
来源
1
臀上皮神经 L4-5、S1
分布与支配
分布于臀中、小肌和阔筋膜张肌。
2
臀下皮神经 L5,S1-2
3
阴部神经
S1-4
分布于臀大肌. 分布于肛门、会阴、外生殖器的肌肉与皮肤。
肛神经(直 肠下神经)
分布于肛门刮约肌和肛门皮肤。
会阴神经
分布于会阴诸肌和阴囊(大阴唇)皮肤。
脊柱矫形器的特点和功能--脊柱侧弯矫形器ppt

矫正生物力学原理
脊柱侧凸矫形器
➢ 主要利用侧方三点力学原理矫正脊柱侧凸 ➢ 增加腹内压
三点力作用系统
旋转力
结构
常见的脊柱侧凸矫形器
适合发育期的中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患者
具有重量轻、易于清洗、穿脱方便 还允许患儿参加一些活动等优点
色努式脊柱侧凸矫形器:由法国色努博士开发,近 30年得到广泛应用,国内近年多采用这类脊柱矫形 器。其结构特点为:全为塑料制成,前侧开口,轻 便、简洁,具有系列的针对脊柱侧凸弯曲和扭转的 三维压力垫和较大的释放空间。适用于顶椎在T6以 下,Cobb角为20º~50º,处于发育期的中度特发 性脊柱侧凸患者。
侧弯趋向期
患者的脊柱侧凸趋向在不知不觉中尚能自动矫正
姿态性侧弯期
患者站立时侧凸明显,但平卧 或脊柱前屈时侧凸即完全消失
结构性侧弯期
患者的侧凸在站立、平卧时体表明 显,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干预侧凸
脊柱侧弯的治疗目的
脊柱侧弯的治疗目的是矫正侧弯畸形 且制止其进一步进展,恢复脊柱的生理弯 曲,获得稳定,维持躯干平衡,避免和推 迟手术,改变外观畸形,尽可能减少融合 范围,减轻或解除腰背部疼痛,最大限度 的改善和维持心肺功能。
Ⅳ度旋转:椎弓根影已超过椎体中线,并偏向凹侧。
临床应用
影像资料
临床应用
观察髂骨髂嵴骨骺的生长情况,Risser指数为5度时 表示脊柱生长发育已结束
0度:髂嵴骨骺未出现
1度:外侧25%以内出现骨骺
2度:50%以内出现
3度:75%以内出现骨骺
4度:75%以上出现,但骨骺未与髂嵴融合
5度:骨骺与髂嵴全部融合
常见的脊柱侧凸矫形器
CBW矫形器是根据色努式矫形器改良的矫形器形式,该形式结合了波 士顿式和色努式矫形器的原理,后侧开口。适用于Cobb角45°以内的 腰椎侧凸和顶椎低于T10的胸腰段侧凸。
美式整脊-评估

颈椎触诊采用仰卧位或坐位,腰骶部或胸椎区域 触诊俯卧位。
部分组织结构改变包括深层脊旁肌肉的异常僵硬、 萎缩、增粗。软组织疼痛和不对称的紧张度是关节 功能失调的重要指征。
肌肉异常(触摸到结节、条索状、纤维性物)、 肌肉压痛代表关节周围组织改变。肌肉痛有时是急 性无症状的,仔细触诊才会知道。
软组织触诊
关节诱导(激惹)
矫正不能被用于显著疼痛肌肉痉挛的方向; 矫正不能用于施压后引起疼痛放射的方向; 矫正可用在压痛增加与阻力异常增加关联的方向; 矫正可用于减少关节半脱位或引发疼痛解除的无 痛方向.
