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立“福利国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素材

高中历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素材

福利国家三种主要解释:1.由国家提供福利服务;2.国家对他的居民所有福利负责,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从理论上说,这种责任应该包括全面的福利,福利国家也意味着国家的责任要覆盖一个最低的全面保障要求,在这方面“福利国家”和“福利社会”的概念有所混淆,因此也容易引起争论。

3.有许多福利国家,尤其是象美国等国家,福利并不由政府提供,而是地方政府、慈善团体、合作组织、私人企业等共同提供的,这种现象实际应该称为“福利社会”现代福利国家是从19世纪逐渐发展起来的,和救济贫困不同,最早见于德国俾斯麦的社会保险体系,北欧国家是从自治、互助福利体系发展起来的,其他从1930年起,如荷兰、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等是由政府提供发展起来的。

发展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国家选择了为人民提供部分或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

现代福利国家从提供现金福利(养老金、失业补助)扩大到其他方面(卫生保障、婴幼儿保障)等,通过这些福利,福利国家已经影响了他们公民的消费和休闲的习惯。

由于石油收入的增加,沙特阿拉伯[8][9]、科威特、卡塔尔、巴林、阿曼等产油国也成为了福利国家。

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国家只负责向“最需要的人”提供福利,这种方式需要政府官僚去区分谁是“最需要”的人,因此政府要密切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将作弊减到最低,因此会将人民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接受福利的人,另一类是需要为政府福利提供的人,而这类人往往想将福利减到最低。

另一种是将政府干扰减到最少,向所有需要的公民提供福利(例如有孩子、需要治病等),为了提供福利,因此需要高税收,这种方式受到公民的广泛欢迎,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从福利体系中受益,北欧国家实行的就是这种体系。

也有人批评福利政策造成人民不再依靠劳动工资收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福利多少没有关系。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548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548人教PPT课件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这个故事向我们传递的观点是什么?
认识:国家要干消预费经,济不举要措存之一钱就。是要增加公共
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提高有 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根据凯恩斯理论,如何从“病态经济”走向 “健康经济”?
只有通过改革实现供需平衡,才能从“病态 经济”走向“健康经济”。
这两则材料表明英国采取了什么样的 干预措施?
第二“次世修界补大资战本是主一义道奇”妙指的通:过对调西整方国资家本来主说义,它似乎 意味着现经代济化政的策结来束实……现西资方本现主代义化制经过度几的百自年我的完发善展,其优 势补与在弊两端个(都方实已向质经上:十进资分行本清,楚一主。是义二修生战补产后资关人本系们主企义的图,局修二部补是调这修整个正)社民会族,国修家。 修而正是的在方民“向族修是国企家正图之民“上族超和国越之家”下”民的族层指国面西家上欧,对国但它家并进通不行是“过消越建灭位立民”族,国从家而, 对它的主欧心共骨体—走—上国了家主一权体实化行道分路解,。极大促进了欧
国20有世纪制60与年公代,有英制国有制定本了质《的旅游区发别展,法》只,是规由定对个开 别办资旅馆本者家给占予有20%变的成补一助。群资本家占有。不仅没有
改变私19有45年制7月,艾反德而礼取巩代固丘了吉尔私开有始制执政。,其中心措施之
一就是实行国有化。 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
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在战后广泛受到信奉?
(1)从历史上看: 3109说道济:观“念您彻已底经更使
新您的自催己成生为剂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 改正在我们罗所斯面福临新的政弊的端的影委响托下人,。各如国果您纷失纷败采了用,凯合恩理的斯抉主择 义将的在国全世家界干蒙预受经严济重的的损政失策,和而措听施任,正统加力大量国与家革财命政去一支决出雌, 增确雄而强立。我政了可们是将府政如以对府果您经干您就济预成职的的功的干自的那话一预由,天,主新作以义的为促的和新进现更纪经代大元胆的济化的第增道方一—长路法页—和。将。《充在”大分各国处就崛试业起行》,, (2)从现实的角度看: 发展因的此战神,后话凯国凯 处。恩家恩 试斯垄斯 行主断预”义资言实在本“现战主新了后义的吗广的和?泛发更受展大到,胆信创的奉造方。了法经将济在飞各速

2021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PPT课件

2021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PPT课件

(2012·海南高考卷·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 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 组阁。导致这一 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 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60% 50% 40% 30% 20% 10%
0%
代表美国
包括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 大利
GNP
工业生产
出口
黄金储备
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
哈里·杜鲁门 (1945-1953)
艾森豪威尔 (1953-1961)
肯尼迪 (1961-1963)
约翰逊 (1963-1969)
尼克松 (1969-1974)
3、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4、开始:罗斯福新政
5、发展: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 (黄金时期)
6、调整:20世纪70年代及以后 (实行“混合经济”)
7、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一、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原因 二战后——70年代初: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 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 ; (3)战后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4)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盛行 (5)战后西欧面临重建任务
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 膨胀并存的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 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被迫人为地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却又使生产 停滞、经济恶化。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 政政策,都只能见效一时。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黄金时期”,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2.70年代初,出现“滞胀”,对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二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内容: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作用:穷人受惠,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弊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第三产业的作用是第一二产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新经济影响: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现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称为“新经济的胜利”概念: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由于战争蹂躏而满目疮痍,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总结:1.二战末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2.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3.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1.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非常完善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4.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保障2.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稳定社会秩序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60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602人教PPT课件