叩诊
应用最多在脊柱,常用小鱼际或叩诊锤。用轻微 的叩击力按顺序叩击棘突,明显或持久的疼痛反应 预示深部骨折或非粉碎性的病理状态;较温和的疼 痛反应代表局部的刺激和功能失调。
急性损伤和病变关节应避免强行使关节置于休息位。
关节活动检查还包括在关节上方按压触诊,涉及在棘突 两侧的触摸,寻找疼痛或功能失调节段。目标是寻找有无 疼痛、阻力大小、运动特性。关节应该产生压力、弹性回 复、小范围运动;然而疼痛、阻力的增加证明关节及其周 围软组织引起脊柱局部疾病。
末端运动
EPZ第一步是逐渐增加的力使关节靠近其运动极限,第二 步在此基础上施加一个更大的额外力到达其运动极限,以 此来评估末端运动。此操作健康关节无痛。操作者应评估 阻力产生位置、阻力性质、是否有疼痛。矫正治疗常用于 发生阻力方向。
关节活动度的评估
在GROM中,查明脊柱异常比确定关节半脱位、功 能障碍更重要。
脊柱受伤、脊柱疾病影响广泛躯干组织、椎间关 节附属结构,GROM(Global range-of-motion整体 运动范围)可能出现假阳性;当个别的脊柱关节运 动受限,被邻近关节代偿性过度运动掩盖,部分关 节的ROM出现假阴性。
部分组织结构改变包括深层脊旁肌肉的异常僵硬、 萎缩、增粗。软组织疼痛和不对称的紧张度是关节 功能失调的重要指征。
肌肉异常(触摸到结节、条索状、纤维性物)、 肌肉压痛代表关节周围组织改变。肌肉痛有时是急 性无症状的,仔细触诊才会知道。
软组织触诊
关节诱导(激惹)
矫正不能被用于显著疼痛肌肉痉挛的方向; 矫正不能用于施压后引起疼痛放射的方向; 矫正可用在压痛增加与阻力异常增加关联的方向; 矫正可用于减少关节半脱位或引发疼痛解除的无 痛方向.
叩诊
应用最多在脊柱,常用小鱼际或叩诊锤。用轻微 的叩击力按顺序叩击棘突,明显或持久的疼痛反应 预示深部骨折或非粉碎性的病理状态;较温和的疼 痛反应代表局部的刺激和功能失调。
急性损伤和病变关节应避免强行使关节置于休息位。
关节活动检查还包括在关节上方按压触诊,涉及在棘突 两侧的触摸,寻找疼痛或功能失调节段。目标是寻找有无 疼痛、阻力大小、运动特性。关节应该产生压力、弹性回 复、小范围运动;然而疼痛、阻力的增加证明关节及其周 围软组织引起脊柱局部疾病。
末端运动
EPZ第一步是逐渐增加的力使关节靠近其运动极限,第二 步在此基础上施加一个更大的额外力到达其运动极限,以 此来评估末端运动。此操作健康关节无痛。操作者应评估 阻力产生位置、阻力性质、是否有疼痛。矫正治疗常用于 发生阻力方向。
关节活动度的评估
在GROM中,查明脊柱异常比确定关节半脱位、功 能障碍更重要。
脊柱受伤、脊柱疾病影响广泛躯干组织、椎间关 节附属结构,GROM(Global range-of-motion整体 运动范围)可能出现假阳性;当个别的脊柱关节运 动受限,被邻近关节代偿性过度运动掩盖,部分关 节的ROM出现假阴性。
骨盆矫正 ppt课件

➢ 体位性损伤: 由于长期姿势不正确,静力损伤使骨骼肌附着点的末梢神经疼 痛痉挛,或因失治、误治进而继发为孪缩变性,导致骨盆骨连 结力学的失衡
骨盆矫正 ppt课件
7
骨盆移位归总
• 骨盆侧傾
• 如图所示,骨盆被抬升,腰椎可能会增加侧弯到右侧的角度来代偿。这种
情况可能导致右侧皮肤地褶皱较多且较深。这种情况下,右侧腰方肌和右
骨盆姿态与矫正
张耀广 医师
沧州中西医结合康复院区 推拿整脊科 肌筋膜团队秘书
骨盆矫正 ppt课件
1
简介
张耀广,毕业于承德医学院,现任沧州中西医 结合康复院区推拿整脊师,毕业后,跟随知名骨科 专家卢智主任潜心研究美式整脊,结合在校期间所 学知识,在中西医传统正骨术方面有了专长,独具 特色。与博莱学院、华人一手、郭氏宗正堂等国内 先进团队交流学习。擅长肌筋膜理论,以传统手法 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
因此,骨盆矫正既强调矫正移位的骨盆、脊柱和全身骨 骼,同时也强调压揉痉挛或挛缩变性的结缔组织,两者刚 柔相济,属于传统医学筋骨并重学说范畴。
骨盆矫正 ppt课件
6
骨盆移位的原因
➢ 99%的骨盆移位是先天性的: 是胎儿通过患有骨盆移位的母亲的畸形产道时或助产不当所造 成的
➢ 后天性骨盆移位: 由于 高处坠地或冲撞等跌扑损伤,使骶骨和尾骨受到重击而造 成(发病率相对较低)。包括下肢的伤残也可造成骨盆移位。
骨盆矫正 ppt课件
3
骨盆移位向上传导:可继发头痛颈项痛肩痛背痛或放射性臂丛神经 痛。向下传导:可继发臀痛髋痛大腿根或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向前 传导:可继发腹内、胸内病症及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循环、 呼吸、神经、消化、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功能紊乱
骨盆是多病之骨盆源矫,正骨pp盆t课是件 健康之源
骨盆矫正 ppt课件
7
骨盆移位归总
• 骨盆侧傾
• 如图所示,骨盆被抬升,腰椎可能会增加侧弯到右侧的角度来代偿。这种
情况可能导致右侧皮肤地褶皱较多且较深。这种情况下,右侧腰方肌和右
骨盆姿态与矫正
张耀广 医师
沧州中西医结合康复院区 推拿整脊科 肌筋膜团队秘书
骨盆矫正 ppt课件
1
简介
张耀广,毕业于承德医学院,现任沧州中西医 结合康复院区推拿整脊师,毕业后,跟随知名骨科 专家卢智主任潜心研究美式整脊,结合在校期间所 学知识,在中西医传统正骨术方面有了专长,独具 特色。与博莱学院、华人一手、郭氏宗正堂等国内 先进团队交流学习。擅长肌筋膜理论,以传统手法 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
因此,骨盆矫正既强调矫正移位的骨盆、脊柱和全身骨 骼,同时也强调压揉痉挛或挛缩变性的结缔组织,两者刚 柔相济,属于传统医学筋骨并重学说范畴。
骨盆矫正 ppt课件
6
骨盆移位的原因
➢ 99%的骨盆移位是先天性的: 是胎儿通过患有骨盆移位的母亲的畸形产道时或助产不当所造 成的
➢ 后天性骨盆移位: 由于 高处坠地或冲撞等跌扑损伤,使骶骨和尾骨受到重击而造 成(发病率相对较低)。包括下肢的伤残也可造成骨盆移位。
骨盆矫正 ppt课件
3
骨盆移位向上传导:可继发头痛颈项痛肩痛背痛或放射性臂丛神经 痛。向下传导:可继发臀痛髋痛大腿根或放射性坐骨神经痛。向前 传导:可继发腹内、胸内病症及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循环、 呼吸、神经、消化、泌尿生殖、运动等系统功能紊乱
骨盆是多病之骨盆源矫,正骨pp盆t课是件 健康之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学,科学的进行了脊柱机能解 剖学和运动力学、 生物力学的研究。
• 应用以具有中国传统中医特色的脊柱运动 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
• 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
• 运用理筋正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 锻炼四大疗法
• 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 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八大应策,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 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 及脊柱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中医整脊
椎间盘退变 机械压迫 椎间盘是主动 脊神经是被动
力学失衡 椎曲紊乱 脊神经是主动 椎间盘是被动
传统经典理论
改变突出椎间 盘的形态 去剔除椎间盘 消融椎间盘
椎曲更加紊乱 易复发 形成椎管狭窄和滑脱
整脊
中医整脊
恢复椎旁肌力平衡 调整椎曲 理筋 辨证调曲 加强功能锻炼
恢复脊柱力学动态平衡 不易复发
脊柱中以颈、腰段的活动度较大,损伤的机会较 多。颈椎位于重量较大的头颅与相对固定的胸椎之 间,活动度大又要支持头颅的平衡;腰椎位于人体 的中点,承受重力及剪应力较大,故均易致劳损。
(二)椎间盘
是一种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的、富有弹性的软骨 组织,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承担 脊柱的受力、缓冲、轴承作用。椎间盘是人体最早 发生老化过程的组织。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侧,共有22~25对,形 如链状,称交感神经链(颈部3对,胸部10~12对, 腰部4~5对,骶部2~5对及尾部的1个奇神经节)。
中医整脊的治疗范围
1. 急性斜颈 2. 寰枢关节错位 3. 钩椎关节紊乱症 4.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5. 颈椎曲紊乱症 6. 颈椎管狭窄症 7. 胸背肌筋膜炎 • 腰椎后关节错缝症 1. 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椎滑脱症 3. 腰椎间盘源性椎管狭窄症 4. 腰骶后关节病
公元7世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牵引屈伸法治疗腰扭伤