B.有时放松
B
D.解决了所有问题
2.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表明 A.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B B.干预是手段,资本主义制度也在适时改革
C.资本主义已经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D.只有政府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巩固练习
3.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
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
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
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请思考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看 待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的?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概念:
第三产业也称服务业,是相对农业和制造业
(核心思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④开始出现的标志:罗斯福新政 ⑤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①高峰:20世纪50-70年代初期:普遍实行
国家干预经济——经济“黄金时期”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
• ②减弱:70年代后期-80年代:适当减少国
家干预。 ——出现“混合经济”
(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滞涨”)
黄金时代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 增长率的比较
联邦德国, 6. 70% 意大利, 法国, 5. 60% 5. 30%
日本, 9. 60%
英国,
美国,
2. 90%
3. 50%
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经济结构的变化); • ③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660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660人教PPT课件

2、70年代中后期的滞胀现象及“混合经济”的出现
1) 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危机。 2)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已不能奏效,出现了严重的生 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状态,具体表现为生产 停滞、失业严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开 始减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英美等国出现了政府 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 济”。
2、“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
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
(2)由来: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总统克林顿首先提出 (3)特点: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
(4)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创新的结果,包括技术
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一大批新兴产业应 运而生极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实现 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 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增进社会
福利。
2、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开支、来保障
3、实质: 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经济安全,并
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服务。
4、内容: 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
险和教育在内。
学思之窗
你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
“梯子”是指社会给人们提供的自由竞争的发 展机会,“安全网”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 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
也称服务业,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 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9课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标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国家干预经济(1)原因①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②二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

(2)政策:二战后到70年代初期,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理论支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4)成果: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混合经济”(1)原因: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2)对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结果:美英等国出现“混合经济”。

[误区警示] 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形成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经济成分,是垄断资本主义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的联合或融合。

二、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4.历程(1)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2)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3)受挫:1973年经济危机后,“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一些国家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4)缩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5.评价(1)利:使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弊: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也降低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知识点拨] “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福利制度的实质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
也称服务业,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 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 或间接服务的部门。
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业
1、第三产业的兴起
(1)含义: 6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波音由军用航空转向了民用航空,取得了重大进展,Tom 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并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4)影响(评价): 法国1995年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
1、“福利国家”建立目的: 大儿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刚生的女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他一家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政国府家还 对给经他济们的提控供制了加一强套宽敞①明亮以的福新利房技。 术改造了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增强了竞争力; ②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60年代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波音由军用航空转向了民用航空,取得了重大进展,Tom 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并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出现。
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① ② 正确,③不正确 B.
也称服务业,相对于农业和制造业这两大产业或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并为它们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部门。 战后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 这些经济政策是否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德国从业年龄人口越来越少,而这些人却必须供养
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是,正在工作的人缴纳保险,支付已退休老人的养老 金。目前德国人每个月缴纳的养老保险总额达160亿欧 元,而支付现行的养老金马上会把这笔钱用光。出路 只有两条,一是提高养老保险费,二是降低养老金标 准。另外一个办法是推迟退休年龄。奥地利政府公布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计划后,国内发生了50年来第一 次波及全国的罢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典——高福利的福利国家模式
自1891年建立医疗保险制度为发端,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确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家庭福利、社会服务和医疗保健四大块福利保障为基础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主要有四个特点。

1.全民性。

2.高福利。

从摇篮到坟墓各个生命阶段、生活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儿童服务、老年人保障、残疾人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补助金、工伤补贴、失业保险等。

比如,每个18岁以下孩子,国家每月补贴950瑞典克郎糖果费;国家保证每个瑞典孩子在幼儿园、十年义务教育期间拥有自己的位置,每个瑞典人可以免费接受从幼儿园到高中教育;每个人均享受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残疾人的生活服务费用全部由政府负担,并提供一名专门的服务人员等。

3.均平性。

福利国家的基本目标就在于实现不同人群间最大限度的平等。

瑞典通过一系列给予年轻家庭、低收入家庭、疾病者、领取养老金者、丧失劳动力者以及其他弱势人群以相应的补贴,以及面向全体社区居民尽量平等提供的低费用的儿童看护服务、各层次教育、社会支持和医疗保健服务,尽可能达致全体公民平均的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社会服务。

为保证不同地区的居民享受同样的福利,瑞典还采取“罗宾汉式”抽肥补缺的福利政策,从财政收入富庶的地区补贴福利支出存在缺口的地区。

4.政府负担。

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是瑞典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

社会福利保障资金和各类社会服务费用,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中存在个人缴纳一定比例费用外,均由政府承担。

此类费用支出基本上是各级政府财政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最大的支出项目,瑞典GDP的36%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地方政府的比例更高,以斯德哥尔摩市为例,该市每年年度财政预算中,2/3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

为维持这种高福利支出的财政需要,瑞典实行了高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就平均达到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