整脊
《骨继疗法重宝记》绘兜颈坐罂法图
整脊
《回回药方》牵引缓揉法治疗颈椎损伤。原载《骨继疗法重宝记》
《中国接骨图说医整脊学,是在系统发掘整 理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和中国传 统医学脊柱相关疾病史的基础上,应 用中医传统医学思维, 结合现代科学、
• 中国整脊学的思维是中医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思维,了解中医整脊时不要用西方思维去想当然 的来理解。
西方思维
切开 剖开一小口 用一个管子直 接打入内部
成熟与否
东方思维
花纹长的怎么样 拍打听听声音 了解生长时间 以及生长环境
整脊
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退化和脊柱不协调运动共同造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传统经典理论
调曲
理筋
核 心
基础
关键
中医整脊
功能锻炼
整脊
在形形色色的慢性病中,发病最早最普遍的就 是脊柱的病损。据报导,20岁左右的人群脊柱病 损已比较常见,35岁以上的人群脊柱病损的发病 率高达90%以上。人群中健康者仅占15%,“亚 健康”者占70%,在探究“亚健康”的原因时, 脊柱病损是一个应予重视的因素。
整脊
主讲人:崔科会
• 中医整脊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 古老的学科。
• 脊柱劳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中 医对脊柱劳损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历代医家发明创造了用整 脊手法、针灸、内外辨证用药和导引 练功的诊疗方法,形成了富于中国中 医特色的整脊疗法。
《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部份
整脊
• 整脊词义解释
• 整:
• 1.整体:在哲学上与“部份”相对, 组成辨证法的一对范畴。要认识整体, 就必须了解其各个组成部份和它们之 间的关系。部份不等于整体,部份依 赖于整体,不能脱离整体孤立存在。 整体的功能丧失,会立即引起部份的 功能瓦解。整体与部份这对范畴在认 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 2.整体论: • 整体观。整体观念是中医原创思维,中医
(六)椎动脉 :发自锁 骨下动脉, 向上穿行于 相应的颈椎横突孔,经 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后与 对侧的一支汇合成基底 动脉,分支到小脑、脑 桥基底、延脑、大脑枕 叶及内耳。
基底动脉
椎动脉
(七)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第1胸髓至第3 腰髓的 灰质侧角内,由此发出节前纤维,经相应的脊神经 和白交通支,到达相应的交感干神节,更换神经元 后(一部分节前纤维不更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 维到相应的器官。
• 13、颈腰椎间盘病 • 14、臀部皮神经卡压征 • 15、骶髂关节错缝症 • 14、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 • 15、强直性脊柱炎椎曲异常症 • 16、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 17、脊椎骨骺软骨病 • 18、骨质疏松脊椎并发症 • 19、脊柱相关疾病
对人体认识的基本观点,包括天人合一, 人体是一统一体的辨证法则。
• 3.整理;整顿;整齐;整合 • 脊: • 脊柱,脊椎骨,脊椎关节,脊髓,脊神经,
脊柱病,脊柱劳损病,脊柱相关疾病
• 很多人不知中国整脊学之“整”是中医文化思维 之“整”,即是整体观念的意思,就是我们以整 体的、动态的、系统的观念看脊柱。整脊一出现 就有人把过去单纯手法正骨冠以“整脊”这就是 不了解整脊,是想当然的典型例证。
脊柱的退变从髓核开始,在成年早期就出现, 髓核的膨胀性和弹性也随之减低,脊柱正常生理功 能必然受到影响。
椎间盘的退变
(三)软组织 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是一个人体的平衡系统。
脊柱本身靠椎体、关节突、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 等组织来维持其稳定的。肌肉既是维持脊柱稳定的 因素,也是脊柱活动的原动力。肌肉的协调舒缩和 椎间盘、韧带、小关节的稳定作用,是脊柱得于完 成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保证。
(四)脊神经
共有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各脊神经前支除胸神 经外,一般均与邻近的前支吻合成神经丛。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最长的脊神经。
(五)脊髓
位于椎管中央,呈扁圆柱状,全长约40~50 厘米。其上端在枕骨大孔处和延髓相接,下端由 第12胸椎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 圆锥尖端伸出一细长的终丝,其周围有腰骶神经 根伴行,称为马尾。成人脊髓末端的位置相当于 第1、2腰椎椎体之间。颈膨大于第5颈椎处为最粗, 腰膨大于第12胸椎处为最粗。
• 应用以具有中国传统中医特色的脊柱运动 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
• 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
• 运用理筋正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 锻炼四大疗法
• 采取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 病治腹、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八大应策,对脊柱骨关节和椎间 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 及脊柱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中医整脊
椎间盘退变 机械压迫 椎间盘是主动 脊神经是被动
力学失衡 椎曲紊乱 脊神经是主动 椎间盘是被动
传统经典理论
改变突出椎间 盘的形态 去剔除椎间盘 消融椎间盘
椎曲更加紊乱 易复发 形成椎管狭窄和滑脱
整脊
中医整脊
恢复椎旁肌力平衡 调整椎曲 理筋 辨证调曲 加强功能锻炼
恢复脊柱力学动态平衡 不易复发
脊柱中以颈、腰段的活动度较大,损伤的机会较 多。颈椎位于重量较大的头颅与相对固定的胸椎之 间,活动度大又要支持头颅的平衡;腰椎位于人体 的中点,承受重力及剪应力较大,故均易致劳损。
(二)椎间盘
是一种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的、富有弹性的软骨 组织,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组成,承担 脊柱的受力、缓冲、轴承作用。椎间盘是人体最早 发生老化过程的组织。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侧,共有22~25对,形 如链状,称交感神经链(颈部3对,胸部10~12对, 腰部4~5对,骶部2~5对及尾部的1个奇神经节)。
中医整脊的治疗范围
1. 急性斜颈 2. 寰枢关节错位 3. 钩椎关节紊乱症 4.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5. 颈椎曲紊乱症 6. 颈椎管狭窄症 7. 胸背肌筋膜炎 • 腰椎后关节错缝症 1. 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椎滑脱症 3. 腰椎间盘源性椎管狭窄症 4. 腰骶后关节病
公元7世纪《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牵引屈伸法治疗腰扭伤
整脊
《骨继疗法重宝记》绘兜颈坐罂法图
整脊
《回回药方》牵引缓揉法治疗颈椎损伤。原载《骨继疗法重宝记》
《中国接骨图说医整脊学,是在系统发掘整 理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和中国传 统医学脊柱相关疾病史的基础上,应 用中医传统医学思维, 结合现代科学、
• 中国整脊学的思维是中医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思维,了解中医整脊时不要用西方思维去想当然 的来理解。
西方思维
切开 剖开一小口 用一个管子直 接打入内部
成熟与否
东方思维
花纹长的怎么样 拍打听听声音 了解生长时间 以及生长环境
整脊
腰椎间盘突出是椎间盘退化和脊柱不协调运动共同造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传统经典理论
调曲
理筋
核 心
基础
关键
中医整脊
功能锻炼
整脊
在形形色色的慢性病中,发病最早最普遍的就 是脊柱的病损。据报导,20岁左右的人群脊柱病 损已比较常见,35岁以上的人群脊柱病损的发病 率高达90%以上。人群中健康者仅占15%,“亚 健康”者占70%,在探究“亚健康”的原因时, 脊柱病损是一个应予重视的因素。
整脊
主讲人:崔科会
• 中医整脊既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 古老的学科。
• 脊柱劳损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中 医对脊柱劳损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 年的历史,历代医家发明创造了用整 脊手法、针灸、内外辨证用药和导引 练功的诊疗方法,形成了富于中国中 医特色的整脊疗法。
《备急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部份
整脊
• 整脊词义解释
• 整:
• 1.整体:在哲学上与“部份”相对, 组成辨证法的一对范畴。要认识整体, 就必须了解其各个组成部份和它们之 间的关系。部份不等于整体,部份依 赖于整体,不能脱离整体孤立存在。 整体的功能丧失,会立即引起部份的 功能瓦解。整体与部份这对范畴在认 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 2.整体论: • 整体观。整体观念是中医原创思维,中医
(六)椎动脉 :发自锁 骨下动脉, 向上穿行于 相应的颈椎横突孔,经 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后与 对侧的一支汇合成基底 动脉,分支到小脑、脑 桥基底、延脑、大脑枕 叶及内耳。
基底动脉
椎动脉
(七)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第1胸髓至第3 腰髓的 灰质侧角内,由此发出节前纤维,经相应的脊神经 和白交通支,到达相应的交感干神节,更换神经元 后(一部分节前纤维不更换神经元),发出节后纤 维到相应的器官。
• 13、颈腰椎间盘病 • 14、臀部皮神经卡压征 • 15、骶髂关节错缝症 • 14、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 • 15、强直性脊柱炎椎曲异常症 • 16、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 17、脊椎骨骺软骨病 • 18、骨质疏松脊椎并发症 • 19、脊柱相关疾病
对人体认识的基本观点,包括天人合一, 人体是一统一体的辨证法则。
• 3.整理;整顿;整齐;整合 • 脊: • 脊柱,脊椎骨,脊椎关节,脊髓,脊神经,
脊柱病,脊柱劳损病,脊柱相关疾病
• 很多人不知中国整脊学之“整”是中医文化思维 之“整”,即是整体观念的意思,就是我们以整 体的、动态的、系统的观念看脊柱。整脊一出现 就有人把过去单纯手法正骨冠以“整脊”这就是 不了解整脊,是想当然的典型例证。
脊柱的退变从髓核开始,在成年早期就出现, 髓核的膨胀性和弹性也随之减低,脊柱正常生理功 能必然受到影响。
椎间盘的退变
(三)软组织 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是一个人体的平衡系统。
脊柱本身靠椎体、关节突、椎间盘、韧带和关节囊 等组织来维持其稳定的。肌肉既是维持脊柱稳定的 因素,也是脊柱活动的原动力。肌肉的协调舒缩和 椎间盘、韧带、小关节的稳定作用,是脊柱得于完 成正常生理活动的根本保证。
(四)脊神经
共有31对,即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 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各脊神经前支除胸神 经外,一般均与邻近的前支吻合成神经丛。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最长的脊神经。
(五)脊髓
位于椎管中央,呈扁圆柱状,全长约40~50 厘米。其上端在枕骨大孔处和延髓相接,下端由 第12胸椎以下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 圆锥尖端伸出一细长的终丝,其周围有腰骶神经 根伴行,称为马尾。成人脊髓末端的位置相当于 第1、2腰椎椎体之间。颈膨大于第5颈椎处为最粗, 腰膨大于第12胸椎处为最